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因素解析

合集下载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成因及对策分析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成因及对策分析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成因及对策分析一、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的成因二、分析中国与东盟贸易的优势与劣势三、东盟农产品出口情况分析四、对策: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的发展方向五、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前景展望一、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的成因自2002年中国加入WTO以来,中东盟(东盟)贸易逐渐增加,然而农产品贸易逆差从未停止。

造成农产品贸易逆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生产能力差异大:中国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不利导致中国农产品生产成本高,与东盟的农产品生产成本之差较大。

2. 消费结构差异:中国消费结构以食品为基础,高品质、高价值以及保健食品的需求量大,而东盟却主要以农副食品为主,品质和价值相对较低,中国农产品消费市场短缺高品质和高价值的农产品,从而形成了对低价的东盟农产品的需求,促进了进口。

3. 政策因素:东盟国家的一些农业耕作方式存在不合规的情况,中国进口的农产品如螺蛳,虾等品种存在质量卫生问题,中国政府为保障国内市民食品安全,对进口农产品的监管力度加大,影响了中国对东盟农产品的进口量。

4. 消费所导致的环境污染:作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中国沿海地区吸引了大量东盟农产品,其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销量下降,导致了农药、化肥、兽药等环境污染,影响了中国的茶、水果等农产品的产量甚至毁损了三农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分析中国与东盟贸易的优势与劣势1.优势对比:中国的绝对优势在于人口优势和出口市场较大,东盟在农业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这决定了东盟国家的优质农产品可以进入中国的大量餐饮市场。

2. 劣势对比:中国的劣势在于安全保障问题,虽然中国加强了农产品进口的管理,但安全问题仍然不能确保;而东盟国家的劣势在于技术和品质上的缺陷,导致中国进口了一些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农产品,给国内民生安全带来了隐患。

三、东盟农产品出口情况分析东盟2008年5月成立了“东盟自由贸易区”,进一步拓展了东盟农产品出口。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报告,东盟是中国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进口额约占东盟总出口的46%,共计24亿美元。

发展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分析:以云南省和东盟成员经济体贸易为例

发展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分析:以云南省和东盟成员经济体贸易为例

更加细致 , 专业化程度更高 , 使生产效率提高 , 收益增
加 , 产成 本 降低 。因此 , 同一 产业 内部规 模 经济 的 生 在 发展 必然 提 高产业 内贸易水 平 。 五是 市场 构 成 和 市 场 结 构 。市 场 构 成 , 某 一 市 指 场 中各种 要素 之 间的 内在 联 系及 其 特征 。在 不完 全 竞 争 的市场 结构 中 , 品稍 微 的 差 异 或 者 由于 生 产 者 拥 产 有要 素资 源禀 赋 的差异 导致 生 产者 对某 一 种 商 品具 有 垄断 势力 。这种 势力 的形 成 , 大 了产 品差 异 化程 度 , 加 从而提高不同地 区或 国家间产业内贸易水平。 六是经济整合程度。不同地 区或国经济整合程度 越高 , 其产业 内贸易水平越高。原 因是由于不 同地 区 或 国家 由于 降低 贸易 壁垒 , 减少 进 出 口关 税 , 少过 分 减 的贸 易保 护主义 措施 , 使经 济往 来 更 加密 切 , 差异 化 产 品更加多 , 提高了产业 内贸易水平 , 加速 了生产要素在 各不相同地区的流动 , 经济得到发展。 七是直接投资流入和流 出。直接投资流入和流出 对 产业 内 贸易 的 影 响 不 确定 , 看 国际 直 接 投资 对 国 要 际贸易 的作 用是 替代 效应 还 是互 补 效应 。若 国际直 接 投 资替代 了国际 贸易 , 则会 降低 产业 内贸 易水 平 ; 形 若 成互 补关 系 , 会 提 高 产 业 内贸 易水 平 。在 以市 场 为 则 导向的直接投 资国际流入或流 出中, 为节约国际市场 交易 成本 , 迎合 东 道 国 的消 费 需 求 偏 好 和市 场 需 求 而 发展 跨 国公 司 , 这样 就降低 了地 区 间的 产 品往 来 , 而 从 降低 了产 业 内贸易 水平 。在 以生产 为 导 向 的 国际投 资 中, 根据 不 同地 区 的优势生 产 中间产 品 和最 终 产 品 , 之 后产 品在 不 同地 区流 动 , 品差 异化 增 大 , 高 了产 业 产 提 内贸易 的发展 。 八是 地理 环 境 因 素 。地 理 环 境 因素 包 括 两 类 : 地 理距 离 和地理 外貌 特征 。不 同地 区或 国 家 的地 理距 离 近, 就会降低运输成本 , 从而提高产业 内贸易水平。而 地理外貌特征相类似的地区或国家的居民其生活习惯 和消费偏好也会类似 , 这样就加大了贸易的产生, 提高

中国—东盟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中国—东盟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菲 律宾 02 o4 05 04 05 o4 04 04 O3 04 7 5 8 5 .O 7 2 1 8 4
泰 国 越 南 O6 05 06 06 06 O6 O6 05 o5 05 3 3 0 .3 6 .6 1 7 4 5 o0 0 0 0 1 02 o3 O 1 0 2 02 O2 O2 4 5 1 6 4 8 5 0 2 0
“ 业 ”的 口径 选择 非 常重 要 ,既不 能太 宽 泛也 不能 太 窄因此 ,因 产
随着 经济 全球 化 的深入 发展 ,产业 内 贸易 已经 成 为国 际贸 易 的 制品、金属制品等 )、7 大类 ( 机械及运输设备 ) 大类 ( 和8 杂项制 重要 组成 部分 ,现 代 国际 贸易 更 多的表 现 为产 业 内贸 易。 随着 中 国 与东 盟对 外经 贸合 作 关系 的迅 速发 展 ,特 别是 随着 中 国与 东盟 自由 贸易 区于 2 1 年 1 1 0 0 月 日全 面 启动 ,产 业 内贸 易 在我 国与 东盟 贸易 中的重 要 性不 断提 高 ,产业 内 贸易 已经成 为中 国与东 盟 国 家之业 内贸易 及其影 响因素实证研 究
_ 刘永康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 院
[ 要 ] 中国与 东盟各 国贸 易近年 来取得 了快速 的发 展 ,特 别是在 X 方2 1年 建 立起 自由贸 易 区之后 ,这种 贸 易关 系在 未来 必然会 摘 t , 00
2中 国与东 盟制 造业 产业 内贸易指 数 测算 结果及 分析 .
( 从 国 家角度 分析 1)
表 1中国与东盟主要 国家制造业GL 指数 ( 9 7 2 0 年 ) 19 — 0 6
国别 1 9 1 9 1 9 2 0 2 0 2 O 2 0 2 0 2 0 2 0 97 98 99 00 01 02 03 0 4 05 06 印尼 041 o 4 o4 o4 0 5 05 0 6 o4 05 06 9 7 6 6 8 2 .8 0 8 马来 西亚 06 06 05 05 0 5 05 0 5 05 o4 05 6 1 3 2 8 8 8 3 9 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产业内贸易分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产业内贸易分析

均 GD P之 间 的 关 系 惊 醒 的 回归 分 析 , 国 与 东 盟 各 国 产 业 中 内 贸 易 指 数 与 贸 易 伙 伴 国 人 均 G P 之 间 具 有 较 为 密 切 的 D 正 相 关 关 系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越 高 , 业 内 差 别 化 产 品 的 生 产 产 规 模 就 越 大 , 业 内部 门 分 工 也 就 越 发 达 , 而 形 成 差 异 产 从 化 产 品 的供 给市 场 。同 时 , 济 发 展 水 平 越 高 , 入 水 平 相 经 收 应 提 高 , 费 者 的 需 求 偏 好 也 就 越 呈 现 出 多 样 化 的特 征 , 消 对
业 内 贸 易 发 展 的 有 利 因 素 与 制 约 因 素 , 产 业 内 贸 易 的 未 将 为 中 国 与 东 盟 各 国 的 相 互 投 资 提 供 制 度 性 保 障 , 利 于 对 有 来 做 出 预 测 , 时 对 提 高 产 业 内 贸 易 水 平 就 政 府 和 企 业 两 深 化 和 加 强 双 方 的 投 资 合 作 , 现 优 势 互 补 , 强 竞 争 力 , 同 实 增 个 层 面 提 出 相 应 的对 策 建 议 。 推动双方相 关产业 的发展。截至 20 0 8年 , 盟 对 华 投 资 累 东 计 达 50亿 美 元 。 中 国 则 积 极 实 施 “ 出 去 ” 略 , 东 盟 2 走 战 对 1 中 国一 东盟 自 由贸 易 区产 业 内贸 易 发 展 有利 因素 的 投 资 也 出 现 了 快 速 增 长 态 势 。2 0 0 8年 , 国 对 东 盟 直 接 中 1 1 中 国 与 东盟 经 济 发 展 迅 速 。 利 于产 业 内贸 易 的开 展 . 有 18亿 比上 一 年 增 长 1 5 , 来 越 多 的 中 国 2 越 中 国 与 东 盟 经 济 发 展 的 速 度 是 世 界 公 认 的 。 中 国 已 连 投 资 达 2 . 美 元 , 企 业 把 东 盟 国 家 作 为 主 要 的 投 资 目的 地 。投 资 的增 加 带 来 续 l 经 济 增 长 速 度 在 8 以上 ,0 9年 , 然 面 对 国际 金 O年 20 虽 从 融危机 的冲击 , 中国 国民 生产 总值 仍 高 达 3 5 5 3 33亿 元 , 投 资 企 业 与 本 土 企 业 问 大 量 的 公 司 内 贸 易 , 而 提 升 了 贸 比 易双方产业 内贸易指数水平 。 上 年 增 长 8 7 , 现 了年 初 制 定 的“ 八 ” 目标 。而 东 盟 . 实 保 的 . 自然 禀 赋 差 异 决 定 了 产 业 内 的 经 济 增 长 速 度 同样 令 世 界 瞩 目 。受 益 于 东 盟 各 国 出 台 的 1 3 中 国 与 东 盟 的地 缘优 势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产业内贸易现状及影响因素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产业内贸易现状及影响因素

L 以 ,方 产 结 调 中 U 来双 在 业 构 整 逐
I 渐从产业间贸易转 向产业内贸
易 , 成互补性 分工 的新趋势。 业 内贸 形 产 易指一 国既出 E同 时又进 E 同类型产品 , l l
而这种贸 易又多发 生在制成 品行业 。
产品 中动物产品和食 品产 品在 大部分年份


品, 从农副产 品和工业 制成 品两方面来看 ,
有如下特点 : 农副产 品。根据计算可 以看出,农副
2. 3
24
Ci i=GL X l t i t


国一 东 盟 自 由贸 易 区 自正 式 启 动
Cn t


( _ X n。 1 GL t )
25 .
产业 内贸易指数只能说 明中国与东盟 之间的产业 内贸易发展程度,还不能 明确 说 明产业 内贸易对区域内贸易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采用格 鲁贝尔一 劳埃德指数来
测量 中国与东盟之 间的产业 内贸易程度 , 即 GL指数。国际上将产业 内贸易指数在 0 8以上的产 品作 为产 业内贸易为主 的产
有多大。 为了解决这个 问题 , 本文将引入 以 下产业内贸易的增长对区域内贸易的贡献 。
产业 内贸易与产 业间贸易对 区域内贸
关键 词 : 中国一 东盟 产 业 内贸 易 G —
E 数 指 Pnl t a e Daa
易的贡献率表达式如下 :
t Cn +Ci t t i t
◆ 中 图分 类 号 :F 5 . 文 献 标 识 码 :A 7 26 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进 出 口数据作样本。 由
内容播 要 中国与 东盟 自建立 自由贸 易
区 以 来 , 区 内的 产 业 内 贸 易发 展 迅 速 。 双方 的 产业 内贸 易发 展 趋 势 、动因 和 对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现状及对策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现状及对策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现状及对策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现状(一)合作概况描述1.贸易额稳定增长,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虽然2022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总体来看其贸易额是稳步增长的。

而同时,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在双方经济贸易中所占地位不断提升。

中国对东盟的贸易依存度由1995年的2.8%逐步提高到2022年的5%,东盟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则由1995年的2%提高到2022年的16.6%。

截至2022年,中国已经连续四年是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东盟则继续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双方的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反映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成功实施及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同时,双方贸易产品结构的互补性和竞争性并存,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出口都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品。

中国相比东盟而言,在稍高层次的制造品方面具有优势,而东盟在初级产品方面具有优势。

2.相互投资稳步增长随着中国-东盟贸易区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化,中国与东盟国家相互投资的步伐也在逐步加快,投资额逐年增长,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中国对东盟投资总量稳步上升,在数十年间发展迅速,连续数年投资总量仅次于来自东盟内部成员和欧盟的直接投资。

而东盟对华投资虽然近年来放缓,但是也在2022年攻破七十亿美元的大关,总投资量达到空前水平。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相互投资稳步增长,显示出巨大的发展前景。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效应在区内降税之前,中国和东盟出于保护国内市场的需要,双方的关税水平较高,如印度尼西、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纺织品(20%)、电子产品(21%)、塑料产品(18%)。

尤其是东盟新加入的成员国,关税水平均在15%以上。

中国对从东盟国家进口的一些产品上设置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也比较高,比如对泰国的大米、对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棕榈油的高水平进口关税及配额。

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策略论文

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策略论文

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的策略分析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3-120-01摘要随着世界贸易的频繁化,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的发展,尤其是双方产业内贸易不断发展,比重不断上升。

近几年,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的重点逐渐从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倾斜。

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和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组成的东盟自由贸易区之间的贸易也正在由传统的产业间贸易走向产业内贸易,并逐渐显示其主导地位。

那么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如何、我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如何更好地促进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等这些都将是本文所要讨论的内容。

关键词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策略一、引言所谓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 iit),针对于产业间贸易或行业间贸易而提出。

根据权威经济学文献对产业内贸易的解释“同一产业或行业内,具有较为严密的生产替代或消费替补关系的产品的双向贸易活动,我们可称之为产业内贸易”①。

目前发展中国家之间最成功的区域性经济组织之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自1967 年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40多年的发展历程;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及全球经济影响力的显著增强,其对亚洲经济的影响力也日益提高,双边的贸易合作不断向前发展,产业内贸易呈上升趋势,逐步取代传统的产业间贸易,成为影响中国与东盟之间贸易增长的主导因素。

二、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分析(一)从贸易总体水平上分析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从1993 年以来一直稳定在0.70 到0.76 之间,大体呈现逐步上升趋势。

1995 年后中国-东盟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在中国与东盟整个贸易权重中占了很大的比重,整体贸易发展也从传统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过渡。

(二)从商品结构上分析不同类商品结构呈现出不同的贸易形式和趋势。

如: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初级产品贸易中,产业内贸易呈现稳中下降的趋势;制成品和初级产品产业内贸易比较,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比重要高于初级产品;在精密机电仪器、光学仪器、化学制品等技术密集型的产品贸易中,产业内贸易比重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

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商贸1662012年12月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分析武汉市广播电视大学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刘春梅摘 要:本文通过选取2001~2011年中国与东盟地区的农产品贸易数据,实证分析了影响中国与东盟地区的农业产业内贸易的因素。

结果表明,区域内的人均GDP 、外商直接投资、劳动资本比、经济一体化程度都能极大地促进区域内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

而中国与东盟区域内的人均GDP差异则是导致农业产业内贸易滞后发展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东盟农产品 产业内 贸易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2(b)-166-02由于产业内贸易对一国经济的正向作用,学者们对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因素进行了大量的分析。

Loertscher and Wolter (1980) 、Sharma(2002)对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因素进行总结,提出素禀赋条件、市场化程度和市场规模、跨国公司经营活动、市场壁垒和运输成本是影响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因素。

马剑飞等(2002)首先实证分析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因素。

徐统生(2006),杜运苏、彭恒文(2008)提出不同类型的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是不同。

宣烨、李思慧(2009)则认为产业贸易影响因素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相关联。

因为研究时所选择的产业类型不同、贸易区域不同,对于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因素往往出现相互抵触的结论。

2010年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区域内的产业内贸易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由于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贸易主要组成部分是农产品贸易,具体研究中国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就显得十分迫切。

因此,本文利用近年来的数据,对影响中国与东盟地区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1 农业产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理论分析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因素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国家层面和产业层面。

国家层面包括生产率水平、要素禀赋、收入水平和贸易条件等因素。

东盟发展的推动和制约因素论析

东盟发展的推动和制约因素论析

东盟发展的推动和制约因素论析作为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的重要成员国,近年来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东盟发展的推动和制约因素对于中国来说尤为关键。

以下将从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对东盟发展的推动和制约因素进行论析。

一、政治方面东盟由10个成员国组成,共同推动着区域内的政治合作与一体化进程。

东盟的组织结构致力于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和平与繁荣,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东盟的发展。

东盟旨在通过多边合作解决争端,维护区域安全与稳定,因此政治合作是推动东盟发展的重要因素。

东盟成员国的政治体制和国家利益的差异是东盟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不同国家对东盟的政治合作与一体化进程的态度和意愿存在差异,因此在政治层面存在一定的分歧和挑战。

东盟成员国之间的地缘政治对东盟的发展也产生了影响。

一些成员国之间存在着领土争端和安全威胁,这使得东盟在一些重大政治问题上难以达成共识,制约了东盟的发展。

二、经济方面东盟在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东盟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推动建立东盟经济共同体等措施,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东盟内部的区域一体化程度在不断提高,这有利于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与互动。

东盟内部的经济差异和发展不平衡是制约东盟发展的重要因素。

东盟成员国之间存在着经济差异和发展不平衡,一些国家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这使得东盟在推动一体化进程和经济合作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东盟内部的贸易壁垒、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问题也限制了东盟的经济一体化进程。

这些经济因素导致了区域内的贸易不平衡和经济结构不协调,制约了东盟的经济发展。

三、安全方面在安全领域,东盟致力于推动区域内的安全合作与交流。

东盟成员国通过举办联合军演、成立东盟地区论坛等方式,加强了区域内的安全合作。

东盟通过促进区域内的安全合作,提高了成员国之间的安全意识和能力,推动了东盟的安全一体化进程。

东盟发展的推动和制约因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安全等多个方面。

东盟成员国应加强政治合作,引导成员国之间的政治分歧,促进一体化进程。

当前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中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中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中的问题与对策当前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中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和东盟是彼此相邻的地区经济合作组织,也是亚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双方自2002年开始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然而,在双方经贸合作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一、问题:1. 贸易逆差问题尽管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双向贸易连年攀升,但是中国进口东盟产品的规模大于出口规模,导致双边贸易逆差问题逐年加剧。

2. 贸易壁垒问题中国和东盟自贸区建立后,虽然互相减免了很多贸易壁垒,但是某些领域的贸易壁垒还是存在,需要进一步减少。

3. 产能过剩问题中国在许多行业都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而这些领域正是东盟国家的核心产业,中方对东盟出口的一些产品数量大幅增加,使其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冲击。

二、对策:1. 拓展出口市场中国应该加大对其他国家的市场开拓,把市场风险分散开来,降低对东盟市场的依赖性。

同时,加大内需和进一步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的开放。

2. 促进投资合作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互补性强,应该进一步加强投资合作,鼓励中国企业积极参与东盟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提升东盟国家的发展水平。

3. 扩大服务贸易提高服务的质量,开展服务贸易,可以进一步降低贸易壁垒、加快贸易便利化,助力服务业的振兴和升级。

4. 合理规划产能中国应该合理规划过剩产能,避免对东盟产业造成不良影响。

同时,在东盟国家发展出口加工业,特别是提供高附加值的加工企业,以促进东盟国家经济发展和贸易多元化。

总之,中国和东盟在经贸领域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双方应该加强合作、互相理解、寻找经济合作的新途径。

通过共同努力,加强世界经济的发展,共同建设一个稳定、繁荣、和谐的地区。

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S a w y e r 、S p r ‘ i n k l e a n d T o c h k o v ,2 0 1 0 ) ,建 立 如 下
( 一 )变量 选 择 与 模 型设 定
计量模型 :
G L = ‰÷ a l D G D P = ÷ 2 D P G D + E D ÷a , F D I  ̄ + a 5 0 P E N n ÷ £
1 . 国家 层 面 的 比较 。 从 表 1 中 可 以 看 出 , 中
家在 自贸区 中产 业 内贸易 比重 的大 小 以及未 来发 展
趋势 ( 史 智宇 ,2 0 0 4 ) 。所 以 ,对 中 国与 东盟 的产 业 内贸易 进行研 究 ,具有 一定 的实 际意义 。本 文基
于 产 品 技 术 含 量 视 角 ,根 据 L a l l( 2 0 0 0 ) 的 分 类 法 ,探讨 产业 内贸易影 响 因素 的行业 差别 。
预期 对 产 业 内贸易 水 平 的影 响 为 正 。
电力 产 品上 的产 业 内 贸易 指数 普 遍较 其他 产 品 高 ,显 示 出 了发展 与合 作 的潜 力 。
二 、 中 国与 东盟 产 业 内贸 易 影 响 因 素 实 证 分

根 据 以上影 响因素 ,本文 借 鉴 S S T模 型
【 摘 要】本文以 1 9 9 2~2 0 1 2 年 的面板数据 为样本 ,对影 响中国与东盟 不 同技 术含量产品产业 内贸易的 因
素进行 了比较研 究。结果表 明,人 均收入 差距 和外 商直接 投资 两个 因素在 总产品和 分行 业产品 中都显著 , 但影响 方向存 在着行业差异 。教 育投入 和贸 易开放度 变动 对 中国与 东盟 产业 内贸 易的影响 有限。市场规模 差距 只对低技 术产品和 中技 术产 品产业 内贸 易有显著影 响 ,且影响 方向相反 。可见 ,影 响产业 内贸易的因 素在 不 同行业 中并不具有一 致性 ,双方可充分利 用影 响 因素的差异调整 各产业合作 策略 ,进一步促进 双边

中国-东盟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东盟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易 发 生 在 国 际 贸 易 中 心 , 输 成 本 的 高 低 和 季 节 性 运
因素都 是 产业 内贸 易 的原 因之一 , 此外 他们 还发 现 ,
政 府 的某项 法律 或 政策 的颁 布也 可能 产生产 业 内贸 易 。格 鲁 贝尔 ( u e) Gr b 1 和劳 埃 德 ( ly ) 同质 产 Lod 对 品产业 内贸易 的解 释 同样 适用 于 服务业 同质 产 品 的
产 业 内 贸 易 。“ 际 产 品 异 质 性 是 产 业 内 贸 易 的 基 国
易产业 内贸易 是 以垂 直 型 为 主 , 均 G 、 模 经 人 DP 规 济和对 外 开放程 度对 中 日服务业 产业 内贸易影 响较 大[ 。程大 中认 为 中美 服务 贸易 的增 长是产 业 内贸 4 ]
F , 物 贸 易对 中国一 东盟服务 贸易 的影响 最 小。 因此 , 快 中国 一 东盟 服 务 业产 业 内贸 易的发 DI货 加 展 , 国要 降低 国内企 业 的 垄断经 营地位 ; 强服务 业 的基础 设施 建设 ; 各 加 适度 引导外 资流 向金 融、 保 险、 通讯 等 资本和技 术密 集度较 高行 业 。
作 者简 介 : 王 娟 ( 9 9一 , , 1 6 ) 女 陕西 西安人 , 西 大 学商 学 院教 授 ; 广 韦卓 吕( 9 5一 , , 西宾 阳人 , 18 )女 广 广 西 大学 商学 院 国际 贸易 学 2 0 0 8级硕 士研 究生 。
模 式 转 变。 目前 中国 、 加坡 、 来西 亚 、 国、 新 马 泰 印尼服 务 贸 易的发 展 呈现 出产 业 内贸 易的特 点 , 菲 律 宾服 务 贸 易在 向产 业 内贸易过 渡 , 东盟其他 国 家的服 务 贸 易则 还是 产 业 间 贸 易类 型 。而 对 中 国

中国西南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中国西南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中国 西 南 的人 均
1 2006

直处 于 增长 趋 势 2 0 0 5

年 东盟 各 国 人 均 G D P 菲律 宾
1 234

单位 :美 元
文莱
1 4 5 16

马来西 亚
4 851

泰国
3 007

印尼
1 24 3

越南
678
老挝
571
柬埔 寨
497
缅甸
28 5
[ 收修 改 稿 日 期 ] 2 0 0 7
[ 中图 分 类 号 ]
F72 7 7

1 ;
=
733
[ 文 献标识 码 ] A
[ 文 章 编 号 ]1 0 0 8
r s

8806
( 2 0 0 8 )0 1

0020

07
E
m
p ir ic
a
l A
n a o u
ly s is
th
u a n
o n
th
e
F
a
o
-
a c a n
to
l In f
a s


中 国 西 南 与 东盟 的 平 均 市 场 规 模 中 国 西 南 与 东盟 的 平 均 市 场 规 模 差 异 中 国 西 南 与 东 盟 经 济
、 、

体化 程
度 中 国 西 南 和 东 盟 的 国 家 接 受 的 直 接 投 资等 五 个 变 量 根 据 最 终 得 到 的 模 型 结 论 进

tr a i
tru c tu r e

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浅析

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浅析

中国 与 东盟 产 业 内贸 易发 展 对 策 建 议
贸易合作不 断向前发展 , 逐步呈现出从传统的产业间贸易转 向产业 内 随 着 中 国一 盟 自由 贸 易 区 的建 成 ,双边 的 贸易 发 展 速 度 加 快 , 东 双 贸 易 的 发展 趋 势 . 业 内贸 易 的 发 展 已经 成 为 影 响 中 国与 东 盟 之 间 贸 边的产业内贸易额 的比重也逐年增加。这对改变我 国外贸结构 、 产 充分 易 增 长 的 主要 因素 。 发 挥 我 国 对外 贸 易 的 “ 济 增 长 之 引 擎 ” 经 作用 提 供 了很 好机 遇 。 国应 我
1 中 国一 东盟 产 业 内贸 易发 展 现 状 分 析
积 极 创 造 各 种 机 会 和 条 件 来 进 一 步 加 强 双 边 在 产 业 方 面 的 互 补 , 动 推
双 边 的 产 业 内 贸 易在 更 高 层 次 上 发 展 。 我 国 与 东 盟 在 贸 易过 程 中 , 方 的 产 业 结 构 不 断 升 级 . 边 贸 易 31 政 府 层 面 政 府 可 以利 用 协 调 手 段促 成 和强 化 产 业 聚合 力 量 , 双 双 . 通
21 0 0年
第 7期
S IN E&T C N L YIF R T O CE C E H O OG O MA I N N
O高校讲坛0
科技信息
中国与东盟产业 内贸易浅析
张 博 周 升起 ( 岛大学 山东 青 岛 2 6 7 青 6 0 1 1
【 摘 要l 随着 东亚经济一体化 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步推进, 中国与东盟的双边 贸易逐步从传 统的产 业间贸易走 向产 业 内贸易。本文分析 了我 国与 东盟产
在 中 国 与 东 盟 整个 贸易 权 重 中 占了很 大 的 比重 。 严 格 遵 守 已 经 达 成 的 贸易 协 定 ,不 能 随 意 为 双 方 的贸 易设 立 新 的限

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发展影响因素及对策

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发展影响因素及对策

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发展影响因素及对策【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现状,从外部环境研究影响其发展的利弊因素,给出促进双边农产品贸易发展的粗浅建议。

研究表明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总量增长迅速但占贸易总额较小,有较大发展空间。

为了促进双边农产品贸易持续健康发展,中国应发挥资源互补优势,加强和深化双边农业合作,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缩小贸易逆差。

政府要时刻警惕各种威胁因素,及时调整贸易政策,以保证双边农产品贸易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贸易政策中国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上具有优势,而东盟在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生产上具有优势,双边农产品贸易结构和农产品生产资源具有互补性,且双边拥有相似的农产品市场及人均收入水平,加上双方各政府开放政策营造的良好外部贸易环境,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中国和东盟多数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农业现代化、机械化水平都不高,仍是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并且中国—东盟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接近,具有广泛的农业合作基础。

双边农产品贸易结构具有互补性,同时双边农产品生产资源也具有互补性,中国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上具有优势,而东盟则在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生产上具有优势,双边拥有相似的农产品市场及人均收入水平,加上双方各政府开放政策营造的良好外部贸易环境,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本文将简略论证中国—东盟农产品的发展潜力,并从经济、政治、地理环境等方面分析影响其发展的有利及不利因素,从而给出促进双边农产品贸易发展的粗浅建议。

一、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历史及现状近十年来,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取得了长久的发展。

2001年11月,中国—东盟第五次领导人会议在文莱举行,双方明确了包括农业在内的新世纪初主要合作领域并确定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目标。

2002年11月,中国—东盟在第六次领导人会议上签署了《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标志着中国和东盟的农业合作走上了制度化轨道。

中国外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外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外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近年来,中国外贸一直在全球舞台上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中国外贸竞争力的提升并非偶然。

有许多因素影响着中国外贸竞争力的发展。

本文将从经济、技术和环境等多个角度来分析这些因素。

一、经济因素1.政府政策中国政府的积极推动对外开放政策是中国外贸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降低关税、优化贸易环境、提供优惠政策等,政府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贸易条件,促进了中国商品的出口。

2.外贸体制改革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也对竞争力的提升起到关键作用。

市场化改革、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放宽市场准入等举措,使得中国外贸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竞争力。

3.外汇政策中国的外汇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外贸竞争力。

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和适度贬值,有利于提高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

二、技术因素1.研发创新研发创新是提升中国外贸竞争力的基础。

中国不断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使中国产品在技术含量和品质方面得到提升。

2.技术进步和转型随着科技进步的不断推进,中国企业逐渐实现了由低端制造向中高端制造的转型升级。

技术进步和转型不仅提高了中国产品的竞争力,还推动了外贸规模的扩大。

3.国际合作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借鉴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与国外企业进行技术合作和创新合作,有助于提高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力,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

三、环境因素1.资源优势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使得中国商品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这种资源优势为中国外贸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2.市场需求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也是提升中国外贸竞争力的重要推动力。

中国国内市场对各类商品的需求旺盛,这为企业提供了更大的生产和出口空间,促进了中国外贸的发展。

3.国际合作环境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互利合作,扩大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市场份额,提高了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

中国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分析

中国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分析

中国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分析
1. 增加双边贸易额: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可以增加两国之间的贸易额。

随着
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设立工厂和分支机构,它们将需要购买更多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从而
增加了东盟国家向中国的出口。

这些工厂和分支机构还能为东盟国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东盟国家的经济增长,增加了对中国产品的需求。

2. 扩大双边贸易平衡度: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可以促进双边贸易的平衡。


于中国的经济规模较大,对东盟国家的需求也相应较高,这导致了中国对东盟国家的贸易
逆差。

通过在东盟国家投资建设工厂和分支机构,中国企业可以在当地生产和销售产品,
减少对进口的依赖,从而减少中国对东盟国家的贸易逆差,实现贸易的平衡。

3. 提高双边贸易的附加值: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可以提高双边贸易的附加值。

中国投资的企业往往具有较强的技术和管理能力,它们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引入更先进的技
术和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这不仅使东盟国家能够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提高竞争力,还有助于提升东盟国家的产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对贸易的效应是积极的。

它可以增加双边贸易额,扩大贸
易平衡度,提高贸易的附加值,并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这对于中国和东盟国家来说
都是双赢的结果。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的
开题报告
题目:中国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研究背景和意义:
自2003年中东非典疫情爆发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
断增加。

中国与东盟国家进行密切的经济合作,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在这
种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一直是两大地区经济合作的重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地的农产品贸易量在不断增加,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因此,深入研究中国与东
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更好地推动两地经济的互利合作,促进区域
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国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深入推进两地农产品贸易合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以文献资料、实证分析等方法,分析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现状,并从市场需求、政策支持、物流体系、贸易壁垒等角度分析其影响因素。

同时,通过
定量分析,研究两地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模式及其特点,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
建议和对策。

预期研究成果和意义:
预计本研究能够深刻揭示中国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并为政府部门及企业提供决策参考和业务拓展方向。

同时加强中东盟国家间经济合作,加快构建中国与东盟共同繁荣的区域经济体系。

中国与东盟国家工业制成品的贸易条件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与东盟国家工业制成品的贸易条件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与东盟国家工业制成品的贸易条件影响因素研究摘要:使用UN comtrade数据库中SITC Rev.3的三位数双边工业制成品贸易数据,计算中国与东盟五国的价格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并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与东盟国家工业制成品的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的主要影响因素存在差异,汇率波动率、相对劳动生产率、中等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高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是影响价格贸易条件的主因,相对劳动生产率、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源基础型产品的出口比重、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比重、中等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高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是影响收入贸易条件的主因。

关键词:中国;东盟;工业制成品;价格;收入;贸易条件F752.65 :A :1004-6917(2014)01-0032-06一、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条件研究的文献回顾贸易条件是衡量国际贸易利益的指标,鉴于中国—东盟工业制成品贸易迅速发展,中国从东盟贸易当中获得贸易利益多少的衡量变得很重要。

现有关于中国—东盟贸易条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东盟贸易条件的波动性研究。

黄满盈对中国与东盟贸易条件的变化情况和波动情况的分析指出,1987-2006 年,中国与东盟的整体贸易条件和初级产品贸易条件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而制成品贸易条件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恶化;中国与东盟初级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的不稳定、资源型制成品进出口贸易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初级产品贸易条件大的波动对中国与东盟整体贸易条件的波动起了主导作用[1]。

二是中国—东盟贸易条件的趋势变动研究。

王晓丽等的研究表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谷类产品的贸易环境和条件得到改善;贸易条件变动是由贸易区内对区外谷类产品的依赖程度下降,进出口价格的相对变动造成的技术进步引起的[2]。

段国蕊综合考虑贸易量指数、出口价格指数、汇率和出口效益系数对贸易条件的影响,证明我国对东盟的贸易条件在逐步提高;这种贸易条件的改善是基于价格竞争带来的贸易量的增长,而不是由于价格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改善、产业结构的提升而产生的[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5!#K ;!R 复旦大学 世界经济系,上海
!55K## )
!!!!摘
要:本文运用 =2@ 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国与东盟近 !5 年来的大量贸易资料进行分析,证实了它们
之间存在产业内贸易比重不断提高的趋势。研究表明,我国巨大的市场规模、与东盟的地缘优势和日渐频繁的 贸易往来、双方日益提高的人均 =S, 是中国与东盟发 展 产 业 内 贸 易 的 有 利 因 素 ; 而 我 国 落 后 的 产 业 结 构 和 不 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却制约了我国进一步发展与东盟的产业内贸易。 关 键 词:产业内贸易;差别化产品;规模经济
表H 中国<东盟五国各大类产品产业内贸易情况比较:H%%" 年与 H%%L 年
, 其 中 5JH 、 !JK 和 # 类 商 品 大 多 数 是 传 统 与 初 级 产 品 ;
E 类 与 D 类 商 品 大 多 为 资 本 或 技 术 密 集 型 的 制 成 品 ; LJI
类 商 品 大 多 是 劳 动 密 集 型 的 制 成 品 ;% 类 包 括 的 是 邮 件 、 武器等非常规商品,未将其列入本文中进行讨论。 在研究样本方面,我们 选 定 在 整 个 东 盟 的 对 外 贸 易 中 具有代表性的新加坡、马来 西 亚 、泰 国 、菲 律 宾 、印 度 尼 西亚五国 (以下简称 “东盟五国” )作为研究对象。 在 测 算 方 法 上 ,我 们 选 用 格 鲁 贝 尔<劳 埃 德 产 业 内 贸 易指数计量法
MHN
。 假 定 O8 和 +8 分 别 表 示 第 8 类 产 品 组 合
注 : 缺 少 泰 国 H%%L 年 的 出 口 数 据 , 表 中 数 据 是 根 据 其 H%%D 年数据计算得到。 资料来源 : 根 据 联 合 国 《国 际 贸 易 统 计 年 鉴 》 H%%# 、 H%%D 年 度相关数据整理并计算而得。 表! 中国 < 东盟五国 EJD 类产品与 LJI 类产品贸易在 总 贸 易 中 所 占比重: H%%" 年与 H%%L 年 单位: Q
三、制封闭落后的产业结构制约了我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
的发展 我国封闭、落后的 产 业 结 构 致 使 我 国 出 口 商 品 结 构 长 期在低层次徘徊。在过去 !’ 多年中,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 制成品贸易所占比重尽管已由 /0:’ 年的 E0D@F 上升到 !’’! 年 的 0/D#F , 但 劳 动 和 原 材 料 密 集 型 产 品 (按 原 材 料 分 类 的制成品和杂项制品计)在 制 成 品 出 口 中 所 占 比 重 也 由 同 期的 #@D:F上升到 E1D:F (见表 E) 。我国 1G: 类商品在总贸 易中的比例始终超过资本和技术密集的 >G@ 类商品,而 >G@ 类商品在总贸易中所占比重仅高于印尼 (见表 !) 。劳动和 原材料密集型为主的出口 产 业 与 国 内 产 业 的 关 联 度 低 ,无 法给我国带来 “像产业 内 贸 易 那 样 动 态 的 、有 辐 射 力 的 效 果” (=)*H,-,/0>I)
・ ・ I%
当代财经
!II# 年第 /! 期
总第 !!0 期
如果一国首先获得了某一品种 的 经 济 规 模 ,在 成 本 乃 至 价 格上赢得优势后,这一品种的 生 产 就 会 最 终 停 留 在 这 一 国 家。中国拥有其他经济体所 无 法 比 拟 的 巨 大 市 场 ,我 们 可 以利用产业政策来使目标产品 在 国 内 获 得 经 济 规 模 ,从 而 使这一产品的生产向中国倾斜,并最终聚集在中国。
!""#年第 $! 期
总第 !!% 期
!!!!!!!!!!!!! 当 代 财 经 &’()*+,’-.-/ 01(.(&* 2 *&’(’+1&3
(’4$! , !5"# 36789: (’4!!%
影响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因素解析
汤海燕 H,史智宇 !,周甫军 !
(HR 上海师范大学 商学院经贸系,上海
资料来源:同表 $ 。
二、有利于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因素
$R 我国巨大的市场规模是我国在与东盟发展产业内贸
易中获取利益的强有力的保证 在产业内贸易中,决定 国 际 专 业 化 分 工 形 式 的 因 素 有 很大的偶然性。当几个国家生产同类产品的不同品种时,
— — — — — — — — — — — — — — — — — — —
注:括号内数值为各变量的 C 检验值。
资料来源:由 《中国对外贸易年鉴》 /00#?!III 年相关资料整
・ ・ 0I
影响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因素解析
理计算而得。
应有的价格,也就失 去 了 产 业 内 贸 易 的 意 义 。因 此 ,我 国 的企业应该在这方面形 成 一 套 统 一 、完 善 的 机 制 ,强 化 产 品的差异性,从而创造 出 我 国 的 国 际 名 牌 ,使 已 有 的 产 业 尽快加入到产业内贸易中去获取应有的利益。
表> 中国主要制造业集中度与市场结构的国际对比 (以 J: 口径计算) 单位: F
资料来源:转引自邹新 《由国家优势到企业优势》 3K4 , 国 际 贸易问题, /00: 9/!2 : !/?!> 。 表1 我国外贸产业最大 /I 家、 >I 家企业的市场集中度 变动情况: /00#?!III 年 单位:亿美元
表E
3E4
!" 地缘优势和日渐频繁的贸易往来为中国与东盟发展
产业内贸易提供了现实基础 中国与东盟地缘相邻 ,文 化 相 通 ,自 古 以 来 就 有 密 切 的交往,发展产业内贸易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此外, 我国与东盟间的贸易往来日渐 频 繁 ,贸 易 依 赖 度 在 不 断 地 加深,也为双边发展产业内贸易提供了现实基础。
或 产 业 的 出 口 值 和 进 口 值 , 那 么 格 鲁 贝 尔;劳 埃 德 产 业 内 贸易指数用公式可以表述如下:
é Xi - Mi IIT = ê1 Xi + Mi ë ù ú ´ 100 % û
一 般 说 来 , 5!11)!H ,当 11) 越 接 近 H 时 , 说 明 该 国 第 8 类 产 品 产 业 内 贸 易 的 程 度 越 大 ; 当 11) 越 接 近 5 时 , 则说明该国第 8 类产品产业间贸易的比重越大。 表 H 显 示 , H%%5;H%%L 年 中 国 与 东 盟 五 国 各 大 类 产 品 尤 其 在 E 类 和 D 类 产 品 上 的 =P@ 指 数 呈 现 出 明 显 的 上 升 趋势。除 印 尼 外 ,其 他 各 国 D 类 产 品 的 =P@ 指 数 都 较 大 。 印 尼 在 该 类 产 品 上 =P@ 指 数 较 小 与 它 在 该 类 产 品 上 的 竞 争力较弱的情形是相符的。尽 管 如 此 ,在 此 期 间 ,印 尼 在 该类产品上的出口增量还是远远大于进口增量,它的 =P@ 指数还是有了一定的增大,这说明 仍 有 趋 于 产 业 内 贸 易 的
3!4

单位: F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比较 : /0:I?/000 年
与 5676886 9/0:1;
3#4
等西方
资料来源:《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0:I?!II! 年有关各期。
学者的研究成果显示,人均 $%& 的变化与消费者对变体产 品的需求呈正相关,即人均 $%& 越高,消费者对变体产品 的需求就越高,这无疑会推 动 产 品 向 差 别 化 方 向 发 展 ,进 而促进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为了检验中国与东盟国家产业内贸易与人均 $%& 之间 的关系,我们采用 <(= 进行回归分析。我们用一国的人均 国民生产总值来代表一国的经 济 发 展 水 平 ,产 业 内 贸 易 比 率则沿用上一节中计算的各国 产 业 内 贸 易 指 数 。考 虑 到 产 业内贸易比重与各国独有特点 密 切 相 关 ,所 以 我 们 分 国 家 分别进行回归分析。样本区间选用 /0:>?/00@ 年,用 A 表 示中国与贸 易 伙 伴 国 产 业 内 贸 易 比 重 , B 表 示 贸 易 伙 伴 国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以美元计) 。 回归结果表明: /0:>?/00@ 年,中国 ? 东盟各国产业内 贸易比重与贸易伙伴国人均 $%& 之间具有较为密切的正相 关关系。虽然各国相关系数 有 所 不 同 ,显 示 出 不 同 的 相 关 程度,但是有一点是没有疑 问 的 ,即 中 国 与 东 盟 国 家 间 的 产业内贸易比重会随着各经济体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的 提 高 而 提 高,这意味着中国与东盟国家 间 的 产 业 内 贸 易 增 长 将 是 一 个长期的趋势,因为中国与东 盟 国 家 的 经 济 水 平 毫 无 疑 问 会不断提高。
!!!!中图分类号: 0DK!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H55E<5I%! (!55# ) H!<55I%<5#
!!!!一、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趋势的实证研究
在大量的经验研究中,为 了 简 化 统 计 和 准 确 地 把 贸 易 商 品 区 分 为 初 级 产 品 和 制 成 品 , 很 多 学 者 , 如 =7>?6: 和 、 =766F9G9B 和 +8:F67 ( H%I!) 等 , 将 商 品 分 @:ABC ($%DE ) 类号前三位数字相同的商品的双向贸 易 额 作 为 产 业 内 贸 易 额 。 以 此 为 基 础 , 本 文 中 的 贸 易 商 品 可 被 划 分 为 H5 大 类
!
倾 向 。表 ! 则 显 示 ,中 国 与 东 盟 五 国 的 贸 易 重 心 逐 步 向 E 类和 D 类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 品 倾 斜 ,而 劳 动 密 集 型 产 品 LJI 类在贸易中所占比重正在逐步减少。 因此,中国与东盟的双 边 贸 易 正 在 逐 步 从 基 于 要 素 禀 赋差异的传统的产业间贸易走向基于 规 模 经 济 和 差 别 产 品 的产业内贸易,且贸易产品的范 围 不 断 扩 大 ,日 渐 形 成 互 补性的分工。产业内贸易已成为中 国 与 东 盟 间 贸 易 的 重 要 形式,而且这一趋势还在不断增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