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一、专业定位与目标我们需要明确专业定位。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涉及材料制备、性能、结构与加工工艺的综合性学科。
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材料制备、加工、应用等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卓越工程师。
二、课程设置与体系1.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物理、化学、大学英语等,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2.专业基础课程:材料科学导论、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材料力学、材料加工工艺等,让学生了解材料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加工方法。
3.专业核心课程:金属学、陶瓷学、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纳米材料、材料制备与加工技术等,深入探讨各类材料的特点与应用。
4.实践课程:实验课、实习、实践项目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5.选修课程: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选修相关课程,如材料分析与测试、材料成型工艺、材料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等。
三、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1.实践教学:加大实验课时,增加实习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专业知识。
2.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创新思维。
3.学术交流:组织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让学生了解行业前沿动态。
4.企业合作:与材料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四、师资队伍建设1.引进高层次人才: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主讲教师。
2.加强师资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教学水平。
3.建立教学团队:以课程为纽带,形成教学团队,共同推进专业建设。
五、评价体系与反馈1.学生评价:通过期末考试、课程设计、实践报告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师评价:通过教学质量评价、科研成果等,评价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3.反馈与改进:根据评价结果,调整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不断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六、展望与挑战随着科技的发展,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将面临更多挑战和机遇。
我们需要不断调整培养方案,以适应社会需求。
西南交大交通工程培养方案
西南交大交通工程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交通工程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和工程专业知识,具备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高素质交通工程和管理人才,具有宽厚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通过系统学习和专业实践,使学生具备设计、研发、施工和管理各类交通工程项目的能力,具备从事交通规划与设计、运营管理、系统优化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二、培养要求1.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和工程专业知识;2.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3.具备宽厚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职业道德;4.具备设计、研发、施工和管理各类交通工程项目的能力;5.具备从事交通规划与设计、运营管理、系统优化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三、培养方案1.专业课程设置:(1)数学、物理、力学、工程力学等基础数理课程;(2)土木工程、交通规划与设计、铁路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等专业课程;(3)交通工程项目管理、交通模拟与优化、智能交通系统、交通运输经济学、交通运输法规等专业实践课程;(4)人文社会科学必修课程,培养学生宽容、博学、懂得感人之事,具备对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实践环节:(1)实习实践环节:安排学生到交通工程施工现场、设计院所、交通规划部门、交通管理中心等实习实践,通过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对于实际工程项目的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2)实验设计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科研训练:(1)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2)提供科研实验条件:提供实验室、设备等科研条件,鼓励学生进行科研探索和实验设计。
四、教学体系1.构建交通工程专业核心课程:(1)加强数学和物理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2)建设交通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完善专业教学体系,注重实际工程项目案例教学。
2.开展专业教学实践活动:(1)举办学术讲座和专业实践活动,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和企业代表参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2)组织专业教学实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西南交大培养方案
西南交大培养方案摘要:一、引言二、西南交通大学简介1.办学历史悠久2.综合实力较强3.特色专业鲜明三、培养方案概述1.培养目标2.培养模式3.课程设置四、学术资源与设施1.图书馆资源2.实验室设施3.产学研合作项目五、招生与就业情况1.招生政策2.录取分数线3.毕业生就业率4.就业领域与方向六、校园文化与活动1.社团组织2.学术讲座3.文艺活动4.体育赛事七、结语正文:一、引言西南交通大学(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简称SWJTU)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雄厚实力的全国重点大学。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西南交通大学的培养方案,帮助您了解在校期间的学术发展和生活。
二、西南交通大学简介1.办学历史悠久西南交通大学创建于1896年,原名“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是我国最早的铁路学校,办学历史悠久,传统深厚。
2.综合实力较强西南交通大学是全国“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的高校,综合实力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3.特色专业鲜明西南交通大学以工为主,涵盖理、工、管、文、法、经、艺等7个学科门类,其中交通运输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等的专业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
三、培养方案概述1.培养目标西南交通大学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的高级专门人才。
2.培养模式学校采用“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课程设置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分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教育课程三大类,涵盖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专业基础、专业方向等多个方面。
四、学术资源与设施1.图书馆资源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藏书丰富,拥有各类纸质图书、电子图书、数据库等资源,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术研究环境。
2.实验室设施学校设有各类实验室,具备先进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培养实际工程能力。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3+1)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着“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培养拥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素质、创业精神、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
按照本方案培养的学生,可从事材料工程基础理论研究、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开发、企业管理、生产技术管理及企业市场经营等工作。
按照本标准培养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在达到本培养方案要求时,可获工学学士学位,在达到见习材料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时,可获得见习材料工程师技术资格。
二、培养要求按本方案培养的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为:1. 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以及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管理科学基础。
2. 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技术基础理论,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了解相近专业基本知识。
3. 具有本专业所需的扎实的机械、电工学、信息及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 获得扎实的工程训练,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设计、计算、测试、调研、查阅文献、实验和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
5. 具有一定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英文技术文献,能够和国外的技术人员进行文字或语言方面的交流。
6. 具有一定的自我获取知识能力,能够有效吸收人类文明中有用的信息知识。
7.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8.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行政决策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能够参与管理协调、技术洽谈和国际交往等工作。
9. 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社会适应能力和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10. 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专业培养计划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交通运输专业培养方案〔含茅以升班培养方案、高速特专班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开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突出,根底厚、素质高、能力强、后劲足的交通系统高级管理人员、高级规划设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科研工作人员。
一局部毕业生将能成为交通运输系统各业务部门的领导,一局部毕业生将能成为知名的交通运输专家。
二、根本要求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根本原理;有为国家富强、民族兴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和法制观念。
2、掌握交通运输规划理论与设计方法、运输组织与优化理论、现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工程根底知识、经济、法规等宽厚的根本知识。
具有组织管理能力、规划设计能力、优化控制能力的高级运输工程师、交通工程师、系统工程师。
3、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根本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管理能力。
4、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根本知识,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三、学制与学位学制:四年学位:工学学士四、专业特色1、综合性:具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双重性。
2、“软〞、“硬〞结合。
既要学习土木、电子、计算机、机车车辆、汽车等工程技术知识,又要学习组织、优化、经济、管理、市场等知识。
3、大交通。
以铁路、公路及城市交通为主要对象。
五、主干学科与主干课程主干学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主干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外语、运筹学、交通运输系统分析、交通运输信号、运输市场营销、运载工具及其原理、交通运输经济、线路根底、电路与电子技术根底、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专业课程组行车组织、货物运输组织、旅客运输组织、铁路车站及枢纽〔或道路工程、交通工程学根底、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与控制专业课程组〕六、主要实践教学及根本要求七、毕业学分根本要求八、课程设置细化表注:1、形势与政策课程开课学期为1-7学期,每学期16学时;2、课程设置细化表中未包含学生可任选的12学分课程。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背景
二、专业课程设置
1.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为学生提供坚实的数理基础。
2.专业核心课程:根据学生所选专业,设置一系列基础和深化的专业课程,包括工程力学、电子电路、控制系统、材料科学等,为学生奠定专业基础。
3.创新课程:为学生提供培养创新能力的课程,如创新设计、科技创新方法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实践课程:包括实验实践、工程实践、设计实践等,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习实训
1.实习:安排学生进行一定的实习,在工程实践中学习并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
2.实训:设置一系列实训课程,通过模拟实际工程环境,让学生学习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高工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创新项目
鼓励学生参与创新项目,如科研项目、工程设计竞赛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新平台,如实验室、研究中心等,提供指导和支持。
五、综合评价与考核
1.绩点评定:通过学生在各门课程中的表现,按学分绩点制进行评定,综合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
2.项目评价:对学生参与的实践项目、创新项目进行评价,考察学生
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一、专业基础课程的加强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应该注重巩固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
在大学工程专业的教育中,应该加强数学、物理、化学等理工科基础课程的教学,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应该加强专业实践课程的教育,如工程实验、实习等,以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
二、创新思维的培养卓越工程师应该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营造积极的创新氛围,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和竞赛活动,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综合素质的提升卓越工程师不仅需要具备优秀的专业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在培养方案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责任意识。
为此,可以增加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开设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
同时,应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如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
四、外语能力的培养卓越工程师在国际化的背景下需要具备良好的外语能力。
在培养方案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提供专门的英语课程和培训,增加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以及专业英语的学习。
此外,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国际项目等,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合作能力。
五、实践和就业机会的增加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应该与实际工程实践和就业需求相结合。
为此,可以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学生实习和实践的机会。
同时,可以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就业走廊等服务,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此外,可以加强学生的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综上所述,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应该注重专业基础课程的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升、外语能力的培养,同时增加学生的实践和就业机会。
通过这些举措,可以培养出具备卓越工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工程人才,为科技和工程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为专业进行培养,使学生成为具有扎实和系统专业基础知识结构、较强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良好国际化视野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以满足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科学研究、科技创新、工程应用及组织管理等方面的人才需求。
本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素质和能力:1. 扎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现状和发展趋势。
2. 具有分析、解决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正确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合理有效解决方案。
3. 具有解决材料科学与工程相关设计和开发问题的能力,能够在设计、开发环节体现创新意识,并遵从职业伦理、健康、安全、环境以及法律、文化等规范与要求。
4. 具有较强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相关实验与工程研究能力,能够基于材料科学基本原理设计、实施实验,分析、解释实验数据。
5. 掌握材料领域相关模拟与计算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并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对复杂工程和实践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
6. 具有创新意识,掌握创新基本方法;具有综合运用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新材料体系的能力。
7. 了解与材料专业相关的生产、设计、研究、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能客观认识材料科学与工程对社会的影响。
8.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履行社会责任。
9. 具有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以及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10. 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
11. 具有多学科交叉的自然科学知识、机械电子基础知识及经济与管理知识,理解并掌握其方法,并能够应用。
12. 具有较强的沟通、交流以及外语应用能力,具有开阔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规范与要求A 知识构架A1 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在基础教育所达到的知识水平上实现进一步的提升。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范文
(4)人文和社会科学:具备基本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情报交流、法律、环境等人文与社会学的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可运用其进行技术的沟通和交流。
1.2掌握交通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具备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技能
(2)掌握有关运载工具设计、运用及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具备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技能。
(3)掌握有关交通信号与控制系统设计、运用及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具备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技能。
(4)掌握道路交通信息技术装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技能。
1.4掌握交通工程专业通识平台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具备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技能
(二)本专业的相关学科介绍
1.
本专业在所依托学院的相关学科分布合理,层次分明,既有历史悠久,地位突出的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国家重点学科,也有与之密切相关、侧重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相联系的系统工程学科和安全技术及工程(交通运输安全工程)四川省重点学科,还有体现综合运输及行业特色的交通运输、综合运输、物流工程、交通运输经济等学科。
(5)掌握交通商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技能。
1.5掌握交通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具备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技能
(1)掌握道路、公路、高速公路线网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技能。
(2)掌握交通枢纽、场站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技能。
(3)掌握公交线网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技能。
1.6掌握交通管理和控制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具备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技能
(1)掌握道路交通管理组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技能。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案一、背景与意义工程师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人才,他们将科学理论与实际生产结合,致力于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技术难题,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随着科技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工程师的教育培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了培养更多卓越工程师,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建立科学、系统、全面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培养目标1. 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工程问题;2. 具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够不断钻研、创新并改进工程技术;3. 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在多元化环境中协调合作,解决复杂问题;4. 具备自我学习和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技术环境。
三、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基础等基础课程,为工程师的专业学习打好基础。
2. 专业课程根据工程师的不同专业方向,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如工程设计、制造工艺、材料科学、电子电气、机械制造等。
3. 实践教学在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过程中,实践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实验室实验、工程项目实践、企业实习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开设创新创业竞赛、创业导师指导等实践课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四、教育培养方案1. 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互动式教学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
2. 导师制度为每位学生配备专业导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规划学习与发展方向,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3. 实践教学加强实验室建设,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完善实验教学大纲,扩大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实验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4. 项目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工程项目实践,通过项目的执行和管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项目管理能力。
5. 实习就业积极联系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帮助学生了解实际工作需求,培养学生适应工作环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交通运输类(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交通运输类(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第一部分培养方案一、学制标准学制:4年;学习年限:3~6年。
二、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三、毕业和学位要求修满本培养计划规定学分并符合《北京交通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要求的学生,可获得交通运输专业本科毕业证书。
符合毕业要求并达到《北京交通大学授予普通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实施细则》要求的学生,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四、专业定位本专业面向国家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的重大需求,立足轨道交通自身发展,面向多种运输方式,以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为背景、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素质教育为重点,建设并完善适应综合交通发展需要的宽口径专业教育。
确保在国内同类专业中处于一流水平,并不断提高国际知名度。
本专业依托相关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着眼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营管理以及控制领域专门人才的需求,制定知识面宽厚、专业基础扎实的人才培养方案,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专业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五、培养目标培养遵纪守法,具备健全人格、个性突出,具有综合交通运输背景、城市轨道交通特色,满足城市轨道交通领域需要,基础宽厚、视野开阔、发展潜力大、创新意识强、工程素养突出、综合素质优秀,掌握交通运输的基础理论与城市轨道交通需求调查分析、路网规划设计、运力资源配置、运营管理控制以及应急处置等领域内专门知识与关键技术,并具有引领城市轨道交通科技与管理发展潜质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六、培养标准及实现矩阵本专业的培养标准:掌握与城市轨道交通相关的自然科学、数学、工程、经济管理知识,并具有创造性地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运营管理与控制的潜力;在系统掌握交通运输系统共性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政策法规标准、需求调查分析、路网规划设计、运力资源配置、运营管理控制领域的理论和方法有专门的了解和掌握,了解各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西南交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研究生阶段培养方案
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研究生阶段培养方案二〇一一年三月一、“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一)硕士工程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1 系统掌握工程技术知识,了解(关键问题、发展动态、趋势等)专业前沿问题1.1 工程科学与人文科学1.1.1 数学及其应用1.1.2 工程技术工程力学传热学电工电子学控制理论材料科学计算机技术1.1.3 CAD高级应用高等机械CAD机械工程图样表示方法1.1.4 人文科学工程经济管理学社会学情报学环境与法律外语1.2车辆设计原理与方法知识1.2.1 现代车辆设计理论与方法1.2.2流线型与气动性能设计原理与方法1.2.3车辆动力学设计原理1.2.4 结构与强度及疲劳设计原理与方法1.2.5 机车车辆牵引技术1.2.6 列车制动技术1.2.7 列车网络控制技术1.2.8 机车车辆试验技术1.3专业技术标准1.3.1 国家标准1.3.2 机械行业标准1.3.3 工程规范2. 发现并能正确分析工程实际问题,能提出解决方案并实施2.1 需求变化与技术发展2.1.1市场调研2.1.2 新技术发现与探索2.1.3 新技术应用方案提出2.2 资源整合与工程任务解决2.2.1 综合性工程方案设计与开发2.2.2 工程任务完成的创新方法2.2.3 方案的评估、选择与确定2.3 实施计划制定2.3.1 任务安排2.3.2 人力资源调配2.3.3 时间进度安排2.3.4 设备应用计划2.3.5 财务预算2.3.6 资金成本与效益分析2.4 方案的实施、评估与改进2.4.1 方案实施跟踪与监控2.4.2 方案实施过程评估2.4.3 实施结果评价2.4.5项目实施总结2.4.6 方案改进2.5 工程系统2.5.1 建立系统目标和要求2.5.2 定义功能概念和体系结构2.5.3 系统建模2.5.4 目标达成保障2.5.5 工程系统管理3 在行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约束下,能较系统地参与项目和工程的管理过程3.1 行业政策与相关法律法规3.1.1 落实工程质量、环境安全规定3.1.2 掌握工程标准及工程作业程序3.2 项目协商与约定3.2.1 项目委托3.2.2 项目承包3.2.3 供应与采购3.3 项目及工程管理体系3.3.1 管理体系的建立3.3.2 计划和预算的组织、管理3.3.3 任务组织与安排3.3.4 团队建设与管理3.3.5 人机功效考评3.4 危机洞察处理及突发事件应对3.4.1 项目质量标准变化预测3.4.2 作业程序变化趋势分析3.4.3 工程预算变化应对措施3.4.4 突发事件应对3.5 项目和工程评估3.5.1 项目和工程评估指导3.5.2 项目和工程评估主持4 能规范地用专业语言和工具促进团队的有效沟通与交流,拥有健全良好的人格,具有一定人格魅力,能在团队中发挥一定的领导和领航作用4.1 规范的技术语言的使用4.1.1技术图纸4.1.2电子和多媒体4.1.3 图表4.1.4 实用写作4.1.5 口头表达4.1.5 专业外语4.2 工程文件编纂4.2.1 可行性分析报告4.2.2 项目任务书4.2.3 投标书、招标书4.2.4 技术报告4.2.5 研究报告4.2.6验收报告4.2.7项目合同4.3 人际交往能力4.3.1 自察、自省、自控4.3.2 理解他人需求与意愿4.3.3 沟通技巧4.3.4 人格完善4.4 环境适应能力4.4.1 人际关系协调4.4.2 工作环境适应4.4.3 自我调节4.5 团队合作4.5.1 高效团队组建4.5.2 团队工作运行4.5.3 团队成长4.5.4 领导能力4.5.5 竞争与协作4.6 新技术跟踪4.6.1 信息检索与收集4.6.2 信息分析与判断4.6.3 信息归纳与吸收4.6.4 国际化交流与合作5 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尤其具有创新性思维和系统思维能力,具有全局观念,对个人有职业规划能力,能积极承担行业与社会赋予的责任5.1 职业道德5.1.1 职业健康安全标准5.1.2 环境法规与环保5.1.3 职业道德规范5.1.4 职业行为准则5.2 职业素养5.2.1 积极进取和主动精神5.2.2 批判性思维5.2.3 创新思维产品开发设计创新方法工程技术改造与创新5.2.4 时间和资源管理5.2.5 系统思维工程项目集成项目发展管理5.2.6职业规划保持和增强职业能力了解社会及自身发展需求制定、实施职业发展规划5.3 社会责任5.3.1 质量与安全5.3.2 服务与环保5.3.3 其他事务责任6 具有一定的企业管理能力,能进行创业设计,协调工程界与社会系统的关系6.1 企业管理6.1.1 企业文化6.1.2 企业运行企业目标、企业策略、企业管理模式、财务及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及操作、设备更新等6.1.3 企业发展规划6.2技术创业6.2.1创业学6.2.2 创业规划6.2.3 创业融资6.3工程界与社会关系6.3.1 工程界对社会的影响6.3.2 社会对工程界的规范6.3.3 商业环境(二)博士工程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1 掌握并适当发展本专业的科学理论和产品开发理论1.1科学理论1.1.1 现代数学理论1.1.2自然科学理论1.1.3 经济管理理论1.2 现代机车车辆工程理论1.2.1现代机车车辆设计理论1.2.2 机车车辆制造理论1.2.3 机车车辆系统分析与集成理论1.2.4 机车车辆寿命周期管理理论1.2.5 机车车辆试验新技术1.2.6 新型轨道交通产品研发理论1.3 理论知识融合及拓展1.3.1 工程经济理论1.3.2 工程管理理论1.3.3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理论1.4 轨道交通关键技术及理论1.4.1 高速铁路理论1.4.2 机车车辆结构设计理论1.4.3 动车组关键技术及理论1.5 专业前沿的科学理论及相关技术1.5.1 新材料理论1.5.2 新工艺与新设备1.5.3绿色产品开发理论1.5.4产品再制造理论1.6 专业领域技术标准1.6.1 国家通用标准1.6.2 行业专业标准1.6.3 相关工程标准2 掌握本专业工程领域的关键技术,能对其中的难点和前沿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新颖的问题解决方案2.1 系统建模与分析2.1.1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2.1.2 生产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2.1.3 机电液一体化系统分析2.1.4 产品全生命周期建模2.1.5 高速铁路系统建模2.2 可靠性工程与安全分析2.2.1疲劳可靠性2.2.2系统可靠性分析2.2.2结构安全性能评估2.3 数字化样机关键技术2.3.1产品虚拟设计技术2.3.2产品虚拟制造技术2.3.3多体动力学仿真技术2.3.4设计优化技术2.3.5人机工程分析技术2.3.6强度及疲劳分析技术2.3.7工业造型技术2.4 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2.4.1机械零件失效理论2.4.2机械磨损规律与维修制度2.4.3机械故障分析2.4.4机械故障信号处理与分析2.4.5在线诊断技术2.5先进制造技术2.5.1产品快速制造技术2.5.2微细加工技术2.5.3数字化工厂技术2.5.4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2.5.5网络制造技术2.5.6精密及超精密制造技术2.5.7纳米制造2.6 现代交通技术2.6.1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与新技术2.6.2高速铁路交通车辆与新技术2.6.3车辆机构设计与参数化研究2.6.4车辆系统动力学分析2.6.5铁道机车车辆结构强度2.7创新思维与创新设计2.7.1产品创新设计方法2.7.2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理论和方法2.7.3产品概念设计技术2.7.4产品创新设计评价技术3 能有效地进行大型项目及复杂工程的管理3.1 工程思想、工程标准及相关法律意识3.1.1 建立工程质量、环境安全思想3.1.2 精通工程标准及工程作业程序3.1.3 培养相关法律意识3.2 大型项目及复杂工程的管理方法与手段 3.2.1 管理计划与预算制定计划大纲、财务预算3.2.2 项目规划及组织协调3.2.3 项目团队管理团队领导、团队协作、处理团队冲突3.3 危机应对及突发事件处理3.3.1 洞察质量标准、程序和预算的变化3.3.2 指导项目或工程进行3.3.3 制定危机应对措施3.3.4建立突发事件处理机制3.4 指导和主持项目进度控制与评估3.4.1 提出改进建议3.4.2 改进质量管理水平3.4.3项目评估与总结4 能推动团队的沟通交流,具备成为团队核心的能力4.1 技术语言的使用4.1.1技术图纸4.1.2 电子和多媒体4.1.3图表4.1.4 学术论文4.1.5 项目方案4.1.5 专业外语4.2 制定工程文件4.2.1 制定、说明并阐释可行性分析报告4.2.2 制定、说明并阐释项目任务书4.2.3 制定、说明并阐释投标书、招标书4.2.4 制定、说明并阐释技术报告4.2.5制定、说明并阐释验收报告4.2.6制定、说明并阐释项目合同4.3 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4.3.1 自察、自省、自控4.3.2 理解他人需求与意愿4.3.3 在团队中发挥领导作用4.4 较强的人际环境适应能力4.4.1 自信灵活的处理人际关系4.4.2 迅速适应变化人际环境4.5 团队合作4.5.1 高效团队组建4.5.2 较强的团队协调能力4.5.3较强的团队管理能力4.5.4 团队竞争与合作能力4.6 新技术跟踪及掌握能力4.6.1 收集、分析国内外最新技术4.6.2 判断、归纳4.6.3 选择和吸收4.6.4 国际化视野5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主动承担较多行业和社会责任5.1 职业道德5.1.1 熟悉职业健康安全标准5.1.2 熟悉环境法规5.1.3 熟悉职业道德规范5.1.4 遵守职业行为准则5.2 职业素养5.2.1 积极进取和主动精神5.2.2 批判性思维5.2.3 创造性思维5.2.4 时间和资源管理5.2.5 系统思维5.2.6职业规划保持和增强职业能力了解社会及自身发展需求制定、实施职业发展规划5.3 社会责任5.3.1 责任意识5.3.2 社会事务责任5.3.3工程师的角色6 能较好地进行企业管理,积极创业实践,主动推动工程师与社会的关系6.1 企业管理6.1.1 企业文化6.1.2 企业运行企业目标、企业策略、企业管理模式、财务及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及操作、设备更新等6.1.3 企业发展规划6.2技术创业6.2.1创业学6.2.2 创业规划6.2.3 创业融资6.3工程界与社会关系6.3.1 工程界对社会的影响6.3.2 社会对工程界的规范6.3.3 商业环境二、“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实现矩阵(一)硕士工程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实现矩阵(二)博士工程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实现矩阵三、“卓越工程师”教学计划(一)硕士工程型卓越工程师教学计划阶段,第二年为企业学习阶段。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专业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交通运输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规范二○一一年十一月目录一、本专业学科基础 (1)(一)本专业的主干学科介绍 (1)(二)本专业的相关学科介绍 (1)1.相关学科 (1)2.影响本专业的教育因素 (1)(三)主干学科方法论 (2)二、专业培养目标 (2)三、专业培养标准 (3)四、知识能力体系及标准实现矩阵 (7)(一)知识能力体系 (7)(二)课程体系 (18)(三)标准实现矩阵 (18)五、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 (18)(一)培养目标 (18)(二)培养标准 (19)(三)教学内容 (20)(四)工程实践条件 (21)(五)师资配置 (23)(六)工程实践认证标准及认证方式 (24)(七)工程实践日常管理与考核 (24)(八)完善师资工程能力的培养机制 (25)(九)合作企业及工程实践基地一览表 (27)六、本专业的基本教学条件 (27)(一)师资力量 (27)(二)教材 (28)(三)图书资料 (28)(四)实验条件 (29)(五)实习基地 (29)(六)教学经费 (30)七、质量保证体系 (30)(一)教学管理 (30)(二)质量控制 (31)八、本专业规范制定的主要参考指标 (32)(一)学制、学习年限与学位 (32)(二)毕业学分要求 (32)附件1:课程体系 (33)附件2:标准实现矩阵 (33)附件3:课程简介(含课程大纲) (33)附件4:校企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方案 (33)一、本专业学科基础(一)本专业的主干学科介绍本专业所属一级学科为交通运输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所属二级学科为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国家重点学科。
本专业为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国家重点学科的直接依托专业,是西南交通大学的优势专业和重点发展专业,学校传统优势学科交通运输工程为本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本专业的相关学科介绍1.相关学科本专业在所依托学院的相关学科分布合理,层次分明,既有历史悠久,地位突出的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国家重点学科,也有与之密切相关、侧重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相联系的系统工程学科和安全技术及工程(交通运输安全工程)四川省重点学科,还有体现综合运输及行业特色的交通工程、综合运输、物流工程、交通运输经济等学科。
关于西南交大最好的四个专业
关于西南交大最好的四个专业西南交大最好的四个专业国家特色专业:交通运输、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工程力学、通信工程、建筑学、交通工程、地质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地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环境工程、交通运输、交通工程、工程力学、安全工程、物流工程友情提示:在*下方的“测一测你能上的大学”一栏,输入自己的高考成绩、省份、选科,点击查看,就能看到能上的大学/专业有哪些、录取概率是多少、自己在全省的位次排名是多少、同时还可以查看更多院校信息。
西南交大最好的四个王牌专业交通运输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重点一级学科)交通运输专业依托全国排名第一的交通运输工程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先后三次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是全国首批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交通运输专业,也是西南交大最好的专业之一,并于20XX年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特色专业、2020年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在教育部评估中连续十二年全国排名第一。
土木工程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西南交大土木工程专业于1997年、2002年、20XX年均通过了由国家教育部、住建部组织的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合格评估。
20XX年进入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9年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在全国第4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土木工程学科获评A-。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重点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西南交大强势专业,由电气工程学院开设,20XX 年获评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20XX年入选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20XX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重点专业”,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精编【交通运输】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交通运输】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xxxx年xx月xx日xxxxxxxx集团企业有限公司Please enter your company's name and contentv材料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规范材料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规范一、本专业学科基础(一)本专业的主干学科介绍金属材料工程及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金属材料工程以新型金属材料的开发、材料特殊服役性能与行为的研究,材料表面改性技术与装备的开发为主要研究内容,形成了高速铁路用关键材料及其服役行为、材料表面工程与防腐技术、高性能结构材料三个特色研究方向。
无机非金属及粉末冶金材料工程以新型材料的制备技术开发、性能研究与应用开发为重点,以新型高致密、或多孔材料的研究开发为突破口,形成了下列先进陶瓷及其制备技术、高性能粉末冶金材料及其致密化技术两个特色研究方向。
1.轨道交通用关键材料及其服役行为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高速列车转向架材料及其服役行为研究;2)新型轻质高速列车结构材料及其性能评价;3)大铁路、高速客运专线、重载铁路等关键工务器件及其服役性能研究;4)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先进制造技术研究;5)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材料。
2.材料表面工程与防腐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多元共渗技术与装备;2)先进表面复合处理技术、装备及其应用;3)表面防腐处理技术;4)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技术;5)超硬薄膜;6)喷涂材料及技术;7)抗腐蚀磨损技术。
3.高性能结构材料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高温结构材料及其性能评价;2)材料计算机模拟与性能优化设计;3)材料致密化技术;4)高性能金属材料冶金、成型技术。
4.先进陶瓷及其制备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复相陶瓷材料热等静压烧结技术;2)高纯靶材和功能陶瓷;3)高性能混凝土材料;4)轻质多孔吸声降噪材料;5)陶瓷材料高温性能研究。
5.高性能粉末冶金材料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雾化粉末制备技术与精密喷射成型技术;2)粉末冶金材料的等静压制备技术;3)高性能复合粉末冶金材料;4)粉末冶金梯度材料;5)超高合金含量的粉末冶金材料。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交通运输专业(081201)本科(3+1)培养方案系列资料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南大学材交通运输专业本科(3+1)培养方案系列材料目录1、培养标准2、培养方案3、指导性教学进程表4、培养标准实现矩阵(见Excel)5、校企联合培养阶段培养方案培养标准本着“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培养拥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交通运输专业基础,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素质、创业精神、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交通运输专业高素质人才。
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可从事交通运输工程基础理论研究、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开发、企业管理、生产技术管理及企业市场经营等工作。
按照本标准培养的交通运输专业学生,在完成本科四年学业、达到与本培养标准配套的培养方案要求后,可获工学学士学位;在达到见习交通运输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时,可获得见习交通运输工程师技术资格。
一、掌握一般性和专门的交通运输工程技术知识,了解交通运输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1、具备从事交通运输工程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对应通用标准1、2)(1)工程科学:以数学和相关自然科学为基础,一般应包括数学或数值技术、测试与试验、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的应用。
(2)工程技术:包括工程力学,如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热力学等,以及传热学、电工电子学、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侧重于应用工程技术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3)工程制图:掌握工程制图标准和各种机械工程图样表示方法,熟悉交通运输工程相关标准。
(4)人文和社会科学:具备基本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情报交流、法律、环境等人文与社会学的知识。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可运用其进行技术的沟通和交流。
2、掌握交通运输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具备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技能(对应通用标准4、6、8)(1)机械设计原理与方法:掌握机械产品设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机械零、部件计算机辅助设计;了解实用设计方法和现代设计方法。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研究生阶段培养方案
交通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研究生阶段培养方案二〇一一年三月一、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交通工程专业标准(一)硕士工程型人才培养标准0、总则本标准系依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通用标准(讨论稿)》制定,旨在为培养交通工程专业的硕士工程师提出其应达到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的专业要求。
可以简称为:交通工程硕士标准。
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产品或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开发。
按照本标准培养的交通工程专业的硕士具备了从事交通工程师岗位工作的基本能力,经过两年的工程实践,可申请获得交通工程工程师技术资格。
1、具备从事工程开发和设计的一般性和专门的工程技术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1.1 具有从事交通工程开发和设计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人文科学知识(对应通用标准1、3)(1)工程科学:以数学和相关自然科学为基础,一般应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工程化学、运筹学等。
(2)工程技术:包括工程测量、工程力学、电路与电子技术、计算机程序设计技术等,侧重于应用工程技术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3)工程制图:掌握工程制图标准和各种交通工程设计工程图样表示方法,熟悉交通工程规划、设计相关标准。
(4)人文科学:具备较丰富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情报交流、法律、环境等人文知识。
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可运用其进行技术交流。
1.2 掌握扎实的交通工程理论、工程技术及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了解新技术、新设备和先进的交通管理控制方法以及本专业的前沿发展和趋势(对应通用标准4、11)(1)掌握各种工程设施设备和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的知识,了解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工程测量、土力学、工程力学、工程设计、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工程机械、建筑经济等学科和施工技术、施工组织等领域的新发展,熟悉其应用。
(2)掌握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领域的知识,了解工业过程控制、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新发展,熟悉其应用。
西南交通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高校“卓越计划”进展报告精选西南交通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一、总体概况我校坚持“能力培养,特色鲜明”的指导思想,凸显轨道交通特色,纵向按需分层次,横向学科相融,以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多样化、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机制,改革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手段和方法,全面构建并实施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
本科培养目标:培养造就具备健全人格、专业知识结构合理、工程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有团队合作能力的复合型、创造型人才研究生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优秀执业素养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
要求掌握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为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面向工程的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能够承担高级专业技术工作或管理工作。
二、组织管理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和主管研究生的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务处、研究生院、设备处、学生处、团委、相关学院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组成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领导工作。
成立了由资深教授和业界专家组成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家组”,负责对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专业标准和培养方案等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
成立了旨在培养研究型拔尖创新人才的“茅以升学院”和旨在培养工程型拔尖创新人才“詹天佑学院”,成立了工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领导小组等机构。
将学校现有质量保证体系强化并引入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教学和管理中,建立能够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我校卓越计划的教学运行和管理,主要由教务处、研究生院牵头,茅以升学院、詹天佑学院和各专业所在学院共同实施。
三、政策措施1、学校层面学校出台系列文件和采取诸多举措,在经费保障、学生遴选、学籍管理、校企合作、教师评聘与考核等方面有效支撑卓越计划实施。
例如,每年划拨专项资金,优先保障卓越工程方案的执行;增加奖学金支持力度,并在奖学金评定中增加实践环节考核比重;制定《茅以升学院学生遴选办法》和《詹天佑学院学生遴选办法》,建立学生准入和退出机制;各类实验室、基地全面开放,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并出台《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管理办法》等文件,保障实践教学质量;出台《西南交通大学卓越工程师教师评聘与考核办法》等文件,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强化工程实践背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运输)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材料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规范材料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规范一、本专业学科基础(一)本专业的主干学科介绍金属材料工程及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金属材料工程以新型金属材料的开发、材料特殊服役性能与行为的研究,材料表面改性技术与装备的开发为主要研究内容,形成了高速铁路用关键材料及其服役行为、材料表面工程与防腐技术、高性能结构材料三个特色研究方向。
无机非金属及粉末冶金材料工程以新型材料的制备技术开发、性能研究与应用开发为重点,以新型高致密、或多孔材料的研究开发为突破口,形成了下列先进陶瓷及其制备技术、高性能粉末冶金材料及其致密化技术两个特色研究方向。
1.轨道交通用关键材料及其服役行为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高速列车转向架材料及其服役行为研究;2)新型轻质高速列车结构材料及其性能评价;3)大铁路、高速客运专线、重载铁路等关键工务器件及其服役性能研究;4)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先进制造技术研究;5)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材料。
2.材料表面工程与防腐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多元共渗技术与装备;2)先进表面复合处理技术、装备及其应用;3)表面防腐处理技术;4)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技术;5)超硬薄膜;6)喷涂材料及技术;7)抗腐蚀磨损技术。
3.高性能结构材料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高温结构材料及其性能评价;2)材料计算机模拟与性能优化设计;3)材料致密化技术;4)高性能金属材料冶金、成型技术。
4.先进陶瓷及其制备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复相陶瓷材料热等静压烧结技术;2)高纯靶材和功能陶瓷;3)高性能混凝土材料;4)轻质多孔吸声降噪材料;5)陶瓷材料高温性能研究。
5.高性能粉末冶金材料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雾化粉末制备技术与精密喷射成型技术;2)粉末冶金材料的等静压制备技术;3)高性能复合粉末冶金材料;4)粉末冶金梯度材料;5)超高合金含量的粉末冶金材料。
6.功能材料1)环境功能炭材料;2)减振材料;3)多孔功能材料;4)新型载流材料;5)新能源材料;6)高性能热阻材料;7)高性能粘接材料。
(二)本专业的相关学科介绍1.材料加工工程(1)轨道焊接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钢轨焊接接头的质量和可靠性研究;②轨道焊接重大装备的国产化;③既有线路钢轨及道岔完整性维护;④钢轨焊缝自动打磨。
(2)新型焊接方法与设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高速重载车辆高强铝合金的搅拌摩擦焊;②高效焊接方法与工艺的研究;③高速重载机车车辆的网络化、信息化及自动化生产。
(3)焊接结构服役行为①新结构材料的应用研究,桥梁钢天然气和水电压力钢管用高强钢的焊接接头强韧匹配和优化焊接材料及工艺;②工程焊接结构质量控制及安全评定;③焊接结构变形与焊接残余应力的数值模拟;④焊接结构强度分析及断裂行为研究。
(4)表面复合工程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热喷涂、喷焊、堆焊等表面复合工程技术;②利用表面复合技术发展快速成型工程;利用表面复合技术发展快速成型工程制造模具及表面复合器件的研制;③纳米掺杂涂层的基础及应用研究。
(5)材料焊接及焊接材料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高速重载铝合金车辆的焊接工程;②TMCP高性能结构钢的焊接研究;③异种材料连接技术研究;④新型环保焊接材料研究。
2.先进功能材料(1)生物材料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心血管生物材料;②生物材料表面与界面;③纳米生物材料;④骨生物材料;⑤组织工程材料;⑥药物控制释放材料。
(2)超导材料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高温超导材料基础研究;②高温超导涂层导体新材料和新技术;③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的产业化应用关键技术。
(3)防护工程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材料微动磨损的基础理论;②材料磨损的防护技术与应用;③轮轨磨损;④生物磨擦。
3.高分子材料工程(1)生态环境高分子复合材料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长效抗菌与环境净化材料的制备与活性控制机理;②生物质与天然高分子材料的环保化循环利用新技术;③基于环境保护的化工新技术。
(2)纳米与特种功能高分子材料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聚合物纳米结构组装与功能化;②电磁功能聚合物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调控机制;③吸波隐身、电磁防护、减振降噪等特种功能高分子材料制备与机理。
(3)结构-功能一体化高分子复合材料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特种功能和高性能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②高分子改性与复合新技术;③聚合物凝聚态结构及其控制。
(4)降解与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可降解高分子材料;②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③缓释与药用高分子材料。
4.影响本专业的教育因素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16人(博士生导师14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7人,跨(新)世纪人才2人,已经形成以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学术梯队。
本专业拥有材料先进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代焊接技术、人工器官表面改性、表面工程及摩擦学等三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材料实验中心,这些重要教学科研机构为材料工程专业学生培养奠定了物质基础。
本专业还和国内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为代表的数家知名企业共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为材料专业学生实践创新性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力的实践资源。
本专业通过对培养计划的调整,对课程进行结构化的设计,使其培养特色醒目、铁路行业特色更加突出。
通过对其专业课程进行多种结构化的设计,如把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设定选修课和必修课,以及在课程深度与广度、文理交融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侧重上,成为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培养特色的实现,提供有力的的重要基础。
(三)主干学科方法论坚持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高端人才培养和学科队伍建设为核心,以一级学科和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为重点,以机制创新为保障,争取在培养与引进高层次人才、建设重点学科与研发基地、关键技术创新三方面取得跨越式发展,构建出满足国家需求的创新人才培育体系,努力创建在国内上有较大影响、部分领域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的材料学科。
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宽厚的材料领域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能从事科研、技术开发、分析检测、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面,以硕士工程型为主。
对于部分不再适合培养的学生,在完成并达到本科工程型培养要求后,以本科工程型毕业。
同时对于更加优秀的少部分学生进行博士工程型的人才培养。
三、专业培养标准(一)本科工程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1.技术知识和推理能力1.1 基础科学知识1.1.1 数学基础1.1.2自然科学基础1.1.3 人文科学等1.2 材料科学基础1.2.1材料结构基础1.2.2 材料的相图与相变1.2.3 材料的缺陷1.2.4 材料的强化及其原理1.2.5 扩散及其原理1.3 材料技术基础1.3.1 材料成型技术基础1.3.2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1.3.3机械设计基础1.4 材料及其性能与评价1.4.1 工程材料学1.4.2 材料力学性能1.4.3 材料物理性能1.4.4 材料失效分析1.5 计算机应用技术知识1.5.1 计算机技术基础1.5.2 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参数开发1.6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1.6.1样品制备技术1.6.2组织分析技术1.6.3 材料性能测试技术1.6.4 材料微观分析技术1.7 材料加工与成型技术1.7.1 材料焊接技术1.7.2 材料热处理原理与工艺1.7.3 材料制备技术1.7.4 成型设备及其控制1.8 新材料、新工艺1.8.1专业技术前沿及关键技术1.8.2新材料1.8.3常用行业专业标准1.8.4高速铁路材料及其加工工艺2.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方法2.1 工程问题建模、分析及解决能力2.1.1相关专业工程问题的认识与系统描述评估数据和问题特征对比异常与正常数据,进行问题分类与归因找出问题的主要原因制定解决方案2.1.2 建立模型应用假设简化复杂的系统和环境根据问题的主要方面创建模型初步模拟并完善模型2.1.3 判断和定性分析估计量级、范围、趋势应用实验验证一致性或找出误差(范围、单位等)分析实验结果并做出定性分析与判断2.1.4 解决方法和建议综合评估解决问题的方案分析解决方案的关键和测试数据分析并调整结果中的偏差形成结论性建议并提出问题解决注意事项2.2 实验技能2.2.1查阅相关资料2.2.2 设计实验方案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设备、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结果预测2.2.3 实验探索2.2.4 结果分析与验证实验数据分析及处理、实验结果预测实际效果对比、误差分析、完成实验报告2.3 材料与工艺改进2.3.1 了解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用户需求变化2.3.2 材料与工艺改进方案设计根据使用要求,对改进问题定位、提出多种改进方法改进方法评估、确定改进方案、细化改进方案2.3.3 制定实施计划任务组织、人力资源调配、时间进度安排、财务预算等2.3.4 实施并总结学习了解任务目标和内容、项目实施、项目总结2.4 创新与产品设计与开发2.4.1 创新思想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训练、创新方法及工具2.4.2制定新产品材料与工艺方案新产品选材新产品、新材料处理工艺方案评估、方案确定2.4.3 实施了解任务目标和内容,材料与工艺的测试、实施过程管理2.4.4 评价实施结果2.4.5总结、学习、提高3.项目及工程管理3.1 工程思想、工程标准及相关法律意识3.1.1 建立工程质量、环境安全思想3.1.2 熟悉工程标准及工程作业程序3.1.3 培养相关法律意识3.2 项目及工程的管理方法与手段3.2.1计划与预算管理计划大纲制定、财务预算3.2.2 任务组织3.2.3 项目团队管理团队讨论、团队协作3.2.4 设备管理设备的定期保养、维修以及更新等3.3 应对危机及突发事件处理3.3.1 项目质量标准与作业程序跟踪3.3.2 应对危机预案3.3.3 应对危机3.3.4建立突发事件处理机制3.4 项目进度控制与评估3.4.1 进度影响因素分析3.4.2 项目评估及改进4.有效沟通与交流4.1 技术语言4.1.1技术图纸4.1.2 电子和多媒体表述4.1.3 图表4.1.4 口头表达4.1.5 专业外语4.2 研制报告与设计文件编纂4.2.1 可行性分析报告4.2.2 项目任务书4.2.3 投标书、招标书4.2.4 研究、测试、分析报告4.2.5验收报告4.2.6项目合同4.3 人际交往能力4.3.1 自察、自省、自控4.3.2 理解他人需求与意愿4.3.3 沟通技巧4.4 环境适应能力4.4.1 人际关系协调4.4.2 工作环境适应4.5 团队合作4.5.1 团队工作运行4.5.2 团队成长4.5.3 技术协作4.6 新技术跟踪能力4.6.1 收集、分析最新技术4.6.2 选择和吸收4.6.3 国际化视野5.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与社会责任5.1 职业道德5.1.1 职业健康与安全标准5.1.2 职业道德规范5.1.3 职业行为准则5.2 职业素养5.2.1 积极进取和主动精神5.2.2 批判性思维5.2.3 时间和资源管理5.2.4 职业规划保持和增强职业能力了解社会及自身发展需求制定、实施职业发展规划5.3 社会责任5.3.1 责任意识5.3.2 社会事务责任5.3.3工程师的角色6.企业与社会6.1 企业管理6.1.1 企业文化6.1.2 企业运行企业目标、企业策略、企业管理模式、财务及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及操作、设备更新等6.1.3 企业发展规划6.2创业6.2.1创业学6.2.2 创业规划6.3工程界与社会关系6.3.1 工程界对社会的影响6.3.2 社会对工程界的规范6.3.3 商业环境(二)硕士工程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1.工程技术和专业前沿1.1 工程科学与人文科学1.1.1 数学及其应用1.1.2 材料科学与工程高等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结构、材料热力学与相变1.1.3先进材料与技术复合材料、材料制造与控制、粉末冶金材料现代材料分析测试技术1.1.4 人文科学管理学、社会学、情报学、环境与法律外语1.2 材料科学与工程前沿发展1.2.1 材料设计设计规范与相关标准、选材与组织、性能设计、材料处理工艺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创新设计1.2.2 材料制造与加工技术金属材料及其制备技术、陶瓷与粉末冶金材料及其制备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备技术材料加工工艺、工艺装备设计、工艺装备验证制造技术经济评价生产线设计1.2.3 材料的连接技术材料连接工艺选择、工艺评定、材料连接优化设计1.2.4 材料检测与质量管理材料检测与质量控制、微观检测技术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可靠性分析检测的数字化与网络化1.3专业技术标准1.3.1 国家标准1.3.2 材料行业标准1.3.3 工程规范2. 分析与解决工程问题能力2.1 需求变化与技术发展2.1.1市场调研2.1.2 新技术、新材料发现与探索2.1.3 新技术应用方案提出2.2 资源整合与工程任务解决2.2.1 实际工程材料选用方案设计2.2.2 工程材料的处理工艺设计2.2.3 方案的评估、选择与确定2.3 实施计划制定2.3.1 任务安排2.3.2 人力资源调配2.3.3 时间进度安排2.3.4 设备应用计划2.3.5 财务预算2.3.6 资金成本与效益分析2.4 方案的实施、评估与改进2.4.1 方案实施跟踪与监控2.4.2 方案实施过程评估2.4.3 实施结果评价2.4.4项目实施总结2.4.5 方案改进2.5 工程系统2.5.1 建立系统目标和要求2.5.2 定义功能概念和体系结构2.5.3 系统建模2.5.4 目标达成保障2.5.5 工程系统管理3.项目及工程管理3.1 行业政策与相关法律法规3.1.1 落实工程质量、环境安全规定3.1.2 掌握工程标准及工程作业程序3.2 项目及工程管理体系3.2.1 管理体系的建立3.2.2 计划和预算的组织、管理3.2.3 任务组织与安排3.2.4 团队建设与管理3.2.5 人机功效考评3.3 危机洞察处理及突发事件应对3.3.1 项目质量标准变化预测3.3.2 作业程序变化趋势分析3.3.3 工程预算变化应对措施3.3.4 应对突发事件3.4 项目和工程评估3.4.1 指导项目和工程评估3.4.2 主持项目和工程评估4.有效沟通与交流4.1 工程文件编纂4.1.1 可行性分析报告4.1.2 项目任务书4.1.3 投标书、招标书4.1.4 技术报告4.1.5 研究报告4.1.6验收报告4.1.7项目合同4.2 人际交往能力4.2.1 自察、自省、自控4.2.2 沟通技巧4.2.3 人格完善4.4 环境适应能力4.4.1 协调人际关系4.4.2 适应工作环境4.4.3 自我调节4.5 团队合作4.5.1 组建高效团队4.5.2 团队成长4.5.3 领导能力4.5.4 竞争与协作4.6 新技术跟踪4.6.1 信息分析与判断4.6.2 信息归纳与吸收4.6.3 国际化交流与合作5.职业道德素养与责任5.1 职业道德5.1.1 职业健康安全标准5.1.2 职业道德规范5.1.3 职业行为准则5.2 职业素养5.2.1 批判性思维5.2.2 创造性思维产品开发设计创新方法工程技术改造与创新5.2.3 系统思维工程项目集成项目发展管理5.2.4职业规划保持和增强职业能力了解社会及自身发展需求制定、实施职业发展规划5.3 社会责任5.3.1 质量与安全5.3.2 服务与环保5.3.3 其他事务责任6.企业与社会6.1 企业管理6.1.1 企业文化6.1.2 企业运行企业目标、企业策略、企业管理模式、财务及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及操作、设备更新等6.1.3 企业发展规划6.2技术创业6.2.1创业学6.2.2 创业规划6.2.3 创业融资6.3工程界与社会关系6.3.1 企业与环境6.3.2工程界对社会的影响6.3.3 社会对工程界的规范6.3.4 商业环境(三)博士工程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1.科学理论和产品开发理论1.1科学理论1.1.1 现代数学理论1.1.2自然科学理论1.1.3 经济管理理论1.2 现代材料科学与工程理论1.2.1现代材料研究技术1.2.2 先进材料及其制造技术1.2.3 材料微观分析理论1.2.4 材料设计与模拟理论1.2.5 新材料、新工艺研发理论1.3 理论知识融合及拓展1.3.1 工程经济理论1.3.2 工程管理理论1.3.3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理论1.4 轨道交通关键材料及其制备技术1.4.1 高速铁路理论1.4.2 高速列车关键材料及技术1.4.3 高速重载材料选材理论1.5 专业前沿的科学理论及相关技术1.5.1 新材料理论1.5.2 新工艺与新设备1.5.3材料的回收开发理论1.5.4环境友好新材料开发1.6 专业领域技术标准1.6.1 国家通用标准1.6.2 行业专业标准1.6.3 相关工程标准2.工程领域关键技术研究与问题解决2.1 工程问题建模与分析2.1.1工程问题建模与仿真2.1.2 实际构建受力分析与建模2.1.3 结构缺陷分析2.1.4 材料选择方法2.1.5 高速铁路材料选择原则2.2 可靠性工程与安全分析2.2.1材料及零件疲劳可靠性2.2.2工艺可靠性分析2.2.2结构安全性能评估2.3 数字化模拟关键技术2.3.1零件受力仿真技术2.3.2产品虚拟制造技术2.3.3性能综合仿真技术2.3.4设计优化技术2.3.5强度及疲劳分析技术2.4 失效分析技术2.4.1材料失效理论2.4.2材料失效分析方法2.4.3改进材料与工艺理论2.5材料先进制备与加工技术2.5.1产品快速制造技术2.5.2经济加工技术2.5.3数字化工厂技术2.5.4表面处理与加工技术2.5.5 纳米材料制备技术2.6 特种材料及其加工技术2.6.1新能源用材料及其技术2.6.2高速铁路用材料及其加工技术2.6.3重大装备用材料及其工艺研究2.6.4极限环境用材料研发2.7创新思维与创新设计2.7.1新材料的研发理论2.7.2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理论和方法2.7.3新材料、新工艺设计技术2.7.4新材料、新工艺设计评价技术3.参与大型项目及复杂工程管理3.1 工程思想、工程标准及相关法律意识3.1.1 建立工程质量、环境安全思想3.1.2 精通工程标准及工程作业程序3.1.3 培养相关法律意识3.2 大型项目及复杂工程的管理方法与手段3.2.1 管理计划与预算制定计划大纲、财务预算3.2.2 项目规划及组织协调3.2.3 项目团队管理团队领导、团队协作、处理团队冲突3.3 危机应对及突发事件处理3.3.1 洞察质量标准、程序和预算的变化3.3.2 指导项目或工程进行3.3.3 制定危机应对措施3.3.4建立突发事件处理机制3.4 指导和主持项目进度控制与评估3.4.1 提出改进建议3.4.2 改进质量管理水平3.4.3项目评估与总结4.有效沟通与交流4.1 制定工程文件4.1.1 制定、说明并阐释可行性分析报告4.1.2 制定、说明并阐释项目任务书4.1.3 制定、说明并阐释投标书、招标书4.1.4 制定、说明并阐释技术报告4.1.5制定、说明并阐释验收报告4.1.6制定、说明并阐释项目合同4.2 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4.2.1 理解他人需求与意愿4.2.2 在团队中发挥领导作用4.3 较强的人际环境适应能力4.3.1 自信灵活的处理人际关系4.3.2 迅速适应变化人际环境4.4 团队合作4.4.1 高效团队组建4.4.2 较强的团队协调能力4.4.3较强的团队管理能力4.4.4 团队竞争与合作能力4.5 新技术跟踪及掌握能力4.5.1 判断、归纳4.5.2 选择和吸收4.5.3 国际化视野4.5.4 技术创新能力5.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与社会责任5.1 职业道德5.1.1 熟悉职业健康安全标准5.1.2 熟悉环境法规5.1.3 熟悉职业道德规范5.1.4 遵守职业行为准则5.2 职业素养5.2.1 批判性思维5.2.2 创造性思维5.2.3 系统思维5.2.4 职业规划保持和增强职业能力了解社会及自身发展需求制定、实施职业发展规划5.3 社会责任5.3.1 责任意识5.3.2 社会事务责任6.企业与社会6.1 企业管理6.1.1 企业文化6.1.2 企业运行企业目标、企业策略、企业管理模式、财务及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及操作、设备更新等6.1.3 企业发展规划6.2技术创业6.2.1创业学6.2.2 创业规划6.2.3 创业融资6.3工程界与社会关系6.3.1 工程界对社会的影响6.3.2 社会对工程界的规范6.3.3 商业环境四、知识能力体系及标准实现矩阵(一)知识能力体系不同层次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要求具有如下知识能力体系:本科工程型卓越工程师知识能力体系划分为六大类别:技术知识及推理能力、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方法、项目及工程管理、有效沟通与交流、职业道德素养与社会责任、企业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