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课标如何实施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实施高中化学教学
新的课程标准下如何实施高中化学教学【摘要】文章从新课程理念入手,探讨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如何实施高中化学教学,侧重地研究了在新形势下,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并以典型案例介绍如何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探讨、认真思考,真正学好高中化学新课程。
【关键词】化学;探究;思考教育是振兴中华、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基础。
新高中化学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充分体现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科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
与原有化学课程相比,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堂教学、课程和教学管理、考试评价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培养”的活动,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宰者、管理者,本应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共同体被瓦解。
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在讲台上做实验,学生在座位上看实验;教师得出结论,学生记住结论;课后学生再做练习、背概念、背实验。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接受和被裁判的位置上,教学关系就这样一成不变地进行着。
教学评价也是看你是否把学生教会了,你的学生化学考试(或高考)成绩如何,在班级排名多少;你教的班级化学考试均分在年级乃至全县排名第几;你的学生高考成绩在全县、全市乃至全省有几个前几名。
而新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活动。
在化学教学的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深入地理解知识,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合作探究、交流研讨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丰富的情感,端正态度,建立恰当的价值观。
师生之间始终是平等的“你—我”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应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及理念,丰富教学内容,追求新的发现。
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在教学效果评价上也不只是注重结果,而是更加看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高中化学新课标
高中化学新课标
高中化学新课标是指中国政府在2011年发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该标准对高中化学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的要求。
以下是新课标的一些重要内容:
1. 课程目标:
(1)掌握化学反应原理、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化学键、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等内容;
(2)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安全知识;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发展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4)了解化学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增强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2. 教学内容:
(1)化学反应原理包括基础概念、反应条件、反应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等内容;
(2)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包括元素的概念、原子的构成和性质、电子排布规律等内容;
(3)化学键和物质的分类包括键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分类和命名等内容;
(4)化学应用包括化学与生活、化学与工业等内容。
3. 教学方法:
(1)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通过实验、画图等方法进行演
示;
(2)引导学生探索科学知识,通过讨论、问题设计等方式进行探究;
(3)通过考试、实验、演示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4. 考试评价:
(1)通过必修课程的考试,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
(2)通过选修课程的考试,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通过实验考试,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
新课标强调了高中化学课程的探究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提高了学生的化学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应用和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中化学教案新课标
高中化学教案新课标
教学内容:化学新课标范本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新课标的内容,并能够灵活运用新知识。
2. 帮助学生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教学重点:
1. 掌握新课标的核心概念和内容。
2. 探索相关知识点,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难点:
1. 让学生理解新知识点的内涵,并能够简单运用。
2. 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
第一步:介绍新课标的概念和内容(10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新课标的内容和要求,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第二步:探索新知识点(20分钟)
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对新知识点进行深入了解和探索,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第三步:实验操作(30分钟)
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实验题目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第四步:讨论和总结(15分钟)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方便归纳新知识点。
第五步:课后作业(5分钟)
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新知识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继续加强对新知识点的讲解
和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中化学《新课标》解析
高中化学《新课标》解析引言《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是我国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指导文件,对高中化学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解析《新课标》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概述《新课标》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新课标》的主要内容2.1 课程目标《新课标》明确提出高中化学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旨在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能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2 课程结构《新课标》将高中化学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
必修部分包括化学1和化学2两个模块,主要涵盖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等内容。
选修部分包括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等模块,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
2.3 课程内容《新课标》对高中化学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包括:- 无机化学:元素周期表、化学键、氧化还原反应等;- 有机化学:烃、醇、醚、酮、羧酸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平衡、反应速率、化学动力学等;- 物质结构与性质:原子、分子、晶体结构,物质性质与结构关系等;- 化学实验:基本实验操作、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等。
三、《新课标》的特点3.1 贴近生活,注重应用《新课标》强调化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在生产、生活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2 强调科学探究《新课标》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实验、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3 注重学科交叉《新课标》提倡学科之间的融合,强调化学与其他学科如物理、生物、地理等的联系,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新课标高中化学教案模板5篇
新课标高中化学教案模板5篇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阅读教科参考书,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
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差生,课堂密切注意他们,教育他们求学勿半途而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新课标高中化学教案模板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新课标高中化学教案模板1分子和原子一、教材本节内容属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的内容。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典型生活经验出发,运用宏观现象帮助理解微观的原理,反过来,微观的原理也可用于解释这些宏观现象。
将探究活动聚焦于“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这一核心问题。
本节课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经认识了物质发生的不少奇妙变化,并且有了“物质之间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物质到底由什么构成”等疑问。
这些问题正是本课题的切入点,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对初学化学的中学生来说,分子、原子这些肉眼看不到、手摸不着的微观粒子的确非常抽象,因此在本节课的授课中应该注意形象直观,帮助学生建立微粒的观点。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能说出分子的三条性质。
2.能够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生活中某些常见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现象,学习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据、音像资料等分析分子的性质,提高对奇妙的化学世界的探索兴趣,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分子的性质。
【难点】运用分子的性质特点,解决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五、说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情境创设法、讲授法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包括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提升、小结作业。
我将会这样展开我的教学:环节一:新课导入在这一环节中,我会结合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做过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虽然实验是在实验台上完成的,但是很多人都闻到了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气味。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三点原则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三点原则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高中化学教学也迎来了全新的变革。
在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教学设计的原则也需要相应调整和改变。
本文将围绕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三点原则展开探讨。
一、注重素质教育在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要突出素质教育的本质,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化学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应该是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二、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原则之一就是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
在新课标的新理念指导下,高中化学教学不再只是单一的传授知识,而是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培养。
教学设计要贯彻灵活多样的原则,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的发现、体验和体会。
在教学设计中,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和成长空间。
自主学习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重要原则。
教学设计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自主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成长的快乐,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实现个性化学习和多元化发展。
三、提倡跨学科综合教学在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原则之一是提倡跨学科综合教学。
跨学科综合教学是指在教学中融入其他学科的内容和方法,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能够理解和应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注重跨学科综合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和综合实践,使化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新课标下如何教好高中化学课
问题给 学 生, 同时 引导学 生 主动 提 出 问题 、形 成 问题 。
这样 的高 中化学 教 与学过 程变 成 了提 出 问题和 解决 问题 的过 程 。在这 个 过程 中 ,学生 不仅 能巩 固原先 所学 过 的
密 闭条件 下进 行 ,硫 酸很 容 易溅 到皮肤 上 ,后 果 多么严 重 ,从 而 引起 学生对 浓硫 酸稀 释 时操作 的 小心谨 慎 。 在 趣 味 化 学 实 验 方 面 ,着 重 在 于 提 高 学 生 的好 奇 心 ,在 快乐 中体验 学 习化 学获得 新 知识 的乐趣 。如 我们 制 作 了一 个 “ 梦 幻 绘 画 ”趣 味 实 验 ,方 法 是 先 截 取 一
润 的石蕊 试 纸上 出现 了红色 的斑 点 ,学生 感 叹要 不是 在
粗 盐 中含 有 哪 些 物 质 呢 ? 如 何 将 粗 盐 变 成 精 盐 ? 你 们 在 初 中化 学 课 中 学 过 的 “ 过 滤 和 蒸 发 ”的 方法 适 合 于 哪 些 混 合 物 的 分 离 呢 ? 然后 让 学 生 自己 去独 立 设 计 粗
探 索 并创 新 。 在 改 进实 验方 面 ,学 生往往 对 “ 切不 可把 水 倒入 浓
从 第 一节化 学课 开始 ,激 发 学生 学 习化学 的好 奇心 和 学 习化 学 的动 力 。笔者 的体 会是 同样 一 个化 学知 识 ,
教师 只是 简单 地呈 现给 学 生 ,和让 学生 从 一个研 究过 程 中 自己 去领 会 ,效 果 是 不 一 样 的 。教 育 家 陶 行 知 曾说
出 地 探 究 学 习 , 掌 握 了 自主探 究 学 习 的 方 法 , 为后 面
高中化学新课标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新课标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
1.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验操作技能;
3.思维逻辑能力。
教学难点:
1.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化学反应的原理;
2.化学实验的设计与分析;
3.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1.教案;
2.实验器材和试剂;
3.教学PPT;
4.课堂练习题目。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
引入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对化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Step 2:讲解
讲解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化学反应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培养其思维逻辑能力。
Step 3:实验操作
进行一些实验操作,让学生实践中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其实验操作能力。
Step 4:讲解实验结果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探讨和讨论,培养其问题解决能力。
Step 5:课堂练习
进行一些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其思维能力的提升。
Step 6: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在家里进行相关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有了全面的了解,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操作和分析能力,提高了其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能力。
希望学生能继续努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化学水平。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关于化学教学的建议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关于化学教学的建议一、前言为了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需要,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我们特制定本教学建议,以指导高中化学教学实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教学应重视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化学知识体系,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化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宇宙观。
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涵盖课程标准规定的所有模块,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加强化学与生活、生产、科研等方面的联系。
同时,教学内容应与时俱进,关注化学学科的最新发展。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
2. 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注重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
3. 信息技术应用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既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又关注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评价方式应多样化,包括考试、考查、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
六、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关注化学学科的最新发展,积极参与培训、研讨等活动,提高教学水平。
七、教学资源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教材、实验器材、网络资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八、教学环境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包括课堂氛围和实验条件,确保学生能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课程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课程高效课堂的构建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也在不断进行更新和改进。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革新,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也逐渐从传统的注重知识传授和考试成绩转变为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改革和创新,高中化学课程正在逐步走向多元化、实践性和个性化的发展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也需要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构建更加高效、灵活和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而构建高效化学课堂也成为了当前高中化学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只有通过构建高效化学课堂,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正文2.1 新课标对高中化学课程的要求一、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新课标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丰富的化学知识,还要培养实验操作技能、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教学需要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要求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新课标对高中化学课程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传授,还要注重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因此构建高效化学课堂需要全面考虑这些要求。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2 高效课堂的概念与重要性高效课堂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高效课堂的重要性在于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落实新课标,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落实新课标,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新课程从2004年选择试点到今年全国推行,对任课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尽快更新观念,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可以驾驭课堂的引导者,有人格魅力的导航者,从而在课堂这个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完成党和人民给予的任务,就显得极为迫切,对此,笔者也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化学教学中要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各种技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为社会培养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学生。
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1.研究教材,根据不同素材,培养学生不同素质在教学上要求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设计好教材中每一环节应实施的素质教育内容。
通过不同素材的施教,以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在高中化学教材中应落实如下几方面的素质教育:(1)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高中的学生已初步形成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一定辨别是非的能力,也正是个性发展的重要阶段,此时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形象、生动、丰富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对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有重要的正面作用。
首先,在高中教材中落实爱国主义教育。
其次,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落实国情教育。
再次,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落实环保意识教育。
(2)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化学科的素质教育,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二是化学科学方法与思维。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化学科学方法和思维,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能力,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是科学文化素质的翅膀。
课堂教学是教给学生知识,但目的并不仅限于“教会”,素质教育要求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会学”化学知识。
在化学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去揭示现象的本质,在感性认识中去探究知识,发现规律,归纳结论。
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能力、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重视学生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教学过程中注意沟通各部分化学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向去思考和探索,拓宽学生的思路。
高中化学《新课标》解析
高中化学《新课标》解析前言《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是我国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指导文件,旨在明确高中化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内容标准、教学建议等。
本文将详细解析《新课标》的主要内容,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参考。
一、课程理念《新课标》强调高中化学课程应遵循以下理念:1. 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2. 科学素养:强调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培养其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 重视学科交叉:强调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课程目标《新课标》明确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为:1. 知识与技能:掌握化学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其科学素养。
三、课程内容《新课标》将高中化学课程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模块:1. 必修模块:包括化学必修1和化学必修2,主要介绍化学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选择性必修模块:包括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等,涵盖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等领域。
3. 选修课程:包括化学实验、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等,注重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建议《新课标》针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以下建议: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2. 强化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合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4. 开展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化学竞赛、研究性学习等,提高其学科素养。
5.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评价与检测《新课标》强调高中化学课程评价应注重以下方面: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全面评价其知识、能力、素质。
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
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1 背景介绍《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在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中提到,依据化学学业质量标准,评价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积极倡导“教、学、评”一体化,使每个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1]。
这意味着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教学评价应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融合性,且需要紧密围绕化学学业质量标准予以实施,以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目前,关于教、学、评的一体化,在理论层面,郑长龙[2]认为需围绕教学重点内容设计评价目标和任务,需注重评价目标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重视课堂提问的设计以及与教学目标、评价目标的有机融合;吴星等[3]指出,需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将教学、学习与评价紧密地绞缠在一起,相互制约与影响,并将评价持续地镶嵌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在实践层面上,王云生[4]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阐明了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和测评目标,把学习目标的测评镶嵌于教学过程中,并依据学生的学习表现调整教学;杨玉琴[5]针对教学设计案例提出,教、学、评需在相同的教学目标下实现一体化,教学设计的关键是设计清晰的教学目标,并基于评估证据和学生的起点设计实现目标的过程与方式。
总体看来,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仍处于理论初步建构及实践摸索阶段,其有效实施仍面临巨大挑战,各地教研工作者都在积极地进行探索。
在“粤教同一堂课·走进广东实验中学”2020年高中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新课标新教材网络教研活动中,人教版化学·必修(2019版)第三章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之“铁盐和亚铁盐”的两节示范课的设计与实施体现了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现将其进行梳理和评析,以提供参考。
2 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的教学整体设计逆向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有效工具。
高中化学教师落实新课标的措施
高中化学教师落实新课标的措施随着新的课程标准全面的推广,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给高中化学教学带来了机遇,同时又给化学教学提出了挑战。
面对高中新课程改革,如何落实新课标,全面提高化学教育质量,是摆在高中化学教师面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高中化学必修课》的教学谈点体会。
一、教师的教学观念应从化学教学转变为化学教育随着新课标的推广,化学老师要尽快把以前的化学教学逐渐转变为化学教育,如何理解这句话呢?如今的高中化学新教材学科难度明显下降,知识面和新科技的介绍有大幅度的增加,课时大幅下降,与此同时新大纲所赋予化学教学的任务明确指出:化学教学的第一任务,就是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为此承担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
要从注重具体的化学学科知识点的严谨性、深刻性转变为进行化学教育的大教育。
化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能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并能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
不能只注重化学学科本身的知识结构,而要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使学生可以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的贡献,学会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治理污染,合理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使化学教学更清醒,化学教育的功能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一个个具体的化学知识点,而是可以与具体化学背景联系的实际问题或思考方法。
二、改革实验教材,加强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对于完成高中化学课程的任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还是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都离不开化学实验。
改革实验教材的主要问题是要转变实验教学的价值观念,明确实验教学的作用不仅仅只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或者验证某些知识,而是具有多种功能。
应使化学实验贯穿于教材的各个环节,如新课的引入,重点、难点的突破,设疑和研讨,小结和复习,习题和课外活动等,以尽可能地发挥实验教学的综合效益。
新课程理念下怎样实施高中化学的有效教学
一
三、 实施“ 探究 ・ 发现 ・ 合作” 教学模式
“ 究・ 现・ 作” 探 发 合 教学 即教 师与 学 生 在 教 学 活 动 中 的作 用相 当 , 学 民主 , 师 通过 启发 引导 学 生 自主 地进 行 有 意 义 教 教 建构 、 主动 获取 知 识 、 展 能 力 。 发
学 兴 趣 , 的 教 学方 法有 : 常见
1实验法。化学是- f 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 . -- ] 在教学中通
过做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 , 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设疑法。 学则须疑 ”通过设疑引发学生兴趣 , . “ , 然后经过 讨 论分析, 白道理 , 明 从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3竞争法。 习需要营造竞争的氛围 , 力变为动力。 . 学 使压 例
写化学小论文等等活动 , 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 有理有趣。这些 活动能活跃课堂气氛 , 阔学生视野 , 发他们 的兴趣 , 开 激 从而 为下一步学 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动, 对整个学 习活动进行总结 、 反思 , 包括知识技 能、 过程方法 和态度 情感。教师要适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各 方面 的表现
化学课 外实验 , 化学竞赛 , 化学 晚会 , 化学墙 报 , 化学展览会 ,
参 观 与化 学 有 关 的工 农 业部 门 , 行 社 会 热 点 问题 的调 查 , 进 撰
明确精致及进一步的推论 , 建构新 旧经验 间的联 系, 形成合理
的认 知 结 构 。第 五 个 阶段 是学 生和 教 师进 行 反 思 、 评价 的 活
生 自主获 取 新知 识 的能 力 、 析和 解 决 问题 的 能 力 。该 模式 适 分 合 教 学 要求 不高 , 识 点 不多 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教 学章 节 中 。 知
新课标化学课程内容实施要求
新课标化学课程内容实施要求新课标化学课程内容实施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充分发挥化学课程的全面育人功能。
化学课程立足学生的生活经验,反映人类探索物质世界的化学基本观念和规律,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培养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社会进步而奋斗的崇高追求。
2.整体规划素养立意的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对核心素养的要求,既重视与小学科学课程和高中化学课程的衔接,又关注与义务教育阶段其他有关课程的关联。
化学课程既强调化学学科及科学领域的核心素养,又反映未来社会公民必备的共通性素养,倡导学会学习、合作沟通、创新实践,从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方面,全方位构建课程目标和学业质量体系。
3.构建大概念统领的化学课程内容体系。
围绕大概念组织教学内容,形成具有内在联系的、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主题群。
主题群可以包括“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等。
主题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每个主题下可以设置若干个单元或学习课题。
4.精心设计真实情境的化学学习活动。
设计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任务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5.积极运用基于大概念的教学策略。
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和迁移应用。
6.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包括教材、教辅、实验器材、网络资源等,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7.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书面测试、观察、作品展示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8.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高中化学教学要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
、
培 养 学 生学 习化 学 的 兴 趣
常言道 : “ 兴趣是最好 的老师 。 ” 在高 中化学教学 中也适合 。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 分, 在新课标要求下 , 它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科学 素养 的提高为宗 旨,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 并强调学 生 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 因此 , 高 中化学教师在教学 中应 当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发展 ,帮助学生获得 未来 发展所必需 的化学知识 、 技能和方法 , 提高学生的科 学探究能力 ,并使学生形成科学 的 自然观和严谨求 实 的科 学 态 度 ,更 深 刻 地认 识 科 学 技 术 与 社会 之 间 的相互关系 , 逐 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因此 , 化 学 教师应 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 ,转变陈 旧的教学 观念 , 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 位, 注重培养学生 的创新能力 , 优化化学课 堂教学 。 在 日常的化学教学 中,教师应有计划地给学生安排 些探 索性 的实验题 目,这些题 目可 以以生活为实
死记硬背 ,更多的是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 自主学 习 能力 , 挖掘学生 的创新潜能 , 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
一
地帮助教师克服教学 中的诸多问题 ,提高实验 的效 率。现代信息技术使化学实验教学 过程 和学生 的学 习过程具有更强 的灵活性和直观性 ,吸引学生 的注 意力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学生得到了全方位 的刺 激和启发 , 轻松 、 愉快地获取知识 、 提高能力 , 起 到传 统教学所不能达到 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 可 以做到高密度 的知识传授 , 大信息量 的优化处理 , 大 大 提 高课 堂效 率 。
课速度和质量。 把这些组件插到笔者的课件 中, 充实 了笔者 的课件 , 使笔者 的课件有内容 , 又生动。最主 要还是大大缩短了备课 的时 间,充分发挥了资源共 享 的作用 。所 以我们可 以充分利用计算机搜集整理 化学教学 内容和信息 ,从 中选择或借鉴对教学有用 的东西来充实化学课 堂 , 提高课 前研究 的质量 。 化 学 的新 课 ,不 容 置疑 是 教 学 中非 常 重 要 的 部 分, 许多化学现象 、 化学概念 、 化学反应 、 化学规律都 要求 学生在学 习新课 时有一个 正确的第一 印象 , 这 样 可 以避 免 学 生 在 以后 的学 习 中造 成 认 识 上 理 解 上
新课标教案教师专用高中化学
新课标教案教师专用高中化学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理解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教学难点: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
教学准备:化学教材、实验器材、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实例或图片引入化学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讲解:讲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如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学反应等内容,让学生建立起对化学的整体认识。
3.实验: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其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
4.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讨化学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认识。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6.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和实践任务,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对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的讲解,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学习能力。
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新学期高中化学教学设计3篇(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设计)
新学期高中化学教学设计3篇(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设计)下面是整理的新学期高中化学教学设计3篇(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设计),以供借鉴。
新学期高中化学教学设计1一、教材该部分内容出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乙醇”这一部分涉及的内容有: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的化学性质、乙醇的结构。
在教学时要注意从结构的角度适当深化学生对乙醇的认识,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学情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乙醇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乐于去探究物质的奥秘,因此本节课从科学探究和生活实际经验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
通过这样的设置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烃的衍生物;认识到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能说出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写出乙醇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通过乙醇的结构和性质的学习,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乙醇的化学性质。
【难点】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
(过渡: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重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过渡:好的教学方法应该在好的教学设计中应用,接下来我将重点说明我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包括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提升、小结作业。
我将会这样展开我的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在这一环节中我会以“乙醇汽油的利与弊”为话题,请学生谈一谈他们的想法,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警醒,培养学生的辩证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新课标如何实施教学
摘要:高中化学新课标对化学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高中化学新课标的理念是“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理念、“课程整合”的理念、“教学民主”的理念,这一系列的要求,对我们教师在教学实施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新的期待。
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而且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材料,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品质。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受凯洛夫的“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
因此,在与西方学生的比较中,我国学生的创造能力往往偏低。
正如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批评的:“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这只能是学校教育的失败。
”
高中化学新课标的实施,是以素质教育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和塑造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是科学的、前瞻的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所具有的主动性、民主性、创造性的时代特征。
这就要求21世纪的化学教师必须站在化学发展的“昨天”与“明天”的新旧契合点上寻求自己的创新与发展。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为了时代的主潮流,化学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高中化学新课标对化学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注重创设学习的情景,激发探究欲望,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养成科学态度。
本文结合我实施新课标一年多来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体会。
一、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
学生自主学习是创造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至关重要。
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
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呢?
1、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许多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它比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还要强几千倍。
”因此,教师要以人为本,相信学生的潜能,相信学生能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是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的个体。
“搬运工与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马克思)。
”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做到尖子生吃饱,中差生吃好,使全体学生自主参与,激励竞争,形成一个“兵教兵,兵教官,官教兵”,全班学生共同提高的统一整体。
如我在每一节教学时,都预先准备一份学案,学案中所涉及的问题有深有浅,首先让学生预习教材,再根据自己的
实际情况做学案中的题目。
这样一来使好、中、差的学生都各有所得。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的基础。
新世纪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要求教师的权威从此不再建于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从而发展思维。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产生作为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过程(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
”教师在课堂中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甘愿做人梯,做幕后“导演”,把学生推向化学教学的舞台。
3、善于运用言行表情,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善于运用言行表情,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句赞许的话语,一番精彩的开场白,都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获得终身受用的化学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
如在讲授《化学选修1》“合金”时,我便脸带疑惑,很谦虚地向学生讨教:“刚刚老师碰到了一个问题,怎么解释都觉得不够全面,想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帮老师一起解释。
”然后,提出合金是混合物,但却为什么有一定的熔点,这下学生们可就热闹了,有的说,合金是几种金属混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物质;有的说,合金的形成不是简单的将两种金属进行混合,他们之间是要断裂金属键的,金属阳离子重新排列的;有的说,合金从物质分类上看,有的属于机械混合型混合物合金,有的属于互化物合金,无论那一种类型,只要组成一定时,熔点就一定。
最后学生在共同讨论中真正理解了“合金”的含义。
这样不但让学生学到了化学知识,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另外,在平时的课堂中,笔者还时常用赞许的话语鼓励学生,如“老师也有同样的想法”、“老师觉得你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虽然说得不是特别得好,但你很勇敢”等等,增进与学生的感情,使每位学生时刻感觉到自己是课堂中的主人。
4、课堂中设计多种参与方式,培养严谨的科学学习习惯。
我在课堂中十分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通过独立学习、小组讨论、集体评议、师生交流等多种教学手段,使自己发挥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多让学生各抒已见,多听学生意见,与学生配合,达成思维共振与感情共鸣,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探究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自我获取知识,我常组织学生广泛地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推理、概括中自行得出结论。
例如学习《化学必修1》氯气溶于水时,为了搞清氯水中存在的微粒,我设计了一个探究的实验:将新制的氯水分别加到紫色石蕊、FeCl2、Na2CO3和AgNO3等溶液中观察有何变化,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首先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各抒已见,相互启发,教师再巡回点拨,最后在广纳众议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这种教学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效果较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引导、指导、点拨、评价的主导作用。
学生通过实验中,亲自去发现问题,使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了培养;探究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了表达能力;归纳总结,促成学生
的自学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与提高。
通过以上学生的动手、动脑、动眼、动口等活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创造力是个体综合素质中最有生命力的一种特殊素质,是推动全体顺应环境、挖掘潜力、走向成功的内在动能。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呢?
1、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质疑品质。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教材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对疑问有与众不同的解释。
“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爱护和培育学生的好奇心、质疑习惯,是培养他们创新意识的起点。
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重视让学生多问、多想、多说,从不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允许学生保留自已独树一帜的观点,培养敢想、敢说、敢做、敢争论的精神,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和激情。
如我在讲授《选修1》“生命的基础—蛋白质”后,一位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老师,蛋白质的变性都是化学变化吗?如果都是化学变化,那么鸡蛋煮熟后还是蛋白质吗?”听完学生的问题,笔者大吃一惊,这个问题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所以觉得特别尴尬,但当看到孩子充满疑惑的眼神时,我毫无犹豫地表扬了他:“你确实是一位很会思考的同学,这个问题问得挺好,老师都没考虑到,看来课后我们可得好好讨论一下。
”后来,这个问题不但引起了学生的讨论,也成了老师讨论的焦点。
因此,教师不可抑制孩子的提问,应鼓励学生多疑多问,激活思维,培养学生兴趣,诱发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