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语文一课一练-古文二则|沪教版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教学知识练习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教学知识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课内阅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_____________[1]在横线上补全文段。
[2]解释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吾矛之利(______)弗能应也(______)不可同世而立(______)[3]此文段出自文言文《______________》,这则文言文意在告诉人们:___________[4]本文篇幅短小,给人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
比如,一个“誉”字,就可以让人想到________________。
“何如”一问,能让人联想到_____________。
2. 阅读与理解。
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1]把文中缺的词句补充完整。
[2]给下列带点字注音。
为设果(________)答曰(________)[3]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甚:_____ 诣:_____ 乃:_____ 曰:_____[4]上面文段中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选自刘向《列女传》[1]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其舍近墓”的意思是“他住的房子靠近墓地”。
(____)(2)“复徙居学宫旁”中的“复”的意思是“重复”。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辅导专项练习题精编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辅导专项练习题精编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理解。
愚公移山(有删改)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A.愚公年纪大了,时间很多,想找点事情打发时间。
B.愚公家住在山区,北部很闭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路很不方便。
C.愚公想证明智叟说的是错的。
[2]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A.完成B.于是,就[3]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
河曲智叟亡以应()A.死亡B.没有[4]从愚公移山的故事中,你领悟到了什么道理?()A.愚公是一个坚持不懈的人。
B.愚公是一个不听从别人劝告、很固执的人。
2.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2]课文采用了“事+理”的方式来讲述故事,请分别用“”和“﹏﹏”在文中画出来。
[3]根据故事内容,在横线上填写人物语言,人物动作,并完成练习。
楚人:“吾盾之坚,___________”(人物动作:__________)。
“吾矛之利,______”(人物动作:他高高举起自己的矛,不时用矛盾在盾前比画着。
)路人:“_________________”其人弗能应也。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小古文阅读训练。
一人性缓,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乃曰:“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言又恐伤君。
然而言是耶?不言是耶?”人问何事,曰:“火烧君裳。
”其人遽(jù)收衣而怒曰:“何不早言?”曰:“我道君性急,果然。
”[1]1.文中所写之人的特点是__________。
作者是通过对他的______描写来体现的。
[2]2.写出你对加点字的理解。
见人裳尾为火所烧:_________欲言恐君性急:_________[3]写出下面这句话的意思。
我道君性急,果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内阅读。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本文出自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余尝谓____________ (2)心不在此___________(3)却只漫浪诵读____________ (4)心到最急____________[3]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的原因是:心到,眼、口才能到。
B.文段阐述了怎么读书的问题,其中心到最重要。
C.文段告诉我们读书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这样不仅能够加快阅读速度,还能提高阅读质量。
3. 阅读理解。
自护其短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
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1]解释文中加点词。
最新五年级语文沪教版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辅导专项练习题
最新五年级语文沪教版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辅导专项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晏子春秋(节选)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1]解释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短:_________________延:_________________使: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词语填入横线,使这段话能切合《晏子使楚》一文的意思。
身手敏捷能言善辩自取其辱满面春风仪表堂堂其貌不扬晏子虽然身材矮小,__________,但他出使楚国时,__________,让原本十分傲慢的楚王__________,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3]为什么最后傧者更道,让晏子从大门入?请结合晏子说的“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一句的意思,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品词析句子。
(1)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
”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2)好猴!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
(3)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
我如今进进出出,寻了这一个洞天与诸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读上面的句子,体会带点词、句的含义。
说一说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理解。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习题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与理解。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ɡ)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履:鞋子度(duó):测量度(dù):量的尺寸[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反:_____ 宁:_____[2]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至之市而忘操之。
[3]“郑人买履”是一个____故事,这个故事告诫我们_______。
请再写出两个类似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
[4]“之”的意思有:①助词②代词,代替人或事物③代词,这、那④往,请给下面句中“之”的选择正确的意思。
至之市而忘操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问题。
却说曹寨中,听得擂鼓呐嘁,毛玠、于禁二人慌忙飞报曹操。
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
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
”又差人往旱寨内唤张辽、徐晃各带弓弩军三千,火速到江边助射。
比及号令到时,毛玠、于禁怕南军抢入水寨,已差弓弩手在寨前放箭。
少顷,旱寨内弓弩手亦到,约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
孔明教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
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
二十只船两边束草上,排满箭枝。
孔明令各船上军士齐声叫曰:“谢丞相箭!”比及曹军寨内报知曹操时,这里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
曹操懊悔不已。
——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1]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比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段话主要写草船借箭的()A.起因B.经过C.背景[3]对画横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把船吊回,头东尾西”,这样既能两面受箭,也能保持船体平衡B.“头东尾西”便于顺风顺水地返回,省去了掉头的时间,也表现了诸葛亮十分害怕曹操C.敢逼近受箭,说明诸葛亮对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谨慎的性格了如指掌[4]从回目“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可知,第四十六回除了写草船借箭,还会写_________。
最新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沪教版文言文阅读理解天天练习题
最新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沪教版文言文阅读理解天天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sòng yǒng)读,(决绝)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
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1]用横线画出括号里正确的字和读音。
[2]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反问句,说明心到了,眼睛也会看到。
B.反问句,点明,只要用心了,眼和口自然会到。
点明心到的重要性。
[3]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文阅读。
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_____ ____。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_______ _______。
”[1]把原文中空白处应填写的句子写在下面。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面句子中带点的字。
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_____________ 乃:_____________②孔指以示儿曰。
示:_____________ 曰:_____________[4]杨氏之子回答得极其巧妙,其巧妙之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杨氏之子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五年级沪教版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型
五年级沪教版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型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精读细品(先用“/”画出文言文的节奏,再说说全文的意思)。
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
”众狙皆怒。
曰:“然则朝四而暮三。
”众狙皆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内古文阅读。
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孔君平诣其父诣(________)乃呼儿出乃(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3]“儿应声答”中的“应声”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短文,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匡衡苦学[汉]刘歆匡衡字稚圭(guī),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①。
衡乃穿壁②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③大姓④文不识⑤,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⑥,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⑦以书,遂⑧成大学⑨。
注释:①不逮:指烛光照不到。
逮,及.达到。
②穿壁:在墙上打洞。
穿,凿。
③邑人:同县的人。
④大姓:大户人家。
⑤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
⑥佣:做工。
⑦资给:资助,供给。
⑧遂:于是,就。
⑨大学:大学问家。
[1]下列词语中的“逮”与“邻居有烛而不逮”中的“逮”意思相同的是()A.私逮刑讯B.狗逮老鼠C.逮捕犯人D.力有不逮[2]“主人怪问衡”主人“怪”的原因是()A.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B.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C.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D.(匡衡)勒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3]结合上下文和注释翻译下列句子。
沪教版最新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天天练习题
沪教版最新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天天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古文阅读。
短文(一)晏子使楚晏子将①使楚。
楚王闻②之,谓左右③曰:“晏婴,齐之习辞者④也。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⑤?”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⑥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⑦?’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⑧晏子酒。
酒酣⑨,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⑩,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注释)①将:将要。
②闻:听说。
③左右:身边的人。
④习辞者:善于辞令(很会说话)的人。
⑤何以也:用什么办法呢?⑥缚:捆绑。
⑦坐:犯罪。
⑧赐:赏赐,给予。
⑨酒酣: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
⑩枳:一种灌木类植物,果实小而苦,也叫枸橘。
所以然者何: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然,这样。
得无:莫非。
反取病焉:反而自讨没趣了。
短文(二)晏子使楚(节选)晏子见了楚王。
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
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
撒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
”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
五年级上学期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摸底习题沪教版
五年级上学期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摸底习题沪教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读诗句,完成练习。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对这两句诗理解正确的是()(多选)A.“悲”字表现出诗人去世前悲凉的心情,因为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
B.诗人临终前感到悲哀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看不见祖国统一,表现了他的拳拳爱国之心。
C.“元知万事空”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无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不怕死,只因为没有看到祖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2. 阅读古诗,按要求答题。
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夜半钟声到客船。
[1]请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季夜晚的景色。
我们是从“__________”这个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这首诗采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前两句诗中,第_______句是静态描写,第_______句是动态描写,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
请你再写出一句含有“月”字的诗句:______________。
3. 阅读。
梦想的力量每人的内心深处,都蕴藏着神奇的火花。
它会点燃梦想的火,那自信自强的力量。
自从人类之初,就使不同种族的人们团结一心。
你有高远的意志,你有执著的精神,命运,就握在你自己手中。
所有的孩子们啊!当你们踏上这个星球,梦想就带给你们希望和激励。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生命,都有不平凡的魅力。
所有的人们,都会有不平凡的壮举。
看圣火生生不息,梦想的力量在会聚,我们应该焕发火一样的生机,世界将其最珍贵的无私赐予,使我们超然于芸芸万物,更有梦想的力量使我们会聚在这里。
我们应该焕发火一样的生机,世界因希望与和平而和谐统一。
我们祈祷它永远这样美丽,梦想的力量使我们在这里会聚。
我们都拥有如此神奇的力量。
所有的兄弟姐妹啊!或许我此刻才发现,那些可望不可限的梦如今就在手边。
沪教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重点知识练习题
沪教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重点知识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
愚人食盐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
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
盐已口爽,反为其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主人与食()(2)更为益盐()(3)缘有盐故()(4)反为其患()[2]愚人发现食物因盐而好吃之后,做了什么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出这则文言文蕴含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内阅读。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联系上下文填空。
(1)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设果。
(2)孔指________以示儿曰。
[2]这句话朗读时正确的读法是()A.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B.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C.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D.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杨氏之子回答的巧妙之处不在于()A.杨氏之子的回答非常有礼貌。
B.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表现了应有的礼貌。
C.他的回答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因为孔君平要承认孔雀是自己家的鸟,说的话才立得住脚。
五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12《古诗三首 》(含答案)
12《古诗三首》【基础再现】一、看拼音写词语.nǎi wēng jū shù yǐ hài bù jū yì gé()()()()jì zǔ jiǔ zhōu xī hú hánɡ zhōu()()()()二、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天空.(kōng kòng)空.地(kōng kòng)茶几.(jǐ jī)重.量(chóng zhòng)降.落(jiàng xiáng)重.新(chóng zhòng)三、下面各项字音或字形有误的是()A祭:jì(家祭、吊祭)乃:nǎi(乃兄、乃至)B熏:xūn(熏陶、臭气熏天)杭:háng(苏杭、杭绢)C亥:hài(丁亥、辛亥革命)恃:shì(仗恃、自恃清高)D哀:āi(哀痛、悲哀)拘jǖ(拘束、不拘一格)四、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喑”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音节是().在字典里有两个解释:①哑,不能说话;②沉默不语.在“万马齐喑”中,“喑”的意思是( ).五、课文直通车.1.《示儿》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这首诗通过___________这两句,表达出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2.《题临安邸》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这首诗描写统治者只顾吃喝玩乐,忘却国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己亥杂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的愿望.六、解释划线的字,并在横线上写出诗句的意思.(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但使:________胡马:________诗句的意思:________.(2)暖风熏得游人醉 , 直把杭州作汴州.醉:________直:________诗句的意思:________.(3)王师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王师:________乃:________诗句的意思:________.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绝笔.B.《题临安邸》歌颂了京城汴梁的繁华热闹.C.《已亥杂诗》是唐代诗人龚自珍的作品.八、根据意思写出诗句.1.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2.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3.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能力提升】九、课文内容理解.1、“九州生气”是怎样的?透过字面去想象,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2、《示儿》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最能表达感情的是哪一句?十、按要求写句子.(1)一阵急促的报警声突然从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博物馆里传了出来.(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平原地区看到松鼠是很少的.(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上关联词语,把四个句子合并成一句话.鲸用肺呼吸.鲸是胎生哺乳的.鲸不是鱼.鲸是哺乳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大气中的气体容易散射紫、蓝、青三色光.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一、读古诗,完成练习.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生气:________恃:________抖擞:________(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诗人希望上天能重用有用的人.B. 诗人希望统治者能打破常规,重用人才.(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后两句诗的意思.十二、读诗歌,回答问题.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1.“王师”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临终前诗人的遗憾是 _________;诗人的遗愿是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3.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十三、课外阅读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诗人______.“吟”是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2.解释下列词语.等闲:_________________浑:_________________清白:_________________3.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其实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三、四两句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的决心.4.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千锤万凿,( )烈火焚身,( )粉骨碎身,我( )要留清白在人间.参考答案一、乃翁拘束乙亥不拘一格祭祖九州西湖杭州二、天空.(kōng )空.地( kòng)茶几.( jī)重.量( zhòng)降.落(jiàng )重.新(chóng )三、D拘 jū四、Y yin ②五、宋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林升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清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六、(1)要是;外族入侵的骑兵;要是李广将军今天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2)沉醉;简直;游人被暖风熏得陶醉了,简直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成了汴州(3)国家的军队;你的;(等到)朝廷的军队北上平定中原的那天,家里举行祭奠的时候不要忘了告诉你的父亲我分析:解答本题,应根据作者的生平经历,诗歌的写作背景,对整首诗歌内容的感知并抓住重点词义的理解.七、A八、1.死去无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2.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3.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九、1、国家安定,官员们挺胸抬头,兢兢业业,做事雷厉风行;老百姓居有定所,老有所养,少有所学;庄稼地里年轻人正在忙碌,庄稼长得茁壮 ,家里炊烟袅袅,鸡犬相闻……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渴望尽早收复中原统一祖国领土的迫切心情,最能表达感情的是“家祭无忘告乃翁”.十、(1)报警声传了出来.(2)在平原地区是很少看到松鼠(3)因为鲸不仅用肺呼吸,而且是抬升哺乳的,所以它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4)紫、蓝、青三色光容易被大气中的气体散射.大气中的气体容易把紫、蓝、青三色光散射.十一、(1)朝气蓬勃的局面;依靠;抖擞起精神(2)B(3)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3)解答本题,应根据诗歌的写作背景,对诗歌的内容整体感知并抓住重点词义的理解. 故答案为:(1)朝气蓬勃的局面;依靠;抖擞起精神.(2)B(3)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2)、(3)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十二、1.朝廷的军队2.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3.爱国,希望国家统一十三、1.明于谦吟诵2.平常全高尚的情操3.志士仁人无论面临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平常不怕牺牲为国尽忠,坚守高尚节操4.无论不管即使也。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堂知识题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堂知识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吾盾之坚。
(________)(2)吾矛之利。
(________)(3)或曰(________)(4)弗能应也。
(________)[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3]那个人采用了什么办法让楚人哑口无言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个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回答问题。
疑邻窃斧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
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
俄而,掘于谷而得其斧。
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其邻之子非变也,已则变矣;变也者无他,有所尤也。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1)视其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掘于谷而得其斧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古文阅读。
五年级沪教版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习题
五年级沪教版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理解。
晏子使楚(原文)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
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
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1]理解字词意思。
短:______ 更读音(_____):_______ 不肖读音(_____):_______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_________齐无人耶,使子为使?_________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这三个成语运用了_____修辞手法,我知道成语(_____)的意思是_______这三个成语运用了_____修辞手法来表现齐国人多。
[2]这两个短小的故事,告诉我们晏子_________(用三个以上成语或四字词)的人。
2. 文言文阅读。
古人谈读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1]解释加点字词。
恒:_________ 耻:_________知:_________ 识:_________厌:_________ 漫浪:_________[2]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五年级上语文一课一练古文二则_沪教版
五年级上语文一课一练古文二则_沪教版2019年沪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30课古文二则同步试题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不亦说.( )乎人不知,而不愠.( )论.( )语眼口岂.( )不到乎2.给带线的字选择正确义项。
1.余尝谓.( ) 谓.心到( )①说②叫做2.则.眼不看仔细( )①模范②规则③就,便④就是3.决.不能记( )①决定②一定,必定③决定最后胜负3.翻译下列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夏首:古时地名。
在今湖北省夏水;焉,语气助词,无实在的意思。
夏首的南边有一个人。
②涓蜀梁:人名。
③善畏:容易害怕,胆子小。
④在一个明月高挂的夜晚出门去。
⑤伏鬼:趴在地上的鬼。
⑥仰头看到自己的头发。
⑦立魅:站着的鬼怪。
⑧背:转身。
背转身就跑。
⑨比:等到。
等到跑回家里。
1.写出文中的一对意思相反的字:_________——_________。
2.读文填空。
文中这个人名叫_________,他是一个既_________又_________的人。
在月光下他疑神疑鬼,把自己的_________当作_________,把自己的_________当作_________,结果,_________。
3.在横线上摘录此人疑神疑鬼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yuè yùn lún qī【解析】2.1.① ② 2.③ 3.②【解析】3.1.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挺快乐的吗? 2.别人不了解自己,但并不因此而怨恨,这难道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吗?【解析】4.1.曾经随便专心、集中要紧 2.心到眼到口到心到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3.反问心要是到了,眼和口怎么会到不了呢? 【解析】5.1.伏仰 2。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小古文阅读。
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口:“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解释下列字词。
甚(________)诣(________)乃(________)未闻(________)[2]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
B.孩子与孔君平针锋相对,生硬的态度让孔君平哑口无言。
C.孩子采用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表现了应有的礼貌。
D.孩子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也不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
2. 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问题。
楚人有鬻①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②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③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④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释)①鬻(yù):卖。
②陷:刺破。
③或:有的人。
④弗: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吾矛之利____________(2)其人弗能应也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____”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__________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
3. 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问题。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名校专项习题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名校专项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古人谈古书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二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三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耻:可耻B.三到之中,心到最急急:重要C.学而不厌厌:满足D.却只漫浪诵读漫浪:随意[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是()A.默而识之如井蛙之窥天B.心不在此此三者缺一不可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实事求是[3]用自己的话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选自刘向《新序·杂事五》[1]“叶公好龙”中的“好”应读作“_____”,意思是“_____”。
[2]叶公是怎么“好龙”的?请用“”画出相关语句。
[3]从“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五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25《古人谈读书》(含答案)
25《古人谈读书》【基础再现】一、读拼音,写词语。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huìrén bújuàn( ),学生要不懂就问,更要bùchǐxiàwèn( ),正suǒwèi ( ),三人行必有我师嘛!2、我们在sòng dú( )诗书的时候,要有héng xīn( ),要有毅力,二者qu ē yī bù kě( )。
二、找出下面下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敏.(mǐn ǐng)而好.(hǎo hào)学论.(lún lùn)语识.别(zhì shí)诲.(huǐhuì)人不倦.(juàn iàn) 为.何(wèi wéi) 附识.(zhì shí)默.(mò mè)而识.之认为.(wèi wéi) 爱好.(hǎo hào)三、比一比再组词。
揣________ 冶________ 瑞________ 味________ 屉_______踹________ 治________ 端________ 昧________ 屈________四、补充成语并按要求做题。
神机________算举世________目阴________诡计________头丧气美不________收口若________河①从上述成语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闻名遐迩—________ 滔滔不绝—________②从上述成语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束手无策—________ 斗志昂扬—________五、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1、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计。
漫浪:决:2、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士人:恒:六、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并翻译整个句子。
五年级语文上册 古文二则 1教案 沪教版
古文二则关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借助注释、课后译文、字典读懂古文的内容,把古文译成白话文并初步体会古今义的异同。
2.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古文学习的基本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古文,做到停顿正确,会背诵两则古文。
4.懂得遇事要感于实践,抓紧时间不拖拉,在实践中学会本领的道理以及体会学习、生活的快乐和美好。
重点和难点1、读懂古文的内容,并能译成白话文。
2、了解古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初步体会古今义的异同。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上课前老师先带大家做个游戏——对名言。
要求说出下句,并说说名言的意思。
媒体出示:书上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中国古代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最灿烂的文化之一,许多名句佳篇为后人广为传颂。
以上的名言,大家并不陌生,它们都是摘自文言文,也就是古文。
下面请几位同学读一读(配乐),谈谈读后的感受(朗朗上口,语言精练且深刻。
)3.揭示课题:*30、古文两则4.出示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读通全文、字字明了、连词成句。
说明:以名言开头,能一下子渲染上古文课的气氛,让学生体会古文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通过基本方法的介绍,便于学生今后更好的运用方法自主学习古文。
二、学习《读书有三到》1.媒体出示:《读书有三到》引自朱熹的《训学斋规》,朱熹(1130-1200年)是南宋时期理学大家,又是著名的教育家。
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和教书,提出过许多精辟的见解,对于今人,仍有启示和借鉴的作用。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3.再读课文,了解古文意思.(1)教师范读(配乐),学生在心中默默跟读。
说明:教师富有古朴韵味的朗读能激发起学生诵读古文、学习古文的欲望。
另外根据教师范读的语音节奏、轻重缓急有助于学生理解古文意思。
(2)对照译文,想一想读书要做到哪“三到”?交流板书:心到眼到口到(3)同桌合作逐句朗读古文和译文,深入理解句意。
(4)齐读古文。
沪教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强化练习题
沪教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强化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师旷论学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③:“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④乎?”平公曰:⑤“安⑥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⑦?”平公曰:“善哉!”[1]“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中的“暮”字正确解释是()A.夜晚 B.迟、晚 C.年暮,年老[2]下列“之”字的意思不同于其他两项的是()A.日中之光B.日出之阳C.臣闻之[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B.师旷最后用三个比喻告诉晋平公天黑要点上火把走路。
C.师旷用三个比喻说明学习不论什么时候开始学习,都不会晚。
2. 阅读文言文《晏子使楚》,完成练习。
晏子使①楚。
楚人以②晏子短③,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
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④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⑤使,各有所主⑥。
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⑦者使使不肖主。
婴最不肖,故宜⑧使楚矣!”(注释)①使:出使,被派遣前往别国。
②以:因为。
③短:这里是人的身材矮小的意思。
④袂:衣袖。
⑤命:命令,这里是委任、派遣的意思。
⑥主:主张,这里是规矩、章程的意思。
后面的“主”字指国君。
⑦不肖:不贤,没有德才。
⑧宜:应该。
[1]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读“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这三个词语,我知道“张袂成阴”的意思是_________。
小学五年级沪教版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家庭练习题完美版
小学五年级沪教版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家庭练习题完美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课内阅读。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解释下面句子中带点的字。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________ 乃:________ (2)孔指以示儿曰。
示:________ 曰:________(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________ 闻:________[2]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对话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吾忘持度(_____) A.量长度 B.量好的尺码 C.长度 D.温度(2)反归取之(_____) A.反正 B.反转 C.相反 D.同“返”,返回[2]“何不试之以足?”这句话是一个()。
A.反问句B.陈述句C.疑问句D.否定句[3]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这句话的意思是()。
A.等到回来时,街市已关门了,于是他没买到鞋子。
B.等到回来时,街市仍开门,所以他买到了鞋子。
C.等到鞋子的老板回来,他才买下了鞋子,回去了。
D.到了街上返回来,街上已不再卖鞋了,他只好买了袜子回家。
[5]从这篇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A.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沪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30课古文二则同步
试题
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不亦说.( )乎人不知,而不愠.( )
论.( )语眼口岂.( )不到乎
2.给带线的字选择正确义项。
1.余尝谓.( ) 谓.心到( )
①说②叫做
2.则.眼不看仔细( )
①模范②规则③就,便④就是
3.决.不能记( )
①决定②一定,必定③决定最后胜负
3.翻译下列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读书有三到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解释带线的词语。
余尝.谓:______________ 漫浪
..诵读:______________
既不专一:______________ 心到最急:______________
2.“读书有三到”,即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
(用文中句子回答)
3.“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这句话是一句_______句,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疑神疑鬼
夏首之南有人焉①,日涓蜀梁②。
其为人也,愚而善畏③。
明月而霄行④,俯见其影,以为伏鬼也⑤,仰视其发⑥,以为立魅⑦也。
背而走⑧,比至其家⑨,失气而死。
注释:
①夏首:古时地名。
在今湖北省夏水;焉,语气助词,无实在的意思。
夏首的南边有一个人。
②涓蜀梁:人名。
③善畏:容易害怕,胆子小。
④在一个明月高挂的夜晚出门去。
⑤伏鬼:趴在地上的鬼。
⑥仰头看到自己的头发。
⑦立魅:站着的鬼怪。
⑧背:转身。
背转身就跑。
⑨比:等到。
等到跑回家里。
1.写出文中的一对意思相反的字:_________——_________。
2.读文填空。
文中这个人名叫_________,他是一个既_________又_________的人。
在月光下他疑神疑鬼,把自己的_________当作_________,把自己的_________当作_________,结果,_________。
3.在横线上摘录此人疑神疑鬼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yuè yùn lún qī
【解析】
2.1.① ② 2.③ 3.②
【解析】
3.1.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挺快乐的吗? 2.别人不了解自己,但并不因此而怨恨,这难道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解析】
4.1.曾经随便专心、集中要紧 2.心到眼到口到心到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3.反问心要是到了,眼和口怎么会到不了呢?
【解析】
5.1.伏仰 2。
涓蜀梁愚蠢胆小影子趴在地上的鬼头发站着的鬼怪被吓死了3.明月而霄行,俯见其影,以为伏鬼也,仰视其发,以为立魅也。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