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教学及评价研究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语文教研活动结题报告(3篇)

语文教研活动结题报告(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我校于XX年XX月开展了为期XX个月的语文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观摩、教学研讨、专题讲座等形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2. 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组织、评价反馈等教学技能。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4.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针对某一教学单元,教师们共同研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形成统一的教学方案。

2. 课堂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观摩,通过听课、评课,交流教学经验,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策略。

3. 教学研讨:围绕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讨,如“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等。

4. 专题讲座: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如“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创新与实践”、“语文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等。

5. 教学反思:教师们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查找教学不足,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四、活动过程1. 前期准备:成立语文教研活动领导小组,制定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内容、时间安排等。

2. 实施阶段:- 集体备课:教师们共同研讨教学方案,形成统一的教学思路。

- 课堂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进行观摩,课后进行评课,交流教学心得。

- 教学研讨:针对教学中的问题,开展专题研讨,共同探讨解决策略。

- 专题讲座: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 教学反思:教师们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查找不足。

3. 总结阶段:对活动进行总结,对优秀成果进行表彰,为今后的教研活动提供借鉴。

五、活动成果1. 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提升:通过本次活动,教师们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教学设计、课堂组织、评价反馈等教学技能得到提高。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注重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它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并在导师帮助下进行实践性探究和报告撰写。

结题报告则是研究性学习中的重要成果之一,通过结题报告的撰写,能够学生对本次研究的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总结,提升综合素质。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三个优秀的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案例:1. 案例一:《新媒体时代下公众空间的民主性探析》这是一份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通过对当前新媒体时代下的公众空间进行探究,分析其在民主性上的表现和问题。

在该研究中,学生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得出了新媒体时代公众空间存在信息过滤和过度曝露的问题,对民主性建设产生了一定影响的结论。

2. 案例二:《大学生心理压力影响因素的研究》该结题报告具有代表性,该研究针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压力较大的现状进行深度研究,从图书馆、宿舍、食堂等角度进行调查,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了成绩、学业压力和生活环境条件等方面是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并提出了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问题,以及该问题需要采取的相应措施。

3. 案例三:《基于高校实践教学的反思与探索》此报告通过对高校实践教学进行反思和探索,旨在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

该研究通过对实践教学的整体性分析,在理论研究、设计方案、实践执行和反思改进几个方面回顾了实践课程的开设与实践活动的实施,以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为例,探讨了如何提高学生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和减轻实践教学压力。

综上所述,优秀的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既要有前瞻性,又要扎实可靠,同时提倡学生自主思考和创造,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研究和综合素质,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此外,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的撰写也是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的一个过程。

在报告的整个撰写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调研,更需要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创新性的看法和解决方案。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而且也有助于他们的成长与发展。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范文5篇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范文5篇

【导语】在学习、⼯作⽣活中,报告⼗分的重要,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范⽂,欢迎阅读!1.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范⽂ 当今是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信息时代,国⼒竞争⽇趋激烈,教育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是提⾼民族整体素质和创新⼈才的主要基地,是增强综合国⼒和民族凝聚⼒可靠保证。

因此,为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转变学⽣的学习⽅式和教师教学⽅式,教育部在《全⽇制普通⾼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增设了包括研究性学习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

国家教育部对基础教育进⾏了⼀系列改⾰和调整,其⽬标就是:着重培养学⽣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为重点的创造性学⼒,主要是通过情感体验和探究实践,形成掌握与运⽤知识、永不满⾜、追求卓越的学习态度和发现,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创新意识、学习能⼒,及其着眼于学⽣的终⾝可持续发展。

⼜提出⼀种新的学习⽅式:研究性学习的课程。

⽽校经过⼏个⽉筹备⼯作,今天正式开题了。

我受学校校长委托,代表学校课题作开题报告,请同学研究讨论。

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第⼀个特点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第⼆个特点是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

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通常涉及以下⼏个⽅⾯:⼀是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

⼆是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

三是学习和研究的⽅法、技能掌握情况。

四是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的发展情况。

研究性学习是学⽣在⽐较⼴泛教育资料的背景下所开展⾃主的、开放的、探究式的学习活动。

学校应从实际出发,充分利⽤学校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络以及具有专长的教师等校内现有教育资源。

同时,要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持,开发和利⽤当地教育资源,包括⾼等院校、科研院所、学术团体、专业技术部门(包括农村衫技术研究与推⼴部门)的⼈⼒资源和研究资源,为学⽣进⾏研究性学习创造条件。

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要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法、⼿段的多样性,特别关注学⽣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注重学⽣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直接体验,把对学⽣的评价与对学⽣的指导紧密结合起来。

语文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语文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语文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二零一六届高一(五)班2014年6月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第一部分:有关情况说明及课题研究过程一、课题名称:汉字的起源与发展二、立题的背景:文字是记录语言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也是人们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之一。

正因为有了文字,人类的知识才能记录下来,正确地传承下去;正因为有了文字,人类的精神文明才能发展;正因为有了文字,科技才能不断进步;正因为有了文字,人类社会活动的痕迹才能被记载,减少了重复的研究等不必要的麻烦。

文字记载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使无形的东西在有形的文字的记录下变的清晰而有意义,所以文字的产生,更快的推动了人类的社会文明,更快的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起到了任何媒介都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历程的结晶,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发展历史。

随着时间的延伸,汉字也在改变着,更加的简洁,方便我们的使用。

我们作为汉字的使用者,更应该深入了解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运用汉字。

故,我决定将“汉字的起源与发展”作为研究学习的课题!三、课题目标与方案设计1、课题目标①培养收集、查阅和整理资料,根据主题进行调查研究和发表见解的能力。

②学会基本的研究方法、论文写作技巧等。

③拓展视野,培养创新意误解和能力,发展合作精神。

④适应时代需求,培养社会调查研究的能力。

2、方案设计⑴课题的确定①制定计划②实施计划③结题报告、学习反思⑵具体方案设计①查找资料;②对资料进行汇总、分析;③结题报告及撰写论文。

第二部分:课题研究成果(一)汉字的发展根据学者研究,它是起源于图画,经长时期演变,才形成文字。

图画文字象形文字文字体系1.汉字发展的原因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一种文字的发展变化,主要是出于完善地记录语言的需要。

文字也是交际工具。

人们对工具性的事物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就是高效、便捷、易于掌握。

对于文字这个书写工具,人们总是不断的追求它的“体系的完善化”、“结构的规律化”、“形体的简明化”。

中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课题结题报告

中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课题结题报告

中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课题结题报告中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课题结题报告篇一:“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结题报告实践新课程? “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结题报告实践新课程初中“ 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探究”课题开题后,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已初见成效,现将实践研究过程及结果汇报如下:一、开题背景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学习内容分为“综合性学习”、“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的五大板块。

“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新领域,被公认为我国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过去,我校语文教师对如何上好综合性学习课,指导学生搞好综合性学习和实践活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虽然也做出一些尝试,但由于没有实践的深入研究和系统的理论指导,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效果不佳。

据调查,许多教师把教材中设计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当作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来做,还没有深刻理解综合性学习的真正含义,不能联系本校本地的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学习实践活动。

也有一部分教师还没有意识到综合性学习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和价值,教学内容老一套,教学方法凭经验,对综合性学习态度冷淡,急功近利,应付考试,没有把教育的终极目标放在人的全面发展这个基本点上。

基于此种情况,我校语文教师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通过交流、协作、发表演讲等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深化、扩展、创造了与他人的协作化和知识的共享,实现了学生的生成性学习。

学生学到的,既有学生自己通过亲身体验所获得的知识,也有通过其他学习者展示的他们亲身体验所获得的知识,这些都将极大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我们期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另一个目的就是提高教师对语文课程改革的认识,推动教师切实有效地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提高语文教师综合素质。

语文(心得)之《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研究》结题报告

语文(心得)之《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研究》结题报告

语文论文之《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

在小学语文高年级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认为作业应该是课程动态的生长性的延伸,是对课程意义重建与提升的创造过程。

学生在不断的生成问题、解决问题中成长;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

它应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人生需要和学习需要。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作业过程是学生的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最理想的生成过程和体现过程,也就是说学生的问题、困惑、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兴趣、需要等应是作业的主要生长点。

鉴于此,我们有必要依据新课改的要求,大力改革语文作业设计,赋于它新的价值:作业,应该成为孩子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创新的园地。

因此我认为有必要依据课程改革的需要重新认识全面作业的意义,让学生在充满生机、趣味的多彩园地中,感受到快乐、充实、收获。

在不断探索实践中,我深刻地感受到:有效性作业设计所展示出来的实践性、多样性、开放性,张扬着学生的个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为课改注入了一份“活力”。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首先,在于遵循学生知识形成的一般规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基于这样的观点,实践性作业的形成也应该给予学生一个发现、研究、探索的过程。

其次,在于符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操作也是在本次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中展开的,它带给学生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根本实现。

再次,在于对有关学习理论的进一步阐释。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总结[五篇范文]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总结[五篇范文]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总结[五篇范文]第一篇: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总结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总结收获成果、感受快乐孩子们喜欢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不仅因为活动内容贴近他们的现实生活,还因为这种学习方式犹如一道风味大餐,最妙的是由孩子们亲自“掌勺烹制”的。

他们徜徉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展示的是活动的收获,享受的是综合性学习带来的快乐!如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怎样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和爱好,使他们感受到传统文化带给他们的快乐,又避免形式的单一,我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通过具体的学习实践,让学生亲眼看一看,用心想一想,联手做一做,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感受中国博大精深的诗歌文化,体验精神劳动的艰辛与创造成果的喜悦。

为此,我特意安排了三次有关传统文化的主题活动:遨游汉字王国、春节传统文化、语言的艺术。

在“遨游汉字王国”主题活动中,为了让孩子们充分参与,十月份,我就给他们布置了具体的自主学习的任务,查找汉字演变过程、欣赏书法、查找街头错别字、汉字笑话、合作办手抄报、开“传统文化”主题队会的节目准备的活动。

十一月份,班上成立汇报成果小组,每人汇报时每个组员都在参与,台上的同学说的激情洋溢,底下的同学听得津津有味。

每组的成果汇报形式各不相同:有表演的、有演讲的、有手抄报展示的、有讲笑话的,真是精彩纷呈。

在对汉字了解的基础上,我又把视角投向了春节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利用寒假,搜集春节的传统有哪些?这既是对“遨游汉字王国”活动的一次拓展,又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学生通过相机抓拍了一个个精彩的瞬间,用图片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诠释。

在活动中,领略了多姿多彩的春节风俗习惯,了解了不同地区不同的风俗民情,体会到了体会了博大精深的春节传统文化。

通过这次语文实践活动,同学们提高了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感受了精神劳动的艰辛,体验了合作学习与创造成果的成功的喜悦。

在本学期,我又通过“语言的艺术”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中国历代文人墨客机智、幽默的语言,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并试着用自己的理解表演课本剧,使传统文化的营养更加滋润他们的心田!同学们在谈到学习体会时总结说:我们觉得这样形式的学习很有趣,通过自我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我们了解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学会了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开拓了学习视野,也分享了他人的学习成果,很有收获。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的研究》结题报告内容提要:―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课题是被中国教育协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小学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的研究》课题组立项,由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所和自治区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的指导下实施的总课题。

本总课题立项后,根据研究内容和目标,确定16个子课题,列为自治区级课题并根据子课题申报情况,确定子课题组及承担单位和负责任。

2006年9月总课题正式开题,同时16个子课题也相继开题。

其中15个子课题于2009年年底顺利结题。

通过总课题和个子课题组全体人员的努力开展课题研究,达到了课题的预期目标。

一、课题的提出1.1课题研究的背景新疆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多语种的边疆民族自治区。

全疆有52个民族成份,1900多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全区总人口的61.42%。

小学有6837所,在校生2502691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69.3%,平均每万人口在在校生数为1629人。

2001年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

2003年秋季开始部分的民族中小学进入新课程改革。

2005年秋季全疆中小学的全面进入课程改革。

新课程的指导性文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了课程整合的理念,要求小学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语文课程标准》专门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要求。

目前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尤其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组织、实施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①仍然存在,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过于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忽视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学生定格在书本世界里,割裂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隔断了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的现象。

这使语文教学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失去了实践和应用的价值。

②部分教师认为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附属‖、―添头‖和―装饰‖,在教学中不作为或作为不够,随意性强,缺乏计划性。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有效开展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有效开展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有效开展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长期以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都是以学科知识传授为中心,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要形式,以书本为主要学习途径。

从而形成了形式单一、内容固定,方法枯燥的现状。

这种现状,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国语文教育界对杜威的“活动课程”理论进行创造性借鉴,探索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新的领域。

2001年,国家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用稿)》中,首次将语文综合性学习列入语文课程体系。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崭新的课型正式进入教材,进入课堂。

新课标对每个学段的综合性学习做出了明确要求。

按照新课标要求各版本小学语文教材中都专门安排“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内容,大部分都是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呈现的。

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综合性学习的设置与实施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但因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在教学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并没有落到实处。

许多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新教材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面向生活,面向实践的引导性,示例性和可选择性,从而导致对语文学习资源开发利用不够。

就算有些老师已经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但也大都处于形式上的落实,要么将课堂当成简单的游戏,师生热热闹闹的秀一场;要么当成传统的字词教学,索然无趣;有的上成了真正的活动课,缺乏语文味;有的只是安排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而没有师生前期对活动内容和要求的探究,也没有活动中老师的点拨、师生的评价和总结。

纵观我市语文教学的现状,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近几年,我市没有开展过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相关比赛。

因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长期处于无人牵头、教师意识淡、个别人自我摸索的尴尬境地。

如何有效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已成为现在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

结合教育现状,我们把“如何有效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作为突破口,进行课改研究,力求探索出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有效方法和路径,使得语文综合性学习真正落到实处,从而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加开放,语文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等多种语文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综合学习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研究小结范文

语文综合学习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研究小结范文

语文综合学习的探究与研究课题研究小结范文1,综合性的目的就是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让学生在主动学习,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获取新知的才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以及交流与合作的才能。

2,课堂教学过程,是假设干个体共同协作,互相提升和影响的过程。

我们老师应充分发挥每一个体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彼此之间互相取长补短,使课堂教学形成一种宏大的磁力,吸引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发现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互补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交往才能与创新意识。

例如,在课外阅读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时,老师让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讨论:假设你是比萨城的一位记者,听说伽俐略要在比萨斜塔上做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公开试验,你会有反映?你会对他提出什么问题呢?这样一问,激起学生对新知的渴求,产生了强烈的交流,思维的火花频频燃起。

他们围绕课文内容展开充分的交流探究,在深化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得到主动开展,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大胆交流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你为什么要在比萨斜塔上做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公开试验呢?”“你这样做是否有科学根据呢?”“你这样做是不是太固执、太胆大妄为了呢?”“亚里士多德是个有权威的大哲学家,你怎么敢否认他的说法呢?”“你这样做是否违犯人类的真理呢?”……学生课堂表现异常活泼,始终处于自主探究的学习状态,有效地培养和开发了创新意识和潜能。

3,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还注意积极引导学生走进这个大课堂,通过关注生活现象来拓展学生的探究渠道,开放探究的时空,开发和利用丰富的语文,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4,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进步。

通过开展课题实验活动,学生在学习兴趣、知识积累、语言表达等方面都有相应的进步,在参加各级各类的活动竞赛中,获得了良好的,各方面的素质得到了普遍进步。

精品文档 (21)“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精品文档 (21)“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立项单位:教育部中南高师师资培训中心课题类型:新课程培训专项研究课题编号:XKC2005002实施单位: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茅坪镇初中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在《语文课程标准》里“综合性学习”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共同组成语文学习的五大板块。

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教学领域,首次成为我国语文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成为我国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通过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新型语文课。

但从实施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对综合性学习认识还存在误区、实施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他们认为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附属”“添头”和“装饰”,在教学中不作为或作为不够,随意性强,缺乏计划性;有的过分依赖于课本,唯教材是从,把综合性学习当作课堂作业来完成;有的把综合性学习当作训练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一种形式和手段,将综合性学习课上成阅读课,只做些收集资料、积累素材之类的工作;有的把综合性学习当作课来上,把内容当作课文来讲;有的将综合性学习目标先行,把过程当作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只重视活动成果的交流,只重视活动终结时的评价,预设目标自始至终不断强化,缺乏生成性;有的综合性学习课过分语文化,缺乏整合特色;有的又科学专业色彩过强,把综合性学习课异化成了科学课;有的综合性学习课,教师走下了讲台,却搞起了“垂帘听政”:教师定目标,学生去完成;教师定程序,学生去实施;学生去“表演”,教师做“裁判”;学生出成果,教师来独享……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语文综合性学习发挥其应有的效用?这成为许多语文教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当前,许多科研机构及学校、教师都在对综合性学习是否有模式、有方法等进行探究,也有了许多成功的例子。

但从其研究现状来看,还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如综合性学习与阅读教学有什么不同,在综合性学习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如何,综合性学习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等等,这成为我们申报立项的动因。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2)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2)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一、引言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发现新知识的学习方法。

本次研究性学习旨在通过深入研究某一特定领域或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本报告将介绍研究背景、目标、方法和结果,总结研究性学习的收获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二、研究背景研究性学习是针对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创新教育理念。

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灌输,并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

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学习需求和创造力的培养。

研究性学习试图通过设置开放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三、研究目标本次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特定领域或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领域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3.学习和运用科学研究的基本工具和技巧;4.提出创新性的研究问题,并设计相应的研究计划;5.进行实证研究并分析结果;6.总结研究成果并撰写结题报告。

四、研究方法本次研究性学习采用以下方法:1.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前沿问题,并分析已有研究的优缺点。

2. 实证研究选择一个具体的研究问题,并设计实证研究方案。

采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以验证研究假设或解决问题。

3. 结果分析对实证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提取有价值的发现,并与已有研究进行比较和讨论。

4. 结题报告撰写总结研究过程、方法和结果,撰写结题报告,包括引言、研究背景、目标、方法和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

2五、研究结果本次研究选择了某一特定领域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了以下结果:1.对文献综述的分析揭示了该领域研究的现状和热点问题;2.实证研究的结果验证了研究假设,并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3.结果分析部分对实证研究结果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讨论,探究了其中的潜在机制和影响因素。

[中学语文课文]中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课题结题报告(一)

[中学语文课文]中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课题结题报告(一)

[中学语文课文]中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课题结题报告(一)中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背景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以及社会的发展,中学语文教育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要求学生具备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其语文素养。

为此,本人选取了中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课题进行研究。

该课题旨在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其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从而更好地应对现代社会的需求。

二、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语文素养现状,然后进行实验,将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比较不同组别的学生的表现,从而得出结果。

三、课题实践活动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设计了下列课题实践活动:1. 语文棋类游戏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语文棋类游戏,如成语接龙、诗词填空等。

通过游戏,学生能够巩固和拓展语文知识。

2. 课堂辩论赛将学生按照不同的观点分组进行课堂辩论赛,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并由老师作出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表演比赛让学生自主编写小品、朗诵、话剧等表演形式,体现语言美感和艺术感染力,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培养语文素养。

四、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得出了以下结论:1. 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2. 学生对于语文棋类游戏和课堂辩论赛的积极性很高,能够更快速地掌握和巩固语文知识。

3. 表演比赛能够提高语文素养和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五、结论通过本次研究和实践活动,我得出了以下结论:1. 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方法。

2. 通过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能够更快速、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实践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课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最后,我建议在中学教育中增加综合性实践活动的比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同时,教师应该通过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综合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结题tian

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综合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结题tian

“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教学及评价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提要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二、课题的内涵和解读 (3)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4)四、研究方法与计划 (6)五、研究过程与成果 (7)六、问题与建议 (16)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一)、高中语文综合性研究性学习,是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今世界,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

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鲜明的个性特长,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丰富的创新能力,突出的实践能力,强有力的国际竞争能力。

为了赢得这场竞争,世界上发达国家、地区都在进行着教育改革。

美、英、日本、韩、新加坡、台湾、香港等都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且改革趋同一致。

即对现有课程进行重组整合,改变学习方式,进行主题探求等方式的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时代呼唤有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人才,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性研究性学习应运而生。

二)、高中语文综合性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的需要。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自身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四个基本理念: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同时,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而研究性学习是“综合性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所以开展好研究性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1年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主张,首次把综合性学习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和方式纳入语文学科领域,并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一起构成语文课程内容的五大板块,体现了语文课改的新特点与新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教学及评价研究》结题报告天门市天南初级中学语文课题组2007年7月至今, 在天门教科院和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校语文课题研究组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教学及评价研究》这一课题进行了专门研究和探索,现已取得了一些成果。

总结近四年的研究过程和结果,现报告如下: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一)时代发展的需要。

现在,时代正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国际社会对人才标准作了重新的界定,开拓精神和创造力是人才的最重要特征。

知识创新、技术创新要求教育界尽快培养大批的创新人才。

(二)信息社会的要求。

当今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追求“高效学习”的同时,更应强调学习方式的变革。

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以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主要目标,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

只有通过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才能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

(三)教育的需要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我国的教育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以往的教育仅仅停留在继承人类已有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多的体现在学习和模仿那些被证明为唯一正确的答案和最好的处理方式,并将这些答案与方式运用于日后的生活;它更多地是单一、封闭的思维方式,追求知识存储的量。

这种陈旧的教育理念,使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扼杀了青少年的创造力,严重影响我国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要求,阻碍中国的发展。

教育必须来一场新的革命。

新的教育理念已经产生,培养高素质、创造型、实践型人才是我国新时期教育的主要目标。

(四)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在如上背景下,我校组织了大规模的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对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研究比较深入,对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基本问题作了探讨和规定。

二、概念界定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改革,而课堂改革的落实关键是教师。

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其中的要点之一就是转变教学方式。

课堂上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尝试,在探索、尝试的过程中获取知识,长进能力。

教学过程中,强调人的主体性的弘扬,注重形成人的精神力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对于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观点。

较权威的为两种理解。

从广义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可以贯穿在各科、各类学习活动中。

从狭义解释,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我们在此将两种理解结合,认为,研究性学习是指以探究解决学科的问题为主,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在《语文课程标准》里“综合性学习”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共同组成语文学习的五大板块。

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教学领域,首次成为我国语文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成为我国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通过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新型语文课。

学习、综合性研究性学习要求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

它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语文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研究目的(1)提高中学生的研究能力,突出发展与学科相关的研究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结合学科特点,培养初中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提高语文素质。

(2)实践教学中师生平等对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拓宽语文课程的视野,把语文学习引向社会生活与实践,把社会生活与实践融入语文学习。

(3)解决新课程实施中对学习、综合性研究性学习的合理有效地评价的问题,并以此为手段促进学生的研究与创新。

(二)意义(1)初中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研究潜力,但尚不知道如何选题,如何研究,需要我们采用恰当的方式去开发他们的研究潜力。

(2)教师提供精心设计的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专题,对其研究进行指导,是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第一步,为下一步学生自己发现课题进行研究提供了示范和准备。

(3)将研究与综合性学习结合,能发挥学科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使人们对学科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有较深刻的认识。

(4)本研究将提供一条开发初中中生研究能力的易操作的新途径,为大面积推广研究性学习提供示范。

(5)让评价成为学生进一步研究创新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四、研究的内容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内容构建与通常的学科课程有着显著的差异,它不再就由专家预先规划设置的特定的知识体系的载体,而是一个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完成学习内容的选择,组织和发展的过程。

(一)开放性是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内容选择上的主要特点第一,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所涉及的面可以相当广泛,既可以是属于传统学科的,也可以是属于新兴学科的;既可以是单科性的,又可以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既可以偏重于社会实践的,又可以偏重于文献研究或思辩的。

第二、在同一主题下,研究视角的定位、研究目标的确定、切入口的选择、过程的设计、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均有相当大的灵活度,留有展示学习者、指导者个性特长和发挥才能的足够空间。

(二)问题性是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内容呈现的主要方式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是通过需要探究的问题来呈现的,大量的学习内容是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或在指导者的启发、帮助下通过自主选择获得的。

在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指导者通常不是提供一篇教材,让学生理解、记忆,而是呈现一个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专题或课题)。

这个问题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

(三)综合性、社会性和实践性是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内容选择和组织时应该重视的几个方面:为了较好地实现前文所提出的研究性学习目标,针对我国原有中学课程内容的不足,研究性学习的内容选择和组织需要重视以下几个要求:其一,综合性,即围绕某个专题组织多方面或跨学科的知识内容,以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其二,社会性,即加强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与人类生存、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注意开发社区资源;其三,实践性,即在学习间接经验的同时,提供学习直接经验并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途径与机会。

(四)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及有效评价的层次差异性学生参与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有层次差异和类型区别的,因而在目标定位上可以各有侧重,在内容选择上所体现的特点也可以有所不同。

有的专题所涉及的内容综合程度高,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紧;有的则可能较偏向于单科性、学术性。

另外,教师在日常的各科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性质,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上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者可以是教师或教师小组,可以是学生或学生小组,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与开展项目内容相关的企业、社区或有关部门等等。

如果有的成果参加评奖或在报刊上公开发表,则意味着专业工作者和媒体也扮演了评价的角色。

2.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可自由确定。

3.评价方法、手段的多样性在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中,应采取客观认定的多种方法,允许学生按各自的能力将课题研究进行到不同的步骤,取得不同形式的成果。

如答辩法、实验评价法、作品和文章评选法、展示与交流法、演说与讨论法、档案袋评价法等方法。

在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中,只有运用多种评价手段和形式,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调控、激励、管理功能。

可采取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也可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再如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做法。

五、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全体七年级学生(共551人)。

研究方法:本课题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相结合的研究策略,一边研究、一边实验、一边改革,具体方法如下:1.调查法:对所任教班级学生进行阶段性集体问卷调查。

2.文献研究法:从教育学、心理学、创造学、教学论等学科出发,多角度开展对相关资料的研究,利用互联网把握国内外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寻找新的生长点,为课题研究提供方法论。

3.行动研究法:运用所研究的理论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4.观察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六、课题组织实施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重在学习过程而非研究的结果;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非掌握知识的数量;重在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获得感悟和体验,而非一般地接受别人传授的经验;重在全员参与,而非只关注少数尖子学生竞赛得奖。

依据研究对象和内容的不同,综合性学习、研究性课程实施的类型,大致可分为主题研究类和专题研究类。

综合性学习、研究性课程实施的主要组织形式有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和个人研究与集体讨论相结合三种形式。

综合性学习、研究型学习课程实施的具体步骤包括选题、资料收集、制定研究方案、开题报告、课题研究、结题等几个环节。

七、课题研究保障1.领导重视,制度保障。

学校行政、教务处、教科室重视对本课题的研究,通过课题研究公开课展示、座谈会等形式宣传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副校长、教科室主任和信息中心主任亲自指导并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有关工作。

2.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学校为本项课题研究选派了本课题成员参加了各级各类教育科研培训,在资料的征订、信息的提供方面能尽可能满足本课题的研究需要。

这一些为我们能完成本课题研究的各项任务提供了保证。

3.有一支精干的队伍:课题负责人,刘名胜,湖北省天门市岳口天南初级中学校长,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省心理学会会员,市心理学会理事,市骨干教师,历任政教主任、教学副校长,校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