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品学案:鉴赏诗歌的形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一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材联想,以本为本筑双基诗歌的形象是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且寄寓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这些形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

扣住诗歌形象是鉴赏诗歌,感受诗情、领悟诗意、体会诗境的基本途径。

突破一鉴赏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为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产物,必然带有诗人的痕迹。

诗人以此表达自己的爱憎、价值观和人生追求。

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是把我们在阅读这首诗时所感悟和想象的诗人的形象用语言准确形象地描述出来。

在偏重叙事或诗人隐身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塑造了怎样的词人形象?
【思路导引】
1.看标题(注释),揣摩形象
标题中的“怀古”暗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抒发方式?
答:
『答案』暗示了本作者要通过怀古抒情,借古讽今,借古伤己。

2.赏景物(意象),分析形象
词中的“一片神鸦社鼓”表现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答:
『答案』词人通过对敌占区民众祭祀佛狸景象的描述,表达了对敌占区民众文化心理认同变化的担忧和完成统一大业的急迫心情。

3.抓描写,把握形象
词中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三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自我形象?答:
『答案』表现了仰慕英雄、渴望收复中原、建功立业的词人形象。

4.研典故,理解形象
词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表现了怎样的词人形象?
答:
『答案』渴望如廉颇那样老骥伏枥、报效祖国,但又感叹英雄迟暮、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因而情感悲愤的词人形象。

【整合『答案』】
『答案』既表现了对民众的担忧和完成统一大业的急迫心情,又表现了仰慕英雄,渴望收复中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又感叹英雄迟暮、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

【答题建模】
以“性格+身份”的格式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结合诗句分析形象,分点概括作答⇒概括形象的意义(此步亦可省略)
【迁移拓展】
下列教材中的诗句或诗歌,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特征是什么?
柳永《雨霖铃》、李商隐《无题》
『答案』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怀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缠绵悱恻
(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①月,湖山应梦武林②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答:
『解析』要阅读全诗,联系标题、注释等,以诗歌中人物、环境、情节为依据,从人物身份、性格、思想感情入手,概括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征。

这首诗的题目告诉我们这是一首送别诗,而首联“那因远适更沾巾”,表明诗人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从而表现了他的旷达。

『答案』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

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

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
泪。

【即练即悟】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

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

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颔联刻画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答:
『解析』“海内风尘”指安史之乱的连年战火,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担忧。

“诸弟隔”表明诸弟长期分离,被战火阻隔,从而表达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天涯”表明飘零之苦,“一身遥”抒写孤独之苦,“涕泪”抒写飘零之悲苦难抑而落泪。

据此即可分析出诗人形象。

『答案』刻画了饱尝流离之苦、思念亲人、担忧国家局势的诗人形象。

“海内风尘”指安史之乱的连年战火,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担忧。

战乱频仍,诸弟分离,长期阻隔,诗人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苦跃然纸上。

诗人流落天涯,一身飘零,“一身遥”蕴含无限人世之悲,流离之苦。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盘香。

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答:
『解析』这首七律题为“竹轩诗兴”,写竹轩景物,自然清丽。

从所写的景致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志趣。

『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

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

“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突破二鉴赏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

常考查对景物形象特点的整体把握,或者对某种意境的描述。

要注意的是,诗中的景物作为“意象”,已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诗中多个意象的组合,已营造出某种意境。

因而,对诗中景物形象的赏析,不能只停留在景物的形态等外部特征上,还应揭示出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柳永的《望海潮》中“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路导引】
1.景物不能直译,要把景物特点描绘出来,写出诗人的心境
《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答:
『答案』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2.景物意象要与感情、技巧结合分析
《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结合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予以赏析。

答:
『答案』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萧瑟的景象让人满目凄凉,又加上安详、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做反衬,使愁情更为深切,悲伤更为凄厉。

3.景物意象要结合背景分析
李贺诗歌“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结合诗人背景进行赏析。

答:
『答案』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这幅悲凉肃杀的战场景色,对于志在报国之士有着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作者渴望建功立业,但却是报国无门。

【整合『答案』】
『答案』“烟柳画桥,风帘翠幕”描写的是自然景物,“参差十万人家”描写的是人文景物。

“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表达了作者对杭州自然人文景象的赞美之情。

【答题建模】
找意象,组画面(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析特点,设意境(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表感情,明作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迁移拓展】
下列教材中诗歌名句,分别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特点?
诗歌名句意境特点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答案』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萧疏凄寂安谧美好高远深邃淡雅幽远清冷幽静
(2018·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
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
『解析』这两句是对田地的白描,首先应逐一分析各词语的意思,如“平畴”指平旷的田野,“良苗”指禾苗长势良好,“怀新”是因为远风相交,风过禾苗,显得禾苗充满生机;然后将这些内容表达出来即可。

『答案』这两句描绘了一幅自然和谐、生机勃勃的田园风景图。

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

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

【即练即悟】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答:
『解析』诗是写寻隐者不遇,却得到别的情趣,领悟到“禅意”之妙处。

结构严密紧凑,层层扣紧主题。

诗题为“寻”,由此而发,前两句一路“寻”来,颔
联写远望和近看,“寻”到了隐士的居处。

颈联写隐者不在,看松寻源,别有情趣。

最后写“溪花自放”而“悟”禅理之无为,即使寻到了常山道士,也只能相对忘言了。

『答案』幽静。

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

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

2.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回答问题。

[双调]碧玉箫
关汉卿
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

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

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

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醉。

这首小令的前四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答:
『解析』前四句集中写秋天的景色。

“秋景堪题”,是总写,是对秋景概括的赞美。

以下三句,各自以绚丽的色彩展开对秋景的描绘,远处的红叶,近处的黄菊,通过青翠的松径联结成一个立体的完整画面,层次清晰,色彩绚烂,和谐宁静,秋意盎然。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描写秋景是为了抒写其超脱、隐逸的情怀。

『答案』前四句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秋山图:金风玉露的秋季,漫山遍野的枫叶绚丽多彩,泉水清澈,苍松荫道,金菊绕园盛开。

不仅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也为后面的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

突破三鉴赏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所谓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这些物象大多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和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是其常运用的表达技巧,故此,明确“物”的特征,找出“志”的内容,即鉴赏事物形象的两个关键要素。

高考设题的角度一是物象的特征,二是
物象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于谦的《石灰吟》塑造了石灰石怎样的形象?它寄寓了作者什么深意?
【思路导引】
1.借相关语句或关键词来分析物象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杜甫《房兵曹胡马》)诗中刻画了胡马怎样的形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答:
『答案』诗歌描绘了胡马的不凡骨相,雄奇体态,勇往直前,骁勇善战,义干青云。

使读者不仅欣赏到胡马体形的俊健,更为它所呈现出的精神感奋不已。

诗歌句句写马,又处处关人,以健马暗喻勇士,诗人的豪迈之情跃然纸上。

2.由表及里把物的含义挖掘出来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杜荀鹤《小松》)诗中刻画了小松怎样的形象?诗人刻画小松这一形象的用意是什么?
答:
『答案』诗歌刻画了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形象。

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出身轻微也能成就大业”的观点;另一方面讽喻世俗小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的本质。

3.知人论世,结合背景或作者阅历作答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在狱咏蝉》)诗中刻画了蝉怎样的形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答:
『答案』诗歌刻画了蝉居食高洁,但是露重霜浓翅难举,大风多起声难闻的形象。

诗人以蝉自喻,表达了蒙冤受屈,有志难伸的愤激之情。

【整合『答案』】
『答案』(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答题建模】
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自然属性)⇒链接“物”的特点与“人”的品格⇒点出物象的意义(社会属性)
【迁移拓展】
下列诗歌所咏物象的特征如何?其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又生。

(草)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丁香)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
『答案』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淡泊,顽强不屈竹:亭亭而立,节节而高正直、不屈菊:凌霜自行不趋炎附势,生性淡泊松柏:傲寒不凋坚贞不屈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芳草自怜,淡泊高洁高洁美好牡丹:娇艳多姿,雍容华贵富贵吉祥美好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顽强不屈丁香:素雅清纯美丽,幽香沁人心脾愁思蝉:清露高声对高风亮节的追求
(2017·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注】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树杪:树梢。

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秋兴八首》)
答:
『解析』考查意象和抒发情感方面的比较分析。

分别分析诗句所用的意象,然后进行比较。

抒发情感主要包括抒情方式和抒情内容等,如“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用“猿鸣”,猿声凄异,其哀转之声,产生惊惧之情,从而倍感凄楚。

“泪沾裳”,远离亲人,涉险至此。

『答案』《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万井”等意象,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

对比诗句:所用的“猿鸣”“玉露”“枫树”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

【即练即悟】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答:
『解析』一、二句突出山泉淡泊无名;三、四句说它清澈可鉴,飞落如雨;五、六句写它能使涧满池平;七、八句赞扬它恬淡自守。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再加以概括,『答案』就宛然可见了。

因为本诗是托物言志诗,“物”的品格清楚了,作者的“志”就容易推测了。

『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杜鹃花
真山民①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②旧东风。

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注】①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

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

②锦水:即锦江,在四川成都。

本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都写到杜鹃鸟,它们在诗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具体说明。

答:
『答案』①本诗在抒情上:作者托物言志,借“望帝啼鹃”的典故,抒发了自己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结构上:由杜鹃鸟引出杜鹃花,丰富了诗歌的内涵,杜鹃啼血不仅给杜鹃花染上了红色,更抹上了一层哀怨凄美的色彩。

②《琵琶行》中“杜鹃啼血猿哀鸣”的诗句,以杜鹃悲凄的啼鸣渲染谪居之地浔阳环境的恶劣,衬托诗人被贬后痛苦的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