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1月学前游戏论

合集下载

学前游戏论试题及答案

学前游戏论试题及答案

学前游戏论试题及答案近年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与关注,游戏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儿童智力、社交和情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学前游戏的理论与实践,并提供一些试题及答案,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学前游戏的重要性与实施方法。

第一部分:学前游戏的理论基础学前游戏是指专门为3至6岁的幼儿设计和开展的一系列有目的性的游戏活动。

它通过积极、灵活、愉悦的方式,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其中,通过互动和体验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学前游戏主要应用于幼儿园和家庭教育中,具有以下基本理论基础:1. 幼儿发展理论:学前游戏基于幼儿心理、生理、社会等各方面发展的特点,根据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因材施教,培养幼儿的认知、情感、身体和社会等多方面能力。

2. 游戏认知理论:学前游戏强调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开展教育活动,游戏中的操作、观察、比较等过程能够促进幼儿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 社会文化理论:学前游戏强调社会文化对儿童发展的重要影响,通过社会角色扮演、合作游戏等方式,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合作精神,为幼儿的成长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学前游戏试题及答案下面是一些关于学前游戏的试题及答案,供读者参考。

1. 问: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答:游戏是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它可以帮助幼儿开发思维、培养创造力、促进社交能力、提升动手能力等。

通过游戏,幼儿可以主动、积极地参与,从而在愉悦的氛围中实现全面发展。

2. 问:学前游戏的设计原则有哪些?请列举并简要说明两个。

答:学前游戏的设计原则包括:适应性原则和趣味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要求游戏的设计应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年龄阶段和个人发展需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够获得合适的游戏体验。

趣味性原则要求游戏的设计应富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对游戏保持浓厚的兴趣和参与度。

3. 问:列举三种适合学前游戏的游戏类型,并简要说明它们的特点。

学前游戏论试题及答案

学前游戏论试题及答案

学前游戏论试题及答案### 学前游戏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游戏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A. 仅是娱乐- B. 促进身体发展- C. 促进认知、情感、社会技能的发展- D. 以上都是2. 以下哪项不是学前儿童游戏的特点?- A. 自主性- B. 目的性- C. 规则性- D. 强制性3. 学前儿童游戏的类型包括哪些?- A. 角色游戏、建构游戏、体育游戏- B. 角色游戏、数字游戏、体育游戏- C. 建构游戏、数字游戏、智力游戏- D. 角色游戏、建构游戏、智力游戏答案:1. D2. D3. A二、填空题1. 游戏是学前儿童的______,是他们认识世界、发展自我的重要方式。

2. 学前儿童在游戏中通过______来达到学习的目的。

3. 游戏理论认为,游戏是儿童的______,是他们自然发展的一部分。

答案:1. 基本活动2. 模仿和想象3. 内在需要三、简答题1. 简述游戏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答案:游戏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促进社交技能:通过与同伴的互动,儿童学习如何交流、合作和解决冲突。

- 培养角色意识:在角色游戏中,儿童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理解社会角色和期望。

- 增强同理心:在游戏中,儿童需要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从而培养同理心。

- 学习社会规则:游戏通常有规则,儿童在游戏中学习遵守规则,理解社会秩序。

四、论述题1. 论述学前儿童游戏与学习的关系。

答案:学前儿童游戏与学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游戏是儿童的自然学习方式,他们通过游戏探索环境、尝试新事物、解决问题。

其次,游戏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儿童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尝试和犯错,从而促进认知发展。

此外,游戏还能够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是学习的重要驱动力。

在游戏中,儿童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有助于他们的情感发展。

最后,游戏还能够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通过与同伴的互动,他们学习如何与人交往、合作和共处。

学前游戏论试题及答案

学前游戏论试题及答案

学前游戏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游戏对于学前儿童的发展有何作用?A. 促进身体健康B. 增强社交能力C. 激发创造力D. 以上都是2. 以下哪种游戏适合培养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A. 拼图游戏B. 角色扮演游戏C. 音乐游戏D. 运动游戏3. 学前儿童在游戏中学习的主要方式是什么?A. 观察模仿B. 听讲理解C. 实践操作D. 记忆背诵4. 游戏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应当是什么?A. 指导者B. 旁观者C. 参与者D. 以上都是5. 在学前游戏活动中,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A. 避免身体伤害B. 预防心理创伤C. 保护环境卫生D. 以上都是二、判断题1. 游戏是儿童最主要的学习方式。

()2. 所有的游戏都对儿童的成长有积极作用。

()3. 教师在游戏活动中应当完全放手,让儿童自由玩耍。

()4. 游戏活动中的材料和设施必须定期检查,确保安全。

()5. 通过游戏,儿童可以学习到遵守规则和合作的重要性。

()三、简答题1. 请简述游戏在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中的作用。

2. 举例说明如何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

3. 描述一种适合学前儿童的团队合作游戏,并解释其教育意义。

四、论述题1. 论述游戏在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实施策略。

2. 分析当前学前游戏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案例分析题1. 根据所提供的学前游戏活动案例,分析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2. 假设你是一名幼儿园教师,设计一个以环保为主题的游戏活动方案,并说明其教育目标和实施步骤。

六、综合题1. 设计一个综合性的游戏活动,旨在提升学前儿童的创造力、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并详细说明游戏规则、所需材料和预期效果。

2. 假设你是一所幼儿园的园长,如何规划和组织全园的游戏体验日活动?请考虑活动目标、内容安排、资源配置和安全措施等方面。

自学考试学前游戏论2012年1月考试试题及答案

自学考试学前游戏论2012年1月考试试题及答案

自学考试学前游戏论2012年1月考试试题及答案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游戏论试题课程代码:0039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对于儿童而言,特别是幼儿阶段,“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 )A.霍尔B.福禄培尔C.皮亚杰D.杜威2.精神分析学派把儿童游戏看成是( )225A.儿童自由、自发的活动B.潜意识中的本能和欲望在活动中的宣泄或补偿C.对未来生活需要的活动的准备D.种族过去活动习惯的延续和再现3.较科学地揭示出游戏活动区别于人的其他活动的本质特征的游戏本质观是( )A.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B.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C.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D.游戏的生活性本质观4.游戏中儿童通过模仿范例或对象(如司机)的一两个最富特色的典型角色动作(如转方向盘),来标志他所模仿的对象,此时儿童所扮演的角色属于( )33A.机能性角色B.互补性角色C.想象的角色D.虚幻性角色5.学前儿童典型的游戏形式,也是幼儿阶段最常见的游戏,这种游戏是( )A.感觉运动游戏B.象征性游戏C.结构游戏D.规则游戏6.角色扮演的最基本成分,也是最早出现的成分是( )59A.角色认知B.角色意识C.角色行为D.角色情感7.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是( )A.上课B.作业C.游戏D.自我服务劳动8.室内游戏区中图书区的设置应注意( )143A.可考虑与娃娃家临近B.要避免干扰,可设在角落,与其它区隔离C.平时封闭,定时开放,以便于图书保管D.可设置在楼梯或过道旁,以便儿童取书9.游戏过程中,教师暗示儿童:“娃娃家的娃娃是不是饿了?做饭了吗?”“你们想玩过节的游戏吗?”等等,协商性地要求或暗示儿童去做什么和如何做,这种语言指导策略属于( )A.建议B.评论C.描述D.询问10.婴儿游戏活动的最基本表现形式是( )A.活动性游戏B.智力游戏C.音乐及娱乐游戏D.发展语言的游戏11.陈鹤琴关于儿童游戏看法中的核心思想是( )246A.从儿童身心发展的角度去考察儿童游戏B.从人的本能、欲望的角度分析游戏C.用描述认知发展的术语来解释游戏D.运用人类学、逻辑学来研究儿童游戏12.皮亚杰认为,游戏发生于感知运动的( )43A.第一阶段(0-1个月)B.第二阶段即“初级循环反应”阶段(2-4或5个月)C.第三阶段即“二级循环反应”阶段(4或5-9个月)D.第四阶段即二级图式的协调阶段(9或10-11或12个月)13.游戏的觉醒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启示是( )305A.重视幼儿园环境的合理组织B.重视想象性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C.强调游戏对于人格发展、心理健康的价值D.重视儿童早期经验对健康的成年生活的重要性14.人类在脑力和体力劳动中会感到疲劳,为了消除疲劳、恢复精力,就产生了游戏,持这种观点的是( )252A.剩余精力说B.生活预备说C.生长说D.松弛说15.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现代动机心理学的研究,儿童第一层次的需要是( )76A.与外界环境保持平衡与协调的需要B.认知水平的需要C.维持生命、安全和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D.社会性与自我发展的需要16.按照玩具的功能特点划分,不倒翁、“小猴打鼓”、“小鸡吃米”等属于( )102A.娱乐玩具B.智力玩具C.结构造型玩具D.体育玩具17.为大班儿童选择的玩具,正确的说法是( )A.应以成型的形象玩具为主B.应多提供发展感觉运动的玩具C.玩具的种类应该多一些,但是每一种玩具的数量可以少一些D.玩具的种类可以少一些,但是每一种玩具的数量一定要充足18.某教师为游戏区制定了教育目标,美工区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幼儿美感和动手能力”,语言区则为“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这两个目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过于笼统,缺乏针对性B.没有考虑学科领域C.没有分析教育功能D.缺乏灵活性19.将游戏划分为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性游戏和规则游戏,其划分的依据是( )42A.按儿童在游戏中的体验形式分类B.按游戏的教育作用分类C.按儿童认知发展分类D.按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行为表现分类20.以集体共同的目标为游戏中心,有达到目标的方法,活动有严格的组织,小组里有分工,常有较明显的组织者或领导者,这种游戏是( )A.单独游戏B.平行游戏C.联合游戏D.合作游戏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学前游戏论简答题答案

学前游戏论简答题答案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形成性考核册简答题、论述题答案1.幼儿园玩具使用的常规有哪些?答:根据个人或集体游戏的需要,有计划地拿取玩具,教育幼儿不要多占或独自占有玩具,需要其他小朋友手中的玩具时,应在取得对方同意后再使用,教育幼儿不争不抢;大家都喜欢的玩具应轮流使用,要爱惜每一件玩具,做到轻拿轻放,并主动地拣起掉在地上的玩具,不丢不乱扔玩具;不把玩具放入口中,游戏后需要洗手;发现玩具损坏及时向教师报告;游戏结束后,应把全部玩具收拾得井然有序;要定期对玩具消毒、清洗、修补等。

根据玩具的功能及教育意义具体可以把玩具分为哪些类型?答:社会性玩具,认知性玩具、活动性玩具、科学性玩具、语言表演玩具、音乐玩具、娱乐玩具、结构游戏玩具。

3.创设户外游戏场地的要求是什么?答:第一,地质地貌多样化;第二,设备、材料多样,注重搭配;第三,合理的区域分布;第四,保持环境的自然性。

4.如何进行规则游戏的指导?答:(1)做好游戏的准备工作1.选编适合幼儿的规则游戏;2.熟悉游戏的玩法及规则;3.准备游戏场地和所需材料。

(2)游戏过程中的指导1.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的游戏兴趣;2.帮助幼儿了解游戏的玩法、规则;3.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活动;4.做好游戏的结束工作。

5、规则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原则答:(1)游戏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处理好规则游戏的游戏性与教育性的关系;充分发挥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与教育性的关系)(2)灵活性原则(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变换游戏玩法、规则;逐步提高游戏的难度)6.影响儿童游戏的社会环境因素有哪些?1.家庭,包括亲子关系、育儿态度、家庭结构,2.同伴,3.电视,4.课程方案7、学前儿童积木游戏指导要点是什么:丰富和加深幼儿对建筑物的印象;让幼儿学会积木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积极开展游戏,加强游戏的教育作用。

1.游戏的特征有哪些?答:(1)游戏具有主动性,是一种自发行为。

(2)游戏具有虚构性,是一种假装行为。

(3)游戏具有愉悦性,是一种娱乐行为。

学前游戏论试题及答案

学前游戏论试题及答案

学前游戏论试题及答案一、引言学前游戏作为幼儿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本文将探讨学前游戏的理论基础、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设计有效的学前游戏活动。

二、学前游戏的理论基础1. 玩耍的本质游戏是幼儿最自然的学习方式,通过玩耍,幼儿能够获得直接而全面的发展。

根据奥斯特伯格的理论,玩耍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发展、智力发展、情感发展和社交发展。

2. 游戏的分类根据游戏的性质,可以将游戏分为身体游戏、角色扮演游戏、符号游戏、建构游戏等。

不同类型的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在不同方面的发展。

三、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1. 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游戏可以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探索、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过游戏,幼儿可以学习到丰富的常识和经验。

2. 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在游戏中,幼儿能够与其他孩子一起合作、分享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幼儿游戏还可以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帮助他们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

3. 促进幼儿的身体发展身体游戏是学前游戏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活动身体,幼儿可以发展肌肉协调性、平衡感和灵活性。

这对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发展至关重要。

四、设计有效的学前游戏活动1. 考虑幼儿的年龄和发展水平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对游戏的需求和能力有所不同,因此在设计游戏活动时需要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并根据他们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当的游戏形式。

2. 创造积极的游戏环境为了提供良好的游戏体验,教师需要创造一个积极、安全、丰富多样的游戏环境。

这包括提供适当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并确保游戏空间的安全和整洁。

3. 教师的引导和参与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应该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帮助幼儿理解游戏规则、解决问题,并提供相关的知识和信息。

五、结论学前游戏在幼儿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促进了幼儿的认知、社交和身体发展。

通过设计有效的学前游戏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全面而健康地成长。

学前游戏论a卷答案

学前游戏论a卷答案

学前游戏论 A卷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复演说”的代表人物是( C )A.席勒 B.格罗斯 C.霍尔 D.拉扎鲁斯2.“在游戏中,儿童可以自己直接控制活动的过程与方式方法”,这说明儿童游戏动机是( B )A.内部动机 B.内部控制 C.直接动机 D.间接动机3.将儿童的游戏分为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和规则游戏,这是( D )A.儿童游戏的动机分类 B.儿童游戏的教育作用分类C.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分类 D.儿童游戏的认知分类4.构成游戏的外壳是( C )A.游戏主题 B.游戏情节 C.游戏形式 D.游戏材料5.幼儿游戏的物质条件是( D )A.玩具 B.场地 C.时间 D.生活6.布置活动区时要考虑各个区域的性质,以免相互干扰,这是考虑( B )A.各活动区之间的界限性 B.各活动区之间的相容性C.各活动区之间的转换性 D.各活动区之间的渗透性7.选择玩具的最基本标准是( C )A.具有教育性 B.符合年龄特点C.符合卫生、安全要求 D.具有多样化和新颖性8.教师指导幼儿游戏首选的策略是( A )A.平行游戏策略 B.合作游戏策略 C.领导游戏策略 D.指导游戏策略9.有规则游戏的核心是游戏的( D )A.任务 B.玩法 C. 结果 D.规则10.在亲子游戏中,父亲倾向于和孩子玩( B )A.教学性游戏 B.嬉戏性游戏 C.体育游戏 D.结构游戏二、名词解释1.游戏形式:是儿童在游戏中展现于外的一切行为表现的方式,它构成游戏的外壳。

2. 同化和顺应:所谓同化,是指在某个情景中,儿童使用他已经获得的图式或技能从事并完成活动。

而顺应是儿童为了完成某种目标而尝试新的图式或技能。

3、练习性游戏:又称机能性游戏。

是在感知运动水平上出现的一种最初形式的游戏。

它由动作构成,婴幼儿在重复的动作中获得机能性的快乐。

4、智力游戏: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使幼儿在自愿和愉快的情绪中,增进知识,发展智力的游戏。

三、简答题1、答:亲子游戏可以丰富家庭生活,密切亲子关系,既有利于成人,也有利于儿童。

学前游戏论第一篇

学前游戏论第一篇
学前游戏论 主讲人:林英
课程基本内容及目标
第一篇:关于学前游戏的基本理论问题
• 了解:游戏的本质、基本特征、分类、影响因素
第二篇:关于学前游戏的实施
• 操作:基本原则、游戏组织实施、指导与评价
第三篇:关于学前游戏的发展与理论
理解:理论流派:经典游戏、精神分析、认知发 展、社会文化历史
第一篇 学前游戏基本原理
可观察的外 部行为
角色扮演
2 .2游戏的结构要素——可观察的外部行为
探索:对事物的性质、事物之间的关系、动作效应的探索 象征:在表象作用支配下的想象性虚构性动作 嬉戏:带有做坏事或某动作来取乐,带有幽默、逗趣性质 机能性角色:通过模仿范例或对象的一两个典型角色动作来标志他所模仿的对 象 互补性角色:以角色关系中的另一方存在为条件(医生-病人) 想象或虚构性角色:现实生活中不存在,源于故事、电视等文文学作品
场地
影响维度
形象玩具、智力玩具、结构造型玩具、体育玩具、音乐玩具、娱乐玩具、日常物品 或天然材料及自制玩具;专门化玩具-非专门化玩具;玩具的分类、组合搭配 空间密度、地点、户外场地结构特征、设备位置
时间
长短(每天自由游戏时间不少于1小时)
母子早期关系
社会环 境因素
家庭结构与气氛 伙伴关系
影响游戏中社会性因素发展,也制约儿童与物的非社会性关系建立;为幼儿探索和 游戏提供安全感及强化作用 核心家庭比单亲家庭儿童开展象征性游戏能力强
社会性游戏
分类 单独游戏 平行游戏 联合游戏
个体独立性 专心、独立自己游戏;很少注意他人游戏或接近
互相模仿游戏、独自游戏、偶有交往 一起讨论、共同游戏、无共同目标;交流时间短
玩具 与他人玩不同玩具 与他人玩相同或相近玩具 常发生借还玩具行为

学前儿童游戏理论第一章

学前儿童游戏理论第一章
j
(三)建立科学的儿童游戏本质观的新探索 游戏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
基本观点:游戏是主体性活动,主体性是游戏的本质特征。 1.游戏是儿童的主动的活动。 2.游戏是儿童独立性的活动。 3.游戏是儿童的创造性活动。
j
思考
结合游戏的本质思考电子游戏是不是游戏?
j
回顾:儿童游戏本质观的演变
1
游戏概 念的非 自觉化 理解
j
(四)游戏六因素说 ——克罗伊斯(法) 自由 松散 易变 非生产性 由某种规则或玩法支配 虚构
j
(五)游戏行为的六大特征——鲁宾
内部动机 对手段的注意 我能拿它做什么 想象或虚构 规则来自游戏的需要 游戏者积极参与
j
❖游戏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j
第三节 幼儿游戏的结构要素
一、游戏的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因素 (一)表情
j
3.生活预备说
❖代表人:德国 格鲁斯 K·Gross ❖理论观点:
▪ 儿童有天生的本能,但本能不能适应未来复杂 的生活,要有一个生活准备阶段。
▪ 这就要求在天赋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练习,锻炼 自己适应“生存竞争”所必需的能力。
▪ 游戏是儿童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无意识的准备, 是本能的练习或训练。
j
4.生 长 说
j
1.剩余精力说 2.松弛说 3.生活预备说 4.生长说 5.复演说 6.成熟说
j
1.剩余精力说
❖ 代表人:德国 席勒 F·Schiller;英国 斯宾塞 Herbert Spencer)
❖ 理论观点:
▪ 生物都有维持自身生存的能力,高级生物生存 能力更强,并有维持生存之外的剩余精力,游 戏是一种出路。
j
❖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对游戏理论的发展和教育实践 的影响

学前游戏论(全)

学前游戏论(全)

第一章选择)1.儿童游戏眼见得初步兴起阶段从二十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30年代左右,出现了最早的一批游戏理论,为游戏理论。

经典的游戏理论:,作为最早的游戏理论形态开始出现。

2.儿童游戏研究缓慢发展阶段以精神分析理论为主代表人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3.儿童游戏研究的飞跃阶段认知发展游戏理论在这一阶段,最初以皮亚杰、维果茨基等为代表的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在游戏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

4.如果说20世纪50年代左右受精神分析学派的影响,比较注重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

精神分析学派的包括情绪情感,发泄,补偿。

儿园基础的教育家5.德国的福禄培尔是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了儿童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基础的教育家。

6.为了使儿童得到知识和发展各种能力,福禄培尔为幼儿园设计了“恩物”和作业体系。

“恩物”实际上是一种适合儿童特点的恩赐物,是幼儿园里做游戏和进行作业时用的玩具和材料。

“恩物”主要有六种。

7.福禄培尔在幼儿园里所创建的游戏体系及其“恩物”和作业体系,是学前教育史上的首创。

8.从儿童身心发展的角度去考察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游戏的发展变化是陈鹤琴关于儿童游戏看法中的核心思想。

9.陈鹤琴的思想与研究,奠定了我国儿童游戏研究的基础。

10.从建国初期到“十年浩劫”之前,这一时期我国教育界、心理学界全面学习前苏联的心理学理论。

以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游戏理论,对我国学前儿童游戏理论与幼儿园教育实践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影响。

然而,总体而言,这一阶段的儿童游戏理论与实践基本处于移植阶段。

第二章选择1.在20世纪初,经典的游戏理论已经形成。

到20世纪中叶以后,开始主要流行三种游戏理论派别,分别为精神分析的游戏论(发泄论),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和原苏联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活动论)。

80年代以后游戏的觉醒理论和元交际理论又得以流行。

(选)2.经典的游戏理论(选择)①剩余精力说:主要观点:剩余的精力的无目地的消耗和发泄。

学前游戏论试题及答案

学前游戏论试题及答案

学前游戏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学前游戏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 娱乐B. 学习C. 社交D. 所有以上答案:D2. 以下哪项不是学前游戏的特点?A. 自由性B. 创造性C. 竞争性D. 游戏性答案:C3. 学前游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身体发展B. 认知发展C. 情感发展D. 所有以上答案:D二、填空题4. 学前游戏是儿童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重要方式。

答案:认知世界;情感表达5. 学前游戏论认为,游戏是儿童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自然表现。

答案:内在动机;发展需求三、简答题6. 简述学前游戏在儿童语言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学前游戏通过模拟对话、角色扮演等活动,促进儿童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增强语言交流技巧,同时通过游戏互动,儿童能够学习新词汇和语法结构,为日后的语言学习打下基础。

7. 描述学前游戏在培养儿童社交技能方面的重要性。

答案:学前游戏为儿童提供了与同龄人互动的机会,通过游戏,儿童学习轮流、分享、合作等社交技能。

游戏过程中的规则遵守和角色扮演,有助于儿童理解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培养儿童的同理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论述题8. 论述学前游戏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答案:学前游戏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媒介。

通过游戏,儿童能够探索环境,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思维和创造力。

例如,拼图游戏可以锻炼儿童的空间智能,角色扮演游戏可以提高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此外,游戏还能帮助儿童理解因果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学前游戏对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案例分析题9. 观察一个学前儿童在玩积木游戏时的行为,并分析其在游戏中表现出的哪些认知和社交能力。

答案:在玩积木游戏时,儿童可能会展现出以下认知和社交能力:首先,儿童通过选择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积木,表现出对物体属性的认知能力;其次,儿童在搭建过程中可能会尝试不同的组合方式,表现出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再次,如果儿童与其他小朋友一起游戏,他们可能会展现出轮流、分享和合作的社交技能;最后,儿童在游戏中可能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学前游戏论试题

学前游戏论试题

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游戏论试题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认为儿童游戏是潜意识中的本能和欲望在活动中的宣泄或补偿,持这种观点的游戏理论是A.精神分析学派 B.剩余精力说C.复演论D.游戏成熟说2.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种更加科学的儿童游戏本质观认为,游戏是A.剩余精力的无目的的消耗 B.种族的过去活动习惯的延续和再现C.儿童的社会性活动D.儿童的主体性活动3.杜威认为,对于儿童而言,特别是幼儿阶段,“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这种观点属于A.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 B.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C.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D.游戏的历史性本质观4.在搭积木、拼图游戏中,占优势的动作一般是A.探索 B.象征C.嬉戏D.角色扮演5.在教学游戏的设计和组织过程中,教师必须考虑所运用的游戏能不能切实有利于儿童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自选游戏的组织也考虑了儿童在游戏中会获得哪些方面的发展,这样的游戏实施体现了A.主体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启发性原则6.带有“好像”和“假装”特点的游戏,例如,在游戏中把自己假装成厨师或交通警察等,这种游戏称为A.感觉运动游戏 B.象征性游戏C.结构游戏D.规则游戏7.把以下三种游戏按照社会性发展程度进行排序,社会性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应是A.合作游戏、联合游戏、平行游戏 B.平行游戏、合作游戏、联合游戏C.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D.合作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8.角色扮演最基本的成分,也是最早出现的成分是A.角色行为 B.扮演意识C.角色认识D.角色感情9.儿童在游戏中可以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的能力,可以建立起信心,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人,从而获得成就感、自主感。

学前游戏论的试题及答案

学前游戏论的试题及答案

学前游戏论的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学前游戏论认为,游戏是儿童的______。

A. 工作B. 学习C. 娱乐D. 社交答案:C2. 根据学前游戏论,以下哪项不是游戏的特点?A. 自发性B. 规则性C. 目的性D. 重复性答案:C3. 学前游戏论强调游戏对儿童发展的哪些方面有积极作用?A. 身体发展B. 认知发展C. 情感发展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4. 学前游戏论认为,游戏是儿童的______,是他们探索世界和学习的重要方式。

答案:自然行为5. 学前游戏论中,游戏的自发性指的是儿童在游戏中______,不受外部压力。

答案:自由选择活动三、简答题6. 简述学前游戏论中游戏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

答案:游戏通过提供丰富的感官体验和操作机会,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在游戏中,儿童可以通过探索和实验来学习新概念、解决问题,以及发展思维和创造力。

四、论述题7. 论述学前游戏论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及其重要性。

答案:学前游戏论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包括创造一个支持游戏的环境,提供多样化的游戏材料,以及鼓励儿童自主选择和参与游戏。

其重要性在于游戏是儿童自然的学习方式,能够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促进其全面发展,包括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

五、案例分析题8. 阅读以下案例:小明在幼儿园的沙池里玩沙子,他用小铲子挖沙,然后倒进桶里,再倒出来,重复这个过程。

请分析小明的游戏行为如何体现了学前游戏论的观点。

答案:小明的游戏行为体现了学前游戏论的多个观点。

首先,小明的游戏是自发的,他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玩沙子。

其次,游戏具有重复性,小明通过重复挖沙和倒沙的动作,体验控制和操作的满足感。

此外,游戏过程中小明可能会探索不同的挖沙和倒沙的方法,这有助于他的认知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最后,如果小明与其他儿童一起玩耍,还能促进他的社交技能发展。

学前游戏论(好)

学前游戏论(好)
29.表征性玩具:又称形象玩具,是以社会和自然环境中的真实事物为模拟对象,其形状类似于真实的物体。
30.教育性玩具:又称智力玩具。他可以帮助幼儿学习某种特殊的概念或技能,并侧重于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如镶嵌板、魔方、棋类玩具、纸牌、分类、序列、推理、数字与计算等等。
30.建构性玩具:又称结构造型玩具。他可以让幼儿自己进行建构活动的材料,茹:积木、沙水、橡皮泥等。
39.成本效益分析法:这一方法就是寻求成本和效益的最佳比率,即找出代价小、成本最低但所获收益最大。
简答:
1.学前儿童游戏论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三个“w”:what?when?why?一问是什么,即揭示或描述儿童游戏发展过程的共同模式或特征;二问什么时间,即这些模式或特征发展变化的时间表。三问什么原因即对游戏发展变化的过程进行解释,分析其形成的各种因素。
学前游戏论
一、填空
1.(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但是只有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才能有效地发挥游戏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价值。
2.游戏环境是指为儿童游戏活动提供的条件,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个方面。
3.单为学前儿童创设良好的环境及条件是科学、全面地开展各类游戏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4.游戏物质环境的创设分为室(内游戏场地的创设)、(户外游戏场地的创设)。
16.俄国思想家和美学理论家普列汉诺夫曾提出“游戏室劳动的产儿,劳动在时间上必然是先于游戏的”著名论断。
17.英国思想家洛克被认为是较早尝试把玩具引入教育过程中的人。
18.把教育性玩具系统地运用于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始作俑者是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
19.恩物是福禄贝尔专门为幼儿制作的教育性玩具。共八种。
4.学前儿童游戏研究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学前游戏论的试题及答案

学前游戏论的试题及答案

学前游戏论的试题及答案1. 学前游戏论的核心观点是什么?2. 请列举学前儿童游戏的几种主要类型,并简要说明每种类型的特点。

3. 游戏在儿童发展中扮演了哪些角色?4. 请解释“自由游戏”与“指导游戏”的区别。

5. 如何在幼儿园中有效地实施游戏教学?6. 描述游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7. 游戏在儿童语言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8. 请举例说明如何通过游戏促进儿童的创造力发展。

9. 游戏在儿童情感发展中的重要性是什么?10. 游戏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平衡游戏的自由性与教育目的?答案1. 学前游戏论的核心观点是游戏是儿童的自然活动,是他们认识世界、发展自我、学习社会规则的重要途径。

游戏不仅能够满足儿童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还能促进他们的认知、情感、社会和身体发展。

2. 学前儿童游戏的主要类型包括:- 探索性游戏:儿童通过触摸、操作物体来了解世界。

- 角色扮演游戏:儿童模仿成人或其他角色,通过想象进行游戏。

- 建构游戏:儿童使用积木、沙子等材料建造结构或场景。

- 社交游戏:儿童与同伴互动,学习社交技能。

- 运动游戏:通过身体运动来发展大肌肉群和协调性。

3. 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角色包括:- 认知发展:通过游戏,儿童学习解决问题和逻辑思维。

- 情感发展:游戏帮助儿童表达情感,理解他人情感。

- 社会性发展:通过与同伴的互动,学习合作、分享和遵守规则。

- 身体发展:游戏促进儿童的身体协调性和运动技能。

4. “自由游戏”是指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自由选择游戏内容和方式,而“指导游戏”则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儿童参与有特定目标和规则的游戏。

5. 在幼儿园中实施游戏教学的方法包括:- 创设丰富的游戏环境,提供多样化的游戏材料。

- 鼓励儿童自主选择游戏,尊重他们的游戏意愿。

- 教师作为观察者和支持者,适时介入以提供帮助或引导。

- 通过游戏活动,整合语言、数学、科学等领域的学习。

6. 游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学习合作与分享:在集体游戏中,儿童学习与他人合作,分享资源。

学前游戏论课程标准2012版代敏

学前游戏论课程标准2012版代敏

《学期儿童游戏》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游戏论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教学学时:34课程学分:2先行课程:《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适用专业:学前教育参考教材:1.《幼儿园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 (主编:刘焱)2.《儿童游戏的意义》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主编:王小英)3.《幼儿园游戏》苏州大学出版社1995 (主编:黄人颂)4.《学前游戏论》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1(主编:丁海东)5.《幼儿游戏与玩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主编:许政涛)一、课程性质学前儿童游戏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拓展课,它是从学前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领域中分化出来,对儿童游戏进行专门探讨的一门独立学科,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国内外有关儿童游戏的理论,掌握儿童游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具有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形成正确的儿童观和游戏观;此外,通过实训,要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指导儿童游戏实践,具有初步指导和开展儿童游戏的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儿童游戏的相关理论学说及游戏的教育作用,在理解游戏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幼儿游戏的特点,认识游戏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念。

(二)职业技能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训练,能根据各类游戏的特点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指导幼儿游戏.能较好地运用游戏形式组织幼儿的教育教学活动。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表演、构造等基本游戏技能,掌握设计与创编游戏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各创编各类教学游戏的能力。

(三)素质养成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培养与提高学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素质和能力。

三、教学内容要点:第一部分学前儿童游戏导论教学学时数:4一、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游戏的一般概念,了解具有代表性的游戏学说,理解游戏的本质特征,认清游戏乐趣的自足机制,明辨幼儿游戏与成人游戏的区别,深刻理解幼儿游戏的本质特征。

学前游戏论作业答案

学前游戏论作业答案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学前游戏论》课程作业答案第一章幼儿游戏概论一、名词解释●游戏:荷兰学者胡伊青加把游戏定义为:游戏是在某一固定时空中进行的自愿活动或事业,依照自觉接受并完全遵从的规则,有其自身的目标,并伴以紧张、愉悦的感受和“有别于”“平常生活”的意识。

●游戏精神:游戏精神不是指从事游戏的人的心境或精神状况。

而是指游戏做为一个自律自足的统一体,其本身体现着意义,它将游戏者卷入其中,使它充满了它的精神。

包括自由的精神、体验的精神、对话的精神和和谐的精神。

二、辨析题(请判断以下儿童行为是否是游戏)1、明明在数学区里,拿起卡片,对应卡片上的数字夹夹子,夹好之后立起来,数字小人就可以站好了,他看起来对自己的本领很自豪。

(是)2、今天莉莉选择的是玩橡皮泥,老师请她做一个小胖猪试试,并为她提供了范例,莉莉就努力做起来。

(否)3、浩浩早上一到幼儿园就拉上他的好朋友袁帅进了建构区,两个人插了一把机关枪、一把手枪,接着就对着打起来,一边嘟嘟地开着枪,一边炫耀着自己的枪最厉害。

(是)三、简答题1、游戏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答:游戏的基本特征:1、积极的情绪体验。

2、内在动机。

3、自主性。

4、特殊的真实与想象5、重过程、轻结果。

6、内在规则与秩序2、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答:(一)游戏与儿童身体发展1、游戏能促进儿童身体生长发育2、游戏能促进儿童肢体动作和运动力能力的发展(二)游戏与儿童认知发展1、游戏能促进儿童感官的发展2、游戏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3、游戏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4、游戏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三)游戏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1、游戏有助于儿童良好自我意识的发展。

2、游戏有助于儿童学习交往规则,掌握交往技能,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3、游戏有助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四)游戏与儿童情绪情感发展1、游戏可以是儿童有更多积极的情绪情感2、游戏可以帮助儿童消极情绪的转移与宣泄(五)游戏与儿童的人格发展第二章游戏的理论流派一、名词解释生活预备说:生活预备说是关于游戏的一种生物效用观,是由德国学者格鲁斯提出来的他指出动物具有生来不成熟的本能,在实际需要它们之前必须通过游戏加以练习。

学前游戏论名词解释

学前游戏论名词解释

游戏名解本我(伊特)是由全部与生俱来的原是亲和性动机:源于敬爱或认同需要,并学前游戏概论本能激动构成的,它们不懂什么逻辑、以社会性交往需呀为基础。

游戏发展规律:指游戏发展过程中的本道德,只受唯乐原则支配,盲目追求满象征性游戏:是小孩靠模拟和想象饰演质联系和本质特色。

足。

角色,达成以物代物,以人代人为表现恩物:福禄贝尔为少儿园设计的做游戏超我代表我们意识的要求,反应着人你形式的象征过程,用来反响四周生活的和进行作业使用的玩具和资料,意为神们生活于此中的那个社会的道德要求一种游戏形式。

恩赐小孩的礼品。

和行为标准,受理想原则支配情形转变:行为离开他原有的真切生活摄入:指重视外国小孩游戏研究的资自我是现实化了的本能,是在现实的反情形即动作离开真切背景。

料,摄入此中的营养成分,用以发展自复教训下从本我中分别出来的一部分以物代物:用一种东西取代另一种不在己。

图式是动作的组织或构造,拥有归纳性眼前的物体,且可以用被取代的物的名选择:批评的汲取。

特色,可从一种情形中迁徙到另一种情称来命名目前物体。

客观性原则(价值中立原则):要求在境中去以人代人:指小孩在游戏中经过自己的采集资料、剖析和解说结果时,不一样意适应是有机体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是形体动作、表情、语言等来模拟或假装带有价值成见。

自己发生变化成他人或某一不属于自己真切身份的发展性原则:把学前小孩的游戏看做一同化意味着采取和整合,是把环境因素角色行为及其特色。

个动向的变化发展过程的研究原则。

归入到有机体原有的构造中去。

角色行为:是角色饰演最基本的成分,教育性原则:研究者要以有效地提升幼初级心理机能:指感觉、知觉、机械记也是最早出现的成分,它是依据过去感儿教育质量和科学性水平为主旨,选择忆、不任意注意、情绪、激动性意志等知过事物的形象来模拟他人的行为。

拥有必定教育意义的研究课题,在研究心理过程。

角色意识:是角色行为发生的结果,他过程中要使研究活动与教育活动达到高级心理机能:是人独有的心理机能,是小孩对自己游戏中饰演的角色,所用一致,有利少儿身心发展,促使游戏发它是任意的、主动地,反响水平是抽象取代物及所用动作等方面的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1月学前游戏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对于儿童而言,特别是幼儿阶段,“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 )
A.霍尔
B.福禄培尔
C.皮亚杰
D.杜威
2.精神分析学派把儿童游戏看成是( )
A.儿童自由、自发的活动
B.潜意识中的本能和欲望在活动中的宣泄或补偿
C.对未来生活需要的活动的准备
D.种族过去活动习惯的延续和再现
3.较科学地揭示出游戏活动区别于人的其他活动的本质特征的游戏本质观是( )
A.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
B.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
C.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
D.游戏的生活性本质观
4.游戏中儿童通过模仿范例或对象(如司机)的一两个最富特色的典型角色动作(如转方向盘),来标志他所模仿的对象,此时儿童所扮演的角色属于( )
A.机能性角色
B.互补性角色
C.想象的角色
D.虚幻性角色
5.学前儿童典型的游戏形式,也是幼儿阶段最常见的游戏,这种游戏是( )
A.感觉运动游戏
B.象征性游戏
C.结构游戏
D.规则游戏
6.角色扮演的最基本成分,也是最早出现的成分是( )A.角色认知B.角色意识C.角色行为D.角色情感
7.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是( )A.上课B.作业C.游戏 D.自我服务劳动
8.室内游戏区中图书区的设置应注意( )
A.可考虑与娃娃家临近
B.要避免干扰,可设在角落,与其它区隔离
C.平时封闭,定时开放,以便于图书保管
D.可设置在楼梯或过道旁,以便儿童取书
9.游戏过程中,教师暗示儿童:“娃娃家的娃娃是不是饿了?做饭了吗?”“你们想玩过节的游戏吗?”等等,协商性地要求或暗示儿童去做什么和如何做,这种语言指导策略属于( )
A.建议
B.评论
C.描述
D.询问
10.婴儿游戏活动的最基本表现形式是( )
A.活动性游戏
B.智力游戏
C.音乐及娱乐游戏
D.发展语言的游戏
11.陈鹤琴关于儿童游戏看法中的核心思想是( )
A.从儿童身心发展的角度去考察儿童游戏
B.从人的本能、欲望的角度分析游戏
C.用描述认知发展的术语来解释游戏
D.运用人类学、逻辑学来研究儿童游戏
12.皮亚杰认为,游戏发生于感知运动的( )
A.第一阶段(0-1个月)
B.第二阶段即“初级循环反应”阶段(2-4或5个月)
C.第三阶段即“二级循环反应”阶段(4或5-9个月)
D.第四阶段即二级图式的协调阶段(9或10-11或12个月)
13.游戏的觉醒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启示是( )
A.重视幼儿园环境的合理组织
B.重视想象性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C.强调游戏对于人格发展、心理健康的价值
D.重视儿童早期经验对健康的成年生活的重要性
14.人类在脑力和体力劳动中会感到疲劳,为了消除疲劳、恢复精力,就产生了游戏,持这种观点的是( )
A.剩余精力说
B.生活预备说
C.生长说
D.松弛说
15.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现代动机心理学的研究,儿童第一层次的需要是( )
A.与外界环境保持平衡与协调的需要
B.认知水平的需要
C.维持生命、安全和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
D.社会性与自我发展的需要
16.按照玩具的功能特点划分,不倒翁、“小猴打鼓”、“小鸡吃米”等属于( )
A.娱乐玩具
B.智力玩具
C.结构造型玩具
D.体育玩具
17.为大班儿童选择的玩具,正确的说法是( )
A.应以成型的形象玩具为主
B.应多提供发展感觉运动的玩具
C.玩具的种类应该多一些,但是每一种玩具的数量可以少一些
D.玩具的种类可以少一些,但是每一种玩具的数量一定要充足
18.某教师为游戏区制定了教育目标,美工区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幼儿美感和动手能力”,语言区则为“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这两个目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A.过于笼统,缺乏针对性
B.没有考虑学科领域
C.没有分析教育功能
D.缺乏灵活性
19.将游戏划分为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性游戏和规则游戏,其划分的依据是( )
A.按儿童在游戏中的体验形式分类
B.按游戏的教育作用分类
C.按儿童认知发展分类
D.按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行为表现分类
20.以集体共同的目标为游戏中心,有达到目标的方法,活动有严格的组织,小组里有分工,常有较明显的组织者或领导者,这种游戏是( )
A.单独游戏
B.平行游戏
C.联合游戏
D.合作游戏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以下学者中,属于游戏的剩余精力说的代表人物的是( )
A.席勒
B.拜敦代克
C.斯宾塞
D.维果斯基E.艾里康宁
22.关于专门化玩具,正确的说法有( )
A.功能固定,用法较确定
B.使游戏的内容(主题和情节)较为单一
C.用法不确定
D.能为儿童想象力的发挥留有更大余地
E.使游戏的情节更丰富
23.影响儿童游戏的社会环境因素包括( )
A.父母亲的教养方式
B.家庭成员及相互关系
C.儿童的伙伴
D.社会文化背景
E.教育因素
24.构成有规则游戏的几个基本因素是( )
A.游戏的假想
B.游戏的任务
C.游戏的玩法
D.游戏的规则
E.游戏的结果
25.以培养学前儿童的创造性为显著目标的游戏有( )
A.感官游戏
B.角色游戏
C.表演游戏
D.体育游戏
E.结构游戏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26.角色意识
27.结构游戏
28.教学游戏化
29.游戏常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0.我国教育工作者一般把游戏特征归结为哪几个方面?
31.简述游戏性体验的几种主要成分。

32.简述游戏教育实施计划制定中应注意的问题。

33.简述角色游戏的基本结构。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4.举例说明学前儿童玩具及游戏材料选择和提供的标准。

35.试述在我国家庭内倡导和开展亲子游戏的策略。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4分)
36.大(2)班在玩“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当王老师扮演的老狼凶狠地向幼儿扮演的小兔子扑去的时候,按照规则小兔子应该四散躲开,而小思和小雨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地,他们先试探地看着大灰狼,后来干脆挡住大灰狼的去路,嘴里还念念有词“我们不怕大灰狼”,游戏该怎么进行下去呢?王老师改变了故事情节,大灰狼装做又惊讶又害怕的样子逃跑了,其余的“兔子”齐心协力追捕大灰狼,游戏中孩子们体验到了勇敢和智慧带来的快乐。

请你对照游戏是否成功的标准,评价上述王老师指导的游戏是否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