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对学生:小学五年级
2、学科:数学
3、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所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我非常强调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大小的模型,形成表象。
1.故事激趣,引发思考,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
2.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体验,运用迁移类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体积单位时,教师出示体积大小很接近的两个长方体,让学生观察比较它们体积的大小。学生出现了犹豫不决的为难情绪,从而陷入了认知矛盾之中,此时老师引领学生回忆面积单位的获得过程,在争辩过程中使学生体会体与面的区别,通过迁移类推引出体积单位。为了让学生主动建构,在认识体积单位时,我让学生先自学、观察、初步感受,再通过亲手制作1立方厘米、1立方米的模型,并使之在头脑中形成的表象,估测一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即估体积的大小。整个教学过程重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3.以练习为手段,多元设计,巩固知识发展思维,练习设计层次明显,突出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初步建立起空间大小的概念,知道“体积”的含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初步掌握计量物体的体积的方法,能选择恰当的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2.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体会并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毫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认识体积
1. 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
生:听过。
师:谁愿意来看着图给大家讲一讲。
指名学生看图讲故事。
师: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生1:乌鸦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这样乌鸦就喝到水了。师: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
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上来了。
2. 抓住体积概念本质,就地取材,创设生活情境。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观察一下自己的抽屉,说一说你们抽屉里有些什么?”师:“估计一下,你们现在的抽屉还能放些什么?能放多少?”
师:“为什么你们的抽屉还能放东西,说明什么?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吗?”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观察和思考,让学生体验抽屉里有“空间”。将空间这一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丰富学生的空间表象。〕
师:“抽屉没塞满说明抽屉还有空间,如果东西放满了,也就没有空间。从有空地儿到没有空间说明什么?”
师:“在你们的抽屉里再放一个书包或一些书,能让你的抽屉变得满满的,也就是说书包能占抽屉的空间。发挥你们的想象,你们抽屉的那点儿空地或者说空间能放哪些物品?
师:“书包可以把抽屉的空间占了,几十本书也能把抽屉的空间占了,放上一箱的酸奶同样也可以把抽屉的空间占了。……说明什么?”
物体都会占空间,大家举例说一说物体占空间的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和想象,让学生理解物体是可以把空间给占了的,也就是说物体是要占一定的空间的。〕
师:“物体都会占空间,是不是物体所占空间都一样呢?”
师:“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不一样,有的物体占空间大些,有的物体占空间小些,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教师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设计意图:由“空间”到“物体要占空间”,再由“物体要占空间”到每一样物体所占空间多少的不一样,引出物体的体积概念,步步相扣,层层推理,较好地处理好了体积概念的抽象。以学生天天相见,日日接触的抽屉、书包为学习素材,学生学习亲切,又好奇。熟而不能再熟的身边事物也有值得讨论和学习的问题,自然这样的学习是学生最愿接受学习方式,也最易让学生理解和体会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学生回答后,师说明: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师:谁能说说什么是电视机的体积?什么是影碟机的体积?什么是手机的体积?学生回答。
师: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呢?
生:电视机的体积最大,影碟机的体积第二大,手机的体积最小。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出来的。
(二)、引出体积单位
师:刚才这些都很特殊,一眼就可以比较出来谁的体积大。现在来个难一点的。
师:(课件出示两个长方体)怎样比较这两个长方体的体积大小呢?(教师同时拿着两个长方体让学生看看)
(学生猜想:有的学生猜左边的长方体体积大,有的猜右的正方体体积大,也有的猜两个物体的体积一样大)
教师:如果老师给大家数据,你能猜出哪个长方体的体积大吗?(在左边的长方体出现:45,在右边的长方体出现:40)
(预设:①左的体积大些。②还是不能知道它们哪个大些?)
师:为什么还不知道?
生:因为45和40都没有单位,无法比较。
师:对了,你思考得真全面。所以,当要准确比较物体的大小时,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来测量。
师:现在大家一起回顾一下,在测量一条线段长短时,我们用什么单位表示? 预设:厘米、分米、米、千米
师重复:测量线段长短时,我们会经常用厘米、分米、米等长度单位。
师:那测量一个物体的面积时,我们经常会用到……(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
45 40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两个长方体体积大小的比较,让学生发现不好比较,从而指出计量物体的体积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从而引入“体积单位”的教学】
【设计意图:教师制造迷惑,使两个长方体的大小好像明确了,实际上是想培养学生周密的思维:只有单纯的数字,其实还是不能比的,必须要有统一的体积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