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设计
历史教学设计案例【优秀3篇】
历史教学设计案例【优秀3篇】篇一:部编版历史教学设计案例篇一一、教材分析:1、说教材《明朝君权的加强》是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第一课,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时期;本课主要介绍了明朝的建立、明朝时期加强君权的措施及明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明朝是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结构和国家形态的转型时期,它创立的制度,背景是元朝留下的未经整合的杂乱体制,以及遥想中的唐宋法度。
明朝初年,就是分封制重新抬头,专制皇权进一步膨胀,统治严酷,视士大夫若奴仆,专制中央集权高度强化。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的时期,掌握好这节课的内容有利于学习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这一课在明清史占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2、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状况;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通过设疑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
3、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难点:八股取士二、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七年级的学生们好动、好奇,喜欢有趣的历史故事,理性思维还未完全具备;因此,学习和理解一些事物应从直观形象入手,这样才能更易于他们理解和掌握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内容。
教学中还应力求做到深入浅出,或从他们已有知识积累或生活实际入手,使他们能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及学法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课内容,采用了讲述法、图示法、多媒体交互演示法等为辅的综合教学法。
优秀中学历史教学设计5篇
优秀中学历史教学设计5篇优秀中学历史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能力目标:(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陈独秀蔡元培、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2)感受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义。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一、导入20世纪初期,在北大的讲坛上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
既有从海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步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遗老,他们相互抨击对方的思想观点,出现了激烈的思想冲突。
通过这次思想交锋,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新思想,中国出现了第三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今天我们学习了“新文化运动”,大家就会有所了解。
二、授课过程(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学生们回忆一下辛亥革命的成果是什么(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师:中华民国成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小节的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是什么)1、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国家支持袁世凯称帝;袁世凯死了之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混战的动荡局面之中,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这给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侵略中国提供了一个有利时机。
面对辛亥革命没有完成的革命任务,先进的中国人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强调: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里的延续。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5篇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5篇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1(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
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进而明白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
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
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
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重点: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难点:影响农业经济的因素分析。
【教学方法】导学练【教学过程】一、早期农业的出现1.“神农”的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成为农业的始祖。
黄河流域—种植粟、麦长江流域—种植水稻2.农耕格局思考1:我国古代为什么会形成南北不同特色的农耕格局这给你带来哪些启示气候不同;启示:地理条件与经济的发展联系密切,人与自然应和谐发展。
思考2: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自然条件、技术、水利、土地制度、政策、劳动者(素质)等。
[过渡]阅读课本,找一找: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生产工具的革新;水利工程的兴修。
二、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1、表现:(1)耕作方法: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施肥和灌溉技术的发展,标志着铁犁牛耕这种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说明:①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主要表现: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以施肥、灌溉为代表的生产技术的提高。
②“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2)工具材质:石器→青铜→铁器工艺:打制→磨制→炼铸造(3)动力:人力→畜力→自然力2、评价:积极: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历史教学设计案例(精选7篇)
历史教学设计案例(精选7篇)历史教学设计案例(篇1)新课标《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课标内容]①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②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时间及表现;宋代农业的发展;宋代手工业的发展;宋代商业的繁荣;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宋代的海外贸易;宋代丰富多彩社会生活。
①概括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分析宋朝社会生产手进步促使人们日常生活发生变化的种种现象,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
③通过比较唐都长安和北宋都城东京的商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比较分析的能力。
④分析宋代农工商业发展状况,使学生形象地认识到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已南移到长江流域,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①组织学生以口头或文字方式描绘宋代城市生活,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
②指导学生设计制作“宋代农工商业发展简表”,培养学生用图表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了解宋代在农工商业领域的领先成就,感知人类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②通过了解宋代的日常生活,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③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培养学生崇高科学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重点和难点]重点: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原因及其表现。
难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原因。
[教学纲要]一、经济重心南移1、原因2、概况二、农工商业的发展1、宋代农业的发展2、宋代手工业的兴盛3、宋代商业的繁荣三、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课内习题,教师辅导。
第11课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1、( )时期,南北经济差距缩小;( )时期,经济重心已从( )流域转移到( )流域。
( )时,流传“苏湖足,天下足”的谚语,( )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
历史课教学设计与反思【汇总6篇】
历史课教学设计与反思【汇总6篇】历史课教学设计与反思篇1开展历史课外阅谈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为学好历史创造条件。
为了学生很好地掌握中国历史发展的线索,我向他们推荐了《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知识常识》等书。
我还经常结合历史教材内容推荐课外读物,如在学习司马迁和《史记》这一内容前,我先要求学生们看《司马迁》这本书,这对理解《史记》的价值有很大的帮助,更能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另外,我还注重把课外知识引进课堂,以调动学生自学的兴趣。
如学习“岳飞抗金”这一目时,我就让学生联系课外读物先说说岳飞是什么样的人,他的传说有哪些?学生说后,我又提问:同学们刚刚讲到的这些传说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虚构的呢?到底该如何评价岳飞呢?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自学,他们很容易产生兴趣,学习积极性提高。
开展历史课外活动是巩固自学能力的最好手段,这些年来,我带学生开展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
如讲历史故事;开展历史知识竞赛;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社会调查;组织收看有关电影、电视、录相等。
另外要求学生每学期必须看一本历史课外书并写好读书笔记,在全班进行交流。
在重大节日或纪念日,经常开联欢会或座谈会,让大家讲讲节日的来历,谈谈自己的感想、体会等。
这些都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广泛涉猎历史知识的兴趣和能力。
历史课教学设计与反思篇2一个学期的时间又过去了,本学期我教高二5个化学班和4个政治班的历史综合科教育工作。
课时和备课量相比于上一年的工作课时量和备课量都有所增加。
由于本人的理论和教学能力问题。
还是觉得有些压力。
还有就是经验不足,这一年基本上没有太多时间去观摩其它老师上课。
也没有和备课组的老师互相听课,因为其它三个老师都是教历史专业班。
所以都是一个人在研究。
所以授课过程中很多存在的问题没有能够及时纠正。
学生也反映了一些自己授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普遍是觉得课堂较无聊。
有些时候觉得相当困惑,因为这个问题也请教了本科组的老师和其中它科组的老师,他们对于历史课堂的沉闷也表示可以理解。
人教版历史教学设计案例优秀8篇
人教版历史教学设计案例优秀8篇历史教学设计案例篇一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理解农耕文明扩张的原因,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认识古代文明交往的总趋势和表现。
重点和难点: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的早期联系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教学环节主要教学活动设置意图图片导入新课观察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概括文明区域范围呈现的趋势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一、古代文明的拓展文明拓展的原因通过识读地图,理解古代文明扩张是由农耕文明的优势决定文明拓展的方式比较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地图,知道文明拓展的不同方式文明拓展的影响观察拓展后的各文明地图,认识古代文明各自的拓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通过识图,理解农业文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范围扩大讲授新课理解农耕文明拓展的动力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呈现古代文明拓展的空间,引出古代的帝国探究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总结提升二、古代世界的帝国对外扩张利用图片,明确不同帝国的兴衰发展、统治区域的变化等情况对内统治通过阅读和解读材料,归纳概括各帝国的统治政策和统治思想,得出帝国对前代文明的继承与发展,促进帝国的稳定与发展。
历史与反思利用表格总结帝国的统治措施,战争虽然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但文明的交流大多是在和平情况下进行。
三、文明的交流文明的纵向传播比较字母文字和楔形、象形文字,得出文明的传播有利于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文明的横向传播通过早期中西交流的图片和材料,得出文明的传播有利于世界历史发展从分散走向整体课程小结农耕文明拓展的潜能是前提,帝国是扩张的表现,文明的交流是农耕文明和帝国扩张的逻辑结果了解古代帝国的时间和空间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归纳总结帝国的措施;理解文明之间的联系与继承发展了解文明的传播方式提升认识历史教学设计案例篇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爱琴文明、斯巴达和雅典、全盛时期的雅典、希腊奴隶制经济的繁荣、希腊城邦的衰落、亚历山大帝国。
历史教学设计(通用15篇)
历史教学设计(通用15篇)历史教学设计(通用15篇)历史教学设计1一、教学设想1.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索,提倡课程的多元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注重人人参与。
2、教材中的内容起着“导”的作用,若只局限于课本中的点滴内容,那是远远不够的。
作为教师,应励学生去阅读一些合适的课外书籍,如《二十四史》、《中华五千年》、《世界五千年》等,只有这样,才更有助于学生了解和丰富历史的知识,同时更突显本书的导向作用。
3、《历史与社会》教材中设计有大量的让学生进行即时表演的活动情景。
如“理发师的儿子”、“商鞅立木取信”等。
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已有一定的表演经历,但只局限于部分学生。
4.以故事为点,以串词为线,更有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历史的发展脉落。
二、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1)由学生自愿组合,每组约4-6人,并确定要表演的故事,分配每个人所扮演的角色。
(2)根据故事情节写好台词,商定角色应有的表情、动作对故事进行排练,熟悉故事的过程。
(3)推选主持人,由主持人写好并熟悉串词。
(4)各组准备相关道具。
2.教师准备(1)对学生确定要表演的故事进行选择,主要是看是否适宜学生进行表演。
(2)指导主持人写好串词,注意准确简洁和连贯性。
(3)指导学生写好台词,注意要体现故事主旨和易于表演。
(4)参与学生的排练,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运用肢体语言来传达人物的情感。
(5)根据故事发生的顺序做好多媒体课件。
3、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1)选择故事的问题。
借助于课本或课外书籍中易于表演的片断,经小组协商后确定。
(2)所选故事与他组重合。
由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调节,提供参考意见。
(3)准备过程中同组成员不够配合。
一般由本组成员间进行沟通,或与老师交流,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乐于参与。
(4)台词记不住。
鼓励学生利用空闲时间熟记台词,若实在有困难,可写在小卡片上放在手心。
三、教学过程1、教学活动一教师:各位同学,我们已经学完了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的上册,我们也在课外看了不少的历史书籍,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近历史,走进历史。
历史教学设计教案
历史教学设计教案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历史,为了让学生对历史更加了解,需要编写教案进行活动教学。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历史教学设计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历史教学设计教案篇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形,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华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终究完成于南宋之时。
通过摸索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绩,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摸索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知道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到达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增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奉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自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南方商业的繁华”是本课的重点。
本课的难点是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进程】导入:复习辽、北宋、西夏、金、南宋的建立。
北宋与辽、西夏,南宋与金都产生过战争,战场主要在北方。
这时,南方相对安定,在这种有利的环境下,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并逐渐超过了北方。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出示《耕获图》指导学生看图,并回答:仔细视察《耕获图》,用自己的语言描画宋朝农业生产的情形。
①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这幅图反应了宋代南方地区田庄里的农民繁忙劳动的景象。
图中的农民在从事犁地、车水、挑送、插秧、扬场、舂米、磨粉等劳动。
②种植的主要作物是什么?——稻谷③插秧和扬场的场面同时显现,说明什么问题?——证明宋代已有了双季稻了。
④为何在宋朝时能够由一年一熟变为一年两熟?新引进的品种占城稻耕作周期短;南方气候暖和。
总结南方农业的发展的表现:1、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占城稻)2、以水稻为主的食粮产量的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3、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棉花:从两广、福建到长江流域)学生摸索: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1、经济因素: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体会;2、自然因素:宋代南北气候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保持较好。
2023中学历史教学教案设计(7篇)
2023中学历史教学教案设计(7篇)2023中学历史教学教案设计(7篇)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
无论光阴如何变换,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以下是小编准备的2023中学历史教学教案设计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2023中学历史教学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重点:齐桓公称霸和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
二、教学难点: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是难点。
三、教法设计:讲述法为主,兼用谈话、讨论、讲故事、图示等方法。
四、教学过程:教师首先复习提问在前上一课中,我们学习了哪个朝代这些朝代的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怎样在学生能回答正确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并导入新课。
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西周过了是东周。
东周又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这是一个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
(一)东周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特征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二)春秋五霸1、诸侯争霸的实质教师首先出示有关西、东周变化的对照表。
名称土地兵力财力物力人口天子与诸侯的关系西周周王室直接管辖从镐京到洛邑方约千里的土地王室直接管辖的军队多达14万人以上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天子是政治上有的地位。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东周东周初年王室直接近辖的土地有方约600里的土地,往后越来越少。
最后只有方约百里的土地。
平王东迁后,还有3万人。
后来逐渐减少到只剩下几千人了直辖的人口所剩无几,财力、物力、兵源减少天子在政治上成了傀儡,不得不依靠强大的诸侯。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学生通过此表格的分析,对东周的衰落景象一清二楚,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东周初年,王室力量削弱,天子和诸侯的地位变化的理解。
在学生看对照表的基础上,教师提问:诸侯争霸的实质是什么估计学生能够说出表面原因,但是对深层次的原因概括不清,教师应进一步指出:春秋时期的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的资格,反而在政治、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历史教学中的导入设计案例
历史教学中的导入设计案例导入是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合理的导入设计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探索欲望,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几个历史教学中的导入设计案例,希望能够给历史教学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案例一:历史人物走进校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人物的生平和贡献,可以在历史课上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历史人物走进校园。
教师可以事先选择几位历史人物,如孔子、伊利亚·伊利奇·门捷列夫等,再邀请学生们扮演这些历史人物,穿上相应的服装,模仿他们的口头语和动作。
当历史人物走进教室时,学生们往往会感到兴奋和好奇,教师可以借机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感受历史人物的思想和精神风貌。
通过亲身体验,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人物的价值和意义。
案例二:历史古迹探访活动历史教学中,学生们往往只能通过课本或者图片了解历史古迹,缺乏直接接触的机会。
为了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可以组织一次历史古迹探访活动。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前往当地的历史遗址或者博物馆,让学生们亲眼观察和感受历史的痕迹。
在参观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故事,引导学生们思考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通过实地探访,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并且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印象。
案例三:历史故事复述与演绎历史故事是历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学生们往往对于枯燥的历史故事不感兴趣。
为了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可以设计一个历史故事复述与演绎的活动。
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故事进行复述和演绎。
学生们可以根据故事背景和人物特点,设计相应的舞台布景、服装和道具。
在演绎过程中,学生们可以扮演历史人物,通过表演让其他同学猜测故事的主题和发展。
这种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学生间的合作和交流,还能够提高学生对历史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案例四:历史文物展示与互动历史文物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资源,但学生们往往只能通过图片或文字来了解。
八年级历史教学设计(3篇)
八年级历史教学设计(3篇)八年级历史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1)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2)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3)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
(2)培养学生用数字、图片等资料分析对比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历史发展观和进步观。
(4)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安排学生采访或社会调查,收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为第一手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2)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制度,数据。
用数字有力说服,实施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采用“举办小型展览会”、“编写历史小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历史发展观和进步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变化,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的胜利。
(2)认识到国家关于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人才竞争的需要。
国家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重点]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
[难点]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
[教学设计思路]教师组织学生有“节奏性”的活动,对比观察民国时期、近代的系列照片、社会调查、实物展示等,引导学生主动进入角色,深入理解变化现象及其内涵。
[教学过程]导入:一、衣、食、住、行的变迁学生分为四组分别通过调查、采访了解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
1、衣[家庭照片展示讲解][服装表演][小品表演]《抢购》[数据展示]1990年城市居民衣着人均消费275、6元2022年城市居民衣着人均消费537、5元2、食[年夜饭调查](地点、内容、花钱数、原因等)[实物展示和解说]学生搜集的各类票据[小故事]伤心往事3、住“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学生(或小区)家庭住房情况调查。
历史教师万能教学教案设计(7篇)
历史教师万能教学教案设计(7篇)历史教师万能教学教案设计(篇1)资本输出和全球扩张1、资本主义扩张的脉络:16-18世纪中叶:殖民扩张在近代早期就已经展开,西方探险家、传教士和殖民征服者军队的足迹遍及全世界各主要地区,为进一步的殖民扩张打下了基础。
18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在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阶段,西方工业化国家以商品的对外输出为主要扩张手段。
19世纪中叶-19世纪末:进入垄断阶段后,资本输出成为西方列强重要的扩张手段。
自19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英国一直是最大的资本输出国,法国、德国紧随其后。
影响:进入垄断时期后,资本输出给新一轮的殖民扩张活动注入强大动力,并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扩张。
列强瓜分世界状况: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列强开始了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的高潮。
特点:①范围:瓜分世界领土的角逐遍及世界各个地区,②程度:程度空前激烈。
③焦点:其中,非洲地区、中东地区以及东亚的太平洋地区,是欧美列强争夺的焦点。
焦点1非洲:①近代早期:非洲是西方国家最早展开殖民活动的地方。
但以前受制于交通条件、热带疾病等因素,殖民活动范围有限。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展,很大程度上排除了这些不利因素。
19世纪最后30年,非洲成为西方列强争夺殖民地的重要目标。
英、法等国在这里原先具备一定的基础,更致力于扩大殖民地范围;一些新兴国家如德国、意大利和比利时,也纷纷挤进殖民行列。
焦点2远东亚太地区:在东亚太平洋地区,列强的主要目标是中国。
①他们采取先侵占中国边境邻邦作为基地的方法:英国侵占马来西亚、缅甸,与法国争夺泰国;法国侵占印度支那(越南);俄国侵占与中国西部接壤的中亚小国。
②英、俄、法、日等列强,还在中国划定各自的势力范围。
③美国1898年提出对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力求“利益均沾”。
殖民体系的形成状况: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①殖民国家:英、俄、法、德、美、日是六个最主要的殖民大国,其中英国是头号的世界殖民大国。
中学历史教学教案设计7篇
中学历史教学教案设计7篇中学历史教学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辬】一、知识目辬: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耕作方式的三个时期、原始社会的土地制度、夏商周时期的井田制及瓦解的经过、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及发展、特点、屯田制、均田制、封建社会时期的国有土地和私有土地的形式、土地兼并、水利工程修建及翻车、筒车的发明;小农经济的特点及对社会的影响、精耕细作技术的表现。
二、能力目辬:理解生产力的发展是农业耕作方式形成及土地制度演变的根本原因;运用历史理论分析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和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三、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归纳总结、设问探究、演示农业发展过程;明确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处于世界前列,是中华文明的经济保障;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在阶级社会,农民受到沉重的剥削和压迫,生活困苦;了解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评价的根本辬准,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教学过程】【讲授新课】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阅读教材第一部分,思考:①中国古代农业是怎样完成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的?②推动整个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中国原始农业(1)起源: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耕作方式: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一种非常落后而久远的耕作方式刀耕:用石斧、石锛除草火种:焚烧杂草,形成木灰肥,再进行播种人们发现被火烧过的地方,庄稼长势好,于是砍去树木,铲除杂草,晒干后放火焚烧,灰烬成了天然的肥料,即可播种(3)人们生活:为了寻找肥沃的土地,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
耕种一两年后,随着肥料耗尽,地力明显下降,只能把它撂荒,另寻新的耕地,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生活十分艰苦;这种方式也严重破坏环境2、商周时期的农业(1)农业工具:出现了青铜农具,但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高中历史优秀教案教学设计范文(7篇)
高中历史优秀教案教学设计范文(7篇)高中历史优秀教案教学设计范文(7篇)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使教学工作顺利进行,那么文科的教案应该怎么编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高中历史优秀教案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高中历史优秀教案教学设计范文篇1【课标要求】⑴讲述发明珍妮机的故事,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⑵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⑶简述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和时间;记住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富尔敦建造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和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和英国首先发生了业革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对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工作机相互作用以及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推理分析历史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一系列发明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通过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国家的科学家在发明创造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史实,让学生树立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开放性观点;通过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重点难点】一、重点:英国最早进行丁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造及工业革命的影响。
二、难点:工业革命中各环节的相互促进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述为主,辅以讨论法、列表法、图示法、问题探究法。
【教具媒体】计算机和多媒体课件、图表。
历史优秀教学设计(共4篇)
历史优秀教学设计〔共4篇〕第1篇:初中历史优秀教学设计初中历史优秀教学设计第一篇:初中历史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的:通过学生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知识点,培养提取要点才能;通过将前后知识进展联络和比照学习,培养论从史出的意识;通过讨论并辨证评价洋务运动,理解评价历史事件的根本标准并初步学会使用,具备根本的辨证考虑才能。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与主要内容。
难点:关于如何组织好课堂辩论;评价洋务运动。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出示《法国佳士得拍卖圆明园鼠首兔首铜像》图片,这些是今年来法国艺术品市场最高规格的文物珍品展之一。
这些在海外漂泊了已经140多年珍贵历史文物什么时候可以回到祖国怀抱的,会让我们不得不想起近代史上的什么事件?对,是第二次战争英法联军抢劫、烧毁圆明园。
学习新课(展示时间轴)让我们把视线放在第二次战争刚刚完毕的1860年,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历史的进入19世纪60年代的时候,贫弱的清政府在刚刚失败于英法之手的时节,却还要不得不去拼命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这说明当时的中国面临的是一种什么场面?(生答:内忧外患)对,当时的清政府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
面对此背景,假设你是当时的一名朝廷重臣,你会向皇帝提出那些方法解除危机呢?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后发言,注意归纳要点)那我们再来看看当时清政府内部一些官员是怎么说的?课堂辩论:分别扮演洋务派和顽固派代表人物辩论完毕老师着即引导并展示洋务派曾国藩和李鸿章的话提问:两人有一个共同的什么主张呢?(学习西方国家技术) 看来我们中也有一些同学与这些官员的想法不谋而合!这局部官员在战争中亲眼目睹了或亲身感受到了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他们对清军武器装备的落后有切肤之痛,因此他们才敢于大胆抛弃“天朝上国”的落后观念,提出了向洋人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军事技术的想法,有这种思想的人在当时被称为洋务派,正是在他们的推动下,洋务运动拉开了序幕,古老而落后的近代中国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这也正是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历史教学设计(优秀3篇)
历史教学设计(优秀3篇)历史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列举鸦片危害,描述林则徐禁烟相关史实,学会正面评价林则徐禁烟作用。
2.通过信息获取、比较、整理,区别英国发起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3.复述鸦片战争的主要史实,了解关天培壮烈殉国事迹,解释说明清政府战败的原因。
4.列出《南京条约》内容,判断战争和条约的。
性质。
通过获取信息、加工整理,归纳等活动,分析战争失败和条约签订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
5.通过对此段历史中华民族面临深刻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的体验,初步形成历史发展危机意识。
认同林则徐和关天培的报国情操,初步树立国家发展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区别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析战争失败和条约签订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
2.难点:分析战争失败和条约签订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1.板块式教学设计策略。
以逻辑顺畅的四大板块紧扣主题,设计教学流程。
2.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呈现直观、有说服力的史实,设计思辨性、开放性、层次性的系列设问,培养学生的思维力、生成力、表达力。
3.演示讲述法。
在战争概况板块中运用,省时高效。
4.学习策略:自主阅读、生生合作、探讨学习、师生互动,提升学生的自主程度、合作效度和探究深度。
初中历史教学教案篇二【内容标准】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作用。
一、内化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在生产上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大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
2.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劳动体验,比较石制农具与铁制农具的性能,理解铁器得到推广的原因。
2.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
3. 通过看书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制作,让学生掌握、分析商鞅变法的内容,培养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协作学习的精神。
4. 学生就“商鞅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了”进行辩论,对商鞅变法进行评价。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过程中,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学会从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去认识人生的价值。
最新历史课程教学设计案例(精选4篇)
最新历史课程教学设计案例(精选4篇)历史课程教学设计案例篇一〖内容标准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①了解秦统一六国,建立统一国家的基本情况。
②知道秦始皇开创皇帝制度,推行郡县制,建立一整套官僚体制和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修筑驰道,连接长城等加强和巩固统一措施的基础知识。
2.能力培养①讨论秦建立统一国家的进步意义。
②识读“秦朝疆域图”,能指出秦朝疆域的四至,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③观察文字、货币、度量衡在统一前后的插图,指出统一后的优势所在。
④识读“秦代驰道示意图”能指出通往齐、燕地区和吴、楚地区的驰道;能正确指出秦长城西起和东至的所在地区。
⑤归纳秦始皇建立统一国家时的各方面活动,并就秦始皇建立强权正体和实行统一措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评价。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①通过学习秦的统一,明确秦统一六国实现从小国林立到国家一统的演进,符合历史的潮流和人民的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②通过学习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感知这些措施对促进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和交流的作用,以及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③通过学习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秦始皇在统一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要点1.重点秦的统一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分立混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国家,而统一的趋势则成为此后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秦始皇将战国时期的官制加以调整和扩充,建成一套适应统一国家需要的新的行政机构。
成为我国长达2023年多年历史的基本制度。
经济文化上的整齐划一举措,不仅加强了统一国家制度的交通,而且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总之,秦的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难点如何正确理解秦始皇的统一措施对我国古代民产生的深远影响,其中有利与不利因素是教学的难点。
教师应根据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地从政治上的强权统治和经济文化上的促进作用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让学生能较全面认识统一措施的作用。
初三上册历史教学设计范例5篇
初三上册历史教学设计范例5篇历史作为反映过去事实的工具,其本身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从而为人类整个阶段的发展进程奠定基础。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上册历史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初三上册历史教学设计1古代日本知识与能力: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分析欧洲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的原因;能够概括租地农场的特点以及新的手工业经营的特点;通过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认识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了解中世纪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材料、观看图片,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奴隶社会的奴隶,亦即“他人之物”逐渐过渡到中世纪农奴,亦即“他人之人”,到中世纪晚期,演变为农村或城市的“自由人”,这也预示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到来,感悟人的价值在不断追求自由中体现出来【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庄园制度的变化教学难点:认识到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封建庄园是在土地的层层受封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土地的封受关系及与此相应的等级制度乃是西欧一切封建关系和整个封建制度的基础。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1.教师提问:11世纪以后,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示:农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弱,农奴的人身自由大大增强。
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
2.展示材料: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3.问题思考:谈谈你是如何理解马克思说的这段话的。
提示:这反映了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
租地农场主就是后来的农业资本家。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优秀5篇)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优秀5篇)高中历史教案案例篇一(一)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目标:慕尼黑会议;德吞并捷克;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奇怪的战争;德攻占丹、挪、卢、荷、比;敦刻尔克撤退;法国溃败和戴高乐的自由法国运动;不列颠之战;德军侵入巴尔干;突袭苏联;二战扩大;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2.思想教育目标:①慕尼黑会议是英、法牺牲小国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的一次大阴谋,英、法纵容法西斯侵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世界大战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和德、意之间全面爆发,英、法尝尽苦果。
②二战初,德、意和英、法之间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中国等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苏联进行的是反法西斯卫国战争。
3.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思考题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复杂情况下分析战争性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慕尼黑阴谋,法国的溃败,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2.难点:二战初期性质的复杂性。
(三)教学时数:4课时(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谈话法,投影,录像(五)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德、意、日三国勾结,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导入新课]由于德、意、日三国勾结,疯狂地对外侵略扩张,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加速了发动侵略战争的步伐,终于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讲授新课]一、慕尼黑会议(板)(挂93页图)1936年,德国无视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将军队开进菜茵非武装地区。
1938.3希特勒出兵吞并了奥地利,这两次行动都是违反巴黎和约的规定的,但都没有得到英、法的抵制和制裁,这使希特勒的野心越来越大,他的下一个目标,便对准了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西北部的苏台德区居民大部分是德意志人,他们在捷克属于少数民族,希特勒唆使当地的纳粹党羽提出苏台德区“自治”的要求,接着又提出苏台德区与德国合并,捷政府拒绝了合并要求。
希特勒便在德捷边境集结军队,进行战争威胁,而对德国的侵略行为,捷、英、法分别是什么态度呢?(P92小一)英法政府既害怕战争,又妄想祸水东引,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把希特勒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使其两败俱伤坐受渔翁之利。
历史教学计划(精选17篇)
历史教学计划(精选17篇)历史教学计划篇1随着时光的流逝,新的一个学期又开始了。
为了更好的完成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使以后的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顺利的进行,特制订本学期的历史。
一、指导思想以我校教学计划为指导,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中国史线索繁琐,所以主要是要将历史线索向学生讲解清楚。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
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世界史教学内容以应对中考为主。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加侧重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三、学生情况分析七八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
另外,从道德的养成上来讲,是一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的形成时期,在这一个时期内的教学任务,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层面上来讲,是一个培养爱国主义,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念,完成教育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九年级历史由于在中考中分数所占比重不大,又由于是文科,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
所以成绩不理想。
初三学生的心理、生理处于变化时期,其思想波动幅度大,对于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不高,缺少一定的积极性和向学性,需要老师动脑采取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另外,教材所述知识为世界历史,内容宽泛并有时间的跨度,有中考的任务,所以在动员学生思想方面,促使其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这对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挑战,也对教师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较短的、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教案设计
专题六第一课“自由放任”的美国
课标要求:了解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教案目标:()知识与能力:——年资本主义世界危机爆发的原因、标志、特点和特点及效果;()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体会经济危机爆发期间各色人等的心态,思考经济危机爆发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经济机期间,垄断资产阶级为维持商品价格,把大量的牛奶、咖啡倒入大海,把小麦玉当柴火烧,等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
教案课时: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难点: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影响。
教案过程
新课导入:年月,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宣布家地方银行数量达到家,继去年之后再次逾百。
其估算,破产所牵连的保险成本将高达亿美元。
这使我们不由得想起年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是怎么发生的?给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专题六第一课,共同探讨这些问题。
【学生学案】(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进行学案填写,教师对教案重难点进行进一步点讲解)一:世界经济大危机
()、实质:生产相对过剩,生产相对于社会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过剩
()、标志(导火索):年月日,证券交易所出现了疯狂的股票抛售风。
月日,纽约证券交易所跌风再起,导致市场崩溃。
()、发展:股票市场的崩溃犹如决堤洪水,迅速冲垮了美国的金融机构,随即席卷整个经济部门,美国顿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大危机,并在资本主义世界引起连锁反应,形成了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表现:
()、各国工业生产水平大幅度下降,额剧减。
()、农业也遭受了灭顶之灾,农民大量破产。
()、各国的失业人数急剧增长。
、世界经济大危机的主要特点:
()、:经济危机从波及到所有资本主义国家。
()、:后果空前严重,“大危机”、“大萧条”等成为这次经济危机在历史上的专用名称。
()、:这次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达四年。
、各国采取的对策:由于生产严重过剩,各国垄断资产阶级为维持产品价格,纷纷限制生产,销毁产品。
各国为了摆脱危机,打起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
、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经济上:极大的破坏了生产、浪费社会资源,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
()、政治上:激化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使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峻考验。
()、世界局势:激化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激化了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使世界局势紧张。
二:杯水车薪(美国的经济危机——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
、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主要原因: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具体原因:盲目的和无限制的生产整个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过度的贫富悬殊;
自由主义的盛行和胡佛总统的不干预政策;狂热的股票投机;
、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
()、初期措施:、胡佛奉行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否决国会的救济方案。
、年,胡佛政府大规模提高关税,导致其他国家也纷纷高筑关税壁垒,加剧了世界经济危机。
结果:胡佛的政策使美国经济掉入“沟底”。
年,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失业人数日益增加。
()、后期措施:、成立,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贷款。
、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
结果:这些措施对缓解经济危机只是杯水车薪。
三:病入膏肓的经济(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影响)
、金融危机冲击着美国的工业和农业。
工业生产持续下降,农业更是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金融危机和工业危机及农业危机交织在一起,全国经济陷入混乱境地,生产跌到年的水平。
、失业工人猛增。
、全国范围内的罢工、抗议示威、骚乱暴动此起彼伏,整个社会一片混乱。
、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丧失信心,资本主义制度被推到崩溃的边缘。
教师补充: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特点、影响(通过课件材料、图片)
【小组合作学习、展示、教师点评】
、经济危机首先发生在美国,为什么会迅速波及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面对危机,美国最初采取什么政策?其政策含义是什么?有何影响?
、世纪年代经济大危机对世界发展的启示:
【小结提升,边练边清】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首先发生在
、美国、纽约、工业领域、美国、华盛顿、金融领域
、英国、伦敦、金融领域、美国、纽约、金融领域
、世纪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也给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机遇,其含义是指、迫使政府内部调整,形成新的运行机制、让法西斯上台,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各国乘机提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更多地运用科学技术
、—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牛奶和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不般平静、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
”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
、“大萧条”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采取了一系列增加就业的措施。
其中美国实行的主要措施是
A.兴办公共工程B.发展军事工业C.调整农业生产D.加紧殖民掠夺、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
.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大资本家与小投资者之间的矛盾
.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年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该谨防多数人的意见。
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
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
”柯立芝的上述思想对美国历史造成的最大影响是
加剧了美国工人的贫穷加深了工人同资本家的矛
阻碍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为经济大危机的发生种下了祸根
教案反思:本课教案学生自主学习较多,并且能及时练习巩固,但教师讲解还不够深入,教案过程中重点难点不突出,课堂缺乏活力。
教师的教案能力有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