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路镇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小城镇建设成为一个重要的领域。
为了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我提出以下几点意见:1. 提高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网络,加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提供便捷的交通条件,吸引更多的人流和资金流入。
同时,加大对水、电、气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保障小城镇的正常运行。
2. 加强小城镇的产业支持政策。
通过制定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吸引大型企业和外来投资者进驻小城镇,并鼓励本地企业发展。
同时,培育和支持小城镇特色产业,提高小城镇的经济竞争力。
3. 改善小城镇的生活环境。
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小城镇的空气质量和水质。
修建公园、广场等休闲场所,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
建设更多的文化设施,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4. 加强小城镇的教育和医疗保障。
提高小城镇的教育资源配置,建设更多的学校和教育设施,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加大对小城镇医疗机构的投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居民的健康需求。
5. 推进小城镇的城市化进程。
推动小城镇的城市规划和管理,提高城市化水平。
注重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和可持续发展性,避免城市过分扩张和资源浪费。
总之,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通过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支持政策、生活环境改善、教育医疗保障和城市化进程推进等方面的工作,可以为小城镇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促进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继续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关键是要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小城镇应该打造一个创新的氛围,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支持和鼓励,鼓励创新和创业。
同时,要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到小城镇发展,推动小城镇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提升。
首先,要加强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
建设科技园区和孵化器,提供各种创新资源和支持,为创业者提供办公场地、资金支持、技术支持等方面的帮助。
同时,要鼓励大学和科研机构与小城镇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技术转移,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3篇)
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为充分发挥中心乡的区位优势和土地资源优势,加快与aa市区的互融对接,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结合中心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要求和原则以省市构建ss都市经济圈和建设ss新区为契机,以加快小城镇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为突破口,落实城乡发展规划布局一体化、城乡产业和经济发展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经济社会管理一体化五大任务,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进程,实现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基本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建成产业集群、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新型工业物流主导型小城镇。
1、因地制宜,科学指导。
立足实际,突出乡情特色,提高规划的实际性、针对性、可操作性。
2、注重实效,循序渐进。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发展公共事业,完善公用设施,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3、依靠群众,项目带动。
动员引导村民积极投身小城镇建设,争取上级政府的支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打造示范带动平台。
二、建设目标根据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和产业结构布局,以九合化工建材新型物流园区建设为助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全力打造城市农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三产结合的新型工业物流主导型小城镇,形成“一产抓特色、二产抓提高、三产抓突破、三产并进”的良好格局,推动全乡经济社会事业共同发展。
三、建设内容按照“整体规划、尽快纳入、分步实施、产业升级”的总体思路,全力实施以“道路建设改善基础设施、土地开发蓄积发展后劲、产业发展助力镇域经济”为主要内容的“三路一道一园一区二中心”建设,通过园区建设和商贸开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将中心建成规划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新型城镇。
(一)主要任务1、撤乡建镇工作。
积极与省市相关部门联系,完成撤乡建镇的批复工作和小城镇建设规划。
常路镇创建园林小城镇工作总结
常路镇创建园林小城镇工作总结我根据主题“常路镇创建园林小城镇”的要求,现总结一下我们团队在这一工作中的成果和经验。
一、背景介绍常路镇是一个位于中国南方沿海地区的小镇,人口规模约为5万人。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迅速增长,常路镇的城市面貌也在不断变化。
为了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我们决定将常路镇打造成一个具有园林特色的小城镇。
二、工作目标我们的工作目标是将常路镇的城市面貌改造成为一个宜居、宜游、宜业的园林小城镇。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升城市绿化率:增加绿地面积,打造更多的公园、花坛和绿化带,增加居民的休闲活动空间;2. 优化交通系统:修建便捷的步行道和自行车道,提倡非机动车出行,减少汽车污染和交通拥堵;3. 改善市容市貌:修缮老旧建筑,改造低效用地,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4. 发展园林旅游业: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打造旅游景点,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三、工作内容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1. 增绿扩绿:我们对常路镇现有的绿化带进行了调整和扩建,新增了多个公园和休闲设施。
通过增加树木种植和草地铺设,提升了城市的绿化率。
2. 优化交通系统:我们修建了一系列的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并设立了共享单车点,鼓励居民使用非机动车出行。
同时,我们改善了公共交通系统,增加了班次和线路,提升居民出行的便利性。
3. 改善市容市貌:我们组织了市容整治行动,对城区各个街道进行了清扫和绿化。
同时,我们修缮了老旧建筑,使其焕然一新。
另外,我们对市区低效用地进行了改造和开发,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
4. 发展园林旅游业:我们积极利用常路镇周边的自然资源,打造了多个景点和休闲区。
这些景点既有山水之美,又有园林之景,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者。
我们还与旅游公司合作,开展了宣传活动,提升了常路镇的知名度。
四、工作成果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团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1.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常路镇的绿化率大幅提升,公园和绿化带成倍增加,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休闲活动场所。
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三篇)
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小城镇不仅是农村转型发展的重要阵地,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
____年,我国将进一步加强小城镇建设,提升小城镇的功能与品质,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为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二、目标定位____年实施的小城镇建设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全面提升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小城镇,推动小城镇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三、重点任务1. 基础设施建设(1)加强城镇规划设计,合理规划城市布局,推进城市更新改造,提高城市功能和品质。
(2)加快道路交通建设,改善交通状况,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3)加强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2. 产业结构优化(1)加强小城镇产业定位,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小城镇的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加强小城镇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3)鼓励创业创新,培育小城镇新兴产业,推动小城镇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
3. 环境改善(1)加强环境治理,改善空气质量、水质环境、噪音污染等问题,提升居民生活环境品质。
(2)加强生态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小城镇可持续发展。
(3)推进垃圾分类处理,提倡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4. 社会治理创新(1)完善小城镇社会管理体制,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和能力。
(2)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小城镇建设和管理。
(3)加强文化建设,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和幸福感。
四、实施路径1. 政府主导政府要加强对小城镇建设的组织领导和政策引导,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加强项目管理和资金保障,推动小城镇建设的落地实施。
2. 多元主体参与加强与企业、社会组织、居民等各方的合作,充分发挥各方的力量和资源,形成小城镇建设的合力。
3. 创新机制推动小城镇建设的创新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小城镇发展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激发各方积极性和创造力。
2024小城镇发展建设实施方案
2024小城镇发展建设实施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了我的笔记本上,键盘的敲击声伴随着思考的旋律,逐渐勾勒出这份方案的轮廓。
小城镇,这个承载着无数人梦想的地方,如何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焕发新的活力,是时候好好梳理一下了。
一、发展定位我们需要明确小城镇的发展定位。
不再是简单的农村集市,而是要打造成为区域性的经济、文化、科技中心。
我们要依托当地资源,发挥地理优势,打造特色产业,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二、基础设施建设1.交通:打通对外通道,提升道路等级,确保小城镇与大城市之间的物流、信息流、人流畅通无阻。
同时,优化内部交通,方便居民出行。
2.供水供电:保障小城镇的供水供电需求,提高覆盖率,确保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的稳定。
3.信息网络:加快宽带网络建设,提高网络速度,实现光纤到户,让小城镇居民享受到与大城市同等的信息服务。
三、产业发展1.特色产业:发掘当地特色资源,如农产品、手工艺品等,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培训、市场开拓等方式,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
2.现代服务业:培育一批现代服务业,如电子商务、金融服务、教育培训等,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
3.产业集聚:鼓励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形成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带动就业和税收。
四、生态环境建设1.绿化美化:加强小城镇绿化,提高绿化覆盖率,打造生态宜居的环境。
2.污染防治: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确保小城镇空气质量、水质达标。
3.生态修复: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恢复生态平衡。
五、社会事业发展1.教育投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一批有技术、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2.医疗保障: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让居民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3.文化生活:丰富小城镇的文化生活,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
六、政策保障1.财政支持: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财政投入,确保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
2.土地政策:优化土地政策,保障小城镇建设的土地供应。
3.人才政策:吸引各类人才到小城镇发展,为小城镇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江苏省政府关于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意见-苏政发[2000]36号
江苏省政府关于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意见正文:---------------------------------------------------------------------------------------------------------------------------------------------------- 江苏省政府关于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意见(2000年3月20日苏政发〔2000〕36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是实现我省跨世纪奋斗目标的一项重要措施。
为了切实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快我省城镇化进程特提出如下意见:一、围绕我省城镇化目标,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去年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部署,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采取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使全省小城镇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各地以222个重点中心镇为重点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使一批小城镇经济发展加快,面貌明显改善,为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围绕小城镇建设积极进行三项改革,全省在包括222个重点中心镇在内的382个镇进行了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在盘活存量土地、建设用地实行有偿使用和完善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投融资体制改革为多渠道筹措资金、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小城镇建设拓宽了路子。
撤并规模偏小乡镇和撤乡设镇工作也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增强了小城镇综合实力,拓展了经济发展空间。
小城镇建设的加快,推进了我省城镇化进程。
到1999年底,我省城镇化率达到34.94%,比上年提高了3.44个百分点。
实践证明,发展小城镇,加快城镇化步伐,有利于生产要素的聚合,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扩大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有利于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提高群众工作和生活环境质量,意义很大。
2024年小城镇建设工作计划(2篇)
2024年小城镇建设工作计划一、背景分析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小城镇建设成为当前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保障农民工转移就业、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
然而,由于各地小城镇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需要在2024年制定一份全面细致的小城镇建设工作计划,以推动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规划1. 提高小城镇生活质量。
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提升小城镇的居住环境和居民生活品质。
2. 支持小城镇经济发展。
通过引进外部投资、扶持本地企业发展等手段,促进小城镇经济的健康稳定增长。
3. 加强小城镇治理能力。
通过完善城镇规划体系、提升行政管理水平等措施,提高小城镇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
三、具体计划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1)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修建或改扩建城市道路、农村公路、桥梁等交通设施,提高小城镇与周边地区的联系。
(2)提升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设备。
加大对小城镇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基础设施设备的投资,保障居民生活需求和工业发展需求。
(3)改善环境卫生条件。
加强城镇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环境卫生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2. 健全公共服务体系(1)推进教育公平。
加大对小城镇学校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落实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设施修缮等工作。
(2)完善医疗卫生服务。
建设或改扩建小城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卫生机构,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3)推动文化旅游发展。
丰富小城镇文化活动,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提升小城镇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3. 促进小城镇经济发展(1)发展现代农业。
鼓励小城镇发展适宜的农业产业,引导农民从事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等产业。
(2)支持小城镇工业发展。
优化产业布局,引进重点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升小城镇的产业竞争力。
(3)培育服务业。
推动小城镇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促进旅游、餐饮、商贸等行业的繁荣。
4. 提升小城镇治理能力(1)完善城镇规划体系。
编制小城镇总体规划,确保城镇建设有序、协调、可持续发展。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关中地区小城镇建设的意见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关中地区小城镇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7.17•【字号】陕政办发[2008]77号•【施行日期】2008.07.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关中地区小城镇建设的意见(陕政办发〔2008〕77号)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市人民政府,杨凌示范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关中地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发祥地,是我国重要的高等教育和科研基地,其行政区划包括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市和杨凌示范区等五市一区,土地面积555万平方公里,人口2344万,是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点开发区之一。
以西安市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关中率先发展”战略的重点。
实施关中地区小城镇建设,对于加快关中建制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提升城镇功能,尽快改变我省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的状况,促进关中城市群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做好关中地区小城镇建设各项工作,经省政府同意,提出以下意见:一、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任务(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小城镇建设,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以关中率先发展为依托,建设关中地区布局合理的城镇群。
加快“一轴一环三走廊”(一轴,即陇海铁路陕西段;一环,即关中公路环线;三走廊,即渭南-韩城、咸阳-铜川、彬县-长武-旬邑三廊道)沿线小城镇建设,使之成为具有产业带动力的工业、交通、商贸重镇及旅游文化名镇。
(二)主要目标和任务。
2008年-2010年期间,每年实施100个建制镇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关中地区300个建制镇镇区镇容镇貌改善,提升城镇功能,建立健全小城镇建设管理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小城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建设一批经济繁荣、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富有特色的新型小城镇。
2010年年底前,平原镇人口平均达到3万人左右,山区镇人口平均达到1万人左右,绿化覆盖率达到20%,人均道路占有率达到8平方米,镇区道路硬化率达到90%以上。
常路镇村镇建设规划及三年农村住房建设及危房改造计划工作汇报
常路镇村镇建设规划及三年农村住房建设及危房改造计划工作汇报一、基本情况蒙阴县常路镇位于临沂、泰安两市交界处,东邻蒙阴县高都镇,西北与新泰市交界,南与联城乡接壤,是临沂市西北部的咽喉重镇,总面积平方公里,辖30个行政村,人口万,常路镇的文化底蕴丰厚,是战国时期的齐鲁交界处,历史上春秋时期管仲脱囚这一重大历史掌故就发生在这里。
1994年被国家建设部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2000年被省政府批准为“全省小城镇建设中心镇”,2006年被评为“山东省文明乡镇”、“山东省环境优美乡镇”。
常路镇交通发达,205国道横穿镇驻地,距京沪、博徐两高速公路出口分别为8公里、12公里,距临沂机场80公里,距日照港160公里,距东都火车货运站3公里。
二、小城镇规划建设情况近几年来,常路镇党委、政府立足镇情,科学定位,大力实施小城镇带动战略,围绕着“以城带镇、以镇带村、以经济带建设、以建设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始终把小城镇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全力打造新型小城镇,小城镇建设快速发展,有力促进了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同时,坚持“发展建设,规划先行的原则”,努力搞好小城镇建设规划,在1997年编制完成的建设规划基础上,本着“高起点、大手笔规划”原则,于2002年底请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重新编制了常路镇新一轮总体规划,并请省城镇规划建筑设计院做了以下详细规划。
一是2003年编制了振兴路的详细规划;二是2005年3月对聚良山、东山公园及镇中心小学进行了详细规划设计(其中规划聚良山万平方米,东山公园万平方米,镇中心小学万平方米);三是2005年12月又对5个中心村进行了村庄规划;四是于2007年聘请山东省新泰市规划设计院完成了30个村的村庄规划并通过有关部门评审,县政府批复实施;五是于2008年聘请山东省建工学院对中心商业街改造进行了详细规划设计;西岭工业园、田家岭工业园进行了控规设计;六是于2009年3月份聘请山东省新泰市规划设计院对南围子村村庄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做了详细规划,请县规划设计院对房屋建筑做了建筑设计。
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武政[2006]10号)
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武政[2006]10号)第一篇: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武政[2006]10号)武汉市人民政府文件武政〔2006〕10 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小城镇建设的意见》(鄂政发〔2005〕42 号)的要求,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针,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提出如下意见:一,树立科学发展观,明确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科学规划,配套建设,提升功能,加强管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我市小城镇建设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二)发展目标.到2010 年,全市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满足居民生活,生产发展需要,自来水供水普及率达到92% ,绿化覆盖率达到30% ,人均道路面积达到7平方米,污水和垃圾得到妥善处理;中心村达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洁的目标.二,科学编制规划,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与管理(一)科学编制规划.小城镇规划是建设和管理小城镇的基本依据,2006 年,由市规划部门负责指导城郊各区完成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2007 年,全市所有乡镇完成总体规划编制任务,其中城关镇和重点镇还需完成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城关镇详细规划要覆盖其主要街道,重点镇详细规划要覆盖其近期建设区域.2010 年前,总体规划确定予以保留的中心村要完成建设规划的编制任务.(二)加强规划实施管理.市,区规划部门要加快各类小城镇规划的审查和报批工作.依法批准的乡镇总体规划必须严格实施,确需变更的,要按法定程序报批.要严格执行规划“四线”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审批建设项目.要进一步完善规划实施的监督机制,加大规划巡查和执法力度,严禁乱审批,乱建设.三,围绕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开展省级示范村建设根据省人民政府开展“百镇千村”示范工程的战略部署,结合全市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十一五”期间,着重抓好我市 100 个省级示范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到 2010 年,省级示范村要实现村内主干道硬化,村内主干道和公共场所安装路灯;给水排水系统完善,自来水基本入户,饮用水符合卫生标准;垃圾和污水得到处理,村容村貌整洁.要创新体制和机制,探索村民自主管理的途径,组织引导农村干部群众参与公共设施运营维护与管理.制订村规民约,引导村民爱护卫生,保护环境.四,整合各种资源,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一)进一步加大小城镇建设的投入.市有关部门在安排专项资金时,对城关镇,重点镇符合专项资金使用范围的建设项目,应予以优先考虑和重点倾斜.“十一五”期间,市财政每年增加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各有关区要加大财政资金对小城镇建设的投入.乡镇编制规划所需经费,经市,区审核确定后,市里给予适当补助.(二)拓宽小城镇建设资金渠道.市,区规划部门收取的城镇基础设施配套费要确保全额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金融机构到城关镇和国家,省级重点镇开设分支机构,引导各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为小城镇建设提供中,长期信贷支持.各乡镇要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对城关镇,重点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市里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三)推进土地集约利用.依据经批准的挂钩项目区规划,实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相挂钩的政策,按照总量控制,封闭运行,台帐管理,年度检查,到期归还,强化监督的原则,对所涉及到的城镇单列编报下达适量建设占用耕地周转指标.挂钩项目区拆旧建新工作完成后,应将经验收合格的复垦或整理为耕地的土地面积,作为偿还事先下达的建设占用耕地周转指标;对于城关镇,重点镇土地整理项目在立项上优先安排,经验收确认的土地整理新增加的耕地面积,可按 60% 的比例折抵建设占用耕地的补偿指标,也可同比例申请增加建设占用耕地指标,并允许跨年度使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建设用地单位将存量集体建设用地整理成耕地的,经认定合格后,新占耕地与整理后增加的耕地可等面积置换,其建设占用耕地不占年度计划指标.城郊各区在使用城镇,村农用地转用计划时,应优先满足小城镇特别是城关镇和重点镇用地需求.对于发展较快城镇超出当年计划用地的,由市人民政府在全市范围内调剂.(四)鼓励农民集中建房.村庄居民集中建房,需占用农用地的,实行“先借后补,节约奖励”的政策,先借用宅基地,3 年内通过对退出的宅基地和荒地进行整理,补齐借用的面积;多出的土地,其指标奖励给区用于建设用地.各有关区要在土地出让金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村庄整治.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人居环境(一)大力加强城关镇,重点镇建设.以完善和提高城镇功能为重点,增强城关镇,重点镇对其周围农村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按照城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水平适度超前,生态环境质量优于主城区的原则,加强环保,绿化,道路,给水,排水,能源,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产业园区,住宅小区和市场的综合配套开发,完善学校,医院,敬老院,文化场所等社会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二)创建良好的人居环境.各乡镇要加强管理,改善环境,提升小城镇整体形象,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到 2010 年,力争城关镇供水普及率达到 99% ,绿化覆盖率达到 35% ,人均道路面积达到 12平方米,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 50% ,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75%;重点镇供水普及率达到 96% ,绿化覆盖率达到 30% ,人均道路面积达到 11平方米,污水处理率达到 30% ,垃圾处理率达到 80% 以上.(三)加强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城郊各区要充分重视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文化遗址,历史文物的维修保护工作,科学编制保护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护好村镇的历史文脉,历史遗迹,古墓葬,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特别要做好黄陂区盘龙城遗址,木兰大余湾,江夏区龙泉山风景区明八陵古墓等历史名胜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六,加强组织领导,促进城镇建设健康持续发展(一)完善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各级政府,各部门要继续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武政〔2004〕23号)文件精神,支持市,区建设部门建立规范的小城镇建设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其综合,统筹,协调,服务的职能作用.各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积极参与,支持小城镇建设,形成小城镇建设齐抓共管的新局面.(二)抓好队伍建设.按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要求,在全市乡(镇,街)设立建设管理所,与国土资源管理所合署办公,分别接受区国土,规划,建设和城管部门管理,履行综合协调管理乡(镇,街)土地,规划,建设和城管执法工作的职责.合理确定人员编制,其经费统一纳入区财政预算管理.(三)抓好目标落实与考核.城郊各区要根据全市“十一五”规划,制订本地区小城镇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将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和重大决策落到实处.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订细化目标.要把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纳入各级政府的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共同推进小城镇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武汉市人民政府二00六年三月十三日第二篇: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为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促进全县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
常路镇环境连片整治规划实施方案
常路镇环境连片整治规划实施方案一、前言常路镇是一个位于城市边缘地区的农村风貌小镇。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该镇的发展面临着许多环境问题。
为此,我们制定了常路镇环境连片整治规划实施方案,旨在通过综合整治措施,改善常路镇的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二、目标与原则1.目标:通过整治措施,建立起一个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常路镇。
2.原则:-科学规划:制定科学的规划方案,确保整治工作有序进行。
-全民参与:鼓励居民参与环境整治工作,形成共建共享的局面。
-综合施策:采取综合性的措施,统筹解决各类环境问题。
-依法治理:严格按照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管理,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三、整治内容1.水环境整治:-清淤疏浚:对河道、水塘等水体进行清淤疏浚,保障水体的通畅。
-水质净化:引进水生态处理技术,对污水进行处理,提高水质。
-水资源保护:建立水资源管理系统,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2.空气环境整治:-确定重点区域:根据环境监测结果,确定空气质量较差的重点区域,针对性治理。
-减少尾气排放:加强对车辆尾气排放的监管,推广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的使用。
-加强工业排放管控:严格控制工业企业的排放标准,加强监督检查。
3.垃圾分类与处理:-推广垃圾分类:开展宣传教育,鼓励居民进行垃圾分类。
-建设垃圾处理设施:新建垃圾处理中心,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4.美化乡村环境:-美化农田:修复农田景观,合理规划农田布局,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种植绿化植物:在重点区域种植绿化植物,提高空气质量。
-修缮村庄道路和建筑物:修缮村庄的道路和建筑物,提升乡村环境整体形象。
四、实施步骤1.规划编制:成立专业团队,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
2.宣传动员:通过宣传手段,向居民普及整治方案,并呼吁居民参与其中。
3.资金筹集:依托政府资金,拟定资金筹集方案,确保整治工作顺利进行。
4.设备购置:购置必要的设备和工具,以确保可行性和高效性。
5.实施施工:按照规划方案,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具体实施。
常路镇市级园林小城镇复核材料
常路镇市级园林小城镇复核材料市级园林小城镇复核材料:尊敬的领导:根据您的要求,我整理了常路镇市级园林小城镇的复核材料。
常路镇位于我市东部,总面积为XX平方公里,辖XX个行政村,总人口约XX人。
经过多年的努力,常路镇致力于打造美丽宜居的市级园林小城镇,现将以下内容作为复核材料提交给您,请您审阅。
1.城市建设1.1城市规划我们制定了常路镇城市规划,确定了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依据生态、景观和公共设施等因素,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包括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休闲区等。
同时,我们规划建设了一系列绿化景观,包括公园、广场、绿地等,提升了城市的美观度和居住质量。
1.2建筑环境我们注重建筑环境的规划和管理,严格控制建筑的高度、密度和外观,确保了建筑风格的统一和整体美观。
此外,我们提倡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鼓励使用新型建筑材料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绿化建设2.1公园绿化我们建设了多个公园,包括中心公园、社区公园、主题公园等。
通过精心规划和景观设计,使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同时也提供了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2绿化带和绿道我们修建了绿化带和绿道,将城市与农田、山区和河流相连接,形成了一条条绿色走廊,不仅提供了人们休闲健身的场所,还起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3.环境保护3.1污水处理我们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对常路镇的污水进行集中处理,确保了城市水环境的净化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3.2垃圾处理我们实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建设了垃圾处理厂,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理和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4.居民参与4.1居民培训我们开展了多次居民培训,宣传环保知识和绿化观念,提高了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对绿化建设的认识。
4.2居民建议征集我们定期组织居民座谈会,征集居民的建议和意见,根据居民的需求和意见,调整城市规划和建设方向。
总结:此致敬礼!。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通知-陕政发[1998]47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通知正文:----------------------------------------------------------------------------------------------------------------------------------------------------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通知(陕政发[1998]47号1998年9月16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加大力度实施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全省小城镇建设的决定》(陕发[1996]5号),进一步加快我省小城镇建设步伐,特作如下通知。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小城镇建设的政策和任务落到实处小城镇是城乡交换的枢纽,提高城市化水平的阶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小城镇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小城镇建设发展较快。
目前全省小城镇已增至2026个(不含83个县城镇),其中建制镇906个。
一批小城镇初具规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但从总体上看,我省城市化水平低、小城镇规划滞后、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省委、省政府既定的鼓励小城镇发展的有关政策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需要采取得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加快小城镇建设,到本世纪末,建设一批经济繁荣、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小城镇,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是省委、省政府从省情实际出发作出的带有全局意义的战略决策。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小城镇建设的战略意义,把小城镇建设与经济建设、环境建设有机地统一起来,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城乡建设的协调发展。
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动员和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的主要责任在县、镇两级政府。
县、镇两级政府要从建设经济强县,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城市化的大局出发,把此项工作切实抓紧抓好。
天津市人民政府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小城镇发展意见》的通知-
天津市人民政府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小城镇发展意见》的通知正文:----------------------------------------------------------------------------------------------------------------------------------------------------天津市人民政府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小城镇发展意见》的通知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同意市小城镇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小城镇发展的意见》,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二00年一月十一日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小城镇发展的意见为加速我市农村城镇化进程,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根据市委七届五次会议提出的乘势而上,开拓创新,全面上水平的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快我市农村小城镇的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我市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宏伟目标的进程中,加快发展小城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同时实现农村城镇化和农村工业化,三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加快发展小城镇是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措施。
实践证明,发展小城镇有利于乡镇企业相对集中和加速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有利于扩大农业的经营规模,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形成规模人口的集中消费,扩大内需,开拓市场;有利于保护耕地,节约资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因此,各级领导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抓住机遇,切实抓紧抓好。
二、加快小城镇发展的目标与原则按照市委七届二次全会通过的《中共天津市委关于贯彻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意见》(津党发[1999]2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实施规划>的通知》要求,到2010年底,全市农村基本完成撤乡建镇,农村城镇化达到50%。
为实现这一目标,全市小城镇的发展要由点到面全面推开。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加快浦东新区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加快浦东新区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0.12.21•【字号】浦府[2000]69号•【施行日期】2000.12.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加快浦东新区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浦府[2000]69号)区政府各委、办、局、外高桥保税区管委会,各开发公司,各街道办事处、镇政府:现将《关于加快浦东新区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关于加快浦东新区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为加快浦东新区小城镇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发[2000]11号)的精神,按照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浦东新区小城镇发展规划的要求,提出如下意见:一、发展目标到2005年,新区小城镇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新区农村城镇化率从现有的54.4%提高到71.9%。
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集中建设川沙核心镇,重点支持高桥镇、机场镇、三林镇,稳步发展其他镇。
在本届区政府任期内,基本形成川沙城镇规划区的基础设施框架体系,高桥、机场、三林小城镇建设初见成效。
二、遵循原则新区小城镇建设在研究支撑性、先导性、政策性的基础上,应按照高起点规划、分层次推进、分阶段实施的总体步骤,实行强化领导、政府推动、政策聚焦、多元投资、市场运作的方针,遵循突出重点、产业支撑、组团发展、机制创新、优化环境的原则。
三、运作机制(一)土地使用1、试行农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
农民集体土地使用权可建立流转制度,在川沙、高桥、机场、三林等镇进行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向其他镇推行。
2、试行农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制度。
农民集体土地使用权在三十年土地延包的基础上,以股份形式量化给集体经济组织的全体成员,农民根据所持股份享受土地收益权。
常路镇创建市级生态城镇工作情况报告
常路镇创建市级生态城镇工作情况报告一、常路镇基本概况蒙阴县常路镇位于临沂、泰安两市交界处,是临沂市和蒙阴县的西大门,全镇总面积77.4平方公里,辖30个村,3.5万人口,是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山东省“百新工程”试点镇和中心镇、文明乡镇、环境优美乡镇,临沂市园林小城镇。
近年来,镇委、镇政府立足本镇实际,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中心镇建设为依托,创新发展思路,努力抓好小城镇软硬环境建设,坚持将经济增长、城镇建设、生态环境与节能减排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观光业和生态工业,下大力气治理生态环境,逐步走上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二、生态建设基本情况我镇在上级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帮助下,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两手抓的方针,以不断丰富生态城镇内涵为核心、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根本、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永久利用为重点,开展生态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区域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得到了较大改善的发展目标。
(一)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近年来,我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明显。
大力进行河道整治工程建设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先后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共治理汶河、堂阜河河道10公里,除险加固小一型、小二型水库6座,高标准整治桃花湖、五沟峪水库2座。
大力搞好城镇废弃物处理和水源水质保护工作,城镇固体废弃物处理率达到100%,城镇气化率达到80%,区域内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主要河流水质全部达到相应功能区划标准,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100%。
(二)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质量的不断提高,对促进我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全镇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2009年,全镇实现总产值28亿元,同比增长25%;生态农业成绩突出,实现农业总产值1.4亿元,同比增长24 %;工业和中小企业稳步发展,实现工业总产值18亿元,同比增长28%,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1.7亿元,同比增长29%;财政税收稳步增长,实现财政收入2000万元,同比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5890元,同比增长12%,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常路镇环境连片整治规划实施方案
常路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规划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做好财政部、环保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努力解决当前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切实提高农村环境质量,扎实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上级一系列文件和会议指示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规划实施方案。
第一章全镇现状与存在问题一、常路镇基本情况蒙阴县常路镇地处临沂、泰安两市交界处,是临沂市和蒙阴县的西大门。
全镇辖30个行政村,46个自然村,1.1万户,3.5万口人,农村人口2.8万人,总面积77.4平方公里。
205国道横穿镇驻地,距京沪、博徐两高速出口分别为8公里、12公里,距东都火车站5公里,。
是山东省中心镇、环境优美乡镇、园林小城镇、生态文明乡镇、省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乡镇,市级文明乡镇。
2010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6亿元,利税3.5亿元,财政总收入2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83元。
近几年来,我镇坚持以“抓招商、强民营、扩城镇、促和谐”四项工作为重点,着力抓好铁业加工、食品加工、建材生产、商贸物流及生态文明五大产业板块,铺下身子,真抓实干,镇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今年1—6月份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0亿元,增长28%;实现财政收入980万元,增长22.6%,其中,国税收入560万元,地税收入420万元,地方级财政收入46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8.5%、26%和28.2%;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0.51亿元、4.22亿元、和1.2亿元,同比增长6%、9.2%和15.8%;规模企业实现产值9.8亿元,利税1.2亿元,分别增长30%、26%;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347家,民营企业88家,顺利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超半的目标。
现我镇主要产业结构基本为种养业和小规模工业,多数村庄(社区)未通安全达标自来水,大部分为自备潜水井,污水处理设施并未完善,未建设垃圾中转站,除大常路社区中心区的生活垃圾由镇城管中队负责清理外,其余各村的生活垃圾均采取传统的焚烧掩埋等方式处理。
常路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汇报
常路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汇报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常路镇综合整治工作小组的成员之一。
今天我向大家汇报一下常路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情况。
常路镇位于XX市的东部,是一个山水交融的小镇。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常路镇的经济发展迅猛,人口不断增加,但由此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和社会管理难题。
为此,镇政府成立了综合整治工作小组,制定了一系列的整治计划,全面提升城乡环境质量。
在城区环境整治方面,我们进行了以下工作:首先,加强了市容市貌的整治。
我们对城市中心区域进行了彻底的清洁整治,清理了各类垃圾和杂物,修补了道路和公共设施的损坏,增添了绿化和景观。
通过这些工作,让城市焕发了新的活力,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
其次,加强了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
我们在全镇范围内推行了垃圾分类制度,并设立了垃圾分类收集点,为市民提供了更方便的分类丢弃垃圾的条件。
同时,我们还加大了垃圾处理设施的投入,建设了一座现代化的垃圾处理中心,实现了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再次,加强了环境卫生管理。
我们加大了对公共场所的卫生检查力度,严禁乱倒垃圾、乱丢烟蒂等行为。
同时,加强了宣传教育,提高了居民的环境卫生意识。
通过这些工作,城区的环境卫生得到了明显改善,市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
在农村环境整治方面,我们进行了以下工作:首先,加强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
我们组织了爱护农村环境的宣传活动,广泛开展了清洁行动,号召农民自觉做好农村卫生工作。
并且,我们在农村地区修建了一些公共厕所,提供了更好的卫生设施,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
其次,加强了农村水环境治理。
我们对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进行了加强,修建了污水处理站和生态池,对农田和河流的污染进行了治理。
这不仅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也提升了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
再次,加强了农村垃圾处理工作。
我们对农村地区的垃圾处理进行了规范,设立了垃圾收集点,并进行了定期的清理和运输工作。
同时,我们也加大了对农村地区的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的宣传力度,提高了农民的垃圾处理意识。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百镇建设示范行动”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意见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百镇建设示范行动”加快推进小城
镇建设和发展的意见
佚名
【期刊名称】《山东政报》
【年(卷),期】2012(000)015
【摘要】<正>鲁政发[2012]22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
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小城镇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节点,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载体,是就地就近转移农村
人口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我省小城镇建设和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总体上经济实力
不强、产业层次偏低、承载能力较
【总页数】4页(P3-6)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苏州市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发展的意见(摘要) [J],
2.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全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名单的通知[J], ;
3.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推进质量强省建设——纪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印发一周年 [J], 李海平
4.加快村镇规划编制稳妥推进村庄整治工作积极开展"百镇千村"建设示范活动--山东省新农村建设推进措施 [J], 山东省建设厅
5.加快村镇规划编制稳妥推进村庄整治工作积极开展“百镇千村”建设示范活动——山东省新农村建设推进措施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共常路镇委常路镇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实施意见为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城镇化工作的决策部署及要求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依据镇域总体规划,结合我镇实际,对未来3-5年小城镇建设制定以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一系列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推进小城镇发展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逐步完善城镇功能,提升承载能力,壮大镇域经济,利用3-5年时间使我镇成为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特色鲜明、人口集聚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现代小城镇。
(二)发展目标。
按照特色小城镇的标准和县域次中心的功能定位,力争用3年时间使我镇城镇化水平达到50%以上,镇区人口达2万人以上,建成区面积达5平方公里,镇域生产总值增长25%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2011年地方财政收入2360万元,2012年达到2700万元,2013年达到3200万元,农民人均增长18%以上,集中供水率达100%,燃气普及率达70%以上,集中供热率达50%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生活污水达标排放率100%,公共道路硬化率达95%以上,路灯安装率达90%以上,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40%、35%以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
二、工作任务(一)规划编制。
1、我镇镇域总体规划修编已经专家评审通过,计划于6月30日前报县政府批复。
总体规划定位准确,科学合理,与小城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保生态规划衔接较好。
2、全面完成和完善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履行法定报批程序,确保出让地块按控规实施。
全面完成城镇社区和村委会的聚居化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与报批。
计划于2013年底之前详细规划覆盖率达100%。
规划执行与管理。
镇区的建设管理必须严格按照镇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来执行与管理。
镇区规划区内所有出让地块,必须按照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坚决做到没有编制控规不出让地块。
镇区房地产开发建设必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报县政府批准后实施,不得任意调整和改变规划,确保规划的严肃性。
3、构建镇区道路交通框架。
镇区道路系统形成以方格网、自由式道路为主的道路网,道路分三级布臵,由主干道、次干道和支干道组成,主干道红线宽度40米,次干道红线宽度25米,支干道红线宽度15米,计划三年开通所有主干道,搭建六纵六横城镇网络骨架,打通镇区到各乡镇和周边城市的交通走廊,形成路路通、快速便捷的城镇交通体系。
一是投资2500万元将205国道引出建设南环路和西环路,穿越西岭工业聚集区,与原二0五国道西官庄路段对接,全长5公里,宽40米,占地300亩;二是投资1000万元,建设南外环二路,西起西环路,穿越常联路、振兴路,跨堂阜河,沿中学西墙向南,与南一环路相连,长3公里, 宽25米,占地120亩;三是投资600万元,建设南外环三路,自西岭工业聚集区经农贸市场南,穿越常联路、振兴路,到滨河路,全长2公里, 宽15米,占地45亩;四是投资1000万元,建设北外环二路,东起常龙路,西与205国道相通,中间穿越常路社区、小学教学楼前,长3公里, 宽25米,占地120亩;五是投资1500万元建设北外环一路,东起坦常路,西至新二0五国道,长3公里, 宽40米,占地200亩;六是投资900万元,将振兴路向两端延伸,向南延伸至南环路,向北延伸至北环路,长2公里, 宽40米,占地150亩;七是投资600万元,建设西岭工业聚集区内南北路,南与南环路相通,北与北二环路相通,长2公里, 宽25米,占地80亩;八是投资600万元,将常龙路向南延伸至南环路,长2公里, 宽25米,占地80亩;九是投资600万元,建设滨河路,北至北环路,沿常路公园东岸,向南经南环路到田家岭工业聚集区,长3公里, 宽25米,占地120亩,形成六纵六横交通网络。
4、进一步完善设施配套建设。
一是拟投资1000万元,在堂阜河下游西侧、南环路南侧,建设规模为日处理污水10000立方的污水处理厂一处;二是拟投资400万元,完成镇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上级要求,按照“户集、村收、乡镇运、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体系,完善城乡环境卫生基础设施。
在镇区建设一座10吨压缩式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水冲式公厕3座,建设景观式垃圾池20个,购臵轮式垃圾桶168个,将镇区环卫保洁推向市场化运作;三是拟投资1000万元,完善给排水管网建设。
给水采用支状加环状管网供水,供水管网由常路社区自来水井接入,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污水管道沿路铺设至污水处理厂;四是拟投资300万元,完善消防工程建设。
在镇区设消防站一处,沿主要道路每120米设立一个消防栓,消防给水系统与生产生活用水合并,消防用水量按火灾每秒15升设臵,重要消防单位建设消防备用水池;五是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拟投资800万元,在现有中心卫生院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划扩大其规模,完善服务设施,增加床位100张,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满足居民医疗保健要求;结合中学现状,规划为镇区的文教中心区,建400米运动场;将敬老院搬迁至北环路西北侧(原松林联小)。
进一步完善电力、通讯、燃气、热力等基础设施,提升教育、文化、体育、社保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小城镇管理,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提高“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彻底根治“脏、乱、差”,营造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
(二)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进一步提升城镇化档次。
一是加快供销社大型超市建设和信用社营业楼建设步伐,争取年底竣工营业,供销社大楼建筑面积达3500平方米,信用社营业楼建筑面积达800平方米,总投资1000万元;二是加快供销社大楼、计生办办公楼、派出所办公楼、兽医站办公室、便民服务大院、敬老院拆迁步伐,争取尽快拆迁并按规划到新址建设,总拆迁面积达2万平方米,拆迁补偿费需1600万元,重建需2000万元;三是商业街路两侧旧房改造建设,按规划标准统一改造,共涉及150户,总改造面积达5万平方米,总投资9000万元;四是广场建设。
按规划建设广场2处,一处为市民广场,位于镇政府对过,广场建设面积为2万平方米,并在广场周围建设图书馆、青少年及老年活动中心、电影院等,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另一处位于规划中的东山公园门前,总面积为 1.8万平方米,总投资2000万元;五是常路集贸市场沿路商品房建设,预计建设60套,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总投资2000万元;六是常路公园及东山公园建设,镇区内结合现状山、水的改造整治形成2处公园。
在常路公园原有的基础上,向下游延伸建设,需治理河道2000米,修筑橡胶坝两道,栽植绿化苗木2万株,沿岸建设滨河步行道,预计总投资1000万元,新规划建设东山公园,重点突出花卉,绿化景观和山水特色,适当布臵各类活动设施,总投资需800万元;七是镇区绿化建设,镇区绿化采用“点、线、面”结合的绿化模式。
点是指公园,组团绿地和街头绿地,线是指道路绿化、沿河绿化和防护林带,面是指普通绿化,在原商业街绿化基础上,主要道路交叉口和主要公建设施前布臵街头绿地作为居民游憩活动场地,并适当设臵建筑小品和休息座椅等,道路两侧留出8-10米宽绿化带,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到2015年镇区人均公共绿地达15平方米,绿地率达40%;八是常路社区建设。
结合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加快推进社区建设,完善水电暖等配套设施,环卫、保洁实行市场化、物业化管理,建设规模达到能容纳5000人居住,目前已完成100套二层住宅楼40套三层沿街楼正在建设中,总投资3000万元。
(三)积极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科学制定小城镇土地利用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探索节约集约用地新模式。
完善农村土地征收制度,严格土地征收补偿安臵,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允许集体和农民凭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承包权直接进入土地市场,推进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
支持和鼓励小城镇通过整治挖潜、迁村并点、土地整理、开发利用荒地和废弃地等方式集约用地。
推进小城镇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广泛推进小城镇建设用地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鼓励集体经济组织采取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与其他单位、个人共同参与小城镇开发。
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加快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确权、发证。
严格执行“一户一宅”政策,实行宅基地超标准有偿使用。
以集约利用土地为目标,镇驻地周边村原则上不再新划宅基地。
对农村房屋进行确权、发证。
形成产权市场,可抵押,可交易,盘活农村资金要素。
(四)加快园区建设进度,推动镇域经济发展。
将产业发展规划纳入城镇总体规划,结合常路镇锻造业发达的特点,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园区,以特色产业园区为载体,逐步提升产业规模,打造产业集群,推动镇域经济发展。
一是在镇东205国道西侧打造占地22公顷的田家岭机械加工园区。
计划用2-3年的时间,在园区内建设三纵三横的道路,形成四个生产功能区,鼓励田家岭附近原有分散的锻造企业向园区集中,扩大产业规模,拉伸产业链条,通过政策引导、政府干预、企业联合等手段,积极解决现有企业环保条件较差、创新能力偏弱、产品竞争力不强和产能严重滞后等问题,努力走集群发展的道路,促进优势产业再提升,力争把田家岭机械加工园区打造成省内外知名铁业锻造园区。
二是在常路社区西首蒙馆路两侧新建占地65公顷的西岭工业聚集区。
充分发挥西岭工业聚集区紧邻新泰市这一“全国百强县”的区位优势,瞅准目前新泰、莱芜、淄博等地企业落地难的机遇,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积极招引新能源新技术企业入驻园区。
同时依托园区建立新产品研发中心,为常路镇机械加工业的二次腾飞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力争3-5年内把西岭工业聚集区打造成建设经济强镇的核心园区。
(五)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
凡进入小城镇居住的农民,在子女入学、参军、就业、职业培训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待遇,可以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
并给在城镇各类企业就业或灵活就业的人员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
对因小城镇建设征用土地而产生的失地农民,全员参加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
三、组织保障(一)建立机构、强化领导。
镇委、镇政府成立加快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综合指导协调小城镇建设的建设管理工作。
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镇小城镇建设战略研究、政策制定、规划编制、建设管理、项目审查、日常协调指导和督导检查工作等。
镇委、镇政府把小城镇建设发展工作列入任期目标责任制,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靠上抓,健全组织机构,充实精干人员,确定工作目标,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和实施办法,促进小城镇又好又快发展。
(二)明确分工,合力推进。
镇直各部门要立足各自职能,加强沟通,协调一致,全力参与和支持小城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