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考试题型与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货币银行学复习要点

货币银行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货币与经济1.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答:在发挥各种职能时的特点:a.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想象的、思维的货币,不一定要现实的货币;货币本身须具有价值。

b。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

2.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的区别:狭义货币—是一个宏观经济学概念,以M1表示,计算方法“流通中现金+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广义货币—与侠义货币相对,以M2表示,计算方法“流通中现金+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商业银行储蓄存款”。

3.货币在经济活动中有何作用:a.宏观经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传递信息和有助于实现宏观调控;b。

是商品生产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是实行经济核算的工具,是实现收入分配的工具.第二章货币制度1.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的货币流通的特点:铸造权分散,铸币不断贬值。

2。

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规定货币材料,货币单位,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准备金制度。

3.纸币和货币的流通规律的联系:都受到商品流通的制约;商品流通是第一性的;货币流通和纸币流通是第二性的,都要适应商品流通的需要. 区别:适应商品流通的方式不同;和商品价格总额关系不同;发挥作用的条件不同.4.金单本位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的原因:在实行金单本位制的国家内,货币数量适当;其货币的对外汇率相对稳定。

5.保持货币稳定性所需的条件:稳定的政治环境;良好的经济环境;有效的政策和法律环境。

第三章信用与信用工具1。

信用的作用:促进资金再分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速资金周转,节约流通费用;加快资本集中,推动经济增长;调节经济结构。

2。

信用的特征:以偿还为前提,到期必须偿还;偿还时带有利息。

3。

高利贷信用利息率高的原因:a.借款人借款的目的大多不是用于追加资本以获取利润,而是为了取得一般的必需的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

b。

在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货币经济不发达情况下,不容易获得货币,而对货币的需求由很大,这为高利率的形成创造了条件.4。

货币银行学考试重点

货币银行学考试重点

1、货币是如何产生的?货币作用价值的一般代表.随着商品的产生与交换而产生和发展的,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产物,是价值表现形式的发展的必然结果。

2、货币的发展史。

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职能。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职能,也是货币的定性职能。

3、举例说明货币的支付职能。

(货币在实际价值的单方面转移时就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如偿还赊购商品的欠款,上交税款,银行借贷,发放工资,捐款,赠与,4、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①规定货币币材;②确定货币单位;③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④建立准备制度。

5、货币制度的发展史银本位制度——金银本位制度——金本位制度——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金银复本位制: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总本位制)6、纸币本位制的特点与缺点:特点:①国家授权中央银行垄断发行纸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②货币由现钞和银行存款构成;③货币主要通过银行信贷投放;④货币供应在客观上受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⑤货币供应量不受贵金属的约束,具有一定的伸缩弹性。

缺点:物价不稳定,对外价值不稳定。

7、信用的定义信用是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基本特征的借贷行为。

8、商业信用的局限性:①商业信用的规模和数量有一定限制;②商业信用有较严格的方向性;③信用能力有局限性9、银行信用特点:①广泛性②是一种间接信用,起联系与沟通作用③具有综合性,银行对国民经济具有反映和监督职能,又有调节和管理作用④银行信用与经济景气循环不完全一致。

10、国家信用的特点与作用:特点:①安全性高,信用风险小;②具有财政和信用双重性;③用途具有专一性作用:①它是调剂政府收支不平衡的手段;②它是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③它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11、国家财政赤字了可以做:增税、向央行透支、向国外举债、发行国债12、消费信用指什么?举例说明?消费信用就是企业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消费目的的信用。

《货币银行学》重点知识

《货币银行学》重点知识

《货币银行学》复习题一、关联概念比较1.基础货币与原始存款基础货币:基础货币或称高能货币,指存款货币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与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这两者的总和。

原始存款:原始存款是指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贷款所形成的存款,即不是由派生过程产生的存款。

2.有限法偿与无限法偿有限法偿:辅币具有有限的支付能力,即当支付金额超过一定限额时,对方有权拒绝接受。

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无限法偿:是指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其含义是: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如何大以及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即不论购买商品、支付服务、结清债务、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3.商业承兑与银行承兑商业承兑:商业承兑汇票是票据的一种,是由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商业承兑汇票按交易双方约定,由销货企业或购货企业签发,但由购货企业承兑,并且由银行以外的人负责承兑。

银行承兑:银行承兑汇票是由在承兑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存款人出票,向开户银行申请并经银行审查同意承兑的,保证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对出票人签发的商业汇票进行承兑是银行基于对出票人资信的认可而给予的信用支持。

4.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国家信用:国家信用指国家作为债务人所进行的信用活动。

银行信用:银行信用是指通过银行以货币为形态提供的信用。

5.本位币与辅币本位币:主币是用法定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规格经国家造币厂铸造的货币,是一国的标准货币和基本货币。

辅币:由贱金属铸造的非足值货币,辅助主币的流通。

6.货币制度与货币政策货币制度:国家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发行、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

(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对不同种类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的管理,对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的规定等)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总量和结构来影响实际经济的政策。

货币银行学(重点复习资料)

货币银行学(重点复习资料)

货币银行学(重点复习资料)货币银行学重点复习资料第一章货币与经济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代用货币:是在贵金属货币流通的制度下,代替金属货币流通的货币符号。

信用货币:是一种信用凭证,主要依靠银行信用和政府信用而流通,又称为债务货币。

格雷欣法则:当金银币的法定比价与其市场比价背离时,市场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即法定比价上被低估的货币必然被人收藏、熔化或者输出国外,而法定比较被高估的货币则独占货币流通市场,这种规律又称为“格雷欣法则”。

1 、货币职能:1 . 交易媒介职能:货币以普遍接受物的形态(通货、支票等)在商品买卖者之间进行交易或劳务支付时发挥媒介作用2 价值标准职能:指货币在计算、表现、比较各种商品与劳务的价值量时,充当计值单位的职能3 货币价值贮藏职能:指货币暂时退出流通领域,充当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即“购买力的暂栖所”4 货币支付手段职能:指货币清偿债务时充当延期支付的工具,是货币交易职能在延期执行时派生出来的2 、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1 货币是生产要素组合和资源配置的重要推动力2 货币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先决条件3 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经济发展4 货币是经济核算和收入分配的主要工具3 、货币制度可分为两类;金属本位和信用货币本位。

金属本位又可以分为三类: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细分;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 )金本位制(细分;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4 、掌握货币层次划分:1 按货币的最基本只能划分货币狭义货币M1 = 通货 + 所有金融机构的活期存款2 按货币资产的流动性程度划分货币层次广义的货币供应量指标,大致划分情况M0 = 通货M1 = 通货 + 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M2 = M1 + 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M3 = M2 + 其他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M4 = M3 + 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高品质商业票据等)3 货币结构货币机构也叫货币流动性结构,指流动性较高的货币与流动性较低的货币余额之间的比率。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大纲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大纲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大纲《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大纲关于复习大纲的说明一、本复习大纲适用于本学期期末考试,所列题目为期末试卷试题的出题范围。

二、期末考试题型有3种,全部为客观题,包括:①单项选择题;②多项选择题;③判断题;分数分布:单选20题40分,多选10题30分,判断10题30分;三、期末考试范围:1-10章。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

1、在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本位币一定是。

A、足值货币B、金属货币C、无限法偿D、有限法偿2、在金银复本位制中,假如金银的法定比价为1:15,而此时金银的市场比价为1:16,根据格雷欣法则,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是。

A、金币驱逐银币B、银币驱逐金币C、金银币同时退出市场D、金银币仍按法定比价流通3、在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三者的关系是。

A、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B、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C、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D、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4、交易账户的存款属于。

A、M1B、M2C、M3D、准货币5、间接信用控制中的,旨在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

A、道义劝告B、信用分配C、窗口指导D、利率限额6、票据贴现贷款银行计息的时间是。

A、从票据发行日至票据到期日B、从票据贴现日至票据到期日C、从票据发行日至票据贴现日D、从票据发行日至票据承兑日7、基础货币是指。

A、商业银行准备金存款和公众手持现金B、商业银行库存现金和公众手持现金C、商业银行库存现金和活期存款D、中央银行外汇资产和证券资产8、中央银行在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

A、增加基础货币供给B、减少基础货币供给C、扩大财政赤字D、减少财政赤字9、凯恩斯认为,货币的投机需求是。

A、与收入同方向变化B、与收入反方向变化C、与利率同方向变化D、与利率反方向变化 1 10、凯恩斯认为,货币的交易需求是。

A、与收入同方向变化B、与收入反方向变化C、与利率同方向变化D、与利率反方向变化11、在借贷期限内不进行调整的利率是。

货币银行学(考试资料重点)

货币银行学(考试资料重点)

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地上涨。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当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对比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时,过多的需求拉动价格水平上涨,可以表述为:“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对策:宏观紧缩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增加有效供给)。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一是工会力量对于提高工资的要求(工资推进通货膨胀论);二是垄断行业中企业为追求利润制定垄断价格(利润推进通货膨胀论)。

供求混合推动通货膨胀,将需求拉上和成本推动共同作用引起。

结构性通货膨胀:封闭的经济条件下由于生产结构不合理,形成了生产增长较快的部门和生产停滞和衰退部门,而攀比效应的存在,又导致后者的工资也要增长,造成货币投放过多,通货膨胀。

开放经济条件下:通货膨胀可以在国际间输出和输入。

通货膨胀成因:需求拉上(财政赤字;信用膨胀)成本推动(消费基金增长过快;价格体系改革,使农副产品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使得其它产品成本上升)结构失调。

综合因素(体制因素;政策因素;一般因素)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强制储蓄效应,收入分配效应,资产结构调整效应,资源配置效应,比价的变动与各经济集团利益的调整,恶性通货膨胀与经济社会危机通货膨胀的对策:1宏观紧缩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提高法定存款率;提高再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中,出售证券2紧缩性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削减政府开支3物价与所得政策:物价政策:政府与企业签定反涨价合同;立法限制垄断高价;管制和冻结物价。

收入政策:确定工资——物价指导线;管制或冻结工资;运用税收手段调节收入4(收入指数化政策:1指数化方案的通常含义是指“收入指数化”,它的范围包括工资、政府债券和其他货币性收入。

实施的办法是使各种收入按物价指数滑动或根据物价指数对各种收入进行调整,以避免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和分配不均。

2.收入指数化政策的功效:可以避免通货膨胀的财富分配效应;可以剥夺政府的通货膨胀收入,杜绝政府通货膨胀动机;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增长。

货币银行学考试题型与复习重点

货币银行学考试题型与复习重点

考试题型与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金融风险;金融风险,是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决策失误,客观情况变化或其他原因使资金、财产、信誉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一定量的金融资产在未来的时期内到底能产生多大的货币收入流量,还有相当的不确定性。

这种预期收入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就是通常所说的金融风险。

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policy bank)是由政府出资组建,服务和服从于国家经济和社会政策,从事政策性金融服务的信用机构。

政策性银行的基本特征:(1)与政府联系密切。

(2)经营目标的非盈利性。

(3)业务领域和服务对象基本固定。

(4)特殊的融资原则。

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亦称大额可转让存款证,是银行印发的一种定期存款凭证,凭证上印有一定的票面金额、存入和到期日以及利率,到期后可按票面金额和规定利率提取全部本利,逾期存款不计息。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可流通转让,自由买卖。

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指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

(2分) 信用货币的形式主要有商业票据、银行券和存款货币。

(1分) 信用货币(credit money)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目前世界各国发行的货币,基本都属于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由银行提供的信用流通工具。

其本身价值远远低于其货币价值,而且与代用货币不同,它与贵金属完全脱钩,不再直接代表任何贵金属。

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是指专门从事货币信用活动的中介组织。

金融机构通常分为银行金融机构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两大部分。

我国的金融机构,按地位和功能可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

第二类,银行。

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村镇银行。

第三类,非银行金融机构。

主要包括国有及股份制的保险公司,城市信用合作社,证券公司(投资银行),财务公司等。

第四类,在境内开办的外资、侨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

(完整word版)《货币银行学》复习内容整理

(完整word版)《货币银行学》复习内容整理

《货币银行学》复习内容第一章货币供求理论1、理解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理论的异同。

2、比较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的异同。

3、理解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4、理解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政策主张。

5、理解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供应与扩张的过程。

6、理解货币均衡和市场均衡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利率理论1、理解古典利率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2、理解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3、理解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4、理解新古典综合学派对利率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第三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理解菲利普斯曲线的内容及其政策含义。

2、什么叫通货膨胀中的资产结构调整效应?3、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成因及其治理方法。

4、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成因及其治理方法。

第四章金融中介体系1、了解资产证券化的含义。

2、了解金融创新的基本方式和内容。

3、了解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第五章金融市场1、了解风险资本的投资过程。

2、深入理解CAPM模型的基本内容。

3、了解期权定价模型的内容。

第六章金融监管体系1、了解社会利益论和金融风险论对金融监管必要性的分析。

2、重点理解《巴塞尔协议》三大支柱的内容。

第七章货币政策1、理解货币政策的泰勒规则。

2、了解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渠道。

3、了解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及其条件。

第八章汇率理论1、深入理解购买力平价理论的相关内容。

2、了解国际借贷理论、货币局制度等相关内容。

第九章国际货币体系了解“特里芬难题”、牙买加体系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相关内容。

第十章内外均衡理论1、名词解释:米德冲突。

2、理解内外均衡的基本内容。

3、理解蒙代尔政策配合理论的基本内容。

《货币银行学》复习内容整理一、名词解释1.泰勒规则:是根据产出和通货膨胀的相对变化而调整利率的操作方法。

这一规则体现了中央银行的短期利率工具按照经济状态进行调整的方法。

其思想根源,可以上溯到费雪效应,即利率与通胀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重点共23页文档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重点共23页文档

工商管理和会计学开放本2010秋《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重点考试题型: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判断正确与错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Χ。

每小题1分,共10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论述题:(15分)一、重点概念:1.直接融资:直接融资: 资金供求双方通过特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的融资形式。

其工具主要有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

2.间接融资:资金供求双方不构成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而是分别与金融中介发生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其典型形式是银行的存贷款业务。

3.经济货币化:是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其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4.经济金融化:指全部经济活动总量中使用金融工具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5.企业信用:是指以企业作为融资主体的信用形式,即由企业作为资金的需求者或债务的融资活动。

其主要形式包括商业信用、银行贷款、企业的债权信用和股权信用等。

6.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

7.格雷欣法则: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当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即良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国外,退出流通,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8.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及银行体系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总和。

基础货币作为整个银行体系内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其数额大小对货币供应总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9.货币乘数: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亦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不同口径的货币供应量有各自不同的货币乘数。

10.国际资本流动:资本跨越国界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的运动。

国际资本流动包括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两个方面。

货币银行学考试相关知识重点

货币银行学考试相关知识重点

第一部分:相关法律文件和业务知识案例一:1、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1)依法管理原则(2)合理、适度竞争原则——监管重心应放在保护、维护、培育、创造一个公平、高效、适度、有序的竞争环境上。

(3)自我约束和外部强制相结合的原则。

(4)安全稳定及经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1)第五条:商业银行及客户的业务往来,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2)第六条:商业银行应当保障存款人的合法权益也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侵犯。

(3)第五十九条商业银行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制定本行的业务规则,建立、健全本行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

(4)第六十三条商业银行应当依法接受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

3.金融监管的理论:(1)社会利益论金融监管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要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而社会公众利益的高度分散化,决定了只能由国家授权的机构来履行这一职能。

(2)金融风险论金融风险的特性,决定了必须实施监管,以确保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及稳定。

(3)投资者利益保护论在设定的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价格可以反映所有的信息,但在现实中,大量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4.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我国当前的金融监管体系,属于集权多头式。

是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三方共同承担着对我国金融业的监督职责。

中国银监会主要负责银行信托业的监管,中国证监会主要负责证券市场、证券业和投资资金的监管,中国保监会主要负责保险市场和保险业的监管。

当代世界金融监管的主要模式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完全分业监管。

二是以英国为代表的中央银行以外设立单独机构监管整个金融业。

三是以新加坡为代表的中央银行负责综合监管。

四是以德国为代表的中央银行以外设立机构分别监管。

银行监管定义:银行监管指政府对银行的监督及管理,即政府或权力机构为保证银行遵守各项规章、避免不谨慎的经营行为而通过法律和行政措施对银行进行的监督及指导。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1995年3月18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及1995年5月10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标志着我国银行监管法制体系已初步成形。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重点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重点

货币银⾏学期末复习重点《货币银⾏》期末复习重点第⼀章思考1、关键词:价格标准:货币的计量单位,是由货币的价值尺度派⽣出来的技术性规定。

货币购买⼒:L= 1/p 物价指数的倒数货币制度:国家法律规定的货币流通的规则、结构和组织机构体系的总称。

(⾦属货币制度+信⽤货币制度)银本位制:以⽩银作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本位制(含⾦币本位-⾦块本位–⾦汇兑本位):以黄⾦作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币本位制度⾦块本位:不铸造⾦币,没有⾦币流通,实际流通的是纸币,银⾏券规定含⾦量,但不能⾃由兑换,只能在规定的数额以上兑换⾦块,黄⾦集中于政府保管,作为银⾏券流通的保证。

⾦汇兑本位:不铸造⾦币,没有⾦币流通,实际流通的是纸币,中央银⾏将黄⾦和外汇存⼊另⼀实⾏⾦本位制国家的中央银⾏,并规定本国货币与该国货币的兑换⽐例,银⾏券规定有含⾦量,但不能直接兑换黄⾦,只能兑换外汇,政府或中央银⾏通过固定⽐价买卖外汇的办法来稳定本国币值和汇率。

格雷欣法规(劣币驱良币):实⾏⾦银复本位制条件下,⾦银有⼀定的兑换⽐率。

当⾦银的市场⽐价与法定⽐价不⼀致时: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信⽤货币(纸币):是以信⽤作为保证,通过信⽤程序发⾏和创造的货币。

不兑现的信⽤货币制度:中央银⾏代表国家发⾏以纸币为代表的国家信⽤货币,由政府赋予⽆限偿还能⼒并强制流通的货币制度。

布雷顿森林体系:1、以美元为中⼼的“双挂钩”汇兑平价体系。

即美元与黄⾦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2、美元充当国际货币。

3、实⾏多渠道的国际收⽀调节。

4、成⽴国际货币基⾦组织。

⽛买加体系:1、黄⾦⾮货币化2、国际储备多元化3、浮动汇率制合法化4、货币调解机制多样化特⾥芬难题:由于美元与黄⾦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因此⽽取得了国际核⼼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长期贸易逆差;⽽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要求美国必须是⼀个长期贸易顺差国。

《货币银行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要点汇总

《货币银行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要点汇总

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这是反映货币本质的概念。

货币的职能和及其特点:1.价值尺度。

这是货币最重要、最基本的职能。

(1).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相像的、思维的货币,不一定要现实的货币。

(2).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本身须具有价值。

2.流通手段。

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指货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起媒介作用时所发挥的职能。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

3.贮藏手段。

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是指货币推出流通领域,处于静止状态时执行的一种职能。

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具有价值,并且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4.支付手段。

货币在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的特点就是货币让渡与商品让渡在时间上相分离了。

5.世界货币。

货币在世界市场上作为一般等价物发挥作用时,我们称其为世界货币。

作为世界货币,必须有十足价值,并且是贵金属块,按其实际重量来发挥职能。

实际上,发挥世界货币职能的就是金块、银块。

“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但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被人们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信用: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当商品交换出现延期支付,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信用就产生了。

商业信用是现代信用的基础,银行信用是主要形式。

汇票是出票人要求受票人在一定期间内向收款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支付命令书,须经付款人承兑后方为有效票据。

银行的职能与作用:1.信用中介。

这是银行的基本职能。

2.支付中介.3.信用创造。

这是银行的特殊职能。

4.金融服务。

5.调节经济。

存款性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商业银行、储蓄机构、信用合作社。

非存款性金融机构包括:保险公司、养老金基金,投资公司,金融公司等。

债券:是债务人依照法定程序发行,承诺按约定的利率和日期支付利息,并在特定日期偿还本金的书面债务凭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题型与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是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决策失误,客观情况变化或其他
原因使资金、财产、信誉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一定量的金融资产在未来的时期内到底能产生多大的货币收入流量,还有相当的不确定性。

这种预期收入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就是通常所说的金融风险。

政策性银行;
政策性银行(policy bank)是由政府出资组建,服务和服从于国家经济和社会政策,从事政策性金融服务的信用机构。

政策性银行的基本特征:
(1)与政府联系密切。

(2)经营目标的非盈利性。

(3)业务领域和服务对象基本固定。

(4)特殊的融资原则。

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亦称大额可转让存款证,是银行印发的一种定期存款
凭证,凭证上印有一定的票面金额、存入和到期日以及利率,到期后可按票面金额和规定利率提取全部本利,逾期存款不计息。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可流通转让,自由买卖。

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指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

(2分) 信用货币的形式主要有商业票据、银行券和存款货币。

(1分) 信用货币(credit money)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目前世界各国发行的货币,基本都属于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由银行提供的信用流通工具。

其本身价值远远低于其货币价值,而且与
代用货币不同,它与贵金属完全脱钩,不再直接代表任何贵金属。

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是指专门从事货币信用活动的中介组织。

金融机构通常分为银行金融机构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两大部分。

我国的金融机构,按地位和功能可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

第二类,银行。

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村镇银行。

第三类,非银行金融机构。

主要包括国有及股份制的保险公司,城市信用合作社,证券公司(投资银行),财务公司等。

第四类,在境内开办的外资、侨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

以上各种金融机构相互补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金融机构体系。

信用创造;
信用创造是银行的特殊职能,即银行通过在其日常业务活动中发行银行券和支票等信用工具,以及借助于支票流通,银行可以超出自有资本和吸收的资金总额而扩大信用时所发挥的一种职能。

派生存款;
派生存款指银行由发放贷款而创造出的存款。

是原始存款的对称,是原始存款的派生和扩大。

是指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

派生存款产生的过程,就是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最终使用者又将其存入银行,形成新的存款额,最终导致银行体系存款总量增加的过程。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调节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货币政策包括确立最终目标,选择中介目标,掌握政策工具,检测政策效应等内容。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四、多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都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五、简答题(第一题7分,第二题8分,共15分)
4、简述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

(1)资产管理理论
20世纪60年代以前,在商业银行为信用中介的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环境下,在当时较稳定的资金来源的基础上,对资产进行管理。

资产管理依其提出的顺序又有以下三种理论:商业性贷款理论、资产可转换理论、预期收入理论。

(2)负债管理理论
负债管理理论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该理论主张银行可以积极主动地通过借入资金的方式来维持资产流动性,支持资产规模的扩张,获取更高的盈利水平。

负债管理理论开辟了满足银行流动性需求的新途径,改变了长期以来资产管理仅从资产运用角度来维持流动性的传统做法。

(3)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该理论并不是对资产管理、负债管理理论的否定,而是吸收了前两种管理理论的合理内涵,并对其进行了发展和深化。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单靠资产管理或负债管理都难以达到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均衡。

银行应对资产负债两方面业务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保证资产负债结构调整的及时性、灵活性,以此保证流动性供给能力。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既吸收了资产管理理论和负债管理论的精华,又克服了其缺陷,从资产、负债平衡的角度去协调银行安全性、流动性和赢利性之间的矛盾,使银行经营管理更为科学。

(4)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
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主张银行从正统的负债和资产业务以外去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开辟新的盈利源泉。

在知识经济时代,银行应发挥其强大的金融信息服务功能,利用计算机技术大力开展以信息处理为核心的服务业务。

该理论认为,银行在存贷款业务之外,可以开拓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领域,如期货、期权等多种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

同时该理论还提倡将原本资产负债表内的业务转化为表外业务。

例如,将贷款转让给第三者,将存款转售给急需资金的单位等。

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的兴起不是对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否定,而是补充。

前者用以管理银行表外业务,后者用以管理银行表内业务,目前二者都被应用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管理之中。

5、简述与直接融资相比,间接融资的优点和局限性有哪些?
(1)金融市场上的融资活动有两种:直接融资,即由资金的供给者(投资者或贷放者)与需求者(筹资者或借入者)通过金融市场,直接进行金融资产的买卖或货币借贷。

间接融资,即资金的供需双方并不直接接触,而是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信用中介进行的融资活动。

(2)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各具优点,也各有局限。

直接融资的优点在于:①资金供求双方联系紧密,有利于资金的快速合理配置和提高使用效益;②由于没有中间环节,筹资成本较低,投资收益较高。

但直接融资也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①资金供求双方在数量、期限、利率等方面受的限制比间接融资为多;
②直接融资的便利程度及其融资工具的流动性均受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的制约;
③对资金供给者来说,直接融资的风险比间接融资大得多,需要直接承担投资风险。

(3)与直接融资比较,间接融资的优点在于:①灵活便利;②安全性高;③规模经济。

6、简述通货膨胀的成因理论?(小点不用写太细,帮助理解)
按导致通货膨胀的成因分类: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混合推进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输入型通货膨胀。

一、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凯恩斯主义:需求决定论
认为总需求超过了总供给,造成物价水平普遍持续上涨,即以“过多货币追求过少商品”。

形成因素主要有:①政府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而形成财政赤字,并主要依靠财政透支来弥
补;②国内投资总需求超过
国内总储蓄和国外资本流
入之和,形成所谓“投资膨
胀”;③国内消费总需求超
过消费品供给和进口消费品之和,形成所谓的“消费膨胀”。

二、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论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称成本
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
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
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
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成因素:
1、工资推进通货膨胀:总需
求不变的条件下,如果工资的提
高引起产品单位成本增加,便会导致物价上涨。

在物价上涨后,如果工人又要求提高工资,而再度使成本增加,便会导致物价再次上涨。

2、利润推进通货膨胀:寡头企业和垄断企业为保持利润水平不变,依靠其垄断市场的力量,运用价格上涨的手段来抵消成本的增加;或者为追求更大利润,以成本增加作为借口提高商品价格,从而导致价格总水平上升。

三、供求混合推进型通货膨胀:
将供求两个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认为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上型和成本推动型共同作用而引发的。

四、结构型通货膨胀
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但由于经济结构方面因素变动引起的通货膨
1、部门间需求和供给关系不均衡
2、开放部门与非开放部门价格水平差异
3、部门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五、输入型通货膨胀
输入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国外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引起国内物价的持续上涨现象(汇率所致)。

六、计算题(每题10分,共10分)
1、考查存款创造乘数与货币乘数,第9章货币供给及PPT例题
七、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联系我国实际情况,阐述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

2、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现状,试论述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方向。

3、试述通货膨胀形成的理论原因,并结合国情论述我国通货膨胀形成的特点。

4、联系我国实际情况,分析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配合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