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庆凯大夫 腰椎管狭窄的检查方法
腰椎管狭窄教学查房总结
腰椎管狭窄教学查房总结教学查房重点示范操作内容:X片阅片、内固定方法、讲解手术治疗。
教学查房内容及时间安排:概念(5分钟)、病因病机(15分钟)、诊断(15分钟)、鉴别诊断(5分钟)、治疗(10分钟)。
具体内容如下:1803年Porta最先注意到椎管管径缩小是椎内神经受压的一个原因。
1910年Sumita 首先记载了软骨发育不全者的腰椎管狭窄症,其后Donath和Vogl相继描写了本症。
1953年Schlesinger和Taverus做了比较全面的叙述。
1954年Verbi-est和1962年Epstenin先后提出因腰椎椎管狭窄,压迫马尾神经所引起的神经并发症。
1964年Brish和1966年Jaffe等描述了间歇性跛行与椎管狭窄有关。
发育性春椎狭窄又称原发性椎管狭窄:这种椎管狭窄,系由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
故椎管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一致性狭窄。
椎管容量较小,所以任何诱因都可使椎管进一步狭窄,引起春精、马星或神经症状。
椎管横断呈三叶形常可使侧隐窝狭窄。
退变型椎管狭窄,又称继发性椎管狭窄,主要是由于脊椎发生退行性病变所引起。
因脊椎有退行性病变,椎间盘萎缩吸收,椎间隙变窄,环状韧带松弛,眷椎可发生假性滑脱或增生。
更由于春椎松弛,椎板及黄韧带可由异常刺激而增厚(如椎板厚度超过5mm,黄韧带厚度超过4mm,即为不正常),硬膜外脂肪可变性、纤维化,使硬春膜受压,引起一系列马尾及神经压迫或刺激症状,春椎滑脱性狭窄,如病人有春椎崩裂症或腰椎峡部不连,常可发生春椎滑脱,当有春椎滑脱时,因上下椎管前后移位,可使椎管进一步变窄。
更由于脊椎滑脱,可促进退行性变,峡部纤维性软骨增生,更加重椎管狭窄,压迫马尾或侧隐窝内神经根,引起椎管狭窄症。
医源性椎管狭窄、由干各种手术治疗的刺激、尤其是施行春椎融合植骨术后,常可引起棘间韧带和黄韧带肥厚或植骨部全部椎板增厚,结果使椎管变窄压迫马屋或神经根,引起椎管狭窄症。
外伤性椎管狭窄,当脊椎受到外伤时,尤其是当外你较孟引起春标骨折式脱位时党引起推答独察,压拍成胡谢口屋式袖经极引发。
腰椎管狭窄症如何诊断,治疗方法
腰椎管狭窄症如何诊断,治疗方法一、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1. 病史询问:病史询问应着重询问疼痛的性质、程度、部位、发作规律和持续时间等,同时询问是否存在下肢活动时疼痛、感觉异常等情况。
2. 体格检查:主要检查腰椎活动度、腰部疼痛体征、下肢神经根受累体征等。
3. 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X线片、CT和MRI等三种。
4. 电子诱发电位检查(SEP):主要用于评估腰椎管狭窄对神经根的影响。
二、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1. 保守治疗:主要包括饮食、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腰部牵引等。
2.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微创手术和传统手术等。
其中,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如椎间孔镜手术和椎板切除术等。
传统手术包括椎弓根切除术、椎板切除术和椎间融合术等。
三、腰椎管狭窄症的注意事项1. 合理饮食: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水果蔬菜,减少糖分、油脂等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2. 合理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的体力活动,可以尝试适当的有氧运动,例如散步、游泳等。
3. 避免长时间坐姿:长时间坐姿会加重腰椎压力,容易引起腰椎管狭窄症状,因此需要尽量避免长时间坐姿。
4. 合理用药:药物治疗应遵医嘱,不可滥用止痛药物和激素类药物。
5. 注意脊柱保护: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脊柱保护,避免运动和姿势不当引起的腰椎问题。
总之,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应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需要注意脊柱保护,避免日常生活中可能产生的损伤。
腰椎间盘突出是不是其他节出问题了,治疗方法腰椎间盘突出是指椎间盘的结构变化,导致椎间盘向脊柱管内突出,压迫神经和脊髓引起疼痛和其他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往往伴随着其他节出问题,例如腰肌劳损、腰肌肌肉紧张、韧带损伤等。
因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需要从多个方面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同时需要注意控制疼痛,预防并发症,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一些注意事项。
一、药物治疗对于轻度的腰椎间盘突出,可以采用药物治疗来缓解疼痛和炎症。
腰椎管狭窄需要做哪些诊断检查
/1 腰椎管狭窄需要做哪些诊断检查检查时大多数病例无阳性体征,少数有脊柱生理弯曲消失或侧凸,但不如前者及椎间盘突出症者重,脊柱后伸可诱发或加重肢体的麻痛,但神经根已麻痹者可无。
感觉障碍有无及其程度视狭窄轻重而不同,重者可出现受损神经支配区感觉、运动障碍,反射减弱或消失。
腰椎管狭窄的诊断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请看具体介绍:1、腰椎管狭窄的诊断主要根据症状特点,尤应注意长期的腰骶部痛、两侧性腿不适、马尾神经性间歇性跛行、静止时体检多无阳性发现等,为本病特征。
凡中年以上患者具有以上特征者,均应疑及本症而需做进一步检查,包括:(1)X 线平片:在发育性或混合性椎管狭窄者,主要表现为椎管矢状径小,椎板、关节突及椎弓根异常肥厚,两侧小关节移向中线,椎板间隙窄;退变者有明显的骨增生。
在侧位片上可测量椎管矢状径(见图2),14mm 以下者示椎管狭窄,14~16mm 者为相对狭窄,在附加因素下可出现症状。
也可用椎管与椎体的比值来判定是否狭窄。
(2)CT 、CTM 及MRI 检查:CT 检查可显示椎管及根管断面形态,但不易了解狭窄全貌;CTM 除可了解骨性结构外,尚可明确硬膜囊受压情况,目前应用较多。
此外,MRI 检查更可显示腰椎椎管的全貌,目前大多数骨科医师已将其作为常规进行检查。
(3)椎管造影:常在腰2、3椎间隙穿刺注药造影,此时可出现尖形中断、梳状中断及蜂腰状改变,基本上可了解狭窄全貌(见图3)。
由于本检查属侵入式,目前已少用。
2、侧隐窝狭窄症的诊断凡具有腰痛、腿痛、间歇性跛行及伴有根性症状者,均应疑有侧隐窝狭窄症,并做进一步检查:(1)X 线平片:于X 线平片上可有椎板间隙狭窄,小关节增生,椎弓根上切迹矢状径变短,大多小于5mm ,在3mm 以下者,即属侧隐窝狭窄症。
此外,上关节突冠状部内缘内聚亦提示可能有侧隐窝狭窄性改变。
(2)CT 、CTM 及MR 检查:CT 检查能显示椎管的断面形状,因而能诊断有无侧隐窝狭窄及有无神经根受压;CTM 检查显示得更为清楚。
椎管狭窄核磁共振标准
椎管狭窄核磁共振标准
椎管狭窄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核磁共振(MRI)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椎管狭窄的MRI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椎管直径测量,通过MRI可以测量椎管的横断面直径,正常成人颈椎椎管横径为13-15mm,胸椎为12-14mm,腰椎为15-27mm。
超出这个范围可能被认为是椎管狭窄。
2. 椎管形态,MRI可以清晰显示椎管的形态,包括椎管的横断面形状、椎管内软组织的压迫情况等,有助于评估椎管狭窄的程度和原因。
3. 椎管周围软组织,MRI可以观察椎管周围的软组织情况,如椎间盘突出、韧带肥厚、骨刺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椎管狭窄。
4. 神经压迫情况,MRI可以清晰显示椎管内神经结构受压的情况,包括脊髓和神经根的受压情况,有助于评估椎管狭窄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总的来说,MRI在评估椎管狭窄时可以提供全面的椎管结构、
周围软组织和神经系统的信息,有助于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当然,具体的标准还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医生的临床经验进行综合评估。
步行负荷试验对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意义
A JP yi1 gCelMo Ph so , 0 4, h 。 L l l yil 2 0
2 () L8 一 55 8 3 : 58 L9. 6
[ A BRNE P G L , A LI . u o r p r 4 3 R E , A E S W RT RDC Pl n y h - F P E m a a 。g[ ] MLE ・ irsl ts・ te, e yM / 1 RR M ’ a sea 6h d Nw 。 / L D e eh i l
i e i f t a n e ak a w v o pr。 s b t e n r0 o h l yga m s i 8 : cm a s e en s tn e r l r in w
sv lrn n mpfl s gl tn1 sac eouaeadp 0 i na y a 0一id c0 n. f oun e n ut na 1 i
( 0 %) 10 。其 中有 2 临床 症状 体征 ( 0 ) 4例 8 % 与影像 学相符 , 3例 ( 0 患者 临床症 状体征 与影像 学不相符 。 有 1 %) 影像 学检 查 累及 间隙与步行 负荷试验 阳性神经根行卡方检验结果示 : , 步行 负荷 实验 阳性与影像 学阳性 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 P=00 72 , L一 、 s 步行 负荷试验 阳性与影像 学阳性 差异有 统计 学意义( 3 .7 ) k一、 4 / 。 L一 P= .0 , 0 00 1
坠积而使气道炎性反应、 肺不张等呼吸系统 肺炎、 并发
症的危险性增加 , 应注意加 强气道监测 , 以预 防麻 醉后
呼吸系统并发症 的发生 。
参 考 文 献
[ ] G N T A SB, E L , U AN 1 A A R DM L O J B T IM,e a.C n i。 sfr t 1 odt n i o
腰椎管狭窄mr分度标准
腰椎管狭窄mr分度标准
腰椎管狭窄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通常通过MRI检查来进行
评估。
MRI分度标准通常用于描述腰椎管狭窄的严重程度,以指导
治疗和预后评估。
一般来说,腰椎管狭窄的MRI分度标准可以根据
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1. 腰椎管狭窄的程度,MRI可以显示腰椎管的横截面图像,根
据腰椎管的横截面积来评估狭窄的程度。
一般来说,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狭窄,这些分度通常是根据腰椎管横截面积的百分比来
进行评估的。
2. 狭窄的原因,MRI还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腰椎管狭窄的原因,
例如椎间盘突出、脊柱管狭窄、椎管内肿瘤等。
根据狭窄的原因和
病变的特点,可以进一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
3. 狭窄对神经压迫的影响,MRI可以清晰地显示腰椎管狭窄是
否导致神经根或脊髓受压,以及受压的程度。
根据神经受压的情况,可以评估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和预后。
总的来说,MRI分度标准主要是根据腰椎管狭窄的程度、原因
和对神经的影响来进行评估。
这些信息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非常重要。
当然,具体的MRI分度标准可能会因医院、科室或地区而有所不同,需要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椎管狭窄诊断标准
椎管狭窄诊断标准椎管狭窄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特点是脊髓和神经根受压,导致神经功能障碍。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椎管狭窄的患病率逐年增加,给社会和个人健康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因此,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椎管狭窄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椎管狭窄的诊断标准,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认识和治疗这种疾病。
一、椎管狭窄的定义椎管狭窄是指椎管内空间狭窄,导致神经根、脊髓或脊髓血管受压,从而引起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椎管狭窄可以发生在颈椎、胸椎或腰椎水平,其中以腰椎椎管狭窄最为常见。
二、椎管狭窄的症状和体征椎管狭窄的症状和体征取决于椎管狭窄的部位和程度。
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包括:1. 颈椎椎管狭窄:颈部疼痛、肩背痛、上肢无力、手指麻木、步态不稳等。
2. 胸椎椎管狭窄:胸部疼痛、胸闷、呼吸困难、下肢无力、排尿障碍等。
3. 腰椎椎管狭窄:腰痛、下肢疼痛、下肢无力、膝反射减弱或消失、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排尿障碍等。
三、椎管狭窄的诊断标准为了准确诊断椎管狭窄,国际上制定了一系列的诊断标准。
其中,最常用的是北美脊髓学会(NASS)和北美神经外科医师学会(AANS)制定的诊断标准。
以下是NASS和AANS共同制定的椎管狭窄的诊断标准:1. 临床表现:患者有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如上述所述。
2. 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显示椎管内空间狭窄和神经根或脊髓受压等。
3. 神经电生理学检查:如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等,可帮助确定神经功能障碍的程度和范围。
4. 治疗试验:如椎管减压手术等治疗试验,可帮助确定症状和体征的原因和治疗效果。
四、椎管狭窄的治疗椎管狭窄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对于轻度和中度的椎管狭窄,可以采用保守治疗,如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
对于严重的椎管狭窄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需要采用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方法包括椎管减压术、椎间融合术等。
五、结论椎管狭窄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腰椎管狭窄的诊断标准
腰椎管狭窄的诊断标准腰椎管狭窄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下腰痛、下肢放射痛、感觉障碍和肌力减退等症状。
对于腰椎管狭窄的诊断,临床医生需要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神经电生理检查等综合因素进行判断。
下面将介绍腰椎管狭窄的诊断标准,希望能对临床医生的诊断工作有所帮助。
1. 临床表现。
腰椎管狭窄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下腰痛、下肢放射痛、感觉障碍和肌力减退等症状。
患者常常出现腰部僵硬、活动受限、坐立不安、行走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临床医生在诊断腰椎管狭窄时,应该重点询问患者的症状,了解病情的发展过程和临床特点。
2.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腰椎管狭窄的重要手段,包括X线片、CT和MRI等检查。
X线片能够明确腰椎的解剖结构和腰椎管的狭窄程度,但对于软组织的显示不够清晰。
CT能够清晰显示腰椎管的狭窄情况,是诊断腰椎管狭窄的重要手段。
MRI对软组织的显示更加清晰,能够明确椎管内软组织的情况,对于腰椎管狭窄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 神经电生理检查。
神经电生理检查是诊断腰椎管狭窄的重要辅助手段,包括肌电图和脊髓诱发电位等检查。
肌电图能够明确患者的神经根受累情况,脊髓诱发电位能够明确患者的脊髓功能状态,对于评估腰椎管狭窄的严重程度和手术指征具有重要意义。
4.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神经电生理检查等综合情况,临床医生可以进行腰椎管狭窄的诊断。
一般来说,腰椎管横径<10mm,伴有下腰痛、下肢放射痛、感觉障碍和肌力减退等临床症状,结合影像学检查和神经电生理检查的结果,可以明确诊断为腰椎管狭窄。
在进行腰椎管狭窄的诊断工作时,临床医生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神经电生理检查等综合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判断。
希望通过本文介绍的腰椎管狭窄的诊断标准,能够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提高腰椎管狭窄的诊断准确率,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更好的帮助。
腰椎管狭窄症的影像学表现
腰椎管狭窄症的影像学表现腰椎管狭窄症的影像学表现1.引言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腰椎管内椎管的狭窄,导致脊髓、神经根或血管受到压迫。
影像学在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和评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腰椎管狭窄症的影像学表现。
2.影像学检查方法腰椎管狭窄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包括X线摄影、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造影等。
2.1 X线摄影腰椎管狭窄症的X线摄影可显示椎体结构和椎弓根的变化,包括椎间盘退变、骨赘形成和脊柱变形等。
2.2 磁共振成像(MRI)腰椎管狭窄症的MRI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其高分辨率可以显示椎管、椎间盘、脊髓、神经根和周围软组织的病变。
在MRI图像中,可见腰椎管狭窄症的表现包括椎间盘突出、韧带骨化、脊柱管变窄和神经根受压等。
2.3 计算机断层扫描(CT)腰椎管狭窄症的CT可显示骨质结构和椎管的解剖变化,特别适用于骨赘形成和骨质增生的评估。
2.4 造影腰椎管狭窄症的造影可以通过向椎间盘或椎管内注入造影剂来显示椎管的形态和压迫情况。
造影在手术前的评估和手术导航中起着重要作用。
3.影像学表现腰椎管狭窄症的影像学表现可以根据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分类和描述。
3.1 X线摄影表现●椎体退变:椎间盘变窄、椎间盘骨化和椎体骨质疏松等。
●椎弓根变化:椎弓根骨赘形成、椎弓根关节增生等。
3.2 MRI表现●椎间盘突出:可见椎间盘向椎管突出,压迫脊髓或神经根。
●韧带骨化:韧带增厚和骨赘形成,导致椎管狭窄。
●脊柱管变窄:脊柱管横径减小,可见脊髓受压表现。
●神经根受压:可见神经根被椎间盘突出物或骨赘压迫的表现。
3.3 CT表现●骨质增生:椎弓根骨赘、棘突骨赘等。
●骨质破坏:椎体破坏、椎间盘退变导致的椎间隙变窄等。
●骨质畸形:脊柱侧凸和椎体错位等。
4.附件本文档未涉及附件。
5.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中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对应的注释如下:●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腰椎管内椎管的狭窄,导致脊髓、神经根或血管受到压迫的脊柱疾病。
椎管狭窄的检查诊断
椎管狭窄的检查诊断很多中老年人因为走路缓慢或者走不了远路到医院就诊,除了因为年龄大、体力下降等原因外,医生会告诉患者有“椎管狭窄”。
椎管狭窄是指椎管的容积变小,因椎管内壁向内突入,导致椎管管腔狭窄,压迫椎管内的脊髓、神经所致,常见于腰椎和颈椎。
一般表现为腿部、手臂或躯干疼痛、麻木,肢体无力、一瘸一拐、大小便障碍等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
如何诊断椎管狭窄?需要做哪些检查才能确诊?椎管狭窄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其中老年人的患病概率比较高,大多和患者的年龄以及生活习惯有关。
这种疾病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使得患者出现背痛、腰痛、咳嗽、下肢麻木等症状,严重时出现站立或行走困难、大小便失禁等。
椎管狭窄根据狭窄的部位,分为腰椎管狭窄、颈椎管狭窄和胸椎管狭窄,其中腰椎管狭窄最常见,但颈椎管狭窄更危险。
腰椎管狭窄时,会出现反复发作的腰背部疼痛,臀部及下肢放射痛,腰部后伸受限,随后出现下肢麻木无力,肌肉萎缩。
严重者造成马尾神经受压,表现为小便排不干净,大便不能自控,会阴区麻木,性功能下降。
最常见的症状是走路时出现间歇性跛行,具体为行走一定距离(数米至数百米)后出现一侧或者双侧腰腿疼、下肢麻木无力,当弯腰、站立或蹲坐休息后数分钟后又可以继续行走。
跛行的间歇距离因病情加重而缩短,严重者行走困难。
值得注意的是症状与体征多不一致,所谓体征就是医生体格检查的情况。
对腰椎管狭窄而言,一般症状重而体征轻,尤其是住院患者经卧床休息后往往无明显体征。
这个时候就需要“负荷试验”来进一步检查,即请患者行走,诱发出平时的症状之后再行体格检查,往往能获得定位诊断。
椎管狭窄需要做哪些检查一般来说,椎管狭窄可以通过X线检查、CT扫描、磁共振成像、脊髓造影来进行诊断。
X线检查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平片,可以显示椎骨形状的变化情况,如椎体移位、关节退行性变等。
现在X线检查更多的是作为诊断的辅助检查,X线上可以观察脊柱曲度的改变,椎间高度的变化,有无椎体边缘骨赘,关节突关节形态,有无椎体不稳或滑脱。
腰椎管狭窄影像学诊断标准
腰椎管狭窄影像学诊断标准腰椎管狭窄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腰椎管内的椎管和神经根被压迫,导致神经功能异常。
影像学诊断是腰椎管狭窄的关键步骤之一,可以通过不同的影像学方法来确定病变的位置、程度和类型,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一、X线检查腰椎管狭窄的X线表现主要为腰椎间隙的狭窄、骨质增生和椎间盘变窄。
在正常的腰椎X线片上,椎间隙均匀宽阔,椎体高度一致。
而在腰椎管狭窄患者的X线片上,椎间隙狭窄,椎体边缘可见骨质增生,椎间盘变窄。
此外,还可以通过X线片判断是否存在腰椎滑脱、腰椎侧弯等相关病变。
二、CT检查CT检查是腰椎管狭窄的常用影像学方法,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解剖结构信息。
CT能够清晰显示椎管、椎间孔、椎间盘、椎体和椎弓根等结构,可以准确判断狭窄的位置、程度和类型。
CT检查还可以辅助判断是否存在腰椎滑脱、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和椎体畸形等异常。
三、MRI检查MRI是腰椎管狭窄的最佳影像学方法,具有非侵入性、高分辨率和多平面重建的优势。
MRI可以清晰地显示腰椎椎间盘、韧带、椎间孔、椎管和神经根等结构,能够准确判断狭窄的位置、程度和类型。
MRI还可以评估神经根的压迫情况、椎间盘突出的大小和方向、韧带增生等病变。
此外,MRI还可以观察腰椎周围软组织,判断是否存在脊髓病变和腰椎间盘脱出。
四、其他影像学检查除了X线、CT和MRI,还可以通过骨扫描、腰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影像学检查来辅助诊断腰椎管狭窄。
骨扫描可以评估骨代谢情况,判断是否存在骨质增生和骨折等病变。
DSA可以清晰显示血管的走行和供血情况,对于评估血管压迫和血供不足有一定帮助。
影像学诊断是腰椎管狭窄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X线、CT、MRI等影像学方法可以准确判断狭窄的位置、程度和类型,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但需要注意的是,影像学检查结果仅作为辅助诊断依据,最终诊断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其他辅助检查来综合判断。
此外,影像学检查应由专业医生解读,避免误诊和漏诊的发生,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腰5骶1椎间隙变窄诊断标准
腰5骶1椎间隙变窄诊断标准一、症状表现腰5骶1椎间隙变窄的典型表现为腰部疼痛,尤其是在弯腰、久坐或久站时,疼痛感加剧。
疼痛可能向臀部、大腿或小腿放射,影响患者正常行走和活动。
此外,患者可能出现神经功能受损的症状,如感觉麻木、肌肉无力等。
二、影像学检查要准确诊断腰5骶1椎间隙变窄,影像学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线平片、CT和MRI。
X线平片可以显示脊柱的整体结构和椎间隙的狭窄程度;CT检查可以更清楚地显示椎间盘的钙化和骨化;MRI则能提供更为详细的软组织信息,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椎间盘突出或神经受压。
三、诊断依据结合患者的症状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可以对腰5骶1椎间隙变窄做出诊断。
诊断时,应注意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等。
四、鉴别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应注意与腰5骶1椎间隙变窄相鉴别的疾病。
例如,腰椎间盘突出可能伴有明显的神经根受压症状,而腰椎管狭窄则可能导致长期的神经功能受损。
通过仔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可以做出准确的鉴别诊断。
五、病情评估病情的评估应根据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影像学检查结果和神经功能状态进行综合判断。
病情的严重程度对于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六、治疗建议根据病情的评估结果,可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等;手术治疗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椎间融合术等。
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和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
七、预后判断预后判断主要基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式和遵医行为等因素。
一般来说,大多数腰5骶1椎间隙变窄的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预后较好。
但是,如果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可能导致长期的疼痛和神经功能受损。
因此,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八、预防措施预防腰5骶1椎间隙变窄的措施主要包括保持良好的坐、站、卧姿势,避免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适当进行腰背肌锻炼等。
腰椎活动度检查操作方法
腰椎活动度检查操作方法腰椎活动度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患者的腰椎关节功能和腰椎运动范围。
通过该检查,可以了解患者腰椎部位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从而判断是否存在腰椎功能障碍。
下面将介绍腰椎活动度检查的操作方法。
操作前的准备:1. 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病情,包括任何手术、外伤或炎症史。
2. 询问患者是否有任何疼痛或不适感,特别是腰背部的疼痛。
3. 让患者放松身体,并告知他们要进行的测试步骤及目的。
检查步骤:1. 检查前屈活动度:a. 让患者站立,腰背部挺直,脚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
b. 指导患者从腰背部开始向前屈,直至手指尖触及足尖或膝盖。
c. 观察患者的活动度和是否有疼痛感。
d. 记录患者达到的最大屈曲角度。
2. 检查伸展活动度:a. 让患者平躺在检查台上,腿伸直,双手交叉置于腹部。
b. 指导患者从腰部开始向后伸展,尽量使上半身和腿呈直线。
c. 观察患者的活动度和是否有疼痛感。
d. 记录患者达到的最大伸展角度。
3. 检查侧弯活动度:a. 让患者坐在检查台上,双腿伸直,身体挺直。
b. 指导患者向一侧弯曲腰部,尽量使手指触及脚外侧。
c. 观察患者的活动度和是否有疼痛感。
d. 记录患者达到的最大侧弯角度,并分别测试另一侧。
4. 检查旋转活动度:a. 让患者坐在检查台上,双腿伸直,身体挺直。
b. 指导患者向一侧旋转腰部,尽量使手指触及脊柱对侧。
c. 观察患者的活动度和是否有疼痛感。
d. 记录患者达到的最大旋转角度,并分别测试另一侧。
操作注意事项:1.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疼痛感受,以免造成额外的伤害。
2. 应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适当调整检查的力度和速度,避免过度拉伸或扭曲患者的腰椎。
3. 在记录患者的活动度时,应尽量使用客观的标准,如可以使用测量工具来测量具体的角度。
4. 如果患者有严重的腰背部疼痛或其他症状,建议停止检查,并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腰椎活动度检查是一项简便、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通过对患者腰椎运动范围的测量和观察,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腰椎关节功能和运动能力。
教你如何看腰椎间盘突出CT和MR片
教你如何看腰椎间盘突出CT和MR 片欧阳歌谷(2021.02.01)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多病发,要确诊自己是否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好的办法是去医院拍一张腰部CT片或者MRI(磁共振片子)。
不过一般医生都没有充盈的时间把片子陈述详细解释给你听,患者经常只能拿着“语言简练”的CT或者磁共振陈述单对自己的病情似懂非懂。
不要着急~现在就来手把手教你,怎样自己也能看懂CT 和MRI磁共振片子,做到自己心中有数。
学习本看片教程不需要以前有医学知识布景,只要学完本教程的几个简单的步调,十分钟后你自己也可以看懂“高深”的CT/MRI片子啦(^o^)第一课,我们先学一点儿预备知识。
腰椎间盘由三部分组成,中间是髓核,髓核外边包抄着纤维环,上下是软骨板。
关于腰椎间盘构成的详细知识,请拜见腰椎知识堂中的相关文章,这里主要讲一下和MRI/CT片中与腰椎间盘疾病有关的几个关键解剖结构。
看看腰椎间盘片子的轴面视图示意图,这几个关键结构是诊断的重要依据:·腱鞘囊、又叫做硬膜囊(Thecal Sac)·发入迷经根(Exiting Spinal Nerve Roots )(L5) ·过往神经根(Traversing Spinal Nerve Roots)(S1) 我们仔细观察这个图,关键的“罪魁祸首”要看:·髓核·后纵韧带·后纤维环·小关节这几个结构中的任何一个呈现问题都都可以招致腰痛以及下肢疼痛(坐骨神经痛)。
要看清究竟哪里受压,被什么压迫着,正确的办法是看其MRI/CT的轴状面图(从上往下看)。
而从矢状面图(从正面看)上只能年夜概地看出是否存在压迫、膨出或突出。
随着对下面内容的学习,你可能感到CT和MRI图像其实不象这个示意图中所画的那样清晰辩白出各个部分,看真实的CT/MRI片子,有时不克不及不阐扬点“想象空间” ^_^ <第一课完>第二课,找到我们要看的那一个椎间盘。
一种简易的腰椎管造影方法
一种简易的腰椎管造影方法
腰椎管造影是一种常用的诊断方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腰椎管内部的情况。
下面介绍一种简易的腰椎管造影方法:1.患者取仰卧位,将腰部垫高,使腰椎弯曲。
2.在腰椎穿刺部位消毒,麻醉后进行穿刺。
3.将造影剂注入腰椎管内,注射速度要缓慢,避免造成压力过大。
4.在注射造影剂的同时,医生可以通过X光或CT等影像学检查手段观察造影剂的分布情况。
5.检查完毕后,将穿刺部位消毒并包扎好。
需要注意的是,腰椎管造影是一种有一定风险的检查方法,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患者在进行检查前应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和过敏史,以便医生能够更好地评估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雷庆凯大夫 腰椎管狭窄的检查方法
雷庆凯大夫腰椎管狭窄的检查方法生活上,拥有健康的人是最幸福的,因为健康是用金钱买不到。
患有腰椎管狭窄的患者可能会深深的体会到健康是多么的难得了,因此在疾病的困扰下,失去了享受生活的兴致。
因此,一旦发现有不适,就要到正规的医院检查,这样才能确认是否患病,如果患上了疾病就应该要及时就医。
那么有哪些方法是检查腰椎管狭窄的呢?下面就由骨科雷庆凯大夫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从中医学角度来看,先天肾气不足、肾气虚衰,以及劳役伤肾为发病的内在因素。
若反复遭受外伤,慢性劳损,以及风寒湿邪的侵袭为其发病的外在因素。
其病理机制是肾虚不固,风寒湿邪阻络,气滞血瘀,营卫不得宣通,以致腰腿痹阻疼痛。
诊断要点应根据临床表现选择适当的辅助检查方法,如各种投照方法的X线平片、脊髓造影、CT扫描、CT脊髓造影、核磁共振等,以做出精确的定位、定性及定量诊断。
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大区别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不具备间歇性跛行,主诉与客观检查不符、腰部后伸受限三大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屈颈试验和直腿抬高试验多为阳性,而腰椎管狭窄则为阴性。
此外,腰椎管狭窄症在影像学上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明显的区别,即腰椎管狭窄症在CT、核磁共振、脊髓造影等检查时均显示椎管矢状征小于正常,而腰椎间盘突出症则无。
二者是单独的两种疾病,但同时还有一定联系,可以相伴发生,而且伴发比例相当高,这也是人们易将二者混淆的原因。
因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后期,由于相应的小关节发生滑膜炎性渗出反应、关节软骨磨损及碎裂,导致在椎体侧后缘及关节突处出现增生的骨赘,继发腰椎管狭窄症。
在两病同时发生时,患者可同时表现两者的症状及体征,临床诊断多无困难。
腰椎椎管狭窄症的诊断要点是什么?腰椎椎管狭窄症常见于中年人以上者,男多于女,患者主要症状是长期反复的腰腿痛和间歇性跛行。
疼痛性质为酸痛或灼痛,有的可放射到大腿外侧或前方等处,多为双侧,可左、右腿交替出现症状。
当站立和行走时,出现腰腿痛或麻木无力,疼痛和跛行逐渐加重,甚至不能继续行走,休息后症状好转,骑自行车无妨碍。
腰椎管狭窄的CT检查
腰椎管狭窄的CT检查
胡振民
【期刊名称】《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年(卷),期】1989(012)002
【摘要】高分辨力CT机能清楚地显示椎管内的各种软组织结构。
由于腰椎有丰富的硬膜外脂肪,腰段CT扫描要比颈、胸段效果更佳。
一、扫描技术条件病人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从L_3至S_1,层厚5mm,连续扫描;可亦选用与椎间隙平面相一致的角度扫描,对准椎间隙连续扫描5层。
当病人有严重脊柱侧突时,轴位CT扫描不能绝对与椎间盘平行,此时可因部分容积效应产生突向椎管内的软组织块样阴影,应再作矢状位重建或斜轴位扫描。
静脉内注射造影剂能强化硬膜外血管,
【总页数】3页(P75-77)
【作者】胡振民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16.8
【相关文献】
1.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CT检查及诊断作用研究 [J], 苗姝慧
2.CT检查对获得性腰椎管狭窄的原因分析 [J], 沈永安
3.非骨性椎管狭窄的造影和CT检查与手术对比研究 [J], 高万勤;李云东;杨海
4.CT检查对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价值与临床观察 [J], 王树德;齐文胜
5.脊髓圆椎肿瘤伴胸_(12)腰_1椎间盘突出及腰_1椎管狭窄一例报告 [J], 候明夫;五全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庆凯大夫腰椎管狭窄的检查方法生活上,拥有健康的人是最幸福的,因为健康是用金钱买不到。
患有腰椎管
狭窄的患者可能会深深的体会到健康是多么的难得了,因此在疾病的困扰下,失去了享受生活的兴致。
因此,一旦发现有不适,就要到正规的医院检查,这样才能确认是否患病,如果患上了疾病就应该要及时就医。
那么有哪些方法是检查腰椎管狭窄的呢?下面就由骨科雷庆凯大夫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从中医学角度来看,先天肾气不足、肾气虚衰,以及劳役伤肾为发病的内在因素。
若反复遭受外伤,慢性劳损,以及风寒湿邪的侵袭为其发病的外在因素。
其病理机制是肾虚不固,风寒湿邪阻络,气滞血瘀,营卫不得宣通,以致腰腿痹阻疼痛。
诊断要点
应根据临床表现选择适当的辅助检查方法,如各种投照方法的X线平片、脊髓造影、CT扫描、CT脊髓造影、核磁共振等,以做出精确的定位、定性及定量诊断。
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大区别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不具备间歇性跛行,主诉与客观检查不符、腰部后伸受限三大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屈颈试验和直腿抬高试验多为阳性,而腰椎管狭窄则为阴性。
此外,腰椎管狭窄症在影像学上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明显的区别,即腰椎管狭窄症在CT、核磁共振、脊髓造影等检查时均显示椎管矢状征小于正常,而腰椎间盘突出症则无。
二者是单独的两种疾病,但同时还有一定联系,可以相伴发生,而且伴发比例相当高,这也是人们易将二者混淆的原因。
因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后期,由于相应的小关节发生滑膜炎性渗出反应、关节软骨磨损及碎裂,导致在椎体侧后缘及关节突处出现增生的骨赘,继发腰椎管狭窄症。
在两病同时发生时,患者可同时表现两者的症状及体征,临床诊断多无困难。
腰椎椎管狭窄症的诊断要点是什么?腰椎椎管狭窄症常见于中年人以上者,男多于女,患者主要症状是长期反复的腰腿痛和间歇性跛行。
疼痛性质为酸痛或灼痛,有的可放射到大腿外侧或前方等处,多为双侧,可左、右腿交替出现症状。
当站立和行走时,出现腰腿痛或麻木无力,疼痛和跛行逐渐加重,甚至不能继续行走,休息后症状好转,骑自行车无妨碍。
病情严重者,可引起尿急或排尿困难。
部分患者可出现下肢肌肉萎缩,以胫前肌及伸肌最明显,肢体痛觉减退,膝或跟腱反射迟钝,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但也有部分患者主诉多,没有任何阳性体征.拍摄腰椎正、侧、斜位X线片,有助于诊断,常在腰4~5,腰5骶1之间可见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椎体滑脱、腰骶角增大、小关节突肥大等改变。
椎管内造影、CT、MRI检查,可帮助明确诊断。
间歇性跛行
间歇性跛行是指患者从开始走路,或走了一段路程以后(一般为数百米左右),出现单侧或双侧腰酸腿痛,下肢麻木无力,以至跛行,但稍许蹲下或坐下
休息片刻后,症状可以很快缓解或消失,病人仍可继续行走,再走一段时间后,上述症状再度出现。
因为在这一过程中,跛行呈间歇性出现,故称为间歇性跛行。
间歇性跛行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在腰椎管已有狭窄的病理基础上,因直立时椎体及神经根的压力负荷增大,再加上行走时下肢肌肉的舒缩活动进一步促使椎管内相应脊神经节的神经根部血管生理性充血,继而静脉瘀血以及神经根受牵拉后,相应部位微循环受阻而出现缺血性神经根炎,从而出现腰腿疼痛、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当患者蹲下、坐下或平卧休息后,神经根的压力负荷降低,消除了肌肉活动时的刺激来源,脊髓及神经根缺血状态得以改善,因此症状也随之减轻、消失。
再行走时,再度出现上述症状,再休息,症状再缓解,如此反复,交替出现,形成了间歇性跛行。
它是腰椎管狭窄症的主要临床特点之一。
鉴别间歇性跛行
腰椎管狭窄症表现为神经性间歇性跛行,与血管性间歇性跛行(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不同,区别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⑴神经性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良好,血管性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⑵神经性间歇性跛行下肢可有节段性感觉障碍,血管性间歇性跛行为袜套式感觉障碍。
⑶神经性间歇性跛行步行距离随病程延长而逐渐缩短,血管性间歇性跛行则不明显。
⑷必要时,可行动脉造影检查,神经性间歇性跛行动脉良好,血管性间歇性跛行可显示动脉腔狭窄区。
雷庆凯大夫提示:以上介绍了腰椎管狭窄的检查方法,大家在阅读后是否都对这一疾病有了更好的认识呢?希望大家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疾病,要坚定战胜疾病的决心。
最后祝愿广大患者早日康复!(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