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期末测试卷_7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红楼梦》的生命力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笼罩其上的模糊和不确定性。

围绕这部小说,存在着诸多谜题:有关版本、作者、评点者、人物原型……同时,宏大的结构、丰富的内蕴、广博的指涉、精心的比喻,也使其人物形象圆满生动,情节发展呈现复调格局,结构脉络具有“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特征。

然而,印刷媒介的传播是单一中心、主张确定性的。

与之相应,印刷文化体系中的《红楼梦》虽然样式众多,却大都在进行确定性的寻求,力求将其明确、固定。

研究著作讲究权威,期望还原唯一、排他的文学和历史;各类续书,不论作者能力眼界高下,大多力求贴近原著。

为了使更多人认识和了解《红楼梦》,出现了许多“横排本”“简体本”甚至“普及本”和“缩略本”。

作为对名著的普及,它们是必要的,但小说的魅力源于细节,删去细节的版本在展示效果上无疑会大打折扣。

有了这些普及版本,伴随着受众在“接受——认知”中的自动省略和突出,原本充满暗示、隐喻和谜语,“谁解其中味”的《红楼梦》变成人人都能简明扼要地总结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的中学课文。

它从含混到明确,繁复故事逐渐变成梗概:封建大家庭的没落过程,宝黛钗三人的爱情悲剧;复杂的人物性格也成了一一对应的符号;娃娃脸的宝玉天真多情,瘦弱的黛玉敏感忧郁,丰腴的宝钗温柔宽厚……即便是人各有异的舞台表演、绘画作品,也在试图将不确定的《红楼梦》确定下来:戏剧确定在神态、身段上,绘画确定在笔墨、线条上。

例如,梅兰芳在京剧《黛玉葬花》中,以一米八的男儿身扮演十三四岁的娇弱少女,其定妆照中“眼睛是如此之凸,嘴唇如此之厚”即遭到鲁迅诟病,但排除这些个人因素,他却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其身段、扮相在舞台艺术中的优势,将黛玉颦颦的神、缠绵的意表达了出来。

又如,在颇受公众推崇和认可的戴敦邦所绘《红楼梦》图画中,人物眉眼仅以极简的笔法勾勒出线条,但公众并不追究,而是沉浸于寥寥几笔中流露的风流袅娜和无尽萧瑟。

高一语文下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下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寡言(yǎn)B. 青蛙(wā)繁殖C. 领略(liè)风光D. 静寂无声(j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环境污染问题却日益严重。

B.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C. 这种做法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也损害了学校的声誉。

D.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工作能力强,是公司里的一名优秀员工。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内容丰富,读起来如痴如醉。

B. 他工作认真负责,深得领导赏识。

C. 她的演讲引经据典,令人叹为观止。

D. 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新知识。

4. 下列各句中,括号中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我在图书馆里翻阅了大量的资料,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寻找)B. 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让人难以忘怀。

(曲折)C. 他的言辞犀利,一针见血,让人不得不佩服。

(尖锐)D. 他的计划周密,一步一步地实现了目标。

(周到)5.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他在比赛中勇夺金牌,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B. 她的演讲博得了听众的热烈掌声。

C. 他的论文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后,引起了广泛关注。

D. 她的书法作品被挂在展览馆里,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下列句子中,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是:他正在读一本关于历史的书,书中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的()。

7. 下列句子中,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是:我们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

8. 下列句子中,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是:这座城市的()非常美丽,吸引了大量游客。

9. 下列句子中,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是:他的()很高,是班级里的优秀学生。

10. 下列句子中,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是:这场音乐会演奏了多首世界名曲,观众们()不已。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华中师大一附中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期末检测高一年级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先秦哲学家荀子是中国第一个写了一篇较有系统的美学论文——《乐论》的人。

他有一句话说得极好,他说:“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

”这话运用到艺术美上就是说:艺术既要极丰富地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炼地去粗存精,提高、集中,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生活和自然。

由于“粹”,由于去粗存精,艺术表现里有了“虚”,“洗尽尘滓,独存孤迥”(恽南田语)。

由于“全”,才能做到孟子所说的“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

“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

但“全”和“粹”是相互矛盾的。

既去粗存精,那就似乎不全了,全就似乎不应“拔萃”。

又全又粹,这不是矛盾吗?然而只讲“全”而不顾“粹”,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自然主义;只讲“粹”而不能反映“全”,那又容易走上抽象的形式主义的道路;既粹且全,才能在艺术表现里做到真正的“典型化”,全和粹要辩证地结合、统一,才能谓之美,正如荀子在两千年前所正确地指出的。

清初文人赵执信在他的《谈艺录》序言里有一段话很生动地形象化地说明这全和粹、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才是艺术的最高成就。

他说:“钱塘洪防思(即洪昇,《长生殿》曲本的作者)久于新城(即王渔洋,提倡诗中神韵说者)之门矣。

与余友。

一日在司寇(渔洋)论诗,防思嫉时俗之无章也,曰:‘诗如龙然,首尾鳞鬣,一不具,非龙也。

’司寇哂之曰:‘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是雕塑绘画耳!’余曰:‘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首尾完好固宛然在也。

若拘于所见,以为龙具在是,雕绘者反有辞矣!’”艺术的表现正在于一麟一爪具有象征力量,使全体宛然存在,不削弱全体丰满的内容,把它们概括在一麟一爪里。

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24. 7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

作为语言基本单位的词汇,是语言中文化承载量最大的成分。

一个民族独特的发展历史、社会制度、生活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都会在其民族语言的词汇中打下烙印,这样就产生了大量的文化负载词。

文化负载词是具有特定民族文化内涵的词、词组和习语。

这些词由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在另一种语言里找不到对等或与之完全契合的词,于是产生语义空缺。

我们可以根据文化负载词在另一种语言中的语义空缺情况,将其分为绝对空缺词和相对空缺词。

有些词在另一种语言里完全没有与之对应的词,我们把这种词称作绝对空缺词。

如汉语中“节气”的概念在英语中是没有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更是让外国人费解。

总之,由于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的极大不同,这些在另一种文化中绝对空缺的词无处不在,数量庞大,造成翻译上的重重困难。

有的文化负载词其所指的观念或事物在另一语言里也是存在的,只不过二者的语义范围不完全重合,只存在部分对等,同样造成了语义上的空缺。

我们将这一类的词统称为相对空缺词。

相对空缺词数量繁多,可分为所指范围空缺词、涵义空缺词和语用规范空缺词三大类。

范围空缺指的是同一个事物或概念在某种语言中只用一个词来表达,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却有几个或多个词来表达。

我们最熟悉的例子就是汉语和英语中表示亲属的词语。

一个简单的“aunt”在汉语中就不能找到与之所指范围完全相等的词,因为它可以指汉语中的“姑姑”“伯母”“婶婶”“舅妈”“姨妈”。

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含答案)漯河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高一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数: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习以为常的东西,人们往往会忽略,但是它无时无处不存在。

一个新生儿出生的瞬间,心脏的瓣膜自动生成,心脏开始跳动,血液从主动脉流向肺部的毛细血管,呼吸以第一声哭喊的形式开始。

这是每个人进行的有生以来的第一次传播,他或她用原声性听觉符号的表现形式之一——哭,发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信息:我活了,我来到了人世!在往后的日子里,他或她运用自身具备的触觉、嗅觉、视觉、听觉,得到了母亲的乳汁,看到了亲人们的笑脸,听到了最初不懂,但天然能够掌握的母语。

婴儿来到这个世界上,本能地调动一切,动用自己的全部感觉,努力把握着身体以外的世界。

当我们学会说话、能够思考的时候,会进一步感觉到,任何行动,包括思想,如果没有信息的传递和接受,都无法进行。

即使做梦,仔细想想,梦中的白马王子或妖魔鬼怪的样子,不也是在用母语给自己描绘吗?以下的情形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司空见惯:她冷静下来,细细一想,看来确实是自己错了。

她对自己说:必须赶紧找到他,认个错,不然机会错过,这份工作就泡汤了。

她急忙下楼,飞也似的跑向办公主楼。

在这里,“她"的思考和自言自语,是典型的自身信息传播。

正是这种自身的信息传播在头脑中几个来回的交流(我们一度采用“思想斗争”这个概念来描述它),最终决定了她后来采取的行动。

昨天下午5点20分左右,读者陈先生开车自北向南经过西三环航天桥上时,目睹了一辆桑塔纳车自燃的全过程,热爱摄影的他记录下了这组画面。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18道小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纸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名称、姓名。

3.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纸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余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共情”一词,最初是一个美学概念,用来表示人们把自己的心灵感受主动投射到所看到的事物上,后来这个概念被转用到了心理学领域。

心理学家李普斯认为,欣赏美是共情的过程。

在艺术欣赏过程中,我们全身心投入到美好事物上,沉醉其中不能自拔,产生一种自我融入的感觉。

而这种人与审美对象的关系也存在于人与人之间。

“共情”与“同情”是两个非常相近的概念,因此,也经常产生混淆。

我们先从定义上来辨析二者的联系与区别。

有研究者认为,“同情”是对他人的关心、担忧和怜悯,是对他人困境的情感表现;而“共情”是从他人的角度去感受、理解和分担、分享他人的感情,而不是表达自我的感情。

“同情”多发生在他人处于不幸时,而“共情”还可以发生在他人快乐、嫉妒、焦虑甚至是愤怒时。

“同情”蕴含着对他人的怜悯,暗示着同情者的境遇似乎高于被同情者;而“共情”意味着认可他人的感受,暗含接纳和信任,暗示着共情者与被共情者处于平等的地位。

“同情”与“共情”所导致的行为也会有差异。

“同情”常发生在个体看到他人痛苦时,所产生的情感会导致自己有一种采取行动的欲望,希望能帮助他人摆脱痛苦,从而减轻自己的心理不适。

如看到受灾的人,人们通过捐钱来缓解自己的难过之情。

同情者所提供的帮助可能有用,但也可能无效。

而“共情”则是站在被共情者的角度去体验其需要,可能会一起讨论被共情者如何自救或自助,被共情者可能没有得到物质层面的帮助,但是在精神层面能够感到被理解、被尊重。

重庆市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

重庆市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

重庆市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第一单元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一、单选题(共23题,共46分)1、沉积岩区别于其他种类岩石的主要特征是()A. 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或气孔B. 有明显的柱状结构C. 有明显的层状结构或化石D. 常有片状结构2、下列有关恒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恒星都是由炽热的气体组成、靠自己发光的天体B. 恒星在星空中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C. 宇宙中的恒星都在绕着银河系的中心旋转D. 恒星都是质量和体积都很大的固态星球3、青蛙将卵块产在()A. 水中B. 青草上C. 泥土上D. 水底4、等高线地形图表示( )A. 地形的类型B. 地形的分布C. 地形的起伏D. 地形的地质构造5、青蛙的受精作用场所及方式依次为 ( )A. 陆地、体内受精B. 水中、体内受精C. 水中、体外受精D. 陆地、体外受精6、下列有关植物传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传粉是花粉从花药中散放而落到雌蕊胚珠中的过程B. 植物传粉的方式分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C. 一朵花的花粉,从花药散放出以后,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叫自花传粉D. 异花传粉的媒介主要是风和昆虫7、(2014·杭州)小明和小忠想把一条弹性绳拉开,使弹性绳两端的拉环能分别套在相隔一段距离的两根柱子上,用来晒衣服。

现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按图甲的方法做;另一种是按图乙的方法做。

关于这两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比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要小B. 图乙中每个人所用的力比图甲中每个人所用力要小C. 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与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相同D. 条件不足,无法比较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与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的大小8、教室装有磁性黑板,由于磁体之间有吸引力,所以内部装有磁铁的黑板擦就可以被吸在黑板上的任何位置而不会掉下来。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一个民族的建筑有它自己的构造规则或组合方式,如同语言的“文法”。

中国建筑就具有特殊的“文法”。

我们的祖先在选择了木料之后逐渐了解了木料的特长,创始了骨架结构初步方法——中国系统的“梁架”。

这以后他们发现了木料性能上的弱点,当水平的梁枋将重量转移到垂直的立柱时,在交接的地方会产生极强的剪力,那里梁就容易折断。

于是他们用许多斗形木块的“斗”和臂形短木的“拱”,将上面的梁枋托住,使它们的重量一层一层递减集中到柱头上来。

梁柱间过渡部分的结构减少了剪力,消除了梁折断的危机。

这是一种“文法”,而斗、拱、梁、枋、椽、檩、楹柱、棂窗等,就是主要的“语汇”了。

斗和拱组合而成的组合物,近代叫作“斗拱”。

至迟在春秋时代,斗拱已很普遍地应用。

它不仅可以承托梁枋,而且可以承托出檐,增加檐向外挑出的宽度。

《孟子》里就有“榱题数尺”之句,意思说檐头出去之远。

这种结构同时也成为梁间檐下极美的装饰。

可能在唐以前,斗拱本身各部已有标准的比例尺度,但要到宋代,我们才确实知道斗拱结构各种标准的规定。

全座建筑物中无数构成材料的比例尺度都以一个拱的宽度作度量单位,以它的倍数或分数来计算。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下学期大理州普通高中质量监测高一语文试卷(答案在最后)(全卷四个大题,共23个小题,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等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相关信息,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非选择题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媒介语言现象就是社会现象,如果将我们怎样说话和我们说什么样的话视为素养问题,那么素养养成的背后则是我们能够怎样说话和我们为什么说话,即社会提供的媒介载体和社会的价值取向。

特定的媒介语言和表述方式是媒介素养的基础。

“五四运动”前后是中国大变革时期,大众媒体、思想启蒙使命感和公共议论形式同时发生大变化,“报章体”就是这三者之间积极互动的产物。

在各种阻隔社会流动的体制性、技术性障碍被不断克服的大背景下,由互联网搭建的信息高速公路以“节点”的开放性方式将每个人联结起来,媒介成为了个人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

是个人的也就是公共的,这就是法国哲学家福柯所说的知识从“注释时代”转到了“评说时代”。

我们据此可以判断在新媒体时代,“评说体”即将成为新的媒介语言范式。

当媒介还居于社会的特殊位置时,专业化的语言范式和表述方式是媒介独特的文体标志。

英国作家艾迪生认为在国王议事厅、图书馆、学校和学院中传播的媒介与在俱乐部、公民议会、茶桌和咖啡馆传播的媒介的写作样式是不同的。

新媒体时代媒介语言的突破性变化是“即时”,移动媒介工具彻底打破了专业媒介的技术性垄断,理论上使所有人都具有即时接收超时空信息的优势。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谈笑风生(shēng)B. 纸醉金迷(mí)C. 神采飞扬(yáng)D. 赤壁之战(b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天气原因,原定于昨晚举行的晚会推迟到明天晚上。

B.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决定增加课外辅导时间。

C. 我对他的关心和帮助,让他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

D. 她的歌声优美动听,让人陶醉在音乐的海洋中。

3. 下列诗句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境最相似的一项是:A.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 会当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4. 下列作家中,不属于“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是:A. 鲁迅B. 巴金C. 茅盾D. 莫言5. 下列词语中,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包容万物B. 宽宏大量C. 豁达大度D. 海阔天空6. 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朵白云像棉花糖。

B. 小明跑步像风一样快。

C. 这本书写得像流水账。

D. 他的脸色像纸一样苍白。

7. 下列词语中,含有反义词的一组是:A. 喜悦—悲伤B. 高兴—生气C. 快乐—痛苦D. 愉快—痛苦8.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都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恩赐。

B.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C. 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异,为人正直。

D. 花开花落,潮起潮落,日月轮回,时光荏苒。

9. 下列词语中,与“波澜壮阔”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波澜不惊B. 波涛汹涌C. 汹涌澎湃D. 沉默不语10.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雨滴从云层中跳下来,像顽皮的孩子。

B. 风儿轻轻吹过,像慈祥的母亲抚摸着大地。

C. 雪花飘飘洒洒,像天上的仙子撒下了一地的银白。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对于要参加高一语文期末考试的时候,多做一些语文期末试卷的练习,以便熟悉高一语文期末试卷的命题思路和方式。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一、(21分,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敕(chi)造赦(she)免新正(zheng) 少不更(geng)事B.畏葸(xi) 崔嵬(wei) 俨(yan)然间(jian)或一轮C.冗(rong)长尧(yao)舜监(jian)生冠(guan)冕堂皇D.便(bian)宜炮(pao)烙藩(fan)离弃甲曳(yi) 兵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饿殍鳏寡纶巾肝脑涂地B. 跬步幽咽隼头礼上往来C. 潺头踌躇执拗佛反盈天.D. 桌帏偏辟嬴得不经之谈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大英博物馆近来因财力吃紧,裁减工作人员,与中国文物有关的职位首当其冲,这样,中国文物的巡展活动自然难以开展。

B.有些地方的球迷,对主队的平庸表现决不谩骂,而是将大家耳熟能详的老歌即兴上新词。

C.我们使用的复习资料题型陈旧,毫无新意,这种残羹冷炙是很难保证质量的。

D.以发给每人一百元钱后遣散的方式来应对民工集中追索欠款,得龙建筑公司的这种做法也是扬汤止沸,对问题的解决是毫无帮助的。

4.选出与例句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例句: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A.……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B.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C. 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着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

D.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母亲热爱新生儿,并不是因为孩子满足了她的什么特殊的愿望,而且是因为这是她生的孩子。

B.范美忠说:如果有关部门认为他没去救学生自己先跑就不配当老师从而取消他的教师资格,是违背了《教师法》。

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词语中,不属于形容词的是()A. 美丽B. 跑C. 聪明D. 快乐答案:B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电脑B. 笔记本C. 铅笔D. 钢笔答案:A3. 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们每天早晨都去晨跑。

B. 昨天晚上我去了看电影。

C. 我们一起去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D. 今天上午我去了购物中心。

答案:C二、填空题1.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________之作。

答案:巅峰2. 中国的国花是________。

答案:牡丹3. 乌鸦坐在________上。

答案:树梢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西游记》的主要故事情节。

答案:《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师徒四人分别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

他们经历了一系列的艰险和困难,战胜了各种妖魔鬼怪,最终取得真经,回到中国,功成身退。

2. 请简要解释什么是诗歌?答案:诗歌是一种运用语言、韵律和形式来表达情感、思想和意象的文学形式。

它通常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通过押韵和排列词句的方式来营造美感和表达深意。

四、作文题请根据下面的图片写一篇不少于1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

(图片描述:一只小猫在花园里玩耍,花园里有鲜花和蝴蝶。

)答案:题目:花园里的快乐作文内容:今天我来到了一个美丽的花园,花园里有各种各样的鲜花和蝴蝶。

我看到一只小猫正在花园里玩耍,它非常开心。

小猫追逐着蝴蝶,跳跃着穿过花丛。

它的毛发随着风的吹拂而飘动,显得十分可爱。

花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我也跟着小猫一起玩耍。

这是一个充满快乐的花园,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以上是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的文档。

河北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

河北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

高一年级七月份考试语文(答案在最后)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前三课。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为何会缤纷多彩?这是因为每种生物都有一套独特的生命密码,那就是基因图谱。

昔日人们以为,改变物种基因只能借由繁衍与演化两种方式。

但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进步,一些科学家正在逐渐变身为“裁缝”,利用手中的“基因剪刀”改写生命密码。

科学家常把基因组比喻为“生命天书”,人们一直被这本神秘的“天书”所吸引。

这本“天书”将生命的基因编织成了万千篇章,掌握着生命的身体形态和遗传特性。

近年来,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奇妙的技术,可以修改这本“天书”,让人们翻开未知的篇章。

这项技术被称为基因编辑,它就像是一把神奇的剪刀,可以精确地剪切、删除、移动和粘贴基因的片段,修改某个特定的基因序列,为生物的未来做出微妙的改变,威力之强,令人震撼。

基因编辑,其实就是一种基因工程技术,它与转基因技术一样,都是在改写生命密码,改变生物的遗传特性。

然而,与转基因不同的是,基因编辑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因为当我们对某个物种进行基因编辑时,不会涉及其他物种的基因,基因编辑因此更加安全可靠,也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在合成生物、育种技术等领域,基因编辑和转基因可以相互补充,取长补短。

在医学领域,基因编辑则更加引人瞩目,它为医学研究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无论是治疗遗传病,还是治疗其他疾病,基因编辑都为医学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希望。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众多杰出的科学家不断地开发出各种神奇的“基因剪刀”。

其中,沙尔庞捷和道德纳于2011年发现了CRISPR—Cas的分子机制,这一机制是一把备受瞩目的“基因剪刀”,如今在基因研究领域已得到了广泛应用。

让人惊讶的是,CRISPR—Cas并非她们发明出来的,而是一种存在于自然界漫长岁月中的“古董”,某些细菌在数亿年的进化中早已熟练地使用着这把剪刀。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⑤不得不承认,这些疑问其实包含了作为人的我的自我关怀。生而为人,我们为生命赋予了重重的意义和价值。我们会为 自己庆生,为亲友厚葬,我们设计并遵守种种制度和规则,并且一生都在理性和非理性、守序和失序之间挣扎。然而在人群之 外,在更广阔的空间里,生命简单而野蛮。一只小猫从无到有,从一团肉泥成长为捕食能手。一只从未受过宠爱的流浪狗照例 每天觅食、哺育,却从未听说有哪只狗因为生活压力而*。生命脆弱,死亡的威胁从未消失过,然而这些生命却从未因为顾虑 明天而自断。

15.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⑤段中两处划线句的含意。(4分)
⑦当有一天,我们迎来了死亡。人生中曾有的痛苦喜乐也随我们一同死亡。生命中的各种滋味与我们同生同死,并且,因 为苦,我们识别出了甜,因为甜,我们识别出了苦——残缺与完美,虚浮与实在,与我们同生同死,并因为我们身处其中一 端,我们也同时拥有了另一端。(选自2014年第1期《散文》,有删改)
14.第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要描绘树木、杂草、野草的繁盛景象?(6分)
思想方面,庄子提出了“兼爱”、“无为”思想。
D.《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一本历史著作。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其“不虚美,不 隐恶”的实录精神更为后世史家所推崇。
7.下面文段从四个方面介绍了端午节,请分点概括,不超过16个字。(4分)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传说爱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殉国,后人为追怀其高洁情怀,便以该日为节,举行各种纪念活 动。端午节又有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别名,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有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古时,端午节有吃 粽子,赛龙舟,持菖蒲、艾叶,喝雄黄酒的习俗,这些习俗,在我国南方地区保存较完善。近年来,受中韩端午申遗之争的影 响,端午节以及相关的端午文化正越来越多的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东南亚、澳洲、美洲、欧洲等地的若干国家,都有民间团 体在端午日举行各种活动,端午节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节日。

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湖南省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 本试卷总分150分,时量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

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世代经验的累积所创造的。

大胆地用朱红色作为大建筑物屋身的主要颜色,并且用彩色绘画图案来装饰木构架的上部结构。

在使用颜色上,中国建筑是世界各建筑体系中最大胆的。

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

在中国,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之间,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

至如梁、柱、厢房、游廊、庭院、夹道等等,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

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

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

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

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

它们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

它们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而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陕西省咸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陕西省咸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陕西省咸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由于中国和西方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之不同,中西民族在哲学观念、文化传统、性格气质和审美心理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反映到民族的艺术性格上也有许多不同。

这种不同在各种艺术中都有表现,建筑艺术也不例外。

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中国建筑艺术也散发着中华大地特有的泥土芳香,显示了与西方不同的风貌性格。

西方的建筑重在坦率地呈现人心中的激情,把内心的狂热、幻想和茫然,都化成为实在的视觉形象:超人的巨大尺度、强烈的空间对比、神秘的光影变幻、出人意表的体形、飞扬跋扈的动势、骚动不安的气氛。

这些在埃及神庙、拜占庭尤其是哥特或巴洛克教堂以至现代教堂中,都可以找到大量例证。

中国的建筑则与此相反,并不注重表现人心中的狂热,而是重在“再现”精神的宁静与平和。

从艺术角度而言,中国建筑的美就隐蓄在“群”的内部,需要周览全局才能一一呈现。

它鄙视一目了然,不屑于急于求成,因而也更加含蓄温文,更为内在。

即就建筑单体美而言,中国建筑也颇不同于西方之注重外形的奇诡新巧、变化多端,而更多地存在于体、面、线、点的组合显示的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所赋予的和谐、宁静及韵味。

中国建筑更具有一种“绘画”之美。

群中的每一座建筑单体就像是画中的一些长短粗细浓淡不同的线,如果离开全画,这些线就失掉了意义。

太和殿只有在紫禁城的庄严氛围中才有价值,祈年殿也只是在松柏浓郁的天坛环境中才有生命。

群外围绕的城墙或院墙则是画框。

城楼、角楼或院门,则是画框上的重点装饰。

“画框”里面的单体建筑内向而收敛。

西方建筑则更具有一种“雕塑”之美,本身就是完然具足的,雕塑感很强,外向而放射,几乎每座不同,争奇斗胜,突现自己。

中国的建筑重在创造一种群体的内在意境之美,比较含蓄,更多潜化之道;西方则重在创造单体建筑的外在形体之美,比较张扬,更多震撼之力。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 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在叙事上采用了曲折复义的表达方式,明确说小说故事是假语存(贾雨村)、真事隐(甄士隐),在真假、有无、虚实之间,《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也就是“不写之写”。

“不写之写”应该主要从美学修辞学上来理解,而不是从索隐或随意联想的角度来理解。

遗憾的是,“不写之写”大多数情况为属于历史学范畴的考证派或非文学立场的索隐派所笼罩。

一部艺术作品,所能写到的东西相对于无始无终、波澜壮阔的生活来讲总是有限的。

也就是说,“不写之写”在“写”和“不写”之间有一个辩证关系。

对于作家来说,“写”什么是值得反复思量和推敲的,“写”是主要的,是呈现给广大读者和观众的,是他们能够直接感知和认知的,是直接诉诸读者直觉经验的。

至于“不写”,则属于并不完全由作家掌控的部分,由“写”唤起人们对“不写”感知、认知,这对作家来说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技能,对阅读来说不是轻易能获得的效果。

那么作家和作品中的“不写之写”究竟该怎么理解?作家的“不写之写”,应该服务于其艺术目的或者一定的艺术目的。

作家通过作品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是局部的,但可以意识到它的整体,这才是“不写之写”。

换言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而并不是所有的空白、笔触不到的都叫“不写之写”,不是在阅读过程中随意生发、随意联想到的内容都是“不写之写”。

从《红楼梦》的文本举例,如第三十五回宝玉与薛宝钗丫鬟莺儿的对话。

莺儿笑道:“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上的人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

”宝玉见莺儿娇憨婉转,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了,那更提起宝钗来!便问道:“好处在哪里?好姐姐,细细告诉我听。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重阳节是“吉日”,由历朝历代沿革至今,遂成“敬老节”。

殊不知,汉代之前,先民一直视农历九月九日为“恶日”,佩戴茱萸、喝菊花酒、郊外登高等都是为了消解灾祸。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吕氏春秋》卷九“季秋纪”曰:“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重阳之名源于古人对数字阴阳属性的神秘解释,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为阳数之极,九月初九为两阳重合,意味阳气已达极盛,凡事盛极而衰,是不祥的征兆。

为避开所谓“恶日”,古人除了开展盛大的祭祀活动,就是通过佩戴消灾除邪中草药或登高野宴等方式消灾避邪。

为“重阳”正名并使其成为“吉日”的第一人是三国时的魏文帝曹丕。

曹丕《九日与钟繇书》对“九”这个数字作了全新的注释:“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他以“九九”寓意“久久”,将农历九月九日主要内容由“避祸,消灾”改为“祈寿、祈福”。

到了唐朝,可能是唐太宗李世民钦定重阳为正式节日。

《旧唐书》卷二“本纪第二”载:“九月丙午,诏曰:‘尚齿重旧,先王以之垂范。

’”也就是说,九月丙午,唐太宗李世民发布诏令,尊崇老年人,看重旧臣,先代的圣王以此为后人留下了榜样。

而武则天选在公元690年的重阳节这天废睿宗李旦、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以67岁的高龄君临天下,看重的恐怕就是重九的“久久”寓意。

自从重阳节成为“吉日”,文人墨客不断用诗文歌赋为其注入文化元素的同时,老百姓则将流传下来的重阳节俗发扬光大。

于是,作为重阳节最重要的节俗之物——“辟邪翁”茱萸和“延寿客”菊花迎来新辉煌。

茱萸是一种常绿带香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是著名的中药。

晋周处《风土记》谓:“茱萸九月初九日,气烈成熟,折茱萸插在头上,可以辟恶气、御初寒。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礼仪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礼仪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代表着社会的价值观念。

从基本框架看,礼仪文化蕴含着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观念。

第一,追求善良的价值观念。

从个人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向善”的价值追求。

孟子认为,“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它同“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皆为“善端”,由此形成仁、义、礼、智“四德”,进而达到至善。

礼仪表现出善良的人性,雍容大度的仪态,彬彬有礼的行为,庄重诚敬的仪式,表明与人为善的态度,善良宽容的心灵。

第二,追求和谐的价值观念。

从社会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为和”的价值追求。

儒家强调,“礼之用,和为贵”。

礼仪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标的行为规范,礼让包含对自我的克制,对他人的理解,体现以礼待人的尊重,乐群贵和的美德。

第三,追求秩序的价值观念。

从国家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有序”的价值追求。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国无礼则不宁”。

孔子以礼为基础,提出一套完整的规范体系,进而建立有条不紊的社会秩序。

礼仪是经世治国的道德秩序,人们遵循礼仪规范,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国家就会秩序井然。

中国礼仪文化根植于传统社会,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思想的印迹。

然而,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挖掘其中的合理内核,就可以提炼一些超越时空的价值观念。

将礼仪文化中蕴含的向善、为和、有序的价值观念,放进现代文化的框架下进行科学的阐释,就可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与友善、和谐、文明、法制等现代价值观念相联系,成为涵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中国礼仪文化有着深刻的价值观内涵,传统礼仪文化教育也有着其独特的优势。

为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礼仪文化教育的优势,将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礼仪文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礼仪文化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落实。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形成现代礼仪文化的价值取向。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考生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本试卷上的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72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汉字是千年的文化遗产,但不能一成不变。

从早期外国传教士用拉丁字母对汉字进行注音,到中国学者的“拉丁化新文字”,再到XXX的“注音字母”“汉字简化”等方案,中国汉字在变革中不断前行。

新中国成立后,XXX亲自批准成立“XXX”,推行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广汉语拼音三大举措,开始了扫除文盲的艰难任务。

这是汉语言文字改革力度最大、普及最快的时期。

从此,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阅读文化成果的能力,古老的汉字也在改革中获得新生。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社会对汉语的热情不断升温。

今天,海外300多所XXX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汉字的改革过程中也曾出现问题。

简化汉字是为了提高沟通效率,但是如果简化过度,就会失去汉字结构和寓意的美。

科技的进步也曾让中国汉字面临考验。

1946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引发了信息革命。

1952年,中国开始研究计算机技术,但是以字母为主的输入方式却无法输入方块汉字。

外国专家曾认为“中国必须摒弃传统汉字,走拼音文字道路”,而国内也有一些废除汉字的主张。

但是,放弃汉字将使中国文化面临断流的危险。

因此,一批中国科学家和语言学家开始专攻汉字信息处理技术。

经过30年的努力,汉字输入输出方法、汉字编码程序、汉字智能终端、汉字打印系统等难题被一一攻克。

1985年,中国科学家XXX领衔研制的中国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大获成功,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古老的方块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出神奇的生命力。

中国文化容纳各种文明成果,以礼相待,推杯换盏,这是我们的文化自信。

我们欢迎引进外来语,但反对过度使用。

在让流行的网言网语进入汉语的传统家庭时,要注意汉字的规范,不能玷污汉字的纯洁,消解汉语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下)期末测试卷张家口市第三中学闫向军命制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18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车辙.(zhé)熨.帖(yùn)铿.然有声(kēng)珠砾.(lì)B.譬.如(bì)颓.墙(tuí)摇曳.不定(yì)生吞活剥.(bō)C.恪.守(kè)尺牍.(doǘ)惴.惴不安(zhuì)矫.揉造作(jiāo)D.萦绕.(rào)岑.寂(cén)垂拱.而治(gǒng)有的放矢.(shǐ)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不卑不亢委曲求全出神入化弱不经风B.变化莫测恼羞成怒衣锦还乡相安无事C.必恭必敬脚踏实地发号施令叹为观止D.方兴未艾仓皇失措销魂勾魄星罗其布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所谓见解,包括对一事物的主张或评论,以及驳斥别人的主张而自己的主张。

②那些想利用克隆技术生命或再造人的企图是注定不能得逞的,而科幻小说中的所谓克隆出大批完全相同的人也将是不可能的。

③进步终究要战胜落后,科学终究要战胜愚昧,正义终究要战胜邪恶,这是历史不断人们的科学真理。

A.申述延缓启示B.申诉延续昭示C.申述延续昭示D.申诉延缓启示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不久前有位玩车人搞了个自行车收藏展,在展品介绍说明中使用了“国内惟一”“自选车收藏之最”等字眼,引来众多玩车人的贻笑大方....。

B.电视台的编导很有水平,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绘声绘色....。

C.电信部门虽然对话费调整作了解释,广大用户对此却莫衷一是....,普遍觉得话费“明降暗升”。

D.苏菲与中国电影失之交臂....,《芬妮的微笑》的主角将由奥地利当红首席女星妮娜担当。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那种在人权问题上采取动辄教训别人或采取双重标准,将人权问题政治化,显然对促进和保护人权的事业有百害而无一利。

B.由于《水浒》作者所处的时代和出身阅历的局限,不能不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

C.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直接关系到我国在新的世纪中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关系到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D.改革开放激发了社会的活力,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焕发光彩,得以升华,从而使亿万人民在申奥活动中迸发出不可战胜的精神。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人生的欢乐是步向成功的过程,而不是获得成功的一刹那,这就好比爬山的快乐,是在爬山的过程。

因此能得到莫名的喜悦。

A.由于提升了境界,攀越了险阻,不断地开扩了视野,不断地征服了山的崇峻。

B.由于提升了境界,攀越了险阻,不断地征服了山的崇峻,不断地开扩了视野。

C.由于攀越了险阻,提升了境界,不断地征服了山的崇峻,不断地开扩了视野。

D.由于攀越了险阻,提升了境界,不断地开扩了视野,不断地征服了山的崇峻。

二、(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

家世贫贱。

早孤,母欲使给事县廷。

林宗曰:‚大丈夫焉能处斗筲..之役乎?‛遂辞。

就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①。

善.谈论,美音制。

乃游于洛阳。

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

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

林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司徒黄琼辟,太常赵典举有道②。

或劝林宗仕进者,对曰:‚吾夜观乾象..,昼察人事,天之所废,不可支也。

‛遂并不应。

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

身长八尺,容貌魁伟,褒衣博带。

周游郡国,尝于陈梁间行遇雨,巾一角垫,时人乃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巾‛。

其见慕皆如此。

或问汝南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滂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

‛后遭母忧,有至孝称。

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故宦官擅政而不能伤也。

及党事③起,知名之士多被其害,唯林宗及汝南袁闳得免焉。

遂闭门教授,弟子以千数。

建宁元年,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阉人所害,林宗哭之于野,恸。

既而叹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瞻乌爱止,不知于谁之屋’耳。

‛明年春,卒于家,时年四十二。

四方之士千余人,皆来会葬。

同志者乃共刻石立碑,蔡邕为其文,既而谓涿郡卢植曰:“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惭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

”(节选自《后汉书〃郭太列传》)注:①坟籍:泛指古书。

“坟”指“三坟”。

传说中的古书。

②有道:汉代选举科目之一。

③党事:东汉末年,宦官擅政,遭到一些士大地的抨击。

于是宦官称他们为“党人”,以诽谤朝廷的罪名予以逮捕,先后杀害、鎏徙、办禁六七百人。

史称“党锢之祸”。

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大丈夫焉能处斗.筲之役乎斗.筲:比喻人的器量狭小B.夜观乾象..乾象:...天象C.林宗虽善人伦...品评人物..人伦:D.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指国家病困危亡..殄瘁: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①善.谈论B.①始见河南尹李膺②林宗虽善.人伦②其见.慕皆如此C.①车数.千两D.①同志者乃共刻石立碑.②弟子以千数.②吾为碑.铭多矣9.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大丈夫焉能处斗筲之役乎B.①乃游于洛阳②以为神仙焉②同志者乃共刻石立碑C.①时人乃故折巾一角D.①大将军窦武为阉人所害②故宦官挤车政而不能伤②蔡邕为其文10.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句是()A.衣冠诸儒送至河上――穿戴整齐的儒生们送他到黄河边上。

B.后遭母忧,有至孝称――以后遇到母亲忧愁时,他都表现得特别孝顺。

C.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惭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我写的碑文铭文多了,都因颂扬墓主的话过头而感到惭愧,唯有郭太无愧于碑文的颂扬。

D.隐不违亲,贞不绝俗――隐居不仕而不违背亲人意志,为人正直而不拒绝庸俗之人。

11.作者写下“瞻乌爱止,不知于谁之屋”一句,其用意是()A.写郊野之景,给人以悲凉不祥之感。

B.感叹自己不知该是个什么下场。

C.感叹大祸不知又要落在谁头上了。

D.感叹不知政权将要落在什么人手里。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人类正面临着全球变暖的挑战。

联合国的一份报告向我们描述了气候变化产生的灾难性后果:森林消失和沙漠扩大,将使非洲成为受影响最广的地区,热带流行的疟疾和寄生虫病将向北蔓延,使欧洲出现流行病,地中海地区由于严重缺水会半沙漠化,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荡然无存;在英国,肆虐的冬季风暴将变得司空见惯,东部的某些地方可能变得过于干旱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

另外,一些河流水量将大大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遭到破坏;昔日绕道而行的台风将频频袭击日本,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洪水泛滥,城市淹没,山体滑坡,交通中断。

而最为严重的影响,将是地球上数以千万计的人由于海岸线受侵蚀、海岸被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

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到本世纪末,地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高3℃。

这一预测是以近年来地球气温升高的现象和温室效应为依据的。

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上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

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它可以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发,使大气层保持一定的热能。

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的含量直接影响着地表气温,当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时,地表气温就相应升高。

科学家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地球环境的演化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大气层的保温作用,全球气温将为-40℃,而现在全球平均气温为16℃。

科学家们预言,人类如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到203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将比1850年工业革命时增加一倍。

导致大气层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

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量越来越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增加。

同时,雷击、虫害、砍伐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和森林破坏也使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绿色植物遭到破坏所以,要控制全球变暖,必须改变能源结构,大力植树造林。

有科学家指出,只有以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

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

我们必须树立全球共同性的大气环境观念,以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爱护头顶的这片蓝天。

12.下列对“温室效应”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指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能够接受阳光的一定的密闭空间中所产生的一种保温效应。

B.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剧增以后,又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从而使地表气温相应升高的效应。

C.指在接受阳光的密闭空间中能够影响地表气温的二氧化碳增加,使地表气温相应升高的效应。

D.指大气层中主要的温室气体,通过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在特定密闭空间中产生的保温效应。

13.根据原文,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最严重的一项是()A.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遭到破坏,导致不少地区沙漠扩大,疾病流行。

B.肆虐的冬季风暴将变得司空见惯,一些地区会因为过于干旱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

C.数以千万计的人因海岸线受侵蚀、海岸被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

D.台风频频袭击,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洪水泛滥,城市淹没,山体滑坡,交通中断。

14.下列对“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界各国迟迟不采取果断和必要措施,不改变能源结构和大力植树造林,以致大气层的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

B.1850年工业革命以来,大量开采和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结果,大大增加了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含量。

C.由于人类无限制的破坏,地球上大片森林和草地急剧消失,沙漠进一步扩大,使得地表气温也随之不断升高。

D.因雷击和虫害而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导致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植被日益减少。

而人类对这些却束手无策。

15.根据原文的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非洲是受全球变暖影响最广的地区,人类如果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那么非洲因此而受益的面积也将最广。

B.一旦人类能够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加剧,那么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能继续,台风将远离日本。

C.为避免增加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一些科学家主张用核然料替代化石燃料,可见使用核燃料不会产生二氧化碳。

D.假如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持续降低,全球气温就有可能持续降低,人类也许将面临另一场全球变冷的挑战。

第Ⅱ类(非选择题,共105分)四、(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