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案3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一课时教案孝昌县王店中学李润洲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2)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3)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明确食物链的书写注意事项。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观察能力;(2)培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2)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情感。
二、重难点(1)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2)正确书写并分析食物链。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生态系统的概念是什么?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为哪两部分?它们各自包括了哪些?(二)、故事导入1.讲述:有这么一则故事,大家一定非常熟悉,想不想听?螳螂捕蝉的故事一个炎热的夏天,烈日当空,一只蝉慢慢从大树下爬上枝头,一边吸食着树汁,一边欢快地歌唱。
一只螳螂正挥动着它的“大镰刀”,悄悄来到蝉背后,就在这个时候,从远处飞来了一只黄雀……2.提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一下。
在这个例子中,存在怎样的食物关系?讲述:为了表明“谁被谁吃的关系”我们可以用箭头表示(板书:蝉→螳螂→黄雀)那蝉吃什么呢?(完善板书:树汁→蝉→螳螂→黄雀)提问:在大自然中,像树、蝉、螳螂、黄雀一样,各种不同的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产生联系,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三)、师生一起学习食物链和食物网1、回顾农田生态系统,组织学生讨论问题:(1)农田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有什么关系?(2)这些关系可以用什么来形象地描述?2、(小结)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形成了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
提问:(1)什么叫食物链?强调:(2)连接方式:箭头的指向。
3、应用所学知识,连接食物链。
请同学们将农田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链表示出来,并观察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是否是孤立的?4、分析农田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它们相互交叉而形成网状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所画的食物网。
初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初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 引言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以及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认识到保护环境对于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 概念讲解2.1 生态系统的定义•定义:生态系统指的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包括各种生物和其所处环境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2.2 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生物群落:指在同一地理区域内,不同种类生物形成的特定群体。
•生物栖息地:由于特殊气候、土壤等条件形成适宜于某种或某几种物种进行繁衍及死亡等现象所发为产地。
•确定因子:影响某一地区内某个或几个主要类型植被格局形成与被维系下去程度、力量。
•地球大气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等。
3. 生态系统的功能3.1 能源转化功能•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质。
•其他生物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吸收这些有机物质,并通过呼吸过程进行能量释放。
3.2 物质循环功能•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在生物之间不断循环流动,形成了氮循环、碳循环、水循环等。
3.3 水土保持功能•生态系统能够减轻水土流失,防止土壤侵蚀,维护地球表面的稳定性。
3.4 美学享受功能•生态系统提供了大自然的美景和宁静的环境,给人们带来心灵上的愉悦和安宁感。
4. 实践活动4.1 观察生态系统•带领学生到周围的校园或附近自然环境进行考察,在老师指导下观察和记录所见到的生态现象,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4.2 制作食物链图•鼓励学生以不同的生物为参考,设计和制作一张食物链图,以展示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5.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意识到每个人都应该积极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共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地球家园。
以上是初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高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一、生态系统的定义和概念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单位。
它具有明确定义的边界,并且在这个边界内,能够进行能量流和物质循环。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两个组成部分。
生物因素主要指的是生物群落,即由不同物种组成的一个生态集合体。
非生物因素则包括气候、土壤、水体等环境因素。
1.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活的各种生物体,它们与环境相互作用,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
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物因素,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能量。
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它们通过摄食植物或其他动物获取能量,同时将有机物代谢产生的废物排放到环境中。
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够分解有机物质,并将其转化为无机物质,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营养。
2. 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是生态系统中除生物因素外的所有环境要素。
它们对生物的生存和繁衍起着重要作用。
气候是非生物因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之一,它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降水等。
气候条件对不同生物有不同的影响。
土壤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非生物因素之一,它提供了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
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合不同类型的植物生长。
水体也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非生物因素之一,它为生物提供了生存所需的水分,并且是物质循环的重要媒介之一。
三、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具有许多重要的功能,它们维持着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平衡,保持着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1. 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存在着能量的流动过程。
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入口,它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而动物的摄食、呼吸等代谢过程则将能量从一个物种传递给另一个物种,并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出去。
2. 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包括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
它们使得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得以循环利用,维持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高中教案: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高中教案: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因素交互作用而形成的复杂系统。
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于我们认识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以及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介绍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以及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1.1 生物群落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单位是生物群落,它由同一区域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并能够共同存在的各种不同种类的物种组成。
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特定的生态群落,如森林、草原、河流等。
1.2 环境因子除了生物群落外,环境因子也是构成生态系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因子包括气候(温度、湿度等)、土壤性质、水源等,它们对于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分布和繁衍产生着重要影响。
1.3 界面层界面层是指两个或多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群落相接触或交叉发展的地方。
比如陆地和水域的交界处、森林边缘等都是重要的界面层。
界面层对于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流动起着关键作用,也是生态系统中特定物种丰富度的重要来源。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2.1 能量流动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以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形式流动。
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能量获取方式,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被其他物种吸收利用。
食物链有多个层级,从植物开始逐级传递,最终有机质以热能形式释放到环境中。
2.2 物质循环大量元素和化合物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循环利用,这被称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其中最重要的循环包括碳循环、氮循环和水循环。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为有机碳化合物,在消费者体内再次释放出二氧化碳。
氮则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在植物和动物体内循环利用。
2.3 生境提供生态系统为物种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和生命方式所需的资源。
例如,森林生态系统为树木、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湿地则为大量珍稀鸟类和水生生物提供繁殖场所。
2.4 稳定调节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
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生态系统会通过相互作用来维持平衡。
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精品教案
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精品教案教案名称: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结构和功能;2.能力目标:能够描述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态系统的保护意识,关注环境问题。
教学重点: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2.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教学难点:1.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探究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入话题:以生活中的一个现象或问题作为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如:生活中,不同的动植物可以共生并相互依赖,你觉得这是为什么?2.布置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不同动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发现。
二、知识讲解与探究(30分钟)1.讲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通过投影仪或板书,向学生介绍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包括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生物个体、生物生活居所以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2.探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观察一幅生态系统的图谱,并讨论其中不同组成部分的结构和功能,如:植被层对土壤的保持、动物对植物的传粉和吃掉植物等。
通过这种探究,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是由相互依赖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并能分析其结构和功能。
三、情感教育与实践(20分钟)1.情感教育:向学生介绍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如森林砍伐、水污染等,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2.动手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小实验,观察植物对于环境的影响,例如水生植物对水质的净化作用。
通过实践,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生态系统的行动。
四、巩固与拓展(20分钟)1.巩固:设计一份选择题和填空题卷,检验学生对生态系统的概念、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2.拓展:设计一道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其中一种生物的适应特征,并说明其对生态系统的作用。
高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高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一、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概述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生物圈的功能单位。
生态系统包括各种生物、生物群落和环境因子,它们相互作用并且相互依赖,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整体。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生物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内容,对于我们了解自然界的生态相互关系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围绕高中生物课程中的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展开详细讲解。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层级结构1.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环境因子组成。
生物群落是指一定地理区域内共同居住并相互作用的各种生物个体的总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
环境因子包括气候、土壤、水体等非生物因素。
2. 生态系统的层级结构生态系统可以从小到大分为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层级。
生物个体是指一个个体独立存活的生物实体;种群是同种个体聚集在一起并繁殖的总体;群落是由多个种群组成的具有一定空间范围的生物总体;而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环境因子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整体。
三、生态系统的功能1. 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运行的基础。
太阳能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主要来源,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再传递给其他生物。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的形式流动,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2. 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运行的重要过程。
物质循环包括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的不断循环,包括蒸发、降水、蒸发和凝结等过程。
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体之间的流动。
氮循环是指氮元素在大气、土壤和生物体之间的相互转化和循环过程。
3. 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因素。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指生物圈中各种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种类。
基因多样性指物种内部各个个体间遗传信息的差异。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教案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列举生态系统的类型。
(2)阐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
(3)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4)解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过程和特点。
2、能力目标(1)通过构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思维和实践能力。
(2)通过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数据分析能力。
(3)通过讨论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实例,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2)关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2)食物链和食物网。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过程和特点。
2、教学难点(1)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2)能量流动的特点及相关计算。
(3)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模型构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观图片(如森林、草原、湖泊等),引导学生思考:在这片区域中,有哪些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从而引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二)新课讲授1、生态系统的概念(1)教师讲解: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2)举例说明:如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农田等都是一个生态系统。
(3)让学生列举身边的生态系统,并描述其组成成分。
2、生态系统的类型(1)教师介绍常见的生态系统类型,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2)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生态系统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其特点。
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个生态系统中包含哪些成分?(2)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初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初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初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引言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对于理解生物的生存和生活方式以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介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的运作机制。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解读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体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生态系统包括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
1.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在某一地区内,不同物种的个体集聚在一起形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群体。
生物群落由多个种群组成,并且不同种群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学生需要了解群落的概念以及生物群落的种类和特点。
2. 非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是指生物群落所处的环境背景,包括土壤、水、空气等。
非生物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是生物群落的重要来源,同时也受到生物群落的影响和改变。
学生需要了解非生物环境的组成以及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有助于学生理解生态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1. 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角色和功能。
一个生态位包括了一个物种所占据的生存空间、取食方式以及对其他物种的影响等。
学生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来理解生态位的概念和作用。
2. 群落结构群落结构是指生物群落中各个种群之间的组织关系。
群落结构可以通过种群数量、种群分布、种群密度等指标来进行描述。
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观察和模拟实验来了解和描述不同群落的结构。
三、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有多种功能,这些功能对于地球生物圈的稳定运行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1.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学生需要了解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并理解其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的作用。
例如,光合作用是能量流动的重要方式,而一氧化碳的循环与氮的循环则是物质循环的关键。
2. 生物多样性的维持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
篇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涉及《生物课程标准》科学探究和生物与环境两个一级主题,同时与生物圈中的植物、生物的多样性等主题都有联系。
主要涉及的具体内容标准为:1、理解科学探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2、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首先从教材的内容地位和特点来看,“生态系统”一节是本章的重点。
保持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以及自然保护等都是当前各国政府关注的问题,是世界性的重大问题。
这些问题的研究都与生态系统有着密切关系,所以本节课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与其他单元又有密切的联系。
本节有关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很多,特别是基本概念、名词特别多,如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等,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如果要学生准确地把握,必须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趣味性,教学语言的科学、严密,而且要注意概念讲解和分析时的准确、科学,通过各种各样的学生活动使学生有明确、正确的理解。
所以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使学生从上课开始就兴趣盎然,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对于农村中学初二的学生,对新鲜事物还保留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教学中还应该力求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教学就会变得很轻松。
1.生态系统生物功能类群及其地位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因为:(1)生态系统的组成可分为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两大部分,生物成分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依据它们各自代谢类型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特征而划分的。
(l)尽管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范围有大有小,但它们组分中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是食物的关系,也就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2)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系统功能的结构基础,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网)的各个营养级而流动的。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案3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一、【教学内容及课标考点要求】二、重要的结论性语句1、生态系统的概念:由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结构:①生态系统的成分;②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区别: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营养结构】4、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温度、水等)②生产者③消费者④分解者5、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6、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7、生产者总是处于第一营养级;生产者是食物链的起点;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为第二营养级;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所处的营养级是可以变化的;【注意区别:消费者和营养级】8、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渠道是食物链,食物网9、生态系统的功能:①物质循环②能量流动③信息传递10、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物质循环的特点是:①反复出现、循环流动②具有全球性11、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注:物质循环指的是元素不是化合物)12、信息传递作用: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传递。
②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3、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4、能量多极利用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15、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①直接价值(食用药用、工业用、旅游观赏、科研、文学艺术);②间接价值(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如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16、第n级营养级→第n+1级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第n+1级的同化量)÷第n级同化量×100%。
三、重、难点知识归类、整理1.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的联系生态系统的成分易混、易错点归纳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高中生物所涉及的食物链,实际上是捕食链,是由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通过食物关系形成的。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教案设计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 了解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3.能够理解和运用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如生产者、消费者、食物链和食物网等。
4.能够阐述不同生态系统对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生态系统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4.生态系统对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5.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三、教学重难点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3.生态系统对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实验法3.探究法五、教学过程1.生态系统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教师介绍生态系统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如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的非活性环境和其它有关生态因素组成;生态系统中的有机、无机物循环中会有能量转换和材料转移,这些过程是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转换的基本途径。
2.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教师介绍生态系统的结构,如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物种、栖息地、生态过程和生态因素,以及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2)教师介绍生态系统的功能,如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自我调节、自我维持和自我更新等,生态系统通过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物种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实现生态环境的平衡。
3.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1)教师介绍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如地球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森林,森林与其他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着很多联系,如大气相互影响和水文循环等。
(2)教师介绍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及作用,生产者、消费者、降解者等是食物链的构成要素,食物链中存在着能量转换和物质流动,食物网则是多个食物链互相交错的组合。
4.生态系统对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教师介绍生态系统对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如生态系统对土地保护、水资源保护、气候变化、疫病控制、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5.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教师介绍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如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和污染。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物教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引言: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系统。
生态学研究的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了解生物在地球上的分布、互动和演化过程。
本教案将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主题,介绍生态系统的组成和运行机制。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生物所处的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的一个生态单元。
它包括生态位、生态圈和生态功能等三个组成要素。
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和生物群落特征,生态系统可以分为陆地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态系统内部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生态系统的结构主要由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的种群组成和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
1. 生物群落的组成: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由相互关系密切的不同种类生物共同组成的生物群体。
其中包括了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
2. 种群的结构和演替:种群是指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个体的总体统计。
种群结构反映了生物种群中不同年龄和生殖状况的个体数量和比例,而种群演替则指的是不同种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变化过程。
3. 生物与非生物相互关系:生态系统中,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有着复杂的相互关系。
其中包括了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物群落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等过程。
三、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功能是指生物群落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发挥的作用。
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生态平衡等方面。
1. 能量流动: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通过食物链来实现的。
能量从一级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直到最终被分解者释放或损耗。
能量的流动是生态系统中维持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 物质循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在生物和非生物组成部分之间以循环的方式交换和转化。
典型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氮循环和水循环等。
3. 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适应和相互制约的状态。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备课教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备课教案一、引言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生态网络,是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平衡的重要基础。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掌握相关概念和原理。
二、教学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2.掌握生态系统中不同组成部分的功能;3.理解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4.掌握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原理。
三、教学准备投影仪、幻灯片、课件、实验材料,生态系统示意图等。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生态系统概念(15分钟)1.展示生态系统示意图,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2.提问学生,生态系统包括哪些组成部分?步骤二: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20分钟)1.通过课件和幻灯片,向学生介绍生态系统的三个主要层级:生物群落、生境和生物个体;2.让学生分组,自行查找相关资料,介绍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和代表性物种。
步骤三:认识生态系统的功能(25分钟)1.通过示例和图片,向学生介绍生态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如基因流动、物种适应性、营养循环等;2.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不同组成部分的相互依存关系。
步骤四: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15分钟)1.向学生解释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和平衡的重要性;2.展示相关数据和资料,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丧失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步骤五: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25分钟)1.通过幻灯片和实例,向学生讲解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原理;2.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分析和解释给定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图表。
步骤六:总结与拓展(15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确保学生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提醒学生要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五、课堂实践活动及作业1.课堂实践活动:生态系统观察实验,学生观察并记录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和环境要素,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作业:要求学生根据实践活动的观察结果,撰写一份实验报告,总结生态系统中的结构和功能。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2、分析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能量关系,概述能量流动的特点。
3、以碳循环为例,说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
4、概述生态系统的功能及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归纳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特点,培养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正确认识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通过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运输和传递的,渗透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二、重点难点♦重点1、食物链与食物网。
2、以食物链和食物网为基础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及其特点。
♦难点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及其特点。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分析法、归纳法。
五、教学资源PPT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课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理解食物链的定义。
观察,思考,讨论,尝试总结食物链的写法。
理解和记忆食物链的写法。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思考、作答,产生疑问:食物链能否出现非生物物质 (如阳光)和能量以及分解者(真菌、细菌)。
通过典型例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完善食物链的写法。
认真思考问题。
问题导学,循循善诱,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画出草原生态系统的其他食物链,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培养学生综合知识的能力。
点拨: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叫做食物链。
3、教师书写一条食物链:草一蝗虫一青蛙一蛇一猫头鹰。
提问学生:食物链如何书写?师生共同小结食物链的写法:(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级消费者。
(2)食物链中的箭头指向捕食者,直至最高级的消费者。
习题巩固例:下列哪条食物链是正确的?(A ) A 、草一虫一蛙一蛇一鹰 B 、草一兔一狐狸一腐生细菌 C 、阳光一草一兔一狐 D 、草一兔一狼教师进一步小结食物链的写法:(3)食物链不出现非生物物质(如阳光)和能量(如太阳能)以及分解者 (腐生真菌、细菌)。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名师教案
第3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一、教材分析本节有关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很多,特别是基本概念、名词特别多,如食物链、食物网等,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如果要学生准确地把握,必须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趣味性,教学语言的科学、严密,而且要注意概念讲解和分析时的准确、科学,通过各种各样的学生活动使学生有明确、正确的理解。
所以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使学生从上课开始就兴趣盎然,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并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为主体,教师作引导的教学理念。
所以本节课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与其他单元又有密切的联系。
理解和掌握了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后,就能更好地学习后面章节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对于大部分的初二的学生都有着对新鲜事物还保留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教学中还应该力求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教学就会变得很轻松。
但是初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都还比较弱,所以在教学中还要力求使教学表达更加直观,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学习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尝试总结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关的概念。
②说出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的能量关系,概述能量流动的特点。
2. 能力目标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储备,利用好各种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对相关课题进行讨论,发挥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的教育,从而对学生进行生态观点的教育。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和保护大自然。
四、教学重点①由食物关系构成的食物链与食物网。
②以食物链为基础的能量流动以及特点。
五、教学难点①本节课安排的各项活动。
②生态系统能量和物质循环的特点。
六、教学过程。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案3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案一、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
2、理解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及营养级的确定。
3、掌握简单的食物网简图。
(二)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读书、思考问题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知识迁移、归纳能力。
2、通过食物网的有关问题,培养学生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1、通过对生态系统各成分间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学习,进行保护生态环境严重性的教育。
2、通过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可知生态系统是一个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生物与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从而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1、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解决办法:学生自行观察图画,教师引导总结,使学生掌握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
2、分析简单的食物网解决办法: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从详尽的食物网再到抽象的文字食物网简图,使学生明确食物链、食物网的文字表示方法。
3、是不是只有通过捕食关系才能构成食物链解决办法:给学生简单介绍三种事物链,说明捕食链是主要的形式。
三、教学方法阅读指导法、讲述法、谈话法四、教具准备池塘生态系统的挂图、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等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请大家回忆下面几个问题:1、什么叫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可以分为哪几大类?举例说明。
3、各种生态系统有什么共同特点?设问切入正题:1、这些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必须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个方面:一、生态系统的成分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
1、生态系统的成分下面我们就以池塘生态系统为例,来分析生态系统的成分。
观察与思考:(1)找出池塘中有哪些成分是没有生命的?答:阳光、水、空气、沉积在池底的有机物、无机盐、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和养料,热能、温度、石子等。
再思考:这些成分都没有生命,那么它们能不能不存在呢?答:不能。
2024最新北师大版生物八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案
2024最新北师大版生物八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案教案:生物八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生态系统的定义、组成和层次结构,并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态系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教案、教具和多媒体设备;2.学生准备:带好教科书和笔记本,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三、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a.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生态系统景色,引发学生对生态系统的兴趣;b.教师与学生互动,询问学生对生态系统的了解和观点。
2.知识点讲解(30分钟):a.通过教学课件,介绍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要素;c.引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3.实验活动(30分钟):a.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场景,如校园、海滩、森林等,进行生态系统观察;b.学生观察并记录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物种数量和相互关系;c.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组讨论和报告。
4.讨论与总结(20分钟):a.学生交流各自观察到的内容和发现;b.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和功能,并与之前的知识进行对比;c.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引导。
5.拓展延伸(15分钟):a.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与人类的关系,以及人类应当如何保护生态系统;b.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思考和想法;c.教师提供相关案例和故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四、学习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引入活动、知识点讲解、实验活动和讨论总结,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能够观察、分析和思考生态系统的相关问题。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较高,课堂氛围活跃。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进行了针对性的辅导和引导,使他们能够跟上课堂进度。
课后,学生可以通过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初中八年级生物上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03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总结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与功能有关的概念;(2)说出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3)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的能量关系,概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4)以碳循环为例,说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5)概述生态系统的功能以及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了解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及食物网,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的教育;(2)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生态观点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1、由食物关系构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2、以食物链为基础的能量流动以及特点;3、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本节的各项活动;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观察、思考、讨论、结论。
五、板书设计: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一、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二、生态系统的功能: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由食物关系构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难点:活动“分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关系”。
教学过程:复习引入:出示表格请同学们回答生态系系统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我们这节课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活动:分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关系。
观察图片,讨论有关这个生态系统的几个问题:1、草原上的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什么作用?(答: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供给该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的生活利用。
)2、草原上的各种动物与草原的植被有什么关系?(答:吃与被吃——捕食的关系。
)3、草原上的各种动物之间具有什么关系?(答:捕食关系——昆虫被蟾蜍捕食;竞争关系——食虫鸟、蜘蛛、蟾蜍均以昆虫为食,因为争夺食物而竞争。
)4、尝试将草原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用线连起来。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一)★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2)了解生物间的食物关系是错综复杂的;(3)通过分析资料,进行语言表达,学会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分析活动,认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不同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3)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进一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生态学的基本观点来认识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的复杂性和关联性,形成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2)学会画、找,写食物链。
★教学难点(1)食物链、食物网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2)正确书写并分析食物链,食物链数法。
★教具准备图片资料、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复习提问1)生态系统的概念是什么?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它的范围有多大?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为哪两部分?它们各自包括了哪些?学生认真思考,回答提问:1)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其生活的环境。
2)生态系统由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两部分组成。
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分、空气、温度、土壤等等。
2、引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具有各自的生态功能,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它们之间的关系将会对生态系统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讨论的问题:【新课学习】食物链和食物网【活动探究】分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关系(课本P74页活动)多媒体展示草原生态系统图,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讨论有关这个生态系统的几个问题,将讨论的问题提出,组织学生讨论:【讨论】(课本P74页活动)1)草原上的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什么作用?2)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动物与草原的植被有什么关系?3)草原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之间有什么关系?4)尝试将草原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用线连接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案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
2、理解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及营养级的确定。
3、掌握简单的食物网简图。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读书、思考问题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知识迁移、归纳能力。
2、通过食物网的有关问题,培养学生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对生态系统各成分间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学习,进行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的教育。
2、通过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可知生态系统是一个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生物与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从而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1、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各成分间的关系
解决办法:学生自行观察图画,教师引导总结,使学生掌握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
2、分析简单的食物网
解决办法: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从具体的食物网再到抽象的文字食物网简图,使学生明确食物链、食物网的文字表示方法。
3、是不是只有通过捕食关系才能构成食物链
解决办法:给学生简单介绍三种事物链,说明捕食链是主要的形式。
三、教学方法
阅读指导法、讲述法、谈话法
四、教具准备
池塘生态系统的挂图、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请大家回忆下面几个问题:
1、什么叫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可以分为哪几大类?举例说明。
3、各种生态系统有什么共同特点?
设问切入正题:
1、这些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必须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个方面:
一、生态系统的成分
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
1、生态系统的成分
下面我们就以池塘生态系统为例,来分析生态系统的成分。
观察与思考:
(1)找出池塘中有哪些成分是没有生命的?
答:阳光、水、空气、沉积在池底的有机物、无机盐、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和养料,热能、温度、石子等。
再思考:
这些成分都没有生命,那么它们能不能不存在呢?
答:不能。
引导回答:阳光为生态系统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水、空气等为生物提供必须的物质。
所以,这些没有生命的成分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我们把这些成分称为“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它们是生态系统必须的成分之一。
(2)请同学们从池塘中找出自养型生物?
温故知新:
什么是自养型生物?
新陈代谢过程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方面,同化作用根据能不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将新陈代谢分为自养型和异养型两种。
异化作用根据是否需要氧,分为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种。
归纳:整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所需的有机物和能量几乎都有绿色植物制造出来。
所以把绿色植物称为“生产者”。
思考:假如生态系统中没有这些生产者,那么对这个生态系统会有什么影响?
答:其他生物也将会死亡。
归纳:所以说生产者是整个生态系统中最重要、最主要的一种成分,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成分。
延伸:只有绿色植物才是自养型生物吗?
引导回答:只要能够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的生物都称为自养型生物。
如:硝化细菌能够利用化学能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它也是生产者。
(3)池塘中还有哪些其他生物?
答:鱼、虾、小甲壳动物、螃蟹以及其他一些浮游动物等等。
思考:这些动物从同化作用角度来看,属于哪一种新陈代谢类型?
答:异养型生物。
因为它们不能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归纳:动物只能吃现成的有机物,自己不能制造,所以我们把它称为“消费者”。
启发:根据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利用植物制造有机物的次序,又可以将消费者分为若干个级别。
举例:有句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
”(其实虾米吃的是浮游植物)归纳:虾米吃浮游植物,虾米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的动物称为植食性动物,叫“初级消费者”。
小鱼吃虾米,小鱼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称为肉食性动物,叫“次级消费者”。
大鱼吃小鱼,大鱼以次级消费者为食的大型肉食性动物,叫“三级消费者”。
随着捕食关系的逐渐上升,消费者的级别也逐渐增高。
练习:虫吃植物,鸡吃虫,人吃鸡。
这一种关系中,分别说出消费者的级别?
思考: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有什么重要作用呢?
引导归纳:像蜜蜂采蜜,可以将帮助植物完成花粉传播和受精工作。
有些消费者也可以传播种子。
这就是消费者的一些重要作用。
(4)思考:生老病死是生物的一种自然现象,那么,在这个池塘中,各种动植物的遗体以及一些残枝败叶都去哪了呢?
引导回答:被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了。
归纳:我们肉眼看不到的真菌、细菌等把动植物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回归到无机环境中,被绿色植物中重新利用。
我们把这些细菌和真菌称为“分解者”。
假如说没有这些分解者的话,那动植物遗体就会堆积如山。
(5)请学生起来归纳生态系统的成分以及相应的代谢类型和作用。
完成表格。
(6)我们根据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作用来分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者之间的关系。
试着练习:1、根据下列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兔子吃草,狐狸吃兔子,老虎吃狐狸,用箭头写出他们的关系。
(强调:箭头方向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
2、写出这条食物链中的每种生物的成分。
3、这条食物链总共有几种生物?
归纳:一条食物链上有几种生物就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即为一个营养级。
草到老虎总共有四个“营养级”。
设问:那么怎样确定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呢?
答:生产者总是对应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对应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对应第三营养级,三级消费者对应第四营养级等等。
归纳:一条完整的食物链必须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两部分,没有分解者。
举例:有句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这是否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为什么?
练习: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生态系统简图,数出图中有几条食物链?分别一一列出。
答:9条。
(1)草─→兔─→狐
(2)草─→兔─→猫头鹰
(3)草─→鼠─→猫头鹰
(4)草─→鼠─→狐
(5)草─→鼠─→蛇─→猫头鹰
(6)草─→昆虫→吃虫鸟→猫头鹰
(7)草─→昆虫→蜘蛛→吃虫鸟→猫头鹰
(8)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
(9)草─→昆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
观察:1、猫头鹰在不同的食物链占有几个营养级?
答:第三、第四、第五、第六
归纳:各种生物处的营养级的级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是不同的营养级。
同种生物,所属消费者级别和所处的营养级级别一定是不同的。
2、猫头鹰可以吃哪些食物?
答:兔、鼠、蛇、吃虫鸟
3、昆虫可以被哪些生物吃?
答:吃虫鸟、蜘蛛、青蛙
4、青蛙和蜘蛛是什么关系?
答: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归纳:一种生物可以吃几种不同的食物,同一种生物可以被几中不同的生物吃。
因此就使得各种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网状。
提出食物网的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连接的复杂的营养关系,就叫食物网。
知识拓展:是不是只有通过捕食关系才能构成食物链?
草→兔→狐→虎(捕食链)
马→马蛔虫→原生动物(寄生链)
植物落叶→蚯蚓→节肢动物(腐生链)
归纳:捕食链、寄生链、腐生链都是食物链。
总结: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思考:假如食物链中某个环节安生了变化,对其他生物有影响呢?例如:上图中猫头鹰减少了,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引导回答:直接影响是鼠和兔,然后再间接影响其他生物。
总结:所以我们必须爱护我们的生态,爱护我们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