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机会成本递减
W
如果随着每增加一个 单位的某种产品,所 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 品的数量逐渐递减, 则这种状况为机会成 本递减,此时PPC凸 向原点。
随着每增加一单位的 C,所必须放弃W的数 量逐渐递减。
C
图1-4 机会成本递减
三、机会成本与相对商品价格
假设商品价格等于成本,则小麦(对布匹)的相对价 格(Pw/Pc)=小麦的机会成本( ΔC / ΔW) 。
案例
单位劳动投入 产品 大米 小麦 棉布 钢铁 中国aLi 10 10 20 20 美国 a′Li 10 5 4 2 相对劳动生产率
a′Li/aLi1 0.5 0.2 源自.1第三节相互需求原理
约翰· 穆勒是19世纪中叶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 他提出的相互需求原理对比较优势理论作了重要 的说明和补充。 互惠贸易的范围——两国商品交换比例的上下限 贸易条件的决定——相互需求程度 贸易利益的分配——贸易条件
案例
国家 美国 法国 中国 泰国 布aLc 2 5 9 8 小麦aLw 0.5 2 6 8 布的相对成本aLc /aLw 4 2.5 1.5 1
两个国家多种产品
假设有两个国家:中国和美国,但有许多种产品:M种,分别用1 ,2……M表示。
中国和美国都能生产也需要消费这M种产品,那么按照比较优势,中国和美国各自应该
一、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
1936年哈伯勒(Haberler)用机会成 本理论(opportunity cost theory)解释了比 较优势原理,用机会成本理论解释比较优势 原理,有时也被称作比较成本原理。
机会成本理论的基本内容
如果一国在一种产品的生产上有较低的机会成本, 而另一国在另一种产品的生产上有较低的机会成 本,那么两国应各自专门生产自己机会成本较低 的产品。这种生产上的重组会扩大整个世界经济 的规模,通过贸易,两国的福利水平都会提高。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第一部分比较优势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假设我国生产手表需8 个劳动日,生产自行车需9 个劳动日,而印度生产这两种产品分别需要12 个和10 个劳动日,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则( )A、中国生产和出口手表B、中国生产和出口自行车C、中国生产和出口手表和自行车D、两国各自都生产两种产品2、按地域、自然条件不同形成的商品成本绝对差异分工的理论是由( )提出的。

A、大卫李嘉图B、亚当斯密C、赫克歇尔D、约翰穆勤3、按“两优取重,两劣取轻”的原则进行分工的思想是由( )创立。

A、亚当斯密 B 大卫李嘉图C、凯恩斯D、托马斯孟4、如果本国生产计算机(1)和咖啡(2)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a 上,a11=2 和a12=3,相应的。

外国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a11*=2.5 和a12*=4,则本国与外国的比较优势分别为( )A、生产计算机;生产咖啡B、生产咖啡;生产咖啡C、生产咖啡;生产计算机D、生产计算机;生产计算机,5、一个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那么就应努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这个思想源于( )A、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B、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C、H-O 的要素比例说D、凯恩斯的外贸乘数理论6、在2*2*2 李李嘉图模型中,如果贸易条件越接近于出口国的贸易前国内交换比率,则贸易的最大收益者是( )A、进口国B、出口国C、消费者D、不确定7、对于比较成本理论,以下评价不正确的是( )A、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B、揭示了一个客观规律一一比较利益定律C、是一种静态分析D、理论假设符合客观实际二、判断题( )1、如果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比较成本低于另一个国家。

则表明本国拥有比较优势。

( )2、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是建立在他对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认识基础上。

( )3、在2*2*2 李李嘉图模型中,如果贸易条件越接近于进口国的贸易前国内交换比率,则贸易的最大收益者是进口国。

( )4、一国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强度越大,它就越能从交换中获利( )5、如果本国生产计算机和咖啡的劳动工资率关系是w j>w c,则本国应该完全专业化生产咖啡。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ppt课件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ppt课件
国际经济学
王丽荣
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重商主义对外贸易理论 绝对利益理论 比较利益理论 相互需求理论
比较利益理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
2
重商主义
❖ 在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时期,土地已经不是社 会财富的根本代表,重商主义认为,金钱是唯 一的社会财富象征,除了开采金、银矿之外, 只有国际贸易是一国增加财富的重要来源,因 为国内贸易只是现有财富在不同国人之间的分 配,一个国家为了发展生产,发展贸易,就应 该实行国家干预经济,鼓励贸易顺差的发生。 因此,重商主义认为,财富产生于流通领域。
5
第一节 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 “裁缝不想自己制作鞋子,而向鞋匠购 买…….如果每一个私人家庭的行为是理性的, 那么整个国家的行为就很难是荒唐的。如果 一个国家能以比我们低的成本提供商品,那 么我们最好用自己有优势的商品同他们交 换。 ”
当.斯密,1776
—— 亚
6
背景知识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了其代表
4
英国
1 5
11
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性
绝对优势理论只能解释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国家之 间的贸易。绝对优势理论存在着一个必要的假设: 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品 在生产上与贸易伙伴相比处于绝对优势。那么如 果美国在小麦和布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 英国在小麦和布的生产上都有绝对劣势,英、美 之间还会不会产生贸易呢?如果两国发生贸易, 英国能不能从贸易中获利呢?贸易利益从何而来? 绝对优势理论回答不了这些问题。
3
重商主义
“就象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他心爱的 钱袋,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 邻居”
——恩格斯
4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 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中叶, 是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 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古典贸易理论 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说明了国际贸易产生 的原因、结构和利益分配。

国贸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陈岩第四版)

国贸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陈岩第四版)

• 下面用例子来说明绝对利益学说的理论: • 假定英国和葡萄牙两国都生产葡萄酒和毛呢,生产情况如表2-1(a)
所示。在这种生产模式下,可以进行国际分工、国际交换,对两国都 有利,分工后的生产情况如表2-1(b)所示。分工后,两国均以各 自的绝对优势产品进行交换,即英国用毛呢与葡萄牙的葡萄酒以1: 1的比例向交换,交换后两国拥有产品的情况如表2-1(c)所示。
W1ssily Leontief(1906-1999)
三、里昂惕夫之谜
• 里昂惕夫的研究发现,赫-俄的要素禀赋理论与事实不符,因而得出了 相反的结论,所以里昂惕夫之谜也叫里昂惕夫反(悖)论。
• 1953年里昂惕夫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1947年美国200个行业的对外 贸易商品结构进行了分析。按照赫-俄的要素禀赋理论,美国应该是出 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但是里昂惕夫的研究结果 表明,美国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密集程度反而高于出口品的资本密集程 度。
国际贸易O理h论l与in实(务1(8第949版-1)9陈79岩)
一、赫-俄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一)赫-俄理论的主要内容
狭义的赫-俄理论被称作生产要素供给比例理论,其主要观点是使用生产要素禀 赋来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和进出口商品的特点。
广义的赫-俄理论还包括生产要素均等化定理,其主要内容是说明国际贸易不仅 会使贸易各国的商品价格趋于相等,而且还会使贸易各国的生产要素价格趋于 相等。
所需劳动人数 (人/年)
--
毛呢产量 (单位)
2.7
所需劳动人数 (人/年)
190
葡萄牙 2.375
190
--
--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4版)陈岩
表2-1(c) 交换后拥有产品的情况

第二章 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章 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
第二节 相对技术差异论 ——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

商品
国 家 美国 中国 6 4 1 2
小麦(蒲式耳/小时) 布(码/小时)

美国:小麦生产上 有比较优势 中国:布有比较优势
美国,小麦的机会成本 2 / 3单位的布 是 (即在美国单位小麦 2/3单位布) 1
中国,小麦的机会成本 是1单位小麦 2单位布
小麦的机会成本 减少的布产量 增加的小麦产量

当一国在一种商品生产上有较低的机会成本时,该国
在该商品生产上就有比较优势(在另一种商品上有比较 劣势)。
国际贸易
第二节 相对技术差异论 ——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
商品 国 家 美国 6 4 中国 1 2
小麦(蒲式耳/小时) 布(码/小时)
上表: 美国小麦的机会成本 ?中国小麦的机会成本? 美国布的机会成本?中国布的机会成本? 美国应生产并出口?中国应生产并出口?
国际贸易
第一节 绝对技术差异论
—— 绝对优势理论的内容
举例:假设两国具有相同的劳动人数100
国家 劳动
商品 小麦(蒲式耳/小时)
布(码/小时) 小麦(蒲式耳) 布(码)
美国
6 4 600 400
中国
1 5 100 500
生产率
拥有
的产品

两国各存在绝对优势 美国:小麦
中国:布
国际贸易
第一节 绝对技术差异论


美国与中国:布的机会 成本分别是 3/2、 1/2
国际贸易
第二节 相对技术差异论 ——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

固定成本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一国使用其所有资源和最 佳技术时所能生产的两种产品的各种组合。

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贸易理论第二章

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贸易理论第二章

(三)奖出限入政策。
(四)保护关税政策。
(五)大力发展转口贸易政策
2021/3/10
8
三、重商主义的三大缺陷
第一,片面强调了出口会增加贵金属的流入的作用,忽视 了在没有货币储存、国内商品供应没有增加的条件下会出 现相反的结果。
(过多的出口 →国内市场供应减少 →国内物价上升 →出 口商品竞争力减弱 →出口减少 →贵金属流入减少。过多 的出口 →国内价格上升, 即国际价格下降 → 进口增加 → 贵金属流出增加)
2021/3/10
7
二、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
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必须干预对外贸易。以贸易差额
论的政策主张为例,重商主义保护政策主要有以下 几种:
(一)货币政策。不是主张严禁金银出口,而是想方设 法吸引外国金银,寓对货币的追求于贸易顺差的追 求之中。
(二)对外贸易垄断政策。通过贸易垄断,西欧国家在 其殖民地取得廉价的原料,运回本国加工成制成品, 高价向殖民地或其他国家出售。如英国的东印度公 司对印度和中国贸易的垄断权。
第二章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2021/3/10
1
[开篇导读]
重商主义对外贸易学说是西方最早产生的国际贸易理论。 后来分离出两大国际贸易理论流派:一派是西方传统国际 贸易理论,也称之为自由贸易理论;另一派是西方传统国 际贸易理论的反对派,也称之为保护贸易理论。
传统的自由贸易理论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大 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论。
结论: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其结果比自己什么都生产 更有利。在贸易理论上,这一学说被称为“绝对优势理 论”。
2021/3/10
13
绝对利益学说

第2章 国际贸易理论评述

第2章    国际贸易理论评述

一 重商主义及其对外贸易学说
贸易差额论认为,对外贸易能使国家富足,但必须谨守进 出口贸易总额保持顺差的原则。
托马斯•孟说:“凡是我们将在本国加之于外人身上的,也 会立即在他们国内制成法令而加之我们身上的……因此,首 先我们就将丧失我们现在享有的可以将现金带回本国的自由 和便利,并且因此我们还要失掉我们输往各地许多货物的销 路,而我们的贸易与我们的现金将一块消失。” 托马斯· 孟说:“对外贸易是增加我们的财富和现金的通常 手段,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时时谨守这一原则,在价值上, 每年卖给外国人的货物,必须比我们消费他们的为多。”
自由贸易的获益 :互通有无,交换多余的使用价值,
增加社会价值,获取更大的利益;互惠互利,共同富 裕。
二 绝对利益论的进一步说明
国 家
商 品
小麦(蒲式耳/工时) 棉布(码/工时)




6
1
4
5
1. 哪个国家在生产小麦上有绝对优势?生产棉布呢?
2. 分工后,英国专门生产棉布,美国专门生产小麦, 两国按照1∶1交换小麦和棉布,美国用6蒲式耳小麦 换取英国的6码布,两国可以从中获得什么好处?

绝对利益理论简评
亚当· 斯密的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理论包含着科学的成份 和非科学成份。 斯密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 从而对国际贸易问题采取了新的观点;他的绝对利益论反 映了当时社会经济中已成熟了的要求,在历史上起过进步 作用;他关于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参加国际分工、 开展国际贸易对所有参加国都有利的见解,至今仍具有重 大的现实意义。 斯密关于交换引起分工,而交换又是人类固有的倾向的观 点是错误的;斯密的绝对利益论本身有一定的局限性,它 不能解释国际贸易的全部,而只说明国际贸易中的一种特 殊情形。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绝对成本论与比较成本论第二节比较优势的新古典解释第三节相互需求论第四节要素禀赋论及其拓展质疑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比较成本论、相互需求论与资源禀赋论的主要内容2、理解各种传统贸易理论并能联系实际说明问题二、教学重点1、比较成本论2、相互需求论3、资源禀赋论及其拓展定理的主要内容4、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及评价三、教学难点1、比较优势的新古典解释2、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及评价四、教学时数:4自由贸易理论(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能给参加国带来利益,促进各国的经济发展;因而主张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理论(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反对派)国际贸易只对经济发达国有利,对经济落后国不利,甚至会阻碍发展;主张保护贸易政策国际贸易理论研究贸易的成因、利益分配、影响因素等。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传统与现代贸易理论。

第一阶段是从重商主义或绝对成本论开始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称为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它以完全竞争市场为假设前提,主要分析产业间贸易,属于静态或比较静态的国际贸易模型;第二阶段从二战以后至今,称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它以不完全竞争市场为假设前提,开始分析产业内贸易,模型力求动态化。

第一节绝对成本论与比较成本论一、绝对成本理论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处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时期。

在1776年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又称《国富论》或《原富》)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绝对成本理论(The Theory of Absolute Cost),是国际分工与贸易理论的源头和基础。

1.内容认为分工导致专业化,分工导致生产率的提高引起社会财富不断增长。

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即生产成本绝对低),各国应按照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这样做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有利。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讲义(兰州商学院)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讲义(兰州商学院)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偏好相似理论国家竞争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现代贸易理论自由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里昂惕夫之谜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古典贸易理论相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贸易保护理论保护幼稚产业理论重商主义传统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第二章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 绝对成本理论一、历史背景和代表人物介绍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

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从海外市场获得更多的廉价原料并销售其产品,迫切要求扩大对外贸易,而重商主义的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却严重束缚了对外贸易,阻碍了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

这种要求,必然要反映到经济思想上来。

这就是重商主义衰落和古典学派兴起的大背景。

古典学派提出了“自由放任”的口号,在理论上为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铺平了道路。

古典学派的最主要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

二、绝对成本理论的主要论点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分工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熟练程度分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生产,可以节省和生产无关的时间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和改进工具分工的原则是绝对成本一国应该把本国生产某种商品的成本即生产费用与外国生产同种商品的成本相比较,以便决定是自己生产还是从外国进口。

如果一国一种商品的生产成本绝对地低于其他国家,那就出口该商品;如果另一种商品的生产成本绝对地高于其他国家,则进口该商品。

绝对成本优势来源于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自然禀赋的优势地理、环境、土壤、气候、矿产等自然条件方面的优势人民特殊的技巧和工艺上的优势二、Smith 的自由贸易思想及观点1、分工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人类有一种天然的倾向,就是交换。

交换的倾向形成分工,分工使社会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

斯密以制针为例,说明工场手工业中实行分工协作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他说,由一个人制针,所有的18道制针工序都由他自己来完成,每天最多只能生产20枚。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X
2
+1
1
0
Y
1
0
1.5 +0.5
– 互惠贸易的国际交换价格范围:
– 穆勒:介于经济孤立均衡时两国国内交换价格 之间
2.3.2 比较优势理论的模型
3.比较优势理论的例外情况
• 当一国与另一国相比: • 在两种商品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不利地位 • 两种商品生产的绝对不利程度相同或者绝对不 利比例相同时
到那些好处,这些好处是如何在各国之间进行分 配的)
国际贸易的动态变动
第二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重商主义对外贸易学说 绝对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 里昂惕夫之谜
2.1 重商主义对外贸易学说
基本主张:
• 货币是是一国财富的惟一形式 • 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积累财富
开采金银矿藏
• 获取货币财富的途径: 发展对外贸易
• 国际贸易政策:
国家干预
促进本国商品输出
经济活动
限制外国商品输入
实现对外贸 易的顺差
2.1 重商主义对外贸易学说
重商主义的核心思想:世界资源的静态观
• 重商主义认为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游戏”,即一 方的获利是建立在另一方的损失之上
• 出口国从贸易中获得财富 • 进口国通过贸易则减少财富
2.2 绝对优势理论
贸易模式:两个国家可以通过专业化生产自己具有绝对 优势的产品,然后出口用来交换自己具有绝对劣势的产 品。 贸易所得: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得到最有效利用, 产出增加 政策:自由贸易 贸易性质:正和博弈
绝对优势
B A
800 2000 1000来自分工前1000
1200
专业化分工
交换 1000

课件-比较优势理论

课件-比较优势理论
23
比较优势理论的补充
如果A国在国际市场上能够用1X换取多于1.5单位 的Y,A国就会开展国际分工与贸易;同样,
如果B国能以少于2单位的Y 来换取1单位X, B国 也愿意开展国际分工和贸易。因此, A、B两国 两种产品的国内交换比率就是它们开展国际分工 和贸易的上下限。
如图3所示:
24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即使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 上与另一国相比均处于劣势(即不存在绝对优势 产品),仍有可能进行互惠贸易。一个国家可以 专门生产并出口它的绝对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 (或称比较优势产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 对较大的产品(或称比较劣势产品)。
我们可以通过表1、表2、表3来解释比较优势理 论。
10
比较优势理论
假定ax>ay,bx<by ,即A国在X产品生产上有
比较优势,B国在Y产品生产上有比较优势,那么 ,A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就比较平缓,B国的生产 可能性曲线就比较陡峭,如图1所示。贸易前A、 B两国的生产——消费均衡点分别是其生产可能 性边界与无差异曲线(即消费等效用曲线)的切 点EA 点与EB 点,国内生产的两种产品的数量也 就是国内消费的两种产品的数量。
比较优势理论的补充
在李嘉图贸易模型的前提假设下,当两国存在互惠贸易 的基础时,如果两国规模相当,并且需求偏好相同,则 在可以自由贸易的情况下,两国应当进行完全的专业分 工(比如A国完全专业生产X产品,B国完全专业生产Y产 品),这样可以把两国的“总蛋糕”做到最大,然后在 合理的贸易条件范畴内进行互惠贸易,以使得两国从分 工贸易中的总得益达到最大(至于每国各能从中分享到 多少贸易利益,则取决于具体的贸易条件)。
条件的确定问题,后来的新古典经济学对这些问题进行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一、单项选择1、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一种()A、国际金融的“乘数理论”B、国际贸易的“零和博弈”C、国际金融的“杠杆原理”D、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2、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是()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赫克歇尔D、俄林3、假如A国使用同样数量的时间比B国生产更多同种商品X,那么A国在商品X的生产上()A、有相对优势B、有绝对优势C、相对有利D、绝对不利4、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决定性因素是()A、自然条件B、社会生产力C、上层建筑D、生产关系5、一国拥有充足的资本要素,所以该国应该专门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进行对外交换,这种说法来自()A、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B、俄林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C、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D、林德的需求偏好相似理论6、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者是()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赫克歇尔和俄林D、李斯特7、晚期重商主义学说最重要代表人物是()A、李斯特B、托马斯·孟C、凯恩斯D、凯能8、人力资本说最先是由()提出。

A、俄林B、里昂惕夫C、基辛D、凯能9、里昂惕夫之谜的存在表明()A、有些国际贸易现实与要素禀赋理论的结论不相符B、产业内贸易是个别经济学家的妄想C、有些国际贸易现实并不能增进各国福利D、发达国家之间极少发生贸易10、俄林认为国际贸易发生的第一个原因是()A、价格的国际绝对差B、成本的国际绝对差C、不同的成本比例D、生产者要素的不同的价格比例11、从需求角度解释国际贸易产生原因的理论()A、产业内贸易说B、技术差距说C、人力资本说D、偏好相似说12、亚当·斯密在其发表的()中,首次提出了主张自由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

A、《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B、《政治经济学原理》C、《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D、《国际贸易纯理论》13、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都是主张()的贸易理论。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13:25
假设条件
(1)使用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一种要素的模型 (2)市场处于完全竞争之中,两国均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无任何贸易限制; (3)要素(劳动)在一国内自由流动,在两国之间不能 流动; (4)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即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隐含 着用一种要素进行生产); (5)交易双方生产成本不变,无规模效益,不考虑运输、 保险等价值; (6)收入分配不受贸易的影响。
13:25
斯密的绝对成本论
1776年,亚当· 斯密发表了其代表 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又称《国富论》),书中对重商主 义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 了绝对优势理论。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
(1723—1790)
13:25
斯密所处的时代背景是:英国资 产阶级的原始资本积累已经完成,经 济力量得以壮大,不再需要实行保护 贸易政策,重商主义严重阻碍着资本 主义的自由发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 资产阶级要求实现自由竟争和自由贸 易。斯密的学说正是当时英国资产阶 级经济利益和政治主张的反映。

国内金银太多还会造成物价上涨,出口减少,影响贸易差额。因此认
为保存金银的最好办法是输出金银,用来从事更多的国际贸易。这不但 不会使金银消失,而且使金银增加。现在的输出是为了将来更多的输入。
13:25
三、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货币(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货币的多寡作为衡 量一国财富的标准。
财富来源于流通领域。
绝对利益学说的观点
1、国际贸易的目的。 交换是人类的天性。分工可以产生效率,而分工促进效 率提高受限于市场的扩大 2、国际贸易的原因 劳动生产率差别 生产成本差别 商品价格的差别 国 际贸易 3、按照绝对优势分工。 在某一种商品生产上,一个经济体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 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 体,则一国在这种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第二章_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章_国际贸易理论
(五)保护贸易理论(费里德里希· 李斯特)
理论简评:
1、充分论证了落后国家实行贸易保护的必要性、阶 段性、动态性,并提出具体建议,确立了贸易保护 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中的牢固地位。 2、作为一种庸俗国际贸易理论中所含有的非科学成 分——过分强调了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忽视了经济生产客观规律的普遍意义;对经济发展 阶段的划分撇开了生产关系因此不能反映社会经济 形态变化的真实性;对生产力的定义模糊。
历史上对国际贸易的研究和理论在最早的时 候几乎都是出自重商学派的著作。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是西欧封建制度向 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资本原始积累时 期),具体地说,在15—18世纪初受到普遍 推崇的一种经济哲学。 重商主义又分为早期的重商主义和晚期的重 商主义两种。
2、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和经济思想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
内容安排
2-1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重商主义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相互需求原理 保护贸易理论
2-1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一)重商主义理论 1、产生的背景 2、主要经济思想 早期的主张—重金主义 晚期的主张—重商主义 3、局限性
1、重商主义理论产生的时期及背景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
内容安排 2-1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5个) 2-2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3个) 2-3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6个)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围绕三个问题来展开: 国际贸易格局,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及决 定贸易流向的因素; 国际贸易条件,在国际贸易中决定交换比 例或相对价格的因素; 国际贸易收益,国际贸易对交易各方的福 利及整体社会福利产生的影响;
亚当· 斯密主要论点:
国际分工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自由贸易能够促进生产的发展; 贸易之所以发生,基础在于各国成本上存 在绝对差异;

第二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2.确定绝对优势的方法
〔1〕 用劳动生产率来衡量,即用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来表示。 〔2〕 用生产成本来衡量,即用生产1单位产品所需的要素投入量
来表示。
❖3.实例分析
•用劳动生产率来衡量〔分工前〕 •用生产成本来衡量〔分工前〕
•分工前后的世界产量〔全世界投入劳动总量:25〕
〔三〕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
〔二〕要素禀赋论的基本观点
〔1〕一国应当出口密集利用该国相对丰裕和廉价的要素生 产的商品,进口密集利用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生产 的商品。
〔2〕区域贸易或者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异,即各 个地区间或国家间商品价格不同。
〔3〕商品贸易一般趋向于消除工资、地租、利润等生产要 素收入的国际差异,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趋于 均等化。
每百万美元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所需的资本与劳动量 〔1947年〕
二、里昂惕夫之谜
〔二〕对里昂惕夫之谜的不同解释 1.劳动效率的差异 2.人力资本的差异 3.贸易壁垒的存在 4.自然资源因素被忽略 除此之外,还有要素密集度逆转、需求逆转等解释。 〔三〕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评价 当今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中,居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以比较
.
第二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节 自由贸易理论 第三节 相互需求理论
第四节 要素禀赋理论与里昂惕夫之谜
学习 目标
掌握国际分工的含义、影响因素和作用;
掌握国际价值的概念;
掌握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局限性;
掌握要素禀赋论的主要内容;
了解里昂惕夫之谜的各种解释。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
提供曲线
Y
A
E'
B'
B E

第2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第2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章 传统 国际贸易理论
目录 Content
1 绝对成本理论 3 相互需求理论
5 里昂惕夫之谜
2 比较成本理论 4 要素禀赋理论
贸易思想的萌芽——重商主义
一、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和经济思想 认为贵金属(货币)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
➢ 财富指的是国民财富,而非个人财富 ➢ 财富就是贵金属,即金银货币。 ➢ 要使国家变得富强,就应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顺差),因为贸易出超才
玉米(人均产量) 小麦(人均产量) 美国 4=400吨/100人 6=600吨/100人 √
中国 5=500吨/100人 1=100吨/100人 √
比较结果 :中国在玉米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美国在小麦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所以,两国进行完全的专业化分工生产。
第一节 绝对成本理论
二、绝对优势理论的理论模型
(二)模型分析
中国
玉米
小麦
玉米
美国 小麦
玉米
合计 小麦
和中 消美 费两 量国 比分 较工
前 后 生 产 量
分工 每单位生


交换比例
500t玉米或100t小 麦
1:0.2
600t小麦或400t玉 米
1:1.5
生产量
250
50
200
300
450
350
消费量
250
50
200
300
450
350
分工 生产量
假定呢绒和酒的国际交易比例为1:1,求分工后的贸易收 益、消费情况和劳动节约情况。
第一节 绝对成本理论
(1)总产量的增加
呢绒 酒
分工前 2 2
(2)消费水平的提高
呢绒 酒

第二讲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总结

第二讲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总结

3X = 3Y
O
A 1X = 1Y
E
第三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提供曲线的推导
T2 提供曲 线 T1 Y C1 C0 Y2 E L M T0 Y1 Y0 O N A B D T0 T1 T2 X F C2 G
X
X2 X1 X0 T0:出口LA(= OX0),进口EL(= OY0) T1:出口MB(= OX1),进口FM(= OY1) T2:出口NC(= OX2),进口GN(= OY2) 第三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在国际商品生产分工中,各种商品生产都 占优势的国家,应集中生产优势相对大的商 品,放弃优势相对小的商品生产;反之亦然, 通过国际贸易,使贸易双方获利。
第三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Ricardo, David 1772~1823
第三节
比较利益理论及其发展
一、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comparative advantage)
3、比较利益理论的定量分析 李嘉图假设: 两个国家:英国和葡萄牙 两个商品:葡萄酒和毛呢 一种要素:劳动力 国际分工前 葡萄酒 毛呢
英国 葡萄牙
第三章
120天 80天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或者 或者
100天 90天
第三节
比较利益理论及其发展
国际分工后
一、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comparative advantage)
200 100
或者 或者
国际分工后
100 200
小麦(单位)
生铁(单位)
英国
法国
第三章
0
(100+200)/100=3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100+200)/100=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偏 好 相 似 理 论
产 业 内 贸 易 理 论
9
国 家 竞 争 优 势 理 论
2013-7-30
第二节 绝对优势理论 (Absolute Advantage)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是国际分工理论的创始者。他生活在 英国从手工业开始向大机器工业过度时期,在其 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中, 提出了国际分工与自由贸易理论,并以此作为他 反对重商主义的贸易差额和保护贸易政策的重要 武器,对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促进 作用。
2013-7-30
10
亚当 • 斯密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有 了分工,同数劳动者就能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 作量,其原因有三…….。” 他认为:“如果一件 东西在购买时所费的代价比在家里生产时所费的 小,就永远不会想要在家里生产…….。如果外国 能以比我们自己制作还便宜的商品供应我们,我 们最好就用我们有利地使用自己的产业生产出来 的物品的一部分向他们购买。” 在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前提下,这种国际分工 会使各国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整个世界的总产量、 总消费因而得以提高。
第2章 传统贸易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深刻理解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 础,了解影响国际分工与发展的因素;重点掌握绝 对利益理论、比较利益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能够 运用其基本原理解释有关的国际贸易现象。
本章重点内容

国际分工及影响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绝对利益理论 比较利益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
2013-7-30 13
第三节 比较优势理论
(Comparative Advantage)
大卫· 李嘉图 (David Ricardo 1772-1823), 是英国工业革命深入发展时期的经济学家和 政治活动家。他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 赋税原理》(1817年)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他继承和发展了亚当· 斯密的绝对利益理 论,提出从绝对有利或不利中选择产品进行 生产和交换的原则,即按比较优势进行国际 分工的理论。它是具有里程碑式的国际贸易 理论。
二、国际分工的主要分类
按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 垂直型国际分工——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的国家间的分工。 (工业先进的工国家与工业落后的国家间) 水平型国际分工——经济发展水平接近的国家之间的生产专 业化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
2013-7-30 2
混合型国际分工—垂直型和水平型相结合的分工。
2013-7-30
8
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简图
古典国际 贸易理论 新古典 贸易理论 现代国际 贸易理论
绝 对 成 本 理 论
比 较 利 益 理 论
要 素 禀 赋 理 论
要 素 价 格 均 等 化 理 论
里 昂 惕 夫 之 谜
国 际 贸 易 新 要 素 理 论
技 术 差 距 理 论
产 品 生 命 周 期 理 论
2013-7-30
19
四、比较利益学说的两个国家、两个产品模型ຫໍສະໝຸດ 分工前国别 X 产品
小时 产量
Y 产品
小时 产量
总产量
X产品 Y产品
A国 B国
4 5
1 1
2 10
1 1
125 100
250 50
注:分工前,各国总劳动分别为1000小时,对每项产品的生产均投入500小时劳动。
分工后
X 产品
小时 产量
Y 产品
2013-7-30 24
受时代发展的局限,比较优势理论也存在着一定的缺憾: 比较优势里理论采用的静态分析方法揭示的贸易各国所获 得利益是短期的。(长期看,生产力的水平提高是动态的 过程)
比较优势理论只从供给角度分析比较优势产生的原因。 (但经济的均衡需要有供给和需求双方决定,需求的不同 也会对产品的比较优势产生影响)
2013-7-30
12
二、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思想
从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出发,当一国生产某种 商品的成本比别的国家低,该商品具有绝对利益 的优势,就可以生产、出口;反之, 就不要生产, 而要进口。在这个原则基础上,各国进行专业化 生产,然后交换产品,对贸易各方都有利。(P25划线) 如果一个国家在生产任何一种产品时成本都比其 他国家高,生产率都低,这个国家还能从国际贸 易中获得利益吗?对贸易双方都有利吗? 绝对优势理论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2013-7-30 7
重农主义
17世纪下半叶,在法国出现了反对重商主义、主张经济 自由的重视农业生产的思想——重农主义。该思想的创始 人魁奈认为,一国财富并非它所保有的货币,而是它所保 有的资源和消费货物。货币是一种交换手段而不是交换目 的。重农主义者认为,财富是在生产领域(即农业)产生 的,不是在流通领域。因而,重视农业生产。该学派认为, 一国的买会受到其卖的限制,反之亦然。国际贸易对国家 没有利益。若有,也被商人占有。因而反对国际易。 系统地解释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理论,是十八世纪下 半叶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为代表的国际 分工理论。在这个理说基础上,国际贸易理论随着时代的 进步不断创新和发展。
1

2013-7-30
第一节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一、国际分工的含义
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是指世界各 国之间劳动分工,也是各国之间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它是社 会生产和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 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多产出—各国劳动量总未变,全球+150产品Y 增加消费—交换率X:Y、A国保持分工前消费X水平、B国 保持Y时,A国,+100Y;B国,+50Y 节省劳动—A国,-2H/per X;B国,-5H/per Y
23
2013-7-30
六、比较优势理论的意义
比较优势理论拓展了绝对优势理论,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该理论的“两优择其重,两劣取其轻”的思想更加深刻 地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及贸易的互利性,成为各 国进行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 该理论体现了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提高利润的要求,体现 了市场经济的市场方向和价值规律在国际上的作用。 把对国际贸易的研究彻底地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 引导了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方向 试图用劳动价值理论来解释国际分工
2013-7-30
11
一、绝对优势理论的假定条件:
1. 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这两个国家都能生产两种商品, 只有劳动力一种生产要素; 2. 劳动力在一国之内是完全同质的,且劳动力市场始终处 于充分就业状态; 3. 劳动力在一国之内可以自由流动,但在国与国之间不能 流动; 4. 劳动的规模收益不变; 5. 商品和劳动力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6. 国家间实行自由贸易,不存在政府对贸易的干预或管制; 7.不考虑运输费用和其他交易费用。
2013-7-30 14
一、比较利益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19世纪初,英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工业资产阶级 和地主贵族之间的矛盾,在经济方面,这一矛盾 集中反映在实行贸易保护的“谷物法”的废存上。
谷物法(1815颁布)规定:必须在国内谷物价格 上涨到一定程度才允许从国外进口。 而该法又不断提高这个程度。
2013-7-30
2 10
1 1
125 100
250 50
注:分工前,各国总劳动分别为1000小时,对每项产品的生产均投入500小时劳动。
分工后
X 产品
小时 产量
Y 产品
小时 产量
总产量
X产品 Y产品
A 国 100 25 B 国 1000 200
注:25x品,引导看书(P33)
900 450 0 0
25 200
450 0
按商品要素密集度划分: 资源密集型、土地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 集型、技术密集型
(飞机、大型游轮、玩具、棉花、3G手机、石油、菜籽、 木材、咖啡豆)
按国际分工的发展与产业间的关系划分: 产业间的国际分工 产业内的国际分工
2013-7-30 3
三、影响国际分工的主要因素
国际分工的产生和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其 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1.自然条件因素 自然条件的内容 自然条件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然条件对国际分工的作 用正在逐渐减弱。因为自然条件之提供国际分 工的可能性,不提供现实性,要把可能性变成 现实性,需要一定的生产力条件。
2013-7-30
4
2. 社会生产力因素 社会生产力因素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 因素。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 各国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其在国际分工的地位
生产力的发展对国际分工的形式、广度和深度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垂直型
水平型、货物
服务)
其它影响国际分工的因素还有: 国际生产关系、人口与生产规模因素、经济贸 易政策因素等
15
由于英国人口不断增加——对谷物需求上 升——粮价上涨——地租猛增,它对地主 贵族有利,却严重损害了工业资产阶级的 利益(工业人口增加,吃粮支出增长,工 厂主被迫给工人增加工资,利润减少,削 弱了工业品竞争力;昂贵的谷物导致减少 对工业品的消费,该法还招致外国以高关 税阻止英国工业品对他们的出口)出于发 展资本,提高利润率的需要,工业资产阶 级迫切要求废除“谷物法”。
2013-7-30 6
重商主义思想追求贸易顺差。早期的中金注意 追求每笔交易保持顺差。晚期的重伤注意追求贸 易整体处于顺差。 为了达到顺差,使金银流入国内,重商主义政 策主张: 对外贸易国家垄断管制 奖出限入 发展本国的航运和工业 加强国防和管制经济 重商主义贸易理论和政策在历史上增起到进步作 用。
2013-7-30
18
三、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思想
即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有 利,但有利的程度并不相同;而另一国在两种 商品的生产上均处于绝对不利的地位,但不利 的程度也不相同;则双方仍有互利贸易的可能 性。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选择生产优势较大 的产品;处于劣势的国家应选择生产其劣势较 小的产品。通过自由贸易交换产品,双方均可 获得多于比自己以等量劳动所能生产的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