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乘法——乘法运算律说课稿.2doc
说课稿2.7有理数的乘法
2.7 有理数乘法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2011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七节《有理数的乘法》(板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结构、教学实施策略、教学环节设计、评价与反思等方面对本节的教学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在今后学习中的作用
有理数乘法是有理数运算中最基本的一种运算,在本章知识的学习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深入学习,又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除法、乘方运算以及其他运算的基础,在整个有理数的运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数学思想方法
类比、化归是学习有理数乘法的重要数学思想方法.本节所学内容是在学习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之后,类比小学学习过的乘法运算将有理数的乘法转化为加法来计算,只是这部分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比原来小学学习的乘法运算多了性质符号的判断,所以计算时要先根据法则确定积的符号,然后进行绝对值的计算.
3.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关键
二、学情分析
对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基础,多数同学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等能力,具备了初步探究问题的能力,只是对知识的主动迁移能力较弱.为使学生更好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的发展,我将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并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方面进行探究归纳.
三、教学方法
1.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合适的情景条件,为他们提供参与学习的充足的机会,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技能,进而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主要以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讲练结合法为辅进行教学,采用“情境——探究——概括——应用——拓展”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新知识的探究活动.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5.1《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说课稿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5.1《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是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5.1的内容。这部分内容
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加法、减法、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有理数乘法运算律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它在整个数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并能够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
面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有理数的加法、减法、除
法运算,对运算规律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在理解有理数乘法运算律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引导和帮助。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各有不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能够运用运算律
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
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并能够运用其进行简便
计算。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乘法运算律的推导过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
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板书、练习题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之前学过的有理数加法、减法、除法运算,引出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有理数的乘法》教案2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有理数的乘法》教案2
一. 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乘法》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更高级数学的基础。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乘法的运算律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概念、加法、减法、除法等基础知识。但是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对于有理数的乘法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概念,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2.能够运用有理数的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掌握和运用。
2.乘法运算律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分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
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实际问题。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等。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有5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有理数的乘法概念。
2.呈现(10分钟)
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和乘法运算律,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感知。
3.操练(10分钟)
让学生进行一些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4.巩固(5分钟)
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有理数的乘法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有理数乘法运算律(一)教案
有理数乘法运算律(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备课时间: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
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2、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有理数的乘法的运算律,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小学乘法的运算律的扩充,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3、中招考点
用有理数乘法的运算的进行计算也是中招考查的重点题型有填空题和填空题居多。
4、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学过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因此对理解有理数的乘法仍满足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相对比较容易。但运用的时候比较出错,特别要注意符号的处理。
二、学习目标
1.能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简化计算
2.能说出多个有理数相乘的乘法法则,并会运用法则计算。
三、评价任务
1.能说出多个有理数相乘的乘法法则并能利用它进行相关计算。
2、向同桌说出有理数乘法运算律,结合律的概念并能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四、教学过程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及运用精品 【公开课教案】
1.4.1 有理数的乘法
第2课时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及运用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能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使之计算简便.
教学重难点:熟练运用运算律进行计算.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想一想上一节课大家一起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法则,掌握得较好.那在学习过程中,大家有没有思考多个有理数相乘该如何来计算?
做一做(出示胶片)下列题目你能运算吗?
(1)2×3×4×(-5);
(2)2×3×(-4)×(-5);
(3)2×(-3)×(-4)×(-5);
(4)(-2)×(-3)×(-4)×(-5);
(5)-1×302×(-2004)×0.
由此我们可总结得到什么?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交流讨论不难得到结论: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为正;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积等于0.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计算(-3)××(-)×(-)×(-8)×(-1).
【例2】计算(-1999)×(-2000)×(-2001)×(-2002)×2003×(-2004)×0.
导入运算律
(1)通过计算:①5×(-6),②(-6)×5,比较结果得出5×(-6)=(-6)×5;
(2)用文字语言归纳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3)用公式的形式表示为:ab=ba;
(4)分组计算,比较[3×(-4)]×(-5)与3×[(-4)×(-5)]的结果,讨论、归纳出乘法结合律;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优秀7篇)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优秀7篇)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及教学设计篇一
一、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本班学生已有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经验,多数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探索问题。由于学生已了解利用数轴表示加法运算过程,不太熟悉水位变化,故改为用数轴表示乘法运算过程。
二、课前准备
把学生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分为10个小组,以便组内合作学习、组间竞争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能力与过程目标
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出法则,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导入新课。
教师:由于长期干旱,水库放水抗旱。每天放水2米,已经放了3天,现在水深20米,问放水抗旱前水库水深多少米?
学生:26米。
教师:能写出算式吗?
学生:……
教师:这涉及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正是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问题(教师板书课题)
2、小组探索、归纳法则
(1)教师出示以下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探索。
以原点为起点,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向西的方向为负方向。
a.2×3
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
2×3=
b.-2×3
-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
-2×3=
c.2×(-3)
初中数学 教案:2.9.2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的三个运算定律进行简化运算.
过程与方法
会确定多个因数相乘时积的符号,并会用法则进行多个因数的乘积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经历探究、猜测规律的发现过程,体会转化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乘法运算及积的符号的确定.
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乘法运算.
【教学过程】
活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对上节内容的复习,使学生回忆乘法法则,为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乘法做准备.
师:乘法法则的内容是什么?
学生举手回答.
活动2:探究多个数连续相乘的运算方法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中来.
学生亲自动手,验证自己的想象, 得出结论,再经过交流、思考,升华认识.
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意识到只有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才能解释其中的道理,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课件演示翻牌游戏,桌上有9张反面向上的扑克牌,每次翻动其中的任意两张(包括已翻过的牌),使它们一面向上变为另一面向上,这样一直做下去,观察能否使所有的牌都正面向上?利用学生课前准备的纸牌,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试验,并且在课件中用动画的形式不停地翻动其中的任意两张牌,让其中一个小组的代表发表试验后的结论:不论翻多少次,都不会使9张牌都正面朝上.
提问:从这个结果,你能想到其中的数学道理吗?
观察:下列各式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
2×3×4×(-5);2×3×(-4)×(-5);
2×(+3)×(+4)×(-5);(-2)×(-3)×(-4)×(-5).
有理数的乘法——乘法运算律说课稿.2doc
《有理数的乘法——乘法运算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容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七节(有理数的乘法)第二课时,教材第53至54页。
2.教材的思想容、结构和特点:
思想容:合理使用运算律简化运算,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有目的地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及运用符号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结构特点:教材结构特点以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的主线贯穿本节课。
3.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等能力。
(2)学会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计算的方法,并会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表述乘法运算律。
(3)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发展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1)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学生验证乘法运算律,使学生感受新成果的甘甜,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对探索新知识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2)重点和难点
重点:熟练运用运算律进行计算;
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律.
二、说学生
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四则运算的五条运算律,并初步体验到了运算律可以简化运算,具备了对非负有理数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的意识和技能。在本章的第四节的第二课时又熟悉了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的结合律,并经历了它们的探索活动过程,具有了探索学习有理数的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的基本技能基础,尤其是上节课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更是重要的知识基础。
学生在探究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活动过程中,已经有了切身的体验,积累了经验,丰富了阅历,并体会到了运算律对有理数加法的简化作用,这不仅在探索方法上提供了经验基础,而且从情趣意识、求知欲望上也为本节可增添了兴趣基础。另外上节课学生在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训练过程中曾经出现的问题和解决修正的过程,也是本节课学习的有用经验。
有理数乘法运算律说课稿
有理数乘法运算律说课稿
第一篇:有理数乘法运算律说课稿
有理数乘法运算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地位、作用: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有理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有理数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等能力
2、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分配率
3、能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重点、难点:
运用乘法的运算律进行乘法运算
运用乘法法则和乘法运算律进行运算
二、说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将采用探究发现法、讲授法等。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教师并适时运用电教多媒体动画演示,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并自我探索找出规律,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的原则,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的积极思考努力下,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
发展、发现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了知识,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说教材程序:
第一步
现在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大家解一下这几道题:
6×13 13×6(—5)×6 6×(-5)—4×(-1/2)-1/2×(—4)提问:观察一下这两组式子和结果,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学生:每组的计算结果一样,我们可以得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在有理数中依然成立。
有理数乘法运算律说课稿
课题:1.4.1有理数乘法运算律说课稿
琼中县新进中学张浩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灵活地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有理数乘法的推导过程,通过体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感悟和归纳出进行乘法运算的一般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类比和分类的思想归纳乘法运算律,发展举一反三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乘法的运算律。
难点:符号的确定。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乘法运算律
在做练习时我们看到如果像小学一样能利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把①(-5)×8×(-7)×(-
0.25);
题分别变为[8×(-0.25)]×(-5)×(-7)和[(-
5
12)×
8
15]×[
3
2×(-
2
3)]即可使运算简便的多。那么有
理数乘法有没有像小学学习非负数乘法的运算律呢?让我们来试一试:计算:
(1)[8×(-0.25)]×(-5)×(-7);
(2)
(3)5×(-6);
(4)(-6)×5;
(5)[3×(-4)]×(-5);
(6)3×[(-4)×(-5)];
(7)5×[3+(-7)];
(8)5×3+5×(-7)。
指出,由上面计算结果,可以说明有理数乘法也同样有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让学生分别用文字叙述和含字母的代数式表达三种运算律。
(1)乘法交换律
文字叙述: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代数式表达:ab=ba。
(2)乘法结合律
文字叙述: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代数式表达:(ab)c=a(bc)。
(3)乘法分配律
文字叙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课题: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课题: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学习目标】
1.通过计算、观察,理解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确定法则.
2.会运用符号确定法则和乘法运算律,熟练进行多个有理数相乘的计算.
3.初步培养学生的化归意识和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学习难点】
多个有理数的乘法.
行为提示:点燃激情,引发学生思考本节课学什么.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自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
教会学生落实重点.
一般步骤:
1.先看题目中是否含有因数0,若其中有一个因数为0,那么积等于0;
2.如果因数都不为0,则先根据负因数的个数确定积的符号,除确定符号外,如果因数中有带分数或小数,还要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把小数全部化成分数.
方法指导:利用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进行计算时,关键是根据算式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这样才能保证
计算做到又快又对.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旧知回顾:
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知识模块一 多个有理数的乘法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 31,完成下面的内容:
观察P 31“思考”的式子,想一想: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归纳:1.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2.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一个因数为0,那么积等于0.
【合作探究】
计算:(1)(-5)×8×(-7)×(-0.25);
解:原式=-5×8×7×0.25=-70;
(2)(-1)×⎝⎛⎭⎫-54×815×32×⎝⎛⎭
有理数乘法运算律教案
有理数乘法运算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并利用运算律简化乘法运算。
2、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及运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多个有理数乘法法则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及运算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由具体实例抽象概括的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善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惩罚符号法则和乘法运算率。
难点:积的符号的确定。
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乘法(五篇模版)
有理数的乘法(五篇模版)
第一篇:有理数的乘法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的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四节《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我将从教材和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教学程序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教材通过类比有理数加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引入有理数乘法法则。教材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引入有理数乘法法则,使得原有运算律保持不变”,使学生体验合情推理的过程。学习有理数的乘法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除法、乘方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基础,是后续学习实数运算、代数式的运算、解方程等知识的基础。对于发展学生对数的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生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已经熟悉和掌握了正数及0 的乘法运算,初中后又相继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减法。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就是在小学算术乘法的基础上,类比加法、减法在负数中的推广,将有理数乘法运算化归成了小学的乘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有理数的乘法和倒数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熟练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乘法运算。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观察、分析、操作以及归纳概括等活动,经历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化归和分类的思想,感受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思考,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发展学生之间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教案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组织教学:学生16人,要求积极思考,和老师互动,探究新知
教 案 内 容
一.引入新课,传授新知
活动一:请同学们先计算.再认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结果:
(1)(-7)×8
(2) 8×(-7)
(3) [(-2)×(-6)]×5
(4)(-2)×[(-6)×5]
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即:ab=_____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即:(ab )c=______
活动二:请同学们先计算.再认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结果:
(1)
(2) 通过计算你又发现了什么 ?
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7(35-+⨯)
7(535-⨯+⨯
数相乘,再把积_____.
即:a(b+c)=_____
二.使用新知,讲解例题
例1. 用两种方法计算
例2:计算 (1) (2)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以提问方式小结所学知识点:在有理数运算律中,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分配律还成立 ,使用乘法运算律能够简便运算。
五.作业布置
1.P39第13,第14题。
2.相对应练习册
板书设计
12)2
16141(⨯-+()()00252155.2425.041370-⨯⎪⎭⎫
⎝⎛-+⨯+⎪⎭
⎫ ⎝⎛-⨯-⎪⎭⎫ ⎝⎛-⨯109989936187436597.5)
9(12)11()9.(430)15
1109.(3)7
11(15)87.(2)4()25()85.(1⨯⎪⎭
⎫ ⎝⎛-+--⨯+-⨯-⨯--⨯⨯--⨯-⨯-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教学课件
新知导入 课程讲授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运用交换律
例1 计算:
(1)0.25
1 6
4;
(2)860.5 1 .
3
解:(1)
(0.25)
1 6
(-4)
(2)(8)
(6)
(0.5)
1 3
=(-0.25)(-4)
1.算式 -25×14+18×14-39×(-14)=(-25+18+39)×14是逆用了
(D )
A.加法交换律
B.乘法交换律
C.乘法结合律
D.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新知导入 课程讲授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2.有2020个有理数相乘,如果积为0,那么这2020个有理数( C )
A.全部为0
B.只有一个因数为0
7.8×(-8.1)×0×(-19.6)
零
?
多个有理数相乘,因数都不为 0 时,积的符号怎样
确定? 有一因数为 0 时,积是多少?
新知导入 课程讲授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
归 纳: (1)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__负__因___数__的__个__数___决定. (2)当负因数有__奇__数___个时,积为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理数的乘法——乘法运算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容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七节(有理数的乘法)第二课时,教材第53至54页。
2.教材的思想容、结构和特点:
思想容:合理使用运算律简化运算,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有目的地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及运用符号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结构特点:教材结构特点以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的主线贯穿本节课。
3.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等能力。
(2)学会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计算的方法,并会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表述乘法运算律。
(3)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发展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1)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学生验证乘法运算律,使学生感受新成果的甘甜,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对探索新知识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2)重点和难点
重点:熟练运用运算律进行计算;
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律.
二、说学生
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四则运算的五条运算律,并初步体验到了运算律可以简化运算,具备了对非负有理数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的意识和技能。在本章的第四节的第二课时又熟悉了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的结合律,并经历了它们的探索活动过程,具有了探索学习有理数的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的基本技能基础,尤其是上节课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更是重要的知识基础。
学生在探究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活动过程中,已经有了切身的体验,积累了经验,丰富了阅历,并体会到了运算律对有理数加法的简化作用,这不仅在探索方法上提供了经验基础,而且从情趣意识、求知欲望上也为本节可增添了兴趣基础。另外上节课学生在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训练过程中曾经出现的问题和解决修正的过程,也是本节课学习的有用经验。
三、说教法
(一)、教学策略
对于认知的主体——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探究问题的能力,但是对知识的主动迁移能力较弱,为使学生更好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的发展,我将在教学中采用诱思探究式教学法并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中心,使其在“生动活泼、开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环节:第一环节:创设问题,情景导入;第二环节:符号表达,知识升华;第三环节:整体感知,双边互动;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知识归纳;第五环节: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第一环节:创设问题,情景导入
活动1(1)任意选择两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是负数),分别填入下列□和○,并比较两个运算结果:□×○和○×□,有什么发现?
(2)任意选择三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是负数),分别填入下列□、○和◇,并比较两个运算结果:(□×○)×◇和□×(○×◇),又有什么发现?(3)任意选择三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是负数),分别填入下列□、○和◇,并比较两个运算结果:□×(○+◇)和□×○+□×◇),又有什么发现?(4)通过计算积的比较,猜想乘法运算律在有理数围是否适用。
活动2(1)有理数加法法则和乘法法则各是什么?
(2)如何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乘法运算符号如何规定?
(3)在小学学过哪些运算律?
活动目的:活动1问题(1)中的材料,与学生以前知识有关,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问题(2)、问题(3)紧接着问题(1),让学生进行讨论。复习巩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训练学生的运算技能,通过比较结果,探究猜想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在有理数围使用的结论,从而引入本节课的课题:乘法运算律在有理数运算中的应用。在前三个问题的基础上,设计活动2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学习进行猜想并归纳,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水平和简单的抽象建模能力。
活动的注意事项:在以上的活动中,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错误,教师应事先有所预料,可采取分组竞赛的方式进行活动以激发兴趣和提高运算准确性和述度,同时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和帮助,并对学生的表现给出正面评价。学生经过正确计算后,自然会发现计算结果分别相等。此时,教师应出示相等的算式,最好用投影展示:□×○=○×□,(□×○)×◇=□×(○×◇),□×(○+◇)=□×○+□×◇)这样便于学生观察猜想,乘法的运算律在有理数围适用。在活动中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交流后回答问题。
第二环节:符号表达,知识升华
活动3(1)用投影片展示一组等式,请同学们判定等式成立的依据是哪条运算
律,并口述对应运算律的容。
下列等式成立吗?为什么?
(1) (-765)×4=4×(-765);
(2) [7×(-8)] 3=7 ×[(-8) ×3];
(3) (-5) ×[1/2+(-1/3)]= (-5) ×1/2+(-5 )×(-1/3) .
(2)思考:如何用字母来表示乘法运算律。
有理数乘法的交换律:ab=ba
有理数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有理数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活动目的: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在具体等式中熟悉运算律,并再一次叙述运算律的容,从而加深印象,明确应用;另一方面是让学生用符号语言来表达运算律。事实上,运算律是经过对具体算式的探索,猜想发现的一般化的表示形式,它有多种表达方法(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其中符号语言方法,更能简捷深刻地揭示问题的共性,有助于对一般问题的认识,而且为数学交流提供了有效途径,特别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及运用符号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
活动的注意事项:运算律的文字语言叙述一般问题不大,而符号语言的表达学生会有困难,教师应有充分的预见性,并切实帮助学生正确的得到运算律的符号表达,至于学生采用那些字母,是否小写等等问题,教师不应求全责备,只要正确,就要鼓励,最后教师可将结论统一,用投影片展示规的符号表达。学生在表述出现语言障碍,教师应设法给予帮助,但主要应由学生通过回忆、讨论、交流、修正、补充自己完成,而不能由教师代替。实践证明,只要相信学生,并适当引导,学生是能够完成任务的。学生独立完成例题,教师给予明确答复: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由因数中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奇负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