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知识框架图(完整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概念★★★
概述
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社会化社会化的基本条件
个体社会化的主要载体:1 家庭;2 学校;3 大众传播媒介;4 参照群体
几种重要的社会化类型:语言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道德社会化
概念
社会角色
社会化
与自我
概念
1 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
2 解释经验;
3 决定期待
自我、身份与自尊
詹姆斯自尊=成功/抱负
第三节社会知觉与归因★★
认知者的经验
认知者的动机和兴趣
认知者的情绪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印象形成的效应光环效应
刻板印象
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1 加法模式;2 平均模式;3 加权平均模式;4 中心品质模式
印象管理的定义
印象管理的作用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
常用的印象管理的策略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
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
投人所好
内因与外因
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
可控性原因与不可控性原因
罗特
1 社会视角;
2 自我价值保护(自我防卫策略、动机性归因偏差);
3 观察位置;
4 时间因素
第四节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
社会动机的概念
激活功能
社会动机的功能指向功能
维持与调节功能
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倒U型曲线
亲和即合群,是人际吸引的最低层次;亲和起源于依恋
目标的吸引力
影响因素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
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
与
本能论的解释洛伦兹
挫折—侵犯学说多拉德
社会学习论的观点
定义
外部因素:a 自然环境b 社会情境c 时间压力d 利他的对象的特点
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利他者的心理特征:a 心境;b 内疚;c 人格;
社交情绪的定义利他技能
社交焦虑
嫉妒
几种基本的社交情绪羞耻
内疚
第五节态度形成与态度转变★★★
态度的特点:内在性;对象性;稳定性
态度的定义态度的成分:认知成分C;情感成分A;行为倾向成分B;
态度形成态度与行为
态度与价值观
态度的功能:工具性功能、自我防御功能、价值表现功能、认知功能卡茨
态度的属性:方向;强度;深度;向中度;外显度
态度的形成:依从、认同、内化凯尔曼
态度转变的模型霍夫兰传递者、沟通信息、接受者、情境因素
传递者方面的影响因素:传递者的威信;传递者的立场;说服的意图;说服者的吸引力态度转变的影响因素沟通信息方面的因素:信息差异;畏惧;信息倾向性;信息的提供方式态度转变接收者方面的影响因素:原有态度与信念的特性;人格因素;个体的心理倾向
情境:预先警告;分心;重复
态度形成海德的平衡理论个体(P)、他人(O)、对象(X)
与态度转变理论认知失调论费斯延格
态度转变社会交换论
常用的态度测量方法量表法、投射法、行为反应测量法
态度测量著名的投射测验摩根的主题统觉测验(TA T);罗夏的墨迹测验
行为反应测量是测谎仪的工作原理
第六节沟通与人际关系
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馈、障碍与背景
沟通
与
人际关系的概念特点:⑴个体性;⑵直接性;⑶情感性
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的阶段
自我暴露与人际关系深度
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
第七节社会影响★
从众的概念
从众的功能
从众的类型:真从众、权宜从众、反从众
寻求行为参照
从众行为的原因对偏离的恐惧
群体凝聚力
群体因素
影响从众的因素个体人格因素
情境的明确性
社会促进的定义:也称社会助长。
社会促进与社会促进相反现象称为社会干扰,也称社会抑制。
社会促进与社会惰化社会促进有两种效应:结伴效应、观众效应
优势反应强化说——对社会促进和社会干扰的理论解释扎荣克
社会惰化的定义:也称社会逍遥
社会惰化个体在群体活动中责任意识降低
去个性化
模仿的概念劳动过程得到动态监控
模仿的意义
模仿模仿的发展
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塔尔德的《模仿律》:下降率;几何级数率;先内后外率
暗示的定义:暗示有三个环节:暗示者、暗示信息、被暗示者
暗示影响暗示效果的主要因素
社会感染的概念特点:双向性、爆发性、接收的迅速性
社会感染社会感染的分类:个体间的感染、大众传媒的感染、大型开放群体的感染第八节爱情、婚姻与家庭
爱情
爱情、婚姻爱情第一、繁衍其次、经济第三
婚姻
与家庭夫妻之间的心理冲突:需求不满、价值观念不一致、远离的“自我”、夫妻的性差异离婚
离婚的原因
家庭的概念
结构模式: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其他家庭
家庭家庭的结构与功能家庭的功能:经济功能、性的功能、生育功能、抚养与赡养功能、教育功能、
情感交流功能、休闲与娱乐功能
影响家庭功能的因素
家庭生命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