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爆破基础知识
工程爆破基础知识
爆破理论基础知识
第一节爆破的概念与分类
一、爆破的概念
爆破是炸药爆炸作用于周围介质的结果。埋在介质内的炸药引爆后,在极短的时间内,由固态转变为气态,体积增加数百倍至几千倍,伴随产生极大的压力和冲击力,同时还产生很高的温度,使周围介质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破坏,称为爆破。
二、爆破的常用术语
1. 爆破作用圈
当具有一定质量的球形药包在无限均质介质内部爆炸时,在爆炸作用下,距离药包中心不同区域的介质,由于受到的作用力有所不同,因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或振动现象。整个被影响的范围就叫做爆破作用圈。这种现象随着与药包中心间的距离增大而逐渐消失,按对介质作用不同可分为四个作用圈。
(1)压缩圈
承受了药包爆炸而产生的极其巨大的作用力,因而如果介质是可塑
性的土壤,便会遭到压缩形成孔腔;如果是坚硬的脆性岩石便会被
粉碎。所以把R1这个球形地带叫做压缩圈或破碎圈。
(2)抛掷圈
图1-1 爆破影响范围示意图围绕在压缩圈范围以外至R2的地带,其受到的爆破作用力虽较
压缩圈范围内小,但介质原有的结构受到破坏,分裂成为各种尺寸和形状的碎块,而且爆破作用力尚有余力足以使这些碎块获得能量。如果这个地带的某一部份处在临空的自由面条件下,破坏了的介质碎块便会产生抛掷现象,因而叫做抛掷圈。
(3)松动圈
松动圈又称破坏圈。在抛掷圈以外至R3的地带,爆破的作用力更弱,除了能使介质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外,没有余力可以使破坏了的碎块产生抛掷运动,因而叫做破坏圈。工程上为了实用起见,一般还把这个地带被破碎成为独立碎块的一部分叫做松动圈,而把只是形成裂缝、互相间仍然连成整块的一部分叫做裂
工程爆破基本知识
3 工程爆破基本知识
3.1 爆破对象与爆破效果的关系
3.1.1 爆破对象
3.1.1.1 爆破对象的概念
爆破对象就是指被爆体、被爆介质。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工程需要,利用炸药能量来达到工程目的的实施(目标物)对象。通常遇到最多的爆破对象是岩石,另外还有硬土、钢筋混凝土、(废)钢铁、炉渣、树根、冻土、冰块(层)、淤泥等。
由于爆破对象在内部结构构造、物理力学性质、可爆性等方面千差万别,同时爆破对象也因成因和所处位置的变化而差异很大,因此给爆破施工增加了难度。
3.1.1.2 岩石的物理力学特性
岩石是主要的爆破对象,因此必须了解和掌握岩石的物理力学特性。岩石按其成因可分为岩浆岩(常见的有花岗岩、闪长岩、辉绿岩、玄武岩、流纹岩、火山砾岩等),沉积岩(常见的有石灰岩、砂岩、页岩、砾岩等)和变质岩(常见的有花岗片麻岩、大理岩、板岩、石英岩、千枚岩等)。岩石的主要物理力学特性包括岩石的密度、空隙率、含水率、风化程度、波阻抗、可爆性等,具体含义如下:
①密度。单位体积的岩石质量。
②空隙率。岩石中空隙体积与岩石所占总体积之比。
③含水率。岩石中水的含量与岩石颗粒质量之比。
④岩石的风化程度。岩石在地质内应力和外应力作用下发生破坏、疏松的程度。
⑤岩石的波阻抗。岩石中纵波波速与岩石密度的乘积,它反映纵波传播的阻尼作用。
⑥硬度。岩石抵抗工具侵入的能力。
⑦岩石坚固性系数(常用普氏系数,通常用符号f来表示)。岩石抵抗外力挤压破坏的比例系数。
⑧可爆性。岩石在爆炸能量作用下发生破碎的难易程度。
3.1.2 爆破效果
爆破效果就是实施爆破后,使被爆体(爆破对象)形成的破坏形态、块度、对周围环境影响的综合结果。评价一次爆破效果的好坏,主要是评价该爆破与实施前的预期是否相符。由于爆区周围环境的不同,对爆破对象的处理方法不同,对爆破效果的控制也不同。通常情况下,爆破效果的控制可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工程爆破基础知识
爆破理论基础知识
第一节 爆破的概念与分类
一、爆破的概念
爆破是炸药爆炸作用于周围介质的结果。埋在介质内的炸药引爆后,在极短的时间内,由固态转变为气态,体积增加数百倍至几千倍,伴随产生极大的压力和冲击力,同时还产生很高的温度,使周围介质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破坏,称为爆破。
二、爆破的常用术语 1. 爆破作用圈
当具有一定质量的球形药包在无限均质介质内部爆炸时,在爆炸作用下,距离药包中心不同区域的介质,由于受到的作用力有所不同,因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或振动现象。整个被影响的范围就叫做爆破作用圈。这种现象随着与药包中心间的距离增大而逐渐消失,按对介质作用不同可分为四个作用圈。
(1)压缩圈
图1-1中R 1表示压缩圈半径,在这个作用圈范围内,介质直接承受了药包爆炸而产生的极其巨大的作用力,因而如果介质是可塑性的土壤,便会遭到压缩形成孔腔;如果是坚硬的脆性岩石便会被粉碎。所以把R 1这个球形地带叫做压缩圈或破碎圈。
(2)抛掷圈
围绕在压缩圈范围以外至R 2的地带,其受到的爆破作用力虽较压缩圈范围内小,但介质原有的结构受到破坏,分裂成为各种尺寸和形状的碎块,而且爆破作用力尚有余力足以使这些碎块获得能量。
如果这个地带的某一部份处在临空的自由面条件下,破坏了的介质碎块便会产生抛掷现象,因而叫做抛掷圈。
(3)松动圈
松动圈又称破坏圈。在抛掷圈以外至R 3的地带,爆破的作用力更弱,除了能使介质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外,没有余力可以使破坏了的碎块产生抛掷运动,因而叫做破坏圈。工程上为了实用起见,一般还把这个地带被破碎成为独立碎块的一部分叫做松动圈,而把只是形成裂缝、互相间仍然连成整块的一部分叫做裂缝圈或破裂圈。
第1章爆破工程基础知识
(3)特大伤亡事故
指一次死亡10人(含10人)以上的事故。
(4)特别重大死亡事故 根据1990年3月《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有关条
文解释,分为下列情况的按“规定”称为特别重大事故: ①民航客机发生的机毁人亡(死亡40人及以上)事故。
②专机和外国民航客机在中国境内发生的机毁人亡事故。 ③铁路、水运、矿山、水利、电力事故造成一次50人及以上。 ④公路和其他一次死亡30人及以上的事故(航空、航天器科研过程中发生的事故除外)。 ⑤一次造成职工和居民100人及以上的急性中毒事故。 ⑥其他性质特别严重,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故。
1.1.1机械作用下炸药爆炸激发过程
机械作用下爆炸激发机理的物理本质可归结如下:
由于机械能传给炸药,使炸药局部温度升高到热点,在这些热 点上炸药开始燃烧,起初燃速不大,后来由于炸药性质与外 部条件不同,燃烧被加速并转为爆炸或熄灭。 促使爆炸的要素是:
① ② ③
炸药有很高的可燃趋向 炸药的燃烧速度与压力大小有明显关系 以及炸药有很高的爆轰性能
注:爆破作业环境包括三种情况:环境十分复杂指爆破可能危及国家一、二级文物,极重要 设施、极精密贵重仪器及重要建(构)筑物等保护对象的安全;环境复杂指爆破可能危及国 家三级文物、省级文物、居民楼、办公楼、厂房等保护对象的安全、环境不复杂指数破只可 能危及个别房屋、设施等保护对象的安全。 a 一次用药量大于 3 000t 的硐室爆破应由业务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论证其必要性, 其等级按 A 级管理。装药量小于 200kg 的小硐室爆破归入蛇穴爆破,应遵守有的关规定。
爆破安全技术—爆破基础知识
爆破安全技术—爆破基础知识
爆破安全技术是指通过使用爆炸性材料或其他爆炸能源进行破坏,破坏对象可能是建筑物、设施、设备、爆破工程以及地下管线等。爆破安全技术主要应用于矿山、建筑、隧道、道路、桥梁、水电站、船舶拆解、破冰、核工程等领域。本文将介绍爆破安全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爆炸理论、爆炸特点、爆破器材、爆炸反应等。
一、爆破理论
1.1 爆炸定义
爆炸是指化学反应在短时间内迅速放出大量能量,产生极高的压力和温度,从而使周围介质发生破裂和破碎的过程。
1.2 爆炸特点
- 性能:爆炸产生的能量与药量密切相关。
- 高温、高压:爆炸产生的气体温度可达到几千至数万摄氏度,压力可达到几十至几百兆帕。
- 冲击波: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可以瞬间造成物体破裂和破碎。
- 热辐射:爆炸释放的能量会以光辐射形式产生,可造成烧伤和眼睛损伤。
- 毒性气体:爆炸释放的烟雾和废气中含有大量有毒气体,对人体有危害。
1.3 爆炸反应
爆炸反应一般由爆炸物、助燃剂和氧化剂组成。爆炸物是指能够产生爆炸能量的物质,助燃剂是指能够提供火源和增加爆炸能量的物质,氧化剂是指能提供大量氧气的物质。
爆炸反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点火:爆炸物与火源接触,发生点火反应。
- 爆轰:点火后,爆炸物开始产生大量的燃烧产物,并迅速膨胀形成冲击波和高温高压气体。
- 消失:爆炸物燃烧完全消失,爆炸反应结束。
二、爆破器材
2.1 炸药
炸药是用于产生爆炸能量的特殊化学物质。常见的炸药有黑火药、硝化棉、三硝化甘油等。炸药根据其性能不同分为低爆炸性炸药、中爆炸性炸药和高爆炸性炸药。
工程爆破基础知识
爆破理论基础知识
第一节 爆破的概念与分类
一、爆破的概念
爆破是炸药爆炸作用于周围介质的结果。埋在介质的炸药引爆后,在极短的时间,由固态转变为气态,体积增加数百倍至几千倍,伴随产生极大的压力和冲击力,同时还产生很高的温度,使周围介质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破坏,称为爆破。
二、爆破的常用术语 1. 爆破作用圈
当具有一定质量的球形药包在无限均质介质部爆炸时,在爆炸作用下,距离药包中心不同区域的介质,由于受到的作用力有所不同,因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或振动现象。整个被影响的围就叫做爆破作用圈。这种现象随着与药包中心间的距离增大而逐渐消失,按对介质作用不同可分为四个作用圈。
(1)压缩圈
图1-1中R 1表示压缩圈半径,在这个作用圈围,介质直接承受了药包爆炸而产生的极其巨大的作用力,因而如果介质是可塑性的土壤,便会遭到压缩形成孔腔;如果是坚硬的脆性岩石便会被粉碎。所以把R 1这个球形地带叫做压缩圈或破碎圈。
(2)抛掷圈
围绕在压缩圈围以外至R 2的地带,其受到的爆破作用力虽较压缩圈围小,但介质原有的结构受到破坏,分裂成为各种尺寸和形状的碎块,而且爆破作用力尚有余力足以使这些碎块获得能量。如果这个地带的某一部份处在临空的自由面条件下,破坏了的介质碎块便会产生抛掷现象,因而叫做抛掷圈。
(3)松动圈
图1-1 爆破影响范围示意图
松动圈又称破坏圈。在抛掷圈以外至R3的地带,爆破的作用力更弱,除了能使介质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外,没有余力可以使破坏了的碎块产生抛掷运动,因而叫做破坏圈。工程上为了实用起见,一般还把这个地带被破碎成为独立碎块的一部分叫做松动圈,而把只是形成裂缝、互相间仍然连成整块的一部分叫做裂缝圈或破裂圈。
工程爆破基础知识
爆破理论基础知识
第一节 爆破的概念与分类
一、爆破的概念
爆破是炸药爆炸作用于周围介质的结果。埋在介质内的炸药引爆后,在极短的时间内,由固态转变为气态,体积增加数百倍至几千倍,伴随产生极大的压力和冲击力,同时还产生很高的温度,使周围介质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破坏,称为爆破。
二、爆破的常用术语 1. 爆破作用圈
当具有一定质量的球形药包在无限均质介质内部爆炸时,在爆炸作用下,距离药包中心不同区域的介质,由于受到的作用力有所不同,因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或振动现象。整个被影响的范围就叫做爆破作用圈。这种现象随着与药包中心间的距离增大而逐渐消失,按对介质作用不同可分为四个作用圈。
(1)压缩圈
图1-1中R 1表示压缩圈半径,在这个作用圈范围内,介质直接承受了药包爆炸而产生的极其巨大的作用力,因而如果介质是可塑性的土壤,便会遭到压缩形成孔腔;如果是坚硬的脆性岩石便会被粉碎。所以把R 1这个球形地带叫做压缩圈或破碎圈。
(2)抛掷圈
围绕在压缩圈范围以外至R 2的地带,其受到的爆破作用力虽较压缩圈范围内小,但介质原有的结构受到破坏,分裂成为各种尺寸
和形状的碎块,而且爆破作用力尚有余力足以使这些碎块获得能量。
如果这个地带的某一部份处在临空的自由面条件下,破坏了的介质碎块便会产生抛掷现象,因而叫做抛掷圈。
(3)松动圈
松动圈又称破坏圈。在抛掷圈以外至R 3的地带,爆破的作用力更弱,除了能使介质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外,没有余力可以使破坏了的碎块产生抛掷运动,因而叫做破坏圈。工程上为了实用起见,一般还把这个地带被破碎成为独立碎块的一部分叫做松动圈,而把只是形成裂缝、互相间仍然连成整块的一部分叫做裂缝圈或破裂圈。
工程爆破基础知识三篇
工程爆破基础知识三篇
工程爆破基础知识三篇
篇一:工程爆破基础知识
爆破工程
第一节爆破的概念与分类
一、爆破的概念
爆破是炸药爆炸作用于周围介质的结果。埋在介质内的炸药引爆后,在极短的时间内,由固态转变为气态,体积增加数百倍至几千倍,伴随产生极大的压力和冲击力,同时还产生很高的温度,使周围介质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破坏,称为爆破。
二、爆破的常用术语
1. 爆破作用圈
当具有一定质量的球形药包在无限均质介质内部爆炸时,在爆炸作用下,距离药包中心不同区域的介质,由于受到的作用力有所不同,因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或振动现象。整个被影响的范围就叫做爆破作用圈。这种现象随着与药包中心间的距离增大而逐渐消失,按对介质作用不同可分为四个作用圈。
(1)压缩圈
图1-1中R1表示压缩圈半径,在这个作用圈范围内,介质直接承受了药包爆炸而产生的极其巨大的作用力,因而如果介质是可塑性的土壤,便会遭到压缩形成孔腔;如果是坚硬的脆性岩石便会被粉碎。所以把R1这个球形地带叫做压缩圈或破碎圈。
(2)抛掷圈
围绕在压缩圈范围以外至R2的地带,其受到的爆破作用力虽较压缩圈范围内小,但介质原有的结构受到破坏,分裂成为各种尺寸和形状的碎块,而且爆破作用力尚有余力足以使这些碎块获得能量。如果这个地带的某一部份处在临空的自由面条件下,破坏了的介质碎块便会产生抛掷现象,因而叫做抛掷圈。
(3)松动圈
松动圈又称破坏圈。在抛掷圈以外至R3的地带,爆破的作用力更弱,除了能使介质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外,没有余力可以使破坏了的碎块产生抛掷运动,因而叫做破坏圈。工程上为了实用起见,一般还把这个地带被破碎成为独立碎块的一部分叫做松动圈,而把只是形成裂缝、互相间仍然连成整块的一部分叫做裂缝圈或破裂圈。
爆破工程的基本知识ppt课件
CHON ↑
↘3000℃的 CO2、CO、NO、 NO2、H2O
起爆能(撞击、点火、高温等)
2、爆破:爆破是炸药对周围介质的作用
冲击波通过介质产生应力波:拉应力>拉限=产生裂缝 压应力>压限=粉碎或压缩
爆炸气体的气刃作用=产生扩缝作用
三、爆破的机理
1.土岩爆破破坏的几种假设
第一种:爆炸产生压缩应力场,引起质点径向移 动,产生径向裂缝,爆炸气体扩缝;
即发雷管――有一电点火装置,其余同火雷管。 延发雷管――加有一段缓燃剂,分为秒延期(加一段 精制导火索)和毫秒延期(加一段特别炸药)。 ②电源:220/380伏的照明电或动力电,也可用蓄电 池、放炮器等。
③导线:端线、联接线、区域线、主线(可重复 使用)等。
④电爆网路的联接方式与导通检查
串联――P65 易操作、I小、电线少、易断路拒爆; 并联――P64 I大、电线多、难检查,不易断路拒爆 混合联――P66 , 导通检查――测定电阻,准爆条件。 ⑤电爆网路的设计计算自习P66――67。 ⑥电起爆法与火花起爆法的比较: 电雷管法的优点:安全、能准确控制、可用仪器检查;
第二种:自由面(临空面)上应力波反射,产生 环向裂缝;
第三种:土岩破坏是上述两种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般地:土体介质更适用于第一种理论 岩体介质更适用于第三种理论
2、无限均匀介质中的爆破
工程爆破基础知识
爆破理论基础知识
第一节爆破的概念与分类
一、爆破的概念
爆破是炸药爆炸作用于周围介质的结果。埋在介质内的炸药引爆后,在极短的时间内,由固态转变为气态,体积增加数百倍至几千倍,伴随产生极大的压力和冲击力,同时还产生很高的温度,使周围介质受到各
种不同程度的破坏,称为爆破。
二、爆破的常用术语
1.爆破作用圈
图
2、爆破漏斗
在有限介质中爆破,当药包埋设较浅,爆破后将形成以药包中心为顶点的倒圆锥型爆破坑,称之为爆破漏斗。爆破漏斗的形状多种多样,随着岩土性质、炸药的品种性能和药包大小及药包埋置深度等不同而变化。
3.最小抵抗线
由药包中心至自由面的最短距离。如图1-2中的W。
4.爆破漏斗半径
即在介质自由面上的爆破漏斗半径。如图1-2中的r。若r=W,则r为标准抛掷漏斗半径。
5.爆破作用指数
指爆破漏斗半径r与最小抵抗线W的比值。即:
图1-2爆破漏斗
r—爆破漏斗半径R-爆破作用半径
W-最小抵抗线h-漏斗可见深度
W
r
n =
(1-1) 爆破作用指数的大小可判断爆破作用性质及岩石抛掷的远近程度,也是计算药包量、决定漏斗大小和药包距离的重要参数。一般用n 来区分不同爆破漏斗,划分不同爆破类型:当n=1时,称为标准抛掷爆破漏斗;当n>1时,称为加强抛掷爆破漏斗;当0.75
动爆破漏斗;当n ≤0.33时,称为裸露爆破漏斗。
6.可见漏斗深度h
经过爆破后所形成的沟槽深度叫做可见漏斗深度(如图1-2中的h ),它与爆破作用指数大小、炸药的性
质、药包的排数、爆破介质的物理性质和地面坡度有关。
7.自由面
。
爆破工程中的炸药用量计算,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影响因素较多。实践证明,炸药的用量是与被破碎的介质体积成正比的。而被破碎的单位体积介质的炸药用量,其最基本的影响因素又是与介质的硬度有关。目前,由于还不能较精确的计算出各种复杂情况下的相应用药量,所以一般都是根据现场试验方法,大致得
工程爆破基础知识
爆破理论基础知识
第一节 爆破的概念与分类
一、爆破的概念
爆破是炸药爆炸作用于周围介质的结果。埋在介质内的炸药引爆后,在极短的时间内,由固态转变为气态,体积增加数百倍至几千倍,伴随产生极大的压力和冲击力,同时还产生很高的温度,使周围介质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破坏,称为爆破。
二、爆破的常用术语 1. 爆破作用圈
当具有一定质量的球形药包在无限均质介质内部爆炸时,在爆炸作用下,距离药包中心不同区域的介质,由于受到的作用力有所不同,因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或振动现象。整个被影响的范围就叫做爆破作用圈。这种现象随着与药包中心间的距离增大而逐渐消失,按对介质作用不同可分为四个作用圈。
(1)压缩圈
图1-1中R 1表示压缩圈半径,在这个作用圈范围内,介质直接承受了药包爆炸而产生的极其巨大的作用力,因而如果介质是可塑性的土壤,便会遭到压缩形成孔腔;如果是坚硬的脆性岩石便会被粉碎。所以把R 1这个球形地带叫做压缩圈或破碎圈。
(2)抛掷圈
围绕在压缩圈范围以外至R 2的地带,其受到的爆破作用力虽较压缩圈范围内小,但介质原有的结构受到破坏,分裂成为各种尺寸和形状的碎块,而且爆破作用力尚有余力足以使这些碎块获得能量。
如果这个地带的某一部份处在临空的自由面条件下,破坏了的介质碎块便会产生抛掷现象,因而叫做抛掷圈。
(3)松动圈
松动圈又称破坏圈。在抛掷圈以外至R 3的地带,爆破的作用力更弱,除了能使介质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外,没有余力可以使破坏了的碎块产生抛掷运动,因而叫做破坏圈。工程上为了实用起见,一般还把这个地带被破碎成为独立碎块的一部分叫做松动圈,而把只是形成裂缝、互相间仍然连成整块的一部分叫做裂缝圈或破裂圈。
爆破安全基础知识爆破器材
爆破安全基础知识爆破器材
爆破是一种常用的工程手段,用于拆除建筑物、挖掘岩石、开辟通道等。但爆破工作涉及到高风险,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使用合适的器材。在进行爆破作业之前,必须对爆破安全基础知识和爆破器材有一定的了解。本文将详细介绍爆破安全基础知识和常用的爆破器材。
一、爆破安全基础知识
1. 爆破设计与施工应按照相关法规进行,确保安全。在进行爆破作业前,必须制定详细的爆破方案,并汇报主管部门。
2. 爆破现场必须进行周边人员的疏散。在爆破前,应当设立警告区域,并保证周边人员不进入该区域。同时,告知周边居民,确保他们的安全。
3. 在进行爆破作业时,必须设置专人负责监督和管理。该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并熟悉爆破器材的使用和操作。
4. 爆破时必须确保爆破物只对目标物产生影响。要控制爆破范围,避免对周边建筑和设施造成损害。
5. 建筑物爆破后,要进行现场安全检查,排查潜在的安全隐患。确保周边没有残留的爆破物和不稳定的结构。
二、常用的爆破器材
1. 炸药:炸药是爆破作业中最重要的器材之一。炸药根据用途和特性不同,分为物理炸药和化学炸药。物理炸药一般用于破
坏和拆除建筑物,如黄色炸药、雷管等;化学炸药广泛应用于采矿和工程爆破,如硝铵炸药、黑索金等。
2. 导爆管:导爆管是爆破作业中引爆炸药的重要工具,也称为导火索。通常由导管和引爆装置组成。导爆管可以远程引爆炸药,确保爆破作业的安全。
3. 炸药包:炸药包是用于包裹炸药的器材,通常由防水材料制成,如绳索或橡胶。炸药包的封装是为了保护炸药,在爆破过程中激发最佳的爆炸波。
工程爆破基础知识全解
爆破理论基础知识
第一节 爆破的概念与分类
一、爆破的概念
爆破是炸药爆炸作用于周围介质的结果。埋在介质内的炸药引爆后,在极短的时间内,由固态转变为气态,体积增加数百倍至几千倍,伴随产生极大的压力和冲击力,同时还产生很高的温度,使周围介质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破坏,称为爆破。
二、爆破的常用术语 1. 爆破作用圈
当具有一定质量的球形药包在无限均质介质内部爆炸时,在爆炸作用下,距离药包中心不同区域的介质,由于受到的作用力有所不同,因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或振动现象。整个被影响的范围就叫做爆破作用圈。这种现象随着与药包中心间的距离增大而逐渐消失,按对介质作用不同可分为四个作用圈。
(1)压缩圈
图1-1中R 1表示压缩圈半径,在这个作用圈范围内,介质直接承受了药包爆炸而产生的极其巨大的作用力,因而如果介质是可塑性的土壤,便会遭到压缩形成孔腔;如果是坚硬的脆性岩石便会被粉碎。所以把R 1这个球形地带叫做压缩圈或破碎圈。
(2)抛掷圈
围绕在压缩圈范围以外至R 2的地带,其受到的爆破作用力虽较压缩圈范围内小,但介质原有的结构受到破坏,分裂成为各种尺寸
和形状的碎块,而且爆破作用力尚有余力足以使这些碎块获得能量。
如果这个地带的某一部份处在临空的自由面条件下,破坏了的介质碎块便会产生抛掷现象,因而叫做抛掷圈。
(3)松动圈
松动圈又称破坏圈。在抛掷圈以外至R 3的地带,爆破的作用力更弱,除了能使介质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外,没有余力可以使破坏了的碎块产生抛掷运动,因而叫做破坏圈。工程上为了实用起见,一般还把这个地带被破碎成为独立碎块的一部分叫做松动圈,而把只是形成裂缝、互相间仍然连成整块的一部分叫做裂缝圈或破裂圈。
工程爆破基础知识
爆破工程
第一节 爆破的概念与分类
一、爆破的概念
爆破是炸药爆炸作用于周围介质的结果。埋在介质内的炸药引爆后,在极短的时间内,由固态转变为气态,体积增加数百倍至几千倍,伴随产生极大的压力和冲击力,同时还产生很高的温度,使周围介质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破坏,称为爆破。
二、爆破的常用术语 1. 爆破作用圈
当具有一定质量的球形药包在无限均质介质内部爆炸时,在爆炸作用下,距离药包中心不同区域的介质,由于受到的作用力有所不同,因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或振动现象。整个被影响的范围就叫做爆破作用圈。这种现象随着与药包中心间的距离增大而逐渐消失,按对介质作用不同可分为四个作用圈。
(1)压缩圈
图1-1中R 1表示压缩圈半径,在这个作用圈范围内,介质直接承受了药包爆炸而产生的极其巨大的作用力,因而如果介质是可塑性的土壤,便会遭到压缩形成孔腔;如果是坚硬的脆性岩石便会被粉碎。所以把R 1这个球形地带叫做压缩圈或破碎圈。
(2)抛掷圈
围绕在压缩圈范围以外至R 2的地带,其受到的爆破作用力虽较压缩圈范围内小,但介质原有的结构受到破坏,分裂成为各种尺寸
和形状的碎块,而且爆破作用力尚有余力足以使这些碎块获得能量。
如果这个地带的某一部份处在临空的自由面条件下,破坏了的介质碎块便会产生抛掷现象,因而叫做抛掷圈。
(3)松动圈
松动圈又称破坏圈。在抛掷圈以外至R 3的地带,爆破的作用力更弱,除了能使介质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外,没有余力可以使破坏了的碎块产生抛掷运动,因而叫做破坏圈。工程上为了实用起见,一般还把这个地带被破碎成为独立碎块的一部分叫做松动圈,而把只是形成裂缝、互相间仍然连成整块的一部分叫做裂缝圈或破裂圈。
工程爆破基础知识
单位:贵州盘江民爆有限公司保卫部 贵州开源爆破工程有限公司
时间:2010年8月28日
1
工程爆破基础知识
2010年8月28日
2
第一部分 爆破器材
➢ 起爆器材
➢ 分类: 起爆材料与传爆材料
➢ 要求: 具有足够的起爆能力和传爆能力
➢
能适宜多种环境
➢
延时精确
➢
便于储存和运输
3
工业雷管
➢ 雷管目前工程爆破中最基本的起爆器材之 一。
50
➢ 灭火的基本方法:
➢ (1)冷却法:降低燃烧物的温度,使温度低于燃点,从 而燃烧过程停止。如用水和二氧化碳直接喷射燃烧物。
➢ (2)窒息法:减少燃烧区域的氧气量,阻止空气注入燃 烧区域或用不燃烧物质冲淡空气,使火焰熄灭。如用不燃 或难燃的石棉被除、湿麻袋等捂盖燃烧物;用砂土埋没燃 烧物。
➢ (3)隔离法:使燃烧物和未燃烧物隔离,限制燃烧范围。 如将火源附近的可燃、易燃、易爆和助燃物搬走。
岩块飞散程度,使爆堆比较集中, ➢ 岩块比较均匀,大块率低。微差间隔时间为20~50ms。 ➢ 2、起爆顺序 ➢ 排间顺序微差起爆:地震效应强且后冲破坏较大。 ➢ 孔间顺序微差起爆:3-4排炮孔 ➢ 波浪式微差起爆:减少微差段数,破碎效果教好。 ➢ V形(梯形)微差起爆:4排以上炮孔,开沟效果较好
39
工程爆破基础知识
爆破理论基础知识
第一节 爆破的概念与分类
一、爆破的概念
爆破是炸药爆炸作用于周围介质的结果。埋在介质内的炸药引爆后,在极短的时间内,由固态转变为气态,体积增加数百倍至几千倍,伴随产生极大的压力和冲击力,同时还产生很高的温度,使周围介质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破坏,称为爆破。
二、爆破的常用术语 1. 爆破作用圈
当具有一定质量的球形药包在无限均质介质内部爆炸时,在爆炸作用下,距离药包中心不同区域的介质,由于受到的作用力有所不同,因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或振动现象。整个被影响的范围就叫做爆破作用圈。这种现象随着与药包中心间的距离增大而逐渐消失,按对介质作用不同可分为四个作用圈。
(1)压缩圈
图1-1中R 1表示压缩圈半径,在这个作用圈范围内,介质直接承受了药包爆炸而产生的极其巨大的作用力,因而如果介质是可塑性的土壤,便会遭到压缩形成孔腔;如果是坚硬的脆性岩石便会被粉碎。所以把R 1这个球形地带叫做压缩圈或破碎圈。
(2)抛掷圈
围绕在压缩圈范围以外至R 2的地带,其受到的爆破作用力虽较压缩圈范围内小,但介质原有的结构受到破坏,分裂成为各种尺寸
和形状的碎块,而且爆破作用力尚有余力足以使这些碎块获得能量。
如果这个地带的某一部份处在临空的自由面条件下,破坏了的介质
碎块便会产生抛掷现象,因而叫做抛掷圈。
(3)松动圈
松动圈又称破坏圈。在抛掷圈以外至R 3的地带,爆破的作用力更弱,除了能使介质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外,没有余力可以使破坏了的碎块产生抛掷运动,因而叫做破坏圈。工程上为了实用起见,一般还把这个地带被破碎成为独立碎块的一部分叫做松动圈,而把只是形成裂缝、互相间仍然连成整块的一部分叫做裂缝圈或破裂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爆破理论基础知识
第一节 爆破的概念与分类
一、爆破的概念
爆破是炸药爆炸作用于周围介质的结果。埋在介质的炸药引爆后,在极短的时间,由固态转变为气态,体积增加数百倍至几千倍,伴随产生极大的压力和冲击力,同时还产生很高的温度,使周围介质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破坏,称为爆破。
二、爆破的常用术语 1. 爆破作用圈
当具有一定质量的球形药包在无限均质介质部爆炸时,在爆炸作用下,距离药包中心不同区域的介质,由于受到的作用力有所不同,因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或振动现象。整个被影响的围就叫做爆破作用圈。这种现象随着与药包中心间的距离增大而逐渐消失,按对介质作用不同可分为四个作用圈。
(1)压缩圈
图1-1中R 1表示压缩圈半径,在这个作用圈围,介质直接承受了药包爆炸而产生的极其巨大的作用力,因而如果介质是可塑性的土壤,便会遭到压缩形成孔腔;如果是坚硬的脆性岩石便会被粉碎。所以把R 1这个球形地带叫做压缩圈或破碎圈。
(2)抛掷圈
围绕在压缩圈围以外至R 2的地带,其受到的爆破作用力虽较压缩圈围小,但介质原有的结构受到破坏,分裂成为各种尺寸和形状
的碎块,而且爆破作用力尚有余力足以使这些碎块获得能量。如果
这个地带的某一部份处在临空的自由面条件下,破坏了的介质碎块
便会产生抛掷现象,因而叫做抛掷圈。
(3)松动圈
松动圈又称破坏圈。在抛掷圈以外至R 3的地带,爆破的作用力更弱,除了能使介质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外,没有余力可以使破坏了的碎块产生抛掷运动,因而叫做破坏圈。工程上为了实用起见,一般还把这个地带被破碎成为独立碎块的一部分叫做松动圈,而把只是形成裂缝、互相间仍然连成整块的一部分叫做裂缝圈或破裂圈。
(4)震动圈
在破坏圈围从外,微弱的爆破作用力甚至不能使介质产生破坏。这时介质只能在应力波的作用下,产生振动现象,这就是图1—1中R 4所包括的地带,通常叫做震动圈。震动圈以外爆破作用的能量就完全消失了。
2、爆破漏斗
在有限介质中爆破,当药包埋设较浅,爆破后将形成以药包中心为顶点的倒圆锥型爆破坑,称之为爆破漏斗。爆破漏斗的形状多种多样,随着岩土性质、炸药的品种性能和药包大小及药包埋置深度等不同而变化。
3. 最小抵抗线
由药包中心至自由面的最短距离。如图1-2中的W 。 4. 爆破漏斗半径
即在介质自由面上的爆破漏斗半径。如图1-2中的r 。若r =W ,则r 为标准抛掷漏斗半径。 5. 爆破作用指数
指爆破漏斗半径r 与最小抵抗线W 的比值。即:
图1-1 爆破影响范围示意图
图1-2 爆破漏斗
r —爆破漏斗半径 R -爆破作用半径 W -最小抵抗线 h -漏斗可见深度
W
r
n
(1-1) 爆破作用指数的大小可判断爆破作用性质及岩石抛掷的远近程度,也是计算药包量、决定漏斗大小和药包距离的重要参数。一般用n 来区分不同爆破漏斗,划分不同爆破类型:当n=1时,称为标准抛掷爆破漏斗;当n>1时,称为加强抛掷爆破漏斗;当0.75 6. 可见漏斗深度h 经过爆破后所形成的沟槽深度叫做可见漏斗深度(如图1-2中的h ),它与爆破作用指数大小、炸药的性质、药包的排数、爆破介质的物理性质和地面坡度有关。 7. 自由面 自由面又称临空面,指被爆破介质与空气或水的接触面。同等条件下,临空面越多炸药用量越小,爆破效果越好。 8. 二次爆破 二次爆破指大块岩石的二次破碎爆破。 9. 破碎度 破碎度指爆破岩石的块度或块度分布。 10. 单位耗药量 单位耗药量指爆破单位体积岩石的炸药消耗量。 11. 炸药换算系数 炸药换算系数e 指某炸药的爆炸力F 与标准炸药爆炸力之比(目前以2#岩石铵梯炸药为标准炸药)。 三、药包及其装药量计算 (一)药包:为了爆破某一物体而在其中放置一定数量的炸药,称为药包。 (二)药包的分类及使用可见表1-1。 图1-3 (三)装药量计算 爆破工程中的炸药用量计算,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影响因素较多。实践证明,炸药的用量是与被破碎的介质体积成正比的。而被破碎的单位体积介质的炸药用量,其最基本的影响因素又是与介质的硬度有关。目前,由于还不能较精确的计算出各种复杂情况下的相应用药量,所以一般都是根据现场试验方法,大致得出爆破单位体积介质所需的用药量,然后再按照爆破漏斗体积计算出每个药包的装药量。 药包药量的基本计算公式是: KV Q = (1-2) 式中 K ――爆破单位体积岩石的耗药量,简称单位耗药量(kg/m 3)。需要注意的是,单位耗药量K 值的确 定,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经综合分析后定出。常见岩土的标准单位耗药量见表1-2 V ――标准抛掷漏斗的岩石体积(m 3),33W 3 ≈= W V π 故标准抛掷爆破药包药量计算公式(1-2)可以写为: 3 KW Q = (1-3) 对于加强抛掷爆破 3 3 )6.04.0(KW n Q += (1-4) 对于减弱抛掷爆破 33 )7 34( kW n Q += (1-5) 对于松动爆破 3 33.0KW Q = (1-6) 式中 Q -药包重量(kg ); W -最小抵抗线(m ); n —爆破作用指数。 四、爆破的分类 爆破可按爆破规模、凿岩情况、要求等不同进行分类。 (1)按爆破规模分,爆破可分为小爆破、中爆破、大爆破。 (2)按凿岩情况分,爆破可分为浅孔爆破、深孔爆破、药壶爆破、洞室爆破、二次爆破。 注: 1. 表中数据是以2#岩石铵梯炸药作为标准计算,若采用其它炸药时,应乘以炸药换算系数e (见表1-3); 2. 表中数据,是在炮眼堵塞良好的情况下确定出来的,如果堵塞不良,则应乘以1~2的堵塞系数。对于黄色炸药等烈 性炸药,其堵塞系数不宜大于1.7; 3. 表中K 值是指一个自由面的情况。如果自由面超过1个,应按表1-4适当减少用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