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尔工业区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德国鲁尔区

(完整word版)德国鲁尔区

鲁尔区的区位条件1.地理位置优越鲁尔工业区是德国,也是世界重要的工业区。

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的地区。

通常将鲁尔煤管区规划协会所管辖的地区,作为鲁尔区的地域界限,其面积4593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1.3%。

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自古就为东西欧往来的“圣路”地带,也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的捷径,地处欧洲的交通路口。

在近代资本主义发展中,又位于欧洲经济最发达的“金三角”内,西距共同体成员国法、荷、比、卢的工业区很近,北距共同体成员国丹麦以及瑞典南部工业区不远,东北、南面又邻近本国下萨克森的经济重心区汉诺威—沃尔夫斯堡—扎耳茨吉待三角工业区和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莱茵河下游以科隆—杜塞尔多夫为中心的工业区。

便于工业区间以及与欧洲共同体成员国间的贸易往来。

2.煤炭资源丰富鲁尔区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

煤炭地质储量为2190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3/4,其中经济可采储量约220亿吨,占全国90%。

鲁尔区的煤炭煤质好,煤种全,品位高,为优质硬煤田,露天煤矿丰富,可炼优质焦炭的肥煤占储量的3/5,煤炭所含的灰分(为3~18%)和硫分(为0.5%~1.5%)都低,发热量高,其中肥煤的发热量高达8600大卡/公斤。

3.距离铁矿近虽然铁矿资源比较匮乏,但距离法国东北部的铁矿较近,便于铁矿石的输入。

4.交通运输方便水运莱茵河纵贯全区南北,莱茵河口上的7000吨级海轮和8000吨的顶推船队,可直抵杜伊斯堡港。

从杜伊斯堡港到荷兰边界的莱茵河段,鲁尔区年均运输量达1亿吨,还可通过河口的鹿特丹港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

区内有沟通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和埃姆斯河的4条运河网,总长达425公里(包括通往埃姆斯河下游河段),鲁尔区有大小河港74个,这里的河道与港口均已标准化,可通行1350吨的欧洲标准货轮的航运。

同时,鲁尔区东部可利用多特蒙德—埃姆斯运河航运,经埃姆登港与海外运输联系。

所以,虽然鲁尔区地处内陆地区,但由于它有着方便的水运条件,特别是莱茵河通海航运,使得它与沿海地区样具有廉价运费条件。

德国鲁尔工业区

德国鲁尔工业区
杜伊斯堡大学
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
大力开展环境保护
水源充足 三条河流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
煤 矿
广阔的市场
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促迚了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的发展。
辉煌期鲁尔区的工业部门 运入铁矿石
钢铁 工业 机械工业
丰富的煤 炭资源
煤炭工业
电力工业
丰富的水源
化学工业
煤炭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
有利的区位催生了鲁尔区的大量城市
德 国 鲁 尔 工 业 区 的 蜕 变
鲁尔工业区位置
鲁尔工业区是 德国,也是世 界重要的工业 区。位于德国 西部、莱茵河 下游支流鲁尔 河不利珀河之 间的地区。其 面积4593平斱 公里,占全国 面积的1.3%。
鲁尔工业区概况
工业区内人口和城市密集,人口达570万,占全国人口的9%,核心地区人 口密度超过每平斱公里2700人;区内5万人口以上的城市24个,其中埃森、 多特蒙德和杜伊斯堡人口均超过50万。鲁尔区南部的鲁尔河不埃姆舍河之 间的地区,工厂、住宅和稠密的交通网交织在一起,形成连片的城市带。 传统上鲁尔区是一个老工业区,从19世纪中叶开始发展,其显著特点一直 是以采煤、钢铁、化学、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核心,幵是该国的能源基地、 钢铁基地和重型机机械制造基地,这三大部门的产值曾一度占全区总产值 的60%。
• 内河交织成网,且不海洋相通,水运便利;有德国最稠密 的铁路网,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发达的河运使之成为东、 西欧往来的必经之地,也是北欧通吐中欧、南欧的捷径。 • 靠近水源,为工业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 丰富的煤炭资源为鲁尔区工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 • 鲁尔区本身铁矿资源较为困乏,离铁矿区较近。利用便利 的交通主要依靠从法国东北部著名铁矿区的迚口。 也正是交通、能源、资源、水源、市场等这些有利的条件 促使城市的产生,并且使城市成为有机整体——鲁尔区。

鲁尔区的开发与治理解析

鲁尔区的开发与治理解析

鲁尔区的开发与治理解析鲁尔区,这可是个在地理课本里相当有分量的“角色”。

咱今天就来好好聊聊它的开发与治理。

我记得有一次去一个老工业区参观,那场景跟鲁尔区曾经的模样有点像。

到处是高大的烟囱,灰蒙蒙的天空,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味道。

这让我一下子就想到了鲁尔区当年的辉煌与困境。

鲁尔区的开发,那可是有一段相当精彩的历史。

在 19 世纪中叶,凭借着丰富的煤炭资源,鲁尔区就像开了挂一样,迅速崛起成为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

煤炭开采业那叫一个红火,挖出来的煤一车一车地往外运。

同时,钢铁、机械制造等行业也跟着蓬勃发展。

一时间,工厂林立,机器轰鸣,到处都是忙碌的工人。

这里的煤炭质量好,储量大,就像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再加上附近又有便利的水陆交通,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还有铁路,运输成本低,效率高。

所以,各种工厂都扎堆在这儿。

当时的鲁尔区,那可是德国工业的心脏。

工厂里日夜不停地生产着钢铁、煤炭、机械,运往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到世界各地。

工人们虽然辛苦,但收入也不错,生活还算有滋有味。

然而,好景不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了。

过度依赖煤炭资源,开采技术又没有跟上,煤炭的质量和产量都开始下降。

而且,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鲁尔区的产品慢慢失去了优势。

环境问题更是让人头疼。

由于长期的煤炭开采和工业生产,空气变得污浊不堪,河流被污染得不成样子,到处都是黑乎乎的。

树木都长不好,鸟儿也不愿意在这儿安家。

我去的那个老工业区,河里的水都是黑色的,上面还漂浮着一层油花,看着就让人心疼。

面对这些问题,鲁尔区可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治理行动。

首先是调整产业结构。

不再单纯依靠煤炭和钢铁,而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比如电子、信息、环保等。

一些老旧的工厂被关闭或者改造,腾出的土地用来建设高新技术园区和商业区。

然后是优化环境。

加大对污染的治理力度,植树造林,净化河流。

经过多年的努力,空气渐渐清新了,河流也变清澈了,绿树成荫,花草遍地,又成了动物们的乐园。

鲁尔工业区是德国

鲁尔工业区是德国

鲁尔工业区是德国,也是世界最重要的工业区。

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的地区尔工业区在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境内;通常将鲁尔煤管区规划协会所管辖的地区,作为鲁尔区(Ruhr-gebiet)的地域界限,其面积4593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1.3%。

区内人口和城市密集,人口达570万,占全国人口的9%,核心地区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2700人.背景:鲁尔以煤炭开采和钢铁生产为基础,逐渐发展成包括煤炭、钢铁、机械制造、化工、电力等重工业的在德国乃至欧洲最大的工业区。

第二次世界大战遭到破坏。

进入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受到世界能源结构的转变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冲击,鲁尔区传统的采煤和钢铁工业走向衰落,面临着严重的结构性危机。

针对这种状况,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鲁尔区经济结构的转变和地区复兴。

工业遗产保护的内容:(1)整体结构保护——对厂区的整体布局结构框架(包括功能分区结构、空间组织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以及其中的空间节点、构成元素等进行全面保护。

例如,对多特蒙德市的“卓伦”Ⅱ号、Ⅳ号煤矿、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中的蒂森钢铁厂以及埃森市的“关税同盟”煤矿Ⅻ号矿井及邻近的炼焦厂等工业遗产都采取了厂区整体结构全面保护的措施。

(2) 工业设施保护——工业设施涵盖了生产设施、仓储设施、交通运输设施、动力设施、给水与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等内容,这些设施包括各类车间厂房、库房、变配电站、锅炉房、烟囱、井架、水塔、水池、水渠等建、构筑物;高炉、气罐、油罐等工业生产设备;铁路、机车、管道、传送带等交通运输设施或动力传输设备。

(3) 场地环境保护——德国著名景观大师彼德·拉兹提出对工业遗产所处的场地环境进行全面保护。

例如对受污染的土壤以及在其间顽强生长的植被、工业生产过程形成的地表痕迹以及工业废弃物等.“关税同盟”煤矿Ⅻ号矿井荒地上长出的杂草炼焦厂内的管道和传输设备设施的保护性再利用:①博物馆模式将工业遗产更新为博物馆是鲁尔区工业遗产再利用中最常见的做法。

主要的工业地带德国鲁尔区

主要的工业地带德国鲁尔区

1、丰富的煤炭资源
鲁尔区煤炭储 量为2190亿吨, 占全国总储量 的3/4,其中 经济可开采量 约220亿吨, 占全国的90%。
2、离铁矿区较近
从海外进口瑞典、 俄罗斯等国的铁 矿石到荷兰鹿特 丹,再经过莱茵 河运到鲁尔区。
通过陆上交通就 近从法国洛林铁 矿区进口。
3、充沛的水源
区内有莱 茵河、鲁 尔河、利 珀河及4条 运河,提 供了充沛 的水源。
丰富的煤 炭资源
运入铁矿 煤炭工业 丰富的水源
钢铁工业 电力工业 化学工业
机械 工业
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传统工业区衰退的根本 原因
三、鲁尔区的新发展
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多元化)
● 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 ● 鼓励和引进新兴产业 ● 重视发展第三产业

造 传
减少厂矿 企业数量



每个厂生产
规模扩大
2、 世界性钢铁过剩—— 钢铁工业的衰落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钢铁市场竞 争激烈(产钢国、钢出品国增多), 20世纪70年代后钢铁的市场需求量减 少,导致世界性钢铁过剩。
3、产业结构单一(衰退的内在原因)
鲁尔区的工业部门主要是采煤、钢铁、化学 和机械制造工业,其中以煤炭工业为基础,钢铁 工业为主导,工业部门以重工业为主,并高度集 中于少数工业部门,生产结构单一,某一工业部 门的衰落,将会引起全区生产的衰落。80年代, 鲁尔工业区出现了严重的发展危机。
4、便捷的水陆交通
内河交织成网,且与海洋相通,水运便利; 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网,高速公路四通八 达。
5、广阔的市场
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 尔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二、鲁尔区的衰落
1、廉价石油的竞争(煤炭工业衰 落的主要原因)

主要的工业地带:德国鲁尔区

主要的工业地带:德国鲁尔区

2、 世界性钢铁过剩—— 钢铁工业的衰落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钢铁市场竞 争激烈(产钢国、钢出品国增多), 20世纪70年代后钢铁的市场需求量减 少,导致世界性钢铁过剩。
3、产业结构单一(衰退的内在原因)
鲁尔区的工业部门主要是采煤、钢铁、化学 和机械制造工业,其中以煤炭工业为基础,钢铁 工业为主导,工业部门以重工业为主,并高度集 中于少数工业部门,生产结构单一,某一工业部 门的衰落,将会引起全区生产的衰落。80年代, 鲁尔工业区出现了严重的发展危机。
1、丰富的煤炭资源
鲁尔区煤炭储 量为2190亿吨, 占全国总储量 的3/4,其中 经济可开采量 约220亿吨, 占全国的90%。
2、离铁矿区较近
从海外进口瑞典、 俄罗斯等国的铁 矿石到荷兰鹿特 丹,再经过莱茵 河运到鲁尔区。
通过陆上交通就 近从法国洛林铁 矿区进口。
3、充沛的水源
区内有莱 茵河、鲁 尔河、利 珀河及4条 运河,提 供了充沛 的水源。
丰富的煤 炭资源
运入铁矿 煤炭工业 丰富的水源
钢铁工业 电力工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化学工业
机械 工业
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传统工业区衰退的根本 原因
三、鲁尔区的新发展
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多元化)
● 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 ● 鼓励和引进新兴产业 ● 重视发展第三产业

造 传
减少厂矿 企业数量



每个厂生产
规模扩大
经 济 结 构 多 样 化
鼓励、引进汽车、 石化电子、通信技 术等新兴产业
重视发展 第三产业
发 展 新
和 第 三
兴 产 业
产 业
鲁尔区的经验对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启示?

德国鲁尔区

德国鲁尔区

德国鲁尔工业区生态治理实践及启示1.鲁尔工业区概况鲁尔工业区是位于德国西部北莱茵河-威斯特法伦州境内的一个区,介于莱茵河及其支流鲁尔河、利伯河之间,是德国最大的工业区,欧洲最大的经济区,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工业区之一。

鲁尔工业区不是一个独立的行政机构,从地理概念上讲,现在的鲁尔工业区是指“鲁尔区城市联盟”所属北威州11个直辖市和4个县级市的总计54个镇的所辖区域。

面积为4430平方千米,占北威州总面的1/10,人口约540万,占全国的6.6%。

区域内的主要城市有多特蒙德、波鸿、埃森等。

鲁尔区工业区是《凡尔赛条约》的产物。

一战结束后德国战败,必须用富产煤炭和铁矿资源的鲁尔工业区的煤向法国进行战争赔偿。

从下面这张剖面示意图上可以看出,鲁尔河区域煤层较浅,可以产生大露天煤矿和工业生产所需要的无尽的能源。

由此开始的庞大的移民计划和煤炭开采业为鲁尔工业区带来了第一次经济飞跃。

二战后,欧洲重建和经济振兴带动了鲁尔工业区再度繁荣并成为德国最重要的煤炭、钢铁和能源工业生产基地,其经济总量曾占到德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为德国战后经济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表1)。

但是与其他资源型城市和地区一样,鲁尔工业区也经历了由兴盛到衰退的全过程。

20世纪60--70年代,由于世界煤炭产量大增,加上石油和天然气的广泛使用,鲁尔区被迫缩小煤矿开采规模。

70年代中期,全球爆发经济危机。

鲁尔区的钢铁大幅度减产。

这就是“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迫使传统产业转型,主要表现为:资源递减与产业经济增长和铸求之间的不平衡;产业结构单一与综合经济发展的不协调;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恶化与人居环境改善的滞后相抵触;失业人口的增加与社会稳定相矛盾等。

1955年,鲁尔区有,40个煤矿基地,81座炼钢炉,数十万产业工人。

到了2003年,煤矿基地、炼钢厂各只剩下7座,产业工人只有几万人。

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已成为每尔工业区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经过长期的阵痛,鲁尔工业区终于获得了转型的成功。

德国鲁尔工业区

德国鲁尔工业区

鲁尔区简介(jiǎn jiè)鲁尔区(Ruhr)位于德国中西部,著名(zhùmíng)的莱茵河的三条支流一一鲁尔河(River Ruhr)、埃姆舍河(River Emsher)、利帕河(River Lippe)从南到北依次(yīcì)横穿该区,位于“伦敦一热那亚”香蕉(xiāngjiāo)型老工业带中部(zhōnɡ bù),处于从意大利北部一直延伸到英国的欧洲工业产业带的中东部地区。

鲁尔工业区内人口和城市密集,目前,人口达60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7%,核心地区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2700人;区内5万人以上的城市24个,其中埃森、多特蒙德和杜伊斯堡人口均超过50万人。

约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百余年来一直是德国的煤钢工业基地,始终占着全国硬煤生产的80-90%,钢铁的60--7000,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鲁尔区发展(fāzhǎn)成为德国工业心脏的主要条件鲁尔区之所以发展成为德国工业(gōngyè)的心胜,是同该地区拥有的矿产资源、地理位置、水陆交通(jiāotōng)、水电供给条件等分不开的;同时,也同德国军国主义和垄断组织(lǒnɡ duàn zǔ zhī)的发展密切有关。

一、资源(zīyuán)条件鲁尔工业区的形成是与“黑色金子”煤炭资源密不可分的。

鲁尔区有着丰富的煤炭,地质储量为2190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3/4,其中经济可采储量约220亿吨,占全国90%。

鲁尔区的煤炭煤质好,煤种全,为优质硬煤田,可炼优质焦炭的肥煤占储量的3/5,煤炭所含的灰分为(3~18%)和硫分为(0. 5%一1. 5%)都低,发热量高,其中肥煤的发热量高达8600大卡/公斤。

鲁尔区虽然煤炭资源丰富,但煤藏的地质条件并不好,埋藏深度平均达830米,远远超过美国(50米)、英国(350米)和法国(450米)。

而且,在过去的130年中,随着鲁尔采煤区的逐渐北移,矿井平均开采深度不断加深,目前现有的矿井己经超过1200米,从1900年到1982年,鲁尔区己经采出硬煤约80亿吨,平均每年1亿吨左右。

德国鲁尔区,钢铁之心的华丽蜕变

德国鲁尔区,钢铁之心的华丽蜕变

德国鲁尔区,钢铁之心的华丽蜕变提到德国的“鲁尔区”,你会想到烟囱林立、灰尘满天的重工业摇篮还是莱茵河畔风光秀美的“欧洲文化首都”?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德国鲁尔区的故事,这个曾为战后德国经济作出奇迹般巨大贡献的老工业基地百年来的兴衰沉浮。

德国鲁尔工业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世界第一个以工业旅游为主题的世界文化遗产。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面积达4430平方公里,人口约540万,区内包括多特蒙德、波鸿、埃森和杜伊斯堡等城市。

鲁尔区拥有近200年的工业发展史,基于有利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良好的历史条件,形成了以煤炭、钢铁、电力、化学、机械为主的产业结构,逐渐成为德国能源、钢铁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和龙头区域。

然而,鲁尔区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先后遭遇“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使鲁尔区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主导产业衰落、工厂关闭、失业剧增,开始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危机,为了持续化发展,鲁尔工业区开始转变。

对此,德国政府采取因地制宜的经济政策,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对老工业区的改造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实现了经济结构转变和产业转型,赋予鲁尔区新的生命力。

鲁尔工业区重生的转变措施“修旧如初”是鲁尔区改造的灵魂鲁尔区发展初期,缺乏对土地利用、城镇布局、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整体规划,造成地区环境质量不断恶化,区域形象受到严重损害。

为了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德国政府颁布法律,成立了鲁尔煤管区开发协会,作为鲁尔区最高规划机构。

摒弃了对已丧失经济价值的工业基地进行大拆大建的“除锈”行动,而是尽可能地对原有工业建筑物进行精心梳理和改造留存。

全面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1968年,北威州政府制定了第一个产业结构调整方案——“鲁尔发展纲要”,对矿区进行重点清理整顿,将采煤集中到赢利多和机械化水平高的大矿井,同时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并改造煤钢业。

这些优惠政策包括价格补贴、税收优惠、投资补贴、政府收购、矿工补贴、环保资助、研究与发展补助等。

鲁尔工业区的研究报告

鲁尔工业区的研究报告

鲁尔工业区的研究报告鲁尔工业区(Ruhr Industrial Region)位于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是欧洲最大的工业区之一。

该工业区自18世纪末起逐渐发展,经历了从煤炭和钢铁生产为主的传统重工业时期,到现在以高科技产业和创新为核心的多元化产业结构。

本次研究报告旨在分析鲁尔工业区的发展状况、产业结构、城市规划以及未来前景。

1. 发展状况:鲁尔工业区在过去几十年间经历了艰难的转型期,从传统重工业向多元化产业结构转变。

由于市场需求和国际竞争力下降,传统重工业逐渐减少,但该地区的企业逐渐涌现新的发展机遇。

在过去二十年中,鲁尔工业区经济持续增长,并且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2. 产业结构:鲁尔工业区的产业结构经过转型和调整,目前涵盖了高科技产业、研发中心、创新型企业以及文化和旅游业等多个领域。

鲁尔工业区发展了一系列优势产业,包括信息技术、电子、能源、环保技术、物流和金融服务等。

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使得鲁尔工业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为其经济带来了稳定增长。

3. 城市规划:为了适应经济结构的转型,鲁尔工业区进行了全面的城市规划,并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城市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

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一地区的城市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并且成为了众多企业和创新者的宜居之地。

4. 未来前景:鲁尔工业区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表明,该地区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

政府和企业方面不断加大对创新科技和可持续发展的投资力度,加强与学术界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以保持鲁尔工业区的竞争力。

此外,该地区还积极推动创业文化的发展,培育创新人才,吸引更多的创新项目和投资,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总之,鲁尔工业区在经历了多年的转型和调整后,通过发展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和优化城市规划,成功实现了经济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未来,鲁尔工业区有望在创新科技、可持续发展和创业文化方面继续取得突破。

德国鲁尔区

德国鲁尔区

鲁尔区的区位条件1.地理位置优越鲁尔工业区是德国,也是世界重要的工业区。

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的地区。

通常将鲁尔煤管区规划协会所管辖的地区,作为鲁尔区的地域界限,其面积4593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1.3%。

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自古就为东西欧往来的“圣路”地带,也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的捷径,地处欧洲的交通路口。

在近代资本主义发展中,又位于欧洲经济最发达的“金三角”内,西距共同体成员国法、荷、比、卢的工业区很近,北距共同体成员国丹麦以及瑞典南部工业区不远,东北、南面又邻近本国下萨克森的经济重心区汉诺威—沃尔夫斯堡—扎耳茨吉待三角工业区和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莱茵河下游以科隆—杜塞尔多夫为中心的工业区。

便于工业区间以及与欧洲共同体成员国间的贸易往来。

2.煤炭资源丰富鲁尔区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

煤炭地质储量为2190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3/4,其中经济可采储量约220亿吨,占全国90%。

鲁尔区的煤炭煤质好,煤种全,品位高,为优质硬煤田,露天煤矿丰富,可炼优质焦炭的肥煤占储量的3/5,煤炭所含的灰分(为3~18%)和硫分(为0.5%~1.5%)都低,发热量高,其中肥煤的发热量高达8600大卡/公斤。

3.距离铁矿近虽然铁矿资源比较匮乏,但距离法国东北部的铁矿较近,便于铁矿石的输入。

4.交通运输方便水运莱茵河纵贯全区南北,莱茵河口上的7000吨级海轮和8000吨的顶推船队,可直抵杜伊斯堡港。

从杜伊斯堡港到荷兰边界的莱茵河段,鲁尔区年均运输量达1亿吨,还可通过河口的鹿特丹港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

区内有沟通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和埃姆斯河的4条运河网,总长达425公里(包括通往埃姆斯河下游河段),鲁尔区有大小河港74个,这里的河道与港口均已标准化,可通行1350吨的欧洲标准货轮的航运。

同时,鲁尔区东部可利用多特蒙德—埃姆斯运河航运,经埃姆登港与海外运输联系。

所以,虽然鲁尔区地处内陆地区,但由于它有着方便的水运条件,特别是莱茵河通海航运,使得它与沿海地区样具有廉价运费条件。

德国鲁尔区案例

德国鲁尔区案例

德国鲁尔区案例德国鲁尔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之一,位于德国西部,横跨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和鲁尔州。

以下是关于德国鲁尔区的10个要点:1. 工业发展:鲁尔区以其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而闻名,自19世纪末以来成为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之一。

它集中了德国的钢铁、煤炭、化工和机械制造等重要行业。

2. 人口规模:鲁尔区是德国最大的城市集群之一,人口超过1100万人。

它包括杜塞尔多夫、埃森、杜伊斯堡等大城市,以及许多小城镇。

3. 结构转型:随着煤炭和钢铁行业的衰落,鲁尔区在20世纪末进行了结构转型。

它转向了更加多元化的产业,如服务业、创意产业和高科技产业。

4. 教育和研究:鲁尔区拥有众多高等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如杜塞尔多夫大学、埃森-杜伊斯堡大学和波鸿大学。

这些机构在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开展创新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5. 文化和艺术:鲁尔区也是德国的文化和艺术中心之一。

它拥有许多博物馆、艺术画廊、音乐厅和剧院,吸引了大量的艺术家和文化爱好者。

6. 城市规划:为了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和环境状况,鲁尔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规划和重建项目。

许多老旧的工业设施被改造成公园、文化中心和休闲区,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绿色空间和休闲活动场所。

7. 环境保护:鲁尔区在过去几十年里致力于改善环境状况。

它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减少污染和提高能源效率,包括关闭高污染的工厂、推广清洁能源和鼓励可持续发展。

8. 旅游景点:鲁尔区有许多吸引人的旅游景点。

比如,杜塞尔多夫的老城区、埃森的齐格马尔博物馆和博鳌湖公园,以及杜伊斯堡的内恩贝克修道院等。

这些景点展示了鲁尔区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9. 交通网络:鲁尔区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包括高速公路、铁路和水路。

它连接了欧洲其他地区,便于货物和人员的流动。

10. 区域合作: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和解决共同问题,鲁尔区的城市之间开展了广泛的区域合作。

这种合作包括共同制定发展战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

总结起来,鲁尔区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工业区,经历了从传统的重工业到多元化产业的转型。

高三地理德国鲁尔区知识点

高三地理德国鲁尔区知识点

高三地理德国鲁尔区知识点鲁尔区是位于德国西北部的重要工业区,也是德国最大的工业区之一。

它以其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强大的工业基础而闻名于世。

在高三地理课程中,学生们会接触到关于鲁尔区的一些知识点,本文将围绕这些知识点展开论述。

首先,我们来了解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鲁尔区位于德国的西部,横跨了北莱茵-威斯特法伦、莱茵兰-普法尔茨和黑森三个联邦州。

它的面积虽然不大,但却是欧洲最重要的工业地区之一。

鲁尔区的地理条件十分优越,拥有丰富的煤炭和铁矿石资源,同时还有便利的水运和铁路交通网络。

其次,我们要了解鲁尔区的工业发展历史。

20世纪初,鲁尔地区成为德国最重要的冶金和化工中心,大量的工厂和企业在这里兴起。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煤炭的重要性逐渐下降,工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鲁尔地区开始进行结构调整,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

如今,鲁尔区已经成为德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不仅拥有众多的国际知名企业,还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

接下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鲁尔区的经济特点。

鲁尔区的经济主要以工业为基础,尤其是钢铁、化学和机械制造业。

这些行业在德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鲁尔区还拥有丰富的科研机构和高校,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和资源。

除了传统产业,鲁尔区还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如信息技术、生物科技等。

同时,我们不得不关注鲁尔区的环境问题。

长期以来,工业生产对鲁尔区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空气和水质污染问题比较严重。

为了改善环境状况,鲁尔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增加环保投入、推动工业转型、加强资源节约等。

这些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环境质量逐渐得到改善,但仍需进一步努力。

最后,我们也可以关注鲁尔区的城市发展和人文景观。

鲁尔区拥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城市,如杜伊斯堡、埃森、多特蒙德等。

这些城市不仅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还各自拥有独特的城市景观。

例如,杜伊斯堡的内港区是一个集合了文化、商业和居住的多功能区域,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者。

德国鲁尔工业区

德国鲁尔工业区

20世纪50年代以后,鲁尔区经济衰 落的原因
(1)生产结构单一 :重工业比重过大,集中在 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五大传统工业部 门,其中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是全区经济的基础。 (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20世纪50年代以 后,石油、天然气广泛使用,在世界能源消费构 成中,煤炭所占比重减少;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 逐渐降低。 (3)世界性钢铁相地过剩:世界钢铁生产国和出 口国不断增多,钢铁替代产品广泛应用。 (4)环境不断恶化:重化工业高度集聚带来环境 污染、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等问题。 (5)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新兴工业部门不愿意到 环境恶化的鲁尔区落户。
没考90还敢玩认真复习去吧
德国鲁尔工业区
简介
鲁尔工业区是德国,也是世界最重要的工业区。位于德国 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的地区尔工业 区在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境内;通常将鲁尔煤管区规划 协会所管辖的地区,作为鲁尔区(Ruhr-gebiet)的地域界 限,其面积4593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1.3%。区内人 口和城市密集,人口达570万,占全国人口的9%,核心地 区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2700人;区内5万人口以上的 城市24个,其中埃森、多特蒙德和杜伊斯堡人口均超过50 万。鲁尔区南部的鲁尔河与埃姆舍河之间的地区,工厂、 住宅和稠密的交通网交织在一起,形成连片的城市带。并 且它形成于19世纪中叶,是典型的传统工业地域,被称为 “德国工业的心脏”。它位于德国中西部,地处欧洲的十 字路口,又在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内,邻近法国、荷兰、 比利时、丹麦、瑞典等国的工业区。
综合整治工业发展中出现问题的分析思 路
区位优势
曾经衰落的原 因
综合整治
丰富的①资源、 生产结构单一、 调整④、发展 水源充足、便 煤炭的能源地 第三产业和优 捷的水陆交通、 位下降、③严 化环境等 离铁矿区近、 重、新技术革 ②等。 命的冲击等。

德国鲁尔工业区整治经验及启示

德国鲁尔工业区整治经验及启示

德国鲁尔工业区整治经验及启示20 世纪50 年代末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区域整治为改造传统老工业作了有益的尝试,其成功转型的经验对我们振兴东北,重振中国重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鲁尔工业区的基本情况介绍鲁尔地区位于德国西部的北莱茵———威斯特伐伦州内,面积4432.79 平方公里,人口540 万,处于德国以及整个欧洲交通枢纽地带。

鲁尔工业区是德国以及整个欧洲重要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具有悠久的工业史,是欧洲最大的工业区。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以后,在20 世纪50—60 年代鲁尔工业区的煤炭钢铁工业迅速膨胀,呈现出空前繁荣,被称为“欧洲工业的心脏”。

有12 座工业城市、12,000 个工厂和600 多个矿井。

矿山地下交通线总长6,800 公里。

鲁尔工业区的煤炭采掘量占联邦德国总采掘量的80%,钢铁生产占全国总量的1/3。

从20 世纪50 年代末起,由于以煤、钢为主单一经济结构受到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和科技革命的冲击,鲁尔工业区经济发展速度放慢,生产萎缩,失业大幅增加等其他一系列问题。

60 年代以来,鲁尔工业区围绕着发展多样化经济,开展了区域全面整治与更新。

二、鲁尔工业区的整治规划与措施(一)以法治区、整体规划德国在鲁尔工业区改造振兴中先后制定了《联邦区域整治法》、《煤矿改造法》、《投资补贴法》等。

有效保证各项整治政策的实施,纳入到法制轨道。

1920 年,德国政府颁布法律,成立了鲁尔煤管区开发协会(现在简称KVR),作为鲁尔区最高规划机构。

这个权力机构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成员中60%是市、县政府代表,40%是企业代表,有利于其决策顺利贯彻落实。

1960 年该机构提出了鲁尔工业区整体发展规划,担负起全面规划,决定整治措施并组织实施的重任。

1966 年,鲁尔开发协会编制了鲁尔工业区第一个总体发展规划。

1969 年又对它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并且予以正式公布。

这是联邦德国第一个在法律上正式生效的区域整治规划。

鲁尔工业区改造的措施

鲁尔工业区改造的措施

鲁尔工业区改造的措施引言鲁尔工业区是德国最大的工业区之一,位于鲁尔河流域。

自19世纪末至今,鲁尔工业区一直是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重要工业基地。

然而,随着经济的变迁和环境意识的提高,鲁尔工业区面临着许多挑战,如环境污染、土地浪费等。

为了促进鲁尔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造措施。

1. 产业结构优化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环保要求,鲁尔工业区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扶持新兴产业和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实现了产业的转型升级。

尤其是在新能源、节能环保和高技术制造等领域,鲁尔工业区取得了重要突破,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 环境治理与修复尽管鲁尔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但也面临着环境污染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鲁尔工业区采取了一系列的环境治理措施。

首先,加强了工业废水和废气的治理,通过引进先进的处理技术和设备,显著降低了污染物排放。

其次,加大了对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复力度,采用生物修复、机械修复等手段,修复了大量受污染的土地和水体。

3. 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提升鲁尔工业区的发展能力和竞争力,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改善道路交通、铁路和机场等交通设施,提高物流效率;建设更加完善的供水、供电和供气系统,保障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需求;优化信息通信网络,提升区域的通信质量和网络覆盖范围。

这些基础设施建设的措施为鲁尔工业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4. 城市更新与功能转型鲁尔工业区的城市更新工作主要集中在老旧工业区和工人住宅区,旨在改善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通过拆除老旧厂房、整合土地资源、规划新的功能用地等方式,实现了城市功能的转型。

另外,鲁尔工业区还注重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将其纳入城市更新计划中,保留了区域的独特历史和文化特色。

5. 区域协同与合作鲁尔工业区的改造不能仅仅局限在某一特定领域,而需要全区域的协同与合作。

相关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需要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改造工作的进展。

通过建立交流机制、共享信息资源和共同研发新技术,实现了鲁尔工业区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鲁尔工业区

鲁尔工业区

鲁尔工业区的优越条件

地理位置 煤炭资源 水陆交通便利 生产消费中心
鲁尔工业区的成立与发展

莱茵河纵贯全区南北,从莱茵河口上溯的7000吨级海轮和 8000吨的顶推船队,可直抵杜伊斯堡港。从杜伊斯堡到荷兰 边界的莱茵河段,年均运输量达1亿吨,并可通过河口的鹿 特丹港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
德国鲁尔工业区在其经济发 展过程中经历了由资源开发到资 源枯竭、由钢铁振兴到企业没落 的经济阵痛。但是通过清理改造 和产业结构调整,鲁尔工业区经 济迅速走出了低谷。 德国鲁尔工业区是以煤炭和 钢铁为基础、以重化工业见长的 重工业区,二战前由于煤炭资源 丰富,钢铁市场需求强劲,就业 情况良好,人们生活水平日渐提 高。 此外以自然资源为依托的老 工业城市还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 染、地陷区职工住宅转移安置、 贫困下岗职工子女教育、就业等 一系列问题。
鲁尔工业区改造带给我们的启示(一) 采用就地取材的设计方式 遵循大自然自然排水原则 对住宅建筑的人性化考虑
鲁尔工业区改造带给我们的启示(二) 避免了不必要资金的投入 以保留未来任何的可能性 引进大量的植物任其自然生长
鲁尔工业区在处理资源枯竭型城市 经济转型时十分重视矿区的环境修 复。把煤炭转型同国土整治结合起 来,列入整个地区发展规划,并为 此专门成立整治部门,负责处理老 矿区遗留下来的土地破坏和环境污 染问题。当一个企业关闭后,他们 迅速组织人力物力对关闭后的企业 进行科学的环境评估,制定出周密 的整改规划,科学地对环境进行整 体改造,以期迅速抹掉老工业区的 痕迹,并在企业原址上建设城市居 民住宅小区、娱乐中心、栽树种草 在这里,完善的保险制度起到了关 键的作用。德国保险业的基本 险种分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补贴)、以及公职 人员退休金和职工病假工资等。 在这个福利网中开销最大的项 目是养老金,年支出额达750 亿欧元左右,占直接支出总额 的1/3。支出占第二位的医疗 保险,占支出总额的1/5。目 前德国国民中大约有88%都处 在法定的医疗保险系统之中。 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腐朽为神奇”的德国鲁尔工业区改造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大都是代表各个国家地区悠久历史和独特风貌的名胜古迹,但如果告诉你,在19世纪后半叶的百年里发展起来的钢铁重工业基地也榜上有名,恐怕难以置信吧!位于德国西北部鲁尔工业区埃森市的德国煤炭业联盟洗煤厂就是这样一处极其特殊的世界文化遗产。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西方国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社会生活的变迁,许多过去作为经济支柱的工业基地不再辉煌,德国最大的传统重工业区——鲁尔工业区正是遭受了如此的命运。

然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遗产观念,认为产业遗产也是人类进程的历史见证。

鲁尔区的兴衰联结着几代人的生活,也印刻着人类技术进程中最重要的一页。

因此,德国人没有采取大拆大建的“除锈”行动,而是将这里大片的产业基地保存了下来。

历经十余年的改造振兴,这个破败的大型工业区神奇地转变成了全新概念的现代生活空间。

产业景观的整体保护] 鲁尔工业区的保护观念强调产业景观(industrial landscape)的整体性,无论是已经沉寂的车间,还是斑驳的构筑,即使是炼焦厂中曾被公认为景观杀手的巨大圆桶瓦斯槽,或者是当年的锅炉机房以及其他众多生产流程中的机械设备和构筑,都被保存了下来。

德国煤炭业联盟厂包含了采煤场和炼焦厂,是整个鲁尔区价值最突显的遗产地,这个在1930年已经设立的基地因其建筑的整体性设计和采矿技术的先进性在当时轰动了整个世界。

现在,从传输带、厂房到生产设备,矿区内几乎所有呈现往日先进生产过程的建筑和构筑都经过精心梳理留存下来,并为这个矿区可能转换为一个活的产业博物馆做出了准备。

正是由于其出色的整体保护,它在2001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工业构筑重获生命设计师的智慧首先在于赋予昔日的工业构筑以人性。

他们发现了废弃的钢铁工厂可以成为儿童与青少年的各种训练基地。

一座废弃的瓦斯储放槽经过结构加固变成了一个潜水训练基地,在这个直径45米、深13米的圆桶中注满水之后,放入一艘沉船与一部汽车,由救难协会管理,作为救难训练的道具。

在景观公园里,昔日的厂区可以变成男女老少聚集的溜冰场,而巨大水泥构筑物原来存放炼钢用的焦煤,而现在被改造成了一个攀岩训练场,水泥岩壁上增设了适合不同水平的攀岩者路径,吸引了各种年龄的攀岩爱好者。

结果是,因为这个场地的设立,在没有一座山的鲁尔工业区,德国攀岩协会的鲁尔分会竟然拥有了全国最多的会员。

旧厂房为艺术搭建舞台这里还有许多旧厂房的利用颇有创意,有的被出租给了电影制片者当电影场景,因为高敞空间与各种废弃机械设备成为吊挂灯光与装饰的最佳舞台装备,更有趣的是,这里的独特空间甚至能举办别开生面的婚礼晚会,而由英国籍艺术家JonathanPark主导的照明设计又把这个厂区的夜间装点得如梦如幻,巨大的工业构筑演绎成了震撼人心的当代“雕塑公园”,人们在公园里既能看工业时代的著名电影《大都会》,又能观赏从大烟囱上走下的杂技表演。

最意想不到的是,该矿区内原来可以容纳数百人同时冲澡的浴室如今改造成了埃森市一个舞蹈团练习舞蹈以及表演者的聚会场所,甚至是,原来浴室内的白瓷砖以及内嵌式的肥皂架都被保留下来。

工业基地成为活教材巨型圆桶大瓦斯槽曾提供炼钢厂所需的瓦斯燃料,它直径67米,高118米,属全欧洲之最。

1994年,这个被公认为“景观杀手”的庞然大物却被改造成全欧洲最大也是最奇特的展览场所,一个尺度惊人的、全封闭式的单一展览空间。

这种幻觉般的展览空间不是亲历体验,真是难以想象的,它留存了工业时代完整的空间记忆,又使其变成了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标志物。

每年夏天大瓦斯槽都会举办主题展览。

庆祝德国足球协会成立100周年的展览就在这里举办。

德国煤炭业联盟厂包含的采煤场和炼焦厂如今已经是一个活的博物馆,厂房和传输带都是展览空间的组成,最有趣的是新添的这个大转轮,它带着参观者从空中转入厂房中的炼焦炉,那可真是一个产业历史的神奇之旅啊!摩天轮的旋转将游客带进巨大的炼焦烤炉的内部以体会当年工业机器的威力废弃的钢铁工厂间的游泳池欧伯豪森城的巨型圆桶大瓦斯槽的夜景废弃的瓦斯储放槽改造的潜水训练基地在厂房外墙上放老电影从旧烟囱、煤渣山到寻梦乐园关键词:保留历史设施再利用蓝色天空从消耗资源的角度看,即使规划再好的新建筑,也比不上对现有建筑物的保护、更新、转化和再利用旧工业区的改造和更新,对各国都是一个挑战。

曾经支撑各国经济的老工业区如今都成了头号污染区。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进步,随着人类对环境越来越重视,随着IT 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重工业基地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活力和优势,成了难以卸掉的大包袱。

为了重塑老工业区的形象,再现老工业区的生命力,各国政府都在绞尽脑汁。

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更新计划为全世界的旧工业区改造提供了范本。

它的策略不是废旧立新,而是旧物再利用。

通过改变原有建筑、设施及场地的功能,既再现了工业区的历史,又为人们提供了文化、娱乐生活的园地。

整个鲁尔工业区已变成了一个博物馆和休闲区。

鲁尔是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一个地区,位于莱茵河畔和鲁尔河畔,有500万人口。

虽然城市化程度很高,有都市的特征,但它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大都市。

鲁尔地区是欧洲乃至世界最大的工业区,以煤矿、钢铁和能源为支柱产业。

凭借以下因素,工业区在19世纪的工业化时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技术革新、交通设施的改善、资本的进入、高度的政治和经济自由及非凡的创业精神。

随着发电和化工业的发展,对煤炭的需求日益膨胀,正是技术革新迅速扩大了煤炭和钢铁业的产量,也使鲁尔地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然而,全球化进程使鲁尔工业区的主要工业,如煤矿、钢铁、化工、造纸及纺织业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虽然这些工业曾经创造了工业区辉煌的过去,现在却失去了竞争优势,而且由于文化单一,大大限制了多元化发展的能力。

随着全世界产业发生结构性大调整,工业、尤其是重工业景观已经不再是国力的象征。

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得重工业成为污染的代名词。

作为传统重工业带的鲁尔工业区也与其他发达国家的传统重工业区一样,衰败已在所难免,工厂关闭、失业人口剧增、生态环境破坏殆尽、到处是废弃的厂房和机器设备,整个工业区已无生机可言。

面对颓废的局面,振兴工业区的再生计划势在必行。

因此,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于1989年创建了国际建筑展览公司(IBA),启动了规模庞大的鲁尔区更新计划,10余年间完成了100多个更新方案,每个更新方案都展现出独特的创意与成熟的执行能力,并且强调生态品质与文化品质。

为了能够获得最好的规划方案,IBA广开思路,举办了一系列国际招标,目的就是要获得既有生态品质,又有文化品质和经济效益的更新规划方案,将濒临死亡的工业景观变成巨大的历史和技术博物馆以及最佳的娱乐休闲地。

经过近20年的改造,鲁尔工业区已经脱胎换骨,面貌焕然一新,成了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鲁尔工业区更新计划具有很强的区域特征,各区各厂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局部规划设计,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工业区总体规划包括以下基本元素:土地再利用,以防止未开发的土地被继续开发;对仍在寿命期内的现有建筑物进行维护、改善及再利用;新旧建筑都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将工业区的生产结构向有利于环保生产方式的方向转变;突出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环境、社会和经济再生战略的重要元素。

艾姆舍尔公园(Emscher)19世纪,艾姆舍尔地区曾是欧洲主要的工业和制造业中心。

钢铁厂、炼焦厂、煤矿及化工厂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严重破坏该地区的景观。

随着环境的破坏和经济的衰退,以及废弃的工业设施对土壤的污染日益严重,该地区意识到传统的城市开发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在实施更新项目之前,艾姆舍尔公园到处都是废弃的大型钢铁厂房、烟囱及瓦斯罐。

许多被废弃的生锈建筑有10多层高。

除了少数还在用外,大部分设施都已闲置多年。

到底拿这些工业化的遗留物怎么办,成了工业区的头疼问题。

如果拆除这些钢铁架构,经济和环境成本将是巨大的;如果不拆除,它们又怎么与旧址的新发展和新利用相结合呢?当地部门采取了具有独创性的策略:将这些废弃厂房和设施建成博物馆,既保留工业区的过去,又作为文化活动的中心。

“工业纪念碑”的概念构成了艾姆舍尔景观公园的核心。

人们在这里举办音乐会,穿梭于煤渣山改造的青山之间。

瓦斯罐也不再储存煤气了,而是文化活动站,经常举行音乐会、聚会、表演及会议等。

往地下数百英尺输送矿工的管道以及其他机器也已变成展览室,参观者只有亲身体验才能真正体会到过去。

艾姆舍尔公园的设计思想:以旧艾姆舍尔运河系统再生为基础的水上公园;铁路沿线的公园和步行广场将公园与周边城市连接起来;见证工业区历史的花园;公园之间的缓冲区为当地居民提供娱乐活动场所;炼钢厂的原貌作为鲜活的博物馆,向人们展示钢材的冶炼过程以及鼓风炉的发展历史。

艾姆舍尔公园的建设资金来自多方面。

当艾姆舍尔公园规划公司于1988年成立的时候,州政府为IBA拨款3500万马克。

单个项目的资金则由开发商负责(即当地政府、私营公司或非营利机构)。

大多数项目是由当地政府和私营公司联合筹资的。

惟一例外的是杜伊斯堡——所有开支都是公开集资的。

艾姆舍尔公园项目还得到了州级、国家级结构调整项目的资助和欧盟的资助。

艾姆舍尔公园的发展规划是在生态原则的指导下实施的,这些原则是为了保护、改善及塑造未开发的区域。

这些目标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他们采取的是旧建筑再利用,而不是新建建筑的措施。

他们认为,从消耗资源的角度看,即使规划再好的新建筑,也比不上对现有建筑物的保护、更新、转化和再利用。

现有建筑物的再利用还有其他好处,比如减少新修道路和排水系统等的基础设施开支,因为这些设施已经存在。

另外,为了能够在旧址再利用上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公共空间的保护及公共艺术也是景观改造计划的首要任务。

比如,杜伊斯堡的景观公园项目就同时实现了这两个目标。

该公园在市中心创造了公共空间,而里面的建筑设计则充满了艺术气息。

科学公园(Science Park)科学公园是鲁尔工业区成功改造方案的一个代表作,过去那里曾是一个规模很大的炼钢厂,现在则变成了一个超现代化的建筑,四周有大片的空地、绿地与湖泊。

科学公园不但在周边拥挤的工业区中创造出一片喘息的空间,也是生态改造计划的一环。

杜伊斯堡景观公园杜伊斯堡景观公园是一个新概念公园,是在一个关闭的钢铁厂建成的。

它保留了原厂的厂房、设备、工业设施,可以说保留了整个冶炼过程,供人们参观。

它是一座工业文化纪念碑,也是一个大众公园,成为民众休闲、散步的去处。

经过设计师的精心打造,这里变成了最好玩的游乐园,对儿童和青少年充满了吸引力。

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内的一座废弃的瓦斯罐,经过改造,变成一个潜水训练基地,这个直径45米,深13米的圆桶,注满了水之后,里面放了一艘沉船与一部汽车,作为救难训练的道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