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评课录精品版
三年级下数学评课24时计时法
三年级下数学评课24时计时法下面我就从实验小学陈老师讲的《24时计时法》谈谈自己的听课心得。
本节课传授内容是在学生学完时、分、秒的基础上传授的,这部分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关联特殊精密。
本节课的重点是学生敷衍24时计时法和平庸计时法的转换,传授内容比较抽象,但陈老师无论是对课本的理解,还是对课本的把握,传授环节的处理,传授重点难点的明白都很精准到位,各有特色,这让我感想颇多。
一、和学生交心,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讲堂在上课开始时,陈老师她没有摆着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而是和学生交心,和学生拉家常,让学生明白自己,和学生做朋友,这就在无形当中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干系,同时也为学生乐于学习本堂课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西席能面对全体学生组织传授,西席的语言有很强的感染力和亲和力,能够凝聚学生的注意力。
议决本节课传授能够看出陈老师的基本功很扎实,无论是对课本的理解把握,还是对传授环节的处理,以及传授重难点的把握都拿捏的比较到位。
在整个的传授历程中,西席始终面向全体学生,实时地掌握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动向,师生互动恰到好。
尤其值得赞赏的是西席传授的语言,密切、响亮、抑扬抑扬,宽裕极强地感染力,能够至始至终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本来,有的学生喜欢这门课便是从喜欢这个老师开始的,我想作为一名西席应该具备这一项的基本功。
三、本节课创设的情境能贴近生活,传授目标明确,传授布局合理,有效的突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在上课开始时,陈老师用“同砚们喜欢看春晚吗?”“在新的一年来临的时刻是什么时刻?”等标题来导入本节课内容。
这种情形的创设能贴近生活,为学生所熟悉,比较简略入境,收到优良的效果。
从生活阅历入手,使学生主动探索24时计时法的纪律,进步学习兴趣。
本节课中陈老师根据传授目标对课本作了很好处理,在传授历程中,陈老师都是利用实物举行直观传授,议决两个钟面点清了一天有几多个小时,让学生很明白的知道晚上的12时既是昨天的完成,也是本日的开始。
【观课评课】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评课稿
【观课评课】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评课稿《24时计时法》评课稿“二十四小时制”是一个十分生活化的题材。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一般只介绍它是邮电、交通等部门采用的记时制,并把教学重点放在与“十二小时制”的比较方面,从而使学生能正确辨认和换算便达到了教学目的。
孔老师能把这样的内容上得别开生面,有情趣,有新意,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又有丰富的活动内容。
新知识的学习必须充分建立在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基础之上。
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让数学教学从一味地“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让枯燥的数学变得鲜活,使学生乐于学习,才能使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关于“24时记时法”,学生们在实际生活当中,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王老师在这节充分依托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在课的引入部分,充分创设了听“大风车主题曲”情景,学生表达与节目表表达的不同的矛盾,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体现了这节课的重、难点。
为了演示24小时整个完整的过程,老师一边用课件出示让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每个时刻,特别是有意强调了晚上,凌晨,中午,下午等重点词语,而且课件从颜色到画面都很好的让学生很好的体会了24时的变化。
同时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强调,从零时到某时时针走了几大格,就是几时,学生在以后的表述过程中有法可依。
让学生感受下午2时就是14时,晚上8时就是20时~~~这样引导学生自主归纳两种计时法的互化方法,善于发现规律并加以概括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本领。
春节晚会的倒计时让学生理解了晚上12时就是24时,即使一天的结束,又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所以这个时刻既可以说是晚上12时,24时也可以说是0时。
老师不仅在比较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24时计时法的清楚简洁,而且能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说24计时法在生活中的用途让学生产生学习和拓展的欲望,产生学习的兴趣。
孔老师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从学生的角度着想,把观察、思考、讨论、合作、质疑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是,也决不放弃课堂“平等中的首席”的责任,尊重学生的思路而又高于学生的思路,不断地引导学生发展,教师成为创造“创造精彩的人”。
小学数学_《24时计时法》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与意图【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教材简析】教材简析: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钟面,知道时、分、秒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学习这部分知识有助于学预设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有利于学生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2.能进行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相互转换;3.经历观察、猜想、推理等探索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4.感受数学与日常预设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素养,受到科普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24时计时法会正确运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明确两种计时法的异同,学会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相互转换。
【教学难点】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相互转换【教学准备】钟表模型、课件、微课、学习任务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1.找信息,提问题谈话:浩瀚的宇宙有着无穷的魅力,天文小组的同学们想去天文馆亲身体验一番,(出示情境图)瞧!他们来到了天文馆门前,在这里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罗列数学信息)预设:9: 00《宇宙旅行》10:30《恐龙灭绝与天体碰撞》15:00《其妙的星空》15:45《小丽访问哈勃》开馆时间 8:30~16:30谈话:对于上面的这些时刻,你有什么问题吗?预设:15:00是几时?【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情境图,激发学预设在实际预设活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引起对新知识探究的欲望。
二、分析素材,构建概念1.猜想15:00是几时谈话:那么,猜猜15:00是几时呢?预设:下午3时。
追问:那我们平常说的下午3时怎么会是15:00呢?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就需要思考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学预设自由发表意见)2.认识一天的开始(出示课件)谈话:哦,一天就是从这一时刻开始的:晚上12时,一般我们也说成0时。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4时计时法》教案与反思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4时计时法》教案与反思教学目标:认知与技能: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掌握24时计时的方法及其与普通计时法相互转化的规律,学会推算经过时间;2、会运用24时计时法计算经过的时间。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24时计时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两种计时法互相改写,计算经过的时间。
教学难点:计算经过的时间。
教具准备:钟表、活动钟面、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
1、师:同学们,知道他们是谁吗?你喜欢他们吗?(课件出示哆啦A梦小叮当及其伙伴的图片)你知道吗,大雄听说中国是一个很美丽的地方,所以特别想来中国游玩。
他呀就缠着小叮当带他来中国玩。
其实,小叮当也非常想来玩,但他担心大雄那爱惹麻烦、没时间观念的毛病,所以他想先考考大雄。
聪明的同学们你有没有勇气跟大雄一起来接受小叮当的考验?生:敢。
2、师:你能根据图片及内容及钟表的信息说出它所代表的时刻吗?(课件展示图片)① 小学生升国旗(钟表时针指向8,分针指向12);生1:时间是8点;生2:时间应该是上午8点。
(师板书)师:同学们,你同意哪一种说法?为什么?生:上午8点,因为如果只说8点的话,不明确,还会让人误解为晚上8点的。
② 小朋友吃午饭(时针指向12,分针指向12);生:中午12点。
(师板书)③小朋友晚上睡觉(时针指向8,分针指向12)。
生:晚上8点。
(师板书)师小结:像这种采用012时来计时,并且需要指明上午、下午、晚上等时间词的计时法,是人们在平常表示时间时所经常采用的,所以叫做普通计时法。
师:大雄终于如愿以偿地和小叮当一起来到了中国。
二、充分感受、自主探究。
1、师:听,这是什么声音?(多媒体播放CCTV-1新闻联播的片头背景音乐)生:中央新闻联播的音乐。
《24时计时法》评课稿
《24时计时法》的教学是在学生学过时、分、秒知识后,掌握了时间单位的进率后进行的。
时间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但陈玲老师设计的教学非常贴近生活,让学生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中既学习了新的知识又丰富了情感体验。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徐老师的这节课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就是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由于普通计时法的概念在之前的教学中没有明确的提出来,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陈老师设计了小学生一天中的3个生活片断,用多媒体一一展示,让学生通过钟面上的时间说出小朋友什么时候在干什么?先唤起学生对普通计时法的回忆,然后用学生非常感兴趣的电视节目预告的录音,引导学生说出在生活中还会用到另一种计时方法,即24时计时法。
与生活的联系及形象的展示让学生初步对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互换有了很好的掌握。
对学生来说,时间的知识概念比较抽象,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在讲一日=24时时,徐老师先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谈谈你认为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观点后,让学生通过春晚倒计时的视频明白了一天的起始时刻。
这样用生活中的实例教学生比老师单纯的讲解要生动的多,同时也更加便于学生理解。
在这节课的知识拓展环节,教师也选择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火车票上的时间,商店门上的营业时间,公路上小汽车的禁止通行时间等,让学生知道数学无处不在,处处要用到数学。
徐老师的课堂让知识充满了活力,把教学还原成儿童的生命活动,在有限的课堂上,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一段快乐的智性时光。
三年级数学下册《24小时计时法》教案及反思
《24小时计时法》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24时记时法,初步了解24时记时法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间,初步掌握简单的计算经过的时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间。
【教学难点】掌握计算经过的时间的方法,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讨论法、讲解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时间。
1.播放视频(飞机场)师:他们为什么不能上飞机?(PPT2)追问:对呀,看错时间了,可见学习时间多重要。
2.引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关于一天的时间知识【设计意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二、探索新知(一)分析一天的时间1.汇报预习情况: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单,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并拿出预习单把小红一天在做的事情与同桌说一说。
2.指名学生汇报3.学生活动一: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都知道了小红一天要做的事情了,现在请请出我们的好朋友——钟表学具,拨一拨。
师:看活动要求:(学生读活动要求)教师巡视,快速投学习单,学生不用上去(用红色笔批改,对的学生做手势)3.汇报及时表扬(表现这么好把掌声送给自己)师:一天有.........生:24小时每天的开始师:那你们知道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预设生:从12时开始生:从0开始师:晚上的12时,也可以叫做0时,一天时钟的时针转动几圈师:我们想一想刚才钟面上的时针转动了几圈?生:2圈(教师拿出教用钟)【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拨一拨,再用课件验证,充分让学生理解晚上12时,就是凌晨О时,知道一天有24小时,并且让学生初步体会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联系。
】(二)探究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关系1.探究1天时间的数法。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 24时计时法教案与反思
24时计时法教学内容: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58页,信息窗1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了解24时计时法。
2.经历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的过程,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并能明确两种记时法的异同,正确地把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进行转化,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里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两种计时法互相改写。
、教具准备:钟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生谈话:关于天文馆的见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参观天文馆。
3.仔细观察,收集数学信息。
预设学生收集的信息:(1)天文馆开馆时间是8:30--16:30(2)科教片放映的时间安排:《宇宙旅行》 9:00《恐龙灭绝与天体碰撞》 10:30《奇妙的星空》 15:00《小丽访问哈勃》 15:454.根据以上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1) 15:00是几时?这种表示方法我们没有见过。
(2) 15:45是什么时候?(3)16:30是几时几分?(4)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有多长?……下面我们先来解决第1个问题。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课件出示红点问题一:15:00是几时?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
2.分组汇报预设汇报情况:生1 15:00就是下午3时,这是用的24时计时法在表示。
此时老师可以质疑追问:为什么15时又是下午3时呢?什么是24时计时法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板书24时计时法)3.对比板书,共同研究15:00 ?下午3时4.课件演示一天时间的变化(1)课件演示时针从凌晨1时到中午12时(第一圈)(2)提问:你注意到了什么?预设回答:①时针转了1圈,是12小时②12个小时是半天,一整天是24小时。
(3)课件演示时针从中午12时转到晚上12时(第二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注意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转化。
24时计时法评课稿[5篇范文]
24时计时法评课稿[5篇范文]第一篇:24时计时法评课稿24时计时法评课稿在林老师的数学课堂上,学生不再退缩,而是主动地陈述自己的想法、辩论自己的观点、交流自己的思维;不再从众,有了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疑惑,提出自己的问题。
数学课不是知识的灌输与模仿练习的过程,而是一个充满灵性的创造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成了“精彩”的主体。
林老师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从学生的角度着想,把观察、思考、讨论、合作、质疑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是,也决不放弃课堂“平等中的首席”的责任,尊重学生的思路而又高于学生的思路,不断地引导学生发展,教师成为创造“创造精彩的人”。
(1)营造氛围,让学生敢于创造“精彩”。
课堂的“精彩”是师生心灵与心灵、智慧与智慧碰撞的“火花”。
林老师首先创设了一个宽松、平等、民主、和谐的学民环境,让学生感到在这个环境中是安全的、才会有这样的创造。
如:让学生来定这节课的研究内容,自然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2)找准起点,让学生能够创造“精彩”。
林老师不断寻找顺应学生思维而又高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如课始,以猜电视节目为材料,有效地唤起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学生是带着知识、经验来探究的,课中,林老师还用一条直线把昨天、今天、明天的关系呈现出来,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了分界点,也为认识钟面的分界点奠定基础。
(3)激发情趣,让学生乐于创造“精彩”。
林老师上课堂上通过各种形式让课堂变得灵动,富有情趣,如:给24时计时法、普通计时法取名字、当回小小推普员等,整堂课都在数学活动中进行,学生始终保持了强烈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愿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4)开放教学,让学生易于创造“精彩”。
林老师在教学中始终注意避免教师的权威者的角色影响,设计的问题多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发展性。
如: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有什么区别?你喜欢哪一种计时法?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应该怎样转化等等,学生的发言十分精彩。
关于《24时计时法》的评课稿
《24时计时法》的听课心得徐少娜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钟面,学习了时、分、秒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4时记时法在邮电、交通、广播等部分广泛采用着,让学生了解这部分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生活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普通记时法的记时方法,绝大多数会用普通记时法表示时刻。
在教学中,许卓华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考虑到了学生的需求,在引入阶段让学生说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并说出播出时刻,这时学生说出的一般都是普通记时法表示的时刻,然后再出示电视节目预告单,让学生看到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刻,引起学生认知冲突,进而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稍后,又让学生说说自己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用24时记时法来记时的,并与学生一起观看了我带来的生活中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感受到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应用得很广泛,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观看带背景的钟面让学生体会到晚上12时就是0时,它是一天的起点,理解了24时记时法的含义。
并通过观察钟面内、外圈数的关系,发现内、外圈的数相差12,进而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换算。
又让学生以先自己思考,再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发现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的异同,进一步理解它们之间如何换算。
加深学生对24时记时法的理解。
课后练习题紧紧围绕着本节课的重点,最后一题还渗透了下节课“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的知识。
这节课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亮点:(1)创设和谐课堂氛围联系生活教学24时记时法。
生活中经常应用24时记时法,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过接触。
教材一方面利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吸引学生有兴趣地学习,另一方面还引导学生继续观察生活,学会在生活中应用24时记时法。
(2)体验快乐(扎实、灵活地安排练习形式)许老师这节课以练习两种记时法的互换为主。
从把24时计时法记录的节目单改写成普通计时法,到生活中的不同计时法互换,层层递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两种记时方法,同时也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问题的习惯。
《24时计时法》评课稿范文
《24时计时法》评课稿范文一堂好的数学课,应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的学生有所得的课;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课;也应该是学生快乐学习的课。
纵贯整个教学过程,无不体现了这样的课程理念。
一、能充分估计教学的起点,把握重点,找准难点本节课教学内容是认识24时记时法,对于这一部分知识,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初步的认识,因此教者实施导入部分时,从学生身边最熟悉的《新闻联播》音乐及时间出发,让他们说出时间(12时记时法),然后再看右上角时间的另一种表示法(24时记时法),通过比较,发现两种记时法,从而引入新课内容。
再如:新授中讲授时间表示法的转化时,也是通过学生进行对比及生活经验,从而得出转化方法的`,教者没有更多的解释。
在重点教学时,充分设问,让学生合作交流、讨论,最后共同经历了一个思考的过程,学生在体验中获得了提升。
在0点与24点教学中,充分运用了时间线的作用,突破了难点,学生一看很明了。
二、能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倡导合作交流,注重培养创新能力教者在新授过程中,没有更多的讲解,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而是让学生提问题,合作交流,汇报总结。
如:今天的研究内容是什么??(让学生对比两种记时法)提出了:(1)看到什么记时法?(2)看有什么不同?(3)你喜欢哪一种?问题源于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学生间的思维进行了碰撞,这样掌握的知识才牢,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意识。
最后,再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得出了两种记时法的名称,不同点及喜欢的记时法。
至于哪种记时法好,众说纷纭,课堂气氛很活跃,课堂也很民主,生生、师生互动非常和谐、民主,最终老师进行了总结,各有千秋。
其实,在这里可说明一下,口语中经常用12时记时法,书面语中经常用24时记时法。
当下一节课进行有关时间计算时,学生自然而然也就知道什么记时法好了。
在新授小结中,也充分鼓励学生进行质疑问难,学生的提问很真实,很有价值。
三、能充分利用电教设备,进行有效、生动的现代教学本节课教者没有大量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只有两处:一是导入部分,播放了《新闻联播》视频;二是结束部分,播放了钟面上分针与时针行走24小时的过程,并及时对应显示24小时记时法,并且配了月亮及太阳的图示,显得很生动,很有效。
《24时计时法》的评课稿
《24时计时法》的评课稿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又为实际生活服务,这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钱老师在导入时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资源,用课件呈现了一天中的不同时段学生的生活作息,以此来切入普通记时法,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感兴趣的现实场景中,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
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另一方面使得学生更深地了解普通记时法,并为后面让学生更好地区分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作了铺垫。
2、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师完全可以而且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处理教材。
钱老师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融入了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注重内容的选取对教材深加工,充分有效地激活了教材中的知识。
3、新课程强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并把它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而新型的师生关系落实在课堂上,应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下愉快地学习。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师生间始终保持着一种朋友式的合作关系。
课堂气氛是和谐的、宽松的。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也体现了张老师的差异教学的教学理念,如张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区别。
在教学实施中,钱老师也很注重引导,放手让学生用这一方法独立去发现知识,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样,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也有合作讨论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钱老师的时间是最宝贵的,在一天的时间里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
虽只是一句简短的话,但却看得出她对培养学生建立时间观念、要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的重视。
数学的起点是培养学生以数学的眼光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在这节课中,钱老师能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走进天文馆——《24时计时法》(教案)青岛版(五四学制)三年级下册数学
六走进天文馆——《24时计时法》(教案)青岛版(五四学制)三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24时计时法的概念,学会将普通计时法转换为24时计时法,并能运用24时计时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天文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24时计时法的概念与转换方法。
2. 24时计时法的应用。
3. 天文馆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24时计时法的概念、转换方法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将普通计时法转换为24时计时法,并运用24时计时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天文馆模型、计时器等。
2. 学具:练习本、彩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天文馆的图片,激发学生对天文知识的兴趣,引入课题。
2. 新课:讲解24时计时法的概念,演示转换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探究。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天文馆实践活动,观察天文馆的时钟,尝试将普通计时法转换为24时计时法。
4. 巩固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与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与24时计时法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1. 走进天文馆——《24时计时法》2. 主要内容:24时计时法的概念、转换方法、应用3. 重点与难点:24时计时法的转换方法及其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拓展练习:结合生活实际,运用24时计时法解决问题。
3. 创新作业:设计一款24时计时法的游戏,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概念、转换方法及应用有了较好的理解,能独立完成相关练习题。
2. 教学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时计时法》评课
在24时计时法的教学中,常常遇到同学们普遍存在着认识上模糊、应用上糊涂,以至在时间的计算问题上无从下手,不知所措。
针对这些问题刘兵老师能从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记时法。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的转换。
两种计时的方法在说法上虽然不同,但是归结起来就是同一个钟面的两种读法(两种用法)。
无论哪一种用法,可都离不开钟面上的那12个数字。
12时计时法(也叫普通计时法)是社会上传统的用时方法,它和24时计时法相比较,无非是重复读一次那12个数字,结果就出现了两个1时,两个2时,两个3时,……两个12时。
例如:钟面上的1时,当天的午夜有一个1时,它是新的一天的开始,到了中午仍有个1时等。
而24时计时法,虽然用的也是钟面上的那12个数字,但和12时计时法的读时方法不同。
也就是说钟面上的12个数字不重复读,而是出现连续的读用方法。
例如:从午夜的1时一直读到中午的12时后,下面的1时就直接读作13时,那么1时后面的2时就续读作14时……,读到午夜的12时时就读作24时,这就是24时计时法,
它正好是一整天的24时。
教学中周老师向学生提供了很多生活方面的例证,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去发现、去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只是引导者。
在课堂教学中刘兵老师很有激情的,能够充分利用教具和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使问题、场景等的呈现更加直观,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起到了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的作用。
不足之处就是老师板书时,时针走第二圈是从中午12点开始而不是从下午1点开始,还有学生对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转化动笔写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