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子登岘山

合集下载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唐诗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唐诗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唐诗赏析《与诸子登岘山》是唐代诗人创作的山水诗。

此诗因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而作。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原文】与诸子登岘山⑴人事有代谢⑵,往来成古今⑶。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⑷。

水落鱼梁浅⑸,天寒梦泽深⑹。

羊公碑尚在⑺,读罢泪沾襟⑻。

【注释】⑴岘(xiàn)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以南。

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⑵代谢:交替变化。

⑶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⑷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

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登临:登山观看。

⑸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⑹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⑺尚:一作“字”。

⑻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

【白话译文】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冬末水位降低了渔塘很浅,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创作背景】诗人大半生居住在襄阳城南岘山附近的涧南园,该诗即创作于诗人在家乡隐居读书、写诗自娱期间。

诗人求仕不遇,心情苦闷,在极不得意的时候,与几个朋友登上岘山游玩,凭吊羊公碑,想到羊祜当年的心境,想起羊祜说过的“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着,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的话,正与诗人的处境正相吻合。

由此借古抒怀,写下了这首诗。

【赏析】这是一首触景伤情的感怀之作。

岘山是襄阳名胜,孟浩然于此吊古伤今,感念自己的身世,再度抒发了感时伤怀的这一古老主题。

首联“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

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

人类社会总是在发展变化着,长江后浪催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是不可逆转的自然法则。

过去的一切都已不存,今天的一切很快又会成为过去,古往今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永在无情地流逝。

古诗与诸子登岘山翻译赏析

古诗与诸子登岘山翻译赏析

古诗与诸子登岘山翻译赏析《与诸子登岘山》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

古诗全文如下: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

【前言】《与诸子登岘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山水诗。

此诗因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而作,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怀古伤今,抒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

全诗借古抒怀,融写景、抒情和说理于一炉,感情真挚深沉,平淡中见深远。

【注释】⑴岘(xiàn)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以南。

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⑵代谢:交替变化。

⑶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⑷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

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登临:登山观看。

⑸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⑹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⑺尚:一作“字”。

⑻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

【翻译】人间世事不停地交替变换,时光往来流逝就成为古今。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渔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沾襟无限感伤。

【鉴赏】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

所谓吊古,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

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

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

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

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

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

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着,这也没有谁没有感觉到。

古诗文《与诸子登岘山》赏析

古诗文《与诸子登岘山》赏析

古诗文《与诸子登岘山》赏析与诸子登岘山唐朝: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与诸子登岘山译文及注释【译文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鱼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注释⑴岘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城以南。

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⑵代谢:交替变化。

⑶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⑷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

登临:登山观看。

⑸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⑹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⑺字:一作“尚”。

⑻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

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与诸子登岘山鉴赏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

所谓吊古,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

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

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

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

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

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

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着,这也没有谁没有感觉到。

首联两句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引出了作者的浩瀚心事,饱含着深深的沧桑之感。

颔联两句紧承首联。

“江山留胜迹”是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是承“今”字。

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

此处所说的“胜迹”,是指山上的羊公碑和山下的鱼梁洲等。

颈联两句写登山所见。

“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称“浅”;“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

《与诸子登岘山》原诗及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原诗及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原诗及赏析《与诸子登岘山》原诗及赏析【诗句】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出处】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意思1】前人给江山留下了优美的古迹,今天我们这些人又来登临凭吊。

胜迹:风景优美的古迹。

我辈:我等。

复:又。

登临:登山临水,此指登山游览。

【意思2】古人(此指羊祜) 给江山留下了胜迹,而我辈今来登临凭吊。

诗人吊古伤今,抒发了自己沉沦不遇的情怀。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今天的人又来到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游览或凭吊。

[例1]见瀑布从峭壁顶端倾泻直下,垂练飞空,水柱撞击在岩石上,飞溅纷扬,随风飘洒如雾如烟,气势浩大,景色壮观。

遂想起古人诗句“江山留胜景,我辈复登临”。

(李玉兰《瀑布里看瀑布》) [例2]唐蕃石堡城争夺战已经过去了十二个世纪。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如今我们登上石堡城头,环顾茫茫四野,唯有赤土白草,……(钱中立《石堡城吊古》)【全诗】《与诸子登岘山》.[唐].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全诗鉴赏】登山临水,即景抒怀,是古典诗词的一大情结。

这首诗是孟浩然在登临襄阳岘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不事雕饰,即景会心。

全诗以“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揭题,古今人事的新陈代谢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这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真理。

大至朝代的更替小至一家的兴衰,以及人们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人事总是在不停顿地代谢——变化着。

正是这种变化才有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古往今来。

《王孟诗评》说此诗“起调高古,略无粉色,而情味俱足”。

两句哲理性的诗句为全诗奠下了一种历史情怀基调。

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明君圣贤,一代接一代,建立了多少丰功伟绩! 今天的大好江山就是这些伟大人物创造的结果。

“江山留胜迹”,江山不改,胜迹长存。

山河不会忘记,依然存有这些伟人的历史足迹。

“我辈复登临”,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这里了,我们将如何传下去呢?我们如何能够创造既无愧于历史、也无愧于时代、更无愧于后人的功业呢?此诗由历史落笔,进而着眼于吾辈登临“江山胜迹”,既紧扣诗题,又自然引出下文。

【诗歌鉴赏】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原文及翻译赏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原文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注释、岘(xiàn)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以南。

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2、代谢:交替变化。

3、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4、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

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登临:登山观看。

5、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6、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7、尚:一作“字”。

8、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翻译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冬末水位降低了渔塘很浅,云梦泽由天寒而迷?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赏析《与诸子登岘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词作品,是一首山水诗。

此诗因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而作,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怀古伤今,抒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

全诗借古抒怀,融写景、抒情和说理于一炉,感情真挚深沉,平淡中见深远。

诗人大半生居住在襄阳城南岘山附近的涧南园,该诗即创作于诗人在家乡隐居读书、写诗自娱期间。

诗人求仕不遇,心情苦闷,在极不得意的时候,与几个朋友登上岘山游玩,凭吊羊公碑,想到羊祜当年的心境,想起羊祜说过的“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着,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的话,正与诗人的处境正相吻合。

由此借古抒怀,写下了这首诗。

这是一首触景伤情的感怀之作。

岘山是襄阳名胜,孟浩然于此吊古伤今,感念自己的身世,再度抒发了感时伤怀的这一古老主题。

首联“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

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歌赏析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歌赏析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古诗赏析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①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②浅,天寒梦泽③深。

羊公碑④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①孟浩然:唐代诗人,襄阳人。

他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以隐士终身,世称“孟襄阳”、“孟山人”。

此诗即隐居襄阳时所作。

②鱼梁:襄阳鹿门山附近沔水中的沙州名。

③梦泽:云梦泽,古泽名。

④羊公碑:据《晋书·羊祜传》载,晋人羊祜镇守荆襄时,常登岘山,他曾对同游者说:“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

”羊祜颇有政绩,他死后,襄阳百姓在岘山主庙树碑,以示怀念。

因望其碑者莫不流泪。

时人称为“堕泪碑”。

诗歌赏析:这是一首触景伤情的感怀之作。

岘山是襄阳名胜,孟浩然于此吊古伤今,感念自己的身世,再度抒发了感时伤怀的这一古老主题。

首联“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

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

人类社会总是在发展变化着,长江后浪催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是不可逆转的自然法则。

过去的一切都已不存,今天的一切很快又会成为过去,古往今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永在无情地流逝。

首联两句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流露出诗人的心事茫茫、无限惆怅,饱含着深深的沧桑之感。

颔联紧承首联。

“江山留胜迹”是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是承“今”字。

“胜迹”,是指山上的羊公碑和山下的鱼梁洲等。

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

登临岘山,首先看到的就是羊祜庙和堕泪碑。

羊祜镇守襄阳颇有政绩,深得民心,他死后,襄阳人民怀念他,在岘山立庙树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泪,杜预因名为‘堕泪碑’。

”诗人望碑而感慨万分,想到了前人的留芳千古,也想到了自己的默默无闻,不免黯然伤情。

颈联写登山所见。

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

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炼出来,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

与诸子登岘山原文及翻译

与诸子登岘山原文及翻译
与诸子登岘山原文及,石底鱼可数。潭上有一叶荷,叶近丈许,绿色如缯,莲华澄澈。日出而枝叶熠耀,风起则其翠波荡漾。有客来自吴,闻之惊异,问曰:“此何异荷也?”答曰:“此荷不同凡响,唯有君子德行高致,乃能登之。昔秦皇汉武,张良萧何,尝皆欲登其上,未尝有一人而能也。因此而名曰‘与诸子登岘山’。”
翻译:
登上岘山 在诸子峰的下方,有一池潭水清冽,潭底有不少的鱼。潭上有一片荷叶,叶子接近一丈长,绿色如丝线,荷花清澈见底。日出时,荷叶闪烁着光芒,风吹起时,绿波荡漾。有位客人从吴地来,听说后非常惊异,问道:“这是什么特别的荷叶?”答曰:“这片荷叶并不普通,只有君子高尚的德行才能登上去。古时候,秦皇汉武、张良萧何等人都曾想要登上去,但没有一个人能够成功。因此,这里被称为‘与诸子登岘山’。”

与诸子登岘山诗词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诗词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诗词赏析作品介绍《与诸子登岘山》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60卷。

此诗因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而作,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怀古伤今,抒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

全诗借古抒怀,融写景、抒情和说理于一炉,感情真挚深沉,平淡中见深远。

原文与诸子登岘山⑴作者:唐·孟浩然人事有代谢⑵,往来成古今⑶。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⑷。

水落鱼梁浅⑸,天寒梦泽深⑹。

羊公碑字在⑺,读罢泪沾襟⑻。

注释⑴岘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城以南。

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⑵代谢:交替变化。

⑶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⑷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

登临:登山观看。

⑸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⑹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⑺字:一作“尚”。

⑻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

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作品译文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鱼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赏析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

所谓吊古,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

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

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

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

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

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

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着,这也没有谁没有感觉到。

首联两句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引出了作者的浩瀚心事,饱含着深深的沧桑之感。

与诸子登岘山原文及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原文及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原文及赏析与诸子登岘山原文及赏析1与诸子登岘山唐代·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尚在一作:字在) 唐代五言律诗《与诸子登岘山》注释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代谢:交替变化。

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

登临:登山观看。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jīn)。

(尚在一作:字在)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

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唐代五言律诗《与诸子登岘山》赏析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

所谓吊古,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

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

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与诸子登岘山原文及赏析2【诗句】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出处】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意思】晋人羊祜纪念碑尚在,读后令人涕泪涟涟。

【注释】羊祜之碑。

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镇襄阳十年,有德政。

及卒,襄阳百姓为立碑于岘山。

凡见其碑,无不流泪。

南朝梁·刘孝绰《栖隐寺碑铭》:“召棠且思,羊碑犹泣。

”亦作“羊公碑”。

借指官吏政德。

【全诗】《与诸子登岘山》.[唐].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全诗鉴赏】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

此诗借登山远眺,吊古伤今,抒发了自己身世不遇、无所作为的伤感之情。

晋代羊祐,镇守荆襄,政绩卓著,百姓立庙建碑,岁时祭祀。

孟浩然携诸子登上岘山,见羊公碑在,流芳至今,内心能无振荡乎?首联言人有生老病死,家有悲欢离合,人事在不断地消亡变化;春去秋来,时光流逝,朝代也在不断循环更替。

此联概括了自然、人生、社会及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具有极强的哲理性。

与诸子登岘山 五言律诗

与诸子登岘山 五言律诗

与诸子登岘山五言律诗
与诸子登岘山是五言律诗。

《与诸子登岘山》又名《与诸子登岘首》,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山水诗。

此诗因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而作,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怀古伤今,抒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

全诗借古抒怀,融写景、抒情和说理于一炉,感情真挚深沉,平淡中见深远。

全文如下: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岘山:又名岘首山,在今河北省襄阳县南。

碑:指羊祜的堕泪碑。

西晋名将羊祜镇守荆襄时,登山对同游者说:“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聊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

”后百姓建此碑纪念他。

鱼梁:襄阳鹿门山附近沔水中的沙州名。

【简析】这首诗抒发了像羊祜当年一样的感叹,更寄寓着自己因仕途失败不能一施抱负的哀伤。

第三四句出语自然清隽,令人感到特别亲切,在诗中起了纽带作用。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与诸子登岘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山水诗。

此诗因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而作,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怀古伤今,抒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

全诗借古抒怀,融写景、抒情和说理于一炉,感情真挚深沉,平淡中见深远。

与诸子登砚山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沽而建。

[注释]①岘山:又称岘首山。

在湖北襄阳南。

②代谢:交替、转换。

③留胜迹:指前人留下的名胜古迹。

这里指下文的“羊公碑”等。

胜:优美的。

我辈:我们,指诗人自己与同游诸子。

复登临:又来登山观看。

这是对羊祜(hù)曾登临岘山于前而言的。

④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浅:是说鱼梁洲因落水而显露出来了。

梦泽:指云梦泽。

深:指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

⑤羊公碑:《晋书·羊祜传》,羊祜镇守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

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没无闻,使人伤悲。

”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

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杜预因名曰“堕泪碑”。

杜预(公元222—284):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

[文学知识]①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人。

一生在隐居和游历中度过。

以五言诗著称。

风格平淡自然。

②近体诗:旧体诗的一大类别。

其特点是格律严密。

产生于齐武帝永明年间,至唐代逐渐发展成熟,趋于定型。

为了跟古体诗相区别,唐人将这种诗体称为“近体诗”、“今体诗”或“格律诗”。

[参考译文]人事总是不停地变化着,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地流逝着。

前人留下的名胜古迹,我们这些人又来登山远望。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古诗赏析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古诗赏析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古诗赏析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①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②浅,天寒梦泽③深。

羊公碑④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①孟浩然:唐代诗人,襄阳人。

他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以隐士终身,世称“孟襄阳”、“孟山人”。

此诗即隐居襄阳时所作。

②鱼梁:襄阳鹿门山附近沔水中的沙州名。

③梦泽:云梦泽,古泽名。

④羊公碑:据《晋书·羊祜传》载,晋人羊祜镇守荆襄时,常登岘山,他曾对同游者说:“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

”羊祜颇有政绩,他死后,襄阳百姓在岘山主庙树碑,以示怀念。

因望其碑者莫不流泪。

时人称为“堕泪碑”。

1.孟浩然与______同为盛唐时期杰出的田园山水派诗人,被并称为“王孟”。

2.尾联中有“读罢泪沾襟”一句,以你的理解,诗人此时“泪沾襟”的原因是____。

3.以下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看似与题目无关,实则题外生情,抒发了作者登临时的感受,与全诗貌离而神合,颇有“俯视一切”的气概。

B.颔联中的“江山胜迹”是指古,“我辈登临”乃言今。

从诗意发展的脉络看,当是先有这一联,之后才有首联的感慨。

C.诗的前半部分富有激情,后半部分则具有哲理。

诗人打破了传统的“触景生情”的写法,开首两句揭题,最后两句扣实。

D.这首诗是作者借古抒怀之作,语言平易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前人以“语淡而味终不薄”评价孟诗,此诗确有如此情趣。

4.全诗有三联是记叙、议论,唯颈联插入写景,请解说这一联的具体作用。

【答案】1.王维2.古代的政治家羊祜令人追悼;羊公碑至今还屹立在岘山上,令人仰慕,而自己空有匡世济国的愿望,却报国无门,无所作为,死后难免如羊祜所说的那般“湮灭无闻”,不免黯然神伤。

3.C4.颈联描写登山远眺之所见,无论远近都是一片萧条萧杀,一派天寒水清,冷气阴森的景象,烘托了作者伤感的心境。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译文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译文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译文
《与诸子登岘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译文**
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鱼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

羊公碑如今还在,读完上面的文字不觉泪湿衣襟。

**出处**
此诗出自《全唐诗》,是孟浩然与诸子登上岘山后,见羊公碑而感慨身世所作。

**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联写登临所见,作者在登山的过程中,看到时间的
流逝和世事的变迁,表达了人生短暂、自然永恒的感慨;颈联和尾联则由感古伤今转入对羊祜的缅怀,抒发了自己的身世之感,感情真挚而深沉。

整首诗的风格朴质自然,意境开阔,体现了孟浩然诗歌“清淡”的特点,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感悟。

孟浩然古诗《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古诗《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古诗《與諸子登峴山》孟浩然古诗《與諸子登峴山》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呢?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與諸子登峴山》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畱勝迹,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尙在,讀罷淚沾襟。

注释⑴岘(xian现)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城以南。

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⑵代谢:交替变化。

⑶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⑷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

登临:登山观看。

⑸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⑹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⑺字:一作“尚”。

(8)羊公碑:《晋书·羊祜传》,羊祜镇实荆襄时,“每风景必造岘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

尝慨然太息,顾谓从事中郎邹湛等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没无闻,使人伤悲。

’”及羊祜卒,襄阳百姓建碑于岘山,见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曰堕泪碑。

赏析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

所谓吊古,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

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

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

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

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

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

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着,这也没有谁没有感觉到。

首联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引出了作者的浩瀚心事。

第二联紧承第一联。

“江山留胜迹”是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是承“今”字。

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

第三联写登山所见。

“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称“浅”;“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唐诗鉴赏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唐诗鉴赏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唐诗鉴赏【作品介绍】《与诸子登岘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山水诗。

此诗因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而作,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怀古伤今,抒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

全诗借古抒怀,融写景、抒情和说理于一炉,感情真挚深沉,平淡中见深远。

【原文】与诸子登岘山⑴人事有代谢⑵,往来成古今⑶。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⑷。

水落鱼梁浅⑸,天寒梦泽深⑹。

羊公碑尚在⑺,读罢泪沾襟⑻。

【注释】⑴岘(xiàn)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以南。

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⑵代谢:交替变化。

⑶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⑷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

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登临:登山观看。

⑸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⑹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⑺尚:一作“字”。

⑻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

【白话译文】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冬末水位降低了渔塘很浅,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创作背景】诗人大半生居住在襄阳城南岘山附近的涧南园,该诗即创作于诗人在家乡隐居读书、写诗自娱期间。

诗人求仕不遇,心情苦闷,在极不得意的时候,与几个朋友登上岘山游玩,凭吊羊公碑,想到羊祜当年的心境,想起羊祜说过的“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着,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的话,正与诗人的处境正相吻合。

由此借古抒怀,写下了这首诗。

【赏析】这是一首触景伤情的感怀之作。

岘山是襄阳名胜,孟浩然于此吊古伤今,感念自己的身世,再度抒发了感时伤怀的这一古老主题。

首联“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

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

《与诸子登岘山》唐诗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唐诗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唐诗赏析《与诸子登岘山》唐诗赏析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诸子登岘山》唐诗赏析,快来看看吧。

《与诸子登岘山》唐诗赏析作者: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

【注解】岘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城以南。

代谢:交替,轮换。

胜迹:指上述堕泪碑。

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

登临:登山观看。

鱼梁:鱼梁洲,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羊公碑:晋代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

【韵译】人间世事不停地交替变换,一代接一代永远今来古往。

江山保留着历代有名胜迹,而今我们又重新登临观赏。

冬末水位降低了渔塘很浅,天寒云梦泽更加深湛浩荡。

羊祜堕泪碑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沾襟无限感伤。

【赏析】细品孟浩然这首五言律诗,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首触景伤情的感怀之作.岘山,是襄阳名胜,晋代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赋诗,有过江山依旧、人生短暂的感伤。

孟浩然于此吊古伤今,感念自己的身世,再度抒发了感时伤怀的这一古老主题。

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

这首诗感情真挚,平淡中见深远。

诗人慨叹"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人类社会总是在发展变化着,长江后浪催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是不可逆转的自然法则。

过去的一切都已不存,今天的一切很快又会成为过去,古往今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时光永在无情地流逝。

诗一落笔,就流露出诗人的心事茫茫、无限惆怅。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诗句清楚地暗寓羊祜故事。

登临岘山,首先看到的就是羊祜庙和堕泪碑。

据《晋书羊祜传》载,一次,羊祜登岘山,对同游者说:"自有宇宙,便有此山。

与诸子登岘山 与诸子登岘山

与诸子登岘山 与诸子登岘山

《与诸子登岘山》译文及注释与诸子登岘山【唐】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一、译文世间的人和事更替变化,暑往寒来,时间流逝,形成了从古到今的历史。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水落石出,鱼梁洲清浅;天寒木落,云梦泽广袤无边。

晋人羊祜纪念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二、注释岘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城以南。

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代谢:交替变化。

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

登临:登山观看。

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字:一作“尚”。

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

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三、作者简介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

曾隐居鹿门山。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与诸子登岘山意思

与诸子登岘山意思

与诸子登岘山意思
《与诸子登岘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山水诗。

这首诗的大意是: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水落石出鱼梁洲水位清浅,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这首诗借古抒怀,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怀古伤今,抒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

全诗融写景、抒情和说理于一炉,感情真挚深沉,平淡中见深远。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唐代〕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作者简介】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

曾隐居鹿门山。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译文】世间的人和事更替变化,暑往寒来,时间流逝,形成了从古到今的历史。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水落石出,鱼梁洲清浅;天寒木落,云梦泽广袤无边。

晋人羊祜纪念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注释】岘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城以南。

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代谢:交替变化。

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

登临:登山观看。

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字:一作“尚”。

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

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赏析】这是一首触景伤情的感怀之作。

岘山是襄阳名胜,孟浩然于此吊古伤今,感念自己的身世,再度抒发了感时伤怀的这一古老主题。

首联“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

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

人类社会总是在发展变化着,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是不可逆转的自然法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诸子登岘山
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孟浩然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歌的主要特征。

2、重点理解诗人是如何表达怀古伤今之情的。

教学方法:朗读-赏读-背诵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
一、知人论世: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

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曾隐居鹿门山。

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

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交谊甚笃。

有诗名。

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

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亡。

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

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他和王维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

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

如《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

孟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精力浑健,俯视一切。

但这类诗在孟诗中不多见。

总的来说,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

现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

二、口译诗文,体味滋味。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人间世事不停地交替变换,一代接一代永远今来古往。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江山保留着历代有名胜迹,而今我们又重新登临观赏。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冬末水位降低了渔塘很浅,天寒云梦泽更加深湛浩荡。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

(羊祜堕泪碑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沾襟无限感伤。


三、佳诗共赏――体味诗人是如何表达怀古伤今之情的
《与诸子登蚬山》,是孟浩然游岘山而作的诗。

“诸子”是“诸君子”的省略,意思是“几个朋友”,不可解作“几个儿子”。

岘山在襄阳城外汉水上,是一处与羊祜有关的古迹。

我们必须先了解羊祜的故事,才能了解这首诗。

(文后注⑥)
羊祜是晋朝人,做襄阳太守的时候,常到岘山上与同僚饮酒游玩。

一天,他感慨地对朋友们说:“自古以来,就有这个山;自古以来,有过许多贤人名士在这里游玩,可是这些人都默默无闻地消灭了,真使人悲伤。

如果我死了之后,魂魄也将留恋这个山呢。

”后来,羊祜果然死在襄阳,百姓追悼他,在岘山上为他立了一块碑。

来读这块碑文的人,都欷歔感慨,不觉下泪。

因此,人们就把这块碑称为堕泪碑。

解读:
㈠思想情感:
思考1、结合诗人的遭际及以上羊祜的故事,初步感知此诗,你能说说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

他登上岘山,想到羊祜当年的心境,想起羊祜说过的“登此山者多矣,皆烟灭无闻”的话,与自己的处境正相吻合。

“烟灭无闻”正是对自己遭遇的写照,触景生情,倍感悲伤,不禁潸然下泪。

全诗借古抒怀,感情深沉。

这首《与诸子登岘山》是抒发他登临岘山时抚今思昔的感慨和不能实现抱负的悲哀的怀古诗。

思考2、与诗歌“触景生情”的传统写法相比,本诗开端有何特色?
诗的首联(开端两句)就起得很突兀,这两句凭空落笔,初看好象于题目无关,实际上是题外生情,抒发了作者登临所感,和全诗貌离而神合。

正如前人所评“起得高古”,有“俯视一切,抗怀千载”的气概。

思考3、诗的颔联写的是什么?与上联有何联系?
颔联(三、四句)由虚入实。

意思是说人事虽然变迁,可是大自然却依然如故,江山不改,胜迹长流,今天我们又继古人之后来登临了。

诗人登临岘山,不由想起历史人物羊祜的典故,从字面上可以看出这两句与上两句粘连甚紧,“江山胜迹”是指古,“我辈登临”乃言今,一“复”字则指明是继羊祜和许多无名游客之后而登临。

这一联用了“流水对”,浑然天成,质朴无华。

从诗意发展的脉络看,应是先有三、四句,后有一、二句。

诗人如此处理,使人有奇峰突起气势,更见新颖。

当然也是强调诗人的感慨。

思考4、颈联的写景,对于达情有什么作用?
颈联(五、六句)是全诗中仅有写景。

远近的景物都是一片萧条、肃杀,足见写景是衬托诗人的悲情。

思考5、尾联“羊公碑”借用典故,寓有羊公的丰功伟绩。

这与“怀古伤今”有怎样的密切关系?
最后两句诗人借羊公的典故,更具体抒发了诗人的悲感,与诗的起句相照应。

据史书记载:羊祜镇守襄阳时,深得民心,死后百姓于岘山为他建碑,看了碑文的人莫不为他的政绩而感动流泪,因此人们称此碑为堕泪碑。

诗人一句“泪沾襟”,不仅是追悼古代贤明的政治家,而且更有感叹自己不能像羊祜那样有一番作为,遗爱百姓,名声与岘山那样长留人间。

两相对比,令人伤感不已。

真乃对比出效果!
㈡艺术特色:
思考:试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孟浩然长于五言,这首诗写得平易自然,用典贴切,用字凝练,反映了孟诗古澹悠远的风格。

在艺术手法上:先虚后实,先议论后写景感慨,打破了传统的“触景生情”的写法,这在登临诗中是不多见的。

正如清人沈德潜评价“语淡而味终不薄”。

小结:
一二句说出一个平凡的真理,引出作者的浩瀚心事。

第二联前句承古,后句承今,作者的伤感情绪来自今日的登临。

一联初看突兀,结合二联又极自然。

三联写登山所见,既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

第四联写朝代更替,人事变迁,羊公碑“尚在”,令人敬仰,其中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

无所作为的自己与尚在的碑构成对比。

诗的前两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两联既描绘了景物,富有形象,又包含着作者
的激情。

语言通俗易懂。

五、板书设计:
解读一:
首联:凭空落笔貌离神合
颔联:由虚入实与上粘连
颈联:远近景物一片萧条
尾联:自然用典由人及己
补充:
“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复杂的内容。

羊祜镇守襄阳,是在晋初,而孟浩然写这首诗却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变迁,是多么巨大!然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岘首山上,令人敬仰。

与此同时,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

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指晋)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至今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因之,就不免“读罢泪沾襟”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