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问题答案)-word版
初中课标及答案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及知识点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成长中的我(一)认识自我目标:——能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悦纳生理变化,认识青春期心理。
7.3二、7.11——学习调节情绪,增强调控自我、承受困难和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形成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7.11二、7.13 7.9二、7.10——客观地评价自己,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品质。
内容标准1.1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
7.11一、AB4-81、AB4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
2、AB4青春期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答:(1)性机能发育成熟(2)身体外形急剧变化(3)体内机能迅速健全3、AB5-8怎样接纳自己的生理变化?答:(1)正确认识并坦然接受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以积极的心态去接纳这些变化。
青春期出现一系列生理变化是必然的、正常的。
应自觉接受学校的专门教育,主动请求家长、老师指导,掌握必要的生理卫生知识。
(2)应该接受现实,学会欣赏自己。
只有发现自己的优势,才能充满自信地学习和生活。
(3)青少年努力追求美,包括内在的美和外在的美。
要加强加品德修养,注意仪表。
1.2 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
7.11二、AB10-13 1、AB10青春期心理烦恼的表现?青春期的心理充满着矛盾,青春期心理矛盾包括?答:①渴望独立与现实的矛盾;②心理闭锁与求得理解的矛盾;③性发育迅速成熟与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
2、AB10怎样正确认识青春期的心理矛盾?答:①是我们生理发育和心理变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②它会使我们产生孤独、郁闷、焦虑现象;③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成为我们发展的阻力。
因此,我们应通过各种方式,努力调控好心理矛盾。
3、AB11怎样弹奏好自己的青春协奏曲?如何消除青春期烦恼?答:①我们应敞开自己的心灵世界,多与父母、老师和同学交流与沟通,寻求他们的指导和帮助。
调节情绪排解烦恼。
2018初中政治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及答案(5套)
2018初中政治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及答案(5套)学校姓名分数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1、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2、思想品德课程的特性主要有、、、综合性。
3、政治课程的设置起源于。
4、课程标准的修订坚持了三个原则,即,不变、努力完善、坚持与时俱进。
5、思想品德课程内容力求、和。
6、课程标准框架表达的基本观点是儿童观、学习观、、。
7、公民教育应当是以公民的为基础和核心而建立起来的教育目标体系,它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以公民的为前提,以的统一为基础,以为底线。
8、是现代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
现代教育是一种以尊重人的主体性为前提和基础的教育。
9、思想品德课程以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0、在教育内容的组织上,必须考虑到教育内容的、和整合性以及教育内容的逻辑顺序要与心理顺序相统一。
第1页(共4页)第2页(共4页)11、思想品德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三个方面的目标:即,情感态度价值观、、。
12、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手段。
13、思想品德课程倡导的评价方式主要有:观察、描述性评语、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
14、综合性主要表现为:的综合性。
15、课程资源既包括学校内的,也包括学校外的各类社会机构和各种教育渠道所蕴涵的多种教育资源。
16、的对立、教化与文化的分离,是传统思想品德课程建设的内伤。
17、思想品德课程设计的基本特点是、四教融通、、综合呈现,体现了一种深邃的建构智慧。
18、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包括前言、、、实施建议四部分内容。
19、亲社会行为又叫,是指人们表现出来的一些有益的行为。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是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是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A、性格B、品质C、气质D、能力2、()决定思想品德课程的方向。
第3页(共4页)第4页(共4页)A、国家性质B、国家法制C、国家意志D、国家方向3、思想品德是一门()的现代公民教育课程。
初中思想品德(政治)课标习题及答案 文档 (1)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习题一、填空题第一部分前言1.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 ,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2.初中学生处于 (身心 )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 和 (价值 )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追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
3.为了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 道德 )、 (心理健康 )、(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
4.思想品德课程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 (世界观) 、 (人生观) 、(价值观) 。
5.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 (思想观念) 、 (道德品质 )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6.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 (根本目的 )的综合性课程。
7.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 )。
8.思想品德课程根据学生(身心) 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 (爱祖国) 、( 爱人民) 、( 爱劳动) 、 (爱科学) 、 (爱社会主义 )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9.思想品德课程人文性特征,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 )特点,关怀学生 (精神 )成长需要,提升学生的 (人文) 素养和 (社会责任 )感。
10.思想品德课程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 生活) 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
11.思想品德课程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 (认识 )、 (体验与践行) 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12.思想品德课程的综合性特征有机整合( 道德) 、( 心理健康) 、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
13.思想品德课程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9修订版-14页word资料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稿)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也在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初中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引导。
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结合学科发展规律,特制定本课程标准。
本课程标准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一系列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精神的重要渠道,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建设与实施起重要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依据,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发展与健康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思想品德课程的基础。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
主要有以下特性:思想性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文性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用初中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生发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测试题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测试题一、填空:1、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和——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
2、道德是人——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
3、帮助学生过———的生活.做----- 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4、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与学生独立_______、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5、教学是落实课程________、达成思想品德课程_______的主要途径和基本环节。
6、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资源。
教师要了解和研究教材的整体布局,把握教材具体内容在单元和整套教材中的地位、任务,根据本标准,设定鲜明而集中的————目标。
二、单项选择题1、侯老师在初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开设“法制教学小论坛”,以“宣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为宗旨,由学生自己“搜集一段材料,明确一个观点,构思一篇论文,亮出一个自我,形成一种共识”。
最后由学生自己上台演讲。
这一教学方法称为()A.情绪调节教学法B.探究性学习法C.自主学习教学法D.合作性学习法2、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新课程主张建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观,鼓励教师和学生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创造和利用课程资源。
下列选项中,可以成为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有( )①各类教育软件②红色旅游地③机关、企业、事业单位④学生与家庭成员⑤自然景观A.①②③B.①②③④C. ②③④⑤D. ①②③④⑤3、《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制定的根据是()①党的十六大精神②《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③现在使用的教材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A. ①③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①②4、“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指的是思想品德课程的 ( )A.人文性特点B.思想性特点C.综合性特点D.实践性特点5、本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包括的三大部分是 ( )①成长中的我②我与他人的关系③学生的学习评价④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A. ①②③B.①③④C. ①②D. ①②④6、本课程建构的基础是()A.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B..初中学生的独立思考C.初中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D.初中学生的道德践行7、本课程的追求是()A.促进学生课内与课外结合B.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C.帮助学生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D.引导学生快乐地度过青春期8、思想品德课程的“分类目标”包括()A.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B.思想品德教育C.能力、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D.做负责任的公民9、思想品德课程的主要任务是()A.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B.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C.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乐观向上、意志坚强D.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三、简答1、思想品德课程的特性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本计划复习总结计划计划练练习习题答案.docx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011 版) 》练习题答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 版)》练习题第一部分前言一、填空题1.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2.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
3.为了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
4.思想品德课程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6.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
7.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8.思想品德课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9.思想品德课程人文性特征,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责任感。
10.思想品德课程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
11.思想品德课程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12 .思想品德课程的综合性特征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
13.思想品德课程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14.思想品德课程以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公民为课程的核心。
15.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
16.思想品德课程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练习题与答案
16.课程内容一3.1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7.课程内容一3.2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18.课程内容一3.3知道法律对来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19.课程内容一3.4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20.知道_礼貌____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理解文明交往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
(课程内容2—1.1)21.了解___闭锁心理_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和成人交往,体会交往与友谊_ 对生命成长的意义。
(课程内容2—1.2)22.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__平等沟通____,调适“逆反_”心理。
(课程内容2—1.3)23.了解教师的工作,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_批评和表扬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课程内容2—1.4)24.学会__恰当的方式__与同龄人交往,建立同学间的真诚友谊,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与友谊,把握_原则和尺度。
(课程内容2—1.5)25.正确认识_个人和集体_的关系,主动参与班级和学校活动,并发挥积极作用。
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感受学校生活的幸福,体会_团结_____的力量。
(课程内容2—2.1)26.学会_换位思考_,学会_理解与宽容_,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
(课程内容2—2.2)27.领会_诚实_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正确认识生活中__诚实_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_的人。
(课程内容2—2.3)28.理解_竞争与合作_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_竞争_,敢于__竞争__,善于_ 合作。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测试模拟试题(论述题二套)答案
1、思想品德课程的分类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知识是基础,能力是重点,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归宿。
请你就初中思想品德某一课为例,谈谈如何确立这三个分类目标,且在教学中是如何实现的?2、《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要注意评价的导向性,不能用单一的知识性考试作为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学习质量评价的唯一方式,警惕应试倾向的评价方式,避免评价方式偏离本课程的目标和理念。
”请谈谈我们在教学生活中如何评价学生。
3、教学是落实课程标准、达成思想品德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和基本环节。
请结合教学实践论述你是如何按照课标进行教学的?参考答案:1、以某一课为例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确立具体的分类目标就可以了。
(5分)在教学中时怎样实现这三个分类目标的?需从具体的教学方法及学法方面去谈。
(略,8分)2、参考《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第20~21页“评价实施要求”。
(4个要点,每点3分,共12分)3、结合教学实践(略,5分)如何进行教学参考《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第17~19页“教学建议”(5个要点,每点2分,共10分)背景问题: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存在许多困难,怎么办?教师策略:把握原则。
一是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原则。
二是集体活动和小组活动相结合原则。
三是原则。
有效组织。
第一,解决好实践学习活动过程的完整性问题。
包括动员环节、开展活动环节和验收总结环节。
第二,活动方案要精心设计。
一是指导学生确定活动目标,二是指导学生设计活动内容,三是指导学生设计在实践活动形式,四是指导学生设计活动结果呈现形式。
(1)补充原则三,并选择原则分析,其理论依据是。
(3分)(2)围绕“领会学校生活的幸福”这一主题,设计具体活动方案。
(8分)(3)在主题活动结束时,写下一段热情洋溢的话,作为对同学的寄语。
(3分)参考答案:(1)原则三:课内活动与课外作业结合起来的原则、节假日活动提炼生活素材的原则等。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版)》练习题及答案教学文案
16.课程内容一3.1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7.课程内容一 3.2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18.课程内容一3.3知道法律对来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19.课程内容一3.4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20. 知道_礼貌____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理解文明交往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
(课程内容2—1.1)21. 了解___闭锁心理_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和成人交往,体会交往与友谊_对生命成长的意义。
(课程内容2—1.2)22. 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__平等沟通____,调适“逆反_”心理。
(课程内容2—1.3)23. 了解教师的工作,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_批评和表扬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课程内容2—1.4)24. 学会__恰当的方式__与同龄人交往,建立同学间的真诚友谊,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与友谊,把握_原则和尺度。
(课程内容2—1.5)25. 正确认识_个人和集体_的关系,主动参与班级和学校活动,并发挥积极作用。
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感受学校生活的幸福,体会_团结_____的力量。
(课程内容2—2.1)26. 学会_换位思考_,学会_理解与宽容_,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
(课程内容2—2.2)27. 领会_诚实_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正确认识生活中__诚实_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_的人。
(课程内容2—2.3)28. 理解_竞争与合作_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_竞争_,敢于__竞争__,善于_合作。
初中思品课标试题及答案
初中思品课标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A.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D.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答案:A2.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A. 尊老爱幼B. 勤俭节约C. 诚信友善D. 个人主义答案:D3.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但不得:A. 侮辱他人B. 诽谤他人C. 侵犯他人隐私D. 所有以上答案:D4. 在学校中,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A. 用暴力解决B. 通过老师和学校解决C. 置之不理D. 背后说坏话答案:B5. 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环保行为?A. 乱扔垃圾B. 节约用水用电C. 过度使用一次性产品D. 随意排放污水答案:B6.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 资本主义高级阶段C. 社会主义高级阶段D. 共产主义阶段答案:A7.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答案:A8. 我国实行的民族政策是:A. 民族压迫B. 民族歧视C. 民族平等D. 民族分裂答案:C9.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A. 遵守宪法和法律B.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C. 保卫祖国、尊重社会公德D. 所有以上答案:D10.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A.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 言论自由C. 宗教信仰自由D. 随意破坏公共财产答案:D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对)2. 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可以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
(错)3.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对)4. 未成年人犯罪可以不受法律制裁。
(错)5. 我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但不得在公共场所进行宗教活动。
(错)6. 我国坚持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
(对)7. 我国公民有言论自由,但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初中思品课标试题及答案
初中思品课标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答案:C2.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这体现了:A. 法律的普遍性B. 法律的平等性C. 法律的强制性D. 法律的公正性答案:B3. 以下哪项不属于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A. 遵守宪法和法律B.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C. 依法纳税D. 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答案:D4. 我国公民享有的受教育权是指:A. 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B. 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C. 接受职业教育的权利D. 接受终身教育的权利答案:A5.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的权利,但不得:A. 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B. 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C. 扰乱社会秩序D. 以上都是答案:D6. 我国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这包括:A. 信教的自由B. 不信教的自由C. 信仰宗教的自由D. 信仰任何宗教的自由答案:D7.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这主要是指:A. 公民的名誉权B. 公民的肖像权C. 公民的姓名权D. 以上都是答案:D8.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这体现了:A. 劳动的尊严B. 劳动的平等C. 劳动的自由D. 劳动的义务答案:A9. 我国公民享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指:A. 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B. 被选为人大代表的权利C. 选举和被选为人大代表的权利D. 选举和被选为任何公职的权利答案:C10.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监督权,这包括:A. 批评和建议的权利B. 控告和检举的权利C. 申诉和控告的权利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A. 言论自由B. 宗教信仰自由C. 人身自由D. 财产权答案:A, B, C, D2.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A. 遵守宪法和法律B.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C. 依法纳税D. 维护社会秩序答案:A, B, C, D3.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A. 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的B. 权利和义务是相互制约的C. 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促进的D. 权利和义务是相互对立的答案:A, B, C4.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平等权利包括: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 享有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C. 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D. 享有平等的劳动权答案:A, B, C, D5.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监督权包括:A. 批评和建议的权利B. 控告和检举的权利C. 申诉和控告的权利D. 监督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的权利,但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稿)第一部分前言一 .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二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
主要有以下特性:1.思想性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人文性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用初中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生发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3实践性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4综合性以认识自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与初中生的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紧密联系,是对学生在这些领域中的体验、认识和遇到的问题所进行的梳理、加工和提炼。
四.本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热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对社会、国家、世界有见识和负责任的合格公民。
五课程基本理念(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合格公民是课程的核心(二)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三)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六、课程设计思路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本课程设计的基础,一方面,初中生在生活中需要认识自我,处理与他人和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另一方面,初中生在处理这些关系时都会涉及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重要的内容要素。
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和理念,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以初中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关系为经,以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内容为纬,基础明确、经纬交织、科学设计。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本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旨在促进初中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分类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珍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
●亲近自然,爱护环境,珍惜资源,勤俭节约。
●孝敬父母,尊重他人,诚实守信,乐于助人。
●热爱劳动,注重实践,崇尚科学,勇于创新。
●遵纪守法,追求公正,自主自立,增强公民意识。
●热爱集体,敢于竞争,善于合作,有奉献精神。
●热爱祖国,热爱和平。
(二)能力●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
●掌握爱护环境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
●逐步掌握交往与沟通的技能,学习并运用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方法。
●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能够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
●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能够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领会法律的意义,初步学会运用法律自我保护、维护合法权益。
(三)知识●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认识个体成长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了解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的道德规范。
●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国策以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初步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状况。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认识自我(一)成长中的我(二)自尊自强(三)学法知法二、我与他人和集体(一)交往与沟通(二)交往的品德 (三) 权利与义务三、我与国家和社会(一)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二)承担社会责任(三)法律与秩序(四)认识国情,爱我中华第四部分实施要求与建议一、教学建议教学是落实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达成思想品德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和基本环节。
(一)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引领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准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引领,重视基础性道德品质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强调与生活实际以及与其他课程的联系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坚持正面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中的思想要求和道德规范。
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有机联系和融通,积极开发各门学科中的相关资源,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内容中获得多方面的体验和感悟。
(三)加强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及国情等内容的整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以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内容为纬进行了科学设计。
据此,教学要注重内容的整合,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利用主题或专题,1把四个方面的内容融合起来,加强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和渗透,突出重点,发挥内在整合的教育优势,全面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
(四)精心设计和优化教学过程要了解和研究教材的整体布局,把握具体教材内容在单元和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任务,根据课程标准,设定鲜明而集中的教学目标。
以教材为基础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通过调查、参观、讨论、访谈、项目研究、情景分析等方式,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切身体验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的能力。
(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在注重思想品德课知识教学的同时,更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丰富学生的道德体验,提高学生的道德践行能力。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需求,运用适当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道德实践,通过亲身体验与感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评价建议设计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方案时,应以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为依据,体现学科评价特点,多角度、多途径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客观评价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判断、道德选择、道德实践能力。
通过评价得到的信息,帮助教师总结与反思,改进教学,进而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
(一)评价目标通过评价活动,考查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程度,提高教学质量,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师教学、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与提高的有效手段。
(二)评价方式1.观察: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行为,并记录下来,作为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引导的依据。
2.描述性评语: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学生在思想品德某一方面的表现,如态度、能力和行为等写成评语,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评语应采用激励性的语言。
3.项目评价:按照不同项目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学生自主设计活动计划,可以围绕真实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收集、组织、解释或表达信息,如提交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等。
师生可以就小组成就进行分析,将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
4.谈话:教师通过与学生各种形式的对话,获得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的信息,据此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引导。
5.成长记录:建立学生的成长足迹袋。
记录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的各种表现,主要是进步和成就。
以学生的自我记录、自我小结为主,教师、同学、家长共同参与,学生以评价对象和评价者的双重身份参与评价过程。
6.考试:考试方式应灵活多样,如辩论、情景测验等,纸笔测验是考试的一种方式。
要加强思想品德考试命题研究,注重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道德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考试对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三)评价实施要求1.评价要真实、公正、可信,要客观记录和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发展状况,调动学生道德学习的积极性。
2.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的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2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评价结合起来。
要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3.要重视学生、教师和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共同发展的过程。
4.各级教育行政、招生考试部门以及学校教师在设计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方案时,必须以本课程评价目标与实施要求为依据,综合多方面获取的考查信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作出正确的评价。
要注意评价的导向性,不能用单一的知识性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学习质量评价的唯一方式,更不能在招生考试中放弃或弱化思想品德课程考查。
三、教材编写建议(一)准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坚持正确的导向教材编写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更新教育观念,创造性地体现和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本课程在学校德育中的重要导向作用。
(二)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素材,突出教材与生活的联系以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及道德实践水平为基础,选取学生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问题、实际事例作为主要素材进行提炼,使之更具典型性和教育性,避免负面影响和空洞说教。
(三)体现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突出思想品德学习特性教材内容的编排与呈现要依据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学生能够接受、乐于参与以及有效促使学生思维的方式组织和表述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理解和体会教学内容,从而将课程的价值引导意图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
(四)倡导以主题的方式呈现课程内容,激发学生思考、探索的兴趣以生活主题为编写方式,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统筹设计教材结构,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等学习内容有机整合。
从初中生的特点和需要出发,通过生活实例和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体现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设计开放性的、形式多样的、具有思考价值的练习题,以激发学生自学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应充分考虑和体现不同地区的特点在保证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教材编写在内容和呈现形式上要因地制宜,以适应不同地区及城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目的和要求建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资源观,整合并优化校内外各种资源,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教育功能,丰富教材内容,有效落实课程目标。
鼓励和指导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把参与的过程视为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
同时,要重视对学生资源的开发,使学生成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遵循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选择课程资源,体现教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