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话“创新”
《说文解字》课程介绍
课程介绍
本课程主要是从文化学的视角去研究《说文解字》,立足汉字的发展渊源,诉诸以六书理论为代表传统文字学研究方法,阐明《说文》说字解经背后所蕴含的中华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并且通过综合运用文字学、考古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对说文中汉字读音构形释义“所以然”做更深层次的文化学阐释。也即从《说文》看文化,又从文化去追溯汉字背后的故事和渊源,从而揭示汉字构造和发展与中国文化传统的深层关系,还原先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理念,感悟祖先的智慧,透析汉字传承至今的民族、历史、文化因素,进而激发青年学生对古老华夏文明的热爱与崇敬之情。本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的创新之处在于,透过富有中原文化特色的典籍——《说文解字》去解读和认知其背后的中华文化传统和-先民的伟大智慧。借助视频公开课这样的开放平台,选取普通中国人俯首可拾的汉字,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等,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第一讲“《说文》汇中华文化之髓”,选取河南地域保有的重要精神文化资源之一——《说文》,从产生背景、基本内容、重大贡献等多方面进行扼要介绍,揭示《说文》不仅是一部文字学奠基之作,更是一部汉字文化专书和古代文化宝典。通过《说文》提供的传统文字学阐释方法,结合许慎对汉字的说解,深入挖掘汉字背后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传统,从而为我们透过《说文》认识传统中国文化提供了一种现实可能性。
第二讲“中华字盛千秋之奥”通过介绍说文的研究对象——汉字的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阐发作为表意文字汉字所特有的价值和功能,也即汉字表意之美、音韵之美、书法之美、精炼之美等,尤其是汉字形义与中华文化传统密切关系,重点突出汉字长盛不衰的动因。同时引入近现代以来汉字所蒙受的危机,理性认知汉字的现代价值,特别是不能将汉字子系统与中华文化母系统割裂开来。
汉语辞书的创新——评介《字词语句认读通典》
资料, 在上 海辞 书出版社 有 关 编辑 的具 体 指 导 、 心 帮助 下 , 经 耐 又 过 三年多 焚膏继晷 , 真编 写 , 认 反复 修 改 , 于 提前 完 成 了江 苏 省 终
汉 语 辞 书 的 创 新 9 1
哲学社会 科学研 究 “ 十五 ” 划 的课 题 , 规 出版 了 1 0余 万 字 的《 2 通
汉语 辞 书 的创 新 8 9
【 书评论】 辞
汉语 辞 书 的创新
— —
评介《 字词语句认读通典》
薛 以伟
摘 要 本 文 指 出 了现 有 辞 书 中不 能 满 足 中 小学 师 生 学 习汉语 、 字 需要 的 汉
一
ຫໍສະໝຸດ Baidu
些 问题 , 述 了《 论 字词 语 句认 读 通 典 》 的主 要创 新 之 处 : 习汉 字 的利 器 , 学
阅读 汉语 的 精 品 ; 过认 读 , 通 开发 潜 能 , 发 兴趣 激
关 键 词 创 新 字 理识 字 解释 字形 偏 旁 带 字
《 字词 语 句认 读 通 典 》
一
、
编 写 的 缘 起
目前市场上 的辞书林 林 总总 , 品种很 多 。但这 并 不 意味着 就
能够 满足读者 的需要 了 , 创新的天 地仍很广 阔 。《 字词语 句认 读通
母 语就 已经初 步掌握 了 , 而汉字 的字形笔 画多 、 结构繁 、 数量大 , 因
说文解字《仁》
说文解字《仁》
“仁”字: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仁”字:“亲也。从人二。忎,古文仁,从
千心作。外“尸”内“二”,古文仁,或从尸。”按照《说文解字》本书的解释,这里的“亲”就是亲密之意。清朝段玉裁认为“仁”表示两个人之间的亲密,所以“仁”字“从人二”。梁启超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也将“仁”训作“相
人偶”。但是“从人二”的“仁”不是最早的“仁”,《说文解字》说明比第一个“仁”更早的古文“仁”,还有两种:从千心的“忎”和从尸的“??”。
孔子前的“仁”:
仁的概念,孔子以前就有,春秋以前人们一般把尊亲敬长、爱及民众,忠
于君主和仪文美德都称为仁。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使用“仁”字了,金文中也有仁字,在《诗经》,《书经》等古经中使用“仁”字,一般指“亲爱”,“慈爱”。
孔子和儒家的“仁”:
孔子继承了前人的观念,并且把“仁”发展成为系统的仁说。《论语》中使用“仁”字的地方有58段共105字,孔子把“仁”作为实践中的指导原理并使
之贯穿于诸道德中。他的弟子樊迟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问答说:”爱人”,主
要意义是善待他人。孔子阐述了君子应当是仁者的观点。孔子的“仁”,涵义甚广。《颜渊篇》记载颜渊、仲弓、司马牛三人“问仁”,孔子有三种答案。
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注重仁和礼的结合,纳仁于礼,用具有形而上色彩的
价值概念“仁”,来充实既有的礼乐制度。这是孔子的创新。孟子认为仁的由来是恻隐之心,即同情心。其一例为见”孺子将入于井”时的”不忍人之心”。仁与义合称为仁义。
仁: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仁”
浅析《说文解字·月部》
浅析《说文解字·月部》
《说文解字月部》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汉语辞典,于春秋战国时期由著名语言学家、诗人、思想家屈原编写。它历史悠久,文字精辟,格言形象,是一部重要的语言学著作,对汉语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本文将基于《说文解字月部》,深入浅出地分析屈原的语言创新成就。
首先,《说文解字月部》中的月令启发屈原在文字创造方面的突破。《说文解字月部》将全月令分为农历正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编纂以此记录一定的词语及其解释。据记载,屈原想象一整年的月令由此而生,并将十二个月令关联起天文和气候,从而给月令命名不同的字符,使每个月令都有自己特定的含义。他有效地将原有的语言资源和文化传统创新结合起来,成功地完成了月令的概念的创造。
其次,《说文解字月部》屈原创新的方法编纂了一些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文字。比如,屈原创造了中国第一个月令字“朔”,将其定义为“月初发生的一切现象”。屈原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将月令用字很好地概括和表达出来,而且也充分地反映了他对月令的思考,从而为推动汉语词汇更新和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另外,屈原还创造了几个月令词,用字来指代“易”、“文”、“坤”、“革”等字的含义,承载着鲜明的文化特色和历史意义,使汉语词汇更加丰富,也为更多的表达方式开辟了道路。
最后,《说文解字月部》中收集的言论启发屈原在语言创新方面
的重要贡献。屈原发明新的词语、新的表达方式、新的句子结构,充分发挥语言的表现能力。他把中国古老的语法理论和一些新颖的表达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起一套新的语法规则,进一步拓展了汉语的表达能力,为中国乃至世界语言发展做出了弥足珍贵的贡献。
儿童识字启蒙,橙橙说文解字
儿童识字启蒙,橙橙说文解字
儿童识字启蒙,橙橙说文解字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重视,儿童识字启蒙教育成为家
长普遍关注的重点。识字是孩子语言能力和智力发展的关键,而橙橙
说文解字则是一种创新的儿童识字启蒙方式。本文将从橙橙说文解字
的理念、实施方式及其效果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探讨这一方法对儿
童识字启蒙的积极作用。
1.橙橙说文解字的理念与特点
橙橙说文解字是一套针对儿童设计的识字启蒙教育方案,其理念是
通过图画和故事的形式,让孩子能够轻松、快乐地学习汉字。橙橙说
文解字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注重培养孩子对汉字的兴趣。橙橙说文解字采用生动有趣的
图画和寓言故事,引导孩子主动学习和探索,激发孩子对汉字的兴趣,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其次,关注孩子对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培养。橙橙说文解字突
出了对文字的理解,通过图画和故事的解读,帮助孩子理解文字背后
的含义和内涵,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再次,以游戏为媒介促进学习。橙橙说文解字将识字启蒙教育与游
戏相结合,通过互动性强、趣味性高的游戏形式,提高孩子的记忆力、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汉字知识。
最后,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橙橙说文解字倡导家庭与学校的合作,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识字教育,通过共同的话题和活动,加
深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2.橙橙说文解字的实施方式
为了让儿童更好地学习橙橙说文解字,实施方式也需要得当。下面
是一些推荐的实施方式。
首先,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认知能力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橙橙说文解
汉字的文化解读读后感
汉字的文化解读读后感
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长期使用、世代传承的文字。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国语言文化独特的特征之一,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是关于汉字文化解读的读后感,以下将从个人的阅读体验和感受、文章或书籍的重要性、创新的思考和观点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个人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作为一个华人,无论是在文化教育方面,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无法脱离汉字。我阅读了很多与汉字相关的书籍或文献,每次都能感受到汉字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包含在其中的哲学、人文、历史等多重意蕴。在阅读中,我深深感受到汉字的独特力量和魅力,它不仅是一种文字,更是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
汉字像一座大海,含藏着无数的珍珠。在《说文解字》中,因为对古人的敬畏和汉字文化的追求,许多学者花费了很多年的时间和精力,编写出这部毕生力作,其中穿插了许多奇闻异事和传承下来的历史文化。整部书在表达语言文字之外,更加注重新陈代谢、内涵和象征意义的理解和传承。这令我深受震撼,也更加认识到汉字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多重意涵。
第二部分:文章或书籍的重要性
《说文解字》是目前中国汉字文化领域内的权威学术文献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尤其是对于汉字本体学研究和汉字文化传承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是研究汉字的重要著作之一,为后世汉字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历史流传至今的珍贵文献。其次,它通过汉字、文化、字典、历史、政治等多重门类的交互学科解释,使我们了解汉字的历史和形态演变,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民族认同感。另外,对于现代汉字规范的制定、汉字是如何逐渐被识读和认知的,也对我们了解和使用汉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说文解字 单字
说文解字单字
摘要:
一、引言
二、说文解字的概念与历史
三、说文解字对后世的影响
四、说文解字中的单字解读
五、现代汉字的传承与创新
六、总结
正文:
一、引言
《说文解字》是我国古代一部非常重要的汉字字典,作者是东汉时期的学者许慎。该书系统地解释了汉字的形义、音韵及其字源字形,对后世汉字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说文解字的概念与历史
《说文解字》是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共收录了9353 个汉字。许慎在编写此书时,以小篆为字形标准,对每个汉字的形义、音韵及其字源字形进行了详细解释,被誉为“字林”。自《说文解字》问世以来,历代学者对其进行了许多研究、注释和补充,使之成为我国古代最重要的辞书之一。
三、说文解字对后世的影响
《说文解字》对后世汉字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它奠定了汉字学的基础,为后来的汉字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其次,《说文解字》对汉字的形
义、音韵及其字源字形进行了详细解释,为后世汉字教育提供了便利。最后,《说文解字》的编排方式对后世辞书的编写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辞书都沿用了按部首编排的方式。
四、说文解字中的单字解读
《说文解字》中的单字解读是本书的核心内容。许慎对每个汉字的形义、音韵及其字源字形进行了详细解释,为后世学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例如,“山”字,许慎解释为:“山,地之突也。从土,从厂,厂亦声。”这里的“厂”是“岩”的本字,表示山厓。许慎通过对“山”字的解读,揭示了山的本义是地面突起的部分。
五、现代汉字的传承与创新
在现代汉字的发展过程中,既要继承《说文解字》等古代汉字研究的成果,也要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进行创新。例如,简化字就是在保持汉字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部分汉字进行了简化和优化,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同时,我们还要继续研究汉字的起源、演变和构造规律,为汉字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北师大数字化说文解字
北师大数字化说文解字
北师大数字化说文解字项目是一个创新性的数字化学术项目,旨
在通过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将古代《说文解字》一书的内容数字化呈现,以此促进古汉字文化的传承和研究。《说文解字》是东汉时期许
慎编纂的一本详细解释汉字意义和构造的辞书,被誉为汉字研究的百
科全书。
数字化说文解字项目的开展使得古代汉字文化的研究更加便捷和
高效。传统的研究方式需要研究者亲自查阅古籍,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而数字化说文解字项目通过将《说文解字》的内容进行扫描、文
字识别和数据库构建等技术处理,使得研究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子
设备获得所需信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项目还采用了大数
据分析、三维可视化和网络共享等方法,使得研究成果更加全面和立
体化。
数字化说文解字项目的意义不仅在于提供便捷的研究工具,更重
要的是恢复和传承古代汉字文化的智慧。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
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思想。通过数字化说文解字项目,我们可以深入理解汉字的来源、演变和内涵。这对于加深我们对中华
文化的认识、促进文字学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同时,数字化说文解字项目也为教育和普及汉字文化提供了新的
途径。通过数字平台的优势,项目可以将古代汉字文化的知识向更多
的人进行传播,满足公众对汉字学习和文化了解的需求。在数字化时
代,人们更加习惯于通过电子设备获取信息,数字化说文解字项目的推出将汉字文化传播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综上所述,北师大数字化说文解字项目是一项具有生动、全面和指导意义的学术项目。通过数字化手段,项目提供了便捷、高效的研究工具,促进古汉字文化的传承和研究;同时,项目也为汉字文化的教育和普及提供了新的途径。这一项目的推出无疑将促进汉字学研究的发展,加深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识,以及加强中外交流和理解。
数字化《说文解字》
数字化《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是汉字学的经典著作,对于研究汉字的起源、发展以及汉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起了重要的作用。而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如何将《说文解字》数字化,让更多的人能够便捷地使用和了解,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首先,数字化《说文解字》需要对其文本进行扫描和转化,将内容转换为数字化的文本格式,以便于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存储。同时,还需要对词条进行分类和标注,使得用户能够通过关键词快速定位相关内容。
其次,数字化《说文解字》需要借助互联网等数字化平台,让其能够被更多的人使用和了解。可以开发专门的APP或网站,提供全文检索、查询、分享等功能,也可以将其与其他数字化资源进行融合和整合,形成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文化资源。
最后,数字化《说文解字》还需要注重内容的保护和传承。数字化过程中需要注意原著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还需要加强版权保护,防止盗版和侵权等行为。此外,还需注重传承和创新,利用数字化技术创新,开发更加丰富和易于理解的汉字学习资源,促进汉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综上所述,数字化《说文解字》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数字化过程需要注重原著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保护,同时也需要借助数字化平台,让更多的人能够便捷地使用和了解。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汉字学研究和汉字文化传承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
推动汉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
艺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
艺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
《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字书之一,由许慎编纂,对汉
字的形体、音韵、义理等进行了系统的解释。其中,“艺”字的解
释是“工巧也,从工从亦,亦职也”,意思是指工艺技术或者技能。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技能,通过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表现出美感
和情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戏剧、雕
塑等等。艺术家通过自己的创作,可以表达对生活、对世界的感悟
和思考,也可以传达情感和价值观。艺术作品可以唤起人们共鸣,
激发人们的思考和情感,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艺术不仅是一种表现形式,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在追求技艺的
过程中,艺术家们不断探索创新,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追求卓越。
正如《说文解字》中所解释的,“艺”不仅仅是技艺,更是一种职业,一种使命。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为世界增添了无尽
的美感和智慧,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因此,我们应该珍视艺术,尊重艺术家,让艺术创作得到更好
的发展和传播。同时,我们也应该在生活中多关注艺术,多欣赏艺
术作品,让艺术的美感和力量影响我们的生活,让艺术成为我们生
活的一部分。愿艺术永远繁荣,愿艺术家们永远充满创造力和激情,为世界带来更多的美好和温暖。
说文解字(六、七)
说文解字(六、七)
发表时间:2009-01-04T16:44:11.530Z 来源:《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08年第11期供稿作者:张闻玉[导读] 这些记载,都是描述性的,写日食发生时,人或动物的惊恐状态。
六、日有食之
发生日食:太阳不在了,盲人乐官击鼓,小官员奔驰,老百姓乱跑。《史记》《尚书》《左传引〈夏书〉》都用了同样的文字:“辰不集于房,瞽奏鼓,啬夫驰,庶人走。”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发生在夏朝的仲康时代,称“仲康日食”。《竹书纪年》载,周“昭王十九年,天大俤(yi阴暗),雉兔皆震。”又载,周“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这些记载,都是描述性的,写日食发生时,人或动物的惊恐状态。用“日有食之”记录日食天象,最早出现在《诗•十月之交》,那是指公元前776年周幽王六年酉月(十月)辛卯一次日食,借此表达老百姓对幽王的怨愤。古人以为,日食、地震等特异灾害是上天对统治者的警告,视为不祥。此后,古籍中都使用“日有食之”记录日食。现今,我们习惯用“日蚀”或“日食”二字。而“日有食之”还有必要弄个明白。
有,塾师教你读“又”,改变声调也就改变了词性,就不能理解成动词的“有”了。这里的“有”,放在动词“食”的前面,只能视为副词,表肯定的副词,确认事实而已,不需要译出来。与之相应,表否定的副词用“无”,否定事实,今语用“不”。《论语》载,“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不会……只会……,就是这种用法。
食之,就是吃了。食之,动宾词组。“之”是宾语,泛指,意思就不具体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其中的“之”也是泛指,用不着理解为“知道它”“知道那个”。“食之”的“之”,只能看成一个形式宾语。这样,做宾语的代词“之”,可以是指代明确,意义实实在在的;也可以是泛指、虚指,徒具宾语的形式。其实,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理,有虚有实,可虚可实,字词的解释也不例外。最省力的也是最普遍的办法,是将自己无法解说的字词称为“语气词”。
章太炎训诂特点及成就
章太炎训诂特点及成就
作者:张超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21年第02期
内容摘要:章太炎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小学大师,他的研究广泛吸收了前人学者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证明前人学者研究的正确性,或者阐发新的解释。章太炎的训诂在方法上承袭了乾嘉学派的传统,在此基础上还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这里主要从《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为例来分析其训诂方法和训诂成就。
关键词:章太炎《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其他训诂著作训诂成就
章太炎语言文字方面的成就颇高,在文字、音韵、训诂等都有较多的继承和创新,他也是第一个提出“语言文字学”的学者他坚持无征不可信的学风、宁可详细不可做省略的方法、在研究中讲求史料的方法。在训诂方面带有很多乾嘉学派的遗风,他的训诂方法在《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中体现的较为典型,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著作,对诸子、医学等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大的成就。
一.乾嘉学派对章太炎的训诂影响
乾嘉学派兴开始于清初,在清朝的中期至嘉庆时期达到了一个鼎盛的高峰,乾嘉学派又被称为考据学,乾嘉汉学或朴学。乾嘉学派注重考据,讲求用文字、音韵训诂的方法去阐释经文,该学派继承了汉代儒学训诂和考证的方法,继承了汉代朴实的学风,和宋学不同,具有朴素的研究方法,从基础入手,故又称为朴学。乾嘉学派在发展的近百年历史中。出现了许多研究大家如顾炎武、戴震、钱大昕、段玉裁等。近代著名的国学大师章太炎也受到了乾嘉学派的影响。章太炎早年曾在杭州的诂经精舍学习经史词章等方面的内容,师从古文大师俞樾,章太炎的学术成就颇多,对乾嘉学派的继承与创新也体现在许多方面。侯外庐曾评价章太炎说:“太炎在近代中国学术史上,是自成宗派的巨人。”[1]
科研项目创新性定义与类型分析
科研项目创新性定义与类型分析
李攀;宣峰;王强
【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
【年(卷),期】2022(42)12
【摘要】对创新的理解不同,直接影响科研项目申请和评审等科技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为此,依据《实用说文解字》,首先从字源和词源角度分析“原创”“创
新”“特色”的含义,阐述创新的原始含义,将创新定义为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其内涵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设立的科学研究项目的关注点相同;基于此,将创新划分为原生性原创、仿生性原创、组合性创新、替代性创新、转用性创新、特色性创新、次序性创新七大类,以期为
管理者制定合理的政策导向以及科研项目的立题定位和撰写、项目定性评审和社会性评价提供助力。
【总页数】5页(P158-162)
【作者】李攀;宣峰;王强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金华市石门蓝镇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N04;G311;G301
【相关文献】
1.研究生对科研项目的创新性和促进作用分析
2.基于知识基和网络嵌入性的企业微创新类型选择\r——多案例探索分析
3.经济环境、环境规制类型与省域节能减排
技术创新
——基于异质性科研主体的实证分析4.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性的样态及其机制研究——基于中部地区三种不同持续类型政府创新案例分析5.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性的样态及其机制研究——基于中部地区三种不同持续类型政府创新案例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说文解字第一章主要内容
说文解字第一章主要内容
摘要:
说文解字第一章主要内容
正文:
《说文解字》第一章主要内容涵盖了汉字的起源、发展、构造方法以及六书分类等方面,为后世研究汉字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首先,本章介绍了《说文解字》的成书背景,包括作者许慎的学术成就及其在我国文字学、语言学领域的重要地位。许慎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字学家,他通过研究诸多经典著作,对汉字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归纳,著成了《说文解字》这部传世之作。
其次,本章详细阐述了汉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汉字起源于象形文字和指事文字,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出现了会意和形声等构造方式。同时,汉字的简化与规范也得到了逐步发展,如隶书、楷书等书体的出现。
接着,本章重点解析了汉字的基本构造方法,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等。通过具体举例,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构造方式的内涵和应用。
此外,本章还详细介绍了汉字的六书分类,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这六书对后世汉字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研究汉字构造的重要理论依据。
最后,本章探讨了汉字的演变与应用。从古今汉字的演变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汉字在历史长河中的变化。同时,汉字在书法艺术和实际应用中的创新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象形英语说文解字
象形英语说文解字
摘要:
一、象形英语的概念
二、象形英语的起源和发展
三、象形英语的特点和应用
四、象形英语的意义和价值
五、结论
正文:
象形英语说文解字
一、象形英语的概念
象形英语,顾名思义,是一种通过象形的方式来表达英语单词意义的英语学习方法。它将英语单词的字母通过形象的图画来表示,使得学习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记忆单词。
二、象形英语的起源和发展
象形英语起源于古埃及,当时的文字就是通过图画的形式来表达信息的。随着历史的演变,这种象形文字逐渐演变成了我们今天所使用的字母文字。然而,象形英语并没有完全消失,它仍然以各种形式存在于英语单词中。近年来,随着英语学习方法的不断创新,象形英语作为一种有趣且有效的学习方式再次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三、象形英语的特点和应用
象形英语的特点在于它通过图画的形式将抽象的字母具体化,使得学习者
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记忆单词。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初学者,可以帮助他们更轻松地入门英语学习。象形英语的应用范围广泛,不仅可以用于单词记忆,还可以用于语法和句型教学。
四、象形英语的意义和价值
象形英语作为一种英语学习方法,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它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英语单词,提高记忆效果,从而提高英语学习效率。此外,象形英语还能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有趣。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象形英语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五、结论
总的来说,象形英语作为一种创新的英语学习方法,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趣味性。通过象形英语,学习者可以更轻松地理解和记忆英语单词,从而提高英语水平。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象形英语只是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辅助手段,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英语学习方法。
《说文解字》讲稿
一、作者及其创作
1、东汉时期,许慎。汝南召陵(河南郾城)人。 (5)35岁到55岁,增删修订《说文解字》数稿,于公元
121年(汉安帝建光元年),吩咐儿子许冲进京,向朝廷 献上《说文解字》。 (6)病老家中,大约卒于桓帝当政早期,终年约80有余。
一、作者及其创作
上网检索书刊、阅览数据库文献等电子资源
总服务台提供免费wifi上网账号。
参加活动可预约报名,请先加入QQ群。 中科院武汉馆读者服务QQ群(261423412)
发送信息:活动名称-姓名-手机号
《说文解字》 (译述全本 )(彩图全解)
一、作者及其创作 二、内容概述 三、价值(原始创新)
一、作者及其创作
形声字是由表示字义的形旁和表明字音的声旁两部分组成。 A、根据事物的类别造字,指示字义部分,被称为形符(形旁)或意符。 B、取一个与所造新字字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作为表示读音的声符,和形符组成新字。 从水,工声。 从水,可声。 右形左声:攻;上形下声:简;下形上声:基;外形内声:园;内形外声:闷。 形声字的产生是汉字从表意文字到意音文字的飞跃,使汉字有了一定的可读性,一定程度上 弥补了纯表意文字的不足。百分之八十以上。
三、价值(原始创新)(两纲)
2、纵向的大纲——六书
(4)六书的定义 ●转注字:“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文解字话“创新”
马山美
汉字象、数、形、声、义兼赅,充满了大写意与大智慧,每一字体,每
一笔画,都折射出中华文明的根本,反映了东方思维的内涵。汉字超越时空,历劫不衰,而今又是世界上输入电脑速度最快的文字,可以说,汉字是世界上最发达、最完美、最深邃、最有哲理和生命力的一种文字体系。说到语文教育的“创新”,我们不妨从这两个字的构造上谈起,也许能发现一些最根本但常常被我们忽略的问题。
“创新”二字一个带刀(),一个带斧(斤),可见创新必须大刀阔斧。
“创”字从刀,仓声,在金文中的写法,像一个躺着的人,手上脚上都标有小竖,表示受了伤,是个指事字,但后来或体字“创”出现,原字遂废,这样一来,“创”和“新”都成了形声字,那么表音的“仓”和“亲”本来并没有多少实在意义,不过同音字很多,古人偏偏选择了这两个字,我们也不妨进行一下阐释——“仓”,似乎暗示着创新首先要有一个仓库进行知识储备和道德修养;“亲”,仿佛提醒我们进行创新时莫忘了亲近对象、真情投入。因此,我们可以把“创新”理解为,在丰富宽广的积累上,以热情真挚...............................
的情感投入,大刀阔斧地改革旧制开创新界。....................
一、“仓”——积学以储宝
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肖鹰教授阐释“创新”时曾说:“‘创新’有两个含义:第一,以旧翻新,改造、更新现有的东西,即所谓革新(improve,reform);第二,无中生有,创造全新的东西,即所谓创造(create)。在这个世界上,一切的创造都要有所本,需要自然和历史的资源,因此,没有绝对的创造。”可见,创新绝不是凭空而来,需要“有所本”。《文心雕龙·神思》中说:“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斥,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在这段文字中,刘勰对写作所必需的多方面的素质、修养和能力,概括得虽不尽完善,但他道出了写作的“首术”、“大端”,认识到了从事写作必须综合发挥多方面的素质、修养和能力的重要性,尤其把“积学”排在了首位。马克思写《资本论》,历时40年,阅读、分析了浩如烟海的理论著作、事实材料和统计数字,他做过摘要的书籍就有1500多种,走访的工人不计其数;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书中涉及到诗词、方言、灯谜、酒令、典章制度、宗教信仰、建筑艺术,以及医药、绘画、乐曲、食谱、服饰等各方面的知识,还有对封建家庭内部生活场景、衣食住行的描写,没有切身的体验和骨子里的熟稔,实在是无法驾驭的。想要创新,不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不体验生活,不博览世界,恐怕是不行的。
宋人黄庭坚在为画作评时说“胸中有万卷书,目饱前代奇迹,又车辙马迹半天下”,方可成大作。作画如此,为人师更应如此。事实上,所有富于魅力的教育思想背后都有着广采博取的积淀。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又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还云:“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可见学习需重储备,更要注意对储备之物的运用,也即在经历中积累经验,在经验中寻求发展。
我们以往非常信奉孔子说的“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此说固然极有道理,不晓得温故知新,不晓得触类旁通,不晓得利用经验——“一”,
去探求新知——“三”,的确可以“不复也”。但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这“一隅”之得绝非“一孔之见”,它需要大量的积量与整合。
五四后的语文教育操作总体思路,一言以蔽之曰:“举一反三。”每学期以十几篇“范文”为例,进行“科学”地拆解、深入地“鉴赏”、精心地“把玩”、反复地“历练”,企望学生由此可掌握破解文章的密码,一招制敌。这种思路,完全是一种科学化、理科化的路子,语文是一门非常感性、灵动的科目,绝不是能找一个约定俗成的公式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没有大量的积累、吟悟,哪来最后的真知灼见?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在不丢弃局部的“举一反三”的前提下,非重视总体的“举三反一”不可。有了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思悟能力,面对新知时才可能夺胎换骨、点铁成金。
此外,这个“仓”字不仅指丰富的学识,也包含着宽广的胸襟,应该是知识积累和道德修养的双重储备。最近出现的所谓“80后作家”及其拥趸者们在各种媒体上大放厥词并迅速走红的现象,正是缺少必要的积累和修养,产生的一种浅薄而聒噪的“行为艺术”。这些少年作家们不能说没有才气、没有思想,最让他们引以为傲的就是所谓的“叛逆”和“创新”,但是因为缺少知识与阅历的双重积累,他们的作品总是在咖啡馆、香水雨、冲天怨气、新鲜刺激和暧昧情感中徘徊,除了自己的喜好不知道世上还有别的趣味,除了自己的哥们不知道世上还有别的种群,除了自己的“小宇宙”不知道世上还有别的“大周天”。作为少年,他们可以把这些当成率真,但是要陶醉于此甚至容不得一点不同的声音,其眼界之窄、境界之低都让人叹息,其发展的方向、前面的道路也会因为底气不足让人难以乐观。物理学家沈致远在《基础宽些,再宽些》一文中说:“埃及的金字塔高矗入云,历经几千年风霜雨雪,依然巍然屹立,靠的是宽广的基础。学习要像金字塔:基础宽些!再宽些!”没有宽广的基础,创新只能是个华美的汽泡,所做的努力也只能是速朽的闹剧。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工具性兼具的学科,涉及面广,包罗万象,学科的特殊性必然要求施教者和受教者为创新做出更加实在和广博的储藏,具备更加宽容和大气的胸襟。
二、“亲”——情动而辞发
台湾大学的叶嘉莹教授在回答学生提出的“学习古典文学有什么用”的问题时,说:“的确,学了古典诗词既不能帮助你找到职业,更不能帮助你挣钱发财。那么,为什么还要学它呢?我以为,学习古典诗词最大的好处就是使你的心灵不死。庄子说:‘哀莫大于心死,身死次之。’如果你的心完全沉溺在物欲之中,对其他一切都不感兴趣,那实在是人生中第一件值得悲哀的事。”四川大学的羊玉祥先生针对社会上有关“学习古典诗词于世无补甚至有害”的论调作过这样的揭批:“其实这是无知。无知,可能造成两个极端的结果:疯狂的迷信和粗野的亵渎。”两位先生虽然谈的是学习古典文学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心灵不死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无知无情对于世界的致命伤害,如果创新只是机械性的操作和单纯物质的量变质变,而没有真心的热爱和真情的投入,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立足讲坛,不可无德,不可无才;立足语文讲坛不可无德,不可无才,还不可无情。中国历来品文讲究意象,追求意境,《人间词话》有语:“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