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隐瞒婚育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吗

合集下载

劳务派遣合同孕期辞退

劳务派遣合同孕期辞退

一、劳务派遣合同孕期辞退的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劳动合同。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劳动合同。

”二、劳务派遣合同孕期辞退的维权途径1. 向用人单位提出异议:女职工在签订劳务派遣合同后怀孕,如用人单位要求解除合同,女职工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异议,要求用人单位履行合同,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2. 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如被用人单位非法辞退,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要求监察部门依法查处。

3. 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如被用人单位非法辞退,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仲裁委员会依法裁决。

4.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结果不利,女职工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劳务派遣合同孕期辞退的维权要点1. 保存相关证据: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要保存好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务派遣合同、生育证明等相关证据,以便在维权过程中提供有力支持。

2. 了解法律规定:女职工要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自己的权益,以便在维权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采取行动。

3. 寻求法律援助:如女职工在维权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寻求帮助,获取专业法律人士的支持。

4. 注意维权时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为一年,女职工要把握好维权时效,及时采取行动。

总之,劳务派遣合同孕期辞退问题涉及女职工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不得违反法律规定非法辞退孕期、产期、哺乳期女职工。

女职工要积极维权,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期女员工总结

三期女员工总结

“三期”女职工问题总结一、定义三期A:孕期B:产期(标准时间128天。

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C:哺乳期(是指从婴儿出生到1周岁之间的期间)二、工作调整1、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原则条件下,可以调整;2、单方调整:1)、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用人单位可以调整其岗位(不能降低其待遇)2)、从禁忌工作岗位上调整到非禁忌工作岗位;依据《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和《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3)、符合法律规定,而且具有充分证据证明其合理性。

①、公司经营需要;②、部门解散、岗位撤销;③、休假后,原岗位有人顶替;④、工作地变更或搬迁;三、薪酬调整不可以降低其工资。

但是,用人单位有严格的薪酬绩效管理制度,可以视三期女职工当月的业绩和出勤天数,发放符合绩效的奖金、销售提成、全勤奖等。

说明:企业可以实施薪随岗动,但对三期女职工而言,要有充分的证据或制度来佐证,不建议降低工资。

依据:《妇女权益保护法》第27条规定任何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职工的工资,辞退女职工,单方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

但是,女职工要求终止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的除外。

各单位在执行国家退休制度时,不得以性别为由歧视妇女。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5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

四、几种解除情形(一)、单方解除依据《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在”三期"女职工存在过错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且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包括: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5)、因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6)、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依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依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依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摘要:1.劳动合同法第38 条的概述2.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3.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4.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5.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益保障正文:【一、劳动合同法第38 条的概述】劳动合同法是我国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第38 条规定了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

根据该条款,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二、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1.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在试用期内,劳动者可以提前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此外,在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条件、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等情况下,劳动者也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2.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在劳动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等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三、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1.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劳动者应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并书面说明解除劳动合同的原因。

用人单位在收到通知后,应尽快为劳动者办理离职手续。

2.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用人单位应事先通知劳动者,并说明解除劳动合同的原因。

在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为劳动者办理离职手续,并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四、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1.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应依法支付经济补偿。

2.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后,应依法支付经济补偿。

如果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

【五、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益保障】劳动合同法第38 条明确规定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时的权益保障。

劳动保障监察典型案例

劳动保障监察典型案例

劳动保障监察典型案例未结婚先怀孕用人单位可否解除劳动合同2010-04-14 14:11:20 作者:案件审理室来源:浏览次数:21 龚律师:去年2月,我与一家销售公司签订了为期2年的劳动合同,我负责货物调度工作。

近日,公司得知我已经怀孕3个月后,以我与男友没有结婚便怀孕,违反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为由,要求和我解除合同,并要我在1个月内办理交接手续。

请问,公司可以辞退怀孕的员工吗?--读者廖娟廖娟读者:我国《劳动法》第29条第3款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与其的劳动合同。

国务院《女职工保护条例》第4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

可见,对孕期女职工的保护,法律和法规并没有区分属于“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怀孕”还是“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怀孕”,其立法目的是在于保护妇女和胎儿的权益,因此,你虽然是未婚先孕,也应受到《劳动法》和《女职工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保护。

我国《婚姻法》和国家有关计划生育的法规、政策中明令禁止非法同居怀孕、生育,但这只能说明,你应当受到来自违反这些规定的处罚,如承担社会抚养费等,而不等于你违反了《劳动法》、《女职工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也就是说,不同的法律,由于调整的范围和对象不同,适用时不应混淆。

因此,尽管你未婚先孕违反了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公司也不能以此为由与你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公司固执己见,你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未通知职工须承担责任2009-07-29 10:44:33 作者:案件审理室来源:浏览次数:439 2007年10月14日,日照市某装饰公司招聘张某在其公司工作。

同年11月,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3个月,合同固定期限3年,月工资1200元,实行标准工时工作制。

2009年1月26日,装饰公司解除了与张某的劳动合同。

张某在经过劳动仲裁后,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解除劳动合同摘要:一、劳动合同法第38条概述二、第38条解除劳动合同的具体情形1.劳动者原因1.1 劳动者过错性解除1.2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解除1.3 劳动者客观情况变更解除三、用人单位违反第38条的法律责任四、劳动者如何维权五、总结正文:劳动合同法第38条是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

根据该条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符合法定情形下,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分为劳动者原因和用人单位原因两类。

一、劳动者原因1.劳动者过错性解除劳动者有过错行为,用人单位可以依据第38条解除劳动合同。

常见的过错行为包括: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工作造成严重影响等。

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解除劳动者因身体或者能力原因,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的,用人单位可以依据第38条解除劳动合同。

3.劳动者客观情况变更解除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二、用人单位原因用人单位可以依据第38条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企业转产或者重大技术革新、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等。

三、用人单位违反第38条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违反第38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劳动者有权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支付赔偿金。

赔偿金为经济补偿的两倍。

四、劳动者如何维权1.了解法律法规,明确自己的权益。

2.收集证据,证明用人单位违法行为。

3.与用人单位协商,寻求协商解决。

4.协商无果,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5.对仲裁结果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总之,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符合法定情形下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应当了解自己的权益,遵守相关规定,遇到违法行为时积极维权。

劳动合同法第23条

劳动合同法第23条

劳动合同法第23条
劳动合同法第23条规定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特殊情况下的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根据该条款规定,劳动合同可以在以下情况下解除:
1. 被劳动者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
2. 劳动者因病或者非因工负伤,不能从事原工作,经劳动能力鉴定确认,本人或者家属要求解除劳动合同的;
3. 劳动合同订立时,隐瞒与工作有关的重要事实,对劳动合同的订立产生重大误导的;
4. 用人单位的重大违法行为或者违反劳动合同导致劳动者不能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
5. 劳动者符合法定退休年龄条件的;
6.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3条的规定,以上情况下劳动合同可以解除,但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条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一方应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对方。

然而在特殊情况下,如劳动者因病或者非因工负伤不能从事原工作,经劳动能力鉴定确认,本人或者家属要求解除劳动合同,解除合同可以立即生效。

此外,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3条的规定,如果因用人单位的重大违法
行为或者违反劳动合同导致劳动者不能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

赔偿金的计算基准可以根据劳动者因解除劳动合同而遭受的损失以及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程度来确定。

综上所述,劳动合同法第23条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提供了明确的规定。

根据条款规定,特殊情况下劳动合同可以解除,并且为劳动者提供了保护措施,以确保合法权益的实现。

劳动合同可撤销的五种情形

劳动合同可撤销的五种情形

劳动合同可撤销的五种情形劳动合同是雇主和员工之间的一项重要法律文件,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尽管劳动合同的目的是确保雇主和员工之间的权益平衡,但在一些情况下,劳动合同可能会被撤销。

本文将介绍劳动合同可撤销的五种情形,并探讨每种情形的原因和影响。

情形一:双方协商一致当雇主和员工之间存在一些不可调和的矛盾和争议时,他们可能会通过协商一致的方式终止劳动合同。

这种情况下,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相互解除劳动合同。

具体原因可能包括工作环境的不满、职位调整或工资待遇等。

虽然双方和平解决争议可能会减少法律程序的麻烦,但当合同被撤销后,员工可能需要面临一段时间的失业。

情形二:合同期限届满劳动合同通常在双方约定的期限内有效。

当劳动合同到期时,双方可以选择续约或终止合同。

如果双方达成共识,劳动合同会自然终止。

在这种情况下,每一方都有时间评估是否继续维持劳动关系。

续约通常需要重新商定工资、福利和其他条款,并可能被进一步调整。

情形三:严重违反合同约定如果员工或雇主严重违反劳动合同的约定,对方可以选择解除合同。

例如,如果员工多次迟到或旷工,或者雇主拒不支付约定的工资,则对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解除合同。

此类诉讼可能导致长期的法律纠纷和劳动争议。

情形四:双方协议解除在某些情况下,双方可能通过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这可能是因为公司降低规模、重组,或员工个人原因导致的。

在协议解除的情况下,双方可以达成一致意见,避免了可能产生的法律争端。

然而,员工可能会面临就业不稳定和寻找新的工作机会的挑战。

情形五:不可抗力事件劳动合同的强制力并不适用于不可抗力的情形。

这些情况可能包括自然灾害、战争、法律法规变动等无法预料和控制的事件。

例如,当公司因自然灾害而关闭时,可能会导致无法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员工将不得不寻找其他就业机会。

总结劳动合同的撤销可能是由于双方协商一致、合同到期、违反合同约定、双方协议解除或不可抗力事件引起的。

每种撤销情形都有其独特的原因和影响。

未如实填写婚姻状况被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合理吗

未如实填写婚姻状况被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合理吗

未如实填写婚姻状况被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合理吗背景最近有一起事件引起了不少关注:某公司解除了一名员工的劳动合同,理由是该员工在面试时未如实填写婚姻状况,导致公司对其做出了错误的岗位安排,最终影响了公司业务的运营。

这件事引发了许多的热议和争议,那么,未如实填写婚姻状况真的是足以被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合理理由吗?下面就来详细探讨一下。

相关法律法规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相关的法律法规。

中国劳动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得歧视求职者的婚姻状况,招用工人、职员,应当以其能力、文化水平、身体条件等为依据。

这说明,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不能以婚姻状况作为招聘决策的考虑因素。

同时,依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39条,劳动合同方式之一是解除,而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必须依法依规,不能随意解除。

因此,用人单位不能随意解除员工的劳动合同,必须要有法律的依据。

问题分析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事件,看看它的核心问题到底是什么。

第一,是否存在未如实填写情况。

公司所言的“未如实填写婚姻状况”,不仅仅是行政机关收到上述文件后的索证索票,还有此前面试招聘环节中,公司是否合法询问了该员工的婚姻状况,以及该员工是否故意隐瞒了自己的实际婚姻状况。

如果能够证明该员工的确存在隐瞒行为,那么这个事件的争议点也就不存在了。

第二,招聘流程是否合规。

如果公司在招聘过程中已经违反了“用人单位不得歧视求职者的婚姻状况”的规定,那么企业方面对其进行的人才选拔决策就被认为是有歧视行为的。

在此基础上解除劳动合同,显然就不具有合理性。

第三,就算有隐瞒行为,也不能成为解除劳动合同的合理理由。

假如员工确实有隐瞒行为,那么用人单位不能够因为这点小小的“瑕疵”就随意解除劳动合同,必须依据《劳动合同法》和相关法规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

可能的解决方案那么,在这个事件中,面对公司解除劳动合同时员工是否可以有合理的解决方案呢?首先,员工可以提供证据证明公司在面试时存在违规行为从而导致此次事件的发生。

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基于特定情形,单方面终止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关系。

这种做法在劳动法中有着严格的规定和限制,以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一、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可以在以下情形下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1.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2. 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3. 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4. 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严重影响本单位工作任务完成的;5. 劳动者因本法第39条第1项规定的情形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二、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用人单位在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时,需要遵循以下程序:1. 通知:用人单位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或者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2. 说明理由:用人单位需要明确告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原因;3. 听取意见:用人单位应当听取劳动者的陈述和申辩;4. 记录:解除劳动合同的过程应当有书面记录,以备日后查询和证明。

三、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需要根据劳动者的工作年限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补偿标准通常为每满一年工作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

四、解除劳动合同的禁止情形用人单位不得在以下情形下解除劳动合同:1. 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2. 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3. 劳动者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4.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五、劳动者的救济途径如果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违法或者不当,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寻求救济:1. 协商:劳动者可以首先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寻求解决问题;2. 调解:如果协商不成,可以请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进行调解;3. 仲裁: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4. 诉讼: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24版孕妇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024版孕妇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024版孕妇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孕妇在怀孕期间享有特殊保护。

孕妇有权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

二、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
1. 孕妇因怀孕、生育或哺乳期间,无法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任务;
2. 孕妇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
3.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约定,损害孕妇合法权益。

三、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
1. 孕妇应提前30天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书面申请;
2. 用人单位应在收到申请后15日内给予答复;
3. 双方协商一致后,签订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

四、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
1. 孕妇解除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应按照法律规定支付经济补偿;
2. 经济补偿的计算方式为:每工作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

五、解除劳动合同的注意事项
1. 孕妇在解除劳动合同前应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
2. 孕妇应保留与用人单位的沟通记录,以备不时之需;
3. 如用人单位拒绝支付经济补偿,孕妇可依法申请劳动仲裁。

六、解除劳动合同后的权益保障
1. 孕妇在解除劳动合同后,仍享有生育保险待遇;
2. 孕妇在解除劳动合同后,可依法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3. 孕妇在解除劳动合同后,可依法要求用人单位出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

七、附则
本规定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由用人单位和孕妇共同遵守。

如遇特殊情况,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调整。

35岁单身女性为求职造假“已婚已育”,公司能马上开除吗?

35岁单身女性为求职造假“已婚已育”,公司能马上开除吗?

35岁单身女性为求职造假“已婚已育”,公司能马上开除吗?今年6月,甲公司想开除已经入职两年的员工小李,理由是小李在入职时提供的资料存在虚假情况。

事情是这样的:小李所在的岗位是财务岗位,要经常加班,所以公司当初在招人的时候就有要求要已婚已育。

两年前,35岁单身的小李入职,在《员工入职登记表》上的婚育状况写的是已婚已育,但是今年3月她向公司申请了事假,理由是要回家保胎,且提供的结婚证上的日期是在去年10月份。

根据公司规定“员工提供虚假资料或报告的,立即解雇,不作任何经济补偿。

”所以甲公司认为小李存在欺诈的情况,因此想要解除与小李的劳动合同。

小李隐瞒婚育情况,甲公司是否有权单方解除与小李的劳动合同呢?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什么是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呢?法律对于这一点没有明确的规定。

但通常来说,应当结合劳动者所在岗位,从是否影响正常履行劳动合同的角度入手。

考察如下因素:学位学历、工作履历、职业技能、执业资质等。

而对于婚姻情况、生育情况、性取向等涉及个人隐私且与履行劳动合同无关的事项,劳动者则无需相告。

另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规范招聘行为促进妇女就业的通知》第二条也有规定,不得以性别为由限制妇女求职就业、拒绝录用妇女,不得询问妇女婚育情况,不得将妊娠测试作为入职体检项目,不得将限制生育作为录用条件,不得差别化地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甲公司所主张的小李存在欺诈情况,这一点是不成立的。

甲公司和小李虽然有互相告知的义务,但是这种告知义务的内容也是有限制的。

而且小李所在的岗位是财务,对生育部分的隐瞒对工作能力及履行工作并不产生直接影响。

因此小李的隐瞒行为不构成合同法上欺诈,所以甲公司与之签订劳动合同应合法有效。

此外,不管小李是否生育,公司都没有知情权,反而公司的规定及录用条件会被认定为就业歧视。

劳动法实用案例:未婚生育,公司不批生育假纠纷案

劳动法实用案例:未婚生育,公司不批生育假纠纷案

【案例分析】陈女士是某科技公司的一名年轻员工,入职已有三年。

在同事眼中,她工作勤奋、认真,综合素质优秀。

在入职的第三年,陈女士意外怀孕。

考虑到自己的事业刚刚起步,且工作前景看好,她决定暂时隐瞒怀孕的事实,继续投入工作。

在怀孕两个月时,由于身体不适,陈女士需请假一周进行孕期检查。

公司以陈女士没有提前报备怀孕为由,拒绝批准假期。

陈女士只好硬撑着身体继续工作,最终因健康状况不佳而被迫辞职。

陈女士认为公司不批生育假的行为违反了劳动法规定,于是向劳动仲裁部门提起申诉。

【案例结果】经过劳动仲裁部门的调查和审理,法院作出以下判决:1.公司应批准陈女士的生育假,并支付其请假期间的工资和福利待遇;2.公司需支付陈女士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赔偿金;3.公司需支付陈女士孕期检查费用及生育费用。

【律师点评】根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女职工在孕期和产期享有特殊的劳动保护权益。

其中包括:1.产假:女职工生育享有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

难产或者多胎生育的,增加产假15天。

2.生育津贴:女职工产假期间,企业应当为其支付生育津贴,标准为女职工所在企业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3.医疗待遇:女职工因怀孕和生育发生的医疗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药费等,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

4.劳动保护:用人单位应当为女职工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如调整工作强度、安排休息日等。

本案中,陈女士作为女职工,依法享有上述权益。

公司不批准其生育假和孕期检查假的行为构成违法行为。

同时,由于公司在陈女士怀孕期间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承担经济赔偿金等法律责任。

【法律法规引用】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九条: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3.《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或者多胎生育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劳动合同实施条例34条

劳动合同实施条例34条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34条是关于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

本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在符合特定情形下,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并且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本文将对该条款进行详细解读,并探讨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一、条款内容《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34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且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一)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二)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三)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四)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五)劳动者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二、条款解读1. 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本项所述情形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如违反工作纪律、操作规程等。

用人单位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应当经过民主程序,并向劳动者公示。

劳动者在明知规章制度的情况下,若严重违反,用人单位可以据此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2. 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本项所述情形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

如泄露公司机密、收受贿赂、滥用职权等。

用人单位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3. 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本项所述情形是指劳动者在其他用人单位兼职,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在用人单位提出后,仍拒不改正。

用人单位可以据此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4. 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本项所述情形是指劳动者在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过程中,采用欺诈、胁迫等手段,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合同。

2024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解读一览

2024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解读一览

2024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解读一览2024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了劳动合同解除的情况和程序。

该条款共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内容,包括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解除程序的要求、返还证件和物品、补偿和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是对2024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解读一览。

一、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劳动合同可以在以下情况下进行解除:1. 双方协商一致:雇主和劳动者可以通过协商一致的方式解除劳动合同。

这意味着双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终止原有的劳动合同关系。

2. 一方提前三十天书面通知对方:一方在合同期限届满前,可以提前三十天书面通知对方解除劳动合同。

这种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的一方需要提前三十天通知对方,以确保对方有足够的时间做出应对。

3. 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雇主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如果劳动者在录用时提供虚假材料、隐瞒重要事实或者不符合职位要求等情况。

这是为了保证雇主可以根据招聘需要,选择合适的人员从事相应工作。

4. 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职业道德:如果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职业道德,且劳动纪律提出书面警告后依然没有改正的,雇主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二、解除程序的要求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 书面通知:无论是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合同,还是一方提前三十天书面通知解除合同,都需要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

这样可以确保解除合同的意图被确认,避免双方产生争议。

2. 提前通知期限:提前通知解除合同的一方需要提前三十天通知对方。

这样可以给对方足够的时间做出安排,避免对方的利益受到损害。

3. 解除生效日期:解除合同根据书面通知的时间确定生效日期。

这意味着解除合同不是立即生效的,而是在通知期限届满后生效。

三、返还证件和物品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劳动合同解除后,劳动者有权要求雇主返还其劳动合同中的证件和物品,如工资支付凭证、培训材料等。

劳动合同法第38条内容

劳动合同法第38条内容

劳动合同法第38条内容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了劳动者在下列情况下可以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请求:一、在规定的试用期内的;二、因劳动合同订立时作虚假的合同内容或者故意隐瞒与劳动合同有关的重要事项,对订立或者履行劳动合同投有重大误解的;三、用人单位严重违反劳动合同的;四、因不可抗力不能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

根据以上规定,劳动者在以上情况下可以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请求。

首先,在试用期内,劳动者在任何时间都可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请求。

试用期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前的一段时间,用于相互了解和考察,确定是否适合彼此合作。

如果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发现自己不适应工作环境或者发现用人单位有不正当的要求,可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请求。

其次,如果用人单位在订立劳动合同时故意作虚假的合同内容或者故意隐瞒与劳动合同有关的重要事项,导致劳动者对订立或者履行劳动合同投有重大误解,劳动者可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请求。

这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防止用人单位通过欺骗手段获取劳动者的劳动力。

再次,如果用人单位严重违反劳动合同,导致劳动者不能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请求。

严重违反劳动合同包括但不限于拖欠工资、恶意降薪、强制加班等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可以通过解除劳动合同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最后,如果因不可抗力的原因,劳动者无法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如自然灾害、战争等,劳动者可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请求。

不可抗力是指劳动合同订立后发生的、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在不可抗力的情况下,劳动者没有义务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总之,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了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虚假合同、严重违反合同和不可抗力等情况下可以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请求。

这些规定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劳动者在工作中得到公平待遇和合法权益的保障。

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本文将详细介绍第38条的具体内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程序及后果,并提供一些应对策略与建议。

一、劳动合同法第38条概述我国《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同时,该法第39条、第40条、第41条分别规定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过错性解除、无过错性解除以及经济性裁员等情形。

第38条是解除劳动合同的基础规定,体现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平等地位。

二、第38条解除劳动合同的具体情形1.用人单位过错性解除用人单位过错性解除是指用人单位因违反劳动合同约定或者法律法规规定,致使劳动者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如用人单位未按照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未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违反工作时间规定等。

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有权要求支付经济补偿。

2.劳动者过错性解除劳动者过错性解除是指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违反劳动合同约定或者法律法规规定,致使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如劳动者在岗位上严重失职、营私舞弊、泄露用人单位商业机密等。

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无需支付经济补偿。

3.协商解除协商解除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达成解除劳动合同的协议。

双方可以就解除劳动合同的具体事宜进行协商,如支付经济补偿、办理离职手续等。

协商解除是双方共同意愿的体现,有利于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

三、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与后果1.程序:用人单位或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意愿,双方进行协商,达成一致后签订解除劳动合同协议。

在协议中,应明确约定支付经济补偿、办理离职手续等事项。

签订协议后,双方按照约定履行,解除劳动合同正式生效。

2.后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协商解除劳动合同过程中,应遵守法律法规,确保双方权益得到保障。

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合同后,如符合失业救济条件,可以申请失业救济。

员工隐瞒病史签的合同

员工隐瞒病史签的合同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竞争日益激烈,招聘环节中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员工在入职时隐瞒了自己的病史,这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本文将围绕员工隐瞒病史签订合同的法律问题进行探讨。

一、员工隐瞒病史签订合同的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以及社会保险等情况。

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自己的健康状况。

”由此可知,员工在签订劳动合同时,有义务如实告知自己的健康状况。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员工为了谋取工作机会,故意隐瞒自己的病史。

对于此类情况,企业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企业可以以此为由解除与隐瞒病史员工的劳动合同。

二、员工隐瞒病史签订合同的法律风险1. 劳动合同无效:员工隐瞒病史签订的劳动合同,可能因不符合法律规定而无效。

一旦劳动合同被认定为无效,企业将面临一系列法律风险。

2. 劳动争议:员工隐瞒病史,导致企业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产生损失,员工可能以此为由提起劳动争议。

企业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应对。

3. 赔偿责任:如果员工因隐瞒病史导致企业遭受损失,企业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此外,企业还需要承担因解除劳动合同而支付的经济补偿金。

三、企业应对措施1. 完善招聘流程: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应加强对员工健康状况的审查,要求员工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2. 严格审查入职体检报告:企业应要求员工提供入职体检报告,并仔细审查报告内容,确保报告真实可靠。

员工婚育等特殊情况处理制度

员工婚育等特殊情况处理制度

员工婚育等特殊情况处理制度1. 前言为了更好地管理员工的特殊情况,确保员工的权益和公司的正常运营,特订立本《员工婚育等特殊情况处理制度》。

本制度规定了员工婚育等特殊情况的处理原则、流程和相关待遇,旨在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和促进员工家庭生活与公司工作的和谐发展。

2. 定义•特殊情况:指员工在婚育等方面遇到的特殊情况,包含但不限于结婚、生育、抚养子女、家庭疾病等。

•婚育等特殊情况处理:指员工在特殊情况下,公司依法规定予以员工相应的待遇和支持。

3. 特殊情况的处理原则•平等原则:对于员工的特殊情况,公司将以平等、公正、公开的态度对待,并依法规定予以相应的支持和待遇。

•保密原则:公司将严格保护员工特殊情况信息的机密性,并不得将其泄露给任何其他无关人员。

•敬重原则:公司将敬重员工的个人选择和权益,不对员工进行任何鄙视或不公平对待。

4. 特殊情况的申请与审批流程•员工应及时向所在部门提出特殊情况的申请,并填写相关申请表格和供应必需的证明料子。

•部门负责人收到员工的申请后,应当及时布置会议或小组讨论,听取员工的情况说明,并综合考虑公司利益和员工权益进行审批。

•部门负责人在三个工作日内,将审批结果以书面形式告知员工,并将相关料子归档。

5. 婚育等特殊情况的待遇与支持5.1 结婚员工结婚,公司将予以以下待遇和支持:•婚假:员工享受三天的带薪婚假,可以依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红包:公司将予以员工结婚的红包恭贺,金额依据公司规定的标准进行发放。

5.2 生育员工生育,公司将予以以下待遇和支持:•产假:女性员工享受产假,产假期限依据国家法律规定执行。

•陪产假:男性员工享受陪产假,陪产假期限依据国家法律规定执行。

•婴儿抚养津贴:公司将依据国家相关规定予以员工婴儿抚养津贴,具体金额依据公司政策执行。

5.3 抚养子女对于员工抚养子女的情况,公司将予以以下待遇和支持:•产假、陪产假、婴儿抚养津贴等待遇同5.2条款。

•弹性工作时间:公司将对抚养子女的员工供应弹性工作时间的布置,以满足员工兼顾工作和家庭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情概况:2009年7月小张参加了一家公司的应聘。

公司主要招聘的是销售人员,对学历没什么要求。

公司对她沟通能力比较满意,决定录用她,并让她填写了一张职员信息表,其中包括身份情况、婚姻情况、生育情况、学历、工作经历等各方面的信息。

这份表格下面还有一行字就是如果上述填写的个人信息存在虚假情况,公司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由于小张有因属于未婚而错过心仪的职位。

这次她就在婚育情况栏填写了已婚已育。

进了公司后一直脚踏实地地工作、学习,工作能力、工作业绩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此期间,她结识了她的爱人,结了婚。

2011年3月,发现自己怀孕了。

在怀孕四个月的时候,公司的人事主管找她谈话,认为她现在这种情况不适合在公司里继续工作,希望她自己辞职。

如果她不辞职的话,公司将以她入职时存在欺诈行为为由开除她。

她不愿辞职,但又担心被开除。

请问这种情况下,单位能与她解除劳动合同吗?
本人观点:根据现行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进行招聘时,为了招用合适的劳动者,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

劳动者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客观真实地告知用人单位。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确定的劳动者在建立劳动关系时必须履行的告知义务。

对于劳动者违反告知义务,尤其是签订劳动合同时存在欺诈行为的,将导致劳动合同无效,用人单位可以据此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上述劳动者如实告知义务的内容通常理解为“与劳动合同履行直接相关的情况”,一般包括劳动者的技能、工作经历、学历、健康状况等。

小张在入职时根据用人单位要求填写职工登记表实际就是在履行告知义务。

对于她的技能、工作经历、学历、健康状况等,她应当如实陈述,否则可能会导致合同无效。

她在婚育状态一栏,隐瞒真实情况而填写为已婚已育,无论动机如何都是不诚信的行为,应予以批评,但仅该项内容的不真实并不必然导致劳动合同无效。

女性劳动者是我国劳动者重要组成部分,提供劳动获取劳动报酬,参加社会工作一项基
本权利。

我国的劳动法亦明确规定,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妇女权益保障法》更是规定了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企业不能解除劳动合同。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看到,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企业为了避免因女职工生育可能发生额外的费用,不愿意录取女职工,尤其是未生育的妇女。

这实质上是一种就业歧视,不为法律所允许。

她所在的公司如果仅因为她未如实告知婚育情况就与她解除劳动合同,显然违背立法本意,不合法。

tgnf7dve 渭南招聘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