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认为新课程标准下需要老师具备怎样的思维?
新课标教师的四大核心素养
新课标教师的四大核心素养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四大核心素养,以更好地适应教学环境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一,教育理念素养。
教师需要具备正确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非单纯的知识传授。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和情感需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和探究式学习。
第二,教学设计素养。
教师需要具备科学的教学设计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要求制定教学计划,设计富有启发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教学方法素养。
教师需要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案例等,针对不同的学科和学生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兴趣。
第四,信息技术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教师需要具备相应的信息技术素养,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如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方式。
以上四大核心素养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也可以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教学体验。
- 1 -。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具备更多的能力和素养,以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和教育理念。
本文将就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进行探讨。
首先,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情怀。
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
其次,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
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不断地更新知识,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再次,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具备团队合作和教育研究的能力。
教师要善于与同事合作,善于与学生家长合作,善于与社会各界合作,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要善于进行教育研究,不断地反思教育教学的实践,不断地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最后,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教育情操。
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楷模,做学生的引路人,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教师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负责任。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具备更多的能力和素养,以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和教育理念。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情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要具备团队合作和教育研究的能力,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教育情操。
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要求,更好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能力,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首先,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素养。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能够准确理解新课程的内容和教学要求,并能够将学科知识有机地融入到教学中。
此外,教师还应该具备丰富的学科资源和教学材料,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教学能力。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计划,科学分析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并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此外,教师还应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和学习情况,巧妙地运用一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三,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思想觉悟和教育责任感。
教师要具备学生的全面发展观,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此外,教师还应具备发现学生特长和潜能的能力,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最后,新课程标准还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要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理论。
此外,教师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能够和家长、学生、同事等各方建立良好的关系,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学科知识、教学能力、思想觉悟和专业素养等方面有所提高。
教师应积极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在实际教学中积极探索创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具有的基本观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具有的基本观西充中学多扶校区贾伟新形势下的教师发展是多方位、大角度、立体化的,教师的自身发展,依赖于教师的观念不断得到更新和主动积极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使学校的素质教育水平能够有一个真正切实有效的得到提高。
新课程标准在全国各地推行之后,教师应如何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准确领会新课标精神,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所创新,其根本点应是教师要有新的教育观念,这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观、教学创新观、教学效果观、人本主义观、继续教育观和教材资源整合观。
一、职业道德观新形势下的教师职业道德是决定教师能否进一步发展的前提条件,高尚的师德,是维系师生关系的生命线。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是几千年来人们对教师及其职业特点的概括,古圣人的观点,就是在当今的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仍然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我们只能由此发扬光大,而不可对他轻视怠慢。
古人尚且对教师都提出了职业上的要求,现代社会,教师职业道德的良好施行,则更加能够有利于教师、学生、以及整个学校的进一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全体教师必须切实遵循《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标准》,认真学习《教师法》和《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水准,为进一步提升教师自身的社会价值做一番扎扎实实的奠基。
二、教学创新观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能否生存的灵魂。
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使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善他的人格。
”(蔡元培语)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同时也使广大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单纯传授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按新课标精神,教给学生领会和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不授人以鱼而要授人以渔”(古语),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有名言:“愚蠢的教师奉送真理,聪明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因此,要想培养创新型学生,教师自己必须是创新型教师,否则,“创新”一词只会成为漂亮的花环,而不具有内在意义。
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化,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教改制度的变革,特别是新课程的,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应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才能保障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
一、教师应做好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的实践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观,这是新课程的关键,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所以角色的转变已成为新课程下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新课程下要求教师和学生是共同的学习者,这应该说是教师与学生的真正平等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友关系,只有做到这一点,教师和学生才能做到真正的平等地学习和交流,课堂的气氛也才能真正地开放和活跃起来。
其实,师生平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新课改的要求,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首先,时代要求全民教育,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培养少数精英,而是着眼于全体学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其次,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
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是学习最直接和持久的内部动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课程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注重创设学习的情境,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
二、要求在教学方法上的更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离不开科学的学习过程。
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课程应当体现这两者的结合,突出探究的学习方式。
“探究式教学”是现代科学教学的重要形式。
它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创造力”的培养,主张变革传统的教学,使教师的作用不是“一团知识明了化和教案”,而是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教师在这一教学中,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传授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不再让学生被动地去学习,而是主动地去探索。
“新课标”下教师应具备的几种意识
“新课标”下教师应具备的几种意识浙江武义第一中学王宇明 321200浙江嘉兴学院平湖校区胡良华 314200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展开,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课堂教学改革的热潮。
数学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更加注重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改变了传统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端。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的。
因此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关键。
如果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课程改革就只能流于形式。
因而创设一种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新型的课堂教学环境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这给我们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不仅需要有改革意识的数学教师认真研读,接受各种教师培训,从而体会新课程标准体系中所包含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而且最重要的是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
以下笔者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一、树立注重智力发展转向关注能力发展的意识回顾起前些年数学教学所走过的路,让学生掌握扎实的数学知识体系,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智力。
然而在“新课标”下,数学教学更应着力于学生整体能力水平的提高,其最大的特点不是一味的把书本上知识教给学生,而是通过书本上的知识、技能的传授,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能力。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和智力的发展。
数学新课程改革要求数学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
数学教师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
另外还要求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良好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下需要老师具备怎样的思维
新课程标准下需要老师具备怎样的思维?我认为,对一堂课如果提出过高的、过多的要求是不切实际的。
中国教育不缺乏理论家,更不缺少理想主义者。
在个别所谓专家的眼里,教师不是人而是“神”。
因为,他们所提出的要求,只有“神”才能够做到,我想他们自己也做不到。
对于一堂课,越是理想化的标准,越是缺乏可操作性的,越是不可行的。
只有不求全面、不求完美的标准;只有让老师一目了然、容易做到的标准,才是有效的的标准。
我想,上好每一堂好课是教师的永恒追求。
对于评价者来说,如果教师能够做到以下任何一条(这种貌似简单的要求似乎更容易让教师接受与尝试),这样的课都要给予鼓励,都能算得上好课。
一、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的课就是好课——高效我们经常可以在报刊上看到“有效学习”的提法,我觉得这个提法不够确切,因为任何一项学习活动都可以称得上是“有效学习”。
既然称得上学习,怎么会无效呢?关键是学习效率的高低之别。
也就是说,我们追求的是课堂教学的高效。
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效率就可以称为高效;只要一堂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就可以做到高效。
目标明确是指:这节课需要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学会哪些技能,通过哪些活动可以让学生获得课堂上的情感体验等;重点突出是指:这节课哪个知识点最重要,每节课只能有一到两个重点,其他知识可用“讲授式”或“学生阅读式”快速地完成,如果一节课的重点有三个以上,那就无所谓重点可言了。
一些老师总认为,什么都要老师讲,讲了就心安理得,没有讲就不踏实。
实际上,有些知识的巩固可以通过学生自学、练习、测试等形式来实现。
如果一堂课什么都要讲得那么细,那么“清楚”,那学生就“不清楚”了。
因为,老师所能占用的课堂时间是很有限的,更多的课堂时间应当还给学生去学习、去讨论、去思考。
二、课堂指令清晰气氛活跃的课就是好课——默契一堂好课应当是课堂教学节奏明快、师生配合积极默契的课,而这样的课一定是有经验的老师上的。
如果一位老师无法发出明晰的课堂指令,那么师生默契的配合无从谈起。
新课程下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新课程下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在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和要求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他们需要具
备更多的素养来应对教学工作。
下面将重点探讨新课程下教师应具备
的素养。
首先,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
新课程注重培养
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因此教师需要对所教学科有深入的了解,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
教师还应具备跨学科知识和能力,能够将各学科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其次,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新课程注重
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师应善于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
需求和困惑,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同时,教师还应积极与其他教师、家长以及社会资源进行合作,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
此外,教师需要具备专业发展意识和创新精神。
新课程不断更新,
教师应保持学习的热情,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学术交流,不断提升自
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教师还应在教学实践中勇于尝试各种新方法,
敢于面对挑战,勇于创新,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式,让学生在快节
奏的社会中立足。
总之,新课程下教师应具备的素养包括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沟通
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专业发展意识和创新精神等方面。
只有不断提
升自身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
供更好的帮助。
希望所有教师都能不断学习进步,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中学教师的思维方式与职业素养
中学教师的思维方式与职业素养2023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国的中学教师职业素养和思维方式也更加重要和受重视。
现代的教育需要教师把知识传授变成启发思维、探究问题、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学教师的思维方式和职业素养也应相应升级,更好地适应新的教育环境,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中学教师需要具备的思维方式1. 创新思维方式:2023年,中学教育已经开始了教育改革,学生和社会对于教育需求也随之改变,中学教师需要具备创新的思维方式,能够在传统教育中融入创新点,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真正达到“驱动学习,激发潜能”的目的。
2. 全面思维方式:中学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着眼于知识点的传授,而应该从学生的全面发展角度出发,从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思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特长、习惯等,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培养多元化的能力。
3. 系统思维方式:中学教师需要具备系统思维方式,能够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融合,构建一张完整的知识体系。
同时,还需要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互动和协调,让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知识结构。
4. 人文思维方式:在21世纪中,未来的人类需要具备更多的人文素养,中学教师也需要从人文的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思维意识,包括文化、价值观、人类发展历程等,引导学生进行人文思维。
二、中学教师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1. 教育专业素养:中学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知识结构、教育理论、教育法规等,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2. 语言表达能力:中学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清晰、明确地表达教学意图和观点,更好地给学生传递知识和思维方式。
3. 学科知识深度:中学教师需要对所教的学科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知识点的挖掘和深化,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让自己具备专业性。
4. 全面素养:中学教师需要具备全面素养,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职业道德,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榜样,提升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影响力。
当代教师应具备的思想意识
当代教师应具备的思想意识As a person, we must have independent thoughts and personality.当代教师应具备的思想意识读《教师十个怎么办》有感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各种新观念、新事物不断涌现,对我国传统的教育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教育领域内部也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
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教师本身,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紧紧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呢我认为当代教师应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意识:一、责任意识。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党的教育工作者,身上肩负着学生的信任、家长的期盼和学校的重托,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
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学生,我们都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增强责任意识,满腔热情地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去,尽己所能将教学工作搞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
二、忧患意识。
我们生活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在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的推动下,新的教学方法、教学要求不断产生,新的教学手段不断应用,教育领域正经历着一场新技术革命,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课堂教学已由传统的“黑板时代”向“多媒体时代”跨越。
另外,我们的教育对象也在发生重大转变。
和以前的普通学生相比, 他们思维活跃、个性鲜明、爱好广泛、崇尚自我,对老师的教育不再是简单的盲从,而是有着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如果教师仍停留在以前的教学水平、迷信于现有的教学经验,局限于以往的管理方法,将无法跟上教育发展的节奏,不能被学生所认可,最终将无法胜任新的教学要求,被时代所淘汰。
三、学习意识。
教师要想走在时代的前沿,就必须要有强烈的学习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经常给自己充电。
首先,要不断学习新的科学文化知识,精心钻研业务,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的核心工作是教学,而搞好教学的前提是教师要有雄厚的知识储备,即通常所说的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盆水、一桶水、甚至一缸水。
新课程标准要求 获得教学思路
新课程标准要求获得教学思路新课程标准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它对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指导。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教师需要获得教学思路,以更好地贯彻新课程标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获得教学思路需要对新课程标准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等。
只有对这些要求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我们才能真正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
其次,获得教学思路需要教师具备广博的学识和教育理论的支持。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具备广博的学识和熟悉教育理论,我们才能有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方法可供选择,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研究教育理论,并结合新课程标准,寻找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另外,获得教学思路需要善于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善于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优势和困难,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和辅导学生的学习。
只有关注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我们才能更好地贯彻新课程标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获得教学思路还需要注重跨学科和跨学段的教学融合。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进行跨学科和跨学段的教学融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整合起来,如何将不同年级和阶段的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供更加全面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
最后,获得教学思路还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实践。
教育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改进的过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和学生的发展需要。
只有不断反思和改进,我们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总之,获得教学思路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基础和前提。
我们需要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具备广博的学识和教育理论的支持,善于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注重跨学科和跨学段的教学融合,以及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实践。
谈师德师风教师的思维方式与逻辑思维
谈师德师风教师的思维方式与逻辑思维教师是社会中的重要角色,他们承担着培养学生成才的重要责任。
而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巧,更需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以及敏锐的思维方式与逻辑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教师的思维方式与逻辑思维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教师的思维方式教师的思维方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特点和思维方式。
良好的思维方式对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教师需要具备开放的思维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接受新观念、新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
开放的思维方式可以使教师更加包容和理解学生的不同想法和观点,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
其次,教师还需要具备批判的思维方式。
教师应该善于对教材、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同时,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引导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评价。
最后,教师需要具备创新的思维方式。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变化,教师需要能够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开拓创新。
创新的思维方式可以使教师更好地应对教学中的各种挑战和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师的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用逻辑推理和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逻辑思维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逻辑思维可以帮助教师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内容。
教师需要将教材知识按照逻辑条理进行组织,使学生能够理解知识的发展脉络。
其次,逻辑思维可以帮助教师正确分析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常常面临各种问题,如学生的学习困惑、教学进度安排等。
教师需要通过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最后,逻辑思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学会运用逻辑推理解决问题。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教师的思维方式与逻辑思维对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谈谈新课程教学教师需要的新思维
谈谈新课程教学教师需要的新思维新课程改革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行为。
以前在应试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很多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在素质教育盛行的今天,根据新课程的要求,结合了自己的物理教学经验,我尝试了以下的新教学理念和新思维。
1 强调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师生在交流、合作中学习,使每一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感受到了知识的价值,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这样在“玩中学”和“学中玩”,把以往许多学生不爱学的和学不会的一节课轻轻松松地掌握了。
教师要改变当前过于单一、单调的“教师讲,学生听”的状况,就要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在新课改中,要敢于打破传统的固定的矩形的座位安排方式,根据课程灵活的安排座位,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
另外,良好的课堂氛围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建立融洽平等的课堂人际关系,为学生体验成功创造条件。
“授之以鱼,仅解一餐之饥,授之以渔,则受用终身”,所以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就是自主、探究、合作、就是“授之以渔”。
2 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加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对话无论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还是新课程的实行,都要求教师有新的观念和新思维,教师要尽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帮助者和引导者。
传统的教学活动主要是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的单向过程,缺乏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很容易对教学活动产生厌倦和松懈。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确立平等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
以前学生习惯于老师的“满堂灌”,对老师产生依赖心理,不主动积极思考问题,难以形成师生互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负面影响,我们许多教师总是津津乐道于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述。
教师单方面只管把知识讲下来,却不管学生的接受效果如何。
教师工作与思维方式及对个人的内在要求
教师工作与思维方式及对个人的内在要求教师工作是一项富有挑战性和责任感的职业。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培养一种特定的思维方式和拥有一些内在的要求。
本文将探讨教师工作中的思维方式以及对个人的内在要求。
一、教师工作的思维方式1.系统思维:教师需要具备系统思维能力,能够将知识进行整合和归纳,帮助学生建立起全面的知识体系。
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能够看到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从整体上把握教育教学的过程和目标。
2.创新思维:教师需要具备创新思维能力,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带给学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和体验。
3.问题思维:教师需要具备问题思维能力,能够主动发现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教师应该善于提问,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兴趣,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批判性思维: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自己也要具备批判性思维。
教师不能盲目接受和传递知识,而是要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引导学生思考和质疑。
二、教师工作的内在要求1.责任心:教师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负责。
教师要把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积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困难。
2.爱心:教师需要有爱心,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他们的情感和需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人际关系。
3.耐心:教师需要有耐心,尤其是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
教师要耐心引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4.专业素养:教师需要具备高度的专业素养,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师要关注教育教学的最新发展和研究成果,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法。
5.沟通能力: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学生、家长和同事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教师要倾听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问题,改进教学质量。
6.自我反思:教师需要具备自我反思的能力,及时总结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新时期好教师必学的五项教育新思维
新时期好教师必学的五项教育新思维时代总是在人类思维发展的基础上前进的,教育的发展也是一刻也离不开教育思维的发展。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重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影响着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实施的阻碍。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部分教师还受着过去教育思维的影响。
因此,新时期呼唤教师学会新的教育思维。
纵观当今社会和教育的发展,我们认为当前社会迫切需要教师学会下面的五项教育思维:一、以人为本今天,“人”在我们的教育中被空前的重视起来,无论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还是从个人发展的角度,都提出了教育要"以人为本"的问题.教育要以人为本,就是肯定人在教育中的价值,体现人在教育中的主体性,追求人的不断完善的精神。
“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指教育活动要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目的,从人的特性出发,遵循人的发展的客观规律,展开教育教学实践,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使个人和社会更加和谐。
二、整体和谐任何事物想要持续发展,就要保持整体和谐。
对于世界万物来说,整体和谐主要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内部的和谐,第二个层次是外部的和谐。
对于人类来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个体身心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及人与环境的和谐。
这三个层次的和谐最终指向个体身心的和谐,但要想达到身心和谐,必须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及和谐的环境。
三者相辅相成,紧密相连,因此我们要关注整体和谐。
追求整体和谐是为了学生能够作为整体的、个性的人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三、关注细节“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近年来,从管理到教学,从做事到做人,人们都时不时谈到细节,关注细节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一种必须。
事实上,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专业要求越来越高,人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更多不可预知因素的影响,细节的确已成为我们每个人必须关注的方面,教师尤其如此。
先进的教育理念就是靠教师点点滴滴的教育教学细节体现出来的。
正如人们常说的“一滴水也能折射太阳的光辉”,细节体现着人性,体现着教育艺术,更容易打动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您认为新课程标准下需要老师具备怎样的思维?
随着社会的发展,外界对老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教育不断改革,教师自身的素质也在不断地得到提高,新课程标准下更需要老师具备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
教会学生“先成人,后成才”。
每年教师都会进行几次培训来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这是非常值得提倡的。
而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个人认为我们在学习的同时,不应该一味照搬,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学方法可以多样,因时而异,因材而异,因生而异。
教师的思维应该多元化,具有创新精神,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我认为应该培养综合性人才。
“综合观”是相对“全面观”提出的。
“综合观”不反对广泛涉猎各种知识,训练各种技能,但是不强调门类的多寡,而强调所猎涉的东西之间应该尽可能的融会贯通,使社会的各个个体,都是以自己的方式融合了自己了解与熟悉的有关门类的知识而形成的“这一个”,并显现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特殊性。
作为教师也应该是综合型教师,应具备多方面的素质:良好的政治素质、高尚的品德情操、较高的能力素质、广博精深的文化素质和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
为教师也应该是综合型教师,应具备多方面的素质:良好的政治素质、高尚的品德情操、较高的能力素质、广博精深的文化素质和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
一、良好的政治素质
有的教师认为,讲政治是党组织的事,是党员的事,其实不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条就规定: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这就规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当前,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良好的政治素质主要表现在: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方针,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和平常与学生的接触中,肯定会给学生一定的政治影响。
教师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以国家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态度会给学生以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
教师如果没有坚定的正确的政治方向,对学生的教育就会发生偏差。
很难想象,一个不爱国的思想反动的班主任会教育好学生,而这样的人没有资格当教师。
所以教师的政治素质,在教师总体素质中居于主导地位。
二、高尚的品德情操
作为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公德,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热爱学生,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做到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作风正派、无私奉献、为人师表。
教师应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服务,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以德立教,以人育人。
教师的工作是琐碎而繁重的,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就不可能全心全意的爱学生,不能管好班级、教好学生。
教师应该是遵守社会公德的模范:遵守公共秩序、诚实正直、文明礼貌、团结友爱、讲究卫生、爱护公物,给学生做出表率。
教师的社会公德水平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给学生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是啊,你要求学生讲文明讲礼貌,自己待人说话却粗鲁不堪,要求学生讲卫生爱公物,自己也做不到,这怎么可能让学生佩服并听从你的教导呢。
所以,作为教师随时随地都要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公德修养,谨言慎行。
我认为高尚的品德情操还应包括家庭美德。
对于教师来说,他的家庭美德相当重要。
如果在家庭中不尊重家人,不孝敬长辈,没有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在学校里也不可能尊重学生,也不可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还会影响班集体的建设。
所以,高尚的品德情操,是履行自己工作职责的保证。
三、较高的能力素质
做任何工作都应具备相应的能力,班主任应具备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组织管理能力
教师工作既要面对整个班级,又要面对个别学生。
对整个集体进行工作,就要求教师具有组织者、管理者的才能。
教师要能把自己负责的一个班的学生恰当地组织起来,向他们提出奋斗目标,引导他们为实现目标而进行各方面的工作,开展各种有益心身健康、增长知识和才干的活动。
知人善任,善于从学生中发现积极分子,挑选和培养班、(团)队干部,使他们成为学生的核心和教师的助手;善于发现每个学生包括差生的闪光点,并恰当地用其所长,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2、应变能力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生动活泼的学生,几十名学生的思想、情绪、个性千差万别,构成了教师工作的千变万化,所以,应变能力是教师应当具备的能力,应变能力也称“教育机智,”它是一种特殊的智力定向能力,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活动与表现比较敏感,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正确而迅速地作出判断,因势利导。
如对学生的偶发事件,在某种情况下,果断地加以制止,化被动为主动;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则暂时地把事情搁一搁,留在适当时机再作处理,以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3、敏锐的观察能力
一个具有敏锐而精细的观察力的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上课时和课外活动中的各种表情、动作,洞悉其情绪变化,判断其内心世界,掌握其个性特点。
首先观察要根据学生不同发展水平,而有针对性地去研究。
观察好的学生,在于进一步发掘他的潜力,使其获得更大的发展;观察中等生,在于发展其优势,促使他发展;观察后进生,在于寻找他身上的“闪光点”,促使其醒悟,促使其转化。
再次,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和技能,坚持眼锐、脑勤,眼、脑结合。
随时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些微妙的变化,只有勤于观察学生,摸准学生思想行为的脉搏才可能教好学生。
4、广泛的交往能力
教师只靠个人的力量来完成对学生的全部教育任务是不可能的。
他必须协调各种教育力量,对学生进行协调一致的影响。
要协调首选就得建立良好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要靠交往。
作为教师,要与家长、领导、学生、其他老师等各种人交往,于是,交往能力成了班主任不可缺少的能力。
5、生动、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正确的教育思想,要通过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要启迪学生的心灵,要陶冶学生的情操,就要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强烈的共鸣。
许多优秀教师在教育学生中取得显著成效,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善于运用丰富、生动、准确、形象的教育语言。
如果教师语言单调乏味、内容空洞,含混不清或只会讲大道理,就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不能达到预期教育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四、广博精深的文化素质
教师的文化素质是工作职责的要求,是影响教育效能的因素之一。
其包括:
1、精深的专业知识
教师要对自己所教学科特别是主教的学科的全部内容要深入透彻的掌握,只有这样才能了解每一部分的知识在学科结构中的地位、意义及其作用,才能轻松自如地把握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及知识联结点。
要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负有一桶水,教师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在讲课时才能“深入”;“浅出”;才能驾轻就熟,运用自如,同时,教师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是提高教育效能的需要,因为各学科的内容包含有丰富的教育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马卡连柯说:“如果教师在工作上、知识上有辉煌卓越的表现时,那你就自然会看到:所有的学生都会倾向你这一面了。
相反地,如果教师表现出无能和平庸,那么不论你如何温存,在说话时如何耐心,如何善良殷勤,不管你如何体贴关心学生,仍然不会博得学生真正的尊敬。
”所以,教师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不仅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开展工作、教育学生的前提。
2、广博的课外知识
小学生好奇,求知欲强,富于幻想,他们会向教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教师运用广博的课外知识解答他们心中疑问或引导他们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那将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会感激你并崇拜你,所以教师必须勤奋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
五、一定的法律素质
法律是每个公民都必须遵守的。
各行各业的人都需要具备法律素质,作为教师要熟知并遵守与教育、教师、中小学生有关的法律知识。
但现在还有一些教师法律意识不够,在教育学生过程中,有时会做出一些不合法的甚至违法的事情来,如比较常见的有体罚、变相体罚等。
全国人大1992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章第十五条: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21世纪的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素质,这样才不会在教育学生中做出不合法甚至违法的事情来。
六、创新的精神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己就应当具有创新精神,教师的创新精神主要表现在:具有独立意识,不唯书,不唯上,勇于抛弃自己头脑中的陈腐落后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具有时间效率观念,讲求工作的快节奏、高效率,在班级教育工作中,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具有进取精神,能形成自己的特色。
新课程标准下,对教师的求更高,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21世纪教育的要求。
只要我们善于学习,取长补短,勤于反思,用爱的步伐走进学生心灵,相信每个人都会时时有新的发现。
我会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为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而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