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县域经济的辽宁实践与探索
辽宁县区政府财力资源整合实践与探索
合工作领导小组 , 精心组织 、 全面部署 , 建立整合工作 组织协调机制和工作责任制 , 使整合政府财力资源工 作在全 省范 围迅 速展开 。到 20 0 7年底 , 全省 ( 除大连
外) 8 有 9个县 区开展 了整合 工作 , 面达 9%。 整合 9
领导亲 自带队, 学习借鉴建平县经验 , 召开专题会议,
研究制 定本地 区整合政府 财力资源实 施方案 , 定整 确 合工作 重点和 主攻 方 向 , 立 由政府 领导挂 帅的整 并成
方面的困难和矛盾 , 县区政府财力资源配置使用效率 低下 、 管理分散 、 损失浪费等问题并存。对此 , 省财政 厅党组在认 真研究 的基础上 , 出 了做 大财政 “ 提 蛋糕 ”
维普资讯
县 乡财 政
辽宁 政府财力资源 县区 整合实践与探索
张钢 军 贺荣俭 裴 杰 那 娜
( 宁 省县 区财 源建 设办 公室 , 阳 100 辽 沈 102) 近几年 , 辽宁省 委 省政 府 的正确 领导 下 , 在 全省 县域经 济得 到较 快发 展 ,县 区财政 经 济实 力 明显提 高 ,长期 以来县 区财政 困难 的局面有 了很大 的改善 。 尽管如此 , 县区经济 和社 会事业 发展仍存 在财 力保 障 集 中用 于县域经济 和社会事业 发展 。 各县 区领 导十分 重视 整合 工作 , 整合工 作纳 入重 要议 事 日程 , 将 主要
产 业 , 挥 了资 金 的 整体 优 势 , 高 了 支农 资 金 使 发 提 用效 益 ,07年 该县 三大产 业 实现产 值 5 20 7亿元 , 占
目标 。省财政 厅会 同省农 口部 门制定 了一 系列 加强
辽宁省经济发展分析
辽宁省经济发展分析在辽宁省经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这片位于东北地区的土地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如今,辽宁省已经走向了新的发展阶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本文将对辽宁省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辽宁省经济的现状辽宁省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其工业体系相对完善,拥有丰富的资源优势。
特别是钢铁、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辽宁省还拥有多个重大经济区域,如沈阳、大连等城市,为全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辽宁省经济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经济增速相对较低,增长动力不足。
其次,产业结构存在较大的调整压力,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同时,资源环境压力也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辽宁省经济发展的优势辽宁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作为我国东北地区的门户,辽宁省与俄罗斯、朝鲜等国接壤,形成了较为便利的陆路贸易通道。
此外,辽宁省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铁矿石、石油等,为其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经济外部环境方面,辽宁省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着力打造开放合作的平台。
通过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辽宁省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培育外贸新业态,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三、辽宁省经济发展的挑战与问题尽管辽宁省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地理优势,但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传统产业结构过于依赖重工业,缺乏高新技术和创新动力。
其次,环保压力不断增加,资源约束日益严峻。
同时,人口结构老龄化的趋势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四、辽宁省经济发展的转型与创新为了应对当前的经济挑战,辽宁省开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在发展的过程中,注重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培育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同时,加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倡导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辽宁省还积极参与国家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强与周边省市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心得体会
县域经济发展心得体会【篇一: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心得体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心得体会根据组织安排,我于2012年x月x日至x日参加县域经济发展专题培训班的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真聆听了专家教授讲课,与学员们进行了讨论交流,受益匪浅,收获颇丰,进一步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
同时,结合xx在推进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有关问题作了深入思考。
现结合工作实际,就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谈几点体会和认识。
一、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基本的单元。
没有县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全省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
实践证明,唯有把解放思想作为推动发展的先导,突破制约发展的条条框框,才能推进县域经济大发展。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变化,面对各县市激烈竞争、你追我赶的严峻形势,需要我们继续深化对市情、省情和国情的认识,继续深入研究转变发展方式、产业发展突破、城市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问题,树立事在人为、关键在我的能动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要求我们必须坚决破除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牢固树立居安思危、奋发图强的观念;坚决破除因循守旧、狭隘封闭的思想,牢固树立改革创新、开放合作的观念;坚决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思想,牢固树立做大产业、做强实业的观念;坚决破除惧怕困难、畏首畏尾的思想,牢固树立敢想敢干、敢于负责的观念;坚决破除盲目攀比、急功近利的思想, - 1 -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观念。
特别是在突破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上,要敢想敢干、敢闯敢试,敢于创新、敢于突破;要把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把创造业绩和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结合起来,使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推动改革的大突破、经济的大发展。
二、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事业兴衰,关键在人。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要求我们必须把队伍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提高各级干部领导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最新振兴辽宁心得体会范文
最新振兴辽宁心得体会范文振兴辽宁调查问卷心得体会辽宁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曾经为中国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近些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转型升级,辽宁的经济发展出现了滞后,产业结构亟待调整。
为此,政府大力倡导振兴辽宁战略,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为了了解现在的辽宁及其未来方向,我们进行了一次振兴辽宁的调查问卷,并在此呈现我的体会。
第二段:现状分析。
我发现目前辽宁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经济结构不合理。
大量的重工业生产导致环境污染严重,也严重依赖国家的政策扶持。
其次是人才流失问题,由于辽宁本身的产业发展不够多元化,加之各种问题,大批优秀人才选择离开。
最后是资源利用不足的问题,一些资源无法得到全面科学的应用和开发,造成了资源浪费。
第三段:未来发展思路。
我们认为未来的辽宁应该围绕着两个方面进行转型升级。
首先是产业升级,要实现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可以大力发展以智能制造、文化创意和旅游为主要的三大新兴产业。
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非常重要,引导资金、人才和技术到中小企业去,让中小企业成为产业升级中的生力军。
其次是环境保护,要进行绿色发展,实现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
第四段:如何推进振兴。
在实现新旧动能接续的转型升级之前,还有许多困难需要攻克。
政府需要下大力气去推动转型升级的具体措施,提供必要的支持,包括政策、资金和税收等方面的支持;企业需要创新发展模式、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产品质量,以满足市场需求;社会需要促进创业创新环境,让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得到扶持,让更多的创业者加入到振兴辽宁的大军中。
第五段:个人的反思。
通过此次调查问卷,我对辽宁的发展现状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并意识到其振兴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同时,我也认为要真正实现辽宁的振兴,不仅需要国家层面的政策扶持,更需要广大辽宁人民的努力和奋斗。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都应该为实现振兴辽宁的目标而努力,为辽宁发展贡献力量。
东北振兴心得体会辽宁段落一:东北振兴的现状和挑战(200字)。
全面振兴辽宁三年行动表态发言材料
全面振兴辽宁三年行动表态发言材料全面振兴辽宁三年行动表态发言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发言人,很荣幸能在此向大家介绍全面振兴辽宁三年行动的相关内容。
在我看来,全面振兴辽宁三年行动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
通过这次行动,我们将进一步推动辽宁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升级。
一、行动的背景和意义1.1 背景辽宁省地处东北老工业基地,拥有丰富的资源和雄厚的工业基础。
然而,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辽宁的经济增长逐渐放缓,发展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挑战。
全面振兴辽宁三年行动应运而生。
1.2 意义全面振兴辽宁三年行动的实施对于辽宁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它将推动辽宁经济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带动经济新旧动能转换。
行动将加快改革创新步伐,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辽宁的竞争力和发展活力。
行动还将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行动的主要目标与措施2.1 主要目标全面振兴辽宁三年行动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辽宁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具体而言,行动计划在三年内,提高辽宁GDP增速至全国平均水平以上,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完善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辽宁的国际影响力。
2.2 主要措施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辽宁省将采取一系列措施。
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
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加强对人才引进和人力资源开发的支持,打造人才高地,培育创新创业精神。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全面振兴辽宁三年行动是一个重要的举措,对于辽宁的未来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这次行动将为辽宁的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机遇。
通过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培育新兴产业,辽宁将迈向更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模式。
行动将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福利改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调查
人才流失严重:受限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 ,辽宁省部分县域存在人才流失现象。高技能、 高素质人才的流失,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创新能力 和发展潜力。
综上所述,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既取得了一定的 成绩,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未来,需要继续发挥 优势、弥补短板,推动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
04 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策略 与建议
,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03
服务业发展策略
随着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服务业在县域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应发
展现代物流、旅游、文化、教育等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
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建议措施
01
加强政策扶持
省政府应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政 策扶持力度,制定更加优惠的 税收、财政、土地、金融等政 策,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 要素向县域流动。
03
02
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0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县域经济发展 的重要保障。应加大投入力度, 推进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 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县域经济的 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应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产 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同时,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为 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 支撑。
02
辽宁省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经济 省份,其县域经济在全省经济中 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近年来也 面临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调查目的
• 本次调查旨在全面了解辽宁省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包括产业 结构、创新能力、投资环境、政策扶持等方面的情况。同时, 调查还关注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政府和企业 提供参考和建议,推动辽宁省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完善酒店、交通等配套服务,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可停留 性和可体验性。
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与对策
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与对策辽宁省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东北地区,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工业基地。
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也愈发突显。
本文旨在探讨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并提出对策,希望为辽宁省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问题分析1、产业结构单一问题辽宁省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但产业结构过于单一,主要以重工业和原材料加工业为主,轻工业、服务业等产业相对薄弱。
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既容易受到国际经济形势的波动的影响,又限制了辽宁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2、环境污染问题辽宁省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工作相对滞后,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
目前,大气和水污染问题依然比较严重,这不仅对辽宁省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也阻碍了辽宁省的经济发展。
3、高校人才外流问题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这也导致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外流比较严重。
这种高校毕业生外流现象,不仅造成了人才的流失,同时也限制了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4、经济增长缓慢问题近年来,辽宁省经济增长缓慢,已经连续多年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这种经济增长缓慢的问题,既影响了辽宁省的经济实力,也影响了辽宁省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福利。
二、对策建议1、优化产业结构辽宁省应该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服务业、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等产业的开发,以提升辽宁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加强环境保护辽宁省应该扎实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加强工业环保治理,推广绿色、节能、环保型产业和技术,为辽宁省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3、扶持人才创新创业辽宁省应该构建更加明晰、公平、高效的人才引进和人才流动机制,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回流和留下。
同时,辽宁省也应该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的扶持,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吸引他们留在辽宁省并为辽宁省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4、促进经济增长辽宁省应该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主线,通过优化投资、消费和出口的结构,促进辽宁省经济增长。
实践报告——县域经济发展调查
调研家乡——县域经济发展调查实践背景: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一、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
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其活动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层次和基本细胞,县域经济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兴衰。
二、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
县域经济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
但是,区域经济学的不少理论、方法在运用时尚需结合我国县域经济的具体情况,有关县域经济的发展规律还需要我们努力探索。
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了“县域经济”这个概念,并把它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支柱。
近年来,随着国家有关政策扶持力度的逐步加强,县域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亮点。
我的家乡——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同样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阳信是全国全国第一批综合改革试点县,是山东改革开放实验区。
阳信是中国鸭梨之乡,全国优质鸭梨基地重点县,全国畜牧百强县,全国肉牛养殖科技入户示范县,全国不锈钢生产基地县,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全国优质麦生产基地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阳信县近年来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然而身为山东省30个经济欠发达县之一,阳信县经济底子薄、发展慢是必须正视的现实。
为帮助家乡加快发展步伐,正确面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我进行了相关调查。
实践时间:2014年2月2日——8日实践地点: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实践对象:阳信**集团有限公司、济南**人力资源有限公司、阳信县**乡实践方式:从阳信县政府网站、新闻媒体、县政务公开栏查询资料文件,走访企业、村镇。
实践内容:一、阳信经济发展特点:(一)发展势头良好经济增速较慢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县,发展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阳信县2013年预计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实现128.3亿元、5.9亿元、49.7亿元,分别增长6.2%、7.2%、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593元,增长14%。
铁岭市发展县域经济的实践与探索
建设好 沈铁工 业走 廊 的各 个 工业 园 区 , 铁 岭人 口 使 的 6 % 、 业 岗位 的 7 % 、 济 总量 的 8 % 都集 中 0 就 0 经 0 在这个 隆起带上 , 沈 铁工 业走 廊 成 为 铁岭 县 域 经 使 济腾飞 的航母 。 ( ) 施 农 业 产 业 化 经 营 , 快 发 展 现 代 农 二 实 加 业 。铁岭是传 统 的农业 地 区 , 4个 国家 商 品粮 生 有 产基地 , 全 国养 牛 示 范县 、 国 瘦 肉型 商 品 猪 基 是 全
( 以现代物 流业 为重 点 , 四) 大力 发 展现 代服 务 业 。充 分发挥 铁岭 交通 运 输业 的 明显 优 势 , 以发展 东北物 流为突 破 口, 足铁岭 、 立 依托 沈 阳、 服务东北 、 辐射东北 亚 , 立农 村 商 品配送 中心 和 规 范化 管理 建 的农 产 品批 发 市 场及 有 区域 特 色 的农 产 品交 易 中
( ) 一 加快沈 铁工业 走廊 建 设 , 全力 打 造县 域 经 济发展航母 。沈铁 工业走 廊是 铁岭承 接沈 阳和 国内 外 其他地 区产业转 移 的 主要 载 体 , 县域 经 济 的重 是 要增 长极 。必须把 打 造 改革 开放 先 导 区 、 型工 业 新 示 范区 、 产业集 聚核 心区 、 济效益 高效 区确定 为 目 经
础上, 重点 做大玉 米 、 水稻 、 肉禽 等十大 优势产业 , 建 设 2 种植业 和 6个 畜牧业优 势产 区 , 以东北 土 5个 并 特产 品交 易 中心为龙 头 , 依托 鹿茸 、 蛙 、 蚕丝 、 林 柞 野 山菜等 , 发展绿 色食 品产 业集群 。
( ) 大县城 和 中心镇 , 三 做 提升 城镇 化 水平 。实 施 县城 改 扩 建工 程 , 着 “ 府 引导 、 场 运 作 、 本 政 市 依 托 产业 、 成 特 色 ” 形 的原 则 , 划 建 设 好 中心 城镇 。 规
牢牢把握东北的重要使命,奋力谱写辽宁振兴新篇章”专题研讨材料
牢牢把握东北的重要使命,奋力谱写辽宁振兴新篇章”专题研讨材料辽宁振兴专题研讨材料一、背景与意义辽宁省,作为中国的工业重镇和老工业基地,一直以来都在为国家的经济发展贡献着巨大的力量。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辽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实现辽宁的全面振兴,专题研讨材料的编写和研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这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辽宁的发展现状,还能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振兴策略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辽宁现状分析辽宁的振兴,首先需要对当前的发展状况进行深入分析。
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结构调整:辽宁作为传统的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偏重,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如何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辽宁振兴的关键。
2.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辽宁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3.人才培养与引进:人才是辽宁振兴的重要支撑。
辽宁需要制定更加优惠的人才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辽工作、创业。
4.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辽宁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
5.生态环境保护: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辽宁也需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通过推广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环境治理,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三、振兴策略与措施针对以上分析,提出以下振兴策略与措施:1.优化产业结构: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形成多元化的产业体系。
2.加强科技创新:加大对科研机构的投入,鼓励企业加强自主研发,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县域经济发展思路的探索和思考
县域经济发展思路的探索和思考县域经济发展思路的探索和思考县域经济发展对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就业增加、促进农民增收、加快财政增长以及巩固基层政权等方面,已经并将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市委、市政府又把正定列入石家庄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梯队,要求我们率先发展、跨越式发展。
因此,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课题历史地摆在我们面前。
在这种情况下,正定县委认真回顾总结了近年来发展县域经济历程,并就今后发展思路和措施进行了认真地探索和思考。
一、发展现状正定县毗邻省会,辖9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174个行政村,人口43.7万,总面积468平方公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九五”期间曾跻身全国“百强县”和全省“十强县”行列。
但经过2001年区划调整,经济实力最强的三个乡镇划归石家庄市区,经济总量减少三分之一,财政收入由2000年的23668万元调减至17700万元,减少四分之一,经济实力受到较大影响。
面对现实,我们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立足县情,完善思路,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使县域经济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2002年全县财政收入就恢复到区划调整前水平;2003年我县综合经济实力又跻身“河北省十强县”,位列第九;2004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73亿元,同比增长1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完成29.3亿元,同比增长27.4%;财政收入超过3亿元,同比增长23.5%。
具体讲,目前我县经济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特色主导产业进一步壮大。
目前,全县发展优质专用麦26.6万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86.9%;奶牛存栏4.18万头,发展养牛小区18个,40%的奶牛实现进区饲养;生猪存栏40.86万头,出栏77.58万头;林果发展到12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17.8%,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的产业化发展新格局,涌现出了惠康、天天乳业、海天饲料、先锋饲料等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各类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31家,农副产品转化增值率58%;初步形成了禽蛋、蔬菜、乳制品、肉类、林果、优质麦等六大特色主导产业,年销售收入达35亿元,产业化经营率达65%。
辽宁省“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研究
辽宁省“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研究作者:周甲文刘建成来源:《党政干部学刊》2014年第01期[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推进“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激发县域经济活力,已列入了政府的议事日程。
本研究采用跨学科研究方法,运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文献方法与实证考察相结合,在借鉴历史和国内各省区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剖析我省“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现状问题,并对其成因进行思考与归纳,为进一步和完善我省“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关键词]省直管县;体质改革;制度设计[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4)01-0031-04一、辽宁省“省直管县”体制的探索与实践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逐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逐步深入中,我国推进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是统筹城乡发展、县域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及新型城镇化道路发展的现实背景下展开的。
一些省区(市)陆续推行以强县扩权、县财省管等为主要内容的省直管县改革试点,至今改革仍在继续扩大并开始向纵深推进。
我国“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特点可以归结为:从下到上、从易到难、从少到多的改革。
[1]我国“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是顺应工业化、市场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进程,“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弥补了原有“市管县”体制的诸多不足,缩小了城乡二元结构的差距。
同时,实施“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2005年6月,温家宝总理在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推进…省直管县‟试点”;2009年6月,财政部要求,在2012年底前,力争在全国除民族自治地区外,推行财政“省直管县”。
在此背景下,全国共有22个省(直辖市)在进行“省直管县”的改革探索。
[2]辽宁省在“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中,于2005年下发了《关于实行省补助资金直拨到县(市)财政管理办法的通知》,明确对省以上安排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调整工资转移支付补助、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取消农业特产税免征农业税转移支付补助、部分财政结算补助和专项补助等,实行省对县补助直接测算到县,直接拨付到县的财政管理方式。
《当前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模式探析》
《当前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模式探析》202x-7-16摘要。
改革开放促使县域经济积极探索特殊发展之路。
“苏南模式”、“珠江模式”、“温州模式”、“晋江模式”、“巩义模式”、“农安模式”及“义乌模式”等是各地在发展县域经济方面积极探索的成果,是基于中国实践的发展经济学的实验范本。
这些经验模式建立在各自相对优势基础上,只有类型相同的借鉴性,并不是广泛推广的范式。
研究分析这些模式,是为了在新形势下,面向未来,反思过去,学习借鉴,促进中国县域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
体制改革和创新才是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和根本动力。
关键词:县域经济,经验模式,体制改革,可持续发展一、县域经济及其发展模式改革开放,对地方政府的放权让利和财政体制“分灶吃饭”的实施,使得地方政府逐渐成为独立的利益主体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力。
各地政府利用所掌握的资源配置权和地域优势积极发展本地经济,国民经济发展在区域结构上出现新的不平衡态势。
县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基本的区域单元,是政权组织的基本单元和国家治理的基础环节。
作为国民经济主要基础的县域经济,因其基础性、区域性、层次性、综合性、枢纽性、农村性、集聚性、扩散性等特点,成为地方经济的核心。
目前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不平衡性和自组织性。
中国有2052个县域,从地理条件讲,有山区县(占43%)、丘陵县(占26%)和平原县(占31%);从经济特征讲,有沿海开放县、城郊县、传统农业县、山区县和牧区县等。
县域经济间发展差异甚大,发展的不平衡性非常明显:从经济系统的时空演化阶段看,有传统阶段(城乡分离,自组织发展)、发展阶段(城乡对立,向心运动)、一体化阶段(城乡融合,和谐发展);从资源开发与产业结构的演变上看,有资源开发型、资源开发与加工并重型、工贸型;从区域比较看,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较快,中部次之,西部落后;从发展现状讲,有富裕县、发展中县和贫困县。
据202x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县域人均gdp占全国人均gdp的74.8%;人均gdp最高的100个县域是最低县域人均gdp 的15.1倍。
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创建 “ 平安蒲县 ” 为载体 , 扎实开展 “ 平安乡镇 、 平安 村庄 、 平安蒲县 ” 的创建活动 , 为实现 “ 市争上游 、 全 全省创特色” 奋斗 目标创造稳定和谐的环境。
三 、 高 科 学发 展 的 能 力。 实 现县 域 经 济科 学 发 提 展 , 我 们 面 临 的一 项 重要 而 紧 迫 的 任 务 , 须 不 断 是 必
景 观 配套 开 发 , 加快 境 内国 家级 自然保 护 区 五鹿 山和
的前提和基础 。提高决策能力 , 关键在于很好地坚持 民主集 中制 , 依法决策 、 民主决策 、 科学决策 , 以科 学 决策促科学发展。同时 , 要强化决策失误责任追究 , 增 强决策 的 “ 透明度 ”, 扩大决策的参与权 和知情权 , 加 强对决策过程的有效监督 , 降低决策 风险 , 提高科学 决策水平 。要提高统筹协调的能力。重要的是处理好 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关 系, 统筹兼顾 、 学谋划 , 科 在我 们蒲县 , 当务之急是处理好城 乡发展不平衡 、 东西县 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 处理好过份依赖煤炭资源的问 题, 处理好资源开发和环境保 护等问题 。要提 高开放
( 作者系中共潞翔 业集团石圪节煤业公司党委书记 )
责编 : 军 文
上 打破 固定工 、 同制工 、 合 临时工 的用工界 限 , 实行
26第0 墨 31 0年 l 0 期
维普资讯
域经 济 发展 上 的本 质 要 求 , 同时 也符 合 我 县经 济 社 会 发展 的实 际 。三是要 务 求发展 成 效 。用科 学发展 观 指
学决策 的能 力。正确 的决 策是 实 现县域 经 济科 学发展
辽宁发展调研报告
辽宁发展调研报告辽宁是中国华北地区的一个省份,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门户和枢纽,也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本篇调研报告将着重探讨辽宁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一、现状分析1.经济发展:辽宁是中国的重工业基地,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等资源,工业发展相对较为突出。
然而,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调整和国内经济结构的转型,辽宁的经济发展面临一些挑战,如高企的工业成本、落后的技术水平以及严重的环境污染等。
2.人口问题: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辽宁人口也在持续增长。
然而,辽宁的人口结构存在一些问题,如老龄化严重、青壮年人口减少等,这可能对未来的劳动力供给和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3.环境污染:辽宁的工业化进程长期以来对环境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空气和水质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这不仅对居民的健康造成了威胁,而且对辽宁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二、问题分析1.结构调整:辽宁的经济结构还比较单一,过度依赖资源型产业。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辽宁需要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提升整体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2.技术创新:辽宁在科技创新方面相对滞后,科研投入不足,科技人才流失严重。
要实现转型升级,辽宁需要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吸引和培养高端科技人才,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
3.环境保护:辽宁的环境污染情况严重,特别是空气和水质污染超标。
为保护环境、改善居民生活质量,辽宁需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工业绿色化和循环经济发展,加强环境执法力度。
三、发展方向展望1.优化产业结构:辽宁应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如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2.加强创新能力:辽宁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并与高校、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辽宁应注重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工业绿色化和循环经济发展,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2023奋力推进辽宁实践专题研讨材料
2023奋力推进辽宁实践专题研讨材料摘要:一、引言二、辽宁实践的背景与意义三、2023年奋力推进辽宁实践的主要任务四、推进辽宁实践的具体举措五、辽宁实践对我国发展的启示六、总结正文:一、引言辽宁实践是我国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重要举措。
为了更好地推进辽宁实践,本篇文章将对其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我国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有力支持。
二、辽宁实践的背景与意义辽宁实践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的背景下提出的。
这一实践旨在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辽宁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这对于全国其他地区的振兴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2023年奋力推进辽宁实践的主要任务2023年,辽宁实践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二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四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绿色发展;五是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
四、推进辽宁实践的具体举措为了实现上述任务,辽宁实践需要采取以下具体举措: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振兴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二是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优势产业;三是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力资源水平;五是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五、辽宁实践对我国发展的启示辽宁实践为我国其他地区的振兴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包括:一是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性地解决振兴发展中的问题;二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发展质量;三是注重绿色发展,保障生态环境;四是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
六、总结辽宁实践是我国新时代振兴发展的重要实践,对于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3奋力推进辽宁实践专题研讨材料
2023奋力推进辽宁实践专题研讨材料【最新版】目录一、辽宁实践的背景和意义二、辽宁实践的进展和成果三、当前辽宁实践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四、推进辽宁实践的策略和建议五、结论正文一、辽宁实践的背景和意义辽宁实践是我国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索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
作为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辽宁省一直承担着国家经济发展的重任。
然而,近年来,辽宁省面临着资源枯竭、产业结构老化、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辽宁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创新为动力,以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进辽宁实践,力求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实现全面振兴。
二、辽宁实践的进展和成果自辽宁实践启动以来,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推进各项工作。
在经济方面,辽宁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提高经济质量效益。
在社会方面,辽宁省大力推进民生改善,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在文化方面,辽宁省积极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
在生态环境方面,辽宁省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治理环境污染,推进绿色发展。
这些措施为辽宁省的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取得了显著成果。
三、当前辽宁实践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虽然辽宁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首先,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程缓慢,新兴产业发展不足。
其次,科技创新能力较弱,高水平人才短缺,制约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再次,民生问题依然突出,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资源分配不均,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最后,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环境污染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四、推进辽宁实践的策略和建议针对当前辽宁实践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以下策略和建议:1.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提高经济质量效益。
2.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加大研发投入,吸引高水平人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3.优先发展民生事业,加大公共服务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023奋力推进辽宁实践专题研讨材料
2023奋力推进辽宁实践专题研讨材料【原创版】目录一、辽宁实践的背景和意义二、辽宁实践的主要内容三、辽宁实践的成果和影响四、推进辽宁实践的措施和建议正文一、辽宁实践的背景和意义辽宁实践,是指在我国辽宁省开展的一系列改革发展实践活动。
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辽宁省一直走在国家发展的前列。
然而,近年来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环境保护等多重压力,迫切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探索出一条符合辽宁省情的发展道路。
辽宁实践的意义在于,为辽宁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益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指导,助力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
同时,也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借鉴的发展模式,推动全国范围内的改革创新。
二、辽宁实践的主要内容辽宁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发展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2.创新驱动发展: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升辽宁的科技创新能力。
3.绿色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实施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
4.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改善,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福祉。
三、辽宁实践的成果和影响辽宁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果,对辽宁省乃至全国范围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1.经济发展质量得到提升: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辽宁省的经济发展质量得到提升,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变。
2.科技创新能力增强:辽宁实践注重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3.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坚持绿色发展,加强环境保护,辽宁省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态福祉不断提升。
4.民生改善:关注民生,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的投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福祉得到提高。
四、推进辽宁实践的措施和建议为了进一步推进辽宁实践,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和建议:1.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辽宁实践提供有力保障。
2.提升开放水平: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吸引更多优质资源助力辽宁发展。
中共辽宁省委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
见
佚名
【期刊名称】《《辽宁省人民政府公报》》
【年(卷),期】2006(000)010
【摘要】发展县域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确保我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支撑。
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
【总页数】8页(P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中共辽宁省委政策研究室、辽宁省农业厅《关于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J],
2.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 [J], ;
3.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 [J],
4.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J],
5.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中共辽宁省委政策研究室、辽宁省农业厅《关于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亿元 , 增长 4 . 县均支出 8 亿元。 01 %, . 3
一
享 税 收 增 量返 还 、 级 财政 综 合 绩 效 评 价 、 商 引 县 招
资大项 目奖励等激励政策 。
、
以资源优 势为着 力点 , “ 走 特色化 之路 ”
思 路决 定 出路 , 策 引导 行动 。各 县纷 纷依 托 政 本 地资 源 , 发挥 比较 优势 , 大力 发展县 域经 济。海城 市 具 有 明显 的资 源优势 , 已探 明矿 产 有 3 现 4种 , 特
省 财 政 加 大 了政 策扶 持 力 度 ,对 县 实施 了省 级 共
值实现 4 1 亿元 , 14 增长 1.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8 %, 8
43个 百分 点 ; 民人均 纯 收 入 4 6 . 农 60元 , 长 9 ; 增 % 财 政一般 预算收 入 18 4. 4亿元 , 长 3%, 于全省 增 8 高 平 均水 平 57个 百 分 点 ;一 般 预算 支 出完 成 3 61 . 6.
别是 以菱镁 、 滑石闻名中外 , 菱镁储量 占全 国总储
量 的 3 , 石储 量 占全 国 总储 量 的 23 /滑 4 /。据 此 提 出
了“ 进矿产 品精 深加 工 , 推 加快新 产 品 开发 , 节 约 走
提 出 了在 县 域经 济 结 构 调 整 中 突 出特 色 ,在 发 展 中创造 特 色 , 在扬 长 避 短 中培 育特 色 , 资 源 整合 在
花 园 口工 业 园 区 ; 谓 “ 线 ” 就 是 在 开 发 五个 沿 所 一 ,
海重 点 发 展 区域 的 基础 上 ,规 划 建设 一 条 西 起 葫 芦 岛 市 绥 中 县 、 至 丹 东 东 港 市 , 长 14 东 全 43公 里 的滨海公路 ] 发开放建设机 遇 , 好滩涂开发 , 开 搞
重 , 缓 和 降低 矿 产 资 源消 耗速 度 , 减 延续 矿 产 资 源
辽 宁省 县 域 经 济 发 展 条 件得 天独 厚 ,比较 优
势明显 , 但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 中 , 受计划经济体 制等因素影响 , 曾经出现了发展方式千头一 面、 产 业结构雷 同、产 品结构趋 同和特色经济不明显等
问题 。为此 , 省委 、 政府 从 辽 宁省 县 域实 际 出发 , 省
体制 、 投融资等财政政策及配套措施 , 加大财政支
持 力 度 , 动县 域 经 济 走 “ 推 五化 ” 发展 之路 , 发县 激 域 经济 内在活力 释放 。20 0 7年 ,4个县 地 区生产 总 4
发展 临港经济 、 高新技术企业和开放型经济 ; 东部
山 区县 重 点 实施 好 “ 天保 ” 程 , 展林 下 产 业 、 工 发 特 色产 业 化 龙 头 企 业 和循 环 经 济 ;西部 山 区县 主要 发展 生 态 经 济 、一 退 三 还 ” 农 业 节 水 旱 作 、 牧 “ 、 畜 业等产业化项 目, 同时 搞 好 资 源精 深 加 工 。为此 ,
维普资讯
三 农 聚 焦
发展县域经济的 辽宁实 探索 践与
姚 践 吴 淑云
( 辽宁 省财政 厅 , 阳 10 0 ) 沈 1 0 2
辽宁 作 为我 国的一 个 老工 业 基地 省 份 , 由于多 年 来受计 划 经济体 制 的影 响 , 县域 经济 一 直 是全 省 经济 发展 中的薄弱 环节 。全 省经济 份额 中 比重最 大 的工 业 主要集 中分 布在 沈 阳 、大连 等 大 中城 市 , 县 域经 济规模 小 、工业化 水平 较低 。20 0 3年 以来 , 省 委、 省政府 在 实施 全 面振兴 辽 宁 老工业 基 地 的战 略 过程 中 , 真 总 结 历史 经 验 , 定 了一 系列 支 持 县 认 制 域经 济加 快发 展 的激励 政策 , 并做 出 了 以发展 县域 经 济 为载 体 推进 社பைடு நூலகம்会 主 义 新农 村 建 设 的重 大 战 略 部 署 。省 财政厅 认 真贯 彻 落实 省委 、 政府 提 出的 省 各 项 战略决 策 ,以科 学 发展 观统 领 财政 工 作全 局 , 努力 转 变理 财 观 念 , 展 理 财 视 野 , 极 运 用 财政 拓 积
[ 谓“ 所 五点 ” 就是 沿 渤 海 一侧 的 大连 长 兴 岛 临港 ,
工业 区 、 宁 营 口沿海 产 业 基 地 、 西 锦 州 湾 沿海 辽 辽
经 济 区( 即锦 州 西海 工业 区和葫芦 岛北港 工业 区 ) , 以及 沿 黄海 一 侧 的 辽 宁丹 东 产 业 园 区 、大 连 庄河
资大项 目奖励 等扶 持政 策 ,0 5年一 07年 ,共 投 20 20 入资金 1 亿 元 ,用 于支持 县域 产业 园 区基 础设 施 1 建设 、中小 企业 信用 担保 和县域 产业 项 目贴 息 等 。
滑 石 等为 原 料 的矿 产 品 加工 业 走 资源 合 理 开 发 与
科 学利 用 之 路 ,通 过 不 断提 高 矿 产 品精 深 加 工 比
中打造 特 色 , 科技 进 步 中提 升特 色 的新 思路 。据 在 此 全 省 做 出 总体 布 局 :都 市 经 济 圈 型 的县 主要 发
展精 品农业 、 都市农业 、 观光农 业等农业产业 化 、
农 产 品 流通 企 业 和 承 接 大 中城 市 辐 射 的二 、三产 业 及 高 新 技 术 企 业 ; 海 县 主 要 借 助 “ 点一 线 ” 沿 五
型 开发 道路 , 力发 展矿 业循 环 经济 ” 全 的发 展 思路 , 积极 推 进主 导产 业提 档 升级 , 把提 高 矿 产 品精 深 并
3 地方财 6  ̄
/ o.第7 2 87 期 o /
维普资讯
三 农 聚 焦
加 工 比重 、 调整 产 品结 构 摆 在 首位 , 鼓励 以镁 砂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