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李清照词两首》学案(人教新课标版必修4)_

合集下载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案: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案: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课程标准》摘录:阅读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教学目标:1.以诵读为纲,以分析为线,知人论世,解读李清照之“愁”。

2.揭开神秘之纱,探究相关意象的丰富内涵。

3.两词对比鉴赏,了解李清照南渡前后创作风格的变化。

一、导入新课有一位女子,用自己的灵性穿越古今,用自己的艺术在水星的环形山上留下美丽的名字。

在她的笔下,青少女是如此娇羞俏皮:“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在她的笔下,夫妻间的相思是如此浓烈、难以开解:“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让我们回到1000多年前,和这位被誉为“一代词宗”的女子握一下手,谈一下心。

二、初读感知,把握情感基调,体悟出“愁”绪三、诵读,寻愁《醉花阴》开篇言愁:“薄雾浓云愁永昼”,直抒胸臆,景中有愁,愁中有景。

继而又有铺叙白描之景,比喻灵动之词,句句含愁,愁思不绝。

《声声慢》“怎一个愁字了得”直抒胸臆,以看似平静之语道出心中不堪承受之愁,在词尾喷薄而出。

其他词句亦句句愁思缭绕,令词人深困其间,不可开解。

四、诵读,析愁以“怎样表现愁?”为中心,互相质疑解疑,紧扣文本、感知意象,达到“析愁”的目标。

(一)意象意象是情感的寄托,引导学生从意象看端倪。

本文所选意象均被愁思笼罩,而且符合传统审美标准,可引导学生激发记忆库,回顾总结含有“东篱”“酒”“黄花”“雁”“梧桐”等意象的相关诗句并探究拓展其丰富内涵。

(1)“东篱”“东篱”语出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因而,从古至今,大部分人将“东篱”解释为“种菊花的地方”,“东篱”就是陶翁自己培植的小花圃,种上喜爱的菊花,供自己品评。

只是这么写来突出自己的志趣和悠然得意的田园生活。

唐朝时,“东篱”意象仍旧被广泛使用。

据《全宋词》记载,宋词中有关“东篱”的运用就达到了156次。

而对该意象掌握得最精彩的,非李清照莫属。

人教版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 学案

人教版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 学案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词作的主要风格;能运用《雨霖铃》的阅读经验鉴赏这两首婉约词。

2.能根据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四人的词作、风格及其创作背景,深化对宋词特点及其发展历程的认识。

3.理解、诵读和默写这两首词。

【重点、难点】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法】倾情诵读——整体感知,体会情感——感受形象,咀嚼涵咏—品味语言的方法。

一、知识储备A.作者简介(补充梁衡的《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

自号易安居士。

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

父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

出自韩琦门下,又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学识渊博,尤用意于经学,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

后因列于元祐党籍而被罢官。

平生著述较多,现仅存《洛阳名园记》一卷。

母王氏,是状元王拱辰孙女(《宋史·李格非传》),也知书善文。

李清照的创作生活始于北宋末,终于南宋初。

她既享受过安逸、宁静的生活,也遭遇了国破、家亡、夫死、形单影孤的灾难与不幸。

这里所选的两首词分别为李清照前后两个时期的作品,它们反映着李清照不同时期的生活与心态,呈现出不同的韵味、格调。

李清照的文集在当时就曾刻印行世。

《直斋书录解题》载《漱玉集》1卷,“别本”分5卷。

黄异《花庵词选》称有《漱玉词》3卷。

《宋史·艺文志》载有《易安居士文集》7卷、《易安词》6卷。

都久已不传。

现存的诗文及词集是后人所辑。

四印斋本有《漱玉词》1卷,李文椅编的《漱玉集》5卷,辑录的作品最多。

但其中所收词多有赝品。

近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中的《漱玉词》收有60首。

今人孔凡礼《全宋词补遗》中有新发现的李清照词。

王仲闻有《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本。

B.关于“闺怨词”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是专门用来表现妇女的生活和情感的。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本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汇。

2、把握词句类型,理解诗歌情思。

【过程与方法】
1、咀嚼、考证、补充注释法
2、推敲词句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会词人的敏锐的心灵与深沉的人生感受,学习热爱生活。

【自主探究】
一、咀嚼注释
1、注释是对文章的有力补充,会读注释,会用注释,对我们理解文章大有益处。

请同学们
在独力阅读《醉花阴》的基础上,精心揣摩注释,是否对词章重点环境、人物有力更深、更新的认识?
2、补充注释:
1)东篱把酒: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后即以东篱指代赏菊之处。

2)暗香:幽香。

这里指菊花的香气。

3)盈袖:出自“声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古诗·庭中有奇树》),写夫妇睽离。

二、推敲词句
1、改字比较:人们常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没有比较,就很难分出优劣高低,
对词语的赏析,试着换一个词,比较、把握词语运用之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同学们能否把原词中的重点词语替换一下,比较品味一下?
2、语序颠倒比较
3、把握句子
1)语序特殊的句子
2)隽永含蓄的句子
【合作探究】
1、组内、班内逐层展示:1)词语
2句子)
2、交流讨论
3、梳理小结
【迁移训练】
1、完成《新学案》44页10——11题。

2、板演交流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高中语文 第7课 李清照词二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2021年整理)

高中语文 第7课 李清照词二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2021年整理)

湖北省宜昌市高中语文第7课李清照词二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湖北省宜昌市高中语文第7课李清照词二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湖北省宜昌市高中语文第7课李清照词二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的全部内容。

李清照词二首【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结合作者及背景。

2、想象画面,鉴赏意境—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诗人所描绘的图景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3、鉴赏表达方式--——修辞、用典、烘托、以动衬静、虚实结合、托物言志等。

4、从炼字炼句的角度,抓重点字句鉴赏词的语言美.【预习新知】一、导入新课:二、作者简介:(一)李清照(1084~约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词人,山东济南人,婉约词宗.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合称“济南二安”.其父李格非,北宋著名学者、散文家.母王氏,知书善文。

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子,金石考据家.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

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

其住所为“易安堂”,李清照也故自封为易安居士。

李清照的生活以靖康之难为界形成鲜明对照。

中原沦陷后,与丈夫南流,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

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李清照南渡前作品多写离情别绪,反映她少女、少妇优越闲适的生活和闺房相思的情怀;后期因国破家亡,流落异乡,词作多写故土之思与身世之感,风格也变得低回宛转,凄苦深沉。

其词感情色彩浓烈,善于运用铺叙、白描和移情于物等多种表现手法。

语言清新朴素,雅俗共赏。

有《漱玉词》.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导学案2.7李清照词两首3新1290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导学案2.7李清照词两首3新1290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三)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及其前后期词风的变化。

2、反复诵读《醉花阴》和《声声慢》两首词,体味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探讨这两首词中共同的意象“酒”、“风”、“黄昏”、“黄花”的象征意义,并把握两首词共有的情感“愁”。

重点难点探讨这两首词中共同的意象“酒”、“风”、“黄昏”、“黄花”的象征意义,并把握两首词共有的情感“愁”。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及工具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多媒体)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郭沫若先生有一副对联是这样写的“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写的是谁?沈谦《古今词话》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二李是婉约词杰出代表,我们来学习李易安的《李清照词两首》。

二、介绍李清照其人其词1、前期的李清照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师从苏轼,是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出身名门,也知书善文。

李清照从小接受良好的文化教养,工书,能文,精通音律。

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生赵明诚为妻,婚后的生活相当美满,二人志趣相投,能在一起读书,品诗论文,收集和鉴赏古籍、器物和金石刻等。

赵明诚有一段时间出外游学、出仕为官,李清照便常常以诗词排遣寂寞,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2、后期的李清照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北宋灭亡,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

他们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即1129年赵明诚在赴官途中染病身亡,留下李清照孤苦伶仃一个人。

这期间她不但承受着政治上的压力,而且大量书画、研墨被盗,孤独一身,各地漂泊,境况极其凄惨,尝尽了丧夫之痛、流离之苦和亡国之恨。

3、李清照前后期词的不同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

南渡后,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4 2-7《李清照词两首》 精品教案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4 2-7《李清照词两首》 精品教案

7、《李清照词两首》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个人生活遭遇和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

2.学习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生动的意象来表现心境的写作方法。

3.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教学重难点:个人的遭遇和创作的关系,感受词的意境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醉花阴课前预习:1、作者: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现在山东人。

父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曾受知于苏轼,用意于经学,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

母王氏,是状元王拱辰孙女,也善知文书。

李清照的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早年随父住在汴京、洛阳,受过较好的文化修养,工书,能文,兼通音律,“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建中靖国元年,18岁,与礼部侍郎赵廷之子赵明诚结婚。

明诚21岁,在太学当学生,喜好收畜前代的石刻。

婚后不久赵廷之升任尚书右丞,极力打击旧党,李格非在党籍中被罢官,他对赵廷之的行事是有所不满。

约在崇宁二年,赵明诚出仕。

夫妇志同道合,致力搜寻亡诗逸史,古今名人书画,器物,赵廷之死后,赵氏兄弟失官,赵明诚屏举乡里10多年,更加努力访求古碑,文物。

后又重新出仕,这一时期开始他们开始编写《金石录》并继续搜集古物、碑铭,一同鉴赏、考订,在学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随之,北宋亡。

高宗即位,赵明诚起知建康府,这时北方大乱,青州故第十余屋的书册什物被焚。

李清照只携带小部分的文物随人群逃难,从此开始了她在南方的苦难生活。

后期:建炎二年,李清照怀着国破家亡之痛难逃到建康。

次年赵明诚驻家池阳,只身赴建康受命,不幸病倒,当李清照赶到的时候赵明诚已经病危,不久死去。

她怀着极大的痛苦敛葬丈夫,这时金兵又南侵,李清照派人将书册,金石送往洪州,准备去哪里投奔赵明诚的妹丈以避乱。

但洪州失陷,大部分的文物在战乱中丢失。

最后,在绍兴二年,从越州移居杭州,这一年冬天,金人南犯,她又自临安避乱金华,次年返回临安。

晚年,一直从事文学创作,和关心国家大事。

《李清照词两首》优秀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李清照词两首》优秀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李清照词两首》优秀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一、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3、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4、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二、知识链接李清照乱世中的美神梁衡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所记住的。

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快乐。

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

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

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

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

请看两首词: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开封)的琼楼玉苑,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

南渡第二年,急病而亡。

一个叫张汝舟的人走进她的生活。

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

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

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李清照也随之入狱。

由于友人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

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

一个女人心中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地熄灭了,这怎么能不令她沮丧犯愁呢?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

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

国运维艰,愁压心头。

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导学案2.7李清照词两首2新129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导学案2.7李清照词两首2新1291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二)【学习目标】1、诵读全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读赏析,学习本词寓情于景,层层渲染的写作手法。

【学习重点】理解这首词的含义,并品位它的语言风格。

【学习难点】体会李清照这首词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以及它的思想情感。

【学法指导】诵读品悟展示点拨探讨【知识链接】(一)时间李清照大事记: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这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1126年: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

1130年:李清照为赵明诚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

1131年: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

被判刑两年。

1134年: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1151-1155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

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由亡国到丧失亲人,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悲死,人生的苦难恣意吞噬着李清照的人生。

我们可以想象,这个孤孓柔弱的女子晚年是何等凄凉。

了解了这些史实后,李清照的愁应该可以理解了。

(二)本词写作背景:《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

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

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

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

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朗读全词,把握全词的感情基调。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学案设计:2.7《李清照词两首》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学案设计:2.7《李清照词两首》

第二单元7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词的写作背景。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3.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自主认知一、整体感知1.诵读词作,把握感情基调。

2.找出词中选用的意象并分析其内涵。

二、自练自测1。

解释下列词语。

瑞脑:纱厨:永昼:销魂:戚戚:将息:次第:2.指出下列加点字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1)也:雁过也.,正伤心: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2)莫:莫.道不销魂:在天者,莫.名于日月:(3)比:人比.黄花瘦:比.去,以手阖门: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三、质疑问难请将预习本文过程中的疑问写在下面,并在小组内部讨论解决。

合作探究1。

《醉花阴》一词中“佳节又重阳”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2。

以人拟花、以花比人,这在古诗词中并不少见,但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却含义隽永,耐人品味,其中的原因是什么?3.《声声慢》开头三句,连用七个叠词,具有怎样的作用?4.结尾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从结构和情感上看,其作用是什么?课堂练习一、基础知识1。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A。

zhàjiàng zhǎn díB。

zhàjiāng zhǎn díC。

zàjiàng zhān díD。

zàjiāng zhān dí2。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淡酒名信片冷冷清清梧桐细雨B.薄雾重阳节瑞恼金兽孤独寂寞C.次第倒计时责无旁贷玉枕沙厨D.销魂憔悴损暗香盈袖黄花堆积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敌:对付、抵御。

损,如今有谁堪摘?憔悴:诗人面容愁苦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

高二必修4第七课《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及答案

高二必修4第七课《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及答案

第七课《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体味《醉花阴》和《声声慢》在写“愁”方面不同的艺术手法和风格特色,以及它们所反映出来的作者在不同时期的生活经历及情感背景。

【学习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体味《醉花阴》和《声声慢》在写“愁”方面不同的艺术手法和风格特色难点: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解决办法:鉴赏、比较、分析。

通过比较阅读,将知识系统化;通过“知人论世”的分析,将理解深入化。

1、作者介绍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

南宋著名词人.词集有《漱玉词》.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

母亲也擅长诗文。

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

十八岁嫁给太学士赵明诚为妻。

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情趣相投,家庭美满。

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靖康之变时,夫妻仓皇南逃,避居江南,后丈夫病卒,金石文物丧失殆尽,孑然一身,饱受国破家亡之痛,在辗转流离中度过凄苦的晚年。

2、相关诗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分组探究:(1)两首词的写作时代是否相同?两首词的主旨分别是什么?(2)为了突出主旨,两首词分别运用了哪些意象?(3)两首词中哪句话最能打动你,请谈谈你的感想?(4)同是写“愁”《醉花阴》和《声声慢》有何不同?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参考答案探究1(不同,醉花阴写于前期,是写给丈夫赵名诚的,声声慢是后期的作品。

我们都知道李清照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家庭美满。

因此词风较明快,即使写愁,也只是“闲愁”而后期因靖康之变,夫妻仓皇南逃,避居江南,又因丈夫病卒,饱受国破家亡之痛,晚年生活孤独凄苦,因此词风哀婉,凄凉。

)《醉花阴》写于前期。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四 《李清照词两首》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四 《李清照词两首》学案

【学习目标】1、通过鉴赏本词,让学生初步归纳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

2、通过品味情真意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让学生体会词作中哀婉凄清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寂寞孤凄、及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3、通过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词作,来体会词作表达的感情,能够当堂成诵。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朗读,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之美.2.品味情真意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理解词中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学习过程】一.走近李清照.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很有学问,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李清照的词自成一家,被称为" 易安体 ",词作有《漱玉词》。

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

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中期婚后生活到南渡以前,与丈夫经常是分居两地,她的很多词中表现的是一种相思之愁,对丈夫的思念,如《醉花阴》;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

《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国破家亡之愁。

二.写作背景: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三、整体感知思考一下,上片和下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四字短语把它概括出来?上片:下片:【课堂探究】1、上片中有个词眼,请找出、并赏析。

2、《醉花阴》表达的情感是什么?3、《醉花阴》表达感情的方法是什么?4、选取的意象有哪些?有什么作用?5、《醉花阴》呈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意境?6、为什么最后三句特别让人推崇?【课堂练习】1 默写《醉花阴》2 完成课后第二题。

高中语文 7 李清照词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7 李清照词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7 李清照词两首李清照词二首浣 溪 沙淡荡①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②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③。

海燕未来人斗草④,江梅已过柳生绵⑤,黄昏疏雨湿秋千。

【注】 ①淡荡:形容春光疏淡骀荡。

②沉水:沉香。

③花钿:一种花形首饰。

④斗草:古代民间一种斗草的游戏。

⑤生绵:谓柳杨花飘絮。

念 奴 娇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①成,扶头酒②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③,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注】 ①险韵诗:以冷僻难押的字做韵脚的诗。

②扶头酒:易醉的酒。

③初引:初长。

《世说新语·赏誉》:“于时清露晨流,新桐初引。

”这两句形容春日清晨,露珠晶莹欲滴,桐树初展嫩芽。

☞鉴赏:《浣溪沙》上片写春光骀荡,屋内香炉袅烟,人睡初醒;下片淡淡几笔,勾勒寒食节的初春景色与民间习俗,情韵全出。

《念奴娇》写雨后春景,抒深闺寂寞之情。

上片写“心事难寄”,从阴雨寒食,天气恼人,引出以诗酒遣愁。

下片说“新梦初觉”,从梦后晓晴引起游春之意。

全词以细腻曲折的笔触,通过春景的描写,真切地展示诗人独居深闺的心理情态。

语浅情深,清丽婉妙。

1.注音白昼.(zhòu ) 憔.悴(qiáo ) 杯盏.(zhǎn ) ⎩⎪⎨⎪⎧薄.暮(bó)薄.片(báo ) ⎩⎪⎨⎪⎧标识.(zhì)识.别(shí)2.写对字形⎩⎪⎨⎪⎧ru ì(瑞)雪tuān(湍)急挣chuài(揣) ⎩⎪⎨⎪⎧xi āo (消)失xiāo(销)账xiāo(逍)遥⎩⎪⎨⎪⎧充yínɡ(盈)yínɡ(楹)联 ⎩⎪⎨⎪⎧ji ān (兼)职jiān(缣)帛qiān(谦)逊◎写法归纳(1)巧妙的比喻。

比喻的巧妙是《醉花阴》这首词广泛传诵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2.7李清照词两首之声声慢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2.7李清照词两首之声声慢教案

《李清照词两首之声声慢》教案12(人教版必修四)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生平,联系她的其他作品明白得她的“愁”。

2、分析词中情感的表现手法: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叙抒情)结合,感受本词的艺术特色。

3、比较阅读,感受婉约派的艺术风格,提高分析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1、作者繁重复杂的“愁”2、作者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式:1、朗诵法:扫除文字障碍,初步体味字、词、语的妙用;2、研读法、点拨法:师生一起探讨,寻求文字背后的知识,体味李清照语言的独特魅力;3、比较鉴赏法:进一步感受作品,培育学生初步的鉴赏能力。

教学进程(一)以《如梦令》导入1、朗诵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此词写了词人如何的情感?——(乐。

写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乡溪亭游玩时的情景。

通过这首词,咱们看到了少女时期的李清照无忧无虑的生活和闲适的心情。

)2、朗诵《声声慢》。

此词写了词人如何的情感?哪里直接转达出来了?(“愁”;“怎一个愁字了得”)3、作者两首词表达的情感怎么会有如此的不同?她在写《声声慢》时怎会有如此浓重的愁呢?联系其生平运用知人论世法去明白得。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杰出的女词人。

父亲李格非很有学问,母亲王氏知书能文,文学气氛浓厚的士医生家庭造就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成绩。

公元1101年,李清照18岁时和太学生赵明诚成婚。

生活优裕,与丈夫一起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衰亡。

宋高宗赵构南逃,从头立国,史称南宋。

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

夫妻二人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仓促南渡到建康。

二年后,(公元1129年8月18日)在赵明诚奉诏赴湖州太守任的途中,因中暑不治身亡。

尔后,李清照孤身一人,同南渡流亡的难民一样,漂泊在杭州、绍兴、台州、温州、金华一带,始终无安身之所,过着动荡无定,孤家寡人的寡居生活,最后在流离失所中死于杭州。

人教版必修四《李清照词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四《李清照词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四《李清照词二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四《李清照词二首》教案《李清照词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李清照词中通过底座来画龙点睛的手法。

2.体会心理活动的描写。

3.把握李清照婉约词的特点。

【教学重点】把握李清照婉约词的特点。

【教学难点】1.感知词人的内心世界。

2.鉴赏词的表现手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鹧鸪天(暗淡轻黄体轻柔)》的鉴赏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介绍我最喜欢的一位词人,她就是我国古代第一才女——李清照。

我们就通过学习她的两首词《鹧鸪天》和《永遇乐》来走进这位才华横溢的奇女子。

二、了解作者,知晓背景。

1、生平简介: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

李清照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收藏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这首《鹧鸪天》词是一篇盛赞桂花的作品。

在李清照词中,咏花之作很多,但推崇某花为第一流者还仅此一篇。

它与《摊破浣溪沙》同为作者与丈夫居住青州时的作品。

2、文学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极富盛名,后人对她评价颇高:沈去矜曾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四库提要》中也写到:“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故不得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

”李清照的词作,从数量看,较之其他名家也不算多,但几乎每篇都是精品佳作,是公认的宋词一大家。

1、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

著有《漱玉词》。

2、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3、李清照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人称“婉约词宗”。

★郭沫若为“李清照纪念堂”题写的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词两首学案课文研习一、要点解析1.《醉花阴》三处意境赏析其一:“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 以“薄雾”“浓云”两意象开头,勾画出了暗淡阴沉的天气,烘托出沉郁的气氛,在这样的气氛里,独守空闺,备觉无聊,度日如年,所以说“永昼”,这“愁”的情绪就自然带出。

愁绪难以排解,只好点燃香炉中的瑞脑,来消磨难熬的时光。

至此,虽然没有言明,作者思念夫君的感情,借助环境已经表现出来。

其二:“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选用“玉枕”“纱厨”两意象,表明深秋长夜难耐,孤枕难眠。

“半夜”直接点明就寝时间和辗转反侧的的情状。

着一“凉”,不但写出了秋气的萧瑟,更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凄冷。

其三:“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销魂”二字是直言夫妻伤别之愁,是主旨流露处。

接着,转而作含蓄形象的描写。

西风卷动珠帘,帘内闪现一位愁思缠绵的少妇,她玉肌消减,身段柔弱,比起帘外秋风里振颤的菊花,更为弱不禁风了。

作者以菊自比,一方面显示自己的芳华和清雅,另一方面,暗示在别离后的憔悴和期待。

可谓和婉清雅,新颖别致。

2.《声声慢》两处叠音词赏析其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起首三句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

“寻寻觅觅”,反映了作者心中有所失落的精神状态。

环境孤寂,心情空虚,无可派遣,无所依托,就好像有什么东西丢掉了一般。

“冷冷清清”,这既是作者所处的环境使然,也是作者的心境使然,常言说“人悲物亦悲”,在一个悲伤凄凉人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暗淡天光的。

“凄凄惨惨戚戚”,属于心理活动的描写。

“寻觅”句重点写行为,“冷清”句重点写环境,“凄惨”句重点写心境,三个层次的内容依次递进,内心的伤痛之情逐一揭示,这就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

其二:“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 “点点滴滴”主要写声音,以声衬情,极富“顿挫凄绝”感。

当作者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啪啪作响,一直到黄昏都没停止。

可以想像雨点虽然是打在梧桐叶上,确又像打在作者心上,一滴滴,一声声,是那么强烈地敲击着、震颤着作者的心扉。

二、学法指导(一)鉴赏诗词中的意象诗词中的形象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特点等各方面发生联系,如:“望月怀远” “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

通常出现的一些意象:1.月亮:思乡。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菊花:隐逸、高洁、坚强。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3.莲:表达爱情。

也表纯洁高尚的情操。

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意。

6.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温庭筠《更漏子》:“一叶叶,一声声,空阶到天明。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7.寒蝉:悲凉。

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8.鸿雁: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

也代指书信。

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杜甫《月夜怀李白》:“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二)鉴赏诗词的语言1、熟记常用术语,如:准确、生动、形象、传神、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隽永、新奇、优美、绚丽、工丽、含蓄、质朴、自然、奔放等。

2、注意“诗眼”和“炼字”如:《望海潮》中的“形胜”“都会”与“繁华”有牵引全词的作用。

如《雨霖铃》的“伤离别”有直接点明感情的作用。

《醉花阴》与《声声慢》里各有一“愁”字。

这些关键字句,都是表达思想情感的“诗眼”,要细心品味的。

至于那些用词精准,表达技巧独特的炼字就更值得斟酌了。

如名词的使用,“杨柳岸,晓风残月”;如数量词的使用,“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如动词的使用,“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如叠词的使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三)注意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思想情感时所运用的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等。

鉴赏时注意以下一些方面:1.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2.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等。

3.表现手法:象征、烘托、对比、渲染、联想等。

4.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反复、对偶、拟人等。

5.描写手法: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等。

6.描写技巧: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等。

7.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情景交融)。

三、延伸拓展1.李清照生活背景宋代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

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

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

学识渊博,尤用意于经学,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

后被罢官。

母亲王氏,是状元王拱辰孙女,也知书善文。

李清照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作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李清照早年随父住在汴京、洛阳,受过较好的文化教养。

她工书,能文,兼通音律,“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

19岁时,与吏部侍郎赵挺之幼子赵明诚结婚。

赵明诚当时在太学当学生,喜好收蓄前代石刻。

婚后不久,新党蔡京当政,赵挺之升任尚书右丞。

他们极力打击旧党。

李格非时为提点京东刑狱,竟因在党籍而被罢官。

李清照当时曾献诗给赵挺之试图救援其父,诗中有“炙手可热心可寒”的话,可见在她婚后李家曾经遭到政治上的不幸,她对赵挺之的行事是有所不满的。

崇宁二年(1103),赵明诚出仕,曾任鸿胪少卿。

他们夫妻志同道合,其所藏蓄的亡诗逸史、名人书画和古器物,逐渐增多。

大观元年(1107),赵挺之死于京师,赵家随即也遭受了政治上的灾祸。

赵明诚弟兄可能即因此而失官。

靖康元年,金人围攻汴京。

次年,赵明诚母死于金陵,明诚携书15车南下奔丧。

随之,北宋亡。

高宗即位后,明诚起知建康府。

这时北方大乱,赵家青州故第十余屋的书册什物被焚。

李清照只携小部分文物随人群逃难,从此开始了她在南方的苦难生活。

后期建炎二年(1128),李清照怀着国破家亡之痛南逃至建康。

次年,赵明诚移知湖州(今属浙江),他驻家池阳(今安徽贵池),只身驰赴建康受命,不幸病倒。

当清照从池阳乘舟赶到建康时,明诚已经病危,不久死去。

她怀着极大的悲痛敛葬了丈夫。

这时金兵又大举南侵,建康形势紧急,朝廷已开始疏散、逃亡。

李清照派人先将书册、金石刻送往洪州(今江西南昌),准备去那里投奔赵明诚的妹丈以避乱。

但洪州又失陷,道路不通。

并且大部分文物又在战乱中散失。

在赵明诚病重期间,他的朋友张飞卿曾携一玉壶来看望他。

这件事竟被人传成是他们夫妻以玉壶颂金,并听说有人已向朝廷告发。

这样的陷害使李清照大为惊恐,她决定将家中所有的铜器等物品进献朝廷,以求得洗刷和解脱。

于是,她追随着高宗逃难的路线辗转避乱,孤独一身,各地漂泊,境况极其悲惨。

2.李清照的词作理论一叙词史,明确反对“郑、卫之声”与“流靡之变”,主张词须雅正。

二论词人,认为柳永之词“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张先、宋祁等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晏殊、欧阳修、苏轼之词“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王安石、曾巩之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晏几道“无铺叙”,贺铸“少典重”,秦观“专主情致,而少故实……终乏富贵态”,黄庭坚“尚故实,而多疵病”。

三论音律,强调词须入律可歌。

强调词应重典雅、“主情致”、“协音律”、“尚故实”、善“铺叙”、重浑成等,倡导词思想内容的雅正与语言风格的清新奇俊。

基础测评一、积累运用1.给下面加点的词注音(1)瑞脑销金兽()(2)有暗香盈袖()(3)乍暖还寒时候()(4)凄凄惨惨戚戚()2.下面的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李清照在经济条件优裕、文学氛围浓郁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加上她勤奋好学,善长诗、文、词,兼善于书法、绘画、音乐,才高学博,堪称一代才女。B.“薄雾浓云愁永昼”即写天气和季节导致人们身体的凉意,也含蓄地表达作者因为思夫而不能相见的痛苦导致内心的“愁”和“凉”。C.作者写《声声慢》时已是孤身飘零,生活从幸福的峰颠跌入痛苦的深渊,这让作者的身心一时都难以承受,只有借酒浇愁而已。

D.作者的哀愁不是闺怨闲愁,是在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这就使词的感情色彩有了时代依托,有了社会意义。

3.默写(1)东篱把酒黄昏后,。

莫道不销魂,,。

(2)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

4.简答(1)赏析“人比黄花瘦”中“瘦”字的精妙。

答:(2)《醉花阴》起句有“薄雾浓云愁永昼”语,《声声慢》结句有“怎一个愁字了得”语。

两首词都写愁情,蕴含的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二、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5.赏析“半夜凉初透”中“凉”字的作用。

答:6.词的下阕处处可见销魂之“愁”。

请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为例作赏析。

答:(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7.对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

是词人向苍天的悲惨呼告,也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雁过也”写北雁南飞,暗示作者也是北人,避难南下,作者见“雁过”似乎有“旧时相识”之感,因而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可见草木凋零的秋意,可闻撩人相思的凄音,营造了寂静的环境,以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

D.词作用一个“愁”字收笔,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词作者忧国忧民的心理。

8.词作中有“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句,李白诗《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句,请比较两句中“愁”的不同。

答:三、拓展阅读(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鹧鸪天李清照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注:词中的“骚人”指屈原。

9.从整首词来看,作者吟咏的对象是什么花?从哪些方面进行赞美的?答:10.这首词的下阕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试举例赏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