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酒中微量香味物质与酒质的关系(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酒中微量香味物质与酒质的关系(下)
.陈靖显.
(四)香味物质的风味特征
1、酸类物质的风味牲
黄酒中的有机酸,既是香气又是呈味物质,非挥发性酸呈现酸味,但缺乏香气。有机酸呈味上分子量越大,香味越绵柔而酸感越弱。相反,分子小的有机酸,酸的强度大,刺激性强。各种有机酸的酸感及强度并不一样。各种有机酸的阈值、风味特征见表1-1。
黄酒中有许多醇类物质,它既是呈现香(臭)物质,又是呈味特质,具有丰富黄酒味感和助香作用。同时它又是形成酯的前体物质。在酿造过程中酵母生成的高级醇及其他成分,都是酒发酵的副产物,但不同酵母菌的生成量及种类有很大的差异。醇类物质的阈值、风味特征风表达式1-2.
酯类物质是黄酒香气的重要部份,黄酒能越陈越香是酯类物质不断增加结果,黄酒中主要的酯类物质是乳酸乙酯,乙酯乙酯和琥珀酸二乙酯。酯类物质既呈香又呈味,但不同的酯的风味特征是不一样的,各种酯类物质的阈值和风味特征见表1-3。
醛类物质是黄酒的微量成分的组成部份,醛类物质属于羰基化合物,不同的醛类它的呈香呈味各不相同,有的辛辣,有的臭味,也有的带水果香但甜中有涩。在长期贮存中,乙醛逐渐减少,乙缩醛增加,增加了酒味的柔和度。
各种醛类物质的阈值和风味特征见表1-4。
(一)各类微量成分与酒质关系
1、糖类
(1)黄酒中糖类组成分析
绍兴加饭酒糖的组成分析,贝表1-5
绍兴加饭酒总糖为3116.4毫升/100毫升,其中葡萄糖2077.2
毫克,占66.65%,异麦芽糖占10.02%,麦芽糖占5.91 %,异麦芽丙糖占3.6 %,低聚糖占5.26%。其它糖占8.39%。
毫升,含总糖2.2249克。其中含果糖0.0412克占总糖1.85%;含葡萄糖1.065克,占总糖47.87%;含蔗糖0.0407克,占总糖1.83%;含麦芽糖0.726克,占总糖34.25%;乳糖0.316克,占总糖14.2%。
(2)糖类与酒质的关系
糖对黄酒质量的贡献如下:
A、增加酒体的醇厚度,其醇厚度随着含糖量增加而增加。
B、一定量的糖分能使酒液粘在酒杯壁上,形成挂杯现象。
C、掩盖酸味,糖分能荷载酸分,当酸味较重时添加香雪酒等含糖高的黄酒酸味感觉就下降了,酒味显得协调。
D、明显减少糙味。新酿的干酒,有明显的糙味,但新酿半干酒,糙味就不明显。因半干酒含糖量高于干酒,证明糖分增加能减少糙味。
E、使口味圆润。一定量的糖分能减少酒精、糠醛等刺激感,使黄酒口味变得圆润。
F、缓和苦、涩、杂味。同配方、同曲药同工艺的二只绍兴半干黄酒,含糖量不同,苦涩杂味的感觉就不同。含糖量为30g/L的黄酒,苦涩味的感觉比含糖为20g/L轻得多。
G、是焦香的前体物质。糖类物质与氨基酸产生化学反应,也称美拉德反应,能产生焦香物质和类黑精,适量的焦香物质使黄酒香味更加浓郁和丰满。
(2)糖对酒质的负面效应
A、量大嫌甜酒。唐代大诗人白居易(772-846)有“量大嫌甜酒”的诗句,这是距今1000多年前白居易对甜酒的观点,到今天,仍然是酒量大的消费者认同的观点,糖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酒的风味,但并不是越甜越好。1931-1940间许植芳、王寅章、方乘等人,分析了绍兴酒,最高含糖量为0.41g/100mL, 七家企业7种最低含糖量为0.008g/100mL,平均含糖量为0.1898g/100Ml。可见上世纪三十年代市场上流行的是低糖绍兴酒。
B、含量不当会产生不和谐的杂味。黄酒口味需要“谐调”,即和谐协调,这需要糖、酒、酸恰当组合,如糖的含量不恰当,会影响口味的协调性。
C、糖份含量高易产生腻口感和不爽口。
D、高糖份酒,美拉德反应速度快,产生类黑精多,酒色变黑褐色,出现焦苦味,因此半甜型、甜型黄酒不宜多年贮存。
2、有机酸类
(1)黄酒中有机酸组成分析
黄酒中有机酸组成见表达式1-6
按上表例一计算,每100毫升中含有机酸总为751.4毫克,其中:乳酸占59.13%,乙酸占54%,焦谷氨酸占9.60%,琥珀酸占5.65%,石酸占5.55%,柠檬酸占1.94%,葡萄糖醛酸占57%,谷氨酸占0.02%。
(2)有机酸与酒质的关系
有机酸在黄酒中既是香气又是呈味物质。挥发性酸味物质呈酸味而缺乏香气。有机酸呈味上,分子量越大,香味越绵柔而酸感越弱。相反,分子小的有机酸,酸的强度大,刺激性强。各种有机酸中,酸味最强的是富马酸,其顺序如下:富马酸>酒石酸>苹果酸>乙酸>琥珀酸>柠檬酸>乳酸>抗坏血酸>葡萄糖酸。黄酒中检出呈酸性的氨基酸有谷氨酸和天冬氨酸,谷氨酸含量较高,它的风味强度在6以上,能能觉察到酸鲜味。天冬氨酸含量较少,它的风味强度为0.3左右,不足以觉察其酸味。
(1)酸是黄酒中重要的味感剂。有机酸类化合物在黄酒中呈现味作用大于呈香作用。从入口到后味对黄酒味感产生重要影响。它对黄酒的贡献表现在:
A、丰富黄酒的味感。黄酒素有“无酸不成酒”的说法。适量的含酸量,使黄酒口味有丰满的感觉。有的低度黄酒出现水味,这与酸的品种偏少和含酸量偏低有关。
B、延长酒味,适量的含酸量,可以增强后味,可以克服味短的缺点。
C、减轻黄酒中的异杂味,适量的含酸量能减轻黄酒中的苦味。如绍兴加饭酒有少量的苦味成份,含酸量较高的酒苦味较轻,含酸量较低的酒苦味较重。事实上一定的含酸量还可以改造糙辣感和杂味。
D、增加鲜味,黄酒中的有机酸和氨基酸是黄酒鲜味的来源。凡是发酵正常的黄酒是进口鲜美,后口鲜长。
E、催化新酒老熟,增加酯香。黄酒中酸的组成及含量多与少,对以后贮存期内,黄酒中的醇和酸起化学反应,生成酯类物质,产生酯香。酯类物质产量与黄酒中的含酸量成正比。酸类物质的种类与贮存后产生的酯香的香气如何有关。乙酸含量较多,酯化成较多的乙酯乙酯,轻快的苹里香气,乳酸含量较多,酸化成较多的乳酸乙酯,赋予优雅的黄酒香气。但有的有机酸并不能酯化出令人欢迎的香气。酸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GB/T13662—2008国家黄酒标准对黄酒的总酸含量有明确的规定,如传统型半干黄酒总酸规定为每升黄酒含总酸含量为3.0-7.5克。这个规定上限与下限之间的幅度较宽,这是因为全国黄酒品种繁多,国家标准要涵盖全国各地繁多的品种,所以标准幅度较宽。而总酸在这范围的黄酒,不一定却是好酒。不同的黄酒,总酸量要多少才有较好的口味是一个不定值,要凭勾兑人员的经验和反复尝试来定。
(2)总酸是一把双刃剑,它对黄酒质量有贡献也有破坏。20世纪中叶以前,酸是黄酒酿造的大敌,在酿造工艺的某一环节,控制不好就会酿出总酸超常高的酒,即是酸酒。补救的办法是用石灰中和酸度,但石灰酒不是好酒,闻起来有石灰气,喝起来觉得木口,还有较重的涩味。当今,随着科技的进步,工艺控制能力的提高,酿酸黄酒的机率大大下降。但仍有口味偏酸的黄酒出现,有的是总酸超过标准允许范围;有的总酸并无超标,由于非糖固形物偏低,不能承受酸度之“重”,喝起来有酸的感觉。
总酸偏低也是一种缺陷。总酸偏低的干酒或半干酒,喝起来不够鲜灵,后味短。总酸偏低的甜酒,缺乏鲜味,感到木口,有的还有腻口的感觉,令人生厌,不原多喝。因此,作为勾兑师,事实上要根据不同品种的质量要求,选择最佳的总酸含量,使黄酒质量达到理想的水平。
3、醇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