从德国的双元制毕业考试看学生能力的培养
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摘要:研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有必要对国外高等职业教育进行分析和研究。
德国是世界高职教育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其“双元制”教育模式对德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德国经济起飞的“秘密武器”。
“双元制”有其特定的内涵,一元是指企业,另一元是指职业学校。
这种模式具有教育理念和教材及教学形式“双元性”、教师和学生身份的“双元性”、考核和证书的“双元性”等特征。
对德国“双元制”的许多问题,我们必须有新的认识。
关键词: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德国为代表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即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这样,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岗位所需的技术,一毕业就能很快地顶岗工作,普遍受到企业的欢迎。
“双元制”培养模式被德国人自称为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一、“双元制”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双元制”的德文词为“Dual system”。
关于双元制的含义,一般认为,是一种青少年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和部分时间在职业学校接受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形式。
它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是一种主要以专业技术工人为培养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
…由此看出,“双元制”意味着教学法意义上的两个学习地点——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密切关系和合作,也就是说“双元制”模式的两个决定性因素是企业和学校。
朱勃、顾明远主编的《比较教育》是国内较早的评价“双元制”模式的著作,它给“双元制”下的定义:“双元制”是一种双重职业训练制度,即在企业学习实际操作和职业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平行进行。
使学校教育与企业训练密切结合起来。
当然,对“双元制”内涵的理解也有不同的观点。
有学者认为,“双元制”不只是对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概括,“双元制”意味着系统内部两种不同法律模式下的一体化控制体系:属于私法领域的企业和属于公法领域的国家和政府。
[2]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德国的“双元制”,无论从发展角度看,还是从发展原则看,“双元制”职业教育中,职业学校并不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及启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启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及启示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启示摘要:“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模式充分地利用了企业与学校两个教学场所,由实训教师和理论教师共同进行教学,学生从理论到技能都得到了充分的学习与锻炼。
这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具有非常现实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双元制;职业教育;启示“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整个培训过程是在工厂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BerufsbildendenSchule简称BBS)进行的一种教育方式。
一、“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一)两个学习场所企业和职业学校,是“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两个基本培训场所。
其中,企业内的实习场地又分为专为培训设置的实习车间和实际的生产车间。
受训者在企业接受培训的时间约占整个培训时间的70%左右。
企业培训主要是使受训者更好地掌握“怎么做”的问题。
他们在装配有必要教学设备的实习车间和代表现代技术水平的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培训,与企业一起成长,克服了学校实习场地常因经济原因使设备陈旧过时的弊病。
这样能使受训者掌握较全面的职业技能,学会处理实际问题的本领,熟悉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管理机制,了解职业的行为规范,养成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规程的习惯,树立起自学的质量意识。
职业学校以理论教学为主,主要解决受训者在实训技能操作时“为什么这么做”的问题。
教学时间约占整个培训时间的30%左右。
理论学习中,职业专业课与普通文化课的比例大约是7∶3。
理论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和相关的实践课(实验课、基本技能操作等),传授有关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同时扩充和深化普通文化知识,以使学生达到12年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互通式的各类教育形式德国各类教育形式之间的随时分流是一个显著特点。
在基础教育结束后的每一个阶段,学生都可以从普通学校转入职业学校。
接受了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学生,也可以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文化课补习后进入高等院校学习。
近年来,有许多已取得大学入学资格的普通教育毕业生也从头接受双元制职业培训,力求在大学之前获得一定的职业经历和经验。
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及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
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及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德国的“双元制”,然后介绍了在课程教学能力的要求下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过程,最后对德国职业教育课程与国内课程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 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北京100018)2011年10~11月,笔者被学校派遣参加了北京市教委组织的北京市职业院校信息专业骨干教师赴德培训,在德国黑森州卡塞尔(Kassel)市奥斯卡·冯·米勒职业学校(Oskar-von-Miller Schule)学习了1个月,期间参观了大众汽车厂的企业培训场地,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了解了德国的职业教育和新的教学理念。
一、德国的“双元制”培训期间,拜尔特侯德(Berthold)博士(退休前他是德国黑森州教育部门的官员)给我们介绍了德国的“双元制”。
德国的职业学校有职业学校、职业专科学校、高等职业专科学校、职业大学四类。
这些职业学校又分为“双元制”职业学校,以及可称为“单元制”的职业学校,其中“单元制”职业学校与我国的高职类似。
现在,“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约占70%~80%。
“单元制”学校形式的职业教育约占20%~30%。
“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或其他人员在完成基础教育后,与某企业签订合同,既在企业上岗工作,学习职业技能和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又在职业学校里学习职业专业理论、技能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是一种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以培养高水平专业技术工人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各类职业培训条例由政府教科部和相应的专业部及联邦职教所制定;职业学校的教学大纲则由各州制定,由各职业学校和地方教育局负责实施。
而企业的任务是传授职业技能和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及培养职业经验。
实践技能的教学计划由联邦政府国家经济部制定,由企业和国家及州行业协会负责实施。
毕业考试由各州的行业协会出题,学生要通过行业考试。
基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评价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基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评价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作者:汪啸来源:《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8年第08期[摘要] 目前我国职校教育中主要沿用以往的评价体制,评价方式缺乏一定的强制性、一致性和领先性,通过这些评价体制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岗位资格评价,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很多学校更是采用计分制的考核形式,用分数高低决定学生能力的高低,违背了职校对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间接影响了职校教学的成效。
对此,教师可以引用德国“双元制”评价体制,借鉴其中经验,对教学评价作出一些改革。
[关键词] 双元制体系;职业教育;探究教学[中图分类号] G719.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4-0240-01评价模式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很大,既能给教学提供更多的动力,也能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给职业教学质量提供更多保证,但若是评价方法使用不够恰当,也会带来很多的负面效应。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职业教育已经发展了很多年,考评制度仍然还一直沿用计分制,没有作出对应的调整和改变。
进入21世纪以后,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评价模式,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和实践。
对此教师可以引用德国“双元制”教育评价体系,应用到我国职校教学中,为我国培养更多职校人才。
一、分析教育评价制度差异德国“双元制”评价体系考核方式包括平时学校内的考核和国家性的考核两项。
平时的考核是由学校单方面负责,而国家的考核是由各地政府统一组织,采用培训和考核分离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更加客观和公正的评价。
具体来说,就是将考试分成中间考试和结业考试,分别对学生进行培训毕业考试和职业资格考试,确保学生能够同时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对将来所要面对的产业部门、技术领域需要的操作技能和实际经验提前预知。
这种教育制度的评定,对德国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起到了极大的提升作用,在教学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反观国内职校教育评价制度,我们不难发现,虽然有相关法律规定从业人员必须在取得相关证书后才能到工厂工作,但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所采取的评价方式依旧是沿用传统模式,评价体系中缺乏对应的岗位资格评价,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还需要进行二次的岗位资格培训。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一种将校企结合起来的职业教育模式,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接受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这种教育模式在德国被广泛实施并获得成功,对于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核心是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学生在学校学习一半的时间,另一半时间在企业实习。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提前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通过实践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学生还可以在实习的过程中获得企业的指导和培训,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和行业的特点,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需要进行各种实际操作,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和能力。
与此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也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需要参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这样的培养模式可以使学生全面发展,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社会适应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学生在实习期间就可以开始建立职业人脉和行业联系,了解职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提前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学生通过实习还可以获得一定的报酬和实习经验,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企业来说,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可以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为企业培养专业人才和技能工人。
企业可以在学生实习期间进行培训和试用,选拔出适合企业的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成功经验对于其他国家的职业教育改革也具有借鉴意义。
我们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建立实践性教育的体系,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们还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加强实践经验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对发展我国生物技术职业教育的启示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对发展我国生物技术职业教育的启示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是一种将学校教育与行业实践相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
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学生在学校接受理论教育的同时,还必须在企业实习,以获得实际工作经验。
这种模式的实施可以为我国生物技术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首先,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强调实践和实际工作经验的重要性。
在德国,学生从大学开始就可以在生物技术企业实习,从而早期接触到实际工作场景,了解行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这种实践经验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在发展生物技术职业教育时也应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实际工作经验的培养。
其次,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注重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
德国的大学和企业之间有密切的合作关系,学校通常会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企业也会参与到教育教学中,为学校提供实践教材和教学资源。
这种紧密的合作关系有助于学校教育与实际工作的衔接,可以为我国生物技术职业教育提供一种模式。
另外,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与传统的理论教育不同,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需要亲自操作设备、进行实验,并与实际工作人员一起解决问题。
这种实际操作的经验对于学生的就业准备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生物技术职业教育也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最后,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机会和就业质量。
德国拥有全球领先的技术和创新能力,生物技术行业在德国也非常发达。
因此,通过实习和就业机会,学生可以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技能,并在就业市场中有更多的机会。
在我国,生物技术也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可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和就业质量。
综上所述,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对我国生物技术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通过注重实践和实际工作经验的培养,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就业机会和就业质量,我国的生物技术职业教育可以更好地满足行业需求,培养高素质的生物技术人才。
德国双元制教育的思考与启示
26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2021年第5期德国“工匠精神”内涵丰富,是德国职业教育的灵魂,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既体现了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执着和坚持,又是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追求革新的创新精神和尊师重道的师道精神的有机统一。
德国“工匠精神”孕育于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中,特点鲜明,对我国技工教育和“工匠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启示。
如何完善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培养具有新时代“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是技工院校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是时代的要求培养高素养技能过硬的人才是技工院校的重要使命和时代需求。
《中国制造2025》指出,坚持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加快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
《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指出,把培育“工匠精神”作为技工院校重点教学内容,融入公共课程、专业教学、实习实训、就业指导和考核鉴定体系,贯穿技工教育全过程,使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成为技工教育的鲜明特征。
技工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技工院校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过硬、具备“工匠精神”人才的重要使命。
提高技工院校技能型人才综合素养的根本需要。
根据我国用人单位的综合调查结果来看,用人单位不仅希望技工院校学生可以具备相应的职业岗位技术技能,同时还希望他们具备认真做人、踏实做事的职业精神。
“工匠精神”所包含的爱岗敬业精神、勇于奉献精神、精益求精态度、精湛的专业技能等,正是各大企业所需要的。
对此,在技工院校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技工院校人才培养和企业产业发展实际需求无缝对接。
“工匠精神”是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
“工匠精神”是从业者具备的重要职业精神,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保证。
过去,技工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重视学生的就业率,但忽略了学生长远的职业发展,这使得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发展后劲不足。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我国“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启发和思考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我国“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启发和思考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备受关注。
在这一模式下,学生不仅在学校接受理论知识的教育,还在实习企业中接受实践培训,这一模式为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职业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
而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了国家职业教育的核心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德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竞争力。
本文将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我国“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启发和思考进行探讨。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优势作为世界著名的职业教育体系,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具有很多优势。
该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德国的职业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更加重视学生在企业中的实际操作。
学生不仅在学校上课,还会到实习企业中参与实际生产,获得实践经验。
该模式非常注重个性化培养。
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专业选择,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适应能力。
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对学生的培养进行更细致的安排和指导。
该模式非常强调校企合作。
学校与企业之间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学生能够在企业中得到实践锻炼,企业也能够培养出符合自身需求的合格人才。
二、“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挑战我国的“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正处于改革探索的初级阶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启发,但目前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仍然存在不足。
很多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并不够紧密,导致学生在企业实习时无法得到足够的指导和培养。
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不够契合。
很多学校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不够贴合企业实际需求,学生接受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之间存在脱节。
个性化培养仍然不够重视。
学校在培养学生时往往采取统一的教学模式和培养计划,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培养需求。
鉴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成功经验,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借鉴其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加以改进。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职职业教育的启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职职业教育的启示【摘要】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一种结合企业实践和学校理论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机会。
我国高职职业教育存在课程与企业需求脱节、师资水平不高等问题。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优势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提高就业竞争力。
在实践经验方面,德国职业教育重视企业参与,加强实践操作能力培养。
对我国高职职业教育的借鉴意义在于加强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探讨我国高职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产教融合。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为我国高职职业教育带来了借鉴意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关键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我国高职职业教育、优势、实践经验、存在的问题、借鉴意义、改革方向、总结、启示。
1. 引言1.1 介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一种结合了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的教育体系。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在学习期间会轮流进行在学校学习和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从而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这种教育模式既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也非常注重他们在实践中的能力培养。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还具有更为灵活的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并在企业实习中更好地了解所学专业的实际应用。
这种教育模式也使得学生更容易就业,因为他们在实习过程中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仅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这种教育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以提高我国高职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1.2 介绍我国高职职业教育现状目前我国高职职业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高职院校数量逐年增加,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培养了大批专业技能型人才,满足了社会对于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与传统本科教育相比,高职教育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就业导向,为学生提供了更直接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实习机会。
浅谈德国双元制与我国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浅谈德国双元制与我国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德国作为汽车制造业的先进国家,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成功的模式,其中双元制教育体系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也正面临着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
本文将从德国双元制的特点和优势,以及我国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一、德国双元制的特点和优势双元制教育体系是德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德国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人才的培养。
双元制教育体系结合了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两种教育模式,学生在校期间既接受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在企业中进行实践操作。
这种模式使学生不仅能够获得实际操作的技能,还能够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和实际需求,使其毕业后能够快速融入企业并胜任工作。
双元制教育体系能够有效地保障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
德国双元制教育体系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够有更好的发挥。
在企业实践期间,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和设备,了解最前沿的行业发展趋势,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我国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教育体系滞后、实践能力不足、人才短缺等。
目前我国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主要依靠高等院校,但大多数学校的教学设备和实践环境滞后,学生接触到的是过时的技术和设备,实践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锻炼。
我国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也比较突出,现有的人才无法满足汽车行业的需求,给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制约。
面对以上问题,我国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和提升。
应该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学校的教学设备和实践环境。
德国职业学习心得
做好人力资源,企业无忧赴德国培训学习总结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孙焕志经过紧张的学习和参观,我对德国的教育体系,尤其是职业教育思想和理论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对德国职业教育理念和课堂组织方法有了切身体会。
在德国学习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收获很大,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学会了方法,这些对于我们搞好国内的职业教育,改进教学体系和课堂组织技巧都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我就在德国亲身体践和学习心得向各位领导做一个介绍。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双元制”,职业教育中66%是这种形式。
它主要特点是:行业是主导,企业是主体,职业学校是辅助,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密切结合,考核由行业协会负责,学生具备企业学徒和学校学生的双重身份。
我国与德国职业教育运行环境存在很大差异,不是简简单单可以模仿的。
在德国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已经决定了今后是否进入职业学校,对就业基本方向学生有充分思想准备,目的性比较明确。
在学习期间通过走访了职业学校与双元制企业,了解了当前德国职业教育的现状,也看到了我们职业教育中的差距,职业学校的设备是最好和最先进的,教室都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室。
企业愿意参加双元制这种体制中,学校的大部分设备是企业给的。
感觉现在我们高职教育培养方向比较模糊,摸不准社会需求,整个教学过程处于被动局面,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严重脱节,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找不准就业方向。
德国职业教育搞的好是因为学生定位准确—职业工人。
学生学习不是专业是工种,同生工作紧密结合。
工种分得特别详细,几乎包含大部分职业。
参观亚琛市职业培训中心时,建筑方面工种:看到四个,地面(下水)、墙、棚架、房顶(瓦)。
我们当前的高职学生没有把自己定位在职业工人这个位置,造成学生学习的迷茫与困惑,而且我们的专业范围要比德国的工种范围大,往往对应几个工种,往往上岗后不能马上适应工作岗位。
德国的职业教育没有学费,学生自主寻找的学习机会,并且企业最愿意接受员工也是双元制培训出来的员工,学徒工是有工资的,由企业付给。
浅谈德国双元制与我国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浅谈德国双元制与我国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1. 引言1.1 德国双元制教育体系简介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体系是一种结合校园教育和企业培训的职业教育模式。
在这个体系中,学生除了在学校接受理论知识的教育外,还会在企业进行实习或工作,从而获得实际操作经验。
这种双元制的教育模式在德国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包括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领域。
在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体系中,学生在校期间会轮流在学校上课和企业实习,学校和企业之间紧密合作,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全面的教育。
学生在实习期间会有专业导师指导,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这种教育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帮助他们建立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体系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成功的教育模式,培养出了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为德国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行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这种教育模式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包括我国。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体系也许能够为我国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有益启示。
1.2 我国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现状我国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是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而兴起的,目前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领域。
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我国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整体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我国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相对薄弱。
目前,很多学校或培训机构开设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
很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缺乏实际操作机会,导致他们在毕业之后面对实际工作时不够胜任。
我国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
在一些地区,由于缺乏专业师资和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导致学生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这也造成了一些学生在毕业后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实习才能适应工作的情况。
我国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的认识与思考
T HEORY理论研究编辑 祁 娜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的认识与思考文/陈元高2017年12月3日至12月17日,笔者有幸参加了安徽省人社厅组织的技师学院院长赴德国进行职业教育体制的培训学习。
通过上课学习、教育实践、参观考察、交流座谈等方式,笔者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时间虽短,但感受颇深,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更新了理念。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目标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企业培养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学生毕业后可直接从事工作。
学生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企业和职业学校都是他们的培训场所。
“双元制”培养方式为德国经济腾飞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使德国成为世界装备制造第一强国。
“实体经济+职业教育”,正是德国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二、“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1.以企业为主体的职业教育体制企业必须是要营利的,学校必须是要育人的。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通过教育调节、法律法规的约束等,使得以企业为主体的职业教育体现教育的人本性目标。
2.教育部门主导、众多部门合作的职业教育体制“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得以运行,是因为它由教育部门主导,经济部门和劳动部门协同,由地方和行会实施,由科研机构支撑的。
“双元制”职业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就业机会、职业资格证书、技能学习场所和稳定的生活保障。
3.由法律法规保障的教育体制尽管德国16个联邦州享有文化、包括教育的主权,但“双元制”职业教育中的企业职业教育,则由德国教育部依据《联邦职业教育法》的权限予以指导。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教育目标是对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进行开发,其本质是一种教育调节的、以企业为中心的职业教育制度。
4.政企共担资金支持的教育体制德国的职业学校实行全额拨款制度,对参加职业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政府与企业共同承担职业教育成本。
学校教学设备、教材由州政府统一安排采购,确保教材和设备标准统一,软硬件设施水平先进。
充足的财政经费供给,也保证了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的稳定和实训条件的改善。
学习德国“双元制”的体会
学习德国“双元制”的体会作者:张建平来源:《新课程·教师》2014年第12期2012年10月20日至2012年12月15日,我参加了由教育部和国际合作机构GIZ组织的德国汽修专业教学方法论的培训。
培训地点在德国下萨克森洲的汉诺威BBS6中学,培训时间57天,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德国教育体系和汽修专业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德国双元制的办学实质是“校企结合,以企业为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其教学的内容是其职业行动领域内的学习领域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其教学的方式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所开展的探索、实践、实验、体验和迁移。
一、加强校企沟通,密切校企联系德国的“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的根源。
职业学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对双方都有利。
与企业密切合作,共同构建专业技能人才的成长环境。
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培养符合职业教育人才,企业也可派它的技术能手到学校讲课和讲座。
现在我们当地的中小汽修企业和学校的合作兴趣不高,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企业才给我们的学生提供少量的实习岗。
二、培养技能型的教师队伍鼓励或政策推动年轻教师自觉提高实践动手能力,贴近企业,提高技能,学习新技术,成为本专业的专家、能手。
如果市场商业化运作效果明显的技术内容不能及时在教学环节中体现,学生结业后对采用新技术的车也就维修不了。
三、积极探索学习领域课程模式的学习和改革德国的“双元制”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是通过模拟职业情境中的典型职业活动来实现专业知识的习得和职业技能的掌握。
每一个学习领域是通过综合活动完成一个项目,该项目源于实际工作中一个综合的任务,通过对完成项目所需要的工作进行分析并总结出来,让学生不但掌握专业知识,而且掌握完成项目的方法。
我们的课程体系跟不上汽修企业的发展,市场商业化运作效果明显的技术仍没有进入课程体系。
如,DSG双离合变速器、TSI缸内直喷技术、CAN-BUS总成技术、LED光源及自动泊车系统等。
使得教学滞后市场,学生学习完后不能面对新技术,还须再培训、学习。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启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启示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启示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是一种将学校和企业结合起来的教育制度,它具有多个优点,不仅能够有效地满足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且可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对于中国来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经验教训也有很大启示。
一、教育的目标以企业需要为导向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最大的特点就是将企业需求作为培养人才的导向,同时教育机构也要与企业紧密协作,建立起联系紧密的合作关系。
这样的做法能够确保所培养的人才能够很快地适应企业的需求,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获得收入的水平。
在中国,教育机构和企业之间并没有很好的沟通和联系,因此很多学生在毕业后发现自己的专业并不适合现实工作中的需求,导致了不少人才浪费和社会资源的浪费。
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重点考虑企业的需求和市场的状况,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和课程设置,确保所培养的人才真正具备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最终可以在市场中获得更好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二、企业参与评价和管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中,企业参与教育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他们不仅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安排,还参与学生实习和毕业评定等重要环节。
同时,企业也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这样可以确保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与实际工作的标准相匹配,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管理和文化,适应职业的发展道路。
在中国,企业参与教育的过程还不够深入,企业文化和管理也很难融入到学生的教育中来。
因此,在今后的职业教育中,我们应当加强企业和教育机构的联系,并进一步增加企业在教育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实践过程中各种因素的适应性和最终效果的有效性。
三、实践教育优先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也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通常与企业和教育机构紧密合作,确保在学期中安排大量的实践课程,同时还会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和比赛,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教育论文:对德国“双元制”教育的观察与思考
对德国“双元制”教育的观察与思考一、问题的提出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已经成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服务的关键一环。
目前我国工程师的绝对数量已达到世界第一位,但质量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1]。
德国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制较为先进,特别是德国高校“双元制”教育模式使得其培养出的人才更加侧重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其为产业结构的高层次人才需求和社会发展的应用研究提供了充足的智力支持和教育保障。
双元制教育模式已然成为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和重点,以此为由,目前我国对德国高校教育“双元制”模式与机制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和相当数量的研究成果,但结合具体工科专业的研究却鲜有涉及。
笔者作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教师,除担任本专业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工作之外,还承担了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及本科生专业导师、学生班主任等工作。
2013年,笔者在德国相关高校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访问学者工作,在此期间,对德国高等职业教育有了全方位的了解,尤其是对其“双元制”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梳理与研究,希望借此对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有所借鉴,并推动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途径的更新与改革。
二、德国“双元制”教育的特征德国“双元制”教育,是指由国家立法支持、高等院校和企业共同建立办学制度,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共同合作实现对学生进行双管齐下的教育和实践的体制。
也就是说,双元制中的一元是指高等院校,主要承担的是学业中的理论教学和基本专业技能部分;另一元是指作为双元制的核心环节,企业,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进行工程实践方面的培训,并为学生提供实习和毕业设计岗位。
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与企业互为交替,从而培养出既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又能将所学熟练地应用于工程实践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
其基本特征如下。
(一)高校理论学习与企业工程实践相结合高校和企业作为“双元制”的两个核心的学生培养场所,是相互分工,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实现对学生工程素养的培训的,通过有针对性的理论和工程实践培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对德国“双元制”教育的观察与思考
对德国“双元制”教育的观察与思考【摘要】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是一种结合学术学习和职业培训的教育体系。
它的特点包括学生在中学阶段就要选择学术或职业教育方向,以及学习和工作实践相结合。
优势在于培养学生实际技能,劣势在于缺乏普遍性和灵活性。
学生需要在早期做出职业选择,适应压力较大。
这种教育体制挑战传统学术导向的教育模式,但也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与中国的教育体制相比,德国更重视职业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
启示是教育应更注重学生个性和实际技能培养。
未来趋势可能是更多国家借鉴“双元制”教育模式。
个人观点是要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和兴趣选择适合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德国,双元制,教育,特点,优势,劣势,学生,选择,适应,挑战,体制,比较,启示,发展趋势,观点总结。
1. 引言1.1 介绍德国“双元制”教育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是一种独特的教育体制,结合了学校教育和企业实习的形式,旨在培养学生既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
在德国,“双元制”教育从学生进入中学开始,持续到他们完成学业,确保他们获得全面的教育培养。
学生在此体系下既能接受学校课程的传授,又能通过在企业实习中接触实际工作,从而更好地了解职业要求和社会需求。
这种教育模式的引入,不仅使学生拥有更丰富的就业技能,也为他们的职业规划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机会。
德国“双元制”教育的成功经验,也引起了其他国家对此教育模式的关注和借鉴,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教育制度。
1.2 背景信息德国的“双元制”教育系统是德国独特的教育体系之一,采用了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相结合的方式。
这种教育体系不仅注重学生的学术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职业素养,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背景信息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德国的“双元制”教育系统是在20世纪初开始建立的,旨在解决学生在校期间既能学到理论知识,又具备实际操作技能的问题。
这种双元制的教育模式在德国得到了广泛实践和认可,并被视为成功的教育体系之一。
浅谈德国双元制与我国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浅谈德国双元制与我国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成为了一个备受重视的专业领域。
在这一领域里,德国一直以来都是世界领先的国家之一,其双元制教育模式也备受瞩目。
而我国则在近年来开始加大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试图跟上国际先进水平。
本文将从德国双元制和我国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两个方面进行浅谈,并探讨双元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我们来了解一下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
双元制是德国独创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其特点是企业和学校两者共同负责职业培训。
在双元制中,学生既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又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从而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真正的工作环境。
而且,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还会获得报酬,这不仅帮助学生提前适应了工作生活,而且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
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的成功,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对我国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有怎样的借鉴意义。
双元制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在双元制中,学生能够在企业实习期间直接接触到真实的汽车检测与维修工作,不仅能够提前适应工作环境,而且能够提升自己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水平。
这对于我国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参考和借鉴。
双元制教育的学生实习期间能够获得报酬的做法,也值得我们借鉴。
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实际工作获得收入,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工作积极性,而且也能够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这种做法对于培养我国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也是一个良好的激励措施。
德国双元制教育中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模式,也值得我们借鉴。
学校和企业共同负责学生的职业培训,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学校期间就直接接触实际工作,而且还能够让学校直接了解企业的需求,从而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出更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除了从双元制教育模式中得到启发外,我国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也在不断努力。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研究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研究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培养技能人才的成功模式在当今高度竞争的全球市场中,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作为世界领先的职业教育模式之一,为德国的经济腾飞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大量优秀的技能人才。
本文将深入探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内涵、特点、优势以及应用场景,以期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起源于20世纪中叶,是一种将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
根据这种模式,学生需在职业学校接受专业理论教育,并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实施方式具有以下特点:学生具备双重身份:一方面是在学校的学生,另一方面是在企业的学徒。
教学内容丰富: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团队合作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教育。
培训标准严格: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培训计划和标准,并由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进行监督和审查。
证书含金量高:学生毕业后可获得学校和企业共同颁发的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这些证书在欧洲乃至全球范围内都具有很高的认可度。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培养目标明确:双元制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实用型人才,有效缩短了学校与企业的距离。
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生在学校学习专业理论,在企业实践操作,这种结合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
教学质量高: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教学,双方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使得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职业规划清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和满意度。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制造业和IT行业。
在制造业方面,双元制职业教育为德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技术人才,使得德国在制造业领域保持着全球领先地位。
而在IT行业,双元制职业教育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许多知名的IT企业如SAP、思爱普等都积极参与双元制职业教育,为其提供培训资源和实习机会。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我国“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启发和思考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我国“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启发和思考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工业和商业领域的职业教育采用“学校培训+企业实训”的方式进行,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理论知识并在企业中实习,通过实践操作来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
而中国的“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则是指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学生,学生由学校指导老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以期更好地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职业教育体系之一,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给予了我们很多启发和思考。
在我国推行“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其经验,并加以适当的改进和创新。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注重实践教学。
根据德国职业教育的实践经验,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不是空中楼阁的理论,而是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的实践知识。
德国学生在企业中进行实习,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进行结合,使得他们在求职时更有竞争力。
而对于“双导师制”,我们也应该注重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注重与企业的紧密合作。
德国的企业通过与学校合作,参与职业教育的过程,使学生可以在企业中进行实践操作,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和市场需求,培养出与企业高度契合的专业人才。
对于“双导师制”,我们也应该加强与企业的紧密合作,邀请企业导师参与到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来,从而真正做到学校与企业的有机结合,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重视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
德国的职业教育并非仅仅在传授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等。
而对于“双导师制”,我们也应该重视职业素养培养,通过学校和企业导师的共同指导,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其成为优秀的职业人才。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通过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与企业建立联系,并获得实习经验,促使企业更多地愿意录用这些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德国的双元制毕业考试看学生能力的培养
1998年10月,中德“唐山市农村职业教育项目”正式启动。
我校成为5所试点学校之一,我作为项目组的成员,接受了多次“双元制”项目培训,通过德国专家授课、看教学录像、开研讨会、到先进地区学校学习等方式,深入了解了德国的“双元制”等现代职业教育模式。
所谓“双元制”,是学校和企业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培养人才过程的一种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它具有如下特点:两种培训机构――培训企业和培训学校(以企业为主);两种经费来源――国家和企业;两种教学场地――企业和学校;学员两种身份――学生和企业员工;两种教材体系――理论教材和实训教材;两类教学内容――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实践课在整个培训中占到60%以上);两类教师――学校的教师和企业的教师;两类证书――考试证书和培训证书(IHK证书)。
德国职业学校的学生的考试分为:中期考试(学生学习一年时进行)和毕业考试(三年学习结束时进行)。
德国的职业考试的考试大纲是由国家制定的。
德国工商行会(Industfie and Uandelskammer Magdeburg 简称IHK)承担了这些任务并组织实施。
工商会(IHK)颁发的技能证书十分抢眼,它相当于德国国家技能考试证书。
只有通过职业考试,三年的培训期才算结束,通过该证书考试后,就相当于拥有
了在欧盟各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从事技术技能工作的通行证,能够正式进入德国国家技能考核体系。
IHK考试试题包罗万象,不限于讲什么就考什么,有一定的拓展性,并且每年都有更新。
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及时地增加新知识、新内容。
IHK考题分理论、实践两大体系。
理论占40%,实践占60%。
在考试结果中,理论与实践总分任何一部分不及格,就不能得到证书。
理论考试大约6个小时,每12人1场,两名监考教师。
实践考试根据专业不同7-12个小时不等。
下面以动力电工专业为例,说明各部分的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体系如下所示:
一、理论部分
1、技术数学:时间为60分钟,共15道题,其中12道选择题、3道计算题,计算题要求有计算全过程。
每题10分,卷面分:150分。
主要考查学生的专业计算能力,内容覆盖3年所有的计算知识,如电工、电子、低压电器等。
2、工艺(分工艺1和工艺2):时间各为60分钟,共120分钟,其中工艺1为10道问答或简答题,每题10分,卷面分:100分;工艺2为65道单选题,要求学生任选60
道,每题10分,卷面分:600分。
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程度,涉及3年的内容。
3、电路的功能与分析(分1和2):时间各为60分钟,共120分钟,其中电路的功能与分析1为20道单选题,每题10分,卷面分:200分;电路的功能与分析2为12道问答题,每题按权重系数加分不等,卷面分:120分。
主要考察利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电路的功能与分析2,围绕某一装置要实现什么功能来提出问题的,难度大,注重了综合能力的考查。
二、实践部分
1、考试件:时间为7小时,学生根据所给资料,独立制作一个具有一定控制功能的装置。
考查学生全面、综合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共计100分。
2、工作测试1-4:
⑴工作测试1为4小时,学生根据图纸资料更改或补充完善一个控制装置。
考查学生对实际电路的更改、应变的处理能力。
⑵工作测试2为30分钟,根据要求完成对一个实际电路的测量,电路由教师事先准备好。
考查学生利用仪器仪表熟练测试的能力。
⑶工作测试3为30分钟,在事先给定的一个PLC的电
路上自行计划、修改、输入、检验一段程序。
考查学生对PLC 等自动化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
⑷工作测试4为30分钟,对事先做好的、已经被老师
设置了故障的考试件进行故障检测、排除。
三、评分标准
1、理论题、客观题较多,有标准答案。
问答或简答、
计算题等标准答案给出关键语句或步骤,有则得分。
2、考试件和测试首先从外观上检查整体布局有无松动;端子号是否规范;常开常闭是否接对;导线颜色是否正确、有无接地保护;焊点是否规则等。
然后从功能检查各种接线是否正确,保险级别是否正确,每个步骤控制功能是否正确。
考试件制作完后,考生经过独自的目测检查以及经过检测仪器的检查。
我们不难看出,在德国的职业学校的考试中,与学生所学的专业有很强的针对性。
大多数学生都能够通过毕业考试。
此后,他们可以得到职业资格证书和学校的毕业证。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培训体系,和企业对教育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企业为“双元制”学校的学习提供实习场地,不仅可以为行业培养人员,还可以为国家培养人才。
他们积
极主动地为职业学校的学生提供实习场地和设备。
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经过了从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理论的结合过程。
如此的良性循环,使学生在毕业后,不必再经过从学生到从业人员的身份转变,可以直接走上工作岗位。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处在大发展时期,企业和学校之间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结合,德国的职业教育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