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检测物品的管理程序-10
物资管理查验操作规程
物资管理查验操作规程1. 目的和范围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规范物资管理查验流程,确保物资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适用于本公司内部的物资管理查验工作。
2. 定义2.1 物资:指公司所拥有的各类设备、材料、产品等。
2.2 管理查验:指对物资进行检查、核对和记录的过程。
3. 查验流程3.1 接收物资- 物资接收人员接收到物资,并核对物资名称、数量和规格型号。
- 如有疑问或异常情况,及时与供应商或上级主管沟通并记录。
3.2 检查物资质量- 检查物资外观是否完好无损。
- 根据物资类型和要求,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测,如重量、尺寸、外观等。
3.3 核对物资清单- 核对物资清单与实际接收的物资是否一致。
- 如有差异,及时与供应商或上级主管沟通并记录。
3.4 记录查验结果- 将物资名称、数量、规格型号、外观状况、检测结果等信息记录在物资查验记录表中。
- 如有问题或异常情况,及时向上级主管报告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4. 责任和权限4.1 物资接收人员负责准确接收、核对和记录物资信息。
4.2 上级主管负责审核物资查验记录,并对异常情况做出决策和处理。
4.3 供应商负责提供符合要求的物资,并配合查验工作的进行。
5. 附则5.1 物资查验记录应保存备查,便于追溯和核实。
5.2 物资查验过程中如发现不合格物资,应及时通知供应商并按照公司相关流程进行处理。
5.3 物资查验应遵守公司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禁止私自处理或擅自更改查验结果。
以上为物资管理查验操作规程,执行时请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操作,确保物资管理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RBT214-2017要求建立和保持的28个程序文件
要素号 4.1.4 4.1.5 4.2.1 4.2.6 4.3.4 4.4.2 4.4.3 4.4.6 4.5.3 4.5.4 4.5.5 4.5.6 4.5.7 4.5.8 4.5.9 4.5.10 4.5.11 4.5.12 4.5.13 4.5.14
4.5.14 4.5.15 4.5.16 4.5.17 4.5.18 4.5.19 4.5.20 条文解 4.5.25 条文解
应建立和保持的程序 维护其公正和诚信的程序 保护客户秘密和所有权的程序 人员管理程序 人员培训程序 检验检测场所良好的内务管理程序 检验检测设备和设施管理程序 期间核查程序 标准物质管理程序 控制管理体系的内部和外部文件的程序 评审客户要求、标书、合同的程序 分包的管理程序 选择和购买对检验检测质量有影响的服务和供应品的程序 服务客户的程序 处理投诉的程序 出现不符合工作的处理程序 纠正措施的程序 记录管理程序 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程序 管理评审的程序 检验检测方法控制程序
有开发的自制方法时应有此程 序,可并入《检验检测方法控制 资质认定的项目中若有测量不确 定度要求时应有此程序 可称“数据保护程序”
必要时
开发自制方法控制程序 应用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程序 数据完整性、正确性和保密性的保护程序 抽样控制程序 样品管理程序 监控结果有效性的程序
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控制程序 检验检测结果发布的程序
说明Biblioteka 可合并为人员管理与培训控制程序 可合并为人员管理与培训控制程序 可称“内务管理程序”
可称“文件控制程序”
可称“服务和供应品控制程序”
检验用具管理制度
检验用具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和加强检验用具的管理,提高检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单位的检验用具管理工作,包括各类检验用具,如计量仪器、试验设备等。
三、管理机构1. 设立检验用具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本单位检验用具管理工作。
2. 设立检验用具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的检验用具管理工作,包括检验用具的采购、接收、登记、校准、维护、保养、使用和报废等。
四、责任制度1.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检验用具管理工作,由部门负责人担任首要责任人。
2.检验用具管理部门负责整个单位的检验用具管理工作,由部门负责人担任首要责任人。
3.各员工应严格按照规定使用检验用具,对检验用具的损坏、灭失、耗尽等情况要及时报告。
五、检验用具的采购1. 检验用具的采购由专门的部门负责,采购前应制定采购计划,明确所需的种类、数量、品牌等信息。
2. 采购过程中应按照相关规定履行程序,确保采购的检验用具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3. 采购后应及时入库,并做好相应的登记和归档工作。
六、检验用具的接收1. 检验用具接收时,应有专人负责验收,检查检验用具的外观、包装、配件等情况,确保无损坏、质量合格。
2. 对不符合要求的检验用具,应及时退回或更换,绝不允许接收不合格的检验用具。
3. 接收后要及时登记,标明检验用具的型号、规格、采购日期、接收日期等信息。
七、检验用具的管理1. 对检验用具进行定期的校准和检验,确保使用的检验用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使用过程中应遵循使用说明书,确保正确操作,防止人为错误导致的损坏。
3. 检验用具的保养和维护工作需定期进行,确保检验用具处于良好状态。
4. 对于检验用具的借用、调拨等行为,需经过审批,避免检验用具的乱用和损坏。
八、检验用具的报废处理1. 对于损坏无法修复的检验用具,应及时进行报废处理,统一安排专人进行报废程序,不得私自处理。
2. 报废后要做好备案工作,记录报废的原因、日期、处理方式等信息。
产品检验流程管理规定
企业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就要进行品质检验,通过抽查或全检的
方式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
不同的产品根据生产规格以及客户要求,对产品的检验规
格也不同。
品质检验亦称质量检验。
通过各种检验手段,包括感官检验、化学检验、仪器分析、
物理测试、微生物学检验等,进出口产品的品质、规格、等级等进行测试、鉴别。
其
目的就是判别、确定该产品的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产品质量条件。
品质检验的标准:
品质检验包括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的检验。
相关文章:品质质量管理关键在于提高人
的品质质量意识
外观品质检验指对产品外观尺寸、造型、结构、款式、表面色彩、表面精度、软硬度、光泽度、新鲜度、成熟度、气味等的检验。
外观质量检验主要是对商品的外形、结构、花样、色泽、气味、触感、疵点、表面加工质量、表面缺陷等的检验。
内在品质检验指对产品的化学组成、性质和等级等技术指标的品质检验。
内在质量检
验一般指有效成分的种类含量、有害物质的限量、商品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能、机械
性能、工艺质量、使用效果等的检验。
同一种商品根据不同的外形、尺寸、大小、造型、式样、定量、密度、包装类型等而有各种不同的规格。
品质检验的流程:
1.根据产品技术标准明确检验项目和各个项目质量要求;
2.规定适当的方法和手段,借助一般量具或使用机械、电子仪器设备等测定产品;
3.把测试得到的数据同标准和规定的质量要求相比较;
4.根据比较的结果,判断单个产品或批量产品是否合格;
5.记录所得到的数据,并把判定结果反馈给有关部门,以便促使其改进质量。
产品防护和交付控制程序
6.15装车完毕,由司机持《出库单》底联到财务部办理出门证,交至门卫放行出厂。
6.16产品发运必须按照合同要求,采用顾客要求的运输方式、运输线路及包装箱。对于委托运输商运输(铁路、航空或汽运)的产品,营销部应以与运输商签订委托合同或投保等方式,保证产品的交付。
入库单
XX-47-06-06
盘存表
XX-47-12-02
明细帐
XX-47-12-03
产品/材料库存查核表
XX-47-12-04
产品标识卡
XX-47-12-01
工作流程
工作内容说明
使用表单
6.5.2.5当库存物资低于最低储备量时,仓管员应及时通知采购员实施采购,及时补齐不足数量。
6.5.3产成品的贮存
6.5.1.2贮存、保护的环境条件,由相关部门根据产品的特性、产品技术条件以及国家有关法规法令,确定适宜的库房环境条件要求。
6.5.1.3对温度、湿度有要求的库房,必须按规定进行控制,保管人员应做好监控和记录。
6.5.1.4产品的贮存按图号、类别进行摆放和管理,并按XX-27-10《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进行标识,严格按先进先出原则进行发放。
6.4.4包装箱进厂,须经检验员按包装物工艺要求进行验证,合格后方可入库。
6.4.5产品在包装前,必须经检验合格,具有合格标识或合格证明文件,保证产品、附件和技术文件齐全,符合顾客要求。
6.4.6操作者要严格控制产品批次,不得混批包装。
6.4.7产品包装环境条件,须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
6.4.8产品包装人员必须严格按产品《包装作业指导书》,对产品进行包装,保证产品包装质量以及产品标识的完整。
实验室样品管理程序
CX-27 样品管理程序1.目的对样品的接收、流转、贮存、处置以及样品的识别等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以确保检测样品的有效性和完整性,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中心检测业务中检测样品的接收、流转、贮存、处置、识别等管理。
3.职责3.1办公室在受理客户委托检测时,负责对送检样品的完整性和对应于检测要求的适宜性进行验收,记录接收样品的状态,做好样品的标识并负责将样品及其数据传送到检测室。
3.2检测人员对制备、测试、传送过程中的样品加以防护,并负责对样品贮存、流转处置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3.3当样品需要保留时,由检测室负责管理。
4.工作程序4.1样品的接收4.1.1办公室在接收客户送检样品时,应根据客户的委托要求,查看样品(包装、外观、数量、型号、规格、等级等),并清点样品,认真检查样品及数据的完整性,检查样品的性质和状态是否适宜于进行要求的检测。
有些样品还应检查采用的包装或容器是否可能造成样品的特性变异,并同时应与委托方协商有关样品准备的要求和试毕样品的处理方法,并在《送样单》或《测试申请表》上登记说明。
在委托方的确认下做好样品标识。
登记于《样品接收一览表》4.1.2办公室样品管理员在《送样单》或《测试申请表》上签字确认,同时将样品传送给检测室负责人,检测室负责人进行交接验收时,应查看样品上标识是否一致,样品是否符合试验要求,并在《任务下达单》签字确认。
4.2样品的识别4.2.1样品的识别包括不同的样品的区分识别和样品不同检验状态的识别。
4.2.2样品区分识别可贴在样品上或贴(写)在样品袋(器皿)上。
识别包括委托单号和样品编号,由办公室负责编排。
4.2.3样品所处的检验状态,用《样品标签》中“待检”、“在检”、“已检”、“留样”加以标识。
4.2.4样品在不同的检验状态,和样品的接收、制备、流转、贮存、处置等阶段,应根据样品的不同状态和不同要求,如样品的物理状态(固态、液态),样品的各种要求(如分样和混样),复检样要求,样品形状的大小,样品的制备,加工及分解要求,样品的包装状态(如裸状样品,器皿盛装样品)和其它有特殊要求的样品,根据检测活动的具体情况,做好标识的转移工作,以保持清晰的样品识别,保证样品编号方式的唯一性和必要时可追溯。
质量管理手册编写指南
项目内容、质量目标、该项目各阶段有关 部门的职责、特殊程序和方法、所使用仪器设 备及其配置要求、检验指导书 实施细则 、检 验人员的培训、检验纪录的要求、重要的阶段 检验和审核大纲、计划修订等内容,
受 控 号:
程序文件编写导则
第 A 版 第 0 次修订 共2页 第1页
1、目 的
本导则是为程序文件编写工作而制定,其目的是使程序文件编 写规范化,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中心所有程序文件的编制,
3、编写要求
I. 程序文件的格式 刊头、刊尾部分编写格式采用本导则的格式, 程序文件的封面见附录A 程序文件的封里见附录B
A 0 受控
程序文件编写导则
文件编号××SHJ-CX-01-2002
××××-××-××发布 ××××-××-××实施
××省水环境监测中心 发 布
附录B 程序文件封里
××省水环境监测中心 程序文件
标 题:程序文件编写导则
编 号:××SHJ-cx-01-2002
版 号:第1版 第0次修订
页 数:4页
控制编号 ××SHJ-CX-26 ××SHJ-CX-27 ××SHJ-CX-28 ××SHJ-CX-29 ××SHJ-CX-30 ××SHJ-CX-31
经典PPT模版 欢迎下载
页码 26—2 27—3 28—2 29—3 30—2 31—3
3.2 程序文件的内容与格式
C、刊 头
实验室的名称和标志、文件编号、名称、 生效日期、版次号、页码,
II. 程序文件内容 3.2.1 文件名称:程序的名称
CX26-10 《实现测量可溯源程序》
发布日期:2010年05月01日程序文件修改记录版本号发布日期编制审核批准第 1 版第0 次修订2010.05.01发布日期:2010年05月01日1. 目的为确保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可信性和可比性,必须确保实验室测量活动所涉及的全部量值能够溯源到国家计量基(标)准,它们是国际单位制(SI单位)的原级实现或是以基本物理常量为根据的SI 单位约定的表达式;或者溯源到其他国家计量院所校准的次级标准。
2. 范围适用于本实验室检测设备、标准物质、包括测量和辅助设备(如环境条件测量设备)的校准/检定。
3. 职责3.1 技术管理者协同工业工程部计量管理员组织编制仪器设备的周期校准计划,并对测量设备溯源和期间核查的有效性进行监督。
3.2 设备管理员组织实验室在用仪器设备的送检/校和在有效期内使用,负责检定证书/校准证书复印件的归档保存。
3.3 检测人员配合设备管理员执行检测设备的检定/校准,以及验收和确认。
4. 工作程序4.1 量值溯源要求4.1.1 用于检测的对检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有影响的所有设备,包括检测设备和辅助测量设备(如环境条件测量设备),在投入使用前都应进行校准。
4.1.2 本实验室开展检测服务的各种测量设备,依据ZZ/CX-25-10《仪器设备管理程序》进行管理,并通过使用CNAS认可的校准实验室或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所建立的适当等级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的定期检定或校准,将量值溯源至国家计量基(标)准。
4.1.3 本实验室使用的标准物质必须是有证标准物质。
符合要求的标准物质必须有三证: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审批,颁发《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和《标准物质定级证书》,以及《标准物质赋值证书》。
4.1.4 当溯源至国家计量基(标)准或国际计量基(标)准不可能或不适用时,则应溯源至公认实物标准,或通过比对试验、参加能力验证等途径,证明其测量结果与同类实验室的一致性。
发布日期:2010年05月01日4.2 周期校准计划和实施4.2.1 设备管理员按照量值溯源关系,每年末编制实验室下年度的仪器设备周期校准计划,并填写ZZ/CX-26-10-JH01《量值溯源总体计划表》,报计量管理员和技术管理者审批,按计划组织送外部检定/校准。
实验室检测物品处置和管理程序
检测物品处置和管理程序1.0目的:为保证检测物品妥善保存、不变质、不损坏、不混淆始终处于真实状态, 特编制本程序。
2.0范围:适用于客户送检物品的接收、识别、流转、贮存、处置、保密等。
3.0职责:3.1办公室和检测物品管理员:3.1.1做好检测物品、附件和资料的接收并记录其状态;3.1.2按照客户的要求在符合要求的环境中保存检测物品;3.1.3维护和记录检测物品贮存的环境;3.1.4做好检测物品编号和粘贴检测物品状态标识;3.1.5做好检测物品在各个环节中的监督。
3.2检测员:3.2.1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检测物品制备;3.2.2对在检物品进行管理。
3.3技术主管:3.3.1必要时对检测物品进行确认;3.3.2对检测物品的安全和保密管理进行监督检查。
3.4技术主管应当维护本程序的有效性。
4.0程序4.1检测物品的标识4.1.1技术主管负责建立编号规则,对送检物品进行唯一性标识;4.1.2检测物品管理员对检测物品实施识别管理。
检测物品的识别管理系统由检测物品的编号和检测物品所处状态标识组成。
即:检测物品编号+待检/在检/已检/留样/退样状态。
4.1.3在与客户完成了检测物品交接后,检测物品管理员应在检测物品上粘贴唯一编号并标注“待检”状态标识;检测计划负责人领取物品后,对其标注“在检”状态标识;物品回库后,由物品管理员标注“已检”状态标识。
如物品需要留存,则标注“留样”状态标识。
4.2检测物品的交接和传递4.2.1检测物品管理员在受理客户的委托检测时,应对检测物品的状态、数量、附件、资料、贮存和保密要求进行详细的登记和记录。
当客户有特殊要求时,应请客户在检测委托合同(协议)中注明。
在对委托书上的内容核对无误后,双方签字确认。
4.2.2检测委托合同(协议)一式三联, 委托方联交委托方留存,作为领取检测报告和领回检测物品的凭据;实验室存根联由办公室留存待查,作为检测计划的统计凭据;检测任务联,由技术主管或办公室主任签发。
2016年《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管理体系文件换版方案
2016年《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换版实施方案
国家认监委新近颁布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省质监局要求“已获证检验检测机构应于2016年6月30日前按照‘新准则’要求补充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完成换版。
”为了做好中心资质认定有关工作,保证新准则的顺利实施、平稳过渡,特制定中心体系文件修改办法如下:
一、依据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总局令第163号)
二、领导小组
组长:XXX
成员:XXX XXX XXX XXX
三、时间安排
1、3月7日-3月11日管理体系框架
2、3月14日-3月25日质量手册全面修改
3、3月28日-4月8日程序文件修订
4、4月11日-4月15日体系文件审核
5、4月18日-4月22日体系文件批准
6、4月29日体系文件宣贯
7、5月-7月新体系文件试运行并征求意见
8、8月初修改、定稿、印刷
9、8月中旬 2016年附加内审
10、9月中旬 2016年附加管理评审
四、工作流程
五、工作要求
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为实现质量方针、目标的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的集合。
应具有系统、全面、有效、适用的特征,各要素相互依赖、配合、促进、制约,形成具有一定活动规律的有机整体,对各项活动覆盖、有效控制,具备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功能,可不断改进。
5.1质量手册的修改
质量手册是按照质量方针、目标和适用的质量体系标准描述管理体系的要求。
应能反映质量管理体系总貌,内容清楚、准确、全面、适用、易懂。
表1新版质量手册框架及修改分工表。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需要的程序文件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需要的程序文件程序文件1:《人员管理程序》4.2.1程序文件2:《培训程序》4.2.4程序文件3:《测量设备管理程序》4.4.1程序文件4:《期间核查程序》4.4.7程序文件5:《修正因子使用控制程序》4.4.7程序文件6:《设备校准程序》4.4.8程序文件7:《标准物质的溯源程序》4.4.9程序文件8:《保证实验室诚信度(可信度)程序》4.5.3程序文件9:《保护客户机密信息和所有权程序》4.5.3程序文件10:《文件控制程序》4.5.4程序文件11:《客户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程序》4.5.5程序文件12:《服务和供应品采购程序》4.5.7程序文件13:《服务客户的程序》4.5.8程序文件14:《投诉和申诉的程序》4.5.9程序文件15:《不符合工作处理程序》4.5.10程序文件16:《纠正措施程序》4.5.11程序文件17:《预防措施程序》4.5.12程序文件18:《记录控制程序》4.5.14程序文件19:《内部审核程序》4.5.15程序文件20:《管理评审程序》4.5.16程序文件21:《方法确认程序》4.5.17程序文件22:《开发特定的检验检测方法的程序》4.5.17.4程序文件23:《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程序》4.5.18程序文件24:《抽样控制程序》4.5.19程序文件25:《样品管理程序》4.5.20程序文件26:《质量控制程序》4.5.21程序文件27:《能力验证程序》4.5.22程序文件28:《检验检测结果发布程序》4.5.28程序文件29:《风险管理程序》4.5.3130,分包31,内务ISO/IEC17025:2005(GB/T27025-2008)要求建立的程序文件有:1保护客户的机密信息和所有权的政策和程序(4.1.5.c);2保证实验室诚信度(可信度)的政策和程序(4.1.5.d);*3文件控制程序(4.3.1);4计算机系统中的文件控制程序(4.3.3.4);5要求、标书和合同评审程序(4.4.1);▲6服务和供应品采购的政策和程序(4.6.1);7投诉的政策和程序(4.8);8不符合检测和(或)校准工作的控制的政策和程序(4.9.1);* 9纠正措施的政策和程序(4.11.1);10预防措施程序(4.12.2);*11记录的控制程序(4.13.1.1);▲12内部审核程序(4.14.1);13管理评审程序(4.15.1);14人员培训的政策和程序(5.2.2);*15(实验室)内务管理程序(5.3.5);*16检测和校准方法及方法确认程序(5.4.1);▲17校准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程序(5.4.6.1);▲18检测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程序(5.4.6.2);▲19数据保护程序(5.4.7.2.b);20 设备管理程序(5.5.6);21设备校准程序(5.6.1);22参考标准校准程序(5.6.3.1);*23期间核查程序(5.6.3.3);*24参考标准和标准物质的管理程序(5.6.3.4);*25抽样程序(5.7.1);▲26检测和校准物品样品的处置程序(5.8.1);27检测和校准结果质量控制程序(5.9);*28安全作业程序(5.2.3《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29环境保护程序(5.2.4《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30能力验证控制程序(4.2.2CNAS-RL02《能力验证规则》)▲*表示原来有现增加了内容;▲新增内容。
27产品防护管理程序
产品防护管理程序1.目的为确保产品在内部处理和交付到预定的地点期间不因为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不当而影响产品质量,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的原材料、包装物、成品的搬运、贮存、包装、交付和防护的管理。
3.定义(无)4.职责4.1仓管4.1.1仓管负责仓库内原料的贮存、入/出库、防护及帐物管理。
4.1.2成品的贮存、入/出库、防护及帐物管理。
4.1.3及负责成品交付管理。
4.2生产科:负责在制造区域内流转的原材料的搬运和管理;4.3技质科:负责所有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检验和试验。
4.4财务科:负责组织库存物品盘点和检查。
5.程序5.1搬运5.1.1根据产品特点,选用适宜的搬运设备和工具,提供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在搬运产品或原材料过程中由于搬运人员操作不当或不慎而造成安全事故或引起产品、材料质量不良。
5.1.2搬运设备的维护及管理应严格执行《设备及设施管理程序》。
5.2贮存5.2.1仓库应根据其现有空间及结合需贮存原材料的实际需要空间规划其贮存区域及场所,定置摆放,以防止产品在使用或交付前受到损坏或变质,并在“进销存明细表”上作好记录,方便寻找和查核。
5.2.1.1仓库的产品、原材料储存场所应保持整洁、干净,合理规划储存场所,按产品、材料的品种、规格、型号和性能等做好分类存放。
使产品、材料在贮存期间保证其完好性,做到产品、材料存取方便。
5.2.1.2对易燃易爆、有毒物品、有腐蚀性及危险品等特殊产品或材料、溶剂应加以明显标识,对存放地点和区域进行规定和划分,严禁混放。
5.2.1.3产品或原材料的贮存应以安全为主,防止发生意外事故,严禁在仓库内吸烟及使用电热设备,配备适当的消防设备,防止其发生火灾。
并作好防盗、防火、防潮、防锈等防护措施。
5.2.1.4在贮存期间,产品和材料应有明确的记录和标识,保持帐、物、卡一致,防止产品、原材料丢失和混淆,并对所有产品及原材料确定最低和最高贮存限额,并在必要时进行评价和修订,优化库存周转期,使储存量尽量降到最低限度。
检测用品仓库管理制度
检测用品仓库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用品仓库的管理,提高物资的利用率,减少浪费,保障物资的安全和完整性,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仓库管理人员1. 仓库管理员负责用品仓库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物资的入库、出库、更新、清点等工作。
2. 仓库管理员应具有相应的管理经验,并熟悉仓库管理的相关规定和操作流程。
3. 仓库管理员应严格执行上级领导的指令,不得擅自处理物资,不得私自借用或转让物资,不得私自调整出入库记录。
4. 仓库管理员应保持仓库的整洁、安全、有序,确保物资的定位清晰、易于查找。
5. 如若仓库管理员不慎丢失物资或造成其他损失,应当及时向上级主管报告并按规定赔偿。
6. 仓库管理员应保守机密,不得泄露仓库管理的相关信息。
三、物资入库管理1. 物资入库前,应填写入库申请单,经仓库管理员签字确认后方可入库。
2. 入库的物资应具有明显的标识,包括物资的名称、数量、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等。
3. 物资入库时,应按照仓库管理制度的规定进行分类、整理、包装,确保物资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4. 入库单据应保存完整,包括入库申请单、入库单、验收单等。
5. 入库后的物资应及时进行清点和整理,保持仓库的整洁和有序。
四、物资出库管理1. 物资出库前,应填写出库申请单,经仓库管理员审核确认后方可出库。
2. 出库的物资应根据出库申请单进行核对,确保物资的名称、数量和规格与申请单一致。
3. 出库单据应保存完整,包括出库申请单、出库单、验收单等。
4. 出库后的空货架应及时进行整理和标识,确保空货架的准确性和清晰性。
五、物资更新管理1. 仓库管理员应定期对仓库中的物资进行盘点和清点,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2. 物资的更新应根据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进行分类,保证物资的新鲜和安全。
3. 对于过期或者损坏的物资,应及时进行处理,不得混在正常物资中。
4. 物资的更新应记录清楚,包括更新时间、更新原因等。
六、物资安全管理1. 仓库管理员应加强对仓库的安全管理,确保物资的安全和完整。
检测公司物品管理制度
检测公司物品管理制度让我们明确物品管理制度的核心目标。
该制度旨在规范企业内部物品的采购、存储、分发及报废等流程,以实现物品使用的最大效率和成本控制。
它应当包含清晰的责任分配、操作流程、监督机制以及违规处理措施。
我们逐项展开讨论。
首先是采购环节。
采购作为物品管理的起始点,必须建立严格的申请和审批流程。
制度中应详细规定哪些级别的员工有权发起采购申请,以及所需通过的审批层级。
选择供应商的标准、采购合同的管理也是不容忽视的细节。
在物品存储方面,仓库布局要科学合理,易于物品进出和盘点。
同时,库存量需根据历史数据和未来需求预测进行动态调整,以避免积压或缺货。
物品的分类、标签和记录要保持清晰一致,以便快速检索和定期盘点。
分发环节则涉及到物品的领用和归还。
需要有明确的领用标准和流程,对于高价值或易损耗的物品更应严格把关。
归还流程同样重要,以确保物品循环利用,减少损失。
至于物品的维护与报废,制度中应包含日常保养和维修的规定,以及对不再使用或损坏无法修复物品的处置方法。
这既包括物理报废程序,也包括相应的财务处理。
除了上述关键环节,物品管理制度还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 盘点:定期对物品进行盘点,以核实实物与账面记录的一致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2. 培训:对负责物品管理的员工进行专业培训,确保他们理解并遵守制度规定。
3. 监督:建立监督机制,如内部审计或随机抽查,以保证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4. 持续改进:根据实际运行情况不断完善制度内容,适应企业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
任何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因此,公司高层的支持和全员的参与至关重要。
管理层应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制度,并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公正的处理。
员工也需充分认识到物品管理的重要性,积极配合制度的实施。
验收、试验安全工器具全过程管理流程
验收测试和安全操作工具流程管理程序旨在使工作场所测试和操作安全工具流程标准化。
该程序适用于所有负责使用和维护安全工具的雇员。
程序的第一步是要求对新的安全工具进行接受测试。
填写表格并提交安全部门即可做到这一点。
安全部门随后将安排验收测试,并通知雇员何时何地进行验收。
在验收期间,雇员必须证明其熟练使用安全工具,并表明他们了解如何适当维护和储存安全工具。
安全部门随后将评估雇员的业绩,并根据他们的评估批准或拒绝该工具。
如果该工具获得批准,将添加到授权的安全工具清单中,雇员将负责其安全使用和适当维护。
如果该工具被拒绝,雇员将需要接受进一步培训并重新申请接受测试。
一旦使用安全工具,必须定期检查和测试,以确保它仍然处于适当的工作状态。
这包括检查任何损坏或损耗,以及测试任何电子部件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发现安全工具存在缺陷或者故障的,必须立即除籍,并报安全部门备案。
随后安全部门将尽快安排该工具的修复或更换。
除了定期检查外,所有雇员都必须参加年度安全工具培训,以审查适
当的使用和维护程序。
这种培训对所有雇员都是强制性的,不参加培
训可能导致纪律处分。
所有雇员都有责任向其主管和安全部门报告任何涉及安全工具的安全
关切或事件。
这包括可能影响到该工具安全运行的近乎缺失、事故或
任何其他问题。
验收测试和安全操作工具流程管理程序对确保所有雇员在工作场所的
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使测试和处理安全工具的程序标准化,我们可以
尽量减少事故和伤害的风险,并为每个人创造一个更安全的工作环境。
食品安全检测耗材管理制度及流程
食品安全检测耗材管理制度及流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食品安全检测耗材的管理,确保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对食品安全检测耗材的采购、储存、使用、维护、处置等管理工作。
第三条食品安全检测耗材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节约、安全的原则,确保检测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第四条食品安全检测耗材的管理工作应由专门的管理部门或者专人负责,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食品安全检测耗材管理法规和标准。
第二章采购管理第五条食品安全检测耗材的采购应根据检测工作的需要,制定采购计划,明确耗材的种类、规格、数量、质量要求等。
第六条采购食品安全检测耗材应选择具有资质的生产企业或者供应商,并依法签订采购合同,明确耗材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价格、交货时间等内容。
第七条采购的食品安全检测耗材应符合国家或者行业的标准和规定,具有合格证明、使用说明书等文件。
第八条采购的食品安全检测耗材应进行验收,验收应包括外观检查、数量核对、质量检验等,确保耗材的合格性和安全性。
第三章储存管理第九条食品安全检测耗材的储存应按照分类、分区、分层的原则进行,确保耗材的干燥、通风、防潮、防虫、防鼠、防霉、防污染等。
第十条储存食品安全检测耗材的场所应符合国家或者行业的标准和要求,应有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确保耗材的质量和安全。
第十一条食品安全检测耗材应按照有效期限进行储存,超过有效期限的耗材应进行标识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
第十二条食品安全检测耗材的储存应建立详细的库存记录,记录应包括耗材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有效期限、供应商等信息。
第四章使用管理第十三条食品安全检测耗材的使用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确保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第十四条食品安全检测耗材的使用应建立使用记录,记录应包括耗材的名称、规格、数量、使用日期、使用人员、使用效果等信息。
实验室程序文件汇总
程序文件目录1. 目的为确保检测工作的公正性、诚实性,维护客户的合法权益,让客户保持信任,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规范本公司全体工作人员在开展检测过程中的行为。
3. 职责3.1 公司总经理:3.1.1 批准本公司的公正性声明,组织研究制定公正性和诚实性措施;3.1.2 对违反公正性和诚实性的行为进行处理;3.2 质量负责人负责公司公正性和诚实性措施的实施落实及监督检查。
3.3 综合管理部3.3.1 协助质量负责人对公司公正性措施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3.3.2 负责搜集信息,发现违纪事件及时报质量负责人立案处理;3.3.3 负责相关资料的存档。
4. 工作程序4.1 遵纪4.1.1 全体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对检测人员的规定,遵守《公司员工守则》。
4.1.2 全体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技术标准的规定进行检测,并有权抵制一切背离质量方针的行政干预,维护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公正性。
4.2 保质4.2.1 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应认真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识别对质量体系或检测程序的偏离,以及采取措施预防或减少这种偏离,保证同等的、优质的工作质量。
4.2.2 对违反程序或未经委托人认可的检测、检测将视为无效,不予审批,并对有关违规人员进行处理4.3 受托4.3.1 对任何申请检测的委托人一视同仁,坚持客户自愿和无歧视的平等原则;4.3.2 在与客户订立检测、检测合同之前,应如实地以公告、通知、须知、填写表格等。
书面方式,也可以采取口头说明或询问的方式,毫无保留地告知一切服务真相,如公司的检测能力,质量水平,完成时间,收费标准,客户享有的权利,公司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等,充分尊重客户的知情权力,避免由于责任、权利和义务不清影响为客户服务的质量,也可避免在合同履行期间双方产生的“误解”或“不愉快”,以及难以界定的责任。
4.4 检测在检测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应采取措施以保证其公正性,主要措施有:4.4.1 检测前仔细核对样品的编号、状态和来样单的一致性;4.4.2 工程现场检测应保证至少有两人或两人以上人员参加;4.4.3 现场检测取得的样品应及时进行唯一性标识并妥善保管,检测人员在报告发出前不得随意发表检测结果和结论;4.4.4 未经批准不得随意带外单位人员观看检测过程和查阅有关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目的:为保证检测物品妥善保存、不变质、不损坏、不混淆始终处于真实状态, 特编制本程序。
2.0范围:适用于客户送检物品的接收、识别、流转、贮存、处置、保密等。
3.0职责:
3.1办公室和检测物品管理员:
3.1.1做好检测物品、附件和资料的接收并记录其状态;
3.1.2按照客户的要求在符合要求的环境中保存检测物品;
3.1.3维护和记录检测物品贮存的环境;
3.1.4做好检测物品编号和粘贴检测物品状态标识;
3.1.5做好检测物品在各个环节中的监督。
3.2检测员:
3.2.1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检测物品制备;
3.2.2对在检物品进行管理。
3.3技术主管:
3.3.1必要时对检测物品进行确认;
3.3.2对检测物品的安全和保密管理进行监督检查。
3.4技术主管应当维护本程序的有效性。
4.0程序
4.1检测物品的标识
4.1.1技术主管负责建立编号规则,对送检物品进行唯一性标识;
4.1.2检测物品管理员对检测物品实施识别管理。
检测物品的识别管理系统由检测物品的编号和检测物品所处状态标识组成。
即:检测物品编号+待检/在检/已检/留样/退样状态。
4.1.3在与客户完成了检测物品交接后,检测物品管理员应在检测物品上粘贴唯一编号并标注“待检”状态标识;检测计划负责人领取物品后,对其标注“在检”状态标识;物品回库后,由物品管理员标注“已检”状态标识。
如物品需要留存,则标注“留样”状态标识。
4.2检测物品的交接和传递
4.2.1检测物品管理员在受理客户的委托检测时,应对检测物品的状态、数量、附件、资料、贮存和保密要求进行详细的登记和记录。
当客户有特殊要求时,应请客户在检测委托合同(协议)中注明。
在对委托书上的内容核对无误后,双方签字确认。
4.2.2检测委托合同(协议)一式三联, 委托方联交委托方留存,作为领取检测报告和领回检测物品的凭据;实验室存根联由办公室留存待查,作为检测计划的统计凭据;检测任务联,由技术主管或办公室主任签发。
4.2.3检测室负责人收到检测任务联后,确定该项检测的负责人,并由其与检测物品管理员办理待检物品、附件及资料交接手续,签字确认。
4.2.4检测后的物品及资料应由检测负责人如数退回检测物品管理员,管理员在核对无误后签字接收。
4.2.5委托方领取检测后物品、附件及资料时,应出示《检测委托书》委托方联,并在登记表上签收。
4.3留样备份
4.3.1当需要对受试样品分样留存备份时,物品管理员应与客户同时对备份样品安排留样封存。
并共同在封条上签字。
4.3.2 封存的备样应按照双方约定的存放条件由实验室保存。
4.3.3 当需要对所封备样启封检测时应经客户和实验室双方同意,并在双方均在场时共同启封。
启封后样品应尽快安排检测,避免样品变质退化。
4.4检测物品的保管和检后处置
4.4.2检测物品的贮存条件应达到客户提出的要求。
对有特殊贮存要求的检测物品,物品管理员应记录贮存环境条件,以证实检测物品贮存始终是符合客户要求的。
对检测物品贮存环境的监控执行《检测环境的建立、控制和维护程序》。
4.4.3当贮存保管条件达不到客户要求时,应向客户声明。
或者经客户同意采取其它贮存保管方式。
4.4.4客户如放弃对检后物品的处置权,由检测物品管理员提出处理方案。
经技术主管批准后,由检测物品管理员逐一登记后处置。
4.5检测物品的制备
4.5.1 检测物品的制备应遵循检测标准或作业指导书的规定和要求。
4.5.2如客户提出要对检测物品的破坏性检测过程进行观察时,技术主管应安排有关的检测室做好接待准备。
必要时应请客户对检测物品制备或检测状态进行签字确认,
4.6检测物品的保密
4.6.1检测物品流转过程中,检测各阶段的负责人应对检测物品的保密承担责任;检测物品管理员应对检测物品的保存、安全、保密、完好负责,并对在检期间的检测物品管理实施监督;。
4.6.2当客户对检测物品保密有特殊要求时,检测室应将物品、附件和技术资料在每日下班前送回检测物品库由检测物品管理员保管。
4.6.3检测物品在受检中不允许无关人员参观。
相关技术资料不允许无关人员阅览和带离检测场所。
4.6.4涉及专利产品和专利技术的检测物品(样机)本实验室一律不做留样处理,其资料和被试检测物品(样机)完全退回客户。
4.6.5对检测物品的保密应执行《保护客户机密信息和所有权程序》。
5.0 相关程序和附表:
1.ABCD-2XX-XX《检测环境的建立、控制和维护程序》
2.ABCD-2XX-XX《保护客户机密信息和所有权程序》
3.检测物品标识
4.检测委托合同(协议)
5.检测物品交接登记表
6.检测物品处理申请表
————————————————
检测物品标签(供参考使用)
附录:检测委托书
检测委托书
2)当使用企业标准检测时,委托方应承担所有权责任。
3)本协议一经双方签字既生效。
单方违约应对违约造成的后果承担责任。
4)委托方应:无论检测是否合格都应交纳检测费用,对提供的检测物品的安全要求和缺陷有如实告知义务!
附表:检测物品交接登记表
检测物品交接登记表
制表人:
附表:检测物品处理申请表
检测物品处理申请表
编制:审核:批准:
日期:日期: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