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期末考试要点浓浓缩版

合集下载

期末历史重点考点归纳总结

期末历史重点考点归纳总结

期末历史重点考点归纳总结一、古代历史1.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2. 秦统一六国、秦汉3.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4. 隋唐五代十国5. 宋代政治制度、文化成就6. 元代社会政治文化7. 明代政治制度、海外探险8. 清朝政治制度、封建统治衰败二、近代史1. 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冲突2. 近代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3.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4.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5. 民主革命、北伐战争6.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7. 中共建立新中国、政治制度改革8. 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三、现代史1. 毛泽东时代的政治运动2. 文化大革命3.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改革与发展4. 政治改革与现代化建设5.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与国际影响力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世界古代史1.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埃及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2. 亚洲古代文明发展3. 印度古代文明、婆罗门思想传播4. 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5. 斯巴达、雅典的政治制度与文化6. 原始共产主义的产生与衰亡7. 古代社会制度的变迁与文明交流五、世界近现代史1. 英国的工业革命与殖民扩张2. 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3. 世界两次大战与冷战4. 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威胁与挑战5. 美国的社会制度与文化特点6. 当代世界的政治格局与经济形势7. 世界各国间的文化交流与冲突8.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与合作六、历史思维与方法1. 史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2. 史料的鉴别与运用3. 历史的价值与意义4. 历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5. 历史的周期性与连续性6. 历史观念对社会的影响综上所述,历史期末考试的重点考点大致涵盖了古代历史、近代史、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以及历史思维与方法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同学们在复习历史知识时,可以根据这些考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总结。

初三下册历史期末考试重点

初三下册历史期末考试重点

初三下册历史期末考试重点1.初三下册历史期末考试重点先秦时期易错点:1.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2.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已经学会使用火,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3.半坡人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种植粟,制作彩陶;河姆渡人居住干栏式建筑,种植水稻。

4.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

5.禹建立中国历第一个王朝一夏朝。

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6.夏、商、西周三朝的开国君主分别是禹、汤、周武王7.西周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实行分封制,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局势,扩大了统治范围。

8.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

9.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易混点:1.化石、遗址、遗迹是研究早期人类的主要依据。

2.元谋人和北京人都使用天然火,但北京人不仅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这是北京人进步的地方。

山顶洞人则更进一步,会人工取火。

3.纸出现之前中国书写材料的演进:陶器(刻画符号)→龟甲、兽骨(甲骨文)→青铜器(金文)一竹木简、丝帛(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4.不能说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只能说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文字。

易考点:一、夏朝是我国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二、分封制,西周为巩固统治而实施的一项社会等级制度,周天子根据血缘关系和功劳大小将土地、平民、奴隶进行分封给诸侯,建立侯国,诸侯又可以继续往下分封,等级鲜明,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诸侯的义务:服从天子,缴纳贡品,镇守疆土,服从周王调兵。

作用:开发了边疆,加强了统治,使得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1.政治上:争霸兼并战争不断,出现了局部统一;各国实行改革变法,成为增强国力的重要手段。

九年级下期末历史知识点

九年级下期末历史知识点

九年级下期末历史知识点一、中国古代历史1. 商、西周和春秋时期:-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商朝统治者祭祀活动中的"问卜"和"占卜"形式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 西周时期,封建制度进一步发展,封建领主与中央政权共同维持封建制度的稳定。

- 春秋时期是战国时期的前奏,公元前771年后期周王室国家逐渐衰弱,周边诸侯国力量崛起。

2. 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治和经济变革时期,七雄争霸形成。

- 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的强大崛起,改革内容包括轻徭薄赋、废除封建制度等。

- 孟子、荀子等众多思想家的思想为后世各种思想流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 秦、汉时期:-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集中严密的封建帝国,实行县制和郡县制,修建了万里长城,始终坚持法家思想统治。

- 随着秦朝的灭亡,刘邦建立的西汉开始执政。

西汉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 在东汉时期,王莽的新莽政权上台,而后由光武帝刘秀恢复汉朝,建立了东汉。

4. 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权割据、战乱不断的时期,魏、蜀、吴三方割据分立。

- 曹操集权统治,蜀汉刘备携手孙权合作,使得后来的三国演义成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5. 隋唐时期:-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国,简化文字,推行"科举"制度。

-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之一,在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6. 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唐末宋初的时间段,中国政权割据、战争不断。

7. 北宋时期:- 北宋时期,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科技、文化也取得了重要成就,如李时中的制度改革、苏轼等文化名人的活动,宋朝的内外政策等。

8. 南宋时期:- 南宋时期,中国面临金国的侵略,英勇抵抗的义勇军官则是宋朝历史上的英雄。

9. 元朝时期:-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牧民建立的第一个外族王朝,实行民族分割和统治,而后推行五司制度,产生了许多较为重要的历史事件。

年期末复习重点梳理

年期末复习重点梳理

年期末复习重点梳理一、历史重点梳理1. 中国古代史重点中国古代史是中学历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考试复习时的重点内容:(1)夏商周时期:了解夏、商、周三代的国家制度、经济状况和社会文化特点,以及三代的历史关系和演变过程。

(2)春秋战国时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和军事斗争,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秦汉时期:理解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改革与建设,以及西汉王朝的成立和兴衰原因。

(4)魏晋南北朝时期: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权的更迭和分裂,及其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

2. 世界史重点(1)古希腊罗马文化:了解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独特魅力,包括政治制度、哲学思想、艺术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内容。

(2)中世纪欧洲:理解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宗教改革、十字军东征和黑死病等重要历史事件。

(3)大航海时代:了解欧洲国家航海探险的动因、航海家的贡献和新发现带来的影响。

(4)工业革命与殖民扩张:了解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和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

二、地理重点梳理1. 中国地理重点(1)地理位置及地形: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以及中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如高山、大河、平原等。

(2)自然资源:了解中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石油、水力资源等,并了解其开发利用情况。

(3)气候与人文景观:了解中国的气候带划分、气候特点,以及中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长江、黄河、长城等。

2. 世界地理重点(1)地理位置和地理条件:了解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地质构造、自然条件,以及各大洲的自然地理特点。

(2)主要国家和地区:掌握世界上一些重要的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经济特点、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其对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三、政治重点梳理1. 中国政治重点(1)中国政治制度:了解中国的国家组织和政权的性质,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

(2)国家治理:了解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情况,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总知识点归纳分析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总知识点归纳分析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总知识点归纳分析课后必需谨慎完成课后练习,充分利用课本学问来解题,对于自己所做的试题务求理解应用(变通)。

不仅要牢记学问,更注意敏捷运用学问,因此,要注意平常积累,做好充分的打算。

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高一历史期末考试总学问点归纳分析,盼望能协助到你!高一历史期末考试总学问点归纳分析1(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记: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运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

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

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

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

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意自家根本生活的须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根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开展缓慢和长期持续的重要缘由:自然经济的坚固存在。

(其次课)世界的古代手工业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

2.东汉杜诗独创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

3.魏晋南北朝独创灌钢法。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开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

6.明朝在青花瓷的根底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独创了珐琅彩。

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着名的丝织业中心,运用花楼机机构困难精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开展1、了解“市”的形成和开展:(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

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最新大学历史考试复习重点要点(较全面)

最新大学历史考试复习重点要点(较全面)

最新大学历史考试复习重点要点(较全面)一、古代历史1.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夏朝的建立和政治制度特点- 商朝的政治制度及其衰落- 周朝的封建政治制度及其兴衰2. 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秦朝的统一政治制度和法家思想的影响- 汉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儒家思想的影响- 秦汉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3. 中国古代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发展- 手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商业活动的兴盛和对经济的影响4. 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文化- 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在中国的传播和融合二、近代历史1. 辛亥革命及其影响- 辛亥革命的起因和目标- 辛亥革命后的政治变革和社会转型- 辛亥革命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2. 中华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中华民国的政治形态和政府组织- 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 文化思潮和艺术发展3. 中国近代的对外关系- 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和反对运动- 辛亥后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和发展-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4. 中国的兴起和中国革命- 的创建和党的路线思想- 中国革命的历史过程和主要事件- 中国在革命中的作用和地位三、现代历史1. 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和道路选择- 经济改革和开放政策的推行2. 文化大革命及其后果- 文化大革命的起因和目标- 文化大革命中的主要事件和运动- 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3.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发展- 对外开放和经济改革的基本政策和战略-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变革- 中国在国际政治和经济关系中的地位4. 当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 社会变革和城市化进程- 科技创新和教育发展- 文化多样性和跨文化交流以上是最新大学历史考试复习的重点要点,覆盖了古代历史、近代历史以及现代历史的重要内容。

希望对您的考试复习有所帮助!。

期末历史考点总结

期末历史考点总结

期末历史考点总结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分析,可以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原因。

历史学科相对来说是一门较为综合性的学科,需要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对历史学科的相关考点进行总结,以供学生复习备考之用。

一、古代史1. 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起点,它的特点是采集、打猎、渔猎为主要经济活动形式,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非常简单。

2. 商代: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商代的经济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商代是青铜器的鼎盛时期。

3. 周代:周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周代经济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周代还是分封制制度的发源地。

4. 秦代: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许多措施,如实行法家思想、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等。

5. 汉代: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朝代之一,西汉时期实行了郡县制,东汉时期对外扩张,与外族进行了多次战争。

6. 古希腊:古希腊位于欧洲东南巴尔干半岛,是欧洲近代文明的摇篮,古希腊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7. 古罗马:古罗马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帝国之一,它的政治制度为世界所称道,如罗马共和制、罗马法等。

8. 东汉末年: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豪强割据、黄巾起义等。

二、近代史1. 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资本主义的兴起是近代西方社会经济制度的转型,它取代了封建主义经济制度。

2. 英国的“工业革命”: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它的出现使得世界近代化程度大大提高。

3. 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近代世界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它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世界两次大战:世界两次大战是近代史上两个重大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人们认识到战争的可怕性,第二次世界大战则直接导致了两个大国的崛起和冷战的爆发。

5. 中国近代史的经济问题: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历史事件较多,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

历史期末重要知识点总结

历史期末重要知识点总结

历史期末重要知识点总结一、古代中国历史知识点1. 夏、商、周三代的演变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阶段,为中国历史的起始时期。

夏代建立了世袭制的国家,商代进一步强化了世袭制的政治形式,周代则是最终实现了封建制的形成,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石。

2.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发展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变革与发展的时期,国家分裂成多个国家,出现百家争鸣的历史景象,思想文化、政治制度、战争技术等各方面都有所发展与变革,预示着中国国家体系的初步形成。

3. 秦汉时期的初一统秦朝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政权,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为中国历史上后来的统一国家奠定了基础;汉朝则是在秦朝统一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开创了汉武帝时期的高度繁荣和富强。

4. 北魏南朝时期的南北分裂北魏南朝时期的分裂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事件,南北朝的分裂加剧了中国国家体系的瓦解与割据,南北朝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艺术、经济贸易发展较为活跃的时期。

5. 隋唐时期的疆域扩展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疆域扩展的时期,隋朝建立的地域较为广阔,唐朝更是取得了更为广阔的领土,使中国古代的疆域进一步扩展,开创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段辉煌。

二、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点1.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思想体系之一,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深远,推动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政治,礼治人。

2. 道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道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道家思想提出了“无为而治”的观念,对中国传统思想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3. 佛教传入中国的影响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宗教文化,佛教的传入加深了中国文化的多元化,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同时也对中国艺术、文学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古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在世界上拥有显著的影响力,古代中国的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科技成果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完整word版)中国史学史期末考试要点详解

(完整word版)中国史学史期末考试要点详解

《世本》:原本15篇,记事从黄帝开始,讫于战国末年。

有《帝系》、《王侯谱》、《卿大夫谱》、《记》、《世家》、《传》、《氏姓》、《居》、《作》、《谥法》等。

其中《帝系》记帝王传授的系统;《王侯谱》、《卿大夫谱》记诸侯、卿大夫世系;《氏姓》记录当时所有的姓氏;《居》讲建都情况;《作》记录一些事物的发明情况及其历史;《谥法》记谥号的含义。

其中《世家》、《传》等对《史记》体例的形成具有启迪的作用。

《竹书纪年》:是战国时魏国的史书。

西晋武帝太康年间,汲郡人不准盗掘魏襄王墓,得竹简数十车,后经荀勖等人整理、研究,得书16种75篇。

其中《纪年》13篇,记载了夏、商、周三代的历史,至周宣王后,则特记晋国历史,晋被三家瓜分后,又特记魏国历史,记至魏襄王二十年(前299年)。

由于司马迁写《史记》时没有看到该书,所以该书可以帮助我们订正《史记》的某些错误。

《华阳国志》:东晋常璩所著,共12卷。

卷1至卷4,主要记载巴、蜀、汉中、南中的历史,详述各地的山川、交通、风土、特产、民俗、文化等;卷5至卷7记叙公孙述、刘焉、刘璋、刘备、刘禅事迹;卷8记载晋平蜀以后的蜀事。

卷9记李氏成汉政权的历史;卷10至卷11,记载西汉以来贤人的生平事迹。

卷12为本书的序言。

是一部著名的地方史志。

《洛阳伽蓝记》:作者杨(阳)衒之,北魏北平人。

该书共5卷,以记洛阳伽蓝(梵语佛寺)兴废沿革为线索,记载了洛阳城内外55所寺庙的情况、内容涉及到洛阳城市规模、外商来京贸易及各国风土人情,道里远近等情况。

可算作是一部中国古代城市地理史。

作者写洛阳佛寺的兴废,实际上反映了北魏王朝的兴衰。

其中记载了高祖迁洛、女主临朝、胡太后佞佛、王公贪暴、官吏枉法、沙门侵渔民财以及外国商人的活动等,可补《魏书》、《北史》之缺。

“五代史志”:唐贞观年间,梁、陈、北齐、周、隋五朝的史书修成后,均没设“志”,贞观十五年,诏令于志宁、李淳风等修撰“五代史志”,历时十五年,到高宗显庆元年(656)完成。

初中历史期末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初中历史期末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初中历史期末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一、中国古代史
1.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思想。

2.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制度、生产生活方式的发展,封建制度的产生和演变。

3. 春秋时期的分裂和战国时期的统一。

4. 秦朝的政治制度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5. 汉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艺术,汉朝的对外关系和科技发明。

二、中国中世纪史
1.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和演变。

2. 隋朝和唐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艺术,对外关系和科技发明。

3. 五代十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4. 宋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艺术,对外关系和科技发明。

5. 金朝、元朝、明朝和清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对外关系和科技发明。

三、世界近代史
1.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产生的影响。

2. 维也纳会议、拿破仑战争和布列塔尼条约。

3. 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和地理区域效应。

4.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背景,战争对全球的影响,全球格
局的改变。

5. 20世纪的政治体系,包括左翼、右翼的体系和社会主义、民主体系的兴起与发展。

高中历史考试复习重点

高中历史考试复习重点

高中历史考试复习重点
一、古代史
1.先秦时期:
•诸子百家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
2.秦汉两代:
•秦朝统一六国并实行严厉的法家政治•汉朝推崇儒学,兴盛经济与文化
二、封建社会与农民起义
1.三国两晋南北朝:
•社会政治结构演变及其影响
•文学艺术成就与思想流派形成
2.唐宋时期:
•封建王朝政治制度与文化繁荣
•农民起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近代中国历史
1.明清时代:
•中外关系的变化与帝国主义侵略•社会思潮演进和科技进步
2.近现代中国对外关系:
•辛亥革命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抗日战争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战争
四、世界历史
1.古代世界文明:
•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文化的发展与影响
•大航海时代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近现代国际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影响
•冷战与后冷战时期的国际体系变化
五、现代中国社会经济史
1.政治改革与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政策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与建设成就
2.社会问题与挑战:
•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教育、医疗等领域改革与发展
这些是高中历史考试复习的重点内容。

希望可以帮助你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取得好成绩!。

历史期末考点总结

历史期末考点总结

历史期末考点总结一、古代史部分1. 人类起源和古代文明的形成人类起源:出土人类化石、遗址和文化遗物证明,早在500多万年前,非洲赞比西河流域的猿人活动。

文明的形成:世界上最早的古代文明有四大文明: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中国文明。

2. 中国古代史原始社会:中国的原始社会始于公元前2万年。

最早的古老部落是居住在黄河流域的古蜜人和长江流域的古越人。

奴隶社会:中国的奴隶社会在公元前2千年开始,这一时期的中国主导民族是华夏族。

人们开始养殖、种植、制陶、编织等。

封建社会: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通常被认为是在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中国。

近代史:中国的近代史始于鸦片战争期间的1840年。

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列强。

3. 世界古代史古代希腊:古希腊是一个由城邦组成的国家,它是希腊文明的中心,也是西方文明的重要起源之一。

古罗马:古罗马是一个历史上伟大的文明国家,最初成立于公元前753年,并于公元前27年成为罗马帝国。

印度古代文明:印度古代文明源远流长,有许多古老的宗教和哲学思想,如印度教、佛教等。

佛教的传播:佛教是一种在印度产生的宗教,经过几个世纪的传播,成为一个在亚洲广泛传播的宗教。

二、近代史部分1. 近代西方世界的历史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一场涉及到艺术、文化和科学的运动,起源于15世纪中叶的意大利,随后在欧洲的其他地区扩散。

宗教改革:宗教改革是一场16世纪的基督教改革运动,最早由马丁·路德引发并在欧洲迅速传播。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的一场重大的经济和社会变革,开始于英国,后传播到欧洲大陆和其他地区。

资本主义的兴起: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体制,注重个体的私有财产和市场经济。

它于18世纪末从工业革命中兴起。

2. 近代中国史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中国与英国爆发的一场战争,以中国政府对英国走私鸦片行为的禁令为导火索。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1905年到1911年的一场更为彻底的反对清朝统治的革命运动。

历史期末必考归纳知识点

历史期末必考归纳知识点

历史期末必考归纳知识点历史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过去事件和现象的学科,期末复习时,归纳知识点是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和理解历史的重要方法。

以下是一些历史期末必考的知识点归纳:1. 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古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的农业文明,金字塔、法老制度。

- 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苏美尔、巴比伦等文明,楔形文字。

- 古印度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城市文明,种姓制度。

- 古中国文明:黄河流域的夏、商、周,甲骨文、青铜器。

2. 古典时期的文明:- 古希腊:城邦制度、民主政治、哲学、科学。

- 古罗马:法律体系、帝国扩张、建筑艺术。

- 汉朝:统一的政治制度、丝绸之路的开辟。

3. 中世纪的欧洲:- 封建制度:领主与农奴的关系、城堡与教会的作用。

- 宗教改革:天主教与新教的分裂,宗教战争。

4. 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艺术与文学的繁荣。

- 科学革命: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的科学发现。

5. 近代国家的兴起:-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 法国大革命:启蒙思想、共和制的建立。

- 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联邦制的建立。

6.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纺织业的发展。

-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化学、汽车工业的兴起。

7. 殖民主义与民族解放运动:- 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非洲、亚洲、美洲的殖民地。

- 民族解放运动:印度、中国、非洲的独立斗争。

8. 两次世界大战与冷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过程、后果。

- 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的崛起、盟军的胜利。

- 冷战:美苏对立、意识形态的冲突。

9. 现代国际关系与全球化:- 联合国的成立:国际合作与和平维护。

- 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跨国公司的发展。

- 信息革命:互联网、社交媒体的兴起。

10.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工业污染与气候变化:全球变暖、极端天气。

- 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绿色能源。

结尾:历史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启示。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期末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期末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期末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 人类起源与发展: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

- 史前文化: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以及相关遗址和文化特征。

2. 古代文明- 古埃及文明:金字塔、法老制度、象形文字。

- 两河流域文明:苏美尔人、巴比伦、亚述、新巴比伦。

- 印度河流域文明:哈拉帕文化、摩亨佐-达罗遗址。

- 古代中国:夏、商、周三代,封建制度的确立,青铜文化。

3. 希腊与罗马- 古希腊:城邦制度、斯巴达和雅典的对比、希腊哲学与科学。

- 古罗马:罗马共和国与帝国、罗马法、建筑与工程技术。

4. 宗教与哲学-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起源与发展。

- 古希腊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 东方哲学:孔子、老子、墨子等思想家的贡献。

二、中世纪历史1. 欧洲中世纪- 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封建等级制度、庄园经济。

- 教会的权威与影响:教皇与皇权的关系、十字军东征。

-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艺术与科学的复兴。

2. 伊斯兰世界-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与衰落。

- 伊斯兰文化与科学的贡献。

3. 东亚历史- 中国:唐、宋、元、明、清五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 日本:平安时代、幕府统治时期的政治与文化。

- 朝鲜半岛:高丽、朝鲜时代的政治与文化。

三、近现代历史1. 文艺复兴至启蒙运动- 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艺术、科学、哲学的发展。

- 宗教改革: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人的贡献。

- 启蒙运动: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思想家的影响。

2. 工业革命- 英国工业革命的起源与发展。

- 工业革命对欧洲及世界的影响。

3.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 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荷兰、英国、法国等。

- 殖民地的经济与文化影响。

4. 亚洲的现代化- 中国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 日本的明治维新与现代化进程。

5. 世界大战与国际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过程与结果。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与崩溃。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过程与影响。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重点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重点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分封制: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同时存在分裂的隐患。

作用:开发了边疆地区,密切了同周边各个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原因:夺取更多的土地、人口和租税,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界。

评价:一方面,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另一方面,战争使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有利于以后统一国家的建立。

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①秦代中央设置三个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奏章,下达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事。

②郡县制建立: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并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汉初,在地方上,郡国二制并行。

汉武帝时期推恩令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

元朝: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采用行省(行中书省)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汉的州和唐的道,起先都是监察机构,后都演变成地方行政实体。

明朝:通过废除丞相制度和创设内阁,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清朝:雍正帝时,军机处的创设,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清朝统一台湾。

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其中,铁犁牛耕是主要的耕作方式,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小农经济: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近代史 期末考试要点浓缩版

近代史 期末考试要点浓缩版

上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三、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和历史任务(一)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及其关系1.基本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相互关系:两大基本矛盾互相交织,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二)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及其关系{两大任务}1.历史任务: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2.相互关系: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有利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人民解放。

3. 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必由之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19世纪40至5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一军事侵略1、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2、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3、中法战争:《中法新约》4、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二、政治控制•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三、经济掠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四、文化渗透❖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第三节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的觉醒一.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1社会制度的腐败清王朝从皇帝到贵族,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不懂御敌之策,官员贪污腐化,克扣军饷,将帅贪生怕死,临阵逃脱,为了私利,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害怕人民群众,压制、破坏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2经济技术的落后军队的武器装备落后,素质低,战斗力弱。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历史灾难,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又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普遍觉醒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提出⏹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是世界的第一人,禁烟期间,他组织翻译了西方书刊,编成《四洲志》,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高一历史期末重点知识点

高一历史期末重点知识点

高一历史期末重点知识点一、秦朝的建立与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秦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 中央集权制度秦朝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度是指国家政权高度集中于君主手中,各地方官员直接受命于中央政府,地方上没有地方自治权。

这一制度极大地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2. 修筑万里长城秦始皇下令修建万里长城,目的是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

长城的修建加强了中央政权对北方边疆地区的控制,确保了国家的安全。

3. 统一度量衡、货币等制度秦朝统一了度量衡、货币等制度,使得各个地区的交流和贸易得以便捷进行,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二、汉朝的建立与汉武帝的改革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

在汉朝,汉武帝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措施,为当时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1. 西汉三公制度汉武帝建立了三公制度,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位官职,加强了中央集权,并规定官职要根据才能选拔。

这一举措使得政府更加高效和稳定。

2. 实行国家垄断经济汉武帝实行国家垄断经济,对盐、铁等重要资源进行垄断,增加国家收入和控制力。

同时,还鼓励农桑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3. 推行科举制度汉武帝推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这样一来,人才能够有机会进入官僚体系,使得汉朝的政治局势更加稳定。

三、三国时期与魏、蜀、吴的发展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三国分别是魏、蜀、吴。

三国时期的发展对于后来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曹魏的政治改革曹魏继承了汉朝的传统,实施了一系列政治改革。

如曹操加强了中央政权的控制,推行“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

这些改革加强了国家的统一。

2. 蜀汉的军事发展蜀汉的刘备注重军事实力的发展,聚集人才,加强军队的建设。

刘备还借助了地理优势,策划了濒临失败的赤壁之战,成功击败了东吴。

3. 东吴的经济繁荣东吴在经济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吴国设立了专门的商业机构,通过经济手段加强对内外的控制。

历史期末重点总结

历史期末重点总结

历史期末重点总结本文将对历史学科期末考试的重点进行总结。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记录和研究,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和进步,从而更好地理解当今世界的现状和未来。

以下是历史期末重点的概述:一、原始社会和古代文明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的起源阶段,人类生活在采集狩猎社会中,生产力相对较低。

古代文明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如埃及文明、印度河文明、黄河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等。

二、古代帝国的兴衰古代帝国的兴起和衰落是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帝国中央集权的形成以及各种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例如:古埃及、中国、波斯、希腊、罗马帝国等。

三、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和教会的影响中世纪欧洲是封建社会的代表,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导致了社会等级的固化,教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影响力也非常大。

四、现代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现代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是整个历史进程的重要事件。

国家的形成依赖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并且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五、工业革命和社会变革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点,它引发了社会的快速变革。

工业革命导致了城市化、机械化和劳动力组织的变革,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和运动。

六、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方列强通过殖民地的控制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也导致了世界两次大战的发生。

七、世界两次大战和冷战两次世界大战导致了数百万人的死亡,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冷战是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对立,对整个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八、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的崛起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趋势之一,跨国公司的崛起改变了国家之间的关系和经济格局,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九、当代社会的变革和挑战当代社会面临着许多挑战,如环境问题、经济不平等、移民问题等。

这些问题对全球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需要我们及时做出回应。

以上是历史学科期末考试的重点内容。

期末考点总结历史

期末考点总结历史

期末考点总结历史一、古代史1. 夏商周时期: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朝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王朝。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个时期有许多诸侯国竞相争霸,孔子和孟子的思想影响了后世。

3. 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汉朝代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西汉和东汉都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变革和事迹。

4.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分裂成为南北两部分,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文化和艺术成就。

二、现代史1. 清朝时期: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近代中国的许多问题和矛盾都与清朝有关,鸦片战争和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是这个时期的重要事件。

2. 辛亥革命和中国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推翻封建王朝的革命,中国民主革命经历了北伐战争、南京政府和抗日战争等重要阶段。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新中国的建设和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4.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思想: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政党之一,一大二大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两个重要里程碑。

三、世界历史1. 近代欧洲历史:近代欧洲从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列宁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兴起,两次世界大战等历史事件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2. 二战及其后果:二战是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之一,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冷战和东西方对抗是二战的重要后果之一。

3. 美国的崛起和超级大国地位:美国从独立战争到成为超级大国,美国的崛起对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4. 亚洲近代史:亚洲从殖民地到独立和发展,亚洲各国在反帝斗争和建设国家的道路上经历了许多曲折和斗争。

四、历史思维方法1.历史的观点和立场:历史研究中的观点和立场会影响到研究结果,不同的观点和立场可以对历史事实有不同的解释。

七年级历史下期末复习要点

七年级历史下期末复习要点

1.中国古代的文明起源-夏、商、周三代的更替-古代中国的王朝演变-古代中国的礼制制度2.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封建社会的形成与特征-君主制度与等级制度-士农工商四民的地位与职责3.秦朝的统一与变革-秦始皇的统一政策-秦始皇的法治与中央集权-秦朝的变法与经济发展4.汉朝的兴起与繁荣-刘邦的起义与西汉的建立-汉武帝的征服与扩张-西汉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发展5.三国时期的分裂与统一-曹操的权力集中与北方统一-刘备、孙权的南方抵抗与争夺-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6.北方民族的入侵与南北朝时期-匈奴、匈奴入侵的影响-北方丧失的中央集权与经济衰落-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交融与政治分裂7.隋唐王朝的兴起与辉煌-隋朝的统一与征服-唐朝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变革-唐朝的文化繁荣与经济发展8.辽、宋、金、元等民族政权的更替-西方、东方游牧民族的入侵-辽、金、宋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发展-汉民族的统一与元朝的统治9.明代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繁荣-明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明朝的海外探险与贸易发展-明朝的科技进步与文化艺术繁荣10.清朝的兴起与衰落-清朝的政治制度与政策-清朝的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清朝的与外国交往与军事侵略11.近代中国的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的原因与结果-不平等条约与中国的割让-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与国家独立12.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背景与意义-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影响这些要点只是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的复习要点之一,有可能因学校教材不同而有所区别,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学校教材进行具体的复习。

此外,可以通过复习历史知识点的同时,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培养历史思维,提高历史分析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三、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和历史任务(一)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及其关系1.基本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相互关系:两大基本矛盾互相交织,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二)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及其关系{两大任务}1.历史任务: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2.相互关系: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有利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人民解放。

3. 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必由之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19世纪40至5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一军事侵略1、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2、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3、中法战争:《中法新约》4、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二、政治控制•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三、经济掠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四、文化渗透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第三节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的觉醒一.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1社会制度的腐败清王朝从皇帝到贵族,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不懂御敌之策,官员贪污腐化,克扣军饷,将帅贪生怕死,临阵逃脱,为了私利,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害怕人民群众,压制、破坏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2经济技术的落后军队的武器装备落后,素质低,战斗力弱。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历史灾难,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又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普遍觉醒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提出⏹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是世界的第一人,禁烟期间,他组织翻译了西方书刊,编成《四洲志》,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魏源及其《海国图志》{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19世纪70年代后,王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政治。

经济学说。

⏹郑观应在所著《盛世危言》中提出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设立议院,实行“君民共主”制度等主张,这些主张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蒙的意义。

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民族意识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失败,对中国人的刺激极大。

康有为在保国会的演说中把这种民族意识表达的淋漓尽致严复就写了《救亡决论》,喊出了“救亡”的口号严复翻译了《天演论》{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中国自古以来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优良传统,得到了法场和升华。

救亡图存成了时代的主旋律。

孙中山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编》(1)《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但是具有一定的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

♦(2)《资政新编》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是一个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但是缺乏实现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

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一)、洋务事业的兴办代表人物:奕忻。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等,主张学习西方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兴办洋务。

对洋务派办洋务事业的知道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1、洋务派兴办的洋务事业♦(1)、洋务派兴办洋务的目的♦(2)、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3)、洋务事业♦近代企业、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1、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1)、客观上对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2)、带来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3)、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2、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1)、洋务运动的封建性。

♦(2)、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的依赖性。

♦(3)、洋务运动的腐朽性。

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一)、戊戌维新运动代表人物: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康有为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2、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1)、要不要变法♦(2)、要不要兴民权♦(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解放了人们长期受到束缚的思想。

♦3、百日维新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进步}♦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局限性}♦(1)、维新派不敢否定封建主义♦(2)、维新派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3)、维新派害怕人民群众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第一节兴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遭到拒绝,放弃了改良思想。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并筹划发动反清起义。

1904年,孙中山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指出只有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变君主政体为中华民国,才能真正解决中国的问题。

以上表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踏上革命道路之时,就高举起民主革命的旗帜,并选择了以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斗争方式。

组织工作:从从1904年开始,出现了10多个革命团体,其中重要的有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岳王会等。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选为总理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并确定了革命纲领。

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概括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政府追求独立,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创立民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平均地权}中山主张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增价,则归国家,为国民共享。

国家还可按原定地价收买地主的土地。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改良派:革命会引起下层社会暴乱,招致外国的干涉、瓜分,使中国“流血成河”、“亡国灭种”,所以要爱国就不能革命,只能改良、立宪。

革命派: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欲求免瓜分之祸,舍革命末由”。

只有通过革命,才能获得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改良派:中国“国民恶劣”、“智力低下”,“民智未开”、“程度未逮”,没有实行民主共和政治的能力,如果实行,非亡国不可。

因此,只能实行“君主立宪”革命派:民主共和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拯救中国与建设中国都必须“取法乎上”,直接推行民主制度,而不能以国民素质低劣为借口,搞君主立宪甚或开明专制。

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

中国国民自有颠覆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的能力要不要社会革命改良派:改良派反对土地国有、反对平均地权革命派:必须通过平均地权以实现土地国有,在进行政治革命的同时实现社会革命,才能避免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的出现。

第二节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整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近代史上,辛亥革命四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法典。

《临时约法》的许多条文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精神。

《临时约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第三节辛亥革命的失败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客观上,帝国主义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势力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齐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主观上,革命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主要是: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辛亥革命以及其后资产阶级革命派多次挽救共和努力的失败表明,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具有与生俱来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因此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成功,辛亥革命仅仅赶跑了一个皇帝,却没有能够改变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治的统治基础,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中国革命需要新的领导阶级和新的指导思想。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2、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民主:“德先生”(Democracy)科学:“赛先生”(Science)。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反对旧礼教旧道德;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开展文学革命。

•4、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启蒙运动,批判了封建主义思想文化体系,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