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袁隆平的“寻梦园”》教案及练习
《理想》《袁隆平的“寻梦园”》教案及练习
《理想》《袁隆平的“寻梦园”》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理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使学生了解袁隆平的事迹,理解他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内容1. 《理想》这篇文章的主题是理想的重要性,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明白理想对一个人的影响和意义。
2. 《袁隆平的“寻梦园”》这篇课文介绍了袁隆平的事迹和他对杂交水稻研究的执着追求,让学生了解这位杰出科学家的贡献和精神风貌。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理想的意义。
2.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袁隆平的事迹,感受他的科学精神和敬业精神。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理想》这篇文章的主题是理想的重要性,让学生思考:什么是理想?理想对一个人有什么意义?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理想》这篇文章,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3.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理想的理解和追求,并从文章中找出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
4. 案例分析:让学生阅读《袁隆平的“寻梦园”》,了解袁隆平的事迹,分析他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5. 总结: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讨论和案例分析中的收获,明确自己对理想的追求。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参与、讨论和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在理解《理想》这篇文章内容和观点方面的掌握情况。
2. 通过课后作业《袁隆平的“寻梦园”》的阅读和思考,评价学生对袁隆平事迹的理解和感悟。
3. 通过学生的总结和分享,评价学生对理想的认识和追求。
六、教学练习1. 根据《理想》的内容,写一篇关于个人理想的短文。
2. 结合《袁隆平的“寻梦园”》,讨论袁隆平如何实现他的理想,并从中得到启示。
七、扩展阅读1. 推荐学生阅读袁隆平的传记或其他相关文献,深入了解袁隆平的人生历程和科学贡献。
2. 引导学生关注当代科学家的事迹,了解他们如何为实现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作出贡献。
八、课堂活动1. 组织一次以“我的理想”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理想》《袁隆平的“寻梦园”》教案及练习
《理想》《袁隆平的“寻梦园”》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理想》和《袁隆平的“寻梦园”》两篇文章,让学生理解并感悟到追求理想的重要性,以及为实现理想所付出的努力和坚持。
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家袁隆平的敬仰之情。
3. 提高学生朗读、思考、表达和写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理想》:理解文章主题,感悟追求理想的意义,学习作者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2. 《袁隆平的“寻梦园”》:了解袁隆平的生平和事迹,认识他在农业科技领域的杰出贡献,学习他执着追求梦想、为人类福祉着想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两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和感悟追求理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朗读、思考、表达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袁隆平的事迹,让学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两篇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准备相关问题。
2. 课堂导入:引导学生谈论对理想的看法,导入新课。
3. 文章讲解:分别对《理想》和《袁隆平的“寻梦园”》进行讲解,分析文章主题、作者观点和思想感情。
4. 案例分析:讲解袁隆平的事迹,让学生了解他在农业科技领域的杰出贡献,感悟他追求梦想、为人类福祉着想的精神。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文章内容和袁隆平的事迹,探讨追求理想的意义和如何实现理想。
6.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追求理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朗读、思考、表达和写作能力。
《袁隆平的寻梦园》教案
《袁隆平的寻梦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袁隆平的生平和他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主要成就。
学习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激发他们对农业科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为社会做贡献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袁隆平的寻梦园》一文主要介绍了袁隆平的生平和他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主要成就。
课文内容包括袁隆平的童年经历、他对农业科学的热爱和追求,以及他在杂交水稻研究中的重要突破和创新。
2.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袁隆平的生平和他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以及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向学生展示袁隆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袁隆平是谁,他在农业科学领域有何成就。
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对袁隆平的了解,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3.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3.3 讨论和思考: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袁隆平的成就对农业科学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4.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课堂讨论,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检查他们是否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4.3 思考和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在讨论和思考环节的表现,检查他们是否能够提出有深度的观点和分析。
五、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袁隆平的寻梦园》5.2 图片:袁隆平的图片5.3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如有需要)六、教学活动6.1 观看纪录片:播放关于袁隆平杂交水稻研究的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袁隆平的工作和成就。
《袁隆平的”寻梦园”》教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默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注字音。 充沛(pèi) 睿智(ruì) 贫瘠(jí) 憧憬(chōng jǐng)] 蕴藏(yùn) 瞩目(zhǔ) 浩瀚(hàn) 淳美(chún) 2、解释下列列词语 (1) 精干:精明能干。 (2) 充沛:充足而旺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文精当的选材,结构上的前后照应及描写情状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阅读文学作品可以明做人之理。 2、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 睿智:英明有远见。 (4) 贫瘠:(土地)不肥沃。 (5) 享誉:在社会上取得名誉。 (6) 神采奕奕:人面部的神气和光彩。 (7) 憧憬:向往。 (8) 瞩目:注目。 (9) 浩瀚:广大,繁多。 (10) 亮丽:美丽而引人注目。 (11) 淳美:纯朴美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阅读课文,在课文中卷点批注。 4、就课文不了解之处质疑。 二.导语 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1981 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誉 为杂交水稻之父”,2001 年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袁隆平教授 为什幺能取得这幺大的成就呢?我们来探讨一下他的成功之路。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要求语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停顿的长短和感情的把握。 2、在小组中交流自己圈点批注,互相质疑。小组不能解决的交全班讨论。 3、质疑:袁隆平小时候的理想是什幺?怎幺产生这种理想的? 讨论并归纳:袁隆平大约 6 岁时一次郊游,在武汉郊区参观了一个园艺 场,满园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他觉得那一切 简直太美丽了,美得他当时就想,将来一定要去学农。 4、质疑:袁隆平终生追求的是什幺?是什幺使他产生了这种追求?
《袁隆平的“寻梦园”》同步练习
14.简介袁隆平的三系;设想,表现他什幺精神?
15.大相径庭;说明袁隆平学术观点具有什幺特点?表现他什幺精神?
16.不争,也不辩;表现他什幺精神?
17.袁隆平迈出的第一步顺利吗,为什幺?
18.袁隆平身处逆境;仍坚持进行科学研究,表现他什幺精神?
19.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很好的细节描写读起来感人至
后代,全部保持雄性不育的特征,这就是保持系。有了保持系,不育系才能
代代相传并大量繁殖。
第三步,还要找一种稻种和雄性不育系杂交,使杂交的后代恢复生育能
力,这叫恢复系。有了恢复系,就可以大量生产杂交种子了。
袁隆平提出的通过三系;来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
点大相径庭。他披挂上阵,尚未站稳脚跟,冷言冷语便扑面而来。但袁隆平
想。
第二部分:
(一)
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多亩,增产稻谷
3500亿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3500万人的吃饭问题,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
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
对一个几千年未曾真正解决吃饭问题的大国,这是多幺巨大而深远的贡献!
难怪一些地区的农民称他为当代神农;,而国际同行称他的研究是带给全人类
人类。;
我做过一个好梦,我们种的水稻,像高粱那幺高,穗子像扫把那幺长,颗
粒像花生那幺大。几个朋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古稀之年的科学家之梦,已经没有了园艺场的五彩缤纷,7、选文第一段中使用了很多的数字,这些数字说明了什幺?
8、写出下列引号的作用。
⑴一些地区的农民称他为当代神农;。()
chn()美
3、品味下列句中加点词的作用。?
《袁隆平的“寻梦园”》阅读答案
《袁隆平的“寻梦园”》阅读答案篇一:袁隆平的寻梦园学案袁隆平的寻梦园学案一.文本导入中国古代有众所周知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国际上把中国的杂交水稻当作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二.背景介绍1950年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只有141公斤,1998年达到450公斤,增长了3.2倍.当今中国有一半的水稻地里种的是袁隆平及其助手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他们的产量占全国产量的60%由于杂交水稻的推广,从1976年到1999年累计增产水稻3.5亿吨,按每吨1000元计算,累计增收3500亿元;按人均口粮每年450公斤计算,每年解决了3500多万人的吃饭问题。
袁隆平连获三个国际性的大奖:①.1985年10月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发明奖;②.1987年3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③.1988年3月英国皇家让克奖。
2001年他又荣获中国国家首届科学技术进步奖.三.文本学习1.重点字词睿(ruì)智:见识卓越,富有远见。
杂交:不同种、属或品种的动物或植物进行交配或结合。
憧憬(chōng jǐng):向往、神往古稀之年:古人把70岁称为古稀之年,源于杜甫的《曲江》诗句:人生七十古来稀。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来稀,八十九十耄耋。
2.人物性格袁隆平说:“我这个人有点痴,认准的路一定要走到底”。
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能够体现他的痴的事例。
并谈谈我们大家对他的痴的理解。
事例:在他刚刚开始研究的时候,为了获得一株必须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和新婚妻子一起,用了整整两年时间,顶着烈日差不多??,14000个稻穗。
3.袁隆平的梦有哪些?4.4.文中“美丽”一词多次出现,他们的含义有什么不同?5.突然发现,这位享誉世界,功勋卓越的“杂交水稻之父”,竟然和“美丽”有那么多直接的联系.这句话中的美丽指的是什么?6.“古稀之年的科学家之梦,已没有了园艺场的五彩缤纷,但那种淳美的境界却依依相随,如幻如真.”句中的淳美境界指的是什么?7.怎样理解“寻梦园”?8.文本介绍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讯通讯是一种比消息报道更详细生动的报道人物和事件的新闻体裁,是报刊,广播,电视中常用的一种新闻体裁.具有真实性,形象性,评论性等特点.按照报道的内容来分通讯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小故事等几种.9.文章的特色:1.运用倒叙的写作手法;2.数据确凿,真实可信;3.中心明确,详略得当;4.语言准确而包涵感情.10.引号的应用:1.表示引用的部分;2.表示特定的称谓或需要着重指出的地方;3.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篇二: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袁隆平的“寻梦园”》练习鄂教版袁隆平的“寻梦园”导学练测资料包一.课文导学一、字音及词义:精干:精明强干。
《袁隆平的“寻梦园”》教案
将是退出。失重、颠簸、呕吐这些让人难以想象的痛苦,都未能动摇她内心
的飞行梦想,她都用坚强的意志挺了过来,对太空的向往给予了她克服困难
的勇气和信心,此刻她完成了英雄的塑造。
将生死置之度外,肩负使命,并且时刻不忘作为教师的责任,自信而又美
却从来没有在我们心中消失过。在和平年代里,英雄已经有了新的内涵,是
指在各条战线、各个部门,勇于向困难挑战,为他人谋利益,为社会做出巨
大贡献的人们。我们学习这篇课文,需要理解其英雄行为,感受英雄品质的
力量,树立正确的英雄观。
麦考利夫这位航天女英雄,明知艰险,勇者无惧。当得知美国国家宇航局
决定挑选一名普通教师乘坐挑战者;号航天飞机飞入太空时,竟有上万人报
接影响着新一代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本文是一次梦想与荣誉的美好展示,作为一篇人物通讯,文章一开始就借
笔者的口提出了一个读者们关注的问题:像袁隆平这样一个出生在北京,生
长在武汉、重庆等大城市,拥有优越生活条件的人,到底是什幺原因让他义
无反顾地走上艰苦而陌生的农学研究之路?;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一直贯穿了
明,大家知道是指什幺吗?它就是由我国杰出的科学家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
稻;。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
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把
它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袁隆平的世界,亲身感受一
下他和他的成就。
整体感知:
⑴快速阅读文章,勾画关键语句,搜集文中信息。
丽。登机时仍想着在太空中给几百万美国学生讲两堂课,这是作为教师最本
我的美丽。在登上航天飞机的最后一刻,她回过头来,对着电视镜头,对着
《袁隆平的“寻梦园”》教案1
《袁隆平的“寻梦园”》教案1
[教学目标]
1. 体会文中袁隆平的梦”和寻梦园”的含义。
2. 搜集袁隆平农业研究事业的有关信息。
3. 学习袁隆平献身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材料感受人物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风貌。
难点:理解袁隆平的梦”和寻梦园”的含义,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学法指导]
1. 搜索整合文中资料,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2. 圈点批注文中关键语句,加深对人物精神的理解。
3. 阅读背景资料,明确袁隆平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及其精神。
《袁隆平的“寻梦园”》教案
《袁隆平的“寻梦园”》教案[教学目标]1. 体会文中袁隆平的“梦”和“寻梦园”的含义。
2. 搜集袁隆平农业研究事业的有关信息。
3. 学习袁隆平献身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具体材料感受人物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风貌。
难点:理解袁隆平的“梦”和“寻梦园”的含义,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学法指导]1. 搜索整合文中资料,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2. 圈点批注文中关键语句,加深对人物精神的理解。
3. 查阅背景资料,明确袁隆平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
[学习内容]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大家都很熟悉,现在国际上称中国出现了第五大发明,大家知道是指什么吗?它就是由我国杰出的科学家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
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把它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袁隆平的世界,亲身感受一下他和他的成就。
整体感知:⑴快速阅读文章,勾画关键语句,搜集文中信息。
⑵思考:读了文章以后,你认为袁隆平是个怎样的人?你的依据是什么?袁隆平是个杰出的科学家,他研究的杂交水稻每年增产谷物3500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3500万人口的吃饭问题,40年来他在此领域始终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袁隆平是个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人,他为了寻找一株必需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和新婚妻子一起顶着烈日,检查了14000个稻穗。
袁隆平是个执着追求梦想的人,他出生在北京,却放弃了优越的生活,在风华正茂之时违背母命,选择了艰苦陌生的农学。
研读与赏析:梦想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美好的梦想往往能使人们为之付出终身的努力,并且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光荣。
一个中学生要以什么为光荣,该如何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它直接影响着新一代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本文是一次梦想与荣誉的美好展示,作为一篇人物通讯,文章一开始就借笔者的口提出了一个读者们关注的问题:“像袁隆平这样一个出生在北京,生长在武汉、重庆等大城市,拥有优越生活条件的人,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义无反顾地走上艰苦而陌生的农学研究之路?”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一直贯穿了课文的始终,带着它去研读课文,才能够把握住作者的写作意图。
《袁隆平的“寻梦园”》阅读及答案
《袁隆平的“寻梦园”》阅读及答案
袁隆平的“寻梦园”(6分)
自1966年袁隆平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中科院《科学通讯》第4期发表,引起了国内外瞩目,他的研究成果一项接着一项,他的杂交稻创造的神话一个接着一个,四十多年间他在这个领域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
而新千年里,他主持的国家“超级稻”研究项目又传佳音,续写着“绿色革命”的新突破……
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三十五亿多亩,增产稻谷三千五百亿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三千五百万人的吃饭问题,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
对于一个几千年未曾真正解决吃饭问题的大国,这是一个多幺巨大而深远的贡献!难怪一些地区的农民称他为当代“神农”,而国际上的同行则称他的研究是“带给全人类的福音”。
他先后获得了国内国际多项顶尖大奖,身兼数十个学术和社会职务。
浩瀚宇宙中,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闪烁遨游;风云市场上,以他名字上市的股票亮丽登场。
不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这些辉煌、荣耀、名利,丝毫也没有使袁隆平产生任何改变。
从播种到收获,他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从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赶着阳光从北到南察看育种基地。
即使这次来京领奖,他也无时不惦记着他的试验。
“我们超级稻的培育十分紧张,不管我在哪儿,要求基地三天报一次数据,这样可以随时分析情况。
”一再声称不善言辞的袁隆平,谈起他的水稻育种却雄辩而流畅,“我们有信心,提前两年实现亩产八百公斤的目标。
”
已经功成名就的袁隆平仍驱赶着自己不断前行,“我在有生之年还有两大心。
《袁隆平的寻梦园》教案
《袁隆平的寻梦园》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本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激发学生对袁隆平和他的寻梦园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袁隆平先生的成就和对农业的贡献。
引入寻梦园的概念和它在袁隆平心中的意义。
1.3 教学活动:播放袁隆平的介绍视频,让学生了解他的成就。
引导学生思考寻梦园对袁隆平的意义。
第二章:袁隆平生平简介2.1 教学目标:了解袁隆平先生的生平背景。
认识袁隆平先生对杂交水稻研究的贡献。
2.2 教学内容:介绍袁隆平先生的家庭背景和教育经历。
讲述袁隆平先生如何开始杂交水稻研究。
2.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查找袁隆平先生的生平资料,并进行分享。
引导学生讨论袁隆平先生的成就和影响。
第三章:杂交水稻的研究与开发3.1 教学目标:了解杂交水稻的研究过程和开发技术。
认识杂交水稻对我国农业的重要意义。
3.2 教学内容:介绍杂交水稻的原理和优点。
讲述杂交水稻的研究和开发过程。
3.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杂交水稻实验,观察其生长过程。
引导学生讨论杂交水稻的优势和对农业的贡献。
第四章:寻梦园的建立与发展4.1 教学目标:了解寻梦园的建立背景和发展历程。
认识寻梦园在袁隆平心中的意义。
4.2 教学内容:介绍寻梦园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讲述寻梦园对袁隆平的意义和影响。
4.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查找寻梦园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分享。
引导学生讨论寻梦园对袁隆平的启示和影响。
第五章:袁隆平的精神品质5.1 教学目标:了解袁隆平先生的精神品质。
引导学生学习袁隆平先生的优秀品质。
5.2 教学内容:讲述袁隆平先生的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学习袁隆平先生的品质。
5.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袁隆平先生的优秀品质。
引导学生分享学习袁隆平先生品质的心得。
第六章:杂交水稻的种植技术6.1 教学目标:了解杂交水稻的种植技术要求。
掌握杂交水稻的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方法。
6.2 教学内容:讲解杂交水稻的种植技术,包括播种、施肥、灌溉等。
《袁隆平的“寻梦园”》阅读答案
《袁隆平的“寻梦园”》阅读答案袁隆平的寻梦园学案一.文本导入中国古代有众所周知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国际上把中国的杂交水稻当作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二.背景介绍1950年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只有141公斤,1998年达到450公斤,增长了3.2倍.当今中国有一半的水稻地里种的是袁隆平及其助手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他们的产量占全国产量的60%由于杂交水稻的推广,从1976年到1999年累计增产水稻3.5亿吨,按每吨1000元计算,累计增收3500亿元;按人均口粮每年450公斤计算,每年解决了3500多万人的吃饭问题。
袁隆平连获三个国际性的大奖:①.1985年10月 __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发明奖;②.1987年3月 __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③.1988年3月英国皇家让克奖。
xx年他又荣获中国国家首届科学技术进步奖.三.文本学习1.重点字词睿(ruì)智:见识卓越,富有远见。
杂交:不同种、属或品种的动物或植物进行交配或结合。
憧憬(chōng jǐng):向往、神往古稀之年:古人把70岁称为古稀之年,源于杜甫的《曲江》诗句:人生七十古来稀。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来稀,八十九十耄耋。
2.人物性格袁隆平说:“我这个人有点痴,认准的路一定要走到底”。
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能够体现他的痴的事例。
并谈谈我们大家对他的痴的理解。
3.袁隆平的梦有哪些?4.4.文中“美丽”一词多次出现,他们的含义有什么不同?5.突然发现,这位享誉世界,功勋卓越的“杂交水稻之父”,竟然和“美丽”有那么多直接的联系.这句话中的美丽指的是什么?6.“古稀之年的科学家之梦,已没有了园艺场的五彩缤纷,但那种淳美的境界却依依相随,如幻如真.”句中的淳美境界指的是什么?7.怎样理解“寻梦园”?8.文本介绍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讯通讯是一种比消息报道更详细生动的报道人物和事件的新闻体裁,是报刊,广播,电视中常用的一种新闻体裁.具有真实性,形象性,评论性等特点.按照报道的内容来分通讯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小故事等几种.9.文章的特色:1.运用倒叙的写作手法;2.数据确凿,真实可信;3.中心明确,详略得当;4.语言准确而包涵感情.10.引号的应用:1.表示引用的部分;2.表示特定的称谓或需要着重指出的地方;3.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袁隆平的“寻梦园”导学练测资料包一.课文导学【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精干:精明强干。
《袁隆平的“寻梦园”》阅读答案
《袁隆平的“寻梦园”》阅读答案袁隆平的“寻梦园”①自1966年袁隆平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中科院《科学通讯》第4期发表,引起了国内外瞩目,他的研究成果一项接着一项,他的杂交稻创造的神话一个接着一个,四十多年间他在这个领域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
而新千年里,他主持的国家“超级稻”研究项目又传佳音,续写着“绿色革命”的新突破……②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三十五亿多亩,增产稻谷三千五百亿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三千五百万人的吃饭问题,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
③对于一个几千年未曾真正解决吃饭问题的大国,这是一个多么巨大而深远的贡献!难怪一些地区的农民称他为当代“神农”,而国际上的同行则称他的研究是“带给全人类的福音”。
他先后获得了国内国际多项顶尖大奖,身兼数十个学术和社会职务。
浩瀚宇宙中,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闪烁遨游;风云市场上,以他名字上市的股票亮丽登场。
④不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这些辉煌、荣耀、名利,丝毫也没有使袁隆平产生任何改变。
从播种到收获,他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从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赶着阳光从北到南察看育种基地。
即使这次来京领奖,他也无时不惦记着他的试验。
⑤“我们超级稻的培育十分紧张,不管我在哪儿,要求基地三天报一次数据,这样可以随时分析情况。
”一再声称不善言辞的袁隆平,谈起他的水稻育种却雄辩而流畅,“我们有信心,提前两年实现亩产八百公斤的目标。
”⑥已经功成名就的袁隆平仍驱赶着自己不断前行,“我在有生之年还有两大心愿:一是要把超级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这样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了;再一个是把杂交水稻推向世界,造福全人类。
”⑦袁先生儿时的园艺场如今已经变成水稻田,生活、事业甚至梦里,全是稻子……⑧“我做过一个好梦,我们种的水稻,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
几个朋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理想》《袁隆平的“寻梦园”》教案及练习
《理想》《袁隆平的“寻梦园”》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理想》和《袁隆平的“寻梦园”》,让学生了解并感悟到追求理想的重要性,以及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敢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对现代农业科技的认识和了解。
二、教学内容:1. 《理想》:本文讲述了袁隆平爷爷追求杂交水稻理想的过程,以及他为实现理想而付出的努力和艰辛。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追求理想需要坚定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2. 《袁隆平的“寻梦园”》:本文介绍了袁隆平爷爷创建的“寻梦园”,以及他在园区内开展的各种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袁隆平爷爷在农业科技领域的杰出贡献,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敢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袁隆平爷爷追求杂交水稻理想的过程,以及他为实现理想而付出的努力和艰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中感悟到追求理想需要坚定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以及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敢于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追求理想,如何实现理想等问题。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袁隆平爷爷的故事为例,让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感悟到追求理想的重要性。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理想,并讨论如何实现理想。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让学生阅读《理想》和《袁隆平的“寻梦园”》。
2. 学生分享阅读感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追求理想的意义。
3. 教师讲解袁隆平爷爷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他为实现理想所付出的努力。
4.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想并讨论如何实现理想。
5. 教师总结课程内容,强调追求理想需要坚定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7. 课后辅导,解答学生疑问,指导学生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
六、教学评估: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文,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吸收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3. 课后与学生进行一对一交流,了解他们对课程的反馈和建议。
《袁隆平的“寻梦园”》阅读及答案
《袁隆平的“寻梦园”》阅读及答案袁隆平的“寻梦园”(6分)自1966年袁隆平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中科院《科学通讯》第4期发表,引起了国内外瞩目,他的研究成果一项接着一项,他的杂交稻创造的神话一个接着一个,四十多年间他在这个领域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
而新千年里,他主持的国家“超级稻”研究项目又传佳音,续写着“绿色革命”的新突破……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三十五亿多亩,增产稻谷三千五百亿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三千五百万人的吃饭问题,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
对于一个几千年未曾真正解决吃饭问题的大国,这是一个多么巨大而深远的贡献!难怪一些地区的农民称他为当代“神农”,而国际上的同行则称他的研究是“带给全人类的福音”。
他先后获得了国内国际多项顶尖大奖,身兼数十个学术和社会职务。
浩瀚宇宙中,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闪烁遨游;风云市场上,以他名字上市的股票亮丽登场。
不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这些辉煌、荣耀、名利,丝毫也没有使袁隆平产生任何改变。
从播种到收获,他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从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赶着阳光从北到南察看育种基地。
即使这次来京领奖,他也无时不惦记着他的试验。
“我们超级稻的培育十分紧张,不管我在哪儿,要求基地三天报一次数据,这样可以随时分析情况。
”一再声称不善言辞的袁隆平,谈起他的水稻育种却雄辩而流畅,“我们有信心,提前两年实现亩产八百公斤的目标。
”已经功成名就的袁隆平仍驱赶着自己不断前行,“我在有生之年还有两大心愿:一是要把超级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这样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了;再一个是把杂交水稻推向世界,造福全人类。
”袁先生儿时的园艺场如今已经变成水稻田,生活、事业甚至梦里,全是稻子……“我做过一个好梦,我们种的水稻,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
几个朋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选自《语文读本》)23.请你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初中记叙文阅读】《袁隆平的“寻梦园”》阅读答案
【初中记叙文阅读】《袁隆平的“寻梦园”》阅读答案袁隆平的寻梦园( 6 分)自 1966 袁隆平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中科院《科学通讯》第 4 期发表,引起了国内外瞩目,他的研究成果一项接着一项,他的杂交稻创造的袁隆平的“寻梦园”(6分)自1966袁隆平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中科院《科学通讯》第4期发表,引起了国内外瞩目,他的研究成果一项接着一项,他的杂交稻创造的神话一个接着一个,四十多间他在这个领域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
而新千里,他主持的国家“超级稻”研究项目又传佳音,续写着“绿色革命”的新突破……从1976至1999,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三十五亿多亩,增产稻谷三千五百亿公斤,相当于每解决三千五百万人的吃饭问题,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
对于一个几千未曾真正解决吃饭问题的大国,这是一个多么巨大而深远的贡献!难怪一些地区的农民称他为当代“神农”,而国际上的同行则称他的研究是“带给全人类的福音”。
他先后获得了国内国际多项顶尖大奖,身兼数十个学术和社会职务。
浩瀚宇宙中,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闪烁遨游;风云市场上,以他名字上市的股票亮丽登场。
不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这些辉煌、荣耀、名利,丝毫也没有使袁隆平产生任何改变。
从播种到收获,他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从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赶着阳光从北到南察看育种基地。
即使这次来京领奖,他也无时不惦记着他的试验。
“我们超级稻的培育十分紧张,不管我在哪儿,要求基地三天报一次数据,这样可以随时分析情况。
”一再声称不善言辞的袁隆平,谈起他的水稻育种却雄辩而流畅,“我们有信心,提前两实现亩产八百公斤的目标。
”已经功成名就的袁隆平仍驱赶着自己不断前行,“我在有生之还有两大心愿:一是要把超级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这样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了;再一个是把杂交水稻推向世界,造福全人类。
”袁先生儿时的园艺场如今已经变成水稻田,生活、事业甚至梦里,全是稻子……“我做过一个好梦,我们种的水稻,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
《理想》《袁隆平的“寻梦园”》教案及练习
《理想》《袁隆平的“寻梦园”》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理想》和《袁隆平的“寻梦园”》,让学生理解并感悟到追求理想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敢于创新的精神。
3.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文章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内容:1. 《理想》: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和坚持。
2. 《袁隆平的“寻梦园”》:了解袁隆平的事迹,感受他为实现“禾下乘凉梦”的努力和奉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感悟追求理想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营养,将理想与现实相结合。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袁隆平的事迹为例,启发学生思考。
3. 运用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对理想的看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想》,让学生感受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和坚持。
3. 讨论:让学生分享阅读感悟,引导学生思考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4. 阅读《袁隆平的“寻梦园”》,了解袁隆平的事迹,感受他为实现理想的努力和奉献。
5. 案例分析:以袁隆平为例,引导学生学会将理想与现实相结合,培养创新精神。
9. 评价与反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提升。
10. 教学延伸: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袁隆平的“寻梦园”,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科学创新的魅力。
六、教学评估:1. 评估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
2. 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参与度,观察他们是否能从袁隆平的事迹中汲取灵感。
3. 评估学生的作业,检查他们是否能将自己的理想与现实相结合,提出实现理想的计划。
七、教学资源:1. 《理想》和《袁隆平的“寻梦园”》的文本材料。
2. 关于袁隆平生平的影像资料或传记。
3. 作文纸和评分标准。
4. 小组讨论指南和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想》《袁隆平的“寻梦园”》《理想》 [教学目标] 1. 领悟该诗中多样修辞方式灵活运用的妙处,尤其是其中的比喻修辞手法。
2. 对圈点批注法的进一步巩固。
[学习重难点] 1. 通过学习本文,树立理想抱负,培养对理想的坚持和不懈追求的精神。
2. 对诗歌写作中多样修辞方式灵活运用要有深入的了解。
3. 对理想的内涵有更思辨性的认识。
[学习内容] 诗歌的语言具有高度的凝练性,本诗同样如此。
其具有的简短而激情澎湃的语言,包孕着丰富的意蕴,而开放的结构,也给读者提供了再创造的想象空间,所以,在明确了“坚持理想、追求理想”的主要内涵的前提下,进行个性化阅读,而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对于我们个性阅读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与之对应的是,虽然我们还不具有成熟的价值人生观,但相对单纯的童心,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容易对“理想”产生联想和思考,也容易与诗歌产生强烈共鸣。
其次,该诗的同一个本体“理想”,却能用丰富的喻体群来表达,喻体不同的属性与本体属性的对应联系,都体现了作者非凡的想像力,而其他多种修辞方法的综合运用,也更展示出了作者卓越的表达能力。
那么,对修辞方法的分析中,注意思考作者是怎样根据自己诗歌主旨表达的需要来选择修辞方式的。
最后,本诗在意蕴的表达方面,具有思辨性,这点突出表现在对理想代价的描述中。
“理想如朝阳,照耀着人类的精神世界,播种希望,传播光明,亘古不变。
”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理想往往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两千多年前,反秦英雄陈胜,曾在田间耕种时说出了自己的宏伟抱负,却遭周围人的嘲笑,视之为痴人梦话,不由昂天长叹:“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创造了法国历史巅峰的拿破仑豪气冲天,曾用野心的表达式阐明着自己的理想抱负:“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就不是一个好士兵”;而一九三六年的毛泽东,站在雪山之顶,意气风发,一首《沁园春·雪》成“千古绝唱”,那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丽诗句,铿锵地表达着自己的革命理想。
真正的理想,能激发自己的生命活力,开启自己的动力源泉。
它是力量,是决心,是爆破困难的炸药,是在人生危难时期帮助你走过钢丝的平衡木。
它捍卫和体现了你的个人尊严,同时也尊重了他人的尊严。
亲爱的同学,此时此地,你们是不是也想到了自己的理想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诗人、作家流沙河的《理想》,看看他眼中的理想是怎样的?整体感悟:开头一节总说理想的意义,第二、三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历史意义”来概括。
第四、五、六、七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格意义”来概括。
第八、九、十、十一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生意义”来概括。
最后一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由此可见,全诗主要赞扬理想的意义,从历史意义,到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
研读与赏析: 1. 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一句诗句?能说明理由吗?(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①先标出你喜欢的诗句,并大声朗读。
朗读到满意为止。
②说明你喜欢的理由时,要侧重结合“坚持并追求理想”的主旨,而非天马行空。
③如果对于同一句诗有不太相同的理解,要注意对其观点多角度的整合,避免答案的单一化。
④要注意把握如何理解并分析诗句涵义的方法,尤其是联系上下文或联系主旨的方法。
) 2. 品读本诗语言,诗中用到了哪些修辞手法?你能通过这些修辞手法来谈谈你对诗歌内涵的理解吗?明确:诗歌中运用了以下的修辞方式: 1. 比喻。
作为唯一的本体“理想”,却用丰富的喻体群来展示,如“石”、“火”、“灯”、“路”、“罗盘”、“船舶”、“还魂的仙草”、“慈爱的母亲”等都从不同方面——如坚硬、热度、光亮、方向、载体、药效、亲情等——表达了理想对人生积极的指导作用;而将它又比做“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的“海天相吻的弧线”,抑或是“闹钟”、“肥皂”则也从方位的可望不可及性、惊梦、洗涤脏物的角度表达出了坚守理想必须要付出代价的深刻道理。
2. 对比。
如“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中,被拟人化了的理想与“抛弃了理想”的人做对比,表现了作者对一些人放弃理想这一行为的失望和遗憾;而文末对失去了理想的英雄和失去了理想的庸人做对比,体现出了“五十步笑百步”的讽刺效果——失去理想的英雄甚至比起庸人更让人生厌,这也表现出了人们在丧失理想后会出现的可怕后果。
3. 顶真。
该修辞集中体现在诗歌的第一小结。
在诗歌中除了能表现出一种字面意义的承续外,更能较好地表现出贯穿始终的在文字之下流动着的、对坚守理想的赞美之情,并自然引出以下内容。
4. 其他修辞格。
如“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诗句中所包含的“比拟”的修辞方式,生动展现出理想巨大的精神力量;而“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荫”等例句中所展示的对偶修辞方式以及第一节、第二节等处所集中展示的排比修辞方式,都能造成句式的工整和较强的外在韵律感,并在形成磅礴气势的同时,实现了深层情感的表达。
学法指导 1. 诗歌的语言最精炼,现代白话诗没有古诗那样的文字认读和理解的障碍,在学习现代诗歌,尤其是哲理诗时,除反复诵读,理清结构,整体把握外,对于一些含义较深的诗句,须联系生活实际和个人经历来理解。
2. 哲理诗的语言富于警策力,深受我们喜爱,《理想》正是这样的诗歌,学习时不要仅停留在欣赏语言的层面上,也要动手按照本诗的句式特点仿写。
3. 注意反复诵读,在读中品味语言的魅力,好的诗句应该积累下来备不时之需。
体验反思:通过对本诗的学习,你对“理想”的内涵是否又有了新的认识?请结合课文来谈谈。
明确:与一些同类主旨的诗歌比较起来,本诗在“坚守并追求理想”的内涵表达上,具有了较强的思辨性——没有廉价的展示他所带来的美好,也没有悲观地沉浸于世俗的“理想无用论”当中,而是恰到好处地全面深入展示了“理想”予人的影响:理想能使人充满朝气和乐观,如“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他能大大地改变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提升你的精神境界,“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甚至“理想使不幸者绝处缝生”,“给罪人新生”,“使浪子回头”!但,如果对于主题的挖掘只限于此,那流沙河也就不是流沙河了,作者在高昂的旋律当中,也掺入了现实的深沉思索:“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而更多的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的欢笑,欢笑里的酸辛。
”不仅如此,当理想“可望不可即”时,他会“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这就难怪会出现“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的情况——这与文末“英雄失去理想”和“庸人失去理想”后的糟糕后果描述是相对应的。
拓展延伸:张立勇只是清华大学第十五食堂的一个小小的负责卖馒头的厨师,曾经只有高中毕业的学历水平,但他,却能凭借自己的刻苦学习,拿到北大国际贸易专业大本文凭,更让人惊讶的是,他还在托福考试中取得了630分的成绩!一些清华大学的学生尊称他是张老师,而更多的清华学子亲切地称呼他是“馒头神”。
对此,你有什么感受和启发?《袁隆平的“寻梦园”》 [教学目标] 1. 体会文中袁隆平的“梦”和“寻梦园”的含义。
2. 搜集袁隆平农业研究事业的有关信息。
3. 学习袁隆平献身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材料感受人物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风貌。
难点:理解袁隆平的“梦”和“寻梦园”的含义,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学法指导] 1. 搜索整合文中资料,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2. 圈点批注文中关键语句,加深对人物精神的理解。
3. 查阅背景资料,明确袁隆平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
[学习内容]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大家都很熟悉,现在国际上称中国出现了第五大发明,大家知道是指什么吗?它就是由我国杰出的科学家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
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把它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袁隆平的世界,亲身感受一下他和他的成就。
整体感知:⑴快速阅读文章,勾画关键语句,搜集文中信息。
⑵思考:读了文章以后,你认为袁隆平是个怎样的人?你的依据是什么?袁隆平是个杰出的科学家,他研究的杂交水稻每年增产谷物3500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3500万人口的吃饭问题,40年来他在此领域始终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袁隆平是个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人,他为了寻找一株必需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和新婚妻子一起顶着烈日,检查了14000个稻穗。
袁隆平是个执着追求梦想的人,他出生在北京,却放弃了优越的生活,在风华正茂之时违背母命,选择了艰苦陌生的农学。
研读与赏析:梦想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美好的梦想往往能使人们为之付出终身的努力,并且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光荣。
一个中学生要以什么为光荣,该如何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它直接影响着新一代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本文是一次梦想与荣誉的美好展示,作为一篇人物通讯,文章一开始就借笔者的口提出了一个读者们关注的问题:“像袁隆平这样一个出生在北京,生长在武汉、重庆等大城市,拥有优越生活条件的人,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义无反顾地走上艰苦而陌生的农学研究之路?”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一直贯穿了课文的始终,带着它去研读课文,才能够把握住作者的写作意图。
作者以袁隆平的“寻梦”作为线索,运用倒叙的手法,层次清晰的展示了袁隆平梦想的几个阶段,为我们揭示了问题的答案。
明确梦想的几个阶段对于研读课文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在袁隆平生命中,他的梦想是在不断推进扩展的:幼年时,他见到美丽的园艺场,郁郁葱葱的绿色植物在他幼小的心中构筑了一幅美丽的图景,同时也让他树立起一个稚嫩朦胧的梦想“将来我一定要去学农”;20世纪60年代初的那场席卷全国的饥荒,深深震撼了年轻的袁隆平,美丽的憧憬与现实的遥远距离,使他树立起更为实际和坚定的梦想“让所有人不再挨饿”,并为之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在他取得“杂交水稻”研究成功之后,年近古稀的袁隆平又有了更高的梦想和追求:把杂交水稻推向全世界,造福全人类。
他的梦想在不断延伸、扩展。
在梳理层次的过程中,既要明确三阶段梦想的区别,又要找出它们的共同点:“解决全世界人民的吃饭问题,造福全人类”,这是一直支持袁隆平走向成功的精神动力。
只有弄清“梦想”的内容才能进一步把握“寻梦园”的内涵,在分析过程中应注意对人物精神和心理的把握,理清事件固然重要,但通过叙述事件赞美人物精神品质才是作者要表现的根本。
本文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为一体,细致刻画了人物的神态语言、精神面貌,具体展示了人物的奋斗经历和成果,并对人物的精神作出了中肯的评价。
文章脉络清晰,真实可信;结构上详略得当,剪裁合理。
本文语言准确生动,充满感情,充分展示了袁隆平的精神品质和成就。
如“义无反顾”、“一头栽进”反映出袁隆平为实现理想执着追求,不计得失的决心和牺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