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变脸》教学设计
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脸》教案、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展示一组变脸艺术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神秘变脸艺术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教学过程:
a.教师出示变脸艺术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艺术吗?它有什么独特之处?”
b.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主题——《变脸》。
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脸》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变脸》是九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重要课文,通过学习该课文,学生应该能够:
1.了解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神秘”、“尴尬”、“江湖”等,并能熟练运用。
2.理解并分析课文的结构,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情节发展。
3.领会作者通过对比、讽刺等手法,揭示社会现象和人物性格的特点。
4.家庭作业:与家人分享本节课所学内容,向他们介绍变脸艺术,并尝试用课文中的句子、段落进行仿写。
5.结合课文内容,思考以下问题并完成回答:
a.课文中的变脸艺术反映了哪些社会现象?
b.你认为变脸艺术在现代社会中具有怎样的价值?
c.如何将变脸艺术传承和发扬光大?
6.挑战性作业:以小组为单位,编写一个以变脸艺术为主题的短剧,要求剧情紧凑、富有创意。在下节课上进行展示,同学们互相评价、学习。
c.教师简要介绍变脸艺术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讲解、分析课文内容,让学生掌握生词、熟读课文,理解变脸艺术的内涵。
2.教学过程:
a.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词、难句。
b.教师讲解课文,分析变脸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c.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进行分析讲解。
4.组织课堂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仿写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九年级语文《变脸》的教案设计
九年级语文《变脸》的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变脸》,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演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川剧变脸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重点:1. 理解《变脸》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掌握戏剧文学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1. 分析戏剧语言的特点。
2. 欣赏川剧变脸的艺术魅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变脸》剧本和相关的戏剧文学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川剧变脸的历史和艺术特点。
2. 学生分享对川剧变脸的了解和印象。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阅读《变脸》剧本,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三、戏剧文学特点分析(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变脸》中的戏剧语言特点,如对白、独白、旁白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
四、角色扮演(25分钟)1. 学生分组选择角色,进行角色扮演练习。
2. 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表情和动作的配合。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戏剧文学的特点和川剧变脸的艺术魅力。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戏剧文学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通过阅读理解剧本内容。
在角色扮演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对川剧变脸的兴趣和热情。
但在分析戏剧语言特点时,部分学生表现不够积极,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鼓励。
六、深入学习戏剧结构(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变脸》的戏剧结构,包括开场、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
2. 学生通过讨论,理解戏剧结构对于推动情节和塑造人物的重要性。
七、探讨文化内涵(2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变脸》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如传统道德观念、社会风俗等。
2. 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并进行交流互动。
九年级语文《变脸》教案
九年级语文《变脸》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变脸》的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深入理解课文。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课文中的亲情和友情,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欣赏。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2.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技巧进行创作。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变脸》的作者和背景。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预想。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圈画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型。
2.教师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人物形象。
(四)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二)课堂讲解1.教师深入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2.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课文的主题思想。
(三)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展现课文中的场景。
2.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指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四)写作练习1.教师给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写作题目。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文学鉴赏技巧。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创作。
(三)小组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文学创作,可以是诗歌、散文或小说。
2.教师点评学生的创作,指导学生提高文学素养。
1.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五、作业布置2.学生复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准备下一节课的测试。
九年级语文《变脸》优质优质教案
九年级语文《变脸》优质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语文教材第五单元《变脸》,主要围绕川剧艺术中的变脸技巧展开,详细内容包括:川剧变脸的历史渊源、表演技巧、艺术特色及其在当代文化中的传承与发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川剧变脸的历史背景、表演技巧和艺术价值,增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2. 通过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鉴赏素养。
3. 激发学生对川剧艺术的兴趣,培养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川剧变脸的表演技巧和艺术特色。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川剧变脸的艺术魅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川剧变脸表演视频、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文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川剧变脸表演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这一独特的传统文化艺术。
2. 自主阅读: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川剧变脸的历史背景、表演技巧和艺术特色。
3. 课堂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上台模拟川剧变脸,体验变脸技巧,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关于川剧变脸的描述,讲解相关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分析川剧变脸的艺术特色。
六、板书设计1. 《变脸》2. 内容:川剧变脸的历史背景表演技巧艺术特色传承与发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课文中学到的知识,谈谈你对川剧变脸艺术特色的认识。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从变脸技巧、表演形式、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川剧变脸艺术,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看川剧表演,了解其他地方戏曲艺术,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学生对川剧变脸技巧的体验。
2. 例题讲解中关于川剧变脸艺术特色的分析。
2024年初中九年级语文《变脸》优质精彩教案范本精选
2024年初中九年级语文《变脸》优质精彩教案范本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变脸》,主要包括课文《变脸》的阅读与解析。
具体章节内容为:第1至3段,了解川剧艺术背景,感受变脸魅力;第4至6段,学习变脸技巧及其在川剧中的重要性;第7至9段,探讨变脸艺术背后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川剧艺术的基本特点,感受变脸的魅力,提高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兴趣。
2. 学习并掌握文章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对变脸艺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变脸艺术背后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重点:学习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了解川剧变脸的艺术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川剧变脸表演视频、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川剧变脸表演视频,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引入课题。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结合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了解川剧变脸的基本特点。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详细解读变脸技巧及其在川剧中的重要性。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变脸艺术背后的文化内涵。
6. 随堂练习:设计填空、选择、简答等题型,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变脸》2. 主要内容:(1)川剧艺术背景(2)变脸技巧及其在川剧中的重要性(3)变脸艺术背后的文化内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填空题: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2)简答题:简述川剧变脸的基本特点及其在表演中的作用。
(3)作文:以“变脸艺术”为主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2. 答案:见课后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观看更多川剧变脸表演视频,了解不同流派的变脸技巧。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实践情景引入2. 教学过程的例题讲解3. 作业设计中的作文题目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拓展活动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变脸表演视频,确保视频质量高,表演技巧精湛,以便让学生充分感受变脸艺术的神奇。
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脸》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脸》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六单元《变脸》,主要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分析文本内容,学习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学习戏剧表演的基本知识,理解变脸艺术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性格特点,了解变脸艺术的背景和特点。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
教学重点:理解变脸艺术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变脸表演视频,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进行讲解。
3. 分析人物: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主要人物,探讨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阅读理解题目,进行讲解分析,指导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一道关于课文内容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变脸艺术的独特魅力,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变脸》2. 人物关系图:展示文中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
3. 变脸艺术特点:列出变脸艺术的特点,如:迅速、神秘、表现力强等。
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了解其他中国传统艺术,如京剧、昆曲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2. 变脸艺术的独特魅力及其在课文中的体现。
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1. 陈士争在第一次登台表演时,紧张得手心冒汗,但仍然勇敢地完成了表演。
这表现出他勇敢面对挑战的性格特点。
2. 在陈士争拜师学艺的过程中,他虚心求教,刻苦钻研,克服了种种困难。
初中九年级语文《变脸》优质教案范本精选
初中九年级语文《变脸》优质教案范本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变脸》,主要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了解变脸这一民间艺术形式;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培养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读写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变脸艺术的特点;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课文人物形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情感;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了解变脸艺术的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录音、黑板、粉笔;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川剧变脸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这一民间艺术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画生字词,了解变脸艺术的特点。
3. 合作探究(1)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情感;(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学习心得;4. 例题讲解(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要句子;(3)赏析课文精彩段落。
5. 随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2)仿写课文精彩句子,提高写作能力。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变脸》2. 知识点:(1)生字词;(2)变脸艺术特点;(3)人物形象分析;(4)作者情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2)变脸艺术有哪些特点?3)课文中的“我”与变脸艺人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2)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2. 答案:(1)问题13:见课后练习答案;(2)问题4:开放性试题,学生可自由发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细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变脸》教学设计及反思
剧目赏析与讨论
组织学生观看《变脸》剧目, 并进行赏析和讨论。
教学方法
讲解与示范
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讲 解,并示范戏曲表演技
巧。
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 享学习心得和体会。
互动问答
鼓励学生提问,教师进 行解答和指导。
剧目赏析
组织学生观看《变脸》 剧目,并进行分析和讨
论。
教学评价
01
02
03
课堂表现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讲解、示范、小组讨论等形 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 养其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
01
02
03
04
《变脸》剧情简介
介绍《变脸》的背景、人物关 系和剧情发展。
角色特点分析
分析剧中角色的性格特点、情 感变化和戏曲表演技巧。
戏曲技巧讲解
讲解《变脸》中的戏曲技巧, 如唱腔、身段、表演等。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评价其学习态度和参与 度。
作业完成情况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评价其学习成果和掌握 程度。
期末考试
通过期末考试的形式,评 价学生对《变脸》教学目 标的达成情况。
02
教学实施
导入环节
总结词:激发兴趣
详细描述:通过展示川剧变脸的表演视频,引起学生对川剧变脸的兴趣,激发他 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02
内容组织条理清晰
本节课的内容组织条理清晰,先介绍了川剧变脸的基本知识,再讲解变
脸的技巧和方法,最后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这样的组织方式有利于学
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03
内容呈现方式多样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包括讲解、示范、图片展示和视
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脸》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脸》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五单元《变脸》,主要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分析变脸艺术的文化内涵,探讨作者通过对变脸艺术描述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理解变脸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文化背景。
2.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读文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变脸艺术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课文阅读理解,变脸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文化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变脸表演视频,激发学生对变脸艺术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变脸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文化背景。
3.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关键句子,讲解作者如何通过对变脸艺术的描述传达思想感情。
4.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讲解,分析课文中的其他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探讨变脸艺术的文化内涵。
六、板书设计1. 变脸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文化背景2. 作者思想感情的分析3. 变脸艺术的文化内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变脸艺术的理解。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进行自我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查找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关于变脸艺术的拓展资料,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学素养。
【】代表需要填写具体日期,此处省略。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脸》精品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脸》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六单元《变脸》,主要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词句解析、文本分析以及课后习题。
具体章节为第六单元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了解变脸艺术的魅力。
2. 掌握文本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变脸艺术的内涵,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词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变脸表演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课题。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阅读效果,梳理课文大意。
3. 词语解析: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让学生做好笔记。
4. 文本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变脸艺术的魅力。
5. 例题讲解:分析课后习题,指导学生答题技巧。
6.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课文内容的练习题,学生现场完成,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变脸》2. 人物形象分析:主人公:变脸技艺:高超性格特点:正直、善良、敬业3. 重点词语、短语和句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变脸艺术的了解和认识。
分析课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结合具体事例说明。
2. 答案:变脸艺术是我国传统戏曲表演中的一种独特技艺,通过瞬间变换面具,展现不同的角色形象,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主人公是一位正直、善良、敬业的艺人。
例如,他为了传承变脸技艺,不畏艰辛,悉心教导徒弟;在面对恶势力时,他勇敢站出来维护正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提高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观看其他关于变脸艺术的表演视频,了解变脸艺术在各地的表现形式,拓宽知识视野。
初中九年级语文《变脸》优质教案范本
初中九年级语文《变脸》优质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扫除字词障碍,熟读课文。
2、了解作者魏明伦及剧本《变脸》的全剧情。
3、整体感知,把握戏剧情节,抓住戏剧冲突,理解人物形象。
4、了解戏曲唱词和说白的语言特色,初步培养学生的戏曲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1、把握剧情,理解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冲突。
2、通过戏剧语言的赏析,理解人物丰富的的思想感情。
3、了解传统社会底层人民极其艰难的求生经历,感受他们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辉,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与时代同步。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戏剧名冠五洲。
数百个枝繁叶茂的戏曲剧种在神州大地上摇曳生辉,竞展风流。
林林总总的舞台表演、戏剧绝活中,要论神奇诡异、惊心动魄,首推川剧“变脸”。
一招手,一抖袖,一甩头之间,相随心变,心随情动,尽显浪漫奇特,一展舞台风流。
今天,让我们走进“巴蜀鬼才”魏明伦的扛鼎之作《变脸》中的一段节选,体会巴山蜀地的戏曲之美,感受奇特川剧的无穷魅力!请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二、戏剧介绍请大家观赏几张图片“戏剧变脸图片”瞬息万变,美轮美奂的变脸绝活,让同学们瞠目结舌。
川剧,堪称中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
它历史悠久,保存了不少优秀的传统剧目,乐曲丰富,表演艺术精湛。
它是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几省人民所喜见乐闻的民族民间艺术。
川剧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充满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常见于舞台的剧目就有数百,唱、做、念、打齐全,妙语幽默连篇,器乐帮腔烘托, “变脸”、“喷火”、“水袖”独树一帜,再加上写意的程式化动作含蓄着不尽的妙味。
川剧中最有名的技巧为变脸,用于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及思想感情的变化,即把不可见、不可感的抽象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变成可见、可感的具体形象——脸谱。
川剧演出中,随着剧情的转折,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脸谱也相应发生变化。
三、作者介绍我们来认识一下作者魏明伦:1941年生于四川内江,现居成都。
九年级语文《变脸》优质教案
九年级语文《变脸》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变脸》的主题思想和深刻内涵。
2.分析课文中的形象描写和语言特色。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关爱弱势群体,关注社会现象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形象描写,体会语言特色。
2.教学难点:把握课文主题,感悟作者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previous学习过的课文,如《背影》、《我的叔叔于勒》等,让学生谈谈对这些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简介《变脸》的作者,让学生对作者有所了解。
2.自主阅读(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题。
(2)学生边阅读边勾画出生词、难句,做好笔记。
3.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如课文中的“变脸”是什么意思?(2)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形象描写,如作者对“变脸”的描写、对主人公的心理描写等。
(3)讨论课文中的语言特色,如幽默、讽刺等。
4.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词、难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分析课文主题,引导学生关爱弱势群体,关注社会现象。
(3)讲解课文中的形象描写和语言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课堂练习(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2)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某一段落,体会作者的情感。
6.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背诵精彩段落。
(2)写一篇关于课文主题的感悟文章。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的理解,对课文主题有了深刻的感悟。
2.课堂讨论气氛热烈,学生参与度高,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课后作业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教学中存在不足之处,如对个别学生的关注不够,今后需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资源1.课文原文及注释。
2.相关背景资料。
3.网络资源,如课文朗读、视频讲解等。
六、教学建议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初中九年级语文《变脸》优质教案范本精选
初中九年级语文《变脸》优质教案范本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文《变脸》。
本篇文章通过讲述主人公小男孩豆豆与变脸艺人之间的故事,展示了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文章主题,体会作者情感;分析文章结构,了解记叙文的写作特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主题,感受变脸艺术的魅力,培养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2. 分析文章结构,学习记叙文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3. 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的主题,学习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预习资料、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变脸艺术图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预习检测:检查学生对课文预习情况,了解学生的疑问。
3. 课文学习:(1)让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了解记叙文的写作特点。
(3)详细讲解课文,重点分析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板书设计1. 主题:变脸2. 结构:起、承、转、合3. 写作特点:人物描写、情感表达、细节描写4. 重点词汇和句子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变脸艺术”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略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与变脸艺术相关的书籍和文章,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 知识与技能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文章的主题,理解变脸艺术的魅力,学习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2024年初中九年级语文《变脸》优质教案范本精选
2024年初中九年级语文《变脸》优质教案范本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变脸》,具体章节为第14课。
内容包括了解变脸这一川剧艺术的独特表演形式,学习课文中的生词、词组,分析课文结构,解读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变脸艺术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变脸艺术的特点,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能够分析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激发学生对川剧艺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如何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变脸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中的生词、词组,掌握变脸艺术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文、字典、笔记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变脸表演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变脸艺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课文,查找生词、词组,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分析课文结构,解读作者描绘变脸艺术的手法。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模仿变脸表演,体验变脸艺术的魅力。
5.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变脸》2. 知识点:生词、词组变脸艺术特点课文结构分析作者描绘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下列词语:神秘、鬼斧神工、瞬息万变。
简要概括变脸艺术的特点。
分析课文中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答案:神秘:难以捉摸,充满神秘色彩。
鬼斧神工:形容技艺高超,非人力所能为。
瞬息万变:形容变化极快,瞬息之间千变万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变脸艺术,提高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但在课堂组织方面,还需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高课堂效果。
初中九年级语文《变脸》优质教案范本精选
初中九年级语文《变脸》优质教案范本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变脸》,主要包括课文《变脸》的阅读与赏析。
具体章节内容为:课文阅读、词语解析、句段分析、主题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词语、句式等基本知识。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感受作者独特的写作风格。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复杂句式以及地方特色文化的理解。
教学重点:课文的阅读理解、主题探讨以及文学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课文朗读录音。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川剧变脸视频,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变脸》。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生词、句式,理解课文大意。
4. 讲解与赏析: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语言特点、写作技巧等,深入理解课文。
5.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典型例题,指导学生进行答题技巧训练。
6.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7.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主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变脸》2. 课文结构图3. 生词、句式解析4. 主题探讨:变脸艺术的魅力、传统文化的传承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川剧变脸的认识和体会。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语言流畅,不少于200字。
2. 拓展练习:搜集关于川剧变脸的资料,了解其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九年级语文变脸教案范文大全
九年级语文《变脸》教案优秀范文大全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变脸》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分析小说的叙述手法和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小说《变脸》的情节梗概与主要人物关系。
分析《变脸》中的叙述手法,如悬念、转折和象征等。
探讨《变脸》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和人物心理。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情节和人物分析,深入理解作品。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变脸》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提供小说原文和相关评论文章,供学生参考阅读。
利用网络资源,寻找与《变脸》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文化内涵。
第三章:教学安排与活动3.1 教学安排课时:本章节计划用2课时完成教学。
教学顺序:先进行情节和人物分析,进行叙述手法探讨。
3.2 教学活动课前预习:要求学生预习小说《变脸》,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变脸》的情节梗概和人物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叙述手法。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变脸》中的悬念和转折,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变脸》情节和人物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创新思维表现。
4.2 教学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和作业,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促进师生互动和共同学习。
第五章:教学延伸与拓展5.1 教学延伸邀请戏剧艺术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川剧变脸的艺术形式和技巧。
组织学生参观川剧表演,亲身体验变脸艺术的风采。
5.2 教学拓展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相关文学作品,如川剧剧本或相关小说。
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尝试写一篇以变脸为题材的故事或短篇小说。
第六章:教学案例与分析6.1 教学案例选择《变脸》中的一个典型情节,如“水上漂”的出场或主人公狗娃的经历,进行详细分析。
九年级语文《变脸》的教案设计
九年级语文《变脸》的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课文《变脸》的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 学会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3.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
教学重点:一、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二、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教学难点:一、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二、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有关传统文化的课文,如《脸谱》、《京剧》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你们对变脸这个艺术形式了解多少?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变脸》,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查找意思。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夸张、比喻等。
四、练习与拓展(10分钟)1.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课文中的场景,体会人物情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提问:你们对《变脸》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正确运用。
2.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教育意义,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三、练习与拓展(10分钟)1.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九年级语文变脸教案优秀范文大全
九年级语文变脸教案优秀范文大全下面是我为大家提供与变脸教案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九年级语文变脸教案优秀范文大全一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把握“糍粑、阴霾”等词的读音,理解“怡然自得、睡眼惺忪”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魏明伦及《变脸》的剧情。
3.了解川剧的一般特点。
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把握戏剧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2.了解戏曲唱词和说白的语言特色,深刻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的戏曲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了解我国传统社会底层人民极其艰难的求生经历,感受他们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辉,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与时代同步。
教学重点1.把握剧情,理解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冲突。
2.悉心体会剧中的细节刻画、心理刻画,理解它们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水上漂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视屏导入:观看川剧变脸片断(1)根据你收集的资料谈一谈川剧变脸艺术(2)师媒体展示:川剧变脸艺术的特点及发展历史导语:芦花丛中,渔夫唱晚。
一个身怀绝技。
孤身闯荡江湖的老艺人与他新来的“孙儿“拉开了家常,其乐融融。
老人不禁为自己的变脸艺术终于有了传人而怡然自得。
然而,他的愿望却落了空──面对生活的捉弄,老人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变脸的?(二)〈〈变脸〉〉剧情介绍《变脸》全剧共六场,课文节选的是第二场。
这场戏描写了水上漂发现狗娃是女孩时,要将她抛弃而最终将她收留的一段波折。
上半场主要写水上漂与狗娃闲拉家常,细致的描绘出了一幅爷孙共乐和美悠然的生活图景。
下半场则直接表现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各自内心冲突。
这场戏,情节起伏跌宕,矛盾冲突尖锐,动人心魄,扣人心弦。
(三)分解色朗读,整体感知(1)找四名学学生读人贩子、狗娃、水上漂,其余学生读帮腔人。
了解剧情。
(2)积累词语:预习成果交流词语注释学生发言后,[电脑多媒体]显示:(3)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用概括的语言说一说剧情。
《变脸》教学设计及反思
《变脸》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魏明伦及《变脸》的剧情。
2、把握戏剧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3、初步培养学生的戏曲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把握剧情,理解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冲突。
2、悉心体会剧中的细节刻画、心理刻画,理解它们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水上漂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变脸王”大家听说过吗?刘德华多次表示想学习这一绝活(多媒体显示川剧变脸画面)。
我们今天走进魏明伦的《变脸》,结识一位“变脸王”水上漂老人。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剧情。
糍粑(cībā)打鼾(hān)阴霾(mái)鹭鸶(lùsī)2、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用一句话概括剧情。
这部戏曲描写的是老艺人水上漂与他收为“孙子”的女孩狗娃之间的命运碰撞。
三、精读课文,美点寻踪1、学生细读课文,选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用铅笔在书的空白处作简单点评。
2、学生自主品评,进行美点寻踪。
学生自由发言:生1:这场戏情节起伏跌宕,矛盾冲突尖锐,扣人心弦。
生2:水上漂、狗娃形象鲜明,让人过目难忘。
生3:戏曲语言清新质朴,通俗浅显,富有情味。
生4:刻画人物手法高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颇为成功。
……总结:《变脸》是一个美的综合体。
“横看成岭侧成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大家的发言很精彩,涉及到情节、形象、语言、手法等渚多方面,美不胜收。
让我们慢慢欣赏,尽情品味吧。
四、品味语言变脸是川剧的绝活,《变脸》这部戏也是川剧中的精品。
以表演读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将语言品味的学习目标巧妙而饶有情趣地地落到实处。
将学生阅读与学习的目光引向课外,引向更为广阔的生活在本剧的教学中,注意到了将知识和能力的同时,重视作品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
以剧本的情节为基础和参照,在阅读中概括,在概括中讨论反思,并给予新的创造,把课堂还给学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九年级语文《变脸》的教案设计
九年级语文《变脸》的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变脸》的故事情节,分析其主要人物和事件,掌握相关词语和句式的运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表演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川剧变脸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重点:1. 分析《变脸》的故事情节,理解其主要人物和事件。
2. 掌握相关词语和句式的运用。
教学难点:1. 对川剧变脸文化的理解和鉴赏。
2. 表演技巧的培养。
教学准备:1. 课文《变脸》的文本。
2. 与《变脸》相关的背景资料。
3. 表演所需的道具和化妆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川剧变脸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2.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变脸》,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变脸》,理解故事情节,了解主要人物和事件。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川剧变脸的历史和发展。
三、合作探究(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的运用。
四、课堂展示(10分钟)1. 学生展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采用朗读、讲解等形式。
2.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提高表达能力。
五、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川剧变脸的表演,可以尝试化妆和道具的使用。
2.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提高表演技巧。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变脸》的故事情节,掌握相关词语和句式的运用。
在合作探究和实践活动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表演技巧。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川剧变脸文化的深入讲解,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
六、课堂讨论与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探讨《变脸》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2. 学生分析主人公在故事中的心理变化,探讨其成长历程。
七、作品鉴赏与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欣赏《变脸》这部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变脸》教学设计
《变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魏明伦和《变脸》的剧情。
2、了解川剧的一般特点。
3、整体感知,掌握戏剧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抵触。
4、了解戏曲唱词和说白的语言特色,深刻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同学的戏曲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剧情,理解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抵触。
2、悉心体会剧中的细节刻画、心理刻画,理解它们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水上漂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自读课文,积累词语:
打鼾(hān)蹑手蹑脚(niè)阴霾(mái)鹭鸶(lù sī)
怡然自得(yí)睡眼惺忪(xīng sōng)糍粑(cī bā)2、用一句话概括剧情。
这部戏曲描写了水上漂发现狗娃是女孩要将她抛弃而最终又将她收留的一段曲折。
3、这出剧本有哪些显著特点?
这场戏情节起伏跌宕,矛盾抵触尖锐,扣人心弦;人物形象鲜明,让人过目难忘;戏曲语言清新质朴,通俗浅显,富有情味;刻画人物手法高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颇为胜利。
4、剧本中的矛盾抵触是什么?
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抵触表示为他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与狗娃身为女孩的矛盾。
5、分析剧中的人物形象:
狗娃是一个勤劳能干、乖巧可爱、机灵懂事、知恩图报的苦命的女孩。
勤劳能干──“比男娃子更勤快,能干粗活能挑抬,下河帮你洗铺盖。
煮饭帮你劈干柴。
”
乖巧可爱──给老人捶背、抠痒,“不贪嘴,不挑菜,学本领,听布置。
”
知恩图报──“没想到世上还有好人在,爷爷出现笑颜开。
把我当作人看待,亲亲热热贴胸怀。
舍不得这份情啊!割不时这般爱!天上雁鹅排对排,扯烂衣裳不分开!”
水上漂是一个心地善良、直率豪爽、重男轻女而又有情有义的老艺人,身怀“变脸”绝技、孤身闯荡的老艺人。
心地善良──“看,青一块,紫一块,对畜生也不能这样下死手打呀!小苦瓜啊,你被那些黑心萝卜整得好惨啊!”。
直率豪爽──“爷爷待你好,是对你有望啊。
……望你给我传宗接代。
”
重男轻女──“呸,女人家,扫把星,滚她妈的三十三!”“男娃子是个宝,女娃子是根草,格老子要宝不要草。
”。
有情有义──“我不会卖你,可也不会留你……这是盘缠,这是干粮,送给你,自谋生路去吧。
”“老汉心并非铁石块,是留是丢几徘徊……”
6、水上漂变脸是因为他与狗娃的性格抵触吗?
水上漂对狗娃的态度,表示了他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
但是往深处想,他们之间的抵触反映的是我国保守社会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与底层人民艰难求生的矛盾。
所以说水上漂的变脸不是因为他与狗娃的性格抵触,而是二人之间的命运抵触。
二、课堂小结
《变脸》是非常有名的川剧作品,情节美、形象美、语言美、手法美,美不胜收,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三、安排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预习《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