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带有答案解析
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带有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上。
3.作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黑色字迹0.5毫米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将对应题目的选项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请保持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材料一: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
”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
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
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深入领会传统文化精神。
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
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
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
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
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
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考试总分: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计2小题,总分35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各题。
材料一:在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至今仍充满蓬勃生机与旺盛生命力,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了不起的奇迹。
本固根深、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是铸就这一奇迹的重要基础。
先秦时期是中华文化的创生期,奠定了此后几千年中华文化发展的基础。
考古发现证实,早期中华文明的形成经历了从“满天星斗”到“月明星稀”再到“多元一体”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文化交流交融,中华民族最早的大家庭逐渐成形,国家由此诞生,“大同”社会理想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价值追求逐渐深入人心。
在早期国家形成过程中,我们的先人积累了初步的国家治理经验,包括经济、政治、军事、法律、文化等各个方面,最终以典章、思想的形式进行总结和传承。
流传至今的夏商西周国家治理经验、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思想,是先秦时期历史文化的集中反映。
秦汉至宋元时期是中华文化的发展期,中华传统文化在这个时期走向成熟并迈向新的高峰。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度的推广、官僚制度的健全,推动中国传统社会形成国家治理的基本形态,为中国传统社会的长期延续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和文化支撑,贯穿其中的价值主线是对“大一统”的坚定追求。
与此同时,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以文化人的文治主张、协和万邦的天下观等,也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完善。
在追求“大一统”的历史中,民族精神世代相传,民族英雄史不绝书。
明清以降是中华文化的转型期,形成了具有深远影响的丰厚遗产。
这个时期的中国,传统文化积淀愈益深厚,“大一统”趋势愈益强化,新生社会因素愈益彰显。
其中,最值得重视的是全新历史变局的出现和中国人民的抉择。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
面对新的时代变革,中华民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新力,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甘沉沦、前赴后继、浴血奋斗,最终找到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真理。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全卷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选项中每组加点字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A、山坳./执拗.菁.华/根茎.扒.手/扒.皮下载./千载.难逢B、熨.斗/熨.帖鞭鞘./剑鞘.子拧.掉/性子拧.犄.角/掎.角之势C、煞.白/煞.车抹.布/抹.掉褴褛./伛偻.起哄./乱哄.哄.D、愀.然/悄.声巷.子/巷.道薄.饼/日薄.西山连累./果实累累..2、选出下列选项中有三个错别字的一项A、国籍琐碎惦量笑嘻嘻B、回朔时辰决窍莫名其妙C、晶茔荒涎僻好能言善辨D、发泻端祥贩卖惊皇失措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A、一个工作不足半年,就利用职权挪用挥霍公款达950万元之巨的蛀虫,仅被判处无期徒刑,罚不当罪....,难平民愤。
B、既然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绿色旅游”这种注重修正行为习惯的的休闲方式,又怎能等闲视之....。
C、暮春时节是潭柘寺“二乔玉兰”的盛花期,4月上旬,这两株玉兰的树冠上就布满了含英咀华....的花蕾。
D、我终于登上了魂牵梦萦的娥眉山,奇树异石、流云飞瀑宛然在目....,令人赞叹不已。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李清照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陆游那样和朋友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甚至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
B、“要我说,”张师傅说,“当质检员就得有‘鸡蛋里挑骨头’的精神,才能保证咱厂产品件件是优质品。
”C、作为一种道德标准,“八荣八耻”积淀着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内涵,也折射出中华民族新时期的道德追求,我们能否将我国建设成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将直接取决于对这一标准的有效落实。
D、专家认为,发现极少数非禽类动物的呼吸道外部有H5N1病毒并不奇怪是可能的,但这完全不能代表这种动物已经受感染。
二、(9分,每小题3分)华人姓氏有宝藏奇云①姓氏通常被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范畴,然而将它作为生物学标记进行群体遗传学研究,在国外已有相当长的历史。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长: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卷上填写姓名和考号等相关信息并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书院萌芽、肇始于唐代,定型、兴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最终在清末因学制改革而从制度层面退出历史舞台。
作为教育制度创新的产物,书院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文化传统、教育理念、办学风格,逐渐积淀凝练为一种具有特定内涵的精神价值,这就是书院精神。
虽然不同时代、不同书院的书院精神各有异同,但总体而言,书院精神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以“成人之道"为主旨,重视人格养成的人文精神。
从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到众多书院的学规、书院记等各类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书院对人格修养、品德养成的高度强调;第二,担当天下、传道济民、教化社会的经世精神。
书院要培养的,是具有高度文化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备致君泽民能力的经世之才,而不是汲汲于功名利禄的、“天崩地解,落然无与我事”的陋儒;第三,穷本探源、极深研几、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
书院士人穷理尽性,关注对大本大原问题的探究,致力于深入的理论探讨,努力为重建秩序、安顿人心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第四,不囿成说、不断超越、与时偕行、引领学术思潮的创新精神。
书院独特的氛围,自由的学风,激发了士人的创新意识。
宋代以后中国思想史上的几次学术创新,都是与书院相联系的;第五,有教无类、自由讲学、兼容并包的开放精神。
许多书院招收学生不拘一格,没有出身、地域限制。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详解)
丹江口职业技术学校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本试题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27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逋(pū)慢央浼(měi)岑(cãn)寂恪(kâ)守不渝B.捧袂(mâi)攻讦(juã)舂(chōng)粮处(chǔ)心积虑C.熟稔(rěn)盘桓(huán)鲜嫩(nân)穷源溯(sù)流D.蜂窠(kē)角隅(yú)暂(zhàn)时搬弄(nòng)是非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文采惯用语天遂人愿梳装打扮B.虔诚擦边球礼义之邦咬文嚼字C.端详排行榜旁征博引磕磕绊绊D.苍桑卖关子命途多舛感恩戴德3.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1978年以后,陈奂生的帽子不胫而走,当时只觉得头上轻松,竟不曾想到冷。
B.对于部分同学的要求,老师们认为尚属合理,无可非议。
C.陈奂生望着街上不绝如缕的人流,想到,要是碰到一件大家不曾经过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听,就神气了。
D.我们只有身临其境地为百姓着想,才会赢得百姓对我们的信任,才会实现“做老百姓的公仆”的执政目标。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不同的生活习俗、自然条件以及地理环境,使各地的民居在平面布局、结构方法、造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
B、历时三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使一次成功的国情大盘点,其数据将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C、失眠是指因睡眠时间不足、质量不佳对身体产生损害而出现的不舒服的感觉,应对失眠需要了解相关的睡眠卫生知识,进行自我调护。
D、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教风和学风建设,而中小学是人生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这样的活动应着力于中小学就要抓紧抓好5.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读书,是智慧的行为。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8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颤抖/颤栗舷窗/琴弦呼吁/驾驭B.踟躇/踯躅撇下/瞥见奕奕/弈棋C.维系/系数砰然/怦怦炮手/泡桐D.俳优/徘徊涅槃/啮噬圈养/隽永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黄山以其巍峨奇特的石峰、苍劲多姿的青松、水质清净的温泉和波滔起伏的云海闻名于世,不愧是誉满全球的旅游胜地。
B.吃完煎饼,大家也不离开,都围坐在炉子旁。
在闪亮的烛光里,看着嘻笑玩耍的同伴,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C.改进信访工作,首先要正确认识社会矛盾,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让矛盾得到正常显现,让上访群众的情绪得到合理宣泄,不要草木皆兵。
D.对我而言,四季的更叠,无异于一出激动人心的不朽戏剧,那些栩栩如生的文字如同潺潺的溪流穿过我的指尖。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重庆有关部门领导表示,这次打黑行动必然会“拔出萝卜带出泥”,对待黑恶势力,我们见黑就打,除恶务尽,绝不心慈手软。
B.他心爱的书籍,经过再三处理,还是没有地方放置,只能堆在地上或塞在床下,生活的屈辱和窘困,无出其右。
C.王明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手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D.机场附近山顶的大量无线发射台严重影响飞行安全,目前虽有一些已搬下山,但这对实现机场净空不过是九牛一毛。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冼星海的音乐理论和实践,对中国音乐的发展,过去不仅起过重要的作用,就是今天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B.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谁能不信高科技会给人类带来福音?正因为这样,难怪骗子们也要浑水摸鱼,打出高科技的幌子。
C.新建京沪高速铁路将对京沪铁路运力长期严重紧张的局面、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东部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D.这篇文章指出,中国中小学生睡眠状况令人堪忧,约有三分之二的小学生和四分之三的中学生睡眠严重不足。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考试总分: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计2小题,总分35分)1.(19分)材料一:中国美学的核心概念不是美而是意境,这一点已经成为中外学者的共识。
那么,什么是意境?从中国美学史来看,意境与意象、象等概念相关。
在《易传》中,象是与形对照起来界定的:“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
象与形相比,有虚与实、动与静的区别。
象比形更虚灵,更生动。
象还有另外一个用法,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想象”。
《韩非子·解老》中对象做了这样的解释:“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
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
”比较起来说,眼见的形为实,意想的象为虚。
正因为想象的介入,象变得更加虚灵、生动和非现实。
顺着这个思路,可以说意象比形象更虚灵、更生动。
正因为如此,意象专指诗歌和绘画等艺术形式所创造的审美对象,它可以是虚构的、想象的,总之,是非现实的。
形象多指现实中的事物的形状。
形象可以是审美欣赏的对象,从而转化为意象。
比如,在文学形象这种说法中,形象就是审美对象,可以包含虚构和想象的成分。
不过,形象也可以是非审美活动的对象。
比如,在测量活动中,形象就表现为客观的形状。
意象是审美对象,也是艺术创造的目标。
通过意象,我们可以将审美与非审美、艺术与非艺术区别开来。
既然意象已经将审美和艺术从其他人类活动中区别开来,为什么还需要意境?究竞什么是意境?尽管境与象关系紧密,但它与象不同。
中国传统美学中,有“境生于象外”“象外之象”等说法。
由此可见,境不是个别的象,而是个别的象的放大或延伸,是不能对象化的境域或者世界。
世界不是对象,不能与自我相对,因为自我始终是在世界之中存在,不能越出世界而存在。
从这种意义上说,意境比意象要大。
意境不仅大于意象,而且高于意象。
与具体的意象相比,非对象化的意境更加抽象和虚一灵,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意境也有境界的意思。
有意境就意味着境界更高,更有形而上的意味。
2023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题(含答案)
2023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题(含答案)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重温鲁迅先生那些虽然不系统,但有“筋骨”和“温度”的批评见解,对于今天的文学批评,显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先生早就提醒过我们,批评是应该有“筋骨”的。
批评的战斗性,恰是其“筋骨”的体现。
在鲁迅先生那里,文学批评总是被寄予“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的鲜明倾向。
他对真正的“文人”提出了要求,他们应该“像热烈地主张着所是一样,热烈地攻击着所非,像热烈地拥抱着所爱一样,更热烈地拥抱着所憎”,“不但要以热烈的憎向‘异己’者进攻,还得以热烈的憎向‘死的说教者’抗战”。
在此,将“文人”置换为批评家,显然是更加恰切的。
在鲁迅看来,文学批评是一项严肃而切实的工作,批评是有“筋骨”的。
然而面对今天的文学批评,在反对庸俗吹捧,倡导“批评精神”,增强朝气锐气,做好“剜烂苹果”的工作的同时,也要警惕出现截然相反的状况。
因为有时候,批评家也会“滥用批评的权威”。
在他看来,文艺固然需要批评,但不需要“恶意”的酷评;对于那些“酷评”,“无论打着什么旗子的批评,都可以置之不理的”。
鲁迅要求真正的批评家,“必须止于嘲骂,止于热骂”。
与此同时,他认为文学批评需要“批评家就事论事”,需要“商量教训而不是批评”。
鲁迅尤其厌恶那些以“鸣鞭为唯一业绩”而“摆出奴隶总管的架子”的批评家,认为他们“于中国也不但毫无用处,而且还有害的”。
今天,需要看到的是,我们的批评一方面没能“直言”,另一方面却又不乏“酷评”。
这种看似分裂的状况,实质上却并不矛盾。
以“鸣鞭”为能事的“酷评”,看似大义凛然,一腔正气,实则目的猥琐,别有用心,这不正是“流量为王”的年代里,哗众取宠者与“眼球经济”达成的契约么!批评一方面需要体现其“筋骨”,需要批判的勇气与知识才能,另一方面同样需要“温度”,需要体贴入微的理解,以及充分体味创作的甘苦。
高二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二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翩跹起舞风声鹤唳B. 一诺千金明查秋毫C. 金榜提名锲而不舍D. 风华正茂明辩是非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B.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很突出,结构也很严谨。
C. 我们一定要防止不发生类似的事故。
D. 他虽然年轻,但是经验丰富。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D.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品德高尚。
B.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C.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D. 我们一定要防止不发生类似的事故。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 我们一定要防止不发生类似的事故。
C. 他虽然年轻,但是经验丰富。
D.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B. 我们一定要防止不发生类似的事故。
C. 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D.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轻,但是经验丰富。
B.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C.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D. 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品德高尚。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 我们一定要防止不发生类似的事故。
D.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复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品德高尚。
B.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C. 我们一定要防止不发生类似的事故。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附含答案解析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附含答案解析(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央视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主题词是“龙行龘龘,欣欣家国”,这使长久尘封在字典中的生僻字“龘”,进入公众视野,引发了人们对汉字文化的兴趣。
先民造字之初,通过观察和摹略身边的事物现象,捕捉物象的具体特点来呈现字义,并实现构形与字义的紧密结合。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这是汉字构形的一个基本方略。
汉字构形是以人为出发点的,比如,古汉字日、月、云的构形,是人抬头看到的样子;古汉字龟、瓜的构形,是人俯视看到的样子。
古汉字“人”字的构形,是一个侧身而立的人。
那么,古人在造“人”字时,为什么没有选择正面站立的形象呢?因为正面站立的形象,显得特自信,有一种高调的感觉。
选择侧面弓背的形象,显得谦恭有礼,是因为我们古人心存敬畏与谦卑。
可见,我们常常可以从汉字构形中,体察民族文化心理。
……三叠字是由三个相同的部件组合而成的汉字,组合形式是“一上二下”,往往由“形”见“义”。
三叠字含义常与数量有关,一般表数量多,例如“森”,表树多;“鑫”,表金多。
也可表确数,例如“灥”,表三眼泉。
还表示人、事物或动作行为的性状,例如“猋”,表狗奔跑的样子。
材料二:汉字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存留历史文化和造字时人类观念的痕迹,这是汉字的表意性质决定的。
这些历史文化信息一般存留在一个或一组汉字的构形理据之中。
但是,造字属于不同时代,随着构形和语义的发展演变,各种不同字样的形体中的表意成分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即使是今天所见的甲骨文,也未必是最早的汉字,每个字样造字或演成的准确时代难以确考,它对历史文化的见证作用就难以作为一种科学的证据,最多可以是一种假说。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在《论语》里孔子被描写成一个教育家。
从某种观点看来,也的确如此。
他期望他的弟子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成人”(《论语·宪问》),所以教给他们以经典为基础的各门知识。
作为教师,他觉得他的基本任务,是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
《论语》记载,孔子说他自己“述而不作”(《论语·述而》),就是这个缘故。
不过这只是孔子的一个方面,他还有另一方面,这就是,在传述传统的制度和观念时,孔子给予它们的解释,是由他自己的道德观推导出来的。
例如在解释“三年之丧”这种古老的礼制时,孔子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论语·阳货》换句话说,儿子的一生,至少头三年完全依赖父母,因此父母死后他应当以同样长的时间服丧,表示感恩。
还有在讲授经典时,孔子给它们以新的解释。
例如讲到《诗》,他强调它的道德价值时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
”(《论语·为政》)这样一来,孔子就不只是单纯地传述了,因为他在“述”里“作”出了一些新的东西。
这种以“述”为“作”的精神,被后世儒学传之永久,经书代代相传时,他们就写出了无数的注疏。
后来的《十三经注疏》,就是用这种精神对经书原文进行注释而形成的。
(摘编自冯友兰《孔子:第一位教师》)材料二:“述”的内涵非常丰富。
《说文解字》将“述”解释为“循”;在现代汉语中,“述”可以理解为“叙述”“陈述”“讲述”“论述”或“阐述”等等。
在《中庸》中,儒家德性“孝”的定义和“述”是相关的。
《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如果我们将“孝”的这种解释和孔子在《论语·述而》第一章中的自我描述联系起来,“述”的深层含义便跃然纸上,也就是“述”表达了“孝”的德性。
孔子践履“孝”这种德性的对象是天。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有参考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有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鼎是青铜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器物,贯穿了整个青铜时代的始终。
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在大约1500年的历史进程中,鼎从一件日常的生活用器逐渐走向政治舞台,成为国家政权的标志。
尊贵的社会地位,深厚的精神内涵,完美的艺术形式,汇聚于铜鼎一身,使其成为中国青铜文化的代表。
铜鼎是由新石器时代的陶鼎演化而来,最初用来烹煮食物。
最早的铜鼎见于夏代晚期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经商、周发展至极盛,两汉至魏晋时期逐渐衰落。
早期的铜鼎,囚铸造技术的局限,形制比较单一,以锥足圆鼎为主,器壁较薄,纹样简单,充满了原始性。
商中期以后,随着铸造技术的提高和日益重要的祭祀的需要,鼎的形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方鼎和分档鼎,且形体也不断变大,鼎足由原来单一的锥足发展为柱足和造型各异的扁足;同时纹饰也逐渐精关繁缤起来,甚至整器都有装饰的纹饰,而且主。
次分明。
值得一提的是在商代中期偏晚的时候,以族徽与日名为主题所构成的铭文开始出现,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后母戊鼎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青铜鼎由此进入了它的繁荣期。
西周是青铜鼎发展的全盛时期,时代的更替变革必然会给青铜器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这一时期的变化主要发生在纹饰和鼎足上,纹饰由繁缤逐渐变得简约,青铜器满花的装饰风格已经不是主流。
另外一个较为明显的变化是鼎足。
西周早期的柱足从中期开始向蹄足的方向发展。
更重要的突变是这一时期的青铜鼎已经成为"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左传》)”的礼制用器,由此也赋予了青铜鼎政治与精神的含义。
列鼎制度就是在这时兴起的,具有纪念碑性质的长篇铭文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
铭文内容涉及革命、战争、诉讼和婚嫁等许多方面。
在类型上,西周青铜鼎较前代也有所发展,既有庙堂重器,也有人间烟火气息浓郁的实用型的温鼎等。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有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有答案)(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跑警报宗璞弗之进了教室,站在教桌前,慢慢解开包袱,把《中国通史》的讲义拿出来。
这一学期弗之开了两门课,继续讲通史,增加了断代史。
凄厉的汽笛声响了,是空袭警报。
“今天接得这么紧!”有人低声说。
汽笛声从低到高,然后从高处降低下来,好像力量不够了似的,稍停一下又从低到高。
弗之抬抬手臂,表示不上课了,慢慢地放好讲义,包起蓝花布。
学生们陆续向外走。
最初有警报时人们很慌乱,有人真的拔脚飞奔,成为名副其实的跑警报。
后来习惯了,都悠闲起来,似乎是到郊外散一次步。
弗之和人群的走向相逆,尽量靠边。
“弗之,你往回走?”忽听见招呼,见庄卣(yǒu)辰老师夹在人群中匆匆走来,遂立住脚说:“你走得快,肯定不是跑警报。
”“当然不是。
”卣辰穿一件深色大衣,拿着手杖,眼光还是那样天真清澈,脸上却添了许多皱纹,大概皱纹里装了不少时事报告。
他指一指几排房屋后面的实验室:“老地方。
”弗之知道,每有警报,卣辰都到实验室守护,怕电器着火,怕仪器失窃。
他觉得对实验室的惦记比对警报的恐惧还难受,还不如在实验室守着,炸弹来了也知道是怎么掉下来的。
秦校长和朋友们几次告诫,他都当成耳旁风。
卣辰也知道,有警报时,弗之的习惯是回家坐在腊梅林里。
有些文章便是那时构思的。
“我还有个防空洞,紧急警报来了可以钻进去。
”“我有铁皮屋顶呀。
”两人笑笑,各奔前程。
弗之进了腊梅林,缓步而行,欣赏着阵阵幽香。
走到门前,见门上挂着锁,知碧初等已往防空洞去了,遂也往城墙走来。
城墙的这一段很高,如同一个小悬崖。
崖下原有一小洞,为狸牲出没之所。
附近两家邻居和申大爷商议,邀了弗之参加,修了这个防空洞。
其实上面都是浮土,很不结实,峨和玹子都说它只能防手榴弹。
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南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语文科期中考试试题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苏轼亲笔手书的《赤壁赋》,网友发现帖中原文写的是“渺浮海之一粟”,并不是此前广为流传的“沧海一粟”,疑似是后人抄写笔误,才造成这样的理解错误。
“沧海一粟"是否要被改为“浮海一粟”,一时间引发热议。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此前教育部纠正过一些异读字的读音,比如粳(jīng)米改为粳(gēng)米、确凿(zuò)改为确凿(záo)、说(shuì)服改为说(shuō)服,都把之前大众容易读错的读音认证为了新的正确读音。
后由于一些异读词的拼音打破了大众原本认知,因此有些修改读音已通过,而还有一部分则一直处于审核阶段,仍以原读音为准。
是以正确读音为重还是以大众读音为重呢?从教育部颁布的异读词修订表的底层逻辑来看,显然还是以后者为重。
毕竟,读音是人们沟通交流的工具,最终还是要为人所用,换言之,文字和词语又何尝不是如此?文字和词语的发展过程会经历很多的变化,非要说存在一个亘古不变或者绝对正确的版本,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真相很可能是,某一时期大众普遍认可和接受什么版本,这一版本就将流传到下一时期。
就像一位网友所说“成语本质上是约定俗成的东西,用的人多了也就成了成语,原本的出处是什么已不再重要了"。
原先我们有“沧海一粟”,现在又多了一个“浮海一粟”,在渺小的比喻上加了一层浮萍无根、漂泊不定的寓意,孤独感透纸而出,如果真的适宜人们流传,那么多一个成语又何妨?反之,若人们使用不便,它适用的语境较少,那么成语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也就不足为奇了。
(摘编自小亢《“沧海一粟”还是“浮海一粟"?不必太较真》)材料二:对照手书本《赤壁赋》来看,现行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中的“沧海”,手书本作“浮海”,此处异文所传递出的信息或可帮助学生对《赤壁赋》一文产生新的理解。
高二下语文期中考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惊涛骇浪气贯长虹脍炙人口B. 雕梁画栋奇峰异石悬梁刺股C. 风和日丽雪中送炭鸡犬升天D. 蹉跎岁月青出于蓝画龙点睛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演讲博得了满堂喝彩,令人拍案叫绝。
B. 由于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使得许多高科技产品得以迅速发展。
C. 他不仅学习好,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D.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终于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3. 下列各句中,句式杂糅的一项是:A. 他不仅在体育方面有特长,而且学习成绩也非常优秀。
B. 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C. 他的成绩提高了,主要是因为他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D. 我在公园里散步,看到许多老人在锻炼身体。
4.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你怎么又迟到了?真是不负责任。
B. 请问您贵姓?能否告诉我您的联系方式?C. 你这个做法太愚蠢了,赶快改过来吧。
D. 你这个想法很有创意,我非常赞同。
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春风拂面,暖意融融。
B. 那些高耸入云的楼房,像一座座巍峨的山峰。
C. 她的笑声像百灵鸟一样清脆。
D.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6.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
B. 这个问题很重要,必须引起大家的重视。
C. 他告诉我:“明天下午三点开会。
”D. 他看着远方,陷入了沉思。
7. 下列各句中,字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著名的学者。
B. 他非常勤奋,每天晚上都学习到深夜。
C. 这件事已经解决,大家可以放心。
D. 他因为生病,所以不能参加这次活动。
8. 下列各句中,语法错误的一项是:A. 我非常喜欢读书,尤其喜欢看小说。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工作能力强。
C. 这个问题很复杂,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高二下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炽热(chì)惊愕(è)狼藉(jí)B. 恍若(huǎng)氤氲(yīn yūn)豁然开朗C. 妩媚(wǔ)羞涩(sè)悄无声息D. 蜿蜒(wān)崎岖(qí)毕恭毕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他的性格却十分孤僻。
B.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
C. 为了确保此次活动的顺利进行,各部门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D. 在这次比赛中,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实力,不仅赢得了胜利,还获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3. 下列各句中,表达效果最生动的一项是()A. 夜晚,月亮升起来了,照亮了整个大地。
B. 夜晚,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仿佛给世界披上了一层银纱。
C. 夜晚,月亮升起来了,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
D. 夜晚,月亮升起来了,整个世界都变得明亮起来。
4. 下列各句中,运用修辞手法最恰当的一项是()A. 这本书犹如一位智者,向我传授了许多人生的道理。
B. 那个季节,阳光明媚,如同温暖的怀抱。
C. 他的声音洪亮,仿佛能穿透云层。
D. 这里的风景如画,美得让人陶醉。
5. 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A. 你这孩子真是不懂事,怎么又把东西弄丢了?B. 你的想法很有创意,值得我们学习。
C. 你这个做法太愚蠢了,我无法理解。
D.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但我暂时无法回答。
6. 下列各句中,使用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B. 这位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C. 她长得漂亮,举止优雅,是大家公认的美女。
D. 他做事认真负责,从不马虎,是同事们信赖的人。
7.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最恰当的一项是()A. 原句:他认真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高二下期语文期中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惊愕惊悚惊慌B. 神采奕奕神采飞扬神采焕发C. 沉默寡言沉默不语沉默无言D. 振聋发聩振聋发聩振聋发聩答案:B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发言虽然非常精彩,但是缺乏针对性。
B.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C. 这本书不仅畅销,而且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D. 他因为迟到,所以被老师批评了。
答案:B3. 下列词语中,与“因地制宜”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随遇而安B. 因势利导C. 随波逐流D. 随心所欲答案:B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她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B.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如同一座宝库。
C. 他的脸色苍白,像是大病初愈。
D. 那条河像一条银带,蜿蜒流淌。
答案:A5. 下列词语中,属于同义词的一项是()A. 高兴欢快欢喜B. 美丽倾国倾城漂亮C. 快乐欢乐欢欣D. 美味美妙美味可口答案:C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个地区盛产苹果,被誉为“苹果之乡”。
B. 她的歌声如夜莺般婉转动听。
C. 他的目光炯炯有神。
D. 那个城市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
答案:A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B. 她的笑容、眼神、举止都充满了魅力。
C. 那个季节,阳光明媚,天空湛蓝。
D. 她的歌声、舞姿、才华都令人赞叹不已。
答案:D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朵花在阳光下绽放,仿佛在向世界展示它的美丽。
B. 那只小鸟在树枝上欢快地歌唱。
C. 那片湖水宛如一面镜子,映照着天空的美丽。
D. 那条小河静静地流淌,好像在诉说着它的故事。
答案:B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个孩子非常聪明,老师都对他刮目相看。
B. 那座山高耸入云,让人望而生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2019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胚胎(pēi) 框架(kuàng ) 脖颈(gěng) 着手成春(zhuó)B.龟裂(jūn) 慰藉(jiè) 挣揣(chuài) 解甲归田(xiè)C.轮廓(kuò) 销行(háng) 骄横(hèng) 数见不鲜(shuò)D.氛围(fèn) 攒射(cuán) 缂丝(kè) 日薄西山(bó)2.下列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绚烂爆发力无所是从凤毛麟角B.青睐电线杆劳燕纷飞平心而论C.文身协奏曲桀骜不驯抑扬顿错D.膨胀蒸汽机其貌不扬殒身不恤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要求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
B.在“宁做凤尾不做鸡头”的职业取向下,基层和中小企业一方面急需人才,却难以寻觅;另一方面大量毕业生又聚集大城市,僧多粥少。
C.《美的历程》是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作者李泽厚先生将他多年的研究付诸于笔端,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玲珑剔透地展现在大家眼前,感性而亲切。
D.人生苦乐并非纯粹由物质条件决定,百万富翁很可能不如身无分文的流浪汉生活得幸福,原因就在于感受生活的乐趣还需要艺术的眼光与悠闲的心境。
4. 请补写出空缺的语句,与前两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
(2分)作一次心灵旅行,就以那一本本零落的古卷残页为车票,感受着穿越时空的欣喜。
我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
无论是漠北黄沙,还是江南水乡,我都一一留下足迹。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4分)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做学问有三种方式:一是像蜘蛛一样,整天忙于从自己肚子里吐丝织网;二是像蚂蚁一样,整天忙于把食物从外面搬回自己的窝里;三是像蜜蜂一样,忙于采花粉,酿造成蜂蜜。
请用简洁、平实的语言分别概括第二、三种方式。
①自我封闭,不知借鉴;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秋湖觞芰图序[清]曾燠①去年此日,湖②水入图;闰月今秋,莲花展节。
踏芳草而旧径出,讯竹林而新雨来。
芰荷深浅,不减于昔游;朋友舍离,已殊于前度。
感四时之代谢,惜二难之重并。
嘉会不常,芳筵宜再。
于时,晓凉犹嫩,残署欲收。
水涨茱萸之湾,风清杨柳之郭。
画舫预停于堤曲,寺钟倏动于城阴;老僧来迎,群贤毕至,则由慧因寺前发棹也。
俄而锦缆徐牵,彩虹乍落。
桥亭暂过,天水忽空。
入香海之慈云,有琅玕之别馆;绿波泛客,疑乘太乙之星;白羽摇芬,可结远公之社,则就净香园小憩也。
于是过莲性之寺,沿筱园之堤,厥有层楼,颇宜高咏。
旁屋三架,前沼一方。
微飕送馨,初日生艳。
拂绮席,陈兰肴,吸碧莆之杯,削华峰之藕。
歌遗山双蕖之怨,咏灵运五字之诗,则酌酒于高咏楼也。
既而余觞告终,清兴未已。
将返山阴之棹,复回曲院之风。
别港渺以通幽,清磬悠然在水。
一庵半掩,千树交阴。
竹露品茶,林风醒酒,则归途访桃花庵也。
嗟乎!何地无水,何处无花?或因人事之乖,不免胜游之少。
惟此大江南北,时和岁稔,政简刑清。
官有余闲,民无异志。
得从诸君之后,重开昨岁之筵。
可以娱嘉宾,容拙吏。
谓非厚幸,宜得纪传。
爰有董、巨山水之家,徐、黄丹青之手。
分之而各写一胜,合之而均有千秋。
其图慧因寺者,为钱塘钱玉鱼。
其图净香园者,为长洲袁竹室。
其图桃花庵者,为如皋陈肖生。
其图高咏楼者,为全椒吴山尊也。
图中之客凡十有八人,各有诗。
是为序。
(选自《清文观止》)[注]①曾燠:江西省南城人,乾隆进士,有《江西诗征》《赏雨茅屋集》等文集。
②湖:即江苏扬州瘦西湖。
当时作者担任两淮盐运史,在扬州设了题襟馆,与宾客们饮酒咏诗为乐,因在闰六月游湖,故题目中称“秋湖”。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则就净香园小憩也就:靠近B.既而余觞告终,清兴未已已:而已C.或因人事之乖乖:不如意D.图中之客凡十有八人凡:总共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作者所说的“胜游”的一组是(3分)①嘉会不常,芳筵宜再②晓凉犹嫩,残暑欲收③绿波泛客,疑乘太乙之星④厥有层楼,颇宜高咏⑤吸碧莆之杯,削华峰之藕⑥竹露品茶,林风醒酒A.①③④B.②④⑤C.③④⑤D.③⑤⑥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了作者一行游玩瘦西湖的几个主要景点,从慧因寺到虹桥、桥亭,再到净香园、莲性寺、筱园、高咏楼,经过别港,最后到桃花庵。
B.本文先叙写了作者在观莲节与宾客秋游的情形,最后一段交代客人们作画吟诗的缘由,并抒发了对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和谐社会的赞美之情。
C.本文用了很多典故,但是语言却清丽可人,琅琅上口,有音韵之美。
D.本文是一篇给诗集作的序文,采用了骈散结合的句式,抒写了文人墨客游山玩水的乐趣,有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意韵。
9.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 感四时之代谢,惜二难之重并。
嘉会不常,芳筵宜再。
(3分)(2) 惟此大江南北,时和岁稔,政简刑清。
(3分)(3)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4 分)(《逍遥游》)三、古诗词鉴赏(10分)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居即事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溪兴杜荀鹤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篷底独斟时。
醉来睡着无人唤,流到前溪也不知。
(1)两首诗都以溪居生活为题材,但主旨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4分)(2)两首诗在语言风格上有着怎样共同的特点。
请你结合《溪兴》,对“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诗句中“疑”“急”的妙用作简要赏析。
(6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2)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长亭送别》)(3)四围山色中,。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长亭送别》)(4)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而后乃今将图南。
(庄子《逍遥游》)(5)定乎内外之分,,斯已矣。
(庄子《逍遥游》)(6)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7)子曰:“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行脚人?黄昏师陀那汉子拄着行杖,走下山来,已是申末时分。
山顶反耀着橘红的光,浓紫间夹着浑灰,明暗相映。
天色确实不早了。
那是头戴牛毛红毡笠,身着短褐,也不怎么干净,一条百衲战带束腰,步伐坚定落实的人。
因为鞋下是钉着钢钉的,所以走动藁藁地响。
行杖捣着碎石,也咯咯有声。
那装束,一看便知是涉过千山万水的老行脚。
但所带行李却万般轻简,肩际仅斜佩了尺把长的一个小包,其中不过是些薄衣单袜。
另有一双半旧的鞋,照所有跋涉路途的旅客的样子,打在包裹的外面,以备不虞。
不远笃笃声起处,是对面山坳间一座林子。
抬头一望,看不见什么。
知道是啄木鸟。
于是拔步又往前走。
脚下是半涸的溪涧,他走到水边,身体正乏得很,这就解下包裹,把行杖倚了,拣一块大石坐下。
清洌的溪水在涓涓泻流,碰着石块,激起明亮的水花。
水花分散作泡沫,映着霞光,宛如玑珠。
玑珠夹流而下,一碰着石头就又跳到空中,有的竟跳到这人脚边,有的则落在所坐的石上。
晚空弥漫着落日的余光,烂霞如火似烟,织遍了天空,与静静的溪水相辉耀。
悄寂的壑谷,是已充满了苍茫的暮色。
那汉子脱下鞋,在石上摔了两下,回头望着山岭,也不见有人下来。
接着就去了毡笠,顺手扔到包袱上,取出火吸起烟来。
这人生得好一副紫檀色瘦生的脸相。
为风雨残蚀的顽强的颜面,好像是生着一层锈。
这样的脸,任谁都看得出是漂过大海,走过崇山,见过大的世面,因为经过风浪,被风霖摧老了的。
那锁在眉宇间的,也许不妨说是淡淡的哀愁,但也许竟是跋涉的疲倦。
瞧那双眼睛,那纯黑的眼睛,定住时能自己发光,若是一霎,唔,简直是在打闪。
他一面吸烟,一面浏览着景物。
啄木鸟仍在林子里敲击,只因天色向晚,异常急促。
山谷里也更觉荒寂。
树林上面是万丈峭壁。
峭壁的顶,像一座平台,上面树立石柱数株,无凭无藉。
他又回头望着过来的岭,日光已被峭壁遮掩,云叆叇起来,石色也难以辨识的了。
他咳嗽了一声,把痰啐到溪里,看着它在水面上打了一个盘旋,夹在水花中间流去。
那脸色的平静,赛过岩石,好像对于过夜的下处极有把握,全不放在心上。
林子里叹息似的响了一声。
一阵夜晚的风,正从峭壁下经过。
他望着脚边的溪流。
溪水静静的流着,发出低语,水面像油一样,起着旖旎的小绉。
那淡淡的最后的霞,仍旧在小绉间发光。
好像被水吸住了似的,他的两肘支着膝盖,凝视着奇幻的波溜。
四围暮色,青空玄渺。
那烟袋里冒出的青色的烟,在温暖的空中卷舒,悄然消散。
暮色中忽然响来叮叮的铃声,狗的吠嗥震动着溪谷。
这客人惊讶的回过头去,抬起满溢倦意的眼。
一个牧羊女正沿着溪走了下来。
在她的前面,肚儿便便的山羊们懒懒的鸣着,或左或右,跑着一只牧羊狗。
“请问大姐,前去可有落脚地方吗?”他拔下嘴里的烟袋,打着问讯。
那姑娘从旁边跑过,向空中甩了一个响鞭。
小狗则冲下溪去,溅起水花,快活的洗了一个澡。
上得岸去,抖下水滴,接着惬意地打着喷嚏。
她过了溪,用鞭一指道:“那边。
”这样说着,就伴了羊和狗扬长去了。
一面唱着山家的歌。
歌声越唱越远,好像是引诱着人到过夜的下处。
这人堆起寂寞的笑脸,望着那牧羊女的影子,渐渐的消失在和溪流并行的小径上。
他喃喃地自语道:“这丫头!”天色渐渐昏暗,峡谷更加静寂。
他收起烟袋,掮起包袱,拿了行杖,起身去了。
那丢下的烟灰,被风吹到溪里,同泡沫一齐流去……一九三五年十二月底12.请简要概括文中行脚人有什么性格特点。
(4分)13.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的修辞特色。
(6分)14.“暮色中忽然响来叮叮的铃声,狗的吠嗥震动着溪谷。
”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4分)15.有人认为本文具有一种富有诗意的“和谐美”,请联系全文,探究这种“和谐美”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6分)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中国的人文主义林语堂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使西方哲学家备受困惑。
他们从目的论出发,认为包括蚊子乃至伤寒菌在内的万事万物,都是为这个自负的人类的利益而存在的。
今生今世自有百般磨难,因而自傲的人类始终无法事事如意。
于是目的论又转向来生来世,把今生的世俗生活看作为来世所进行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