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情史》评辑的理论内涵分析
论冯梦龙之情教思想
论冯梦龙之情教思想李双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 210097)Ξ摘 要:冯梦龙以其情教论在晚明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冯梦龙建立了“情”的本体论,但他在以情反理的过程中,并没有超越传统的思维模式。
尊情思想没有发展成维护个人权益的理论。
“情”本体论的建立也不是要根本否定旧道德,而是要为现存道德建立更牢固的基础,以此去拯救世道人心。
情教说和晚明情学思潮都未能超越儒家伦理观念。
关键词:冯梦龙;情教论;本体论;人性论;儒家伦理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751(2003)0120074204On the Thought of Emotional Education of Feng Meng -longLI Shuang 2hua(School o f Literature ,Nanjing Normal Univer sity ,Nanjing 210009,China )Abstract :The thoery of em otional education by Feng Meng 2long took an im portant position in the literature of the late M ing Dynasty.Feng Meng -long established the ontology of ”em otion ”,but in the process of a struggle against reas on with em otion ,he did not surpass the tradi 2tional thinking m ode.His thought of em otion did not develop into a theory of defending one ’s own rights.The ontology of em otion was not es 2tablished to entirely deny the old m orals but to lay a stronger base for the present m orality in order to enlighten the people in the w orld.H owev 2er ,neither the theory of em otional education nor the in fluential learning thoughts in the late M ing Dynasty surpassed the ethical ideology of C on fucianism.K ey w ords :Feng Meng 2long ;theory of em otional education ;ontology ;theory of humanity ;ethics of C on fucian 冯梦龙是明代著名的通俗文学家,是晚明尊情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
从《情史》窥探中国传统的性别审美观念及爱情的艺术表现形式——《情史》今读(下篇)
非 他 人 之 性 灵 之所 寄也 。苟 其 感不 至则 情 不 深 .情 不 深 则 无 以惊心 动 魄 . 世 而 行 远 ”(雅 娱 阁 集 序 》 《 园 集 》 十 五 ) 垂 《 .澹 卷
编 辑 : 吕有 宽
文学与传播 —— 45
一
美是主观 的还是客观 的 .是主客观 的统一还是个体 性与社 欲升华为爱欲 , 用感性的解放来对抗文 明的压抑 . 消除异化 追
相 应 ,虚 实相 生 :种 种 禅 病 ,皆所 以语 文 ,而 皆不 可 以语 于
头 ,境 界 上 是 否打 得 过 ?仍 然 是 个 问题 。 因此 .晚 明 哲学 关 于
天 下之 至文 也 。 杂剧 院 本 , 戏之 上 乘也 。 西厢 》 《 月》 游 《 、拜 ,
“ ”与 “ ”的 争 论 , 直没 有 停 止 过 ;而 这 恰恰 影 响 着 当 时 情 理 一
,
会 性 的统 一 ,抑 或 是 错 位 搭 配 的 客 观 性 与 社 会 性 的统 一 7这 些 求真 正 的 自 由 。 随 着 性 欲 转 变 为 爱欲 . 生命 的本 能 也 发 展 了 自 是 传 统 美 学 争 论 的焦 点 ,也 是 中 国历 次 美 学 热 的兴 奋 点 。美 学 己 的感 性秩 序 ,而 理 性就 其 为保 护 和 丰 富生 命 本 能 而 理 解 和 组 家 们 举 自然 审 美 、艺 术 审 美 、社 会 审 美 的 例 证 来 说 明他 们 的 观 织 必 然 性 而 言 也 变 得 感 性 化 了 。于 是 审 美 经 验 的 基 础 再 次 出 点 却 较 少 通 过 系 统 论 述 人 类 对 自身 的 审 美 ,来 阐 释 美 的 本 质 现 了 , 且 不 只是 在 艺 术 家 的文 化 中 而 还 在 生 存 斗 争 本 身 中 。 它 与 审 美 的心 理机 制 。明代 冯梦 龙 评 辑 的 《 史 . 中体 现 出 传 具 有 了一 种 新 的 合理 性 。 情 集 ”
中国历代禁书题解(情史)又名(情史类略.情天宝鉴)明-冯梦龙
中国历代禁书题解(情史)又名(情史类略.情天宝鉴)明-冯梦龙《情史》《情史》,全称《情史类略》,又名《情天宝鉴》。
全书二十四卷,共八百八十二条。
如果把一条二目的二十则算上,则超过了九百条。
主要是选自历代笔记、小说、史籍以及其他文学作品中的有关男女之情的事录,经过加工编纂而成。
若干已散失的作品和故事,赖之而得保存。
部分内容则系编者辑录传闻。
书中不少篇章,成为后来小说和戏曲的题材。
《情史》一书,一般认为是冯梦龙所编,原刊本所署之“詹詹外史”是冯梦龙的别号,但“詹詹外史”究竟是否为冯梦龙别号,尚无充分证据。
春风文艺出版社1986年所出之通行版本,即依据明、清旧版,署名也有“詹詹外史”。
此书现在“开禁”,一般图书馆都有存。
《情史》一书,作为小说史的一份资料,是有重要价值的。
书中故事,上起周室,下至明季,汇集了两千年封建社会中形形色色的男女之情,其中有封建统治者的荒淫无耻生活,有封建道德束缚下牺牲者的悲惨遭遇;有很大一部分是写正式婚姻之外的非正常的男女关系,它是封建制度下男女之情畸形发展的实录,也有不少一部分是写青年男女的忠贞爱情;还有一些写的是神鬼妖物与人的关系,看去虽不免荒诞不经,但大都符合不同时代的世情。
总之,可以从中看出整个社会不同时代男女之间的各种情态,了解一部分封建社会的现实。
当然其中也包含有不少消极因素,如有些内容对封建伦理道德缺少批判,有些不免涉淫秽之嫌,其中的神妖鬼怪虽有民俗文化学价值,也需用“扬弃”的原则才行。
《情史》之二十四卷,即将内容分为二十四类,如下:情贞、情缘、情私、情侠、情豪、情爱、情痴、情感、情幻、情灵、情化、情媒、情憾、情仇、情芽、情报、情秽、情累、情疑、情鬼、情妖、情外、情通、情迹。
从以上卷(类)题即可看出,所收资料,无不关“情,”正如“吴人龙子犹序”所言:“天地若无情,不生一切物。
一切物无情,不能环相生。
生生而不灭,由情不灭故。
四大皆幻没,惟情不虚假。
有情疏者亲,无情亲者疏,无情与有情,相去不可量。
关于冯梦龙《情史》评辑的“情美学”创建及其价值意义
关于冯梦龙《情史》评辑的“情美学”创建及其价值意义论文摘要:作为晚明时期一部重要的文言笔记小说集,冯梦龙的《情史》评辑贯穿其对“情”之性格的把握,对“情”之理想世界的愿景。
简而言之,贯穿于《情史》评辑中的,是以“情”为本体、以“情”、“理”相融为旨归、以“真善美”相统一为最终理想境界的“情”审美体系。
从先秦至晚明的思想发展背景来看,《情史》评辑的这一“情”创建,不仅与晚明“情文化”思潮一脉相承,体现了对秦汉以来久已断绝的重“情”文化精神的接续,而且对思潮及“情文化”的偏至发展,呈现出双重的纠偏意旨。
论文关键词冯梦龙《情史》情美学价值意义《情史类略》(简称《情史》)是晚明作家冯梦龙评辑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集。
作为诞生于宋、明以来情、理关系争辩背景中的作品,其贯穿着冯梦龙对“情”之审美性格的把握,对“情”之理想世界的愿景。
然而遗憾的是,学界对此并未产生足够的兴趣。
基于此,本文拟以《情史》评辑中的“情美学”作为观照对象,对其体系内涵及价值意义进行初步的阐释,以就教于方家。
一在中国文化中,“情”本身具有“审美的性格”。
此诚如美籍华人学者吴森先生解释“情”云:“从字形的结构来说,‘情’字是形声字,从‘心’旁得意义,从‘青’得声音。
但从‘心’旁的字太多了。
‘情’字所以别于其他‘心’旁的字,完全因为‘青’字的缘故。
宋代文学家王圣美用归纳法把‘青’字的含义展示出来。
‘青’字含有‘美好’之意。
他找着了很多例子,其中有下列几个我们常见到的:‘晴:日之美者。
’‘清:水之美者。
’‘菁:艸之美者。
’‘精:米之美者。
’‘倩:人之美者。
’‘请:言之美者。
’‘情’字不用说了。
代入公式,‘心之美者是为情。
’”(注:吴森:《“情”与中国文化》,东海大学系主编:牟宗三等《中国文化论文集》(一),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79年9月,第247页)徐复观先生指出:“与一样,依然是为人生而。
……为人生而艺术,才是中国艺术的正流。
不过所开出的艺术精神,常须要在仁义根源之地,有某种意味的转换。
理为情之范+情为理之维—从“三言”看冯梦龙的情理观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学位论文理为情之范 情为理之维--从“三言”看冯梦龙的情理观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指导教师:***201206摘要晚明时期,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都受到新兴观念的冲击,生活风尚的巨大变化和思想多元化格局的形成使得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丰富特征。
作为晚明社会的知识分子,冯梦龙敏锐地捕捉到社会的变化,并通过其作品为我们展现了当时的社会全景。
情理关系是中国古代文论中一对重要的关系范畴,情理关系的缘起与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情与理的关系在冯梦龙之前主要有以理节情、.主理抑情、崇情黜理三派。
时至冯梦龙,情与理的关系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出现了情与理相互融合的趋势,冯梦龙一方面肯定情,肯定人情、人性,重视“情”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又维护封建伦理,企图通过教化达到“导愚’’“适俗”的目的。
在冯梦龙的“三言”中,不管是婚恋题材、忠孝题材,还是商贾题材、释道题材,无不渗透着冯梦龙的情理融合观。
婚恋题材中,既主情,重互爱之情、崇两性之悦,又主理,宣扬封建礼教的守节及夫权思想,情理融合、浑然一体的婚恋展厅较为明显地呈现了出来;忠孝题材中,一方面呼吁发自内心的忠诚守义、平等互信,另一方面又难脱忠孝理念的窠臼;商贾题材中,在塑造了一系列与当时社会有着血肉联系的崭新的商人形象的同时,却也不能磨灭他对商人“末流”、商贾“贱业"的传统认识;释道题材中,一方面主情,描绘人性的复苏和人欲存在的合理性,反对释道的禁欲主义,追求人类自然的情感欲求,另一方面主理,重视儒家传统道德及宗教的教化性,宣扬宿命、果报的劝诫思想,以期净化风俗民意。
自身的人生经历、明代的哲学思潮、晚明的市民社会,都对冯梦龙这样的知识分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青年时期的青楼生涯、李贽等人的新思想以及市民阶层的觉醒,使得冯梦龙产生重情思想。
但冯梦龙在传统文化熏陶和严酷社会现实面前,又以文人“文以载道"的社会责任感,担负起劝善惩恶的礼教大旗。
论冯梦龙的情感本体论
渊》 ) 。在孔子的理解 中, 仁首先是一种爱 的情感 , 没 有爱的情感何谈作为德 目 抑或其它义项的仁?从爱 的情感谈仁 , 则一切教化譬如礼教和乐教从 本源处
宋 明理学 的 性 情 论 模 式 由于 极 成 “ 性体” 的 需 要而排 斥 仁 的情 感 性 , 这 在 很 大 程度 上 就 遮 蔽 r原
初 的情 感 领悟 。不 过 , 当宋 明理学发 展 到 王阳 明 , 从 性情 、 性气 、 性 心 的对置不 断走 向性 情 、 性气 、 性心 的 合一 , 就使 得此 心 、 此 理 的情 感 性 维 度 重 新 浮 现 , 呈
教 化未 必 是 宗 教 形 态 的 , 譬如所谓 “ 六 经 皆 以情 教 也” [ 1 ] ( : 六 经 皆是 情 感 之 教化 。“ 情教” 就 意 味着 它既 是情 感性 的事 情 , 也 是 教 化 的事 情 。这 样 一 种
意义 上 的“ 情教” 与孔 孟 儒 学并 无 隔 阂 , 在 某 种 意 义
宰我 问 : “ 三 年之 丧 , 期 已久 矣 。君 子 三 年 不为 礼, 礼 必坏 ; 三年 不 为 乐 , 乐必 崩 。旧谷 既没 , 新谷 既
教。 ” _ 2 实 际上 , 冯梦 龙 的所谓 “ 情教” 并不 必 然具 有
一
般所 谓 “ 宗教” 意味 , 因为 作 为 一种 普 遍 性 的情 感
说必 然是 情感 性 的教 化 : “ 人 而不 仁 , 如礼 何 ? 人 而 不仁 , 如 乐何 ? ” ( 《 论语 ・ 八佾》 ) 礼 和乐作 为教 化 的不 同表 现形 式 , 都 是 源 出于 仁 爱 情 感 。通 过 礼 和 乐 而 体现 情感 的领悟 , 通 过 礼 和 乐唤 醒 这 种 本 源 的 情 感 领悟 。孔 子 与 宰 我关 于 “ 三年之丧 ” 的对 话 集 中体 现 了这种 情感 性 的教化 , 即情感 的领 悟及 其唤 醒 :
冯梦龙《情史》评辑的理论内涵分析
冯梦龙《情史》评辑的理论内涵分析何悦玲【摘要】作为晚明时期一部重要的文言笔记小说集,<情史>之所以择取"古今情事之美者"并评辑刊行,既与冯梦龙对宋明以来"情"、"理"关系的哲学思考密切相关,也与其"无情化有,私情化公"的"情"之规正目的紧密相连.简而言之,<情史>二十四卷作品中,既有对"情"本体地位的演绎,也有对"情为理之维"认识论的阐释,复有对"情"之内在品性的呈现及以之对"情"的规正.这二十四卷作品的合力,即是对冯梦龙"我欲立情教,教诲诸众生"创作目的的共同承当.【期刊名称】《长江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26)002【总页数】5页(P14-18)【关键词】冯梦龙;《情史》;情本体;情为理维【作者】何悦玲【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419《情史》是晚明作家冯梦龙评辑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集。
在这部作品评辑中,作为晚明时期一部重要的文言笔记小说集,《情史》之所以精心择取“古今情事之美者”并付梓刊行,细思起来,既与冯梦龙对宋明以来“情”、“理”关系的哲学思考密切相关,也与其“无情化有,私情化公”的“情”之规正目的紧密相连。
以下分述之。
通过对宇宙本体地位的论证来构建其理论,是宋明理学家们普遍采用的方式,其间突出者有张载的“气”一元论、朱熹的“理”一元论、王阳明的“心”本体论学说。
如在张载“气”一元论观点看来,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气”组成的,事物的发展变化、生死存亡,都是气聚气散发展变化的结果。
而“气”作为物质存在的范畴,其间的发展变化蕴涵着一定的规律和秩序,是即为“性”:“生有先后,所以为天序,小大高下相并而相形焉,是谓天秩。
论冯梦龙的“情教”说
论冯梦龙的“情教”说作者:沈天水来源:《浦松龄研究》2008年第04期摘要:明末通俗文学一代宗师冯梦龙倡立的“情教”说把明中叶以来重情尚真的思潮推向了顶峰,他欲以“情教”来取代“礼教”,开创一种全新的伦理纲常,与明代官方哲学程朱理学分庭抗礼,因而“情教”说具有引领时代风气之先的革命性意义。
“情教”说实质上代表着冯梦龙一种全新的哲学观与世界观,他用毕生精力加工整理和创作的大量通俗文学作品正是对这一哲学观与世界观的诠释。
关键词:情教;男女之情;情真;伦理纲常中图分类号:I2D7.419 文献标识码:A明中叶文坛上,自李卓吾、汤显祖起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重情尚真的思潮,其影响所及,从诗文到戏曲、小说创作无不以标榜重情尚真为风气之先,就如李开先在《市井艳词序》中所称:“语意则直出肺肝,不加雕刻,俱男女相与之情,虽君臣友朋,亦多有托此者,以其情尤足感人也。
”在这一重情尚真的时代浪潮中,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的是明末通俗文学一代宗师冯梦龙,他以他独创的“情教”说把重情尚真思潮推向了时代的顶峰。
他通过对大量通俗文学作品的搜集与整理、加工与创作,把他独创的“情教”系统化、形象化,欲使之成为一种新的思想道德规范,影响并推动整个社会朝着他预想的方向发展。
冯梦龙倡立“情教”说的根本目的是想以“情教”取代“礼教”的地位,创立一种全新的伦理纲常。
他把“情”放到了与“理”相对立的位置上,把“情”看作是先于理、高于理的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是人的一种本能,是人的天性。
他明确指出:“自来忠孝节烈之事,从道理上作者必勉强,从至情上出者必真切。
夫妇其最近者也,无情之夫,必不能为义夫;无情之妇,必不能为节妇。
世儒但知理为情之范,孰知情为理之维乎?”这在统治阶级倡导以理学治天下,“存天理,去人欲”的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的明代,冯梦龙所倡导的“情教”说作为一种新的思想道德规范,无疑具有号召张扬人性,反对程朱理学,引领时代风气之先的革命性意义。
试论冯梦龙情教思想的矛盾性在女性形象中的显现
试论冯梦龙情教思想的矛盾性在女性形象中的显现关薇【摘要】冯梦龙在"三言"中塑造了诸多的女性形象,从不同角度传达出了作者的"情教"思想。
一方面,作者希望以呼唤个性自由为出发点来肯定女性的爱情追求;另一方面,却又不自觉地显现出对理性规范的妥协。
这是时代赋予文人的矛盾的创作观。
%Feng Menglong shaped many female figures in SAN YAN,which reflected his idea of "affective education" at different views.On the one hand,he hoped to agree the female' love pursuit with the beginning of calling for individual freedom;on the other hand,it was appeared that he unconsciously came to terms with rational standard.That is the literati's contradictory concept on literary creation the age caused.【期刊名称】《甘肃高师学报》【年(卷),期】2012(017)001【总页数】3页(P35-37)【关键词】情教;女性;爱情观;妥协【作者】关薇【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甘肃成县742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2对文学的发展来说,晚明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一方面,以男权为中心的主流话语模式仍然在文坛蔚为壮观,众多的作品都表现出了崇尚程朱理学规范,宣扬贞节观念的主题。
然而,与此相对,明代中期开始,思想界诞生了以“王学”为代表的思想解放潮流。
他们强调“本心”,以此触发人对于自己本心的发现,而情感也会随之沸腾起来,冲击理学的堤岸。
冯梦龙情学观念论析
冯梦龙情学观念论析冯梦龙的情学观念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理论框架,既包含文学思想,又有道德、政治乃至宇宙生成理论,既有情本思想的直意抒发,又积淀着浓厚的理学教化色彩,情本论和情教观是其建构情学体系的两个理论层面,虽然冯梦龙标举“情教”的旗帜,但又没有走到否定“理”的地步,在情与理的关系中,是崇情抑理,而不是以情反理。
标签:冯梦龙情学观念情本论情教观冯梦龙是明代致力于通俗文学创作与批评的文学家,他不仅在实践上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在理论上对中国文学批评史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作为晚明主情论的代表,他的情学观念不仅是他从事文学活动的基础,也是晚明尊情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他编纂的文学作品有较多的反对封建礼教的内容,目的在于“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并立志为情作使。
概括来讲,冯梦龙情学思想的精髓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是以万物含情,真情不变为主要内容的情本思想,二是以导愚适俗,教诲众生为现实效用的情教观点。
在“三言”中,冯梦龙共搜集、整理和创作白话短篇小说120篇,其中都蕴含着冯氏深沉的情学思想。
无论是对作品题目的改动,还是对人物事件的改写,抑或是对主题思想的提炼,都表达了“我欲立情教,教诲诸众生”的编纂目的。
这点冯梦龙在《醒世恒言·序》中也有明确的表现:“明者,取其可以导愚也。
通者,取其可以适俗也。
恒则习之而不厌,传之而可久,三刻殊名,其义一而。
”“以《明言》、《通言》、《恒言》为六经国史之辅,不亦可乎?”他明确指出,“三言”是作为六经国史的辅助来喻世、警世和醒世的,也就是说,以小说这种通俗易懂的文体,使人们明晓事理,从而达到长久地教育世人的目的。
那么,“情”就是教育的工具和手段,他试图通过情来教诲众人,从而使社会上的人都有情,使整个社会充满情。
情本论和情教观是冯梦龙建构情学体系的两个理论层面,情本论阐释“情”的内涵,情教观表明了“情”的现实效用。
情本论是情教观的基础,情教观是情本论的发展和延伸,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依托的。
关于冯梦龙情教思想的逻辑分析
关于冯梦龙情教思想的逻辑分析论文关键词:冯梦龙情教思想逻辑分析论文冯梦龙的情教思想以情本为逻辑起点,视情为万物生成之本;在此框架内,冯梦龙仔细分析了情本的内核,即情感、情欲、人本思想等,这是情本论的逻辑发展;最后以情教为旨归,与宋明理学殊途同归,构筑一个完整、系统的情教体系。
在晚明乃至整个明代,还没有一个像冯梦龙这样既有叛道者的锐气、狂气,又有传统卫道士的腐气和酸气;他既提倡爱情至上,提出“情生万物”的哲学思想,又极力表旌忠孝节义,为封建礼教的普及摇旗呐喊;既张扬人性,热心传播自由、平等、博爱的种子,却又在“导愚适俗”,进行“天理”的说教,压抑人的天性。
这种不和谐的音符集于一身,从某种意义上说,冯梦龙成为一个内涵复杂而丰厚的文化符号,代表着晚明这个特殊整个士子的特有的文化人格和心态。
在此背景下,其情教思想的逻辑发展轨迹清晰可见,即以情本为逻辑起点,视情为万物生成之本;在此框架内,冯梦龙仔细分析了情本的内核,即情感、情欲、人本思想等,这是情本论的逻辑发展;最后以情教为旨归,与宋明理学殊途同归,构筑一个完整、系统的情教体系。
一情与情教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
明初,徐祯卿曾说:“情者,心之精也。
”(徐祯卿:《谈艺录》)冯梦龙对“情”的理解更为宽泛,他不只是把它作为联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一条必不可少的纽带,而且提升到本体的高度,试图建立一套与儒教、道教、佛教并列、类似宗教的教化理论体系。
冯梦龙曾在《情史序》中说:余少负情痴,遇朋侪必倾赤相与,吉凶同患。
闻人有奇穷奇枉,虽不相识,求为之地,或力所不及,则嗟叹累日,中夜展转不寐。
见一有情人,辄欲下拜;或无情者,志言相忤,必委屈以情导之,万万不从乃已。
尝戏言:“我死后不能忘情世人,必当作佛度世,其佛号当云‘多情欢喜如来’。
”有人称赞名号,信心奉持,即有无数喜神前后拥护,虽遇仇敌冤家,悉变欢喜,无有嗔恶妒嫉种种恶念。
冯梦龙以情为出发点,把情看作决定一切的根源。
他在《情史序》中说:“天地若无情,不生一切物,一切物无情,不能环相生。
冯梦龙《情史》评辑的理论内涵分析
万方数据
16
口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也,妾之可也。彼以情许人,吾因以情许之。彼以 真情殉人,吾不得复以杂情疑之。此君子乐与人为 善之意。不然,舆台庶孽,将不得达忠孝之性乎 哉!”对此段话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冯梦龙之所 以不同意理学家观点,原因主要如下:首先,在冯 梦龙看来, “忠孝节烈”作为通行的伦理准则,有 的人是因为别人告诉他应该如此,所以才如此;有 的人并没有别人告诉他应该如此,只是他自己觉得 应该这样做,所以才如此。从最终结果看,二人都 同样作出了“忠孝节烈”之事。但如仔细考察行为
情,卫公之豪侠也而情,和靖、元章之清且清也而
惰。情何尝误人哉?人自为情误耳!……然必日草 木可不必芽,是欲以隆冬结天地之局,吾未见其可 也。”《情通类》在《情史》中居第二十三卷,包 括小说36篇,其中记述了鸟鱼禽兽、花草树木之 间发生的情事。在故事卷末,冯梦龙感叹说: “万 物生于情,死于情,人于万物中处一焉,特以能 言,能衣冠揖让,遂为之长,其实觉性与物无异。 是以羊跪乳为孝,鹿断肠为慈,蜂立君臣,雁喻朋 友,犬马报主,鸡知时,鹊知风,蚁知水,啄木能 符篆,其精灵有胜于人者,情之不相让可知也。微 独禽鱼,即草木无知,而分天地之情以生,亦往往 泄露其象。何则?生在而情在焉。”通过大量故事 的形象演绎,宇宙万物、人类个体,以及其间存在
作品在《情史》中居第十六卷,包括小说16篇。
在这卷故事汤蹈火而不惜;或出于对无情者的愤 慨,百折不挠终使其受到惩罚。在这卷故事结尾, 冯梦龙评价说:“谚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此 言施报之不爽也。情而无报,天下谁劝于情哉!有 情者,阳之属,故其报多在明。无情者,阴之属, 故其报多在冥。”由故事及评语不难看出,冯梦龙
对以张载、朱熹、王阳明为代表的理学家而 言,在如何实现道德主体伦理自觉性问题上,普遍 强调“知”先于“行”。如朱熹所言: 如何践履”、 所言: “义理不明 “若讲得道理明时,自是事亲不得不
冯梦龙《情史》延期出版内情
冯梦龙《情史》延期出版内情作者:朱子南来源:《世纪》2018年第01期见《世纪》2016年第6期孙琴安先生《追忆赵景深》一文中提到,1974年春到1975年冬,为修订《辞海》的文学条目,需参考文献资料而无法借阅,后来是从赵景深那里借到了“《情史》等书”,勾起我曾与《情史》的一段“缘分”。
岳麓书社抛“橄榄枝”《情史》为别号詹詹外史的冯梦龙选录历代笔记小说以及其他著作中有关“情”的故事编纂而成,共八百七十余篇,约六十万字。
目前所见最早的版本是明末刻本,后曾几次翻刻,至清末民初,也仅有石印本问世,仍未见有排印本。
1983年1月3日岳麓书社社长梁绍辉先生给我来信,谈及:“我社经省(出版)局按文化部出版局规定呈报了两种小说,一为《女仙外史》,一为《情史》,并已作了准备。
今日接到经国务院批准的1983至1990年古籍整理出版规划,谓此两书已经约稿。
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并不印书。
所谓约稿云云者,无非是中华书局挟天子以令诸侯,一揽天下。
对此我们不服,仍拟按原计划出版。
”“敢烦再次打听”,苏州大学“是否有《情史》善本”,“烦请找贵校熟悉版本的同志打听以何种版本为佳”。
如有善本,“能否以你为核心,邀集能胜任其事者三、五、七人帮助点校”。
此书之出版,“版本务必从优,校点务必从严,我们各项编辑工作亦当从细、从精”。
“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校点完毕(寒假在即,此事估计好办)”。
梁绍辉要找我来主持校点《情史》,我没有感到意外,1981年,岳麓书社曾约请家兄朱悦(时为湖南省出版局办公室主任)与我校订《左宗棠年谱》。
这“年谱”中涉及奏议、典故,校点有一定难度。
但家兄与我交稿后,经岳麓书社审读后即予通过。
1982年初版,即印了6500册。
之后,岳麓书社又约我校订陈端生的《再生缘》。
这是被郭沫若认为可与《红楼梦》并称的一本弹词作品。
我也在出版社提供的作品复印件上校点后如期交稿。
大概以此因由,梁绍辉才放心地将主持《情史》的校订工作,托付给了我。
冯梦龙情学观念论析
冯梦龙情学观念论析1. 引言冯梦龙(1574-1646),明代文学家、小说家,以其《喻世明言》等作品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不仅揭示了社会现实和人性弱点,还对情感、婚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本文将对冯梦龙的情学观念进行论析,探讨其对人际关系、婚姻观念以及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影响。
2. 情学观念的形成冯梦龙生活在明代末年,社会动荡不安,人们面临着各种矛盾和困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冯梦龙开始思考人际关系、婚姻以及情感等问题,并将自己的观点融入到他的作品中。
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微妙的,其中包含着欺骗、背叛、利用等因素。
他试图通过小说来揭示这些问题,并希望能够引起读者的反思和警醒。
3. 人际关系与情感冯梦龙的作品中常常描绘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情感的纠葛。
他通过对各种角色的刻画,展示了人们在面对利益、权力等问题时的态度和行为。
例如,在《喻世明言》中,他揭示了官场上的勾心斗角、朋友之间的背叛等现象。
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更让人们深思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如何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
4. 婚姻观念与道德伦理冯梦龙在他的作品中也对婚姻观念和道德伦理进行了深入探讨。
他认为婚姻是一种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其中既包含着爱情和感情因素,也存在着家族、社会等各种利益考量。
他通过对男女主角以及其他配角的塑造,展示了婚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并提出了一些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同时,他还强调了道德伦理在婚姻中的重要性,认为诚信、忠诚等美德是维系婚姻关系的基石。
5. 冯梦龙情学观念的现实意义冯梦龙的情学观念不仅对于当时社会具有现实意义,也对于今天的人们仍然具有启示和借鉴价值。
他通过揭示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提醒人们警惕欺骗、背叛等问题。
他通过探讨婚姻观念和道德伦理,引导人们思考如何处理婚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这些观点对于我们在当代社会中维系良好人际关系、构建幸福婚姻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6. 结论冯梦龙是一位深思熟虑、富有洞察力的作家,他以其特有的方式揭示了人际关系、婚姻观念以及道德伦理等问题,并将这些观点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从《情史》看中国传统爱情哲学——《情史》今读(中篇)
妻, 赖汉耍花枝 , 各有短长;娇媚做妾婢 . 丑是夫人命 .由不得
囊 中何物7 曰: 赤绳子耳 , 以系夫妇之足 . 虽仇 敌之 家 涂连 理 . 来 时 力劝 自己 清 醒相 伴 : 年 老 美 贱 悬 隔 . 天涯 从 宦 , 楚 异 乡 , 吴 此绳 一 系 , 不 可 逭 。君 之脚 已 终 满夫 妻 不 到头 打 闹冤 家 共穴 眠 … …凡 此 种 种 , 让人 疑 惑 , 直 爱 系 于彼 矣 。他 求 何 益 7 日 : 固 妻 安 在 7其 家 何 为 7 日 : 此
索— — 欢 喜 冤 家 ,不 情 不仇 。
爱情一直是艺术表现 的对象 .而很难成 为认识的对 象,而
合 , 欲 割 而终 联 。 定 于 天 , 亦 阴 受其 转 而 不知 矣 。 , 或 缘 情 吁
虽至 无 情 , 能 强缘 之 断 ;虽至 多情 , 能 强缘 之 合 。 知 不 不 诚
自己的另一半。 如果相爱的双方相同相似 , 也好解释 , 两半对称 年 可 十 六 七 .容 色 华 丽 ,韦 固称 心 如 意 。 只是 纳 闷新 人 眉 间 总
嘛 ,可那 些 在 旁人 看 来 并 不 相称 又如 胶 似 漆 的一 对 又 是 怎 么 回 贴 一 花 钿 ,问之 方 知她 是 官 家 养 女 生 父 曾 宰宋 城 .母兄 早 亡 .
从“三言”看冯梦龙对“情教说”的疏离
从“三⾔”看冯梦龙对“情教说”的疏离2019-10-18摘要:冯梦龙是晚明“尊情”思想的积极倡导者及实践者。
冯⽒提出的“情教说”是晚明尊情思想的重要发展,同时也是他编纂“三⾔”的指导思想。
“三⾔”中,有很多礼顺⼈情的内容,歌颂真情的篇章,但冯⽒在叙述中也出现了背离“情教说”的内容,⾛向了⾃⼰学说的对⽴⾯,即道德说教。
关键词:冯梦龙三⾔情教说道德说教冯梦龙是明代著名的通俗⽂学家。
他蔑视⽴法、崇尚真情、放浪不羁、敢为风⽓之先,是晚明主情、尚真、适俗⽂学思潮的主要代表⼈物之⼀。
冯梦龙并没有专门的⽂学理论著作,也谈不上对⽂学本体论有⾃觉的研究。
但我们还是能从他对⽂学著作的序、跋、评点中看出他的⽂学思想。
冯梦龙曾经在《情史》序中明确提出“⽴情教”的主张:“我欲⽴情教,教化诸众⽣。
⼦有情于⽗,⾂有情于君。
推之种种相,俱作如是观。
”他把“情教”作为最根本的⽂学主张来提倡,认为“六经皆以情教”,这是晚明⼈⽂思潮的结晶。
冯梦龙将“情”抬⾼到了宇宙本体论的⾼度,这是⼀种空前的⽂学主张。
傅承洲甚⾄认为:“冯梦龙‘⽴情教’就是要创⽴⼀种与佛教、道教⼀样的宗教。
”冯梦龙强调⽂学要表现真情实感。
编纂“三⾔”的⽬的就是要“借男⼥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就是⽤真性情来批判虚伪的、违背⼈性的封建伦理道德。
在这⾥,他的审美追求是以真为美,这种真,是⼈的性情之真。
但是,在“三⾔”叙述中,作者有意或⽆意的已经有了背离“情教说”的内容。
“三⾔”凡百⼆⼗篇,⼩说内容不论来源于宋元话本,传奇笔记,还是明⼈创作的拟话本,冯梦龙在收集、整理、编纂的过程中都打上了⾃⼰⽂学观的烙印,即“情教说”。
但创作主张并不等于创作倾向。
“三⾔”中这种提倡真情的主张并没有贯彻到底。
现在我们从“三⾔”的书名和序⾔中试着探寻冯梦龙⽂艺思想的脉络。
《古今⼩说》刊⾏于天启元年,晚于《情史》,却早于《警世通⾔》和《醒世恒⾔》。
此时是冯梦龙⽂学思想的⼀个过渡。
表现出冯梦龙⽂学上“以情抗理”弱化,道德说教的加强。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情史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情史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没有之一!四库全书,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四库全书基本概念“情史”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情史二十四卷。
全称《情史类略》,又名《情天宝鉴》,题“江南詹詹外史评辑”,实为冯梦龙(见《春秋衡库》)编撰。
明代笔记小说集。
《情史》顾名思义,是写人情的书,上起夏商周,下至明代,汇集了几千年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各种各样的男女之情,并鉴于情之不同,又分类编辑为情贞、情缘、情私、情侠、情豪、情爱、情痴、情感、情幻、情灵、情化、情媒、情撼、情仇、情芽、情报、情秽、情累、情疑、情鬼、情妖、情外、情通、情迹二十四类。
作者认为情是世界万物的主宰,而现实社会中世态炎凉,人情冷酷,故于此大声疾呼“我欲立情教,教诲诸众生。
”(《情史序》)《情史》将古今情事分门别类编排,要旨在同情、赞美那些纯洁、忠贞的高尚情操,抨击、鞭挞那些丑恶、低级的庸俗情调,以图改变当时黑暗腐朽、冷酷无情的现实。
《情史》虽然言情,但在卷五“情豪”类中的《夏履癸·商纣》、《汉灵帝》、《秦始皇》、《魏文帝》、《隋帝广》、《元顺帝》、《严世蕃》、《石崇》,卷七“情疾”类中的《汉成帝》、《周幽王》、《杨政》以及卷十七“情秽”类中的不少篇目,揭露了统治者荒淫腐朽、惨无人道的罪恶行径,大概这是此书被清王朝禁毁原因之一。
《情史》在中国小说史上是一部具有参考价值的书籍,它广采历史文献、笔记小说和当代传闻中的男女情事加工而成,许多散佚的作品和故事赖以保存,为后来小说及戏曲所采用。
《情史》使世人看到了上下几千年封建社会阶层的男女之情,并从一个侧面了解了部分社会现实。
但是,有些作品宣传了封建礼教及封建伦理道德,有的作品缺乏故事情节,文学色彩不足。
其书版本有明末刻本、清初芥子园刊本、光绪上海石印本等。
1985年岳麓书社标点本,1986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又据明刊本重新校点出版。
情之极至乃入无情_冯梦龙_至情_思想价值内涵与文化渊源分析
2007年12月 第24卷第4期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西安)Journa l of Furthe r Educa tion o f Shaanx iN or m a lU n i versityD ec.,2007V o.l24 N o.4情之极至 乃入无情冯梦龙 至情 思想价值内涵与文化渊源分析何悦玲(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讲师、博士研究生 西安710062)摘 要:作为 情教 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冯梦龙 至情 思想是针对理学思潮 理为情之范 的 情 、 理 观和 知 先于 行 的人伦秩序实现途径提出的。
在对理学思潮以上观点驳难过程中,冯梦龙赋予其 至情 思想至少三方面的价值内涵:一是强调 情 之 真 ;二是强调 情 之发生缘于道德主体 不忍人之心 ;三是强调 情 之义无返顾精神。
这些价值内涵的赋予,既体现了对李贽 童心说 思想的接受,也是其在确立与强化道德主体的伦理责任感成为社会改革当务之急的大背景下,对孟子提倡的绝对主义伦理精神的重新高扬,使其至情思想呈现出鲜明的复古特征。
关键词:冯梦龙;至情;童心说;不忍人之心;大人精神中图分类号:I20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826(2007)04-0065-03收稿日期:2007-04-27追求 至情 是晚明主 情 论文学家的共同倾向,也是冯梦龙 情教 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看似 一样 的话语中,由于哲学观点不同,创作动机相异,每位文学家关于 至情 的内涵表达也并不相同,并由此构成了晚明的 至情 话语演绎系统。
冯梦龙的至情思想作为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价值内涵及文化渊源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了解晚明文化思潮变迁规律,更有助于提高对冯梦龙文学作品的深层解读。
然而,遗憾的是,在现已发表的有关冯梦龙思想和创作的研究论文中,却很少看到这样的成果。
有鉴于此,本文拟对冯梦龙 至情 思想价值内涵及其文化渊源进行尝试性分析。
一、冯梦龙 至情 思想的现实针对性冯梦龙 至情 思想的现实针对性直接体现于他辑评的 情史 情贞类 卷末评语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作者 简介】 何悦玲 ( 9 1 ) 17 一 ,女 ,陕西淳化人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讲 师,文学博士 ,主要从 事元明清小说研 究。
第2 6卷
第2 期
何 悦玲 :冯 梦龙 《 史 》评 辑 的 理 论 内涵 分 析 口 情
l 5
子 ,天地 亦 混沌 。 ”在 冯 梦 龙看 来 , “ ” 才是 世 情
行。 ”…在朱熹 “ 理”一元论观点看来 ,世界上的
万 事 万 物都 是 由 “ ”构 成 的 , “ 极 只 是 天地 理 太
【 稿 日期]01- 1- 收 2 0- - 6 0- 0
伤其情。如睹春花发 ,齐生欢喜意。盗贼必不作 ,
奸宄必 不起 。佛 亦何 慈悲 ,圣亦 何仁 义 。倒 却 情种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J u a f n teNoma iest o r l gz r lUnvri n o Ya y
第 2 6卷 第 2期
Vo .6 12 No2 .
21 0 0年 3月
Ma. 2 0 r 01
口 古代 文学
冯梦龙 《 情史 》评辑的理论内涵分析
何 悦玲
( 陕西 师范大学 文学院 ,陕西 西安 70 6 10 2)
【 摘
要】 作 为晚 明 时期 一部 重要 的文 言笔记 小说 集 , 《 史 》之 所 以择 取 “ 情 古今 情 事之 关
者” 并评辑 刊行 ,既与 冯 梦龙 对 宋明 以来 “ ” “ ” 关 系的哲 学思 考 密切 相 关 ,也 与其 “ 情 、 理 无
不 能环相 生 。生生 而不灭 ,由情不 灭故 。 四大 皆幻 设 ,惟情 不虚假 。有 情疏 者 亲 ,无情 亲者 疏 。无情
下 相 并 而 相 形 焉 ,是 谓 天 秩 。天 之 生 物 也 有 序 , 物 之 既 形 也 有 秩 。 知 序 然 后 经 正 , 知 秩 而 后 礼
与有情 ,相去不可量 。……万物散钱 ,一情为线 索。散钱就索穿 ,天涯成眷属。若有贼害等 ,则 自
对 于理学 家 以 “ ”为本 体 的看法 ,冯 梦龙 显 理
然不能认同。 《 情史 ・ 龙子犹序 》中,冯 梦龙 明确
指出 : “ 天地 若 无情 ,不 生一 切 物 。一 切 物无 情 ,
范 畴 ,其 间 的发 展变 化 蕴涵 着一 定 的规 律 和 秩序 ,
是 即 为 “ ” “ 性 : 生有 先 后 ,所 以 为天 序 ,小 大 高
界 万 物存 在 的终 极 本原 和 一 切生 命 创 造 的原 动力 , 抛却了 “ ” 情 ,世 界万 物将 混沌 一 片。
的伦常关系 ,都因 “ 情”而产生 ,又因 “ ”而发 情 展 的观点 就获 得 了充分 论证 。 从哲 学发 展史来 看 ,冯 梦龙 “ ”之 本体 观念 情 的提 出具有重要哲学意义。长期 以来 ,理学家们虽 然承认 情 的客 观 眭 ,指 出 “ 是饥 而 欲食 ,渴而 欲 若
情化有 ,私情化公”的 “ 情”之规正 目的紧密相连。简而言之 , 《 情史》二十四卷作品中,既有 对 “ 情”本体地位的演绎 ,也有对 “ 情为理之维”认识论的阐释 ,复有对 “ 情”之 内 在品性的呈 现及 以之 对 “ ” 的规 正 。这二 十 四卷作 品 的合 力 ,即是 对 冯梦龙 “ 情 我欲 立 情教 ,教 诲 诸众 生 ”
即 理 也 。 天 下 又 有 心 外 之 事 , 心 外 之 理 乎 ? ”
“ 情” 本体地 位 的演绎
通 过 对 宇 宙 本 体 地 位 的论 证 来 构 建 其 理 论 , 是 宋 明理 学 家 们 普 遍 采 用 的方 式 ,其 间突 出者 有 张载 的 “ ” 一 元 论 、朱 熹 的 “ ”一 元 论 、王 气 理 阳 明 的 “ ” 本 体 论 学说 。 如在 张载 “ ” 一 元 心 气 论 观 点 看 来 ,世 界 上 的 一 切 事 物 ,都 是 由 “ ” 气 组 成 的 ,事 物 的 发 展 变化 、生 死 存 亡 ,都 是 气 聚
创作 目的的共 同承 当。
【 关键词】 冯梦龙 ; 《 史》 情 ;情本体;情为理维 【 中图分 类号1 0 .1 【 1 74 9 2 文献标 识码 】 [ 编 号]6 4 3 5 ( 0 0) 2 0 1 — 5 A 文章 17 — 6 2 2 1 0 — 0 4 0 《 情史 》是晚 明作家冯 梦龙评辑 的一部 文言 笔 记 小 说集 。在 这 部 作 品评 辑 中 ,作 为 晚 明 时期 部重要 的文言笔记小说集 , 《 情史 》之所 以精 心择取 “ 古今情事之美者”并付梓刊行 ,细思起
一
万 物 之 理 。在 天地 言 ,则 天 地 中有 太 极 ;在 万 物
言 ,则万 物 中有 太极 。未有 天地 之先 ,毕 竟是 先有
此 理 ,动 而生 阳 ,亦 只是 理 ;静 而 生 阴 ,亦 只是
来 ,既 与冯 梦 龙对 宋 明 以来 “ ” “ ”关 系 的 情 、 理 哲 学 思 考 密 切 相 关 ,也 与 其 “ 情 化有 ,私 情 化 无 公 ” 的 “ ”之规正 目的紧密相 连 。以下分述 之 。 情
一
理。 镕 实到人性问题上 ,以三纲五常为基本 内 ” 容 的儒 家人 伦 ,无 疑 便是 “ 天理 ” ,是人 人 必须 遵
守 的绝 对命 令 : “ ,犹令 也 。性 ,即理也 。天 以 命 阴 阳五行化 生万 物 ,气 以成 形 ,而理 亦赋焉 ,犹命 令 也 。于是 人物之 生 ,因各 得其所 赋 之理 ,以为健 顺 五 常 之德 。所谓 性 也 。 3 王 阳明 看来 , “ ”l在 心
气 散 发 展 变 化 的 结 果 。 而 “ ”作 为 物 质 存 在 的 气
“ ” 才 是世 间 万事 万 物 存 在 和发 展 的 根 本 源 泉 。 心 落 实到人 性 问题上 ,王 阳 明认 为 : “ 善无 恶是 心 无
之体 , 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 良知 ,为善 去 恶是格 物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