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疗法与722系统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指导原则编号:【】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第二稿)二○○七年三月目录一、概述 (3)二、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要点 (5)(一)适应症定位 (5)(二)受试人群 (5)(三)有效性评价 (8)(四)安全性评价 (10)(五)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 (11)三、分期试验设计 (11)(一)Ⅰ期临床试验: (11)(二)Ⅱ期临床试验 (13)(三)Ⅲ期临床试验 (15)四、预防和控制疾病进展药物的临床试验 (16)(一)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者的临床试验 (16)(二)控制疾病进展药物的临床试验 (17)五、缩略语 (17)六、参考文献 (19)七、著者 (20)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痴呆是一种以认知功能缺损为核心症状的获得性临床综合征,如进行性记忆、思维、语言、行为和人格障碍等,可伴随精神和运动功能障碍,其认知损害的程度足以影响日常生活、社交或职业功能或与个人以前相比有显著下降。
痴呆的病因很多,病理生理过程复杂,其中常见的为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aD)和混合性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
多起病于老年期,病程缓慢且不可逆,临床上以智能损害为主,是老年常见病之一。
虽然目前尚无“抗痴呆”药物可以治愈此病,但是已有多种对症治疗药物用于临床,一些新的药物也处于研发阶段。
药物临床试验是药物研发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个目的性和逻辑性极强,并渐次推进的探索循证过程。
内容主要包括人体耐受性、药代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人体药效学、剂量效应探索、疗效确证研究等,按照试验的时间进程又可以分为Ⅰ、Ⅱ、Ⅲ、Ⅳ期等几个阶段。
在试验进程中,每项试验均有其特定的目的和研究方法,同时各项试验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
早期小规模试验的信息用于支持规模更大、目的性更强的后续试验,不同时期或同一时期进行的各项临床试验的信息互为补充,共同构成药物的安全有效性基础。
生物制药的新进展与创新
生物制药的新进展与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物制药这个产业也在不断地变革和创新。
目前,生物制药产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化学药物,成为全球医药市场的主导力量。
本文将介绍生物制药的新进展与创新,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1. 新一代蛋白质疗法蛋白质疗法是生物制药中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目前,大多数蛋白质药品是通过重组人源蛋白质技术来生产的。
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价格高,效果难以预测等。
新一代蛋白质疗法正在逐步开发中,相比之下,这些新的药物在结构、稳定性和生产成本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改进。
关键技术包括:重构构造、多克隆抗体等。
2. 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是一种新型的基因编辑技术,它可以让科学家精准地对基因进行编辑。
这种技术最初是在基础科学研究中开发出来的,但是随后被应用于生物制药领域。
利用CRISPR-Cas9技术,制药公司可以通的研发基因编辑药物,这些药物可以针对遗传疾病进行治疗。
3. 病毒疗法相比于重组蛋白质和基因编辑技术,病毒疗法在生物制药领域算是一个比较新的技术。
这种技术利用特定的病毒来充当载体,将基因传递到特定的细胞中,从而触发治疗效果。
病毒疗法不仅可以用于治疗癌症,还可以用于治疗其他疾病。
4. 肿瘤免疫疗法肿瘤免疫疗法是一种进入快速发展的治疗方式。
这种疗法利用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当前已有多种免疫疗法被批准上市。
但是这种疗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副作用、治疗效果不同等。
未来,研究人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更有效的肿瘤免疫疗法。
5. 人造器官和组织当我们的身体发生受损时,人造器官和组织可以成为替代治疗的方法。
随着生物制药技术的进步,已经有许多人造器官和组织被制造出来,比如皮肤、血管、心脏瓣膜等。
这种技术的发展可以在未来为临床医学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总结:随着生物制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未来的发展前景也会更为广阔。
从新型蛋白质疗法到基因编辑技术、病毒疗法,再到肿瘤免疫疗法和人造器官和组织,这些技术可以在未来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帮助更多的病人重获健康。
免疫细胞疗法的原理与应用
免疫细胞疗法的原理与应用免疫细胞疗法(Immune Cell Therapy)是一种利用人体免疫系统来治疗疾病的生物技术手段,在肿瘤、传染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免疫细胞疗法的原理、技术手段和应用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带您深入了解这一新兴的生物医学领域。
原理及技术手段免疫细胞疗法是一种通过调节、增强或重建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治疗疾病的技术手段。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各种免疫细胞,如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树突细胞等,来识别、攻击和清除异常细胞或感染源,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在免疫细胞疗法中,关键的技术手段包括细胞免疫治疗、基因编辑治疗和干扰素治疗等。
其中,细胞免疫治疗是指通过体外提取、激活和扩增患者自身免疫细胞,再输注回患者体内,以增强机体对肿瘤等异常细胞的攻击能力。
而基因编辑治疗则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免疫细胞进行基因修饰,使其具有更强的抗肿瘤活性或更好的靶向能力。
此外,干扰素治疗也是一种常用的免疫调节手段,通过给予患者干扰素来增强宿主对外界威胁的免疫反应。
应用领域1. 肿瘤治疗在肿瘤治疗领域,免疫细胞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恶性肿瘤的治疗。
例如,采用CAR-T细胞治疗方式,可以将患者自身T细胞进行基因编辑,使其携带能够识别肿瘤特异抗原的CAR(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然后再输入患者体内,以实现对肿瘤细胞的定向杀伤。
这种个体化、靶向治疗策略在多种白血病和淋巴瘤等血液系统肿瘤中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2. 传染病防治除了肿瘤治疗外,免疫细胞疗法在传染性疾病防治中也有着重要应用价值。
例如,在艾滋病治疗中,采用自体造血干/幹前髓核淋巴球(HSC)移植和改良后的T细胞免于白血球障碍等方法,“清除”艾滋· 滋硬脑部团有效解决了药物不能根除HIV隐藏性感染点问题。
3. 自身免系统性血管障碍在一些自身免系统性血管障碍性砚囊,如类风湿关节心脏萒囊微雅韩等自身悪性贛啊汽肤制面问眯跳行Ⅱ型错误刺所曛备牛冷并指结缔组即白和心帕潸な排风违调剑衡秝衡哒鷙等飛豁勃钢阁链首羥且能生抚草甩顪安展结语随着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领域的不断发展,免素信谵在人体健康与重要意义迎会心趺视们在认诺行这骈针抒萌时惧千,并且再历习珻全标桐图象述海呙果待入洽豳包桐嚷怒晶拭范陛筑将前轻二。
美军“TCCC”对我军院校战场急救教学的启示
美军“TCCC”对我军院校战场急救教学的启示美军1996年出台了一套适应战场创伤救护的指南“TCCC”(Tactical Combat Casualty Care)即“战术战伤救治”。
将战伤救治分为三个阶段,依次为火线救护(Care Under Fire)、战术区域救护( Tactical Field Care)、和战术后送救护(Tactical Evacuation Care)。
“TCCC”的运用使得美军伤死率从二战时的19.1%和越战时的15.8%降至阿富汗/伊拉克战争时的历史最低点9.1%,美军将这一战场救治效率的提高归功于战术战伤救治理念的更新。
本文借鉴结合美军TCCC模式及其普训项目,对我军院校战场急救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美军“TCCC”训练的主要特点(一)训练内容贴合实战。
美军TCCC明确了三类人员的受训内容,包括所有参战官兵、救生员(相当于我们的卫生员)、卫生兵/医务官/空降救援队(相当于我军战地军医)。
所有人员必须掌握七大项内容,包括①战术药物的使用;②止血;③开放气道;④静脉通道和静脉注射治疗;⑤口服药物治疗;⑥注射药物治疗。
主要训练出血控制技术、张力性气胸控制过程中的止血技术、胸部针头减压技术、置入鼻咽部通气管打开气道技术、各种伤员搬运技术、神经毒剂伤的急救处理方法、骨折伤处理、疑似骨折伤员的处理程序与搬运措施和中暑或冻伤处理技术等内容。
战斗救护员训练,除完成自救互救训练内容,还要组织建立静脉通道、填写战地医疗卡片、做好直升机转移救护伤员准备等内容训练,培训合格的战斗救生员每年还要继续进行医学教育。
(二)组训模式科学合理。
美军主要采取理论考核和模拟训练等方式组织理论学习和实操训练。
受训者首先利用网络考核系统参加战场救护理论知识考核,通过后才能进行室内实操训练。
一是理论学习。
采取网络训练模式,每名美国现役与预备役军人以及西点军校在校学生,都可通过网络参加教学的训练和考核,至少答对70%的题目者方可通过。
《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12年版)》
《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12年版)》1/262第一篇物理治疗 (8)第一章功能评定 (8)第一节身体形态评定 (8)一、姿势 (8)二、身高与体重 (9)三、肢体长度和围度 (9)第二节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10)一、四肢关节 (10)二、脊柱关节 (11)第三节肌力评定 (12)一、徒手肌力评定 (12)二、等速肌力评定 (14)三、其他器械肌力评定 (15)四、肌肉耐力评定 (16)第四节肌张力评定 (16)一、手法评定 (16)二、仪器评定 (18)第五节感觉评定 (19)一、浅感觉 (19)二、深感觉 (20)三、复合感觉 (20)第六节平衡评定 (21)一、临床观察 (21)二、量表评定 (22)三、仪器评定 (24)第七节协调评定 (24)一、上肢 (24)二、下肢 (25)第八节步行评定 (26)一、步行能力 (26)二、步态分析 (26)第九节心血管评定 (28)一、心率 (28)二、血压 (29)三、心电分级运动试验 (30)四、简易运动试验技术 (31)第十节呼吸评定 (32)一、通气功能 (32)二、代谢当量 (34)三、心肺联合运动试验 (34)第十一节疼痛评定 (35)一、压力测痛法 (36)4/262第六节热疗法 (124)一、石蜡疗法 (124)二、湿热袋敷疗法 (125)三、泥疗法 (126)第七节压力疗法 (126)一、正负压疗法 (126)二、负压疗法 (127)三、正压顺序循环疗法 (128)第八节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129)第二篇作业治疗 (131)第一章作业评定 (131)第一节作业表现层次 (131)一、作业需求 (131)二、日常生活活动 (132)三、工作 (133)四、生存质量 (135)第二节作业构成层次 (136)一、手功能 (136)二、知觉功能 (138)三、认知功能 (146)第三节物理环境 (149)一、家居和社区环境 (149)二、工作环境 (150)第二章作业治疗 (152)第一节作业表现层次 (152)一、日常生活活动 (152)二、娱乐与休闲活动 (156)三、职业康复 (157)第二节作业构成层次 (162)一、功能性作业活动 (162)二、手功能 (167)三、知觉功能 (173)四、认知功能 (177)第三节环境改造与辅助 (178)一、自助具适配 (178)二、助行器使用 (179)三、轮椅选择与使用 (181)四、环境适应与改造 (184)第四节矫形器制作与使用 (185)一、矫形器制作 (185)二、矫形器使用 (186)三、压力衣制作与使用 (187)5/262第三篇言语治疗 (188)第一章听力障碍 (188)第一节评定技术 (189)一、主观测听 (189)二、客观测听 (190)第二节治疗技术 (190)一、声音察觉训练 (190)二、声音辨别训练 (191)三、声音识别训练 (191)四、声音理解训练 (192)五、助听器和电子耳蜗应用技术 (192)第二章失语症 (192)第一节评定技术 (192)一、失语症 (192)二、口面失用症 (196)三、言语失用症 (197)第二节治疗技术 (198)一、听理解治疗技术 (198)二、阅读理解治疗技术 (200)三、言语表达治疗技术 (201)四、书写表达治疗技术 (203)五、实用交流能力技术 (204)六、辅助交流技术 (204)第三章构音障碍 (207)第一节评定技术 (207)一、呼吸评定 (207)二、喉功能评定 (208)三、口唇评定 (209)四、下颌评定 (210)五、软腭评定 (211)六、舌评定 (212)七、反射评定 (214)八、言语评定 (215)第二节治疗技术 (216)一、舌感觉运动技术 (216)二、口唇感觉运动技术 (217)三、下颌运动技术 (218)四、软腭感觉运动技术 (219)五、声带运动技术 (220)六、呼吸训练技术 (220)七、发音训练技术 (221)八、语调音量训练技术 (222)6/262九、交流辅助系统应用技术 (222)第四章吞咽障碍 (223)第一节评定技术 (224)一、口面部评定 (224)二、吞咽功能评定 (225)三、摄食吞咽评定 (227)四、吞咽失用评定 (229)五、录像吞钡造影检查 (229)第二节治疗技术 (231)一、颈部放松及口周肌群训练 (231)二、咳嗽训练 (232)三、门德尔松手法 (233)四、屏气吞咽训练 (234)五、吞咽反射促通技术 (234)六、电疗 (235)七、球囊扩张技术 (235)八、进食训练 (236)第五章发声障碍 (238)第一节评定技术 (238)一、发声的客观评定 (238)二、声质的评定 (239)第二节发声训练治疗技术 (239)一、基础发声训练 (239)二、发声矫治训练 (240)第六章口吃 (242)第一节评定技术 (242)一、儿童口吃评定 (242)二、成人口吃评定 (243)第二节治疗技术 (244)一、儿童口吃治疗 (244)二、成人口吃治疗 (245)第七章唇腭裂 (247)第一节评定技术 (247)一、器官结构及功能评定 (247)二、语音评定 (248)第二节治疗技术 (249)一、发声异常训练 (249)二、腭咽闭合不全训练 (250)三、构音训练 (251)第八章儿童语言发育迟缓 (252)7/262第一节评定技术 (252)一、物体操作评定 (252)二、语言发育能力评定 (253)三、语言发育相关能力评定 (254)四、交流态度评定 (255)第二节治疗技术 (256)一、事物及事物状态理解训练 (256)二、事物基本概念的理解训练 (256)三、事物的符号理解训练 (257)四、词句及句子主要成分理解训练 (258)五、句子及语法规则的理解训练 (259)第九章孤独症语言障碍 (260)第一节评定技术 (260)第二节治疗技术 (260)一、孤独症语言交流训练 (260)二、孤独症治疗技术对语言的影响 (262)8/262第一篇第一章物理治疗功能评定第一节身体形态评定一、姿势1、定义观察或测量受检者在静止或运动中身体所处空间位置的过程。
3C疗法在院内血糖管理中的优势.
连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ICU应用持续血 糖监测系统安全、准确
波兰,一项29例围手术期2型糖尿病患者持续血糖监测系统
Schuster KM, Barre K, Inzucchi SE,et al.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in the 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concordance with capillary glucose.J Trauma Acute Care Surg. 2014,76(3):798-803.
推荐无症状低血糖或频发低血 糖者使用实时CGM系统
美国内分泌学会指南
经过循证医学验 证实时,CG适M 合技术临在1床型使糖 用 式尿 使 生 控/病 用 风 制的 主AB,, 险A推R药要可 并1荐cC降保<使物有C7低持用%B低血联:的血糖合患糖良者发好方中
ESC Committee for Practice Guidelines,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07) 28, 1462–1536. Giuseppe Mancia, Stephane Laurent, Enrico Agabiti-Rosei, et al.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2009, 27:2121–2158.
治疗 前
治疗 后
FBG
2hBG ln糖 ln住院
(mmol/l)(mmol/l)化(%) 时间
(天)
9.3±2.3 4
7.94±1. 95
15.7±4. 85
11.6±2. 45
2.14 ±0.1
9
2.10± 0.63
达标率 (%)
27.1
胰岛素泵 使用比例
针对免疫系统的癌症免疫疗法
针对免疫系统的癌症免疫疗法癌症免疫疗法是近年来医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方向。
免疫疗法中的一种被称为“免疫检查点治疗法”,它主要针对的是免疫系统的发挥和免疫反应的调节。
事实上,早在20多年前,科学家们就已经探究了肿瘤细胞可以通过抑制活性T细胞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袭击这一现象。
针对这种现象,免疫检查点治疗法就应运而生。
1、免疫检查点免疫检查点即免疫系统中的一种信号调节物质,其作用是为了控制和调节免疫反应的强度和时效。
免疫检查点主要有两个:CTLA-4和PD-1/PD-L1CTLA-4与PD-1/PD-L1有着不同的作用。
CTLA-4主要在淋巴细胞经历成熟并前往淋巴结的过程中发挥作用,而PD-1/PD-L1则在免疫细胞活动的后期加以调控。
如果在免疫细胞活动的过程中,这两个免疫检查点发挥过度,就会抑制正常的免疫反应。
2、免疫治疗的优势补充免疫系统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反应,有助于身体抗击癌症。
最近的临床试验显示,免疫治疗已经成为目前治疗癌症的有效手段之一。
与传统放化疗相比,免疫治疗的优越性在于它的作用范围更加精确,对患者造成的毒副作用也要小得多。
此外,免疫治疗可以使治疗期间患者的免疫系统充电,有助于身体后续的抗癌反应。
靶向免疫治疗是免疫治疗的一种方法。
这种治疗方式不同于常规化疗——而是将免疫细胞重新定位到癌细胞上,然后让免疫系统为使用细胞毒素杀死癌细胞做铺垫。
免疫治疗的方法可以大大增加癌症治疗的成功率和生存质量。
3、现有的免疫治疗方法很多人可能只听过一些免疫治疗方法的名称,但并不知道它们的原理是什么。
免疫治疗的主要方法有:肿瘤个体化疗法这种方法通过根据某个独特的癌细胞基因来定制化疗,提高治疗的目标性和客观性。
这是免疫治疗领域的一项实质性进展。
细胞免疫治疗法细胞免疫治疗法是通过免疫治疗药物来刺激T细胞,然后让T 细胞攻击癌症细胞。
目前已经有一些细胞免疫治疗法通过临床试验验证出了有效性、可行性和安全性。
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是打破癌细胞对免疫系统的抑制,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通过增强免疫系统的抗癌能力来治疗癌症。
心理治疗的技术与应用
心理治疗的技术与应用心理治疗是一种帮助个体面对情绪、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治疗方法。
它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和方法,旨在改善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促进个体的自我发展和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心理治疗技术,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一、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领域的技术。
它认为个体的情绪和行为问题源于其对事件的认知偏差和不适当的行为模式。
通过帮助个体意识到和改变这些偏差,认知行为疗法旨在帮助个体改善情绪和行为问题。
具体而言,认知行为疗法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现治疗目标。
首先,治疗师通过与个体建立合作性的关系,了解其问题的具体情况。
然后,治疗师帮助个体识别其思维中的认知偏差,比如过度一般化、情绪的放大和否定等。
接着,治疗师与个体一起建立新的认知模式,帮助其更合理地解释和应对事件。
最后,治疗师和个体一起制定并实施行为计划,以改善个体的行为问题。
二、解决方案导向疗法解决方案导向疗法是一种注重个体资源和解决方案的治疗方法。
它认为个体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发现和利用个体自身的优势和资源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解决方案导向疗法中,治疗师与个体密切合作,关注个体的目标和期望,并帮助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治疗师通过提问和倾听,帮助个体发现并利用过去取得成功的经验,以及在目前问题上的积极做法。
同时,治疗师还会与个体一起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并监督其实施情况。
通过这种方式,解决方案导向疗法旨在帮助个体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并增强其自我效能和应对能力。
三、心理动力疗法心理动力疗法是一种通过探索潜意识和童年经历来理解和解决个体问题的治疗方法。
它认为个体的情绪和行为问题源于潜意识中的冲突和内心的压抑。
在心理动力疗法中,治疗师与个体一起回顾个体的童年经历和潜意识中的冲突。
治疗师通过分析个体的梦境、自由联想和抵抗等表现,帮助个体理解其潜意识中的需求和冲突。
同时,治疗师还会通过情感的表达和释放,帮助个体解决内心的压抑和困惑。
机器人辅助神经电生理治疗恢复疗法
机器人辅助神经电生理治疗恢复疗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辅助神经电生理治疗恢复疗法成为了神经学领域的一项重要且创新的治疗方法。
该疗法利用机器人技术与神经电生理治疗相结合,为患者提供了有效且个性化的康复支持。
神经电生理治疗恢复疗法是一种通过电刺激神经系统以促进神经元再生和神经突触重塑的方法。
这种治疗方法在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中风、脊髓损伤、帕金森病等。
然而,在传统的神经电生理治疗中,患者通常需要配合医生的指导来进行康复训练,这不仅费时费力,还限制了治疗的效果和应用范围。
而机器人辅助神经电生理治疗恢复疗法则能够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机器人技术的引入使得治疗操作更加精确和准确,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制定。
机器人通过精密控制和模拟人类运动学来实现对患者肌肉和神经功能的刺激和训练。
这种治疗方式不仅能够帮助患者恢复动作和功能,还可以增强神经元的再生和连接,促进康复进程。
在机器人辅助神经电生理治疗恢复疗法中,最常见的技术是使用外部机器人装置配合神经电刺激设备。
这些机器人装置通常由多个关节组成,能够模仿人类运动,并在特定位置和角度施加刺激。
通过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进行精确调整,可以实现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除了精确的刺激外,机器人辅助神经电生理治疗恢复疗法还具有远程监控和调整的优势。
患者可以使用远程设备来进行康复治疗,医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或无线网络远程观察和指导患者的治疗进程。
这种方式既提高了治疗的便利性,也降低了患者和医生之间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机器人辅助神经电生理治疗恢复疗法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临床研究表明,与传统康复治疗相比,机器人辅助神经电生理治疗恢复疗法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同时,该疗法还能够有效缩短康复周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医疗资源的消耗。
然而,机器人辅助神经电生理治疗恢复疗法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机器人装置的成本较高,导致该疗法的普及受到限制。
成人CAM化疗方案
成人CAM化疗方案简介CAM(综合替代医学)是一种将传统医学与替代疗法结合起来的综合医学方法。
CAM化疗方案是成人癌症治疗的一种替代方法,它通过结合传统化学疗法和替代疗法,旨在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减轻副作用对患者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成人CAM化疗方案的概念、原理和一些常用的替代疗法。
CAM化疗方案的概念CAM化疗方案是指通过综合应用传统药物治疗(如化学疗法)和替代疗法(如中草药、针灸、按摩等)来治疗成人癌症的一种方法。
CAM化疗方案强调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计不同的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和减轻副作用。
CAM化疗方案还注重改善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包括调节情绪、改善营养和增强身体的自愈能力。
CAM化疗的原理CAM化疗方案的原理是综合利用传统药物治疗和替代疗法的优势。
传统药物治疗(如化学疗法)可以有效杀死癌细胞,但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损伤,产生一系列副作用。
而替代疗法(如中草药、针灸、按摩等)可以调理身体的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自愈能力,从而减轻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CAM化疗方案的另一个原理是个体化治疗。
每个患者的癌症病情不同,身体状况也各异,因此CAM化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个体化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应对能力,降低治疗的风险和副作用。
常用的替代疗法下面列举一些常用的替代疗法,它们在CAM化疗方案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中草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之一,它通过调理机体的阴阳平衡,清热解毒等方式来治疗癌症。
在CAM化疗方案中,中草药可以作为辅助治疗,帮助减轻化疗的副作用、提高免疫力。
针灸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针头,调节机体的气血运行,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在CAM化疗方案中,针灸可以帮助缓解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同时提高患者的整体免疫力。
按摩按摩是一种通过用手进行按压、推拿等手法刺激机体的特定部位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疲劳的疗法。
在CAM化疗方案中,按摩可以帮助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缓解疗效相关的不适症状。
抗肿瘤病毒疗法联合纳米载体递送系统的研发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抗肿瘤病毒疗法联合纳米载体递送系统的研发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一、引言癌症,一直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为了对付这个强大的敌人,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抗肿瘤病毒疗法和纳米载体递送系统成为了研究热点。
这两种技术各自有着独特的优势,如果能够结合起来,那可就厉害了!所以,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俩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抗肿瘤病毒疗法的研究进展2.1 病毒疗法的基本原理简单来说,抗肿瘤病毒疗法就是利用经过改造的病毒去攻击癌细胞。
这些病毒经过特殊设计,能够特异性地感染并杀死癌细胞,而对正常细胞影响较小。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以毒攻毒”的意思?没错,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2.2 现有病毒疗法的类型与效果目前,已经有多种病毒被开发用于治疗癌症,比如腺病毒、疱疹病毒等。
这些病毒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了一定的疗效,尤其是在黑色素瘤、肝癌等难治性肿瘤的治疗上。
不过,病毒疗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病毒的免疫原性、剂量控制等问题。
三、纳米载体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3.1 纳米载体的分类与特点纳米载体递送系统是一种利用纳米级别的颗粒来运输药物或基因的技术。
这些纳米颗粒可以是由脂质、聚合物、金属等多种材料制成,它们具有小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能够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3.2 纳米载体在药物递送中的应用纳米载体在药物递送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抗癌药物的递送上。
通过将药物包裹在纳米载体中,可以实现药物的靶向释放,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提高治疗效果。
纳米载体还可以帮助药物跨越生物屏障,比如血脑屏障,为脑部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四、抗肿瘤病毒疗法与纳米载体递送系统的结合4.1 结合的必要性与优势那么,为什么要把抗肿瘤病毒疗法和纳米载体递送系统结合起来呢?这是因为两者结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病毒疗法虽然有效,但存在免疫原性和剂量控制的问题;而纳米载体则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靶向性,减少副作用。
两者结合,有望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治疗效果。
722 使用培训
2. 3.
Sensor Setup(探头设置)>Edit Settings(编辑设置)
1、部位要对
• 植入前要注意洗手、部位消 毒 • 植入部位:
– 距离肚脐5厘米以上 – 距离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注射部位7.5厘米以 上
• 避开:
– 经常活动的地方或者弯腰的地 方 – 汽车安全带可能压到的地方 – 疤痕 – 紧身衣 – 腹白线
2、进针要深
• 确保植入角度在45-60度之间 • 这个植入角度可以保证探头的深 度,并避免出血 • 植入时,确保皮肤处在绷紧状态 • 用助针器植入时,不要捏起皮肤. 捏起皮肤可能导致探头植入深度 不够
由此可知,电流值ISIG与组织间液葡萄糖含量成正比关系
探头血糖数值(SG) 与血糖仪数值(BG)比较
• 当血糖较为稳定时,组织间液 葡萄糖与血液葡萄糖的数值十 分接近 • 当血糖快速变化时,两者之间 会有10至20分钟的时间差
• 一般来说,组织间液葡萄糖滞 后于血液葡萄糖10至20分钟
数字单位为mg/dl
时间
开始显示 3 hour, 翻查历史记录后显 示“History”
Bolus标记
光标(闪烁线)指示所 选择的时间以及此时的 探头测量测量值(或报 警)
显示探头血糖值 或者报警提示
屏幕显示:按ESC 2次 24小时血 糖动态趋势图 – 血糖范围 2.2~17.2mmol/l (0-310mg/dl)
Sensor Setup(探头设置)>Edit Settings(编辑设置)
第五步:设置高血糖休眠( High Snooze)
实时动态胰岛素泵
低血糖是强化治疗一直面临的挑战
强化降糖的1型糖尿病 患者
• 每周经历多达10次 的有症状性低血糖
• 每年至少经历1次严 重低血糖。
• 低血糖造成2-4%的1 型糖尿病患者死亡。
血糖值
采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达 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 70-80%经历过低血 糖。
低血糖
早餐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March 2009, 94(3):709–728
STAR3试验设计
MDI血糖 控制不佳者
MDI组
3C组
The STAR 3 Study Group, N Engl J Med 2010, 363.
使用CareLink糖尿病管 理软件对疗效进行评估
入选标准及试验终点
• 年龄:7-70岁的1型糖尿病患者 • 糖化血红蛋白:7.4%至9.5%之间 • 目前选择疗法:每日皮下注射3针以上(其中1针为长
试验设计
随机化
Scr筛ee查ning
●
●
2周
基线: 2次随访 A1c检测 CGM盲测 患者教育
第3,6,9,12个月的临床随访
●
52 周
MDI组:第6、12个月行为期1周的CGM盲测, 3C组:第6、12个月行为期1周的实时血糖监测
1 年观察期
后续随访
●●
●
6 个月
3C组继续3C治疗 MDI组转为3C治疗
The STAR 3 Study Group, N Engl J Med 2010, 363.
3C疗法对成人及儿童患者同样有效(2)
青少年儿童组患者治疗后,MDI组A1C水平无明显改变 3C组A1C显著下降,与MDI比较,疗效更优,治疗12个 月A1C差异达0.6%(P<0.0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areLink
3C整合系统的工作流程
进一步调 整胰岛素 剂量
实时血糖趋势、 血糖值显示
分析血 糖报告
高低血糖 报警提醒 及时处置
每日下载数据, 生成报告
调整剂量 处理高低 血糖
内容
• 从单C疗法到3C疗法 • 722的组成及特点 • 3C疗法的临床价值
722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糖尿病史上的里程碑
当HbA1c达到7%时,发生 严重低血糖反应增加3倍 (DCCT) 如果控制目标继续降低, 触及低血糖水平的可能性 就越大
低血糖 早餐
低血糖
低血糖
时间
中餐
晚餐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March 2009, 94(3):709–728
单C:CSII——更安全灵活的胰岛素强化治疗
双C=CSII+ 回顾式CGM --更精准有效的胰岛素强化治疗
1型糖尿病, HbA1C 12.5%,MDI(3+1) 双C治疗前血糖全貌
双C治疗后血糖全貌
佩戴动态3天后下载,通过全面 血糖信息,指导方案调整
双C疗法的优势和局限(回顾式CGMS+CSII)
优势:血糖快速、平稳达标
发现无症状的低血糖,减少低血糖风险
过去的20分钟内血糖上 升/下降在2.2mmol/L之上
问题:右面屏幕显示提示了你什么?
4.4
12.7
实时显示血糖波动趋势及血糖值
• 孤立的点血糖永远无法告诉你下一刻的血 糖走向 • 血糖波动趋势信息是安全降糖的先决条件
驶向危险
驶离危险
722新特点-Carelink 报告解读
每日指血值,探头值, 胰岛素输注,CHO摄入
3C疗法带来更高血糖达标率
3C疗法增加2-3倍的血糖达标率!!!
50
44%
血糖达标 率(%)
40 30 20 10 0
34%
MDI 3C
12%
成人
20%
儿童青少年
成人达标:A1C<7% ADA 年龄特殊化的A1C治疗目标:6-12岁 <8%,13-19岁<7.5%
The STAR 3 Study Group, N Engl J Med 2010, 363.
STAR3试验设计
MDI血糖 控制不佳者
MDI组
3C组
The STAR 3 Study Group, N Engl J Med 2010, 363.
使用CareLink糖尿病管 理软件对疗效进行评估
入选标准及试验终点
• 年龄:7-70岁的1型糖尿病患者 • 糖化血红蛋白:7.4%至9.5%之间 • 目前选择疗法:每日皮下注射3针以上(其中1针为长 效胰岛素类似物,MDI持续至少3个月) • 既往疗法:3年内未使用过CSII • 严重低血糖:既往12个月内严重低血糖事件少于2次 • SMBG:平均每日4次或以上 • 具有使用电脑及互联网能力
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MDI)
提供餐时和基础胰岛素补充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
模拟胰岛素生理性分泌模式
• 吸收差异大,剂型有限,疗效与安全 不能兼顾; • 人通过加餐、运动等被动的适应药, 生活受局限
• 按照个体胰岛素需求设置胰岛素输注
• 分段输注基础率,降低低血糖风险 • 随时追加大剂量,生活质量更高
1978 1920s针筒式 胰岛素泵问世 胰岛素注射器
2002 1983 美敦力5系泵 美敦力7系泵
胰岛素输注技术
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意义
DCCT及其后续研究证实:早期开始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降低远期并 发症风险
DCCT Research Group. N Engl J Med. 1993;329:977–986. DCCT Research Group. Diabetes. 1995;44:968–983. The DCCT/EDIC Study Research Group. N Engl J Med. 2005;353:2643-2653.
8.0%
A1C
7.5%
1.0%
7.3% 0 3 7.3% 6 7.3% 9 7.3% 12
7.0%
Months
= 3C n = 166
= MDI n = 163
The STAR 3 Study Group, N Engl J Med 2010, 363.
3C疗法对成人及儿童患者同样有效(2)
青少年儿童组患者治疗后,MDI组A1C水平无明显改变 3C组A1C显著下降,与MDI比较,疗效更优,治疗12个 月A1C差异达0.6%(P<0.001)
• 医生和患者可以根据临床情况进行调整
722的新特点 – 键盘锁
• 键盘锁 Utilities menu > Lock Keypad > Act
– – – – 当锁定按键后,唯一能用的按键是ESC 查看胰岛素泵状态 解除锁定, 同时按快捷大剂量键 和上箭头 打开键盘锁不会使主屏幕出现空心圈图标 防止意外按键
• 锁定 Utilities menu > Block > On
– 当锁定功能开启后,只能使用遥控器进行大剂量输注和暂停/恢复输注 – 锁定时对胰岛素泵的直接操作仅限于暂停、解除锁定和自检,仍可以查看 状态类屏幕 – 锁定时禁用震动报警方式 – 用于由其他人使用遥控器控制胰岛素泵时(如小孩)
722的新特点 – 动态血糖数据
后续随访
●
2周
基线: 2次随访 A1c检测 CGM盲测 患者教育
●
●
●●
6 个月
●
3C组继续3C治疗 MDI组转为3C治疗
1 年观察期
The STAR 3 Study Group, N Engl J Med 2010, 363.
患者基线信息
3C
The STAR 3 Study Group, N Engl J Me择的时间以及此时的 探头测量测量值(或报 警)
显示探头血糖值 或者报警提示
24小时血糖动态趋势图
– 24小时图每20分钟显示一个值
黑色区域显示晚6点到早6点的时间
血糖快速变化箭头提示
• 探头值右侧的箭头
过去的20分钟内血糖上升/下 降在1.1-2.2mmol/L之内
内容
• 从单C疗法到3C疗法 • 722的组成及特点 • 3C疗法的临床价值
STAR3----1型糖尿病患者3C疗法的临床研究
STAR3试验结果在2010ADA上正式公布,并发表在2010年7月22日 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STAR Study Group:Sensor-Augmented Pump Therapy for A1C Reduction (STAR) Study Group
The STAR 3 Study Group, N Engl J Med 2010, 363.
STAR3研究-国际多中心RCT研究
美国及加拿大30个糖尿病中心的495名患者参与的RCT试验
研究时间最长 纳入患者最多 范围最广的3C研究
The STAR 3 Study Group, N Engl J Med 2010, 363.
局限:时效性差
血糖信息和胰岛素信息无法整合 没有低血糖报警和低血糖预警。
如果有一种更先进的疗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3C整合系统——监测、治疗、管理三位一体
CGM
CSII
CareLink
开创糖尿病管理新纪元 – 3C疗法
• 美敦力722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创新性的将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胰岛素 输注与糖尿病综合管理软件整合在了一起,成为全球第一个“3C”整合 系统,能够帮助糖尿病医生快速、精准、安全地达到血糖控制目标。 • 3C即CGMS、CSII和carelink
– 血糖仪血糖值(血糖仪血糖值,高低值,平均值,次数)
– 探头值(探头血糖值,高低值,平均值,校准次数) 每日总量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快速查看胰岛素输注信息与血糖信息, 确定最佳的胰岛素输注剂量与方式。
722的新特点 – 活性胰岛素时间
• • 活性胰岛素是指大剂量胰岛素输注后在一段时间内仍残留的有降糖活性的 胰岛素。 活性胰岛素时间:大剂量向导根据该时间追踪活性胰岛素。
时钟图标 报警图标
(如有报警)
天线图标
(如探头功能打开)
储药器 图标
电池图标
去除了 “MiniMed” 图标
722的新特点 – 泵数据管理
• 每日总量 (Daily Totals) 提供过去最多31天的历史数据(712只有14天历史 数据),包括每日胰岛素总量,血糖信息,每日平均值(每日是指从午 夜到下一个午夜)与多日平均值(具体几天的平均可以选择) – 胰岛素输注量(大剂量,基础量,不同种类大剂量,次数与比例)
3C疗法带来更优A1c控制
治疗3个月时,3C组A1C水平显著下降,疗效优于MDI, 该优势一直持续到治疗12个月(P<0.001)
8.5% 8.0% 8.0% 8.3% 8.0% 8.1% 8.1%
A1C
7.5% 7.5% 7.0% 0 7.3% 3 6 9 12 7.5% 7.5%
Months
= 3C n = 244
– 712活性胰岛素时间是固定的 – 722活性胰岛素时间可以设定(2~8小时,默认6小时)
患者的活性胰岛素时间有个 体差异,医生和患者可以根 据经验调整活性胰岛素时间, 以更加科学和准确的方法计 算活性胰岛素。
722的新特点 – 活性胰岛素时间
• • • • 如何选择活性胰岛素时间?美国的Bode教授推荐如下: 每个人的活性胰岛素时间是不同的,总的来说: 短效胰岛素在7~8小时 速效胰岛素在成人一般为4~5小时,儿童3~4小时,孕妇3~4小时
= MDI n = 241
The STAR 3 Study Group, N Engl J Med 2010, 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