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合集下载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2版 第1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做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2版 第1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做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
大学生的理想明确而富有社会意义,开始以成人的角度和思维去思考、适应社会,并对自己的 社会角色和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有所认知,自我教育能力增强,对未来出路的寻觅也在进行中。
1.2.2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下面介绍几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3.狭隘 4.嫉妒 5.敌对
2.自卑 1.怯懦
6.猜疑 7.抑郁
3
意志品质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能够主动地制定目标,自觉地完成计划,对事物能够 独立做出判断,并能较好地坚持完成任务。
4
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逐渐分化,但大学生往往分不清理想的“我”和现实的 “我”,容易形成矛盾而不能达到统一性。
5
大学生的个性逐步形成,表现为性格不断完善和成熟,动机和需要逐渐稳定,兴趣广泛而稳定, 并且随着知识的丰富和阅历的增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逐步确立。
1.2.2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为帮助钱某摆脱苦恼,心理医生提出了以下指导建议。 (1)认清症状来源,消除错误认知。钱某应充分认识到:环境虽然可能对人产生影响,但真正起决定 作用的是自己的认识方式及思想基础。钱某要从深层次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力量,学会通过改变认知、调 整状态来树立摆脱猜疑的苦恼的信心。 (2)正确看待问题,冷静分析原因。认为自己不受关注或被孤立,可能是自己敏感多疑所致,钱某要 消除这种猜疑和偏见,同时要明白,一切结论应建立在调研的基础上,自己没有充足的证据,绝不做消极 的推论或疑神疑鬼。即便自己确定不受待见,钱某也不要紧张和焦虑,应该冷静地从自己的为人态度、性 格特征、思想和方法方面找原因,寻找缓和方法。 (3)加强沟通。猜疑容易导致误解,钱某应主动与同学加强沟通,交流双方的看法,消除误解。 (4)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钱某可以发展读书、看展、听音乐、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进行体育锻炼等 爱好,形成良好的身心素质,减少无谓的猜忌与多思。

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心理学(psychology)是研究 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心理 学的基本知识和掌握心理学的基 础技能来认识自我和他人。
心理学与生活
想一想:我身边的心理学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哪些与心理学相 关的现象?
健商,代表一个人的健康智慧及其对健康的态度, 指的是一个人已具备和应具备的健康意识、健康知 识和健康能力。
密集恐惧症候测试图:如果你是密集恐惧症候群,会对密集排列的相对小物 体很敏感,就算这是一张美女的脸,你还是会感觉头晕,恶心,头皮发麻。密 集恐惧症几乎人人都有,程度因人而异。
上图里的横线都是平行的!涉世越深的人,受社会侵蚀越严重,看 到的直线越变形。你还是单纯的你吗?你能看出几条笔直的横线?
(1)由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 引起,并体验着不同的痛苦情绪(如失落、愤怒 等);
(2)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持续两个月以上,半年 以下;
(3)短暂地失去理智,后来痛苦情绪有所减弱,但单 纯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却 难以解脱,对工作、生活有一定影响;
(4)出现泛化,即痛苦情绪不但被最初的刺激引起, 而且与最初的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 可引起此类痛苦
第三类型-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心理不健康状态,接近神经衰弱、神经症 或者是神经衰弱、神经症的早期阶段,有 事严重心理问题,社会功能严重受损,但 没有严重人格缺陷列为这一类。
心理不正常,异常,心理变态,确诊的神 经症,其他各类精神障碍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正常 2.情绪健康 3.意志健全 4.人格完整 5.自我评价正确 6.人际关系和谐 7.社会适应正常 8.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
心理压力测试:心理压力越大,黑色小点闪动得就越快。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1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1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躁狂抑郁症
精神分裂症
1.4.2 心理因素
(1)情感因素 (2)个性特征 (3)心理冲突
1.4.3 社会因素
(1)生活环境因素 (2)文化教育因素 (3)重大生活事件与突变因素
1.4.4 促进心理健康的途径
1.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2.讲究心理卫生
(1)要注意用脑卫生 (2)切莫讳疾忌医
3.增强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及时排除 各种负性情绪 4.培养完善健全的人格 5.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扩大人际交往
100 88 80
100
97 92
71 60
40
20
10~17 18~29 30~49 50~69 70~89 年 龄
图1-2 动作反应速度和年龄的关系
记 忆 发 展 水 平
100
95
100 92 83
80
60
55
40
20
10~17
18~29 30~49 50~69 70~89 年 龄
图1-3 记忆能力水平与年龄
(4)思维更具独立性与批判性 大学生的思维已经能够离开客观事物 和具体形象,从具体现实中解放出来,触 及事物的本质,用抽象的理论体系把认识 与解答统一起来。
抽象推理与形式思维使得大学生具 备了反省思考的能力,具有独立性与批 判性。 在大学生看来,反省思考似乎是全 能的,似乎世界也应服从于一个观念的 格式,而不应服从于现实的格式。
1.2 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1.2.1 大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1.大学生感觉的发展与特点 2.大学生记忆力的发展与特点
感 觉 发 展 平 均 水 平
100
95 93 76
80
60 46 40
20
10~17 18~29 30~49 50~69 70~89 年 龄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Hale Waihona Puke 意志健全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时进行的选择、决定与执 行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者在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 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意志健全的大学生 在各种活动中都有自觉的目的性,能适时地做出决定并运用 切实有准备的方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 能采取合理的反应方式,能在行动中控制情绪和言而有信, 而不是行动盲目、畏惧困难,顽固执拗。
自我评价正确
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大学生在进行自我观察、 自我认定、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时,能做到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能 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能对自己的优缺点作恰当的评价,不苛求自己, 自尊、自强、自制、自爱适度,正视现实,积极进取。 生活的目标 和理想切合实际,对自己基本感到满意,心理相对平衡。
人际关系和谐
良好而深厚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的前提。其表现为:能 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乐意与人交往,与人为善,对他人充 满理解、同情、尊重、关心和帮助,有良好而稳定的人际关系,并 能在其中分享快乐,分担痛苦,社会支持系统强而有力。
社会适应正常
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能正确地认识环境和处理个人与环境的关系, 能保持与环境的良好接触,善于将自己融入到不同的环境中,个体与 客观环境保持良好秩序,既能进行客观观察以取得正确认识,以有效 的办法应付环境中的各种困难,不退缩;又能根据环境的特点和自我意 识的情况努力进行协调,或改变环境适应个体需要,改造自我适应环 境,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需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
大学生是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特殊群体,大学生应具有与年龄与角色相 适应的心理行为特征。
大学生涯对每一位大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无法 割舍的人生体验。在这里,不管你愿意与否,都 要开始独立地面对真实的生活,都要自主地解决 自己的人生难题。但是,当你以极大的热情去直 面生活、实现自己的理想之梦时,会发现生活之 舟是那么的复杂,有时甚至是那么的难于驾驭。 在痛苦的反思之后,有人开始调整目标、重塑生 活,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新的生活;有的人则选择 了逃避与自暴自弃,以消极的心理与行为去对抗 生活。积极的接纳与奋进是美好人生的起点,而 消极的对抗则有可能一事无成。因此,新的开始, 我们要有所准备!起点之美就在于积极的适应新 的学习环境和新的生活环境。

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5 正确的自我评价乃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大学生是在与现实环境、与他
人的相互关系中,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认识自己的。 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应该比较接近现实,有“自知之明”。对自
己的优点感到欣慰,但又不至于狂妄自大;对自己的弱点既不回避,也不自暴自 弃,而是能够做出客观、恰当的评价,对自己也不会提出苛刻的、非分的期望和 要求,同时努力发展自己的潜能。
6 社会的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大学生也同样离不开与人打交道。
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大学生获得 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表现为: (1)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心朋友; (2)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又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 (3)能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4)宽以待人,乐于助人; (5)积极的交往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6)交往动机端正。
7 较强的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特征,不能有效处理与周围现实环境
的关系是导致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对社会现状有较清晰 正确的认识,思想和行为都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与社会发展的要 求相符合。当发现自己的需要和愿望与社会需要发生矛盾的时候,能迅 速进行自我调节,以求和社会需要协调一致,而不是逃避现实,更不是 妄自尊大,一意孤行,与社会需要背道而驰。
8 大学生的年龄特征表现为精力充沛、勤学好问、反应敏捷、喜欢探索等,
一个大学生应具有与自己年龄和角色相适应的心理行为特征。
四、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生理因素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生理因素主要有
四种: 1 2 3 4
四、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第一章 心理健康导论

第一章 心理健康导论

第一章心理健康导论良好的健康状况和由之而来的愉快的情绪,是幸福的最好资金。

——斯宾塞只有优异的成绩,却不懂得与人交往,是一个寂寞的人;只有过人的智商,却不懂得控制情绪,是一个危险的人;只有超人的推理,却不了解自己,是一个迷惘的人。

心理健康教育教你做一个快乐的人,健康的人,自知的人!人们在日常生活对心理疾病重视不够,一些人一旦出现心理问题,或是因缺乏知识而任其发展,或是出于偏见而掩盖回避问题,片面的健康观带来了许多不良的后果。

因此,要重视心理健康,树立科学的健康观。

第一节心理健康——大学生成功发展的必备素质一、心理健康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不良情绪易于引发生理疾病和“心身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胃溃疡、癌症等。

巴甫洛夫说:一切沉重顽固的焦虑和忧郁足以给各种疾病打开大门。

不良情绪易于导致心理障碍。

过度的或长期的不良情绪会使人的大脑功能严重失调,易于引发生理疾病和“心身疾病”,导致各种神经症或精神病。

例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严重者会导致自杀行为的产生。

案例这些血淋淋的校园恶性事件告诉我们什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迫切需要社会关注:据一项以全国12.6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其中20.3%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郁闷”、“变态”成为学生们的口头禅。

因各种心理疾病而休、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已占总休、退学人数的50%左右。

在校大学生中存在人际关系、环境适应、情感障碍、焦虑等心理问题的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你的心理健康吗?你有这些情况吗:你经常焦虑吗?你有恐惧感吗?你有压力感吗?你有无力感吗?你感觉到人际关系问题吗?你会经常走神吗?你经常为生活中的事情烦恼吗?二、心理健康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一)现代社会要求人才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全面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拥有开创、自信、进取、合作精神,使个体的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大学生必备的心理素质。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1
6、指甲成像,变化异常:中医认为,人体躯干四肢、 脏腑经络、气血体能信息层叠融会在指甲成象上称为 甲象。如指甲出现卷如葱管、相似蒜头、剥如竹笋、 枯似鱼鳞、曲类鹰爪、塌同瘪螺、月痕不齐、峰突凹 残、甲面白点等,均为甲象异常,病位或在脏腑、或 累及经络、营卫阻滞。 7、潮前胸胀,乳生结节:妇女在月经到来前两三天, 四肢发胀、胸部胀满、胸胁串痛,妇科检查,乳房常 有硬结。 8、口吐粘物,呃逆胀满:常有胸腹胀满、大便粘滞 不畅、肛门湿热之感,食生冷干硬食物常感胃部不适, 口中粘滞不爽,吐之为快。重时,晨起非吐不可,进 行性加重。
青年期突出特征
变化迅疾 任务繁重 困扰多出
二.青年期的划分
一般以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育为根 据划分的,即: 生理上:是从第二性征出现直至性成 熟; 心理上:则是从脱离儿童期到意识、 情绪与社会适应等方面的成熟。
1 西方:
青年前期:12~15岁
青年期
青年中期:16~18岁
青年后期:18~23岁
2 东欧:
3.意志过程:个体在活动过程中,自觉地确定目标,并为 实现目标而自觉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包括决定 阶段和执行阶段。
认知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知之深,爱之切),情绪情感有对认知产 生巨大的影响(感时花落泪)。意志在前面两个过程之中产生,并影响
以后的认知和情绪情感(卧薪尝胆)。
(二)个性心理 是指一个人在生活实践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比较稳定 的心理特征。由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组成。 1.个性倾向:是一种内在地决定着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 力系统。包括需要、动机、价值观。 2.个性心理特征:指个体在心理活动方面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 的、稳定的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 Psychology has a long past,but only history.__Ebbinghaus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第一章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从操作性定义视角看,我国学者对心理健康的定义,可 以概括为: ①有幸福感和安定感; ②身心的各种机能健康; ③符合社会生活的规范,自我的行为和情绪适应; ④具有自我实现的理想和能力; ⑤人格统一和调和; ⑥对环境能积极地适应,具有现实志向; ⑦有处理、调节人际关系的能力; ⑧具有应变、应急及从疾病或危机中恢复的能力。
成长烦恼
校园暴力 案例描述 不久前北京某大学大三学生崔某被利器砍死,事发现场在 北京某医院南区教学楼。事后,死者一同学被警方带走。据了解,此 前两人都追求过同一个女生,曾为一些过节大打出手…… 案例分析 校园暴力的产生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工作节奏、生活节 奏加快,社会总体的速度也在加快,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跟上社会 步伐的速度比较慢,这样很容易让人心情浮躁,恨不得一下子就奔向 成功。相对来说,社会道德约束的力量就弱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最 后积聚起来的破坏力是很大的,导火索可能就是平常人看起来很正常 的一件事,在他看来就是很大的事了。所以觉得自己受到伤害时,本 能地愤怒和攻击,但他不是以一个社会认可的方式发泄,而是寻找一 种极端行为进行发泄,那么就可能对伤害他的人产生暴力倾向。 对于在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来说,需要加强心理这方面的监督,比 如搞一些活动,让人的能量能够通过正常途径转化。如果老师和学生 有心理健康的概念,那么就可以早点发现别人的不对劲,帮他缓解问 题,就可能避免极端行为的发生。
心理学堂
二 心理健康教育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 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从内容上看,心理健康教育包括两个方面:心理素质教育和心 理健康维护。心理素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以促 进其学业成功。心理健康维护是使个体形成并维持健康的心理,从 而能适应学校、适应社会。具体而言:①帮助学生维持正常的心理 状态,避免出现不利的心理状态;②帮助出现不利心理状态的学生 及时摆脱这种状态,恢复正常状态;③帮助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康复。 从目的来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则包括发展性教育和补救性教 育。发展性教育主要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心理 健康进行培养,使学生的心理品质不断优化;补救性教育则主要是 对在心理素质或心理健康方面出现了问题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帮助, 使之恢复正常状态。发展性教育主要是面对正常发展的学生,是提 高性的,而补救性教育则主要是面对在心理方面出现不同程度问题 的学生,是矫正性的。

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综上
• 人们的情绪情感和意志总是在认识的基础 上产生的。只有认识的正确深刻才能产生 强烈的情绪情感和坚强的意志。 • 人们的情绪情感和意志对认识起到推动作 用,促进认识不断深入。
心理现象——注意
• 人在感知、记忆、思考问题时必须有一前提, 集中注意力。 • 它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伴随着认识、 情感和意志心理过程进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人们在进行心理过程的时候,对于同一事物, 有时我们能感知到,有时则感知不到了,为 什么聚精会神的解决问题与三心二意时不一 样,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注意。 • 注意是我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基础。
1. 心理活动过程——意志过程
为了实现目的而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构成意志过程。
表现为:
a. 行动的意识性和目的性,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b. 对行为的调节作用。 一方面表现为抑制其他一切干扰实现预定目的的动机、 情绪,约束行为,防止冲动性动作出现。 另一方面表现为依据情境,调整心理状态,选择有效 方法,发动某些行为,以实现预定目的。
1. 心理活动过程——认识过程
• • • 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皮肤感觉、肌肉感觉、 平衡感觉、内脏感觉、痛觉 知觉——在感觉基础上产生,对感觉信息组织和解释的过程,比 感觉更复杂、更高级。如:听到一种声音,是感觉,知道是什么 发出的声音,是知觉 记忆——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比感知觉更高级、更复杂, 包括再认和回忆。再认: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能够辨认 出来(选择题);回忆,过去经历的事物不在眼前,把他们重新 呈现出来(填空题、问答题)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 记忆。 思维——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从认识外部特征到认识内 在本质,把感知和记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把握本 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系的过程。思维是人所特有的。根据思维活动 的方法,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想象——把过去脑中反映的事物表象进行重新加工改造创造出新 形象的过程。是人类独有的高级心理过程。包括再造想象、创造 想象、幻想。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指向未来 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10.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步伐轻松自如。
心理健康在人们心目当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
2016里约残奥会
生理残疾,心理健 康。身残志坚,令 人敬佩。
影星翁美玲 痴恋刘德华的兰州女子杨丽娟
为心 害理 更疾 烈病 。比
生 理 疾 病 为 数 更 多 ,
伤熊事件 清华大学 刘海洋 云南大学 马加爵
“复旦投毒案”二审开庭
案例分析:能够上大学的学生智力一定是正常的,但却因为想当出名的导 演而产生了过重的心理压力,这样的认知偏差过度重视结果而忽略了过程, 因此也不能把智力正常看成是心理健康的唯一标准。
建议:分析出名导演的成长过程,实现理想需要知识与能力的统一,需要 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不能急于求成。因此,扎实走好每一个学习阶段, 关注内在修养的提高,忽略出名的想法是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指出,心理健康 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 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但不是十全十美的绝 对状态。
日本学者松田岩男认为,所谓心理健康, 是指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全感,对外部环境 能以社会认可的形式适应这样一种心理状态。
美国学者马斯洛(A.H.Maslow)将理想 的心理健康状态称为自我实现(Self-actua lization),即人的所有潜能的充分实现与人 的不断成长。
健康的标志: (WHO,1986)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工作和生活,而不感到疲劳和紧 张; 2.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心胸开阔; 3.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 5.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6.体重得当,身材匀称; 7.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 社会环境因素 • 学校环境的因素
• 家庭环境因素
• 自身缺陷因素
五、心理的状态
心理健康 • 心理正常
心理不健康
• 心理异常: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1、心理健康状态
• 本人不觉得痛苦。即在一个时间段中(如一周、一月、一
季或一年),快乐的感觉大于痛苦的感觉。
• 他人不感觉到异常。即心理活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出 现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现象。
3、心理障碍
• 不协调性。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与其生理年龄不相称,或 反应方式与常人不同。 • 针对性。对障碍对象(如敏感的事、物及环境等)有强烈的 心理反应(包括思维、情绪及动作行为),而对非障碍对象 可能表现很正常。 • 损害较大。此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较大。它可能使当事人不 能按常人的标准完成其某项(或某几项)社会功能,如:社交 焦虑者(又名社交恐惧者)不能完成社交活动;锐器恐怖者不 敢使用刀、剪;性心理障碍者难以与异性正常交往。 • 需求助于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心理健康小测试
请根据最近一个月的表现,做“是”、“否”回 答。 • • • • • • • • • • 1. 平时不知为什么总觉得心慌意乱,坐立不安。 2. 经常早醒1-2小时 ,醒后很难再入睡。 3. 学习的压力常使自己感到非常烦躁,讨厌学习。 4. 感到很多事情不称心,无端发火。 5. 哪怕是一件小事情,也总是很放不开,整日思索。 6. 非常害怕失败,行动前总是提心吊胆,畏首畏尾。 7. 感情脆弱,稍不顺心,就暗自流泪。 8. 缺乏安全感,总觉得别人要加害自己。 9. 参加秋游、聚餐等集体活动时,总有孤独感。 10. 经常有离家出走或脱离集体的想法。
百分 人数 比 (%)
类别

第一讲: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第一讲: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障碍、心理疾病等
区分:精神病——属于重度的心理异常。
神经病——是指个体的神经系统出现障碍时个体表现为神经
系统的不同的疾病。属于神经病学研究的范畴。
四、常见的心理困惑及心理异常
异常范畴内的心理问题
强迫症
患者体验到思想或 内在驱使是他自己 的,是他主观活动 的产物,但他有受 强迫的体验; 主观上感到必须加以意识的抵抗,这种反强迫与自我强迫是同 时出现的(两者的冲突导致患者紧张不安、十分痛苦); 有症状自知力,即患者感到这是不正常的,甚至是病态的,至 少患者希望能消除强迫症。
习得性无助”缘自前面所说的美国心理学家西里格曼做的那项 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 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 ,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 现就卧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 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学生形成了自我 无能的策略,最终导致他们努 力避免失败。他们力求无法实 现的目标,他们拖延作业,或 只完成不费力气的任务。他们 沮丧,并以愤怒的形式表现出 来。美国国家阅读委员会的报 告描述这类学生是“懒散、怠 慢、有时是破坏性的。他们不 完成作业。他们面临困难的作 业很快就放弃。
本章主要内容
一、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三、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四、常见的心理困惑及心理异常
五、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1、大学生心理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健康的 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是成长和发展中的矛盾

中国疾控中心精神卫生中心调查显示10%—25.4%的 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介绍
一、教学对象
全院各专业大一学生
二、课程性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及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必修课程。
三、教学目标
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协调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考试考查
成绩=期末考试60%+平时40%
五、相关课程
《大学生职业心理辅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心理学应用与素质拓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内容与课时分配
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 了解心理健康基础知识(6学时)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2学时)
(二)大学生心理咨询(2学时)
(三)大学生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2学时)
?第二部分 了解自我 发展自我(6学时)
(一)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2学时)
(二)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4学时)
第三部分 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20学时)
(一)大学期间生涯规划及能力发展(2学时)
(二)大学生学习心理(2学时)
(三)大学生情绪管理(4学时)
(四)大学生人际交往(4学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