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导入的课堂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九年级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九年级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开题报告通过本课题研究,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理念;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构建有实效性的新课堂教学策略;全面推进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主的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提高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开展课堂教学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课题研究背景:(一) 研究背景: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应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和追求。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以及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课堂实效性不高,教学中教师忽视问题意识的培养,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思维僵硬,这样的知识不但没有生命力,也不可能成为人的智慧。
因此课堂教学中必须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必须注重学生问题的开发,必须要有活生生的思想品德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着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标准根据思想品德教育目标,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力求增强课堂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由于九年级的特殊性更需增强课堂的实效性。
九年级学生处于人生第一个转折点,通过九年级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的探究和实践,能促使学生更好的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促进九年级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发展,为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做铺垫。
从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来看,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主动适应学生的学,适应新的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因此,探索九年级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和方法,引起学习方式的改变,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选题意义。
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精选全文完整版
4、通过实践和研究,努力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五)本课题研究的途径与方法主要采用:
1、文献研究法。收集研究有关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文献资料,来思考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相关理论成果,提供一些可能对本课题研究有着促进作用的有关研究思路和方法。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通过收集深入开展教育理论、新课程理念、陶行知教育思想、先进经验的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明确研究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与措施。
(3)参加研究学校制定研究计划并付诸实践。
(4)对课堂教学活动观察并记录。主要内容有:课堂行为观察(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学生作业分析;问卷调查(分别对学生和任课教师);教后反思等。
(5)对研究结果进行追综分析。主要内容有:教师的教学过程反馈;教案设计检查督导;学生作业质量分析
(6)对行动研究的反思评价。①参加研究教师的座谈,交流感受;②参加研究教师与学生的座谈,寻找不足;③参加研究教师与学生代表从各自角度对研究过程与结果提出自己的看法,即研究课题体会(或心得)。
二、选题的目的
1、课程标准的要求
《课程标准》从本质上确定了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是初中德育的主渠道。这种本质上的确定使得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不能仅定位于单纯的知识传授,在传授道德知识、政治理论的基础上,应该侧重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源于生活,是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再现和升华,是广泛取材于生活实践,而不能拘泥于书本知识,其操作性很强,并且融于社会、生活的教学环节很多,它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会生存和发展,在生活实践中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是我们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追求,也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
初中政治思想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初中政治思想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政治思想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对初中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政治思想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为提升初中政治思想教育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2. 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1)研究目的:通过对初中政治思想教育的深入研究,分析其现状、问题及成因,为优化初中政治思想教育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2)研究问题:- 初中政治思想教育的现状如何?- 初中政治思想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影响初中政治思想教育质量的成因有哪些?- 如何优化初中政治思想教育策略?3. 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 初中政治思想教育的现状分析- 初中政治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优化初中政治思想教育策略的研究(2)研究方法:- 文献法:收集国内外关于初中政治思想教育的研究成果,分析现有研究的共性与差异,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初中生、教师和政治思想教育相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初中政治思想教育的实际情况。
-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初中政治思想教育案例,深入剖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优化教育策略提供借鉴。
- 逻辑分析:运用逻辑推理方法,分析初中政治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4. 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1)第一阶段(第1-2个月):收集文献资料,确定研究框架和方法;(2)第二阶段(第3-4个月):进行实证研究,收集一线数据;(3)第三阶段(第5-6个月):分析数据,提炼案例,撰写研究报告;(4)第四阶段(第7-8个月):修改完善研究报告,准备答辩。
5. 预期成果和创新点(1)预期成果:通过对初中政治思想教育的全面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为提升初中政治思想教育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2)创新点:- 结合实证研究,深入剖析初中政治思想教育的实际情况,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引入案例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优化教育策略提供借鉴;- 从多维度、多角度分析初中政治思想教育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措施。
课题《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的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的研究》开题报告引言本研究意在探讨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和发展的建议。
通过研究和分析,旨在提高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思想政治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塑造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课程之一。
然而,目前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的教学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等。
因此,研究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的教学现状,探索优化教学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1. 分析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 探讨优化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3. 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提升综合素质。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调查和分析:1. 文献综述:梳理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关于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的研究现状和成果;2. 实地观察:通过走访和观察不同学校的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情况,了解实际情况;3.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调查学生和教师对于思想政治活动课的认知和评价;4. 数据分析:利用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 对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现状的全面了解;2. 发现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3. 探索适合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的创新方法和策略;4. 为进一步提高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的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计划本研究的计划安排如下:1. 第一阶段:文献综述和资料收集(计划完成时间:两周);2. 第二阶段: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计划完成时间:三周);3. 第三阶段:数据分析和结果总结(计划完成时间:两周);4. 第四阶段:撰写研究报告(计划完成时间:一周);5. 最后阶段:修改和完善研究报告(计划完成时间:一周)。
结论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全面了解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以期提升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
中学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思想政治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国民素质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
中学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重要的思政课程,其教学有着独特的教学模式和特殊的教育任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也愈发重要。
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已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和教师的重视和青睐。
案例教学集阐释学习、知识与实践于一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故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探索实现思政课程的深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探讨中学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探讨案例教学在思政课中的实际应用和效果,为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能力,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1.案例教学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意义;2.案例教学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与效果;3.针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4.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研究方法:1.理论研究法:对案例教学在思政课中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进行分析和阐述。
2.实证研究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运用实证研究法,对案例教学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的实际应用和效果进行分析。
3.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以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和学生为调查对象,了解他们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的认识和看法。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学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的有效性和适用性,能够有助于:1.促进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深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2.促进教学模式的优化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3.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课题《初中思想政治实践课的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初中思想政治实践课的教学研究》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初中思想政治实践课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和实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思想政治实践课的兴趣和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有待提高。
因此,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提升初中思想政治实践课的教学效果,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目标和研究问题本研究的目标是通过教学研究,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升初中思想政治实践课的教学效果。
具体来说,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 探讨思想政治实践课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2. 分析当前初中思想政治实践课教学的问题和挑战;3. 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初中思想政治实践课的教学效果。
本研究将围绕以下研究问题展开探讨:1. 学生对思想政治实践课的态度和参与度如何?2. 初中思想政治实践课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是什么?3.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政治实践课的教学效果?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教学观察和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1.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初中学生对思想政治实践课的态度和参与度的数据。
2. 其次,通过教学观察,记录初中思想政治实践课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并进行分析。
3. 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寻找并总结提高初中思想政治实践课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四、预期成果和意义通过本次研究,我们期望得到以下预期成果:1. 对初中思想政治实践课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深入探讨,为课程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2. 分析当前初中思想政治实践课教学的问题和挑战,为教师提供改进思路和参考;3. 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初中思想政治实践课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对初中思想政治实践课的教学研究,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此处列出参考文献列表)。
课题《初中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初中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研究》开题报告研究背景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课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
然而,目前该课程在教学上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缺乏互动性等。
因此,有必要对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进行研究,以提升教学效果。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优化初中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促进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的全面发展。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课的现状分析:调查初中教师对该课程的教学情况,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反馈意见。
2. 教学方法探索:寻找适合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课教学的创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游戏化教学等,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3. 教学内容设计:研究不同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课的主题和内容,以确保内容丰富多样、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情境。
4. 教学评价方法:设计有效的评价方法,对教学效果进行科学评估,以便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实验教学等科学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验证研究假设,并对研究结果进行解读和总结。
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提出一套有效的初中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模式和内容设计方案,为教师提供参考,从而改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研究体验。
研究计划本研究将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背景调研和文献综述:对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课的研究进展进行调研和梳理,了解已有研究成果。
2. 数据收集和分析:设计问卷调查和实验教学,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3. 结果解读和总结:根据研究结果对教学模式和内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和总结。
4. 撰写研究报告:根据研究结果撰写开题报告和最终研究报告。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参考文献2][参考文献3]以上就是《初中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研究》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
本研究将努力解决现有教学问题,提升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效果。
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实效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实效性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实效性研究1. 研究背景目前,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已无法适应当代学生的需求。
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着缺乏趣味性和生动性的问题,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
因此,情境教学成为了一种新的思想品德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活跃、更加具有沟通性和交互性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情境教学中将实际生活场景融入到教学当中,使得学生能够在真实且充满趣味的情境中学习、探索和发现,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的实效性问题。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1)探讨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
(2)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和影响。
(3)提出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3.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调查问卷、实验研究和观察法等综合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收集文献资料,对情境教学的概念、原理、教学设计和实施进行系统梳理和整理。
(2)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实验研究等方式,探究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的实效性问题。
(3)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归纳出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的实效性问题和影响因素。
(4)结合研究结果,提出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为教育实践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
4.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为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2)促进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对情境教学模式的认识和应用。
(3)推广情境教学模式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
5. 预期结果本研究预期将得出:(1)情境教学是促进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主动探究、深入思考、积极参与学习的有效手段。
(2)情境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3)情境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具体应用需要更加科学化和有效性的指导。
课题《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研究》开题报告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也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而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课在学生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对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研究还相对不足,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研究,探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能力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为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改进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研究内容1. 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目标分析:对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目标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明确培养学生的哪些方面能力和素养是课程的关键。
2. 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探索: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总结出适合初中学生的有效教学方法和策略。
3. 课堂教学效果评估:通过实地观察和调查研究,评估不同教学方法和策略对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能力的影响效果,找出优秀的教学实践案例。
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收集和综述,了解当前研究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2. 实地观察和调查研究:结合对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实地观察和学生调查问卷,获取教学实践案例和学生反馈意见。
3. 数据分析和比较研究:对所收集的教学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比较不同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效果差异。
研究意义本研究对于提升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可以为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改革提供科学和实践的指导,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1. 张启辉,李华梅.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20,(5):25-30.2. 沈晓虹.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策略探索与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9,(8):56-59.以上为《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研究》开题报告的内容纲要,具体研究内容将在后续的研究中逐步展开。
初中思想品德课主题探讨式学习的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
初中思想品德课主题探讨式学习的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思想品德教育的需求更为迫切。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师生的需求,因此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变得尤为必要。
主题探讨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视野,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思想品德课主题探讨式学习的实践研究,掌握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进一步推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改革,为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提供更为有效的保障。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探讨初中思想品德课主题探讨式学习的实践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主题探讨式学习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原则;2.初中思想品德课主题探讨式学习的实施情况和效果;3.针对影响主题探讨式学习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探究;4.探索主题探讨式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和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1.文献资料法:收集相关的教学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了解主题探讨式学习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原则等方面的知识;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学生和教师对主题探讨式学习的看法和反馈,评估主题探讨式学习的实施效果;3.实地观察法:参加实际的教学课程,观察主题探讨式学习的具体实施情况,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4.案例分析法: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学校或班级,详细分析和比较主题探讨式学习在不同情境下的实际应用效果。
三、预期研究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掌握主题探讨式学习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效果;2.通过实地观察和案例分析,深入了解主题探讨式学习在不同教学情境下的实际应用效果,揭示其影响效果的因素;3.借鉴研究结论,探索初中思想品德课主题探讨式学习的优化方法和应用模式,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指导。
课题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的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的教学研究》开题报告报告员:佛山市惠景中学梁玉梅课题标题: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的教学研究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我校《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的教学研究》课题,是佛山市禅城区教育科研“十五”规划课题。
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一、对本课题选题意向的阐述1、课题的选题依据活动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中应运而生,其中明确规定:(各年级)总课时数约60学时,其中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
原来《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中的“运用”要求,现在改为“活动”要求,由此可见,活动课已成为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独角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经亮“红牌”了,原来单一的、狭窄的、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搞好思想政治活动课的教学,对于深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更好地关注生活、参与社会、感悟人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2、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和趋势通过网上搜索引挚(,以关键词“思想政治活动课”搜索,得3700项查询结果。
随机点击20页,结果发现有两篇以研究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为内容的文章,题目为《浅谈思想政治活动课的教学设计》和《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初探》,这两篇文章从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环节等方面做了一定的论述。
此外,从2002年至2004年,北京师范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的期刊《思想政治课教学》一书中,在“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栏目,也有时刊登探讨思想政治活动课的文章,研究应该如何进行思想政治活动课的教学。
中学生德育的教学与实践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专题
中学生德育的教学与实践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专题第一篇:中学生德育的教学与实践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专题中学生德育的教学与实践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
初中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帮助。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最重要的素质,这已成为共识,德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也一直是首位工作,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学德育教学方法与手段陈旧,只注重“知”而不重视“行”,脱离学生实际,脱离“知行合一”的教学原则。
那么如何实现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如何实现学生“知行合一”?将学生的“行”即学生日常的道德行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知”的检验,通过知与行的不断体验、实践、反思、比较帮助学生形成牢固的道德品质,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最高境界。
二、研究价值。
第三次全教会指出:要“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讲究实际效果,客服形式主义倾向”。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式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切实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载体;校内外教育相结合,切实加强实践活动。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帮助学生建立爱心、同情心、责任心,最大程度的实现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三、核心概念界定。
德育,一般来说,德育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传习一定的社会意识、1、社会规范,形成受教育者一定品德的活动。
具体来说,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在教育者实施传导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将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法纪、思想品质的活动。
完整版)中学生德育的教学与实践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完整版)中学生德育的教学与实践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质,达到学校德育目标的实现程度。
3、知行合一:指知识与行为的统一,即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好的,同时也能够做到并付诸行动。
在德育教育中,知行合一是指教育者要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和道德行为,通过实践、反思和比较帮助学生形成牢固的道德品质,实现学生的“知行合一”。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方法。
对中学德育教学与实践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探究如何实现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如何实现学生“知行合一”。
通过文献资料法,收集和整理有关中学德育教学与实践的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中学德育教学与实践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实地调查法和访谈法,深入了解中学德育教学与实践的实际情况。
了解中学德育教学与实践的问题所在;通过问卷调查法,对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中学德育教学与实践的认知和态度,为中学德育教学与实践的改进提供依据。
五、预期成果。
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学德育教学与实践的实效性,实现学生“知行合一”的目标。
预期成果包括:1、明确中学德育教学与实践的核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2、探究中学德育教学与实践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所在;3、了解学生对中学德育教学与实践的认知和态度,为中学德育教学与实践的改进提供依据;4、为中学德育教学与实践的改进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提高中学德育教学与实践的实效性。
1.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促进社会的物质、政治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2.学校德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社会思想道德影响,通过其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使其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活动。
3.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包括XXX的《道德教育的哲学》、XXX的《道德教育新论》、XXX的《价值与教学》、XXX的《道德教育原理》、XXX和XXX的《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以及XXX的《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等。
4.中学德育的纵向目标包括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和基本行为惯的继续养成教育,初中二年级的学生责任意识和责任惯的养成教育,以及初中三年级的学生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教育。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德育功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德育功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变革与发展不断加快,其中涉及的道德文明也在这样的背景中得到了新的发展和变革。
为了加强青少年群体对于德育教育的关注和学习,各级学校开始实施德育教育计划,并将其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课中,以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德育功能进行研究,探讨德育教育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总结经验,提出建议,促进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和进步。
三、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首先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德育功能进行概述和分析,探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青少年德育的具体作用和意义。
之后,本研究将通过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的方法,分析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探讨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同时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德育功能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今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和迭代提出具有参考意义的建议,同时可以为教育学科的发展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五、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调查、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以便从不同角度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德育功能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六、预期成果
通过本研究,我们将得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德育功能的具体内容和特点,探讨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完善和改进的建议。
预期达到优化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产品的目标。
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导入的课堂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导入的课堂教学研究开题报告《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导入的课堂教学研究》开题报告神木县大柳塔初级中学宋彦彬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初中思想品德知识具有广泛的渗透性,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
因此,思想品德学科本身的重要地位显而易见。
尤其现阶段,初中思想品德做为中考科目其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因为其教材内容理论性强、较抽象乏味,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不能让学生及时体验到学习后的用处,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而且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的动机、目的不明确,使得学习兴趣不浓,造成教学效果低下的现象,也难以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智育和德育双重功能。
因此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怎样在这不利的条件下,搞好教学是必须思考的问题。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堂课的开头十分重要,正确、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使之主动愉快地进行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求知欲强,活泼好动,富于想象等心理特点,精心编制导言、设计新课的导入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也是我们研究课堂导入有效性的实践性要求。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感兴趣,愿意学习这门课程,这是我们每一位思想品德教师期待的。
因此,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思想思想品德课成绩的关键。
为了解决部分学生厌学、困学现象,教学必须灵活选择与恰当运用教学策略,以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实现课程目标。
因此,我们结合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特点,将《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导入的课堂教学研究》作为我们研究的小课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现阶段,初中思想品德做为中考科目其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因为其教材内容理论性强、较抽象乏味,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不能让学生及时体验到学习后的用处,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而且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的动机、目的不明确,使得学习兴趣不浓,造成教学效果低下的现象,也难以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智育和德育双重功能。
初中思想品德有效导入的课堂教学研究课题方案
《初中思想品德有效导入的课堂教学研究》课题方案有效教学直接考量教师的教学策略,对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提出了高要求。
有研究者通过课堂观察和访谈法,对有效教学与低效教学的教师课堂行为实行了比较,发现有效教学的教师在课堂组织与管理方面要优于低效教学的教师。
初中思想课堂长期以来给人造成了刻板印象,在一定水准上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为缓解这种先入为主的抵触情绪,需要教师思考既要让学生轻松愉快接受思想政治学习,又要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从课堂导入为切入点,吸引学生注意力,搭建新旧知识桥梁,沟通师生情感等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实现教学艺术的和教学质量的双重功效目的。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促动思想品德教师改革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过程最优化发展,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研究背景:初中思想课堂长期以来给人造成了刻板印象,在一定水准上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研究意义: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新课导入要讲求时代性、目标性、民主性、激疑性、幽默性、新颖性和衔接性(二)、途径:1.调查情况。
2.对调查情况实行思考和分析,落实对策。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主要采取的方法是:观察法,在常态课堂教学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收集分析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感性资料,理解个体差异,提供真实过程。
实验法,在人为的控制条件下有计划地操纵观察教学及实施的有效性中的现象变化,探究因果关系。
问卷法,把要研究的主题分为具体的纲目、拟成易答问题编成问卷回收答案实行统计处理求得结论。
案例研究法,让思想品德教师用自己的教学行动研究来注重自己课堂教学,驾御课堂,创新课堂。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即时间1.准备阶段:(2014年1月—3月)(1)通过座谈、调研等多种形式对学生、教师实行调查。
(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3)成立课题组,明确人员分工。
2.实施阶段(2014年4月—2014年11月)。
思想品德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课题提出的背景 1. 德育改⾰是当前学校教育改⾰的重中之重。
江总书记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在依法治国的同时“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全⾯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作”,⽽且,近20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作者认识到德育在⼈的精神提升和⼈格完善⽅⾯的独特价值。
所以加强德育⼯作的探究,进⼀步改进德育⼯作的⽅式⽅法,讲求实效,意义深远。
2. 中⼩学德育现状急待改⾰。
⽬前,德育实效性低靡,道德教育把道德和⽇常⽣活分离,德育⽬标被⽆限提升,脱离主体品德⼼理发展规律和道德⽣活需求;在道德价值观认识上过于强化其满⾜社会政治、经济等需要的⼯具理性价值,⽽忽视它的满⾜主体⾃我完善的价值;在德育过程中⽆视道德学习主体性,重说教,重外烁,消泯⽣活世界的主观⽣动性。
这种忽视学习者的情感和⽣活要求,脱离现实⼈⽣的教育造成的后果表现为:学⽣知⾏脱节,道德认识不能转化为⾏为;学⽣在遭遇复杂道德⽣活时难以适应,⽆能为⼒;学⽣具有“多重⼈格”,表现为“当⾯⼀套,背后⼀套”。
3. 我校现代德育教育发展与深⼊的需要。
多年来我校以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理论和陶⾏知⽣活教育理论为基础,吸收、融合现代哲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思想,对教育的德育教育开展了理论与实践研究,意在继承、发展具有我国特⾊的德育教育理论,并以此为指导构建⾯向⼆⼗⼀世纪的中⼩学素质教育模式及德育的管理模式。
在研究中,⼒求在找准当前德育弊病的基础上,通过进⼀步的学习、研究、尝试,为改变德育现状,增强其实效性出⼀份绵薄之⼒。
同时,通过专家、研究教师、德育管理者、学⽣的互动融通,实现学校德育环境和成效的优化改善,并形成“体验德育”的理论模式和管理范式。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转变教育者已有的道德教育观念。
德育不能仅被看作是对学⽣施加外部影响的过程,学⽣有了相应的道德认识并不意味着必然产⽣相应的道德⾏为和达到社会需要的道德效果;德育不是⼀个被认知的受动过程,⽽是⼀个被道德主体实践着、经验着的主动过程;德育是主体⾃⼰对⾃⼰的教育,教师的作⽤在于引导⽽⾮强制灌输;德育不是外在于学⽣⽣活、外在于学⽣⽣命的东西,⽽是和学⽣的⽣活、经验、实践、活动等融为⼀体的东西。
初中生思想品德养成教育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初中生思想品德养成教育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思想品德养成教育是培育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而在初中时期正是学生人格形成和价值观建立的阶段,所以思想品德教育非常重要。
同时,随着社会变革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对初中生思想品德的养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对初中生思想品德养成教育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意义。
二、研究的目的和内容本人的研究旨在探讨初中生思想品德养成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教育措施。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初中生思想品德养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分析;2.初中生思想品德养成现状调查和分析,包括现有教育模式的实践效果、教师、家庭和社会对初中生思想品德养成的支持度等方面;3.探讨初中生思想品德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4.提出有效的思想品德养成教育措施,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5.实验研究初中生思想品德养成教育的有效性。
三、研究的方法和步骤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实验研究法。
具体步骤如下:1.通过文献资料法,搜集、整理与初中生思想品德养成教育有关的历史、现状、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对研究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综合比较;2.通过问卷调查法,对不同学校的初中生、教师、家长等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当前情况和存在的问题;3.通过访谈法,对学校、家庭、社会相关人员进行访谈,掌握他们的思想观点和实际操作过程,结合问卷调查与文献资料分析相关问题的原因;4.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有效的思想品德养成教育措施,并进行实验研究验证措施的有效性。
四、预期结果和研究意义通过本次研究,预计可以深入了解初中生思想品德养成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汲取部分好的实践措施,对构建适合初中生的思想品德养成教育模式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同时通过实验研究验证措施的有效性,从而为实际教学工作提供参考,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的全面发展,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人生发展水平。
关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思考的开题报告
关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思考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思想品德课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然而,由于其抽象、理论性强的特点,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导致课堂效果不佳。
因此,如何实施有效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是当前初中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提高学生思想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的迫切需求。
二、已有研究综述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了许多研究。
例如,国内学者钱睿在其《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法探析》中,提出了情景模拟教学、讨论式教学和案例分析教学等有效的教学策略。
国外学者Yao和Liu在其文章中也探讨了讨论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和多样化教学等方法。
然而,这些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针对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尤其是针对中国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育需求,还有很多空白和不足。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本文旨在通过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际操作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提升和全面发展。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分析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和教育目标;2. 总结和归纳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和难点;3. 探讨针对初中学生认知特点和教育需求的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包括情景模拟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多媒体教学等;4. 设计和实施有效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实验,传统教学法和新型教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5. 归纳和总结有效教学方法和实践经验,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四、研究方法和步骤本文将采用文献资料法、实证研究法、课堂实验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 整理和分析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相关的教材、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南,并对其特点和教育目标进行分析;2. 统计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研究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问题和困难;3. 设计思想品德课教学实验,选取不同教学策略和方法,在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群体中进行课堂实验,并进行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4. 对比分析不同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课堂效果,总结有效教学方法和实践经验;5. 提出相关建议和改进建议,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初中思想品德课“导学案”有效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初中思想品德课“导学案”有效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思想品德教育是中小学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它作为学校育人的重要反映之一,对于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对于思想品德课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形成反感,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为了探究这一现象的原因以及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性,在思想品德课的指导下进行研究,旨在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为今后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依据。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1.研究内容(1)思想品德课的基本理论与特点分析。
(2)有效性的概念与评价标准。
(3)初中思想品德课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
(4)思想品德课导学案的有效性评价方法。
2.研究方法(1)理论研究:文献调研、专家访谈、立论分析等方法。
(2)实证研究:课堂观察、访谈调查、实验设计等方法。
三、预期结果:1.明确思想品德课的基本概念、基本特点,正确理解学校的育人目标;2.确定了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性标准,明确了课程开展的方向和重点;3.设计了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导学案,推动了思想品德课的开展,提高了课程的有效性;4.建立了思想品德课导学案的有效性评价体系,为今后的课程改进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依据。
四、进度计划1.第一阶段:文献调研、理论分析和专家访谈(2021年11月--2022年1月)2.第二阶段:设计研究方案和有效性评价体系(2022年2月--5月)3.第三阶段:进行思想品德课导学案的实验研究(2022年6月--2023年1月)4.第四阶段:进行数据统计和数据分析,并撰写研究报告(2023年2月--6月)。
五、预期贡献:1.可以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2.为今后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改进提供参考和借鉴;3.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可以为教育研究的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
六、研究方案应具备的基本要求:1.科学性:应当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客观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导入的课堂教学研究》
开题报告
神木县大柳塔初级中学宋彦彬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初中思想品德知识具有广泛的渗透性,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
因此,思想品德学科本身的重要地位显而易见。
尤其现阶段,初中思想品德做为中考科目其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因为其教材内容理论性强、较抽象乏味,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不能让学生及时体验到学习后的用处,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而且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的动机、目的不明确,使得学习兴趣不浓,造成教学效果低下的现象,也难以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智育和德育双重功能。
因此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怎样在这不利的条件下,搞好教学是必须思考的问题。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堂课的开头十分重要,正确、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使之主动愉快地进行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求知欲强,活泼好动,富于想象等心理特点,精心编制导言、设计新课的导入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也是我们研究课堂导入有效性的实践性要求。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感兴趣,愿意学习这门课程,这是我们每一位思想品德教师期待的。
因此,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思想思想品德课成绩的关键。
为了解决部分学生厌学、困学现象,教学必须灵活选择与恰当运用教学策略,以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实现课程目标。
因此,我们结合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特点,将《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导入的课堂教学研究》作为我们研究的小课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现阶段,初中思想品德做为中考科目其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因为其教材内容理论性强、较抽象乏味,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不能让学生及时体验到学习后的用处,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而且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的动机、目的不明确,使得学习兴趣不浓,造成教学效果低下的现象,也难以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智育和德育双重功能。
因此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怎样在这不利的条件下,搞好教学是必须思考的问题。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堂课的开头十分重要,正确、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强烈
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使之主动愉快地进行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求知欲强,活泼好动,富于想象等心理特点,精心编制导言、设计新课的导入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也是我们研究课堂导入有效性的实践性要求
三、课题界定: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与范围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导入。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导课研究”,研究指向课堂导入的“有效性”,也就是说设计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导入是科学合理的,能让学生感到新颖、生动有趣,使新课一开始就能紧扣学生心弦。
同时“有效”又针对“无效”、“低效”而言,也就是在不断的实践中,进一步研究此年龄段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特点,研究设计哪些类型的导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有效性。
四、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学科的实用性认识;构成课堂教学导入的创新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精神,调动各种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过程, 促使学生从被动、依赖走向主动和独立,使学生形成学习能力,最终达到让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目的。
形成能调动学生学科兴趣的一整套课堂教学导入的教学方案。
形成充满特色的课堂教学风格,使教师的教学充满魅力, 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在轻松愉快的师生交流中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益。
提高课题组教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导入特点、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教科研意识,进一步提高教科研能力。
五、课题研究方法:
1、观察法,在常态课堂教学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收集分析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感性资料,了解个体差异,提供真实过程。
2、实验法,在人为的控制条件下有计划地操纵观察教学及实施的有效性中的现象变化,探究因果关系。
3、问卷法,把要研究的主题分为具体的纲目、拟成易答问题、编成问卷和回收答案进行统计处理求得结论。
4、案例研究法,让思想品德教师用自己的教学行动研究来关注自己课堂教学,驾御课堂,创新课堂。
六、课题研究步骤和举措:
1.准备阶段:(2014年3月)
(1)通过座谈、调研等多种形式对学生、教师进行调查。
(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3)配合教研组成立课题研究组,明确人员分工。
(4)结合学生实际,围绕“导课为教学服务”的宗旨,进行相关理论的研究、整理、准备工作。
2.实施阶段:(2014年4月—2014年9月)。
(1)阅读理论书籍,对所任教班级进行相关调查。
(2)搜集思想品德课导课的例案,从这些例案中归纳导课的方式及在本节课中乃至整个思想品德学科所起的作用,课题组成员深入课堂听评课,及时交流,总结经验。
(3)课题组成员在自我教学实践中进行尝试、分析、提升与小结
(4)及时将自己的成果与其他成员分享,小结前一阶段的研究
(5)做好教学上的研究---实践----再研究----再实践的课题研究准
3.研究推荐再实践、鉴定、结题阶段:(2014年10月---2015年1月)
(1)总结情况,找出不足和改进措施。
与周边学校教师交流
(2)完善自己教学实践中的有效导入的研究成果
(3)撰写课题研究论文。
(4)汇编优秀课件及教案、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
(5)撰写结题报告。
七、理论意义与研究价值: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感兴趣,愿意学习这门课程,这是我们每一位思想品德教师期待的。
因此,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思想思想品德课成绩的关键。
为了解决部分学生厌学、困学现象,教学必须灵活选择与恰当运用教学策略,以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实现课程目标。
因此,我们结合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特点,将《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导入的课堂教学研究》作为我们研究的小课题。
八、研究基础:
1、本课题负责人具有本科学历,是我校学科教学能手,多年担任学校的政史地组教研组长,积极组织全组同仁做好教学教研工作。
曾有教研论文在省级刊
物上发表,并连续多年参加县初中复习工作会议交流材料的准备工作,累积了丰富的教学教研经验和组织教学研究的经验,是该课题研究的重要前提。
2、课题组成员都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多年来都从事思想品德课教学,蓄积了厚实的专业功底,收集并掌握了大最的教学信息,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实践过多种不同的教学措施和评价体系。
有着校级课题研究的基础和一套行之有效的科研方法。
是课题研究的重要支撑。
3、课题组成员年富力强,平均年龄不足32周岁,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是该课题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
4、该课题以学校为单位,以教研组为龙头,一线教师为骨干的研究群体,有精诚团结、互助合作的精神,是该课题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九、预期成果:
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学科的实用性认识;构成课堂教学导入的创新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精神,调动各种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过程, 促使学生从被动、依赖走向主动和独立,使学生形成学习能力,最终达到让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目的。
形成能调动学生学科兴趣的一整套课堂教学导入的教学方案。
形成充满特色的课堂教学风格,使教师的教学充满魅力, 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在轻松愉快的师生交流中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益。
提高课题组教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导入特点、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教科研意识,进一步提高教科研能力。
十、研究人员组成及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