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材例题的功能及使用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常用教学方法有哪些

初中数学常用教学方法有哪些

初中数学常用教学方法有哪些在新课程标准下,对于数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是多样的、灵活的、应变的。

在一堂课中所运用的方法也不是单一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数学常用教学方法有哪些,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初中数学常用教学方法一、自主探究式学习法自主探索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研究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在各学科都应用得较为广泛,且在教学中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去探讨新知识的来由并研究其特征,探索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锻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学生会把自主学习结果看成是一种成功,从而产生一种成就感和喜悦感,激发了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坚强自信心和自主探索、自觉钻研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使学生明白数学中看似深奥的知识,只要积极探索,认真思考就能很快解决。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更好地应用于生活。

二、小组讨论学习法这种模式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分组共同协作商量和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与教师形成一种互动的方式,小组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思想,课堂上小组讨论有利于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分类思想、综合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的培养。

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相互交流的能力,能增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感情,通过小组讨论可从多角度获得解题思路和思维途径,往往是讨论和交流融为一体,在讨论中理解,在交流中加深印象。

这样可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比教师直接讲授要好得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推动作用,教师也能从中得出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发现式学习方法发现式学习方法是继自主探索式学习法、小组讨论学习法之后的又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通过阅读教材来发现新知识、发现新问题、发现新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发现数学规律、发现学生容易出问题的地方。

这样学生对新的知识有一种优先掌握的心理,且学生对自己所发现的知识、问题、思路和方法有较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掌握知识很重要,找到了发现知识的渠道。

初中数学第5章代数式与函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数学第5章代数式与函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第5章代数式与函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复习课复习目标1、能用字母表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

2、用字母表示数的书写规范。

3、能正确列出代数式,准确求出代数式的值4、在具体的情景中能分清哪个是自变量,谁是谁的函数。

复习重、难点:1、用字母表示数的书写规范。

2、正确理解描述数量关系的语句,正确列出代数式。

3、能准确求出代数式的值复习方法: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相结合一、典型例题:例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1)七年级一班有学生n人,其中男生有m人,那么女生有人(2)七年级一班女生a人,男生是女生人数的1上倍,那么男生有人(3)a、力两数的平方差与c的商(4)比。

的2倍与人的差小6的数例2 :求代数式的值1、当a=2, b=-4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1)a2+b2(2)(a-b)22、当x =-2, y =-3时代数式-2x2 - 2xy + y2的值例3 变量与常量及函数关系1、填空:(1)火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它行驶的路程s (千米)和所用时间t(小时)的关系式是,常量是,变量是是的函数。

(2)购买单价是0.4元的铅笔,总额y (元)与铅笔数n (支)的关系式可以写成, 其中 y 、n 是, 0.4 是 是 的函数。

二、本单元我们学习了那些知识?请写出来。

三、跟踪练习:1、 下列代数式的书写格式中,正确的是()1 7A 、3—。

B 、s + tC 、—xyD 、。

44 4 -2、 代数式30-2)的正确含义是()3、下列式子中是代数式的是 ①2x-3 ②a = l ③ § ④ m ⑤ -2006⑥ %-1>6⑦ 2x -3 = 6(D s = vt(先自主完成,再小组内交流) 根据表格中的数回答下列问题:12 12 1 2 1 22 121211(1)写出Z 与n 的关系式,在这个关系式中,哪个是常量,哪个是变量?(2)求n=6、n=51时的图形的周长。

【探究2】下面的图象反映的过程是:小明从家去菜地浇水,又去玉米地锄草,然后 回家。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定义与命题的知识在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知识体系,但作为单独的章节进行学习,还是首次,在设计上体现了对数学本原的思考,关注的是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本节课以及后续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整个数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的过程,是由实验几何向推理几何过渡的重要章节。

而作为本章节的第一课时,为学生在本章节中更好的开展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学情分析:本节课针对的是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但从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角度来学习和理解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对学生来说也是第一次,在教学设计上要考虑学生对知识的可接受程度。

另外,上课学校是一所知名学校,学生在学习上,应该具备一定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努力应该可以达到相应的教学要求。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定义的含义,了解命题的含义,掌握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会将一些命题改写为“如果…,那么…”的形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经历定义的产生过程,感受定义的必要性。

同时对命题的含义有初步的体验。

体验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营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和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积极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命题的概念。

2.教学难点:命题的结构认识和改写。

四、教法与教具选择1.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2.教具选择:多媒体、其他教具。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程序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硬广告”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交流使学生感受到为了进行有效的交流必须引入定义。

新课定义1.定义的含义一般地,能清楚地规定某一名称或术语的意义的句子叫做该名称或术语的定义。

定义的核心功能是能清楚地规定名称和术语的意义。

2.对定义的强化巩固(1)举出几个数学中的定义;(2)举出其他学科名称的定义。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新课标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4篇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新课标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4篇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新课标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4篇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

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

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如下是作者细致的小编给家人们分享的4篇新课标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课标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篇一1.了解推理、证明的格式,理解判定定理的证法。

2.掌握平行线的第二个判定定理,会用判定公理及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

3.通过第二个判定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进行推理的能力。

4.使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只有学好文化知识,才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从而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1.教师教法:启发式引导发现法。

2.学生学法:积极参与、主动发现、发展思维。

(一)重点判定定理的推导和例题的解答。

(二)难点使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

(三)解决办法1.通过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现定理,解决重点。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行完成推理过程,解决难点及疑点。

1课时三角板、投影仪、自制胶片。

1.通过设计练习,复习基础,创造情境,引入新课。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探索新知,练习巩固,完成新授。

3.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完成小结。

(一)明确目标掌握平行线的第二个定理的推理,并能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整体感知以情境创设,设计悬念,引出课题,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发现新知,以变式训练巩固新知。

(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复习引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和一种判定方法,根据所学看下面的问题(出示投影).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第1、2题。

师:你能说出有什么条件,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呢?学生活动:由第l、2题,学生思考分析,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

教师将第3题图形画在黑板上。

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理由,同角的补角相等。

师:要求学生写出符号推理过程,并板书。

初中数学课本例题变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初中数学课本例题变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初中数学课本例题变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摘要:课本中的例题是经过反复琢磨、认真筛选后精心设置的,具有一定的探究性,不少中考题就是以课本例题为素材,通过适当的延伸与拓展而命制的,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立足课本,充分发挥课本例题的作用。

关键词:课本;例题变式中图分类号:G63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11-145-01变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在历年的中考数学试卷中,均有部分试题是由教材中的结论、例题、习题等的变式而成。

中考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初中数学课堂应着眼于学生打好扎实的双基,培养灵活的思维,坚持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教学方式。

一、问题的提出实施新课改以来,尽管数学教师花了很多精力通过例题变式对学生进行基础训练和能力培养,但效果并不理想。

教师对课本例题的运用还存在以下问题:1.追求形式的例题变式,变式目的不明。

变式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例题抓住题目本质而举一反三,但现在有的教师在教学中片面追求例题的变式形式、数量,变式目的不明,对变式时机、过程无法有效掌控。

2.缺乏准备的例题变式,变式效果不明。

有的教师由于课前预设不到位,对课内出现的突发情况应变能力不足,于是就根据已有的教学经验和掌握的一些变式方法、原则,通过简单的类比变换例题的一些条件、结论,由于这样的变式具有很强的随意性,要想有明显的教学效果是不太可能的。

3.脱离实际的例题变式,变式需求不明。

变式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应满足课堂教学中各层次学生的心智需求。

一个有效的变式是离不开学生民主参与的。

在例题变式中,有的教师对问题的设计无法达成班级大部分学生民主参与的意向,变式问题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起不到示范作用。

4.偏离本质的例题变式,变式规律不明。

由于对例题中“问题结构”认识不到位,使变式偏离了例题的本质属性,造成学生摸不清解题规律,甚至产生“负迁移”,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精力,达不到变式的目的。

初三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15篇)

初三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15篇)

初三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15篇)初三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的。

以课标、中考指南为指导, 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为目标, 结合学生实际, 优化复习。

通过复习应达到以下目的:(1)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让学生将初中三年的数学知识连成一个有机整体, 更利于学生理解;(2)精讲精练, 巩固基本技能;(3)抓好方法教学,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解题的方法;(4)做好综合题训练,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此目的, 我特制定了以下复习计划:二、班级分析一些男生思维活, 但他们花在数学上的时间不够, 仅凭课堂一点时间, 以致发挥不出高的水平。

一些女生吧, 态度较好, 我花了很大精力, 但收效甚微。

综合考试优秀生不多, 差生又偏多, 我自己也感到困惑。

我呢, 个性温和, 因而学生也不“怕”。

现在的学生谁狠, 跟着谁跑, 再加上目前各科的教学都层层加码, 学生普遍缺少思考的时间, 无效劳动过多, 更缺乏自主调配时间和能力, 而数学又偏重于思维, 需要有一定的独立思考的空间与时间, 而对于本班学生更是缺乏。

三、管理上的具体做法仔细分析本班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以及各科的平衡情况。

(1)是对平时教学中掌握的情况进行定性分析;(2)将学生很好的分类, 进行指导。

(3)严格管理, 拿出一定的威严, 要“狠”一点。

(4)与班主任加强沟通, 加强各科的平衡。

四、教学的具体做法1.切实抓好“双基”的训练。

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是学生进行数学运算、数学推理的基本材料, 是形成数学能力的基石。

一是要紧扣教材, 依据教材的要求, 不断提高, 注重基础。

二是要突出复习的特点上出新意, 以调动学生的乐观性, 提高复习效率。

从复习安排上来看, 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主要依赖于系统的复习, 在每一个章节复习中, 为了有效地使学生弄清知识的结构,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查漏补缺, 有目的地自由复习。

杭州市数学会2014年优秀论文评选

杭州市数学会2014年优秀论文评选
林正道
杭州西溪中学
西湖
初中数学教材例题与习题二次开发的实践与思考
朱小利
杭州启航中学
拱墅
培养学生整理数学知识能力的策略研究
施燕芬丁妙英
杭州高桥初中
萧山
节前图和节前语的教学功能研究
姜萍
杭州拱宸中学
拱墅
“说数学”模式下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戚雅芳
杭州党山初中
萧山
提炼外显结构,优化内隐思维
李春梅傅兰英
下城
如何取得教室后的黑板擦——利用建模思维培养学生几何证明解题能力的探究实践
叶旭军李忠庆
杭州良渚第一中学
余杭
基于“五会”培养学生自主小结能力的策略
方华
杭州千岛湖初中
淳安
基于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课题学习研究
孙晓静
杭州市建兰中学
上城
初三数学复习课中的思维教学——由一道中考题引发的思考
张勇
杭州东城中学
江干
水到,方能渠成
方铭
杭州天目高中
临安
从一次作业中的发现谈数学学习的负迁移
卢国兴
桐庐中学
桐庐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谈谈培养数学优秀生的一点心得
宋红军
富阳中学
富阳
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
杭州市数学会
2015年2月6日
杭州十五中教育集团
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
西湖
基于几何画板的微课资源的开发和研究
胡慧丽
采荷实验学校
江干
SOLO分类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陈燕琴
江城中学
上城
借合作之基石助学生提升数学学力
严国元郑慧芳
浙江工业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杭州市上泗中学

初中数学的课型体系(最新整理)

初中数学的课型体系(最新整理)

初中数学的课型体系基于以上的数学学习分类,我们可以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单元课课型作这样的基本分类:1、概念课:以学生进行“代表学习”、“概念学习”为主的课。

2、命题课:以学生进行“命题学习”为主的课。

3、习题课(解题课):以学生进行“解决问题学习”为主的课。

4、讲评课:作为对上述几类“学习”的一种补充,强化学习反馈信息,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五类“学习”及时调控,以利于及时矫正和巩固知识。

为转入下一个环节学习作准备的课(实质上也“内化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

5、单元回顾概括课:以学生进行“内化学习”为主的课。

以学生的数学学习分类为基础去划分数学单元课的课型,其优点是:(1)能较准确地提示学生的课内学习的主要属性;(2)能较好地体现数学科自身的教学特点;(3)能与数学学科知识的三大主干——数学概念、数学命题、数学问题和思想方法,紧密地联系起来,以利于对这三大主干的教法、学法进行探讨研究;(4)能体现正确的教学观,体现主体性教育观念,体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利于结合学生对不同知识的学习心理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

现把这些基本课型的研究体例表述如下:一、新知课(一)概念新知课1、教学目的任务该课型通过各种数学形式、手段,揭示和概括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引导学生把握准某类事物的共同属性的关键特征,解决好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认识和理解。

概念课教学还承担着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重任。

突出数学源于客观存在,源于人类改造世界的劳动实践的思想。

要通过概念课的教学,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课型特征该课型体现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进行“代表学习”和“概念学习”。

通过“概念学习”,把作为新知识中的概念,正确地初步地转化为学生自身认知结构的概念体系里的概念。

通过“代表学习”,对概念的文字、语言叙述或概念的定义能初步理解,掌握这些数学概念所对应的数学符号及这些符号的书写、使用方法。

初步了解由这些数学符号组成的语言含义,并能初步把它转译成一般语言。

使用北师大初中数学实验教材的看法和建议

使用北师大初中数学实验教材的看法和建议

使用北师大初中数学实验教材的看法和建议——河西中心学校刘学兵我校统一使用了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将近六年。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的编写有鲜明的特点:注重创设情境和探究发现,注重联系实际应用和创新,注重学生兴趣和实际操作,注重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并通过“做一做”“议一议”“想一想”等数学活动。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的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从而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方法以及数学思想,培养其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学习素材。

使学生有机会进行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经历“做数学”的过程。

为教师和学生留下了一片广阔的创造空间;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具有开放性的探索活动。

鼓励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具有时代性,充分展示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以科学计算器、“Z+Z智能平台”等软件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另外,教材贯穿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有用的数学”的思想,从而使学生认识数学的价值。

下面就谈谈使用北师大初中数学教材的几点看法:一、本套教材在编排体系,情景创设,例题设计,习题选配等方面的优点:本教材体系在难度方面,螺旋式编排,采用由浅入深、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方式逐步渗透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符号感、函数思想、统计意识、推理和证明意识、空间观念等。

各学段内容基本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很好地体现了知识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

在内容的编排方面,新教材比以往更广泛,它涉及到了概率,视图与投影,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数据的处理等内容,使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

几乎对所有新知的学习,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认知水平出发,创设有趣的或有价值的实际问题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例题设计精炼,有很强的基础性、典型性、代表性和应用性。

例题中大部分数据简单易算,重在体现方法。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一、教学案例实录教学过程:1。

习旧引新⑴在⊙O 上,任到三个点A 、B 、C, 然后顺次连接, 得到的是什么图形? 这个图形与⊙O 有什么关系?⑵由圆内接三角形的概念,能否得出什么叫圆的内接四边形呢( 类比)?2。

概念学习⑴什么叫圆的内接四边形?⑵如图1, 说明四边形ABCD 与⊙O 的关系。

3。

探讨性质⑴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类特殊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矩形, 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性质,那么要探讨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一般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⑵打开《几何画板》,让学生动手任意画⊙O 和⊙O 的内接四边形ABCD 。

(教师适当指导)⑶量出可试题的所有值( 圆的半径和四边形的边,内角, 对角线,周长,面积), 并观察这些量之间的关系。

⑷改变圆的半径大小,这些量有无变化? 由(3)观察得出的某些关系有无变化?⑸移动四边形的一个顶点,这些量有无变化?由(3)观察得出的某些关系有无变化? 移动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呢? 移动三个顶点呢?⑹如何用命题的形式表述刚才的实验得出来的结论呢?(让学生回答)4。

性质的证明及巩固练习⑴证明猜想已知:如图1,四边形ABCD 内接于⊙O 。

求证:∠BAD+∠BCD=180°,∠ABC+∠ADC=180°。

⑵完善性质①若将线段BC 延长到E(如图2),那么,∠DCE 与∠BAD 又有什么关系呢?②圆的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 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⑶练习①已知: 在圆内接四边形ABCD 中,已知∠A=50°,∠D-∠B=40°, 求∠B,∠C,∠D 的度数。

②已知: 如图3, 以等腰△ABC 的底边BC 为直径的⊙O 分别交两腰AB,AC 于点E,D,连结DE,求证:DE∥BC 。

(演示作业本)5. 例题讲解引例已知:如图4,AD 是△ABC 中∠BAC 的平分线, 它与△ABC 的外接圆交于点D 。

有理数的运算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运算教材分析

基于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备课东昌府区侯营中学肖春第三章《有理数的运算》教材分析一、地位和作用有理数的运算主要包括有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和乘方运算的意义、法则和运算律,以及使用计算器作简单的有理数运算。

这部分的内容不仅是为下一部分内容“整式的加减”的学习作好一个铺垫,而且是整个初中(7~9年级)数学“数与代数”内容中关于“数”的学习的重要基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内容,可以说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一个重点。

二、教材说明(一)设计思路在有理数运算中,教科书设置了丰富的现实背景:潮汐涨落、净胜球数、气温变化等,让学生采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探求并总结有理数运算的法则和规律。

考虑到有理数运算的学习重点是对法则和运算律的理解,为了避免因为小数、分数运算的复杂性而冲淡学习的主题,有理数的运算先以整数运算的学习为出发点,然后过渡到含有小数、分数的运算。

另外,教科书还安排了大量运用有理数及其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本章的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数学活动机会,如:归纳、猜测、验证、推理、计算、交流等等,以使学生能亲身经历这些活动,从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内容分析(1)本章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运算。

首先从生活实例引入,从低级到高级依次讲解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以及乘方运算的意义、法则和运算律,并配合有理数的运算介绍了计算器的使用。

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运算律,让学生经历探索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在过程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交流,充分地进行探索,发展其观察、猜测、验证的能力,培养学生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加深对法则、运算律的理解。

加法与乘法都是在介绍运算法则--着重是符号法则的基础上,进行基本运算的训练;减法与除法,则是着重介绍如何向加法与乘法转化,从而利用加法与乘法的运算法则、运算律进行运算。

例析初中数学教科书例题中跨学科问题——以《数与代数》为例

例析初中数学教科书例题中跨学科问题——以《数与代数》为例

例析初中数学教科书例题中跨学科问题以‘数与代数“为例内蒙古赤峰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王洋洋(邮编:024000)内蒙古民族数学教育研究所李书海(邮编:024000)摘要数学与其他学科间的知识完成跨学科实践活动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提倡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对于教科书中跨学科内容的研究.本文以人教版初中数学教科书数与代数部分的例题为例,对跨学科内容例题在教科书中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针对教科书编写给出相应的建议,以及为中学数学教师分析教材提供参考依据.关键词跨学科;数学;例题‘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以下简称 课标 )提出: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体现数学课程育人价值,并且设置 综合与实践 主题,旨在整合数学与其他学科间的知识,完成跨学科实践活动,感悟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发展学生学习能力㊁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1],用数学学科视角回答跨学科问题,跨学科融合教学逐渐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例题是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凝练着知识核心,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对于学生新知识的理解与巩固㊁新技能的培养与提升都有非常大的作用.例题展示出了数学的解题思路,搭建了新知与旧知的桥梁,对于学生学习和探究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必须要精心设计,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课标 将初中数学学习的主要内容划分为数与代数㊁图形与几何㊁概率与统计㊁综合与实践[1]四个领域.总的来看,数与代数是其它几个领域学习的基础,其它几个领域的学习离不开数与代数的支撑.初中数与代数的内容广泛,几乎贯穿整个初中数学课程.因此在数与代数领域的例题中融入跨学科内容,既可以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又可以帮助唤起学生的跨学科意识,感受学科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跨学科问题,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跨学科问题的意识和能力.1概念界定1.1跨学科最早对于 跨学科 一词进行使用的是心理学家伍德沃斯[3].而在基础教育阶段,跨学科的理念出现得较早一些,哈佛大学 零点项目 负责人博伊克斯㊃曼西利亚(B o i x M a n s i l l a)探讨了中小学跨学科学习实践,给出了学校跨学科学习的含义,即学校的跨学科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在课程㊁认知和操作层面上联系起来,进而从不同的视角(目标㊁学习对象㊁概念和观念㊁学习方法㊁技术能力等)建立互补或合作联系㊁相互渗透或相互作用的实践[4].我国2022年版 课标 中所倡导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计综合化和实践化的特点,超越学科与教科书的逻辑体系,通过跨学科概念将各种相互关联的学科勾连起来,基于真实任务情境进行问题解决,促进学生体会学科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培养他们的高阶思维和核心素养[3].对于数学教科书中的例题的内容来说,就是在题干的设计上使得两个或者多个学科的内容融合,在探索蕴含真实的情境中所蕴含的关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1]. 1.2例题例题是教科书中涵盖新知识并带有详细解答过程的数学问题,是数学样例的主要表现形式基金项目:2021年度内蒙古自治区教育规划课题(2021J G H385)之一.例题一般由数学问题以及解答步骤构成,是对于数学原理以及概念的具体化表达.例题具有展示问题㊁描述解决过程㊁解释数学概念与规则㊁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等多项复合功能[5].本文中的 数与代数部分的例题 ,指的是 数与代数领域 中的例题.2问题的提出课标 提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科之间界限明显,知识之间关联不强,知识点相对零散,已经难满足当下教育发展新形势的要求,因此加深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是教育发展大势所趋,是符合新时代的育人要求的.教科书是数学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工具,学生大部分的知识都来源于教科书,教师所教授的内容也以教科书为依据,因此教科书内容的合理编制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同时,数学的学习离不开例题的练习,例题内容的设置直接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甚至是思维的发展,因此在例题部分精心设计㊁加强学科之间的关联同样非常有必要.跨学科教学在初中阶段的实施国内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细化以及进一步落实.相关的研究现状为:一是中国和澳大利亚㊁日本㊁新加坡等国外初中数学教科书跨学科内容㊁设置理念及其比较研究[6-8];二是中国初中数学教材 跨学科 综合实践活动的比较研究[9];三是中国初中新手教师对数学教科书例题的认识及使用情况调查㊁教学与学习策略研究[10-14].上述研究发现,关于初中教材(2012年审定)数与代数部分的例题中跨学科问题还没有系统分析和研究,这是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对于人教版初中教材(2012年审定)数与代数部分的例题中跨学科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教科书的编写以及教师对于教科书的使用提出相应的建议.3数与代数部分跨学科问题例题的分析3.1跨学科内容例题在教科书中的分布情况课标 中将初中(7~9)阶段划分为第四学段,该学段数与代数领域主要分为数与式㊁方程与不等式以及函数[2]三个主题.在这一部分中,共有例题155道,分布如下(表1)表1例题所属章节分布情况章节例题数量涉及跨学科内容例题数量所占比例有理数22418.18%整式的加减13538.46%一元一次方程11436.36%实数9222.22%二元一次方程组6233.33%不等式与不等式组7342.86%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900.00%分式18422.22%二次根式1400.00%一次函数9444.44%一元二次方程500.00%二次函数5120.00%反比例函数8450.00%锐角三角函数9333.33%共计1553623.23%图1例题内容学科来源分布情况可以发现,在155道例题中,涉及跨学科内容的例题共36道,占例题总数的23.23%,其中不等式与不等式组㊁一次函数以及反比例函数章节的例题中,涉及跨学科内容的例题占比较大,分别达到了42.86%㊁44.44%㊁50.00%,有理数和二次函数则相对较少,只有18.18%㊁20%.而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㊁二次根式和一元二次方程则为0%.例题共涉及九个学科门类,各个学科的占比如图1所示.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经济学以及交通运输所占比重较大,分别达到了27.78%以及19.44%.环境工程学以及航空航天技术占比较少,仅为2.78%.整体来看,跨学科融合相关例题在所有例题当中占比并不是很大,涉及的学科门类并不广泛.通过对于初中数学教科书例题分析发现(如表2),数与式主题中例题最多,函数次之,方程与不等式最少.但是涉及跨学科内容的例题所占比例函数主题最多,为38.71%,方程与不等式次之,占比为27.27%,数与式最少,只有17.65%.可以看出涉及跨学科内容的例题分布并不均衡,且不够深入.表2例题所属主题分布情况主题例题数量涉及跨学科内容的例题数量所占比例数与式1021817.65%方程与不等式22627.27%函数311238.71% 3.2跨学科内容例题在教科书中呈现的案例案例1(七年级下册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第二节一元一次不等式例2)去年某市空气质量良好(二级以上)的天数与全年天数(365)之比达到60%,如果明年(365天)这样的比值要超过70%㊁那么明年空气质量良好的天数比去年至少要增加多少?该例题出自于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中,在这之前,学生学习了不等式的相关概念,为加强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本例题结合实际生活情境,将空气质量问题与数学结合,从跨学科实例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不等式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在本题中,主要将数学学科与化学(空气成分)和环境工程学相结合,一方面让学生初步认识用建立 数学模型化 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并通过例题体验和理解将具体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另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们对于当前空气质量好与坏及其产生原因的思考,产生相关问题的好奇心,同时感受良好的空气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进而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案例2(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第二节真实问题与反比例函数例3)小伟欲用撬棍撬动一块大石头,已知阻力和阻力臂分别为1200N和0.5m.(1)动力F与动力臂I有怎样的函数关系当动力臂为1.5m时,撬动石头至少需要多大的力(2>若想使动力F不超过题(1)中所用力的一半,则动力臂I至少要加长多少?这是一道结合情景解决反比例函数的问题,学生在本章第一节已经对于反比例函数有了初步了解,并且在八年级下册的物理课上,学生对于杠杆原理㊁阻力㊁阻力臂,动力㊁动力臂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学生就可以根据已有知识经验,找出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实际问题.这道题将数学以及物理的学科知识进行融合,结合学生已有的数学以及物理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体会学科间的密不可分性. 3.3跨学科内容例题在教科书中分布的广度以及深度在这些跨学科例题当中,共涉及9个学科门类,且大多是将数学与另外一个单一学科融合在一起,涉及两个学科门类级以上的学科共3道,在这部分例题中,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并不深入,仅仅将其作为解决数学问题的情境支撑,整体来看,在初中数与代数部分,跨学科融合的广度以及深度都有待提高.4教科书例题编写的建议4.1在例题设置的内容方面人教版初中数学教科书关于数与代数部分涉及跨学科内容的例题在总例题中的占比并不多,而且可能受课本篇幅的限制,例题的内容都很简单,与其他学科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并不深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很难同时注意到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也就很难达到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教科书中的例题编写不仅要设置跨学科的内容,也要注重背景的介绍以及适当的拓展,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设置相应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创造性地理解学科间的关系,感受不同学科的美妙之处.4.2在例题设置的位置方面初中阶段的数与代数部分,是学生理解数学符号,以及感悟数学符号表达事物的性质㊁关系和规律的关键内容,是学生初步形成抽象能力㊁推理能力㊁感悟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重要载体[1].在数与式部分,要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以及一些跨学科相关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构建不同学科间的联系,这样既可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们主动思考和学习,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科间的关联.在学生初步形成量感之后,对于数与式有了更深的认识,则可继续结合具体实例深入学习.对于函数以及方程专题来说,则应当编制不同类型的跨学科例题来理解数量关系以及变化规律,了解常量和变量变化的意义,加深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抽象出存在于其中的数学模型,探索不同的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知识的运用以及迁移能力.4.3在例题设置的广度以及深度方面学生的学习具有整体性和一贯性,因此例题的内容设置也要呈现一定的系统性.人教版教科书跨学科问题例题中,涉及了九个一级学科门类,相对来说种类较少,且多为数学与一门其他学科的融合,是窄而浅的,只是简单设置情境,没有引发学生对于其他学科内容的深度思考,学生还是将注意力完全放在解决数学问题上,掌握公式㊁定理,机械化的解决数学问题,这样是没有办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的.因此数与代数部分例题的编写要加大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而不仅仅是将跨学科内容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背景,并且考虑将多个学科同时融入例题当中,提高数与代数跨学科问题例题的广度,当然,也不是涉及的学科门类越多越好,也要考虑到是否合适,使学生以超学科的态度进行学习和探究,才能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4.4在例题设置的类型方面除了重视数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之外,现代教育对于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学也日益重视,通过对于数学学科与一些人文学科的融合,比如数学文化以及数学史,使得学生可以在这当中感悟数学家们锲而不舍的探究精神,产生对于数学家们的崇拜之情,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高峰并不是不可攀登,进而培养学生们的探索精神以及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在例题的编写部分,也要充分重视数学文化内容的渗透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作用,将数学文化的内容融入到例题的编写中去,使例题更加鲜活,更加生动,引导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文化美.4.5教师对于教材的使用教师是教学的实践者,应该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意识到学科融合是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并将其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当中去.因此,教师应当深入研读教科书,有意识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例题中的跨学科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意识.对于例题中跨学科内容有些欠缺的部分,教师需要针对所讲授的内容适当进行拓展,引导学生在更加丰富的情境中解决数学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跨学科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伍红林,田莉莉.跨学科主题学习:溯源㊁内涵与实施建议[J].全球教育展望,2023,52(3):35-47.[3]孙兴华,刘晓莉,郭昕雨.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路径的探寻 以数学学科为例[J].教育科学研究,2023(4):73-78.[4] M a n s i l l a,V.B.L e a r n i n g t oS y n t h e s i z e:T h e d e v e l-o p m e n t o f i n t e r d i s c i p l i n a r y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J].T h eO x f o r d H a n d b o o k o f I n t e r d i s c i p l i n a r i t y,2010: 288-306.[5]王凯.小学数学教科书例题内容分析及改进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2022.[6]张维忠,赵千惠.澳大利亚初中数学教科书中的跨学科内容[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45(2):233-240.[7]孙虎.日本初中数学教材中跨学科内容设置理念之个案评介[J].中学数学杂志,2022(8):37-41. [8]肖妍.中新两国初中数学教科书跨学科内容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22.[9]周雪倩.初中数学教材 跨学科 综合实践活动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22. [10]阿依图尔荪㊃麦麦提.初中新手教师对数学教科书例题的认识及使用情况调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21.[11]郭月瑶.初中数学教科书例题的教学研究[D].延边大学,2017.[12]王甜甜,张平菲,徐承杰.初中数学学习策略的研究和探索[J].中学数学,2023(10):64-65. [13]吴美云.初中数与代数的关键点教学设计与策略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9):33-34.(收稿日期:2023-10-10)。

初中数学_《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增长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增长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在初中数学应用问题中极具代表性,它是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继续,二次函数学习的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节课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它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从近几年的中考题来看,增长率问题多次出现,是考查的一个重点知识点。

(一)教学目标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总体目标与学段目标的要求,结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分析,制定如下教学目标:a、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决有关增长率问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b、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合作协助精神,增强国情教育,从而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更加热爱数学、热爱生活。

(二)重点与难点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新课标,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1、重点:学会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有关利用问题,培养学生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数学建模思想;2、难点:将同类题对比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鉴别的能力。

二、教法与学法:1、学情与学法:初二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限,鉴于此,本案例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关系式,获得合理的解答,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这样有意义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它具有明显的问题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等特点,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加强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意识。

同时为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提供充分的思维活动和空间,使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充足的体验和发展。

初中数学学科教研课题(小课题)研究

初中数学学科教研课题(小课题)研究

让知识带有温度。

初中数学学科教研课题(小课题)研究——初中数学学科教研课题(小课题)讨论指南1.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计算器的实践与讨论2.练习、作业分层设计的实施3.易错点的提前干预的讨论4.“问题串”式教案的设计5.概念引入办法的探究6.对教材“课题学习”教学策略的分析7.初中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开发和利用实践讨论8.课堂引入中情景创设的讨论9.教学设计中优化问题设计的策略讨论10.初中数学学困生的个案分析11.培养学有余力同学的个案分析12.对教材例题处理策略的讨论13.课堂教学中即时反馈策略的讨论14.课堂教学中学问探索的运用讨论15.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低效成因分析及对策讨论16.课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堂中老师“追问”的策略讨论17.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讨论18.概率教学办法的讨论19.统计教学办法的讨论20.作业批改实效性的策略讨论21.中学校连接教学办法的讨论22.课堂教学中老师“小结”的策略讨论23.数学史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24.数学预习的策略讨论25.同学数学小论文撰写的策略讨论26.教学设计关注教学目标的策略讨论27.课堂观看实施策略的讨论28.数学教学中使用“学案”的讨论29.复习课教学课例分析的讨论30.初中学业考试题的特色与进展趋势的分析31.“变题”的办法与技术32.同学试卷自主分析及其实效性讨论第2页/共3页让知识带有温度。

33.以教学诊断为目的的试卷分析讨论34.数学单元测试命题其诊断功能的实践讨论35.初中数学优化同学思维的试验讨论36.初中数学教学中学问目标与办法目标的整合讨论37.初中数学教学三维目标达成的微格监控与应对的讨论38.初高中数学学问脱节的缘由分析及对策分析39.课程理念下同学问题意识培养讨论40.初中同学数学学习方式与习惯养成调查与实践讨论41.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媒体技术的优化策略讨论42.本地同学与外来务工者子弟的学习习惯对照分析43.课标要求与教学内容细化的对照讨论44.数学课标理念行为化的实践讨论45.基于减负增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讨论46.基于教材理解的范例设计讨论47.基于教材理解的概念课教学的设计48.基于教材理解的复习课教学的设计49.青年老师成长个案讨论50.数学教研活动创新的实践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数学教材中习题的功能及应用策略研究

数学教材中习题的功能及应用策略研究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Kaife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Culture & Art 2021年1月20日Jan.20 2021第41卷 第1期Vo1.41 No.1doi:10.3969/j.issn.2096-7853.2021.01.084数学教材中习题的功能及应用策略研究李佳珈(上海理工大学,上海 200093)摘 要:重视和合理利用数学教材中的习题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数学教材中的习题具有巩固新知、有效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功能,诊断反馈与评价的功能,揭示内涵方法、训练数学思维的功能和文化育人的功能等。

为此,数学教师要仔细研究教材、剖析题目本质,精选题目、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强化讲解能力、突出方法指导。

关键词:数学教材;数学习题;功能;应用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853(2021)01-0193-03数学教材是数学教师教学的根本依据与指南,同时也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主要工具。

教材中的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每接受一种新概念或新知识、新方法,都要通过一定的教学习题训练来加以巩固和掌握。

然而,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一线教师对习题的重视度还不够。

相当一部分教师对习题的认知较为浅显,尚未正确理解习题所具有的重要功能与作用,使得在习题教学中存在诸多不足,没有全面发挥习题的作用以及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数学习题的内涵教材是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参考及依据,是现实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资源。

在我国,尽管有不同版本的教材,但是不论何种版本,都是以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为依据,是众多专家学者集体智慧的结晶,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学生认知发展阶段和顺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品德的形成而设置的一系列活动。

初中数学_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分析】《轴对称现象》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在小学阶段已有初步的渗透,在初中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它既是前面全等三角形概念的拓展与延伸,又是图形全等的具体应用,是与平移、旋转等知识相关联的又一种图形变换方式,也是今后研究等腰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等图形性质的重要依据和基础。

因此,本节课知识的学习在初中数学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这节课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轴对称,了解轴对称图形及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理解这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能迅速、准确地判断出轴对称以及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对称轴,提高学生的综合判断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和体验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过程,通过学生们的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的快乐,感受轴对称的美,体会轴对称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和丰富的文化价值。

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美化生活环境,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很多事物,为学生们学习本节知识奠定了感性基础。

其次,七年级的学生对生活中丰富的现实情境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贴近学生们的生活实际,操作性强,适合学生们进行自主研究和探索发现。

考虑到学生们缺乏学习的方法和语言概括能力,对基础知识重视不够,对概念分析不清,把握不透。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们的好奇心,调动学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其主动参与,与他人合作、交流,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识别轴对称图形,了解轴对称图形及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

难点是理解轴对称图形以及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联系与区别。

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的困惑和应对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的困惑和应对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的困惑和应对策略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的困惑和应对策略 问题一、关于计算器的使用困惑:数学能力的培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运算能力的培养。

但在七年级上册就开始学习了计算器的使用,很多同学对有理数的运算和后面的实数的运算就都使用计算器来进行,这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很多学生有的连简单的加减乘除都使用计算器,但是实数的很多运算不使用计算器,又得不出答案,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计算器,什么情况下不准使用计算器呢?这一点老师很难把握。

计算器的使用给学生运算能力的提高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而在初一上学期就使用计算器,是不是学生手头的运算能力有小学的水平就可以了?解决办法及效果:有理数的运算其实不需要使用计算器,而对于实数的运算有的题目才要借助计算器,把实数这一章内容放在初二的下个学期再开始学习。

平时强调能不用计算器的尽量不用。

但是大部分学生并不能做到这一点。

分析:分析:计算器是一种先进的计算工具。

计算器是一种先进的计算工具。

计算器是一种先进的计算工具。

回顾我国古代数学的辉煌,回顾我国古代数学的辉煌,回顾我国古代数学的辉煌,先进的计先进的计算工具(筹算、珠算)所起的作用不容抹杀。

在中学提倡使用计算器,其好处是:①习惯于电子器具的使用,输入、输出、近似数、运算规则的熟悉,这是信息社会中最起码的常识,②有助于应用题的求解,使有些因计算复杂而不能做的应用数学题借助计算器获得顺利解决,③解除数学用表的教学负担,④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就业时会正确使用,减少差错。

老师们的担心:老师们的担心:过多地依赖计算器,过多地依赖计算器,过多地依赖计算器,将会导致学生的惰性,将会导致学生的惰性,将会导致学生的惰性,久而久之,久而久之,久而久之,学生学生连简单的四则运算也不会。

有人说,使用计算器会阻碍智力发展,培养隋性,这是值得商讨的一种观点。

难道使用计算器真的只需按键而不象珠算那样伴随着智力活动吗?——难道使用计算器真的只需按键而不象珠算那样伴随着智力活动吗?——如何在复杂的计算中设计正确的按键顺序(算法)以提高精确度?如何防止按键错误?如何检验输出结果的准确性?等等。

初中数学教材特点分析

初中数学教材特点分析

初中数学教材特点分析初中数学教材采用了四块内容交叉排版,螺旋上升的方式,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层到高层次,不断深化,综合发展。

符合初中学生发展的特点,及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和需要。

一、初中数学教材的发展特点:1 、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了信息技术。

2 、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近生活实际。

3 、探索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

4 、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的学生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5 、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二、初中数学教材体系结构特点:1 、导图与导入课的设置每一章开始都设置了与本章内容密切相关的导图或导入课。

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渴望学数学、做数学。

2 、栏目多样化设置了回忆、思考、观察、探索、做一做、试一试、想一想等许多栏目,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一种全新的体验。

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数学活动,能更好地自主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 、阅读材料丰富阅读材料与教材各块内容,紧密相联,涉及面广,信息量大。

涉及了数学史料,实际生活,数学趣题,知识背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应用意识,进行了人文精神的教育。

4 、练习题,习题编制。

教材的习题分为 A 、 B 、 C 三组,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5 、增设了研究性课题 , 增设研究性课题学习,能给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

三、初中数学教材编写的内容特点:1 、降低对繁杂的数学运算、代数运算、几何证明的要求2 、淡化某些数学本质的术语和概念。

3 、几何学习,从实物开始,联系生活。

4 、增加概率统计内容,使学生能根据实际问题,收集数据、处理数据。

5 、增加数学课程的技术含量四、初中数学教材内容处理方式的特点1 、内容的引入采用从实际问题入手联系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方式来引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教材例题的功能及使用
作者:王爱萍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2014年第14期
初中数学教材中,例题的地位主要是由其作用和功能决定的,例题与知识和习题共同构成了初中数学教材的组成部分。

从教材例题的结构性作用分析,例题的功能突出表现在结构与形式等方面。

例题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体现在基础数学知识的应用方面,同时还从知识的理解和拓展方面得以体现,解题技能的掌握是促进数学素养提高的有效途径。

针对初中数学教材例题的功能与使用问题进行了分析。

初中数学教材例题功能教材也被称之为课本,它是以教学大纲作为系统来对学科教学内容进行疏通和整理的过程,教学用书往往集中体现的是教材中的重难点。

以初中数学教材为例,通常我们将数学教材划分为学习主题、知识结构以及基本线索三个方面,教材在辅助教学目标实现以及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有着显著的促进意义。

作为联系习题于教科书之间的重要桥梁,例题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教科书的风格趋向以及整体水平,这对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而言意义重大。

现阶段,国内外关于教材例题功能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在教材例题应用方面的挖掘深度还有待提高,这是当前初中数学教材例题应用方面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初中数学教材例题的功能
作为初中阶段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解题这一基本活动形式对于学生数学思维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在多年教学实践后,关于数学教材例题的探讨也形成了多样化的理解。

在解题方法方面,乔治·波利亚将其视为题意理清、计划拟定、计划实施及回顾的重要过程,这一过程中通常需要在分析的基础上完成对应的解答,并以此为基础得到相关结论。

从功能角度分析,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对初中数学教材例题展开理解:
第一,结构方面。

从例题结构方面分析,通常例题的呈现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一种集合,其中知识的价值在于思考,更在于具体方法的掌握,无论是例题讲解还是示范都是数学解题技能的重要传播过程,其最终目的旨在从知识到能力的有效转化。

因此,结构功能是初中数学教材例题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第二,功能方面。

从初中数学教材例题的主要功能分析,其中涉及到教育功能、示范功能、知识功能以及发展功能等方面的内容,这就需要在实际例题教学过程中将系统化的知识转化为必要的能力与技巧,在对思路进行整合和解题方法形成的过程中规范解题格式,从思想和行为的双重角度端正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动学生发现解题的乐趣。

在数学教材例题当中,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也将得到体现。

第三,教学形式方面。

从初中数学教材例题的教学形式角度分析,无论是概念的熟悉、错误认知的纠正还是知识的巩固都需要通过对应的例题来得到体现,在促进知识外延的过程中完善习题讲解和操作过程,区别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分别,把握不同知识的本质。

从方法与解题技巧方面分析,例题模式的形成也不可缺少必要的经验作为指导,这也是数学例题存在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初中阶段数学教材例题功能的变相呈现。

二、初中数学教材例题的使用
1.例题安排应当与学生学习情况相对应
对于初中阶段数学教材例题教学而言,例题的安排应当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相吻合,无论是例题的选配还是设计都应当形成对应的目标导向,在满足学生知识需求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热情。

在对例题进行选配和安排时,通常最常用的方法表现为“增”“删”和“调”,在这一过程中使得例题的重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

例题的“增”,主要是从学生认知缺陷角度出发,针对某一教学重难点进行必要的知识点补充;例题的“删”,也是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对内容进行必要的删除;例题的“调”,是需要从学生实际水平来对例题的呈现顺序进行调整,通过例题次序的变换来达到最佳的例题教学目的。

2.完善对例题的拆分
例题的呈现,基本是以整体出现,这就如同一台完整的机器一般,在若干小零件的共同作用下辅助机器的运转。

教师在面对例题讲解时,若是仅仅是按照大纲要求来对例题进行讲解,这样学生所获得的思考空间可想而知,因此针对例题的拆分操作就显得至关重要。

例题的拆分除了需要对学生情况有所了解并且熟悉教材内容之外,还需要将不同的知识进行相互补充,明确知识的呈现是否是学生能够掌握和理解的,针对一些较为生疏的知识应当对其中的重难点进行仔细划分,完善教师的教案设计,这对于例题使用而言,有着积极的指导和促进意义。

3.突出例题中的方法指导
学会观察和思考是新课程改革对数学课程实施提出的重要要求,如何完善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不仅在于知识的灌输和积累,同时在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形成方面也有重要指导作用。

例题教学过程中,方法指导的重要性在于正确数学思想和方法的传播,利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对知识进行整理与归纳,突出例题方法指导的针对性和个性化特征。

比如,初中数学例题教学中的不规则图形面积讲解中,可借助数学思想转化的方式,将其中的不规则图形面积转变为对规则图形面积的处理,这就是所谓的割补法教学。

除此之外,在数形结合例题教学中,数学思想的转换也可从方法指导中得以体现,这样的课堂不仅能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够给学生留下足够深刻的印象,夯实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由此可见,我们在进行初中数学教材例题讲解时明确教学目的是关键所在,这对于学生数学知识及思维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指导
与干预作用。

借助数学教学思想的转化,能够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便于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和吸收,这同时也是初中阶段学生数学素养形成的重要过程。

综上所述,作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例题教学应当随着课堂教学重心的转移而有所改变,这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通力配合。

从教学实践不难分析,数学例题教学的实施,需要从基础知识和数学思维培养的双重角度出发,切实突出智力培养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从多样性和多类型角度对例题教学进行分析,这是素质教育实施首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喻平.数学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王芝平.构建三角函数刻画周期现象——任意角三角函数概念的教学反思[J].数学通报,2012,(01).
[3]张传鹏.数学教学中对书本例题的使用例谈[J].教学与管理,2012,(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