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式方程二评课记录
分式方程复习课--点评
复习课《分式方程》点评稿
听了老师的这节数学《分式方程》复习课,充分体现了我校进行高效课堂实践的成果,感受很深,亮点较多,本节课的亮点有以下三方面:
1.融合度高,李老师用问题串的形式,设计了知识框架图。
直观明了地把分式方程的相关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复习,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效果明显。
2.精心设计复习题,设计内容全面,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有梯度、且有典型性,容量适中、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环节齐全,最后使学生形成了较强的解题能力,还注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3.小组建设很有成效,课堂气氛活跃,小组合作交流,氛围浓厚,学生展示阳光,点评精彩。
尤其对学生及时评价,激励了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了小组竞争意识。
教师点拨到位。
整节课学生真正的“动”了起来,思维真正的“活”了起来,总之李老师这堂课数学理念高,教学设计新颖,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独学、对学、群学中获取知识,着眼于学生综合能力,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的课堂,是难以多得的好课。
此外,本人以为,鉴于学生的基础差异比较大,如果本节课能体现出分层教学和分层训练会更完美,以防止学生“吃不了”“吃不饱”的现象。
这只是本人的一些拙见,不当之处,尽请谅解。
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分式方程》评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分式方程》评课稿一、课程背景《分式方程》是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部分之一。
在这一章中,学生将学习如何解决涉及分式的等式和不等式问题,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评课稿旨在分析《分式方程》这一章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改进措施。
二、教学目标1.理解分式方程的定义和性质;2.掌握求解一次分式方程的基本方法;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分式方程》这一章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式方程的定义通过引入例题,让学生了解何为分式方程,分式方程的一般形式以及分式方程的解等概念。
(2) 一次分式方程的解法通过具体的例题,教授学生一次分式方程的求解方法,包括通分、消去分母、整理方程、求解得出唯一解的步骤,并通过比较例题的解法,总结规律。
(3) 实际问题的应用通过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分式方程,并通过解方程的方法来求解问题的答案。
例如,求解某题中涉及到的比例问题、消费问题等。
2. 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和练习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分式方程的特点和解决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归纳总结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及时总结学习内容和解题方法,逐步建立起一个分式方程的解题框架,并通过例题演练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3) 案例教学法通过给出一些实际问题案例,让学生将所学的分式方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与复习通过提问回顾上一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本章内容与上一章进行关联,引导学生进入本章的学习。
第二步:引入分式方程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情景,引入分式方程的概念,强调分式方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三步:讲解分式方程的定义和性质通过例题和解析,讲解和引导学生理解分式方程的定义、性质以及解的概念,如唯一解、无解和有无穷多解。
【精品文档】分式评课-优秀word范文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分式评课篇一:《分式方程》评课记录《分式方程》评课记录教者:王永胜本节课讲述的为《分式方程》的第二节,第一节课已认识了分式方程,所以本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会解分式方程。
含有数字分母的整式方程学生以前均以会解,本节课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将分式方程的未知分母看成是已知分母,以整式方程的解法来求解分式方程,从而使新知变旧识。
本节课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能够运用教学课件,且课件生动,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2.教态大方,语速适中,能够时时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学生动的多,将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教师则处于了组织者的地位。
缺点主要有:1.本课的课件仅仅用在了展示各种题目,利用率低,没有起到揭示难点的作用。
2.由于学生以前基础不强,导致解方程过程中错误率大,使纠错淹没了主题。
3.从课后练习可看出,学生掌握不是很好。
评课人:数学组全体成员201X.篇二:蔡俊伟评课稿陈引娣老师《分式的乘除法》评课稿蔡俊伟本节课,陈老师利用分数的乘法作为引入,引导学生类比分数与分式进行学习。
课堂开始,利用教学案预习的优势,陈老师迅速引入正题,讲解了分式的乘法法则,并且紧凑的由学生上台进行了三道例题的讲解、评点。
在学生进行讲解完毕后,教师进行了总结提升,强化了计算法则,进行了分类归纳。
对于第(3)小题,又进行了教师的板演。
对于分子或分母是多项式的情况,有一个更为细致的讲解,较为有效的突破了分式的乘法中的一个难点。
引入分式的除法法则过程类似于分式的乘法法则,都是由分数的乘除法引入。
但是这个法则的引入过程较为生硬,是直接给学生的,在之后让学生与分数的乘法法则作对比。
这样处理法则,让学生失去了探索法则形成过程的机会,在除法法则的引入上,值得进一步的商榷。
课堂的第二环节例题部分,陈老师充分的留给了学生时间进行知识的巩固与吸收,进行了充分的练习。
《分式方程》评课稿3篇
《分式方程》评课稿《分式方程》评课稿3篇《分式方程》评课稿1《分式方程》是《分式》一章的重要内容,也是方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以及了解增根的概念,会对分式方程进行根的检验。
车胜凤老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对本节课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课改的新理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下是本课的一些亮点:1.导入自然,环环相扣。
车老师首先出示一些代数式,让学生从中挑选几个列出已学过的方程,自然引出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然后再让学生列出几个“不同的方程”,从而引出分式方程的概念,通过类比、转化等一系列数学思想方法,得出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以问题串的形式抛出问题,从易到难,分解了难点。
2.开放练习,放手探究。
练习环节车老师不囿于教材习题安排,而是充分利用学习材料,继续让学生互编互解,让学生在理解概念、初步掌握解法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合作。
放手让学生经历方程的产生以及求解的过程,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3.形式多样,体现学本。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基于上述理念,本节课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既有教师的引导、讲解,又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突破难点,体现了新课改以生为本的要求。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也不例外。
例如:1.学生对分式方程产生增根原因不清楚,做题过程中部分同学还忘记检验。
5.4分式方程(第2课时)导读——评价单
课题《§5.4分式方程(2)》问题导读——评价单设计人: 龙 燕 审核人: 序号:班 级: 八(2) 组 名: 姓名:【学习目标】1、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2、了解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解法3、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无解的原因,并掌握解分式方程的验根方法 【学习重点】1、 掌握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2、掌握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的方法及其中的转化思想. 【学习难点】1、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2、检验分式方程的解.【复习巩固】1、下列代数式中,哪些是分式?哪些是整式?(4)502x +, (5)135x +, (6)35x+, (7)48052x x +2、写出214x -与42x x -的最简公分母3、解一元一次方程21134x x +-=【探索新课】 探究一:(1)方程xx 332=-与上面第三小题所学的整式方程有何不同? (2)满足什么特点的方程叫分式方程?2、练习辨析下列方程中,哪些是分式方程?探究三:在方程(1)中为什么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是它的解,而在方程(2)中去分母所得整式方程的解却不是它的解呢?问题1:分式方程无解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2:如何检验分式方程的解?思考:解分式方程基本思路是什么?有哪些步骤?每一步的目的是什么? ,13(1)2x x --4(2)11215x x ++=31(3)3x x x +-=2236(4)111x x x +=+--63(5)3x -=(2)180(6)172n -⨯=例2:解方程练习:解下列分式方程(1) (2) 思考1:解分式方程有哪些误区警示?思考2:增根的价值体现在哪些题型中? (1) 若关于x 的方程1101ax x +-=-有增根, 则a 的值为多少?(2) 若关于x 的方程3554+-=--x mx x 无解, 则m 的值为多少?【课堂小结】对知识: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总结. 1、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2、解分式方程有哪几个步骤? 3、什么是分式方程的增根? 4、 验根有哪几种方法? 对自己:1、在探索中遇到挫折,你是怎么办的?2、本节课你和同伴一起提出什么问题?有什么收获?【当堂检测】1、关于x 的方程 的解是( )A.x =4B.x =3C.x =2D.x =12、分式方程 的解为 ( )A.x =1B.x =2C.x =3D.x =43、方程 的根是 .4、解方程 (1) (2) (3)22162242x x x x x -+-=+--480600452x x-=542332x x x +=--22510x x x x-=+-211x =-532x x=+231x x =+2110525x x =--311(1)(2)x x x x -=--+。
分式评课稿
听张老师《分式》评课稿由由生活中的情景引入,学生比较感兴趣,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同时回顾了代数式以及整式的概念,引入分式的概念。
多媒体的使用恰倒好处,动画设置,形象直观,有效地降低了抽象思维的难度。
在学完新知以后安排了一道实际问题,使本节课得到升华,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乏味的数学学习变得有滋有味。
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教师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类比分数来理解分式。
在教学中,数学知识是一条明线,得到数学教师的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是一条暗线,容易被教师所忽视。
但老师在学生学习的同时,教给学生思考方法、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未来发展服务,让学生在脑海里留下数学意识,长期下去,学生将终身受用。
板书条理分明,布局合理,文字与图形完美结合,这样设计使分式特征一目了然,体现板书的形式美和简洁美,真正使板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老师的教学内容紧扣教材,处理教材恰当,准确把握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整个教学过程自然流畅,层次清楚,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整堂课的教学中,活动、观察特别多,无论是个人的活动,还是同伴的互相交流,在课堂的教学中都有所体现。
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启发猜想——得出猜想——验证”从而获取知识,体现了自主探究学习。
老师总是面带微笑,带着欣赏的眼光投入教学。
整堂课体现了以引导为辅,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每个学生都有一种参与意识。
灵动有效的课堂评价语言是点燃学生智力的火花。
老师的评价语言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即使学生回答出现问题,老师也能加以引导、帮助。
学生在纠正学习中的错误的同时,还能有信心投入学习。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因为学生对分数有一些知识积累,对本节教学内容易于理解和接受,所以,复习后立即让学生初步分式及其意义。
并分组交流自学心得和互评课本后的练习题,教师及时点拨补充,至此本节课教学基本完成。
综合尝试,拓展知识:通过学生探究两组练习题来拓展知识加深理解。
八年级数学《分式方程(2)》评课稿
八年级数学《分式方程(2)》评课稿八年级数学《分式方程(2)》评课稿八年级数学《分式方程(2)》评课稿1.课堂整体结构强课堂结构设计整体性强,课堂学习活动充分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
课堂学习活动沿着“设疑自探-质疑共探-解疑合探-悬疑再探”这样富有理性思维的活动主线展开学习活动。
使课堂结构具有整体性、主体感、层次性和流畅性。
体现了“高观点下的数学教学”,数学课堂有了灵魂。
2.问题设计有特色-高立意,低起点教学起点把握准确,体现在很好地衔接了新旧知识,接轨了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教学活动经验,揭示了数学的本质,指引着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向。
王老师的课堂教学层次通过问题串刻画得非常精细,起点低,但层次丰富,逐层递进,步步深入,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
也使学生看到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难点所在。
从整节课的几个环节看,在理解深度上递进,这种多层次的教学展开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方式。
一堂好课始于问题,特别是初始问题要能引起认知冲突,要突出数学思维和本节课的本质。
这是关键,又通过问题串提高课堂的立意。
3.弹性预设,精彩生成凡是则预立,不预则废。
只有课前精细的预设,才有课堂的动态生成。
我们可以看出本节课在问题串的指引下,在师生和生生互动中,在逐层展开中实现了多层次,多维度的目标生成。
教者巧妙的预设引发了多个认知冲突,在教学展开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展开讨论,质疑,辩论。
学生正是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生成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可贵的是王老师在解决前面的几个问题中,学生已掌握产生增根的原因及检验增根的方法。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过程和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教学目标之一)。
留下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思考,提出问题。
这才有学生问题3、4、5…的精彩提问和回答。
这就是精彩生成。
使本节课的内涵更加丰富。
4.重难点解决方法巧妙增根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教材中增根定义是模糊的,教者采取“发现增根-产生原因-如何检验-巩固练习-讨论增根的问题”。
分式方程评课记录
《分式方程》评课记录
这堂课讲的是《分式方程》第2节,在这节课上,我们已经知道了分式方程,因此,这节课我们就让学生会来解这个公式。
在此之前,所有的数分母都是以分解的形式存在,这堂课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把不知名的分母看作已知的分母,再通过整式方程的解法,把新知识变成老知识。
这节课的优势在下列方面:
1.能使用教学课件,并能使学生产生兴趣;
2.教师要有良好的教学态度,适当的语速,随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学习更生动,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为组织。
主要的缺陷是:
1.课件仅用于展示各类主题,利用率不高,难以发现困难。
2.因学生之前的基础不够扎实,在求解公式时出现的错误率较高,致使题目的纠错被掩盖。
3.从课堂上的实践可以看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不强。
评委:数学教研组。
《分式方程的解法》评课
《分式方程的解法》评课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分式方程的解法》评课一李杰荣老师的这节课,从整体上来看是按照我们学校倡导的学本课堂的流程进行的。
强调以学为本,以学定教,把握学情。
在课堂中能做到真正对接,师生之间没有脱节现象,也不是一个教师一个人的表演,在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策略,合理预期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心理动作等方面能够达到的状态,使教学内容得到实现,学生能力得到发展。
具体地说,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点评一下。
一、优点1.在学前研讨环节,设立了三个环节,从温故-----知新------质疑,层层递进,引导引入本节内容,过渡自然不生硬,学生便于接受。
2.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师生互动较好。
教师能根据课堂情况及时调整学习内容,同时不断运用鼓励性语言,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以调动课堂气氛,这也是学情研讨的一种表现形式。
3.通过“议一议”让学生观察最后的运算结果与验根过程中进行不下去的原因。
与例1作比较,引导出本节的难点——“增根”,然后通过师生交流讨论、归纳出增根产生的原因。
最后进一步总结解分式方程如何验根及验根的目的,整个过程进行流畅,疏而不漏。
二、建议1.在导入环节,如果能及时板书或者展示本节的课题会更好。
2.在学习“增根”产生的原因这一环节,要加大力度组内组间讨论交流,然后师生互动总结,效果会更好。
总之,这节课教师把握学情情况良好,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分式方程的解法》评课二杜华英各位领导、老师上午好:对于本节学情研讨,我们做的前期工作,我做几点补充:一、根据对课前预习学情的了解,解一元一次方程是本节解分式方程的前提,必须抓落实,在解法步骤上,需再次强调,不要嫌麻烦。
二、在授课中,我们教研组针对学情研讨,一直认为对于增根的处理是本节的关键,当时,我们三个老师就讨论了三种讲授方法,最终定为这样讲:增根是在去分母的过程中产生的,它适合整式方程,但又使分式方程无意义,所以我们要进行验根这一步骤。
初中数学_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分式方程(2)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分式方程(2)》教学设计4、“知识巩固”——增根问题(1)通过分析22121--=--xx x 中解的特点,了解分式方程会产生“增根”,并规范此类方程的做题步骤。
(2)跟踪练习yy y --=--312325、关于x 的方程121=-+x m 的解是正数,求m 的取值范围三、“数域晴空”——达标小结 1、绘制网络结构2、完成当堂检测根?”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讨论,学生进行评述后,通过视频进行完善和纠错解方程《分式方程(2)》学情分析一、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学生在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明确了解整式方程的方法步骤后来学习分式方程。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类比、分析、归纳能力,但是思维的严谨性仍相对薄弱,虽然他们喜爱学习活泼的内容,并乐于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但仍需老师引导其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同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式的意义,这对理解分式方程可能无解这一教学难点有很大帮助。
二、学生学习的困难探索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过程和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
三、学生学习力的情况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了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探索的教学方式,给他们充分的时间、空间,不仅使他们学会动脑思考,体会思维的多向性,而且还使他们感受学习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必要性,体会成功的喜悦。
《分式方程(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分式与分式方程》中第四节第二课时——解分式方程。
是在能够熟练进行分式的四则运算及初步认识了分式方程后,对分式方程的求解。
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就是将分式方程“化归”为“整式方程”再进行求解。
而化归的方法就是“去分母”。
这一过程同样是解带分母的整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通法。
由分式方程到整式方程,其中蕴含的“数式通性”在本节内容中有了很好的体现。
本节课的分式方程,均为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分式方程(2)特色班 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16.3分式方程(二)
【课题】:分式方程(二)(特色班)
【设计与执教者】:增城市荔城镇英华中学,潘玉萍,pyp34@
【教学时间】:40分钟
【学情分析】:(适用于特色班)
学习本课内容前,学生已经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可以让学生通过练习的方式来认识和归纳列分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目标】:
1、会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2、会列出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抽象的数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利用分式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列分式方程表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突破点】:通过学习课堂知识使学生懂得任何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理论来源于实践,使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教法、学法设计】:我在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教学法”,借助于计算机课件,通过“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学。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八年级数学上册听课记录:第十五章分式方程《数学活动》
听课记录:八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第十五章分式方程《数学活动》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知识与技能:通过数学活动,加深学生对分式方程概念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分式方程在多种情境下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导入教师行为:•教师以一段生动的视频或故事引入,展示分式方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工程问题、经济问题等。
•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实际问题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数学奥秘吗?今天,我们就通过一场数学活动来揭开它们的面纱。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视频或听故事,被实际问题所吸引,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准备参与接下来的数学活动。
过程点评:•导入环节生动有趣,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为后续的数学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三、教学过程(一)活动准备教师行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不同的实际问题或任务。
•简要说明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确保学生明确活动目的和步骤。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分组情况,与小组成员讨论并确定各自的任务分工。
•认真听取教师说明,准备开始数学活动。
过程点评:•分组合作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问题。
(二)活动实施教师行为:•巡回指导各小组的活动进展,解答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学生活动:•小组内成员共同分析问题,尝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式方程。
•讨论并确定解题思路,分工合作完成解题过程。
•在解题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及时寻求教师或同伴的帮助。
过程点评:•活动实施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索,展现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探究精神。
•教师的巡回指导及时有效,帮助学生解决了实际问题,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进程。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5.3 分式方程(2课时)教案与反思牛老师
15.3 分式方程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涵亚学校陈冠宇第1课时分式方程及其解法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分式方程的定义,能确定一个方程是不是分式方程.2.掌握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了解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过程与方法】经历分析、观察的过程,理解分式方程的定义,通过思考、归纳,得出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在解分式方程的过程中,了解分式方程的增根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验根的必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将分式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培养转化思想的应用意识,通过对增根的认识和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的了解,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分式方程的定义,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分式方程的增根.【教学难点】正确求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149~P151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分式方程的定义: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2.分式方程的解法: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具体做法是“去分母”,即方程两边乘最简公分母.这是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3.分式方程的验根方法:将整式方程的解代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4下列方程中,哪些是关于x的分式方程?.①x-13=5;②1x=4x-1;③3-x3=x-1;④xa=1b-1;⑤1x2-9=3x+3.解:②⑤是关于x的分式方程.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 【例1】解方程:(1)3x=2x-6;(2)3xx+2+1=82x+4;(3)x+1x--4x2-1=1.【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怎么解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应该注意些什么?【解答】(1)方程两边乘x(x-6),得3x-18=2x.解得x=18.检验:当x=18时,x(x-6)≠0.故原分式方程的解为x=18.(2)方程两边乘2(x+2),得6x+2(x+2)=8.解得x=1 2 .检验:当x=12时,2(x+2)≠0,故原分式方程的解为x=12.(3)方程两边乘(x+1)(x-1),得x+1)2-4=(x+1)(x-1).解得x=1.检验:当x=1时,(x+1)(x-1)=0,因此x=1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故原分式方程无解.【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方法是将分式方程通过“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注意要验根.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下列关于x的方程,是分式方程的是( D )A.2+x5-3=+x6B.x-17+a=3-xC.x2-=xmD.3xx2+1=42.解方程:(1)2xx-3=1;(2)25+x-11+x=0;(3)2x+1+错误!=错误!;(4)2x2+x+3x2-x-4x2-1=0.解:(1)x=-3.(2)x=3.(3)无解.(4)无解.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2】当m为何值时,关于x的方程2x+1+51-x=mx2-1会产生增根?【互探索】分式方程的增根是怎么产生的?怎样确定分式方程的增根?【解答】方程两边乘(x+1)(x-1),得2(x-1)-5(x+1)=m.化简,得m=-3x-7.由(x+1)(x-1)=0,得方程的增根为x=1或x=-1.当x=1时,m=-3-7=-10;当x=-1时,m=3-7=-4.故当m=-10或-4时,关于x的方程2x+1+51-x=mx2-1会产生增根.【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去分母时,方程两边同乘的最简公分母是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这个式子有可能为0,对于整式方程来说求出的解成立,而对于分式方程来说,当分母为零时,分式无意义,所以这个解不是分式方程的解,称为分式方程的增根.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第2课时分式方程的应用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2.能根据题意正确列出分式方程,并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思考、分析、归纳的过程,掌握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通过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分式方程解法的理解,并了解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归纳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的过程,养成归纳意识,通过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列分式方程解实际问题的步骤.【教学难点】根据题意正确列出分式方程并求解.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152~P153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1)审题设未知数;(2)找等量关系列方程;(3)解方程;(4)检验根是否符合实际意义;(5)作答.2.类比一般方程,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1)审题设未知数;(2)找等量关系列方程;(3)去分母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4)解整式方程;(5)检验根是否符合实际意义;(6)作答.3.施工队要铺设一段全长2000米的管道,因在中考期间需停工两天,实际每天施工需比原来计划多50米,才能按时完成任务,求原计划每天施工多少米.设原计划每天施工x米,则根据题意x满足的方程为2000x-2=2000x+50.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甲、乙两地相距19千米,某人从甲地去乙地,先步行7千米,然后改骑自行车,共用了2小时到达乙地,已知这个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4倍,求步行的速度和骑自行车的速度.【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如果设步行速度为x千米/时,则骑自行车的速度怎么表示?可以根据哪个等量关系来列方程?【解答】设步行速度为x千米/时,则骑自行车的速度为4x千米/时.由题意,得7x+19-74x=2.解得x=5.检验:当x=5时,4x≠0.故原分式方程的解为x=5,且符合题意.4x=20. 故步行的速度为5千米/时,骑自行车的速度为20千米/时.【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行程问题中,最基本的等量关系是路程=速度×时间,根据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36千米的A,B两地相向而行,甲从A出发到1千米时发现有东西遗忘在A地,立即返回,取过东西后又立即从A向B行进,这样两人恰好在AB中点处相遇.已知甲比乙每小时多走0.5千米,求二人的速度各是多少?【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路程速度时间甲18+1×2x+0.518+1×2x+0.5乙18x 18 x等量关系:t【解答】设乙的速度为x千米/小时,则甲的速度为(x+0.5)千米/小时.根据题意,列方程得18+1×2 x+0.5=18x.解得x=4.5.检验:当x=4.5时,x(x+0.5)≠0.所以,x=4.5是原方程的解.则x+0.5=5.答:甲的速度为5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4.5千米/小时.【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等量关系是时间相等,那么就要找到相等时间里每个人所走的路程,甲的路程比乙的路程多两个1千米.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学校要举行跳绳比赛,同学们都积极练习.甲同学跳180个所用的时间,乙同学可以跳240个.又已知甲每分钟比乙少跳20个,甲、乙两人每分钟各跳多少个?解:设甲每分钟跳x个,则乙每分钟跳(x+20)个.由题意,得180x=240x+20.解得x=60.经检验,x=60是原分式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x+20=80.故甲每分钟跳60个,乙每分钟跳80个.2.甲、乙两个工程队计划修建一条长15千米的乡村公路,已知甲工程队每天比乙工程队多修路0.5千米,乙工程队单独完成修路任务所需天数是甲工程队单独完成修路任务所需天数的1.5倍.甲、乙两个工程队每天各修路多少千米?解:设乙工程队每天修路x千米,则甲工程队每天修路(x+0.5)千米.由题意,得1.5·15x+0.5=15x.解得x=1.经检验,x=1是原分式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x+0.5=1.5.故甲工程队每天修路1.5千米,乙工程队每天修路1千米.3.某超市用4000元购进某种服装销售,由于销售状况良好,超市又调拨9000元资金购进该种服装,但这次的进价比第一次的进价降低了10%,购进的数量是第一次的2倍还多25件,问这种服装第一次进价是每件多少元?解:设这种服装第一次进价是每件x元,则第二次进价是每件(1-10%)x元.由题意,得2·4000x+25=90001-10%x.解得x=80.经检验,x=80是原分式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故这种服装第一次进价是每件80元.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素材积累】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旧像一支离弦的箭,嗖嗖地直向着生命的终点射去。
八年级认识分式评课稿及反思
八年级认识分式评课稿及反思摘要:一、引言二、分式的认识评课稿分析1.教学内容与目标的把握2.教学方法与策略的运用3.学生参与与互动的情况4.教学评价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三、反思与建议1.加强对概念的理解与运用2.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4.教师角色的转变四、总结正文:【引言】在我国八年级的数学课程中,分式作为一项重要的知识点,对于学生后续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日,我们对一堂关于分式的认识课进行了评课,以下是对这堂课的评课稿及反思。
【分式的认识评课稿分析】1.教学内容与目标的把握在这堂课中,教师对分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进行了讲解,使学生对分式有了基本的认识。
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教学方法与策略的运用教师采用了讲解、演示、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律。
同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3.学生参与与互动的情况在这堂课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提问、解答、互动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提高了课堂效果。
4.教学评价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实时评价,关注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课后作业的布置合理,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反思与建议】1.加强对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虽然课堂上对分式的基本概念进行了讲解,但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不透彻的情况。
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对概念的理解与运用,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中,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主动探究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课堂氛围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具有重要影响。
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八级数学《分式方程(2)》评课稿【推荐下载】
八级数学《分式方程(2)》评课稿八年级数学《分式方程(2)》评课稿1.课堂整体结构强课堂结构设计整体性强,课堂学习活动充分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
课堂学习活动沿着“设疑自探-质疑共探-解疑合探-悬疑再探”这样富有理性思维的活动主线展开学习活动。
使课堂结构具有整体性、主体感、层次性和流畅性。
体现了“高观点下的数学教学”,数学课堂有了灵魂。
2.问题设计有特色-高立意,低起点教学起点把握准确,体现在很好地衔接了新旧知识,接轨了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教学活动经验,揭示了数学的本质,指引着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向。
王老师的课堂教学层次通过问题串刻画得非常精细,起点低,但层次丰富,逐层递进,步步深入,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
也使学生看到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难点所在。
从整节课的几个环节看,在理解深度上递进,这种多层次的教学展开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方式。
一堂好课始于问题,特别是初始问题要能引起认知冲突,要突出数学思维和本节课的本质。
这是关键,又通过问题串提高课堂的立意。
3.弹性预设,精彩生成凡是则预立,不预则废。
只有课前精细的预设,才有课堂的动态生成。
我们可以看出本节课在问题串的指引下,在师生和生生互动中,在逐层展开中实现了多层次,多维度的目标生成。
教者巧妙的预设引发了多个认知冲突,在教学展开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展开讨论,质疑,辩论。
学生正是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生成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可贵的是王老师在解决前面的几个问题中,学生已掌握产生增根的原因及检验增根的方法。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过程和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教学目标之一)。
留下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思考,提出问题。
这才有学生问题3、4、5…的精彩提问和回答。
这就是精彩生成。
使本节课的内涵更加丰富。
4.重难点解决方法巧妙增根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教材中增根定义是模糊的,教者采取“发现增根-产生原因-如何检验-巩固练习-讨论增根的问题”。
这一教学过程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式方程(二)评课
解分式方程在中考中具有重要地位,其数学思想是转化思想,本堂课内容丰富,知识处理灵活。
本堂课是根据中考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的。
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体现了课堂效益最大化的原则。
点评如下:
一、评教学目标
刘老师通过对分式的概念及分式相关知识的复习,将与分式有关的知识融入习题中,使理论性很强的东西变成了可操作性的习题,例题之后又有变式训练,体现了源于教材又超出教材的思想,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技能技巧。
在练习讨论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端正了学生学习态度,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评教师的教
从本堂课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刘老师的教法设计实用,导入自然,环节紧凑,课堂容量和难度适中,达到了教学目的。
个人基本功扎实,教态自然,语言流畅,注意与学生沟通,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有较强的课堂启发能力,注重引导学生思考。
本堂课还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引导,让学生自主动手练习,自主发现知识,自主总结内容,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注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培养,转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化繁为简,这种思想的培养为学生以后学好数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转化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评学生的学
本堂课学生回答问题积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认真,学生对问题的讨论氛围很热情,不管是否全面,都有一定的结果。
在例题的讲解过程中,学生得到了全面的提高,认识到了解分式方程的解法和步骤,以及要注意增根。
本堂课紧扣教材的同时,又用一些问题调动学生主动阅读教材并思考分式方程的解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建议
解题过程在黑板上板书希望能更详细些。
让基础较落后的学生也能够更好的学会解分式方程。
练习时多给基础较差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或者让他们上黑板做题,让他们体会成功找到自信,培养学习兴趣。
关于增根的问题以选择题出现更好,能够让学生进行对比。
最好能拓展知识面,渗透一些换元法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