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衬托)

合集下载

古诗中常见的十种衬托手法

古诗中常见的十种衬托手法

古诗中常见的十种衬托手法作者:张坤来源:《高中生·高考指导》2009年第05期衬托是高考诗歌鉴赏题中的一个常考内容。

如2008年高考湖南卷的第15题: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王昌龄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考生要想做好这道题,就要掌握衬托这种艺术手法。

第一首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第二首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衬托又叫映衬,是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从旁陪衬烘托,使主要事物更加鲜明突出地显现出来的一种修辞方式。

常见的衬托手法有以下几种类型。

1冷暖相衬这种手法是用冷色调与暖色调相互映衬,在相衬中收到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

如“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

日月照耀金银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这里以天门打开为界,冷与暖相互映衬,在色调的对比中,诗歌在气势上形成了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后面神仙的出场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2虚实相衬虚实相衬就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联想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某种情感。

如唐代著名诗人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的前四句写仙人跨鹤,本属虚无,表现世事茫茫之慨;后四句实写楼中所见所感,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引发乡愁。

这样以虚衬实,文势因此而有波澜。

3明暗相衬所谓明暗相衬,是指明写与暗写相互映衬,巧妙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古诗词常用的18种艺术手法例析

古诗词常用的18种艺术手法例析

古诗词常用的18种艺术手法例析一、对比例1: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昔日繁荣今日凄凉形成鲜明对比,吊古之情,伤今之感,虽不着一字,却表现得十分深刻。

例2:采桑子·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对比手法,突出渲染了一个“愁”字。

上片的“愁”是附庸风雅、故作多情;下片的“愁”才是真正的“愁”,忧国忧时、报国无门之愁。

表现了备受打击、饱受折磨之后的心情。

例3 清平乐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上片忆昔。

雪里梅开,预示着莺飞草长,鸟语花香的春之降临。

它引起词人新的希望和幸福的追求。

于是插梅而醉。

这个“醉”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因梅花开放而产生了如醉如痴的内心躁动;二是因内心之躁动而醉饮。

饮又不能浇愁,故而挼(ruó)梅。

揉搓,是内心不宁静的一种下意识动作。

而挼尽梅花也无好意绪,只赢得清泪如许!下片伤今。

又到了梅花开放的季节。

而自己飘沦天涯,颠沛流离的生活已使两鬓斑斑。

结末作忧患语:昔年虽无意绪,但毕竟“春心‘还’共花争发”,有插梅、挼梅之举。

而今天,尚未踏雪寻梅,就已从晚来风势中预感连赏梅之事也难以实现了。

这首词表现了一个热爱生活又屡经患难的老妇的绝望的心声。

二、衬托(烘托反衬)例4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以气吞山河的笔力将赤壁写的惊涛澎湃,雄奇险峻,烘托出“一时多少豪杰”,又以之烘托出周瑜的形象,赞美他的英俊雄姿、儒将风度,以及从容不迫、指挥若定的英雄气概。

诗词衬托举例 诗词中的衬托手法

诗词衬托举例 诗词中的衬托手法

诗词衬托举例诗词中的衬托手法今天给各位分享诗词衬托举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诗词中的衬托手法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古诗中的几种衬托手法古诗中的几种衬托手法以阔大的环境作为背景,卑小的人物只是沧海一粟,两相衬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生出无限感慨和惆怅。

声寂相衬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动静相衬。

它是指两种“动”的景或境况和“静”的景或境况相互衬托,目的上是突出、强调其中的一种景或境况。

其形式可分为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其中以动衬静是诗人常用的手法。

衬托,在古诗词中的应用,主要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起到“烘云托月”作用的表现手法。

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衬托手法有如下几种。

用衰败之景衬托愁苦之情情随事迁、情随景迁,面对衰败、萧飒之景,人们通常会引发出伤感愁绪。

诗词里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这些:【渲染】渲染就是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

衬托是小说中常用的手法,在古典诗词中也经常能看到。

衬托:就是为使事物的特征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来陪衬或对照,一种是正衬,一种是反衬。

正衬:即陪衬事物和主要事物朝着相同的方向变化,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

哪部文学作品中使用了反衬法举个例子?哪部文学作品中使用了反衬法举个例子?用美好之景衬托欣喜之情美好之景通常给人愉悦诗词衬托举例的感受诗词衬托举例,诗词中也常用美好的景物来烘托美好的心情。

诗词衬托举例我们来看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诗词衬托举例:孤山寺北贾亭西诗词衬托举例,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以衰衬兴如钱起的《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荑花尽杏花飞。

可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反衬是古诗常用的写作反法之一。

所谓反衬,就是运用某些意象从反面来衬托意境,并揭示主旨的一种技法。

”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

初中语文古诗鉴赏之对比衬托法

初中语文古诗鉴赏之对比衬托法

在叙述和描写过程中,为了突出某些人物或事件而用其他人物或事件作为对照和陪衬。

对比衬托
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这样的动景写春涧的幽静,以动衬静,是反衬。

这种表达技巧常见于怀古诗中,它往往通过今昔对比反映盛衰变化。

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通过对越宫遗址对比描写,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

总结:王伟的鸟鸣涧是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突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更增添文章的吸引力。

衬托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

衬托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

一、冷暖相衬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熊在咆哮,龙在吟啸,山岩震动,清泉叮咚,深林战栗,峰峦抖动。

乌云滚滚,雨点将落;水面蒙蒙,烟雾缭绕。

电光闪闪,雷声隆隆,峰峦崩裂,大地摇动。

作者极力铺陈昏暗恍惚的色彩和惊天动地的响声,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勾画出天门打开前的冷暗色调,然而天门一打开,景象就为之一变,天空青色透明,一望无际,太阳月亮一齐大放光明,金楼银台悬空而起,真是光辉灿烂,耀眼夺目,一片暖亮色调。

以天门打开为界,前面越冷暗,后面就显得越暖亮,冷暗与暖亮相互映衬,在色调的对比中,使诗在气势上形成了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后面神仙的出场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二、动静相衬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照”“流”“喧”“动”四个动词,描绘了山间清新自然、明丽如画的动态景色:山上的松林一尘不染,皎洁的月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斑驳的黑影,白练似的泉水从石上轻轻流过,淙淙有声,像优美的奏鸣曲一样在身边响起。

竹林中笑语喧哗,是姑娘们洗衣归来;水面上莲叶摇动,是渔船顺流而下。

然而这样的动景给人的感觉却是清幽宁静,超尘绝俗。

景物的动态描写,使静景有了一个参照物,变得更静,即所谓“动中之静尤显静”,与“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效果,这全赖于衬托的作用。

三、乐哀相衬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画面:一幅是战士凯旋,换上锦衣,向国人炫耀战功;另一幅是如花的宫女,在宫殿里恣情欢乐。

诗人用浓笔重墨极力渲染越国军队的胜利姿态及王宫的繁华、欢乐。

末句顺带一笔,引入眼前凄凉之景。

前三句乐景为末句哀景蓄势,强烈的对比,巨大的反差,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让人顿生人事变换、古今盛衰之感慨。

衬托诗词 表示衬托的诗词

衬托诗词 表示衬托的诗词

衬托诗词表示衬托的诗词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衬托诗词,以及表示衬托的诗词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衬托在古诗词中是如何应用的衬托在古诗词中是如何应用的衬托是小说中常用的手法衬托诗词,在古典诗词中也经常能看到。

衬托衬托诗词:就是为使事物的特征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来陪衬或对照,一种是正衬,一种是反衬。

正衬衬托诗词:即陪衬事物和主要事物朝着相同的方向变化,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

景物的动态描写,使静景有衬托诗词了一个参照物,变得更静,即所谓“动中之静尤显静”,与“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效果,这全赖于衬托的作用。

乐哀相衬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烘托的古诗词手法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

这种技法用在古诗词中,使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

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衬托手法的古诗衬托手法的古诗(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出自《望庐山瀑布》,运用了(夸张)(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出自《江雪》,运用了(夸张)(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古诗中常见的正衬形式有:美景衬欢情新城道中(山水田园诗)苏轼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树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喻太阳)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流自摇沙水清。

西崦(地名)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运用衬托手法的古诗句有哪些运用衬托手法的古诗句有哪些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这三句诗句,是巧妙地运用了雪与梅花在颜色、季节以及她们给人以春天来临的希望上,进行了相互村托的描写。

运用衬托手法的古诗句有哪些送友人年代:【唐】作者:【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古诗衬托手法的例子(一)

古诗衬托手法的例子(一)

古诗衬托手法的例子(一)古诗衬托手法什么是古诗衬托手法?古诗衬托手法是指在古诗创作中,作者通过对比、对照或者衬托的手法,突出诗中某一事物或某一情感。

通过对不同事物的相互映衬,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和情感表达力。

例子及详细讲解•衬托对比法古诗中经常使用衬托对比法来突出诗歌中某个主题或情感。

通过对比两个事物的差异,衬托出其中一个事物的特点。

例子:《登鹳雀楼》 - 王之涣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在这首诗中,通过对比白日依山尽和黄河入海流,衬托出楼的高度,突出了登楼的壮丽景色。

•衬托烘托法古诗中的衬托烘托法通过对比烘托出诗中某个事物的情感或意义。

通过将事物与其背景相对比,突出事物的重要性或独特性。

例子:《劝君更尽一杯酒》 - 李白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中通过将黄河远上白云间的景色与孤城万仞山进行对比,突出了孤城的孤独、高峻与壮美。

•衬托象征法古诗中的衬托象征法通过对比事物的象征意义来衬托出诗中某个主题的重要性或意义。

例子:《鹿柴》 - 王之涣 >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首诗通过将空山、深林、青苔等描绘出来的景象与人的活动进行对比,衬托出人类活动带来的繁忙与喧嚣与自然的宁静与安宁。

•衬托夸张法古诗中的衬托夸张法通过对事物进行夸大或夸张的描写,来突出事物的特点或情感。

例子:《望岳》 - 杜甫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中通过将登山的高度进行夸大描写,衬托出登山者所能获得的视角和情感上的升华。

通过以上的例子和详细讲解,我们可以看到古诗中的衬托手法有着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无论是衬托对比法、衬托烘托法、衬托象征法还是衬托夸张法,都能有效地增加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和情感表达力。

这些手法在古诗的创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诗歌更加生动、深入人心。

•衬托对照法古诗中的衬托对照法通过对比两个事物的相似或相反之处来突出其中一个事物的特点。

谈古诗中的衬托

谈古诗中的衬托

读写频道.文学信箱谈古诗中的衬托□吴永福衬托,是用其它事物作陪衬,衬出主要事物。

衬 托,有正衬和反衬。

先说正衬,即正面的衬托。

比如 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 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以桃花潭 水相映衬,说是不及友人相送的深情。

这是用潭水 之深来衬友情之深。

再如白居易的《长恨歌》:野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用六宫粉黛来衬托 杨贵妃的美貌,也是正衬。

回眸一笑,千娇百媚,显 得后宫那些美女都不好看了。

反衬,对立的或反面的都可用来衬托。

比如杜 甫的《孤雁》:野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 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 意绪,鸣噪自纷纷。

”用鸣噪的野鸦来反衬失群的孤 雁,从中可见天涯漂泊沦落之苦。

再如刘禹锡的《石 头城》: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 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山形依旧、潮打空城、月照女墙,都以事物的不变来反衬世事的变迁,从而 流露出感慨来。

又如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野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 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人世多变迁,山形却依旧,仍是用不变的山川来反衬世事的变迁。

就主旨而言,是反藩镇割据,渴望四海一统。

李煜的 《望江南》:野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以昔日游玩上林苑 时的热闹和美好来反衬而今处境的凄凉。

古诗中,有动静相衬的。

比如王籍的《人若耶 溪》: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用蝉的噪声来反 衬林子的寂静,用鸟的鸣叫来反衬山中的清幽。

再 如王维的《鸟鸣涧》:野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月亮出来,惊起山中鸟儿,一边飞去,一边鸣叫。

也是用鸟鸣声来反衬山中的 寂静,属以动衬静。

又如陈与义的《早行》:野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 深处草虫鸣。

古诗手法之“衬托”

古诗手法之“衬托”

古诗手法之“衬托”1、冷暖相衬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先勾绘天门打开前的冷暗色调,然后再涂抹天门打开的暖亮色调。

以天门打开为界,前面越冷暗,后面就显得越暖亮,冷暗与暖亮相互映衬,在色调的对比中,使诗在气势上形成了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后面神仙的出场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2、动静相衬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

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3、乐哀相衬贾至的《春思》:“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用了以乐景写哀的手法,前两句春天的绚烂春光,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愁恨。

4、大小相衬杜甫的《旅夜书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以天地之大来衬沙鸥之小,以广阔的天地反衬自己像一只孤零零的“沙鸥”一样无依无傍的落寞惆怅,传达出在现实与长河中无力自主的无奈。

5、声寂相衬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写的是“寂”,第二句,空山并非一片静默死寂,偶尔传来一阵人语声,这是写“声”。

这两句,声寂相衬,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

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

人语响过,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的境界;而且由于刚才那一阵人语响,这时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

6、正反相衬李白《蜀道难》:“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先从正面着手,上面突兀而立的高山,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下面曲折回环的河川,冲波激浪。

然后宕开一笔,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千里翱翔的黄鹤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缘,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正反结合,极力状写蜀道的难行。

古诗词中烘托与衬托的区别

古诗词中烘托与衬托的区别

衬托与衬托的区别〔转〕衬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

这种技法用在古诗词中,使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

【古诗词中的衬托】一、以物衬托人。

如?诗经·秦风·蒹葭?中首章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次章的“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末章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清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衬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非常清冷,心境非常寂寞。

高适的?别董大?首二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直接状写眼前之景,展示出一幅暮日黄昏、沙尘漫天、遥空断雁、大雪纷飞的北方荒原天寒地冻的暮天景象。

通过这送别时的环境描写,衬托出离愁别恨的消沉气氛。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第一曲弹完,“东船西舫悄无言,未见江心秋月白〞。

这个情景描写真切地衬托出听者沉湎于动人的艺术境界中,醉心神往的情思,含蓄地描绘了音乐的神妙动人。

二、以人衬托人。

如著名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对罗敷外貌的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作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响,衬托出了秦罗敷的美貌,把读者的联想向篇处延伸、扩散,从而间接构成了极为活泼的视觉艺术效果。

难怪茅盾先生赞扬道:“不写罗敷的美貌,而罗敷的绝世美貌跃然纸上,这真是前无古人的艺术描写。

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衬托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他的感慨主要是因周瑜而发。

三、以物衬托物。

如王维的?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描绘出一幅极其完美的春山月夜图。

初中语文古诗鉴赏之对比衬托法

初中语文古诗鉴赏之对比衬托法

初中语文古诗鉴赏之对比衬托法
在叙述和描述进程中,为了凸起某些人物或事件而用其他人物或事件作为对比和陪衬。

对比衬托
王维《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这样的动景写春涧的清幽,以动衬静,是反衬。

这类表达技能常见于怀古诗中,它常常通过今昔对比反应盛衰变化。

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通过对越宫遗迹对比描述,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

总结:王伟的鸟鸣涧是应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凸起作者的写作用意,更增加文章的吸引力。

古诗词六种常见描写手法

古诗词六种常见描写手法

古诗词六种常见描写手法高考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写景状物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内容之一,作者通过描写景物,可以渲染气氛,抒发情感,深化中心,推动情节发展。

我们欣赏诗歌,除了读懂字面语意,提升思想素质和审美情感,还要关注诗人用语言写景状物的形式与技巧。

描写手法主要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高考常见的描写鉴赏角度主要有以下六种:(1)侧面描写———衬托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这首诗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主要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衬托是通过描写甲来使乙表现得更突出的方法。

衬托分映衬和反衬。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别时茫茫江浸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

《项脊轩志》中用“万籁有生”来反衬“庭阶寂寂”的。

(2)各种修辞手法如辛弃疾的《摸鱼儿》: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词的上阕,作者在借景抒情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设问和比拟,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大体和其他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

学生要善于发现修辞手法,并说明作用。

如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为了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古代诗歌中,借代、通感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学生应加以注意。

古代诗歌中的衬托

古代诗歌中的衬托

3、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运用衬托的方 式写一段文字,抒发某种真实的感情,不 少于70字。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
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以实衬虚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例10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 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 纶巾谈笑间、樯橹 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
——以虚衬实
拓展训练
1、从衬托的角度简要赏析下面一首词。 玉楼春(宋)宋 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 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 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 花间留晚照。
“闹”字以动写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 浓烈气氛和春天那一派盎然春意以及生机勃勃 的美妙境界。
枫桥夜泊 张继
例7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哀景——哀情 :正衬
绝 句 杜甫
例8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关于衬托
衬托是诗人为达到诗歌含蓄美之目的而 经常运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指的是为了使描 述的事物更具有特色,常常用另类事物放在 一起陪衬(正衬)或对照(反衬),以此表 现特殊的意境或独特的情感的一种写作手法。
衬托的分类:
根据描写事物的类型差别,可以把衬托 分成以物衬物和以物衬情两大类,而两大类 衬托中都可以分成正衬和反衬两种:
2、从情感表达方式的角度简要赏析下面的 词:

初中古诗衬托手法教案

初中古诗衬托手法教案

教案:初中古诗衬托手法解析教学目标:1. 理解古诗中的衬托手法及其作用。

2. 分析并欣赏古诗中衬托手法的运用。

3. 学会运用衬托手法进行创作。

教学重点:1. 衬托手法的定义和作用。

2. 分析古诗中衬托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1. 衬托手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1. 古诗文选材:《登鹳雀楼》、《夜泊牛渚怀古》、《江雪》等。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思考其中哪些诗句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提问:同学们知道这些诗句背后的写作手法吗?二、讲解衬托手法(15分钟)1. 介绍衬托手法的定义:衬托手法是一种通过对比、映衬来突出主题或情感的写作手法。

2. 讲解衬托手法的目的: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到作品的主题或情感。

3. 举例说明衬托手法在古诗中的应用,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三、分析古诗中的衬托手法(15分钟)1. 分析《夜泊牛渚怀古》中的衬托手法,如“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通过对比牛渚的宁静与江水的宽广,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

2. 分析《江雪》中的衬托手法,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通过描绘雪中的荒凉景象,突出了诗人对世事的超然。

四、欣赏古诗中的衬托手法(5分钟)1. 让学生自由阅读教材中的古诗,欣赏其中衬托手法的运用。

2. 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及其中衬托手法的例子。

五、创作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运用衬托手法进行创作,可以是一句诗、一首小诗或一段文字。

2.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六、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衬托手法在古诗中的重要作用。

2. 鼓励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多欣赏、分析、运用衬托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古诗中的衬托手法,使学生了解了衬托手法的定义、作用及运用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分析和欣赏古诗中的衬托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运用衬托的诗句

运用衬托的诗句

运用衬托的诗句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对琵琶声音的描绘极具画面感。

他以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笔触,将琵琶的声音表现得淋漓尽致。

时而宛转悠扬,如同天籁之音,响彻云霄;时而沉香凝重,仿佛低吟浅唱,引人深思。

而周围环境的寂静,更衬托出琵琶声音的动人心魄。

在夜幕降临之际,东船西舫悄然无声,仿佛都被这美妙的音乐所吸引,只有江心秋月显得格外明亮,仿佛在为这美妙的音乐增色添彩。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他以壮阔的自然景象衬托出自己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白日依山而尽,黄河奔腾入海,这种恢宏的自然景观令人心旷神怡。

而诗人却更上一层楼,追求更高的境界。

这种不满足于现状,勇于攀登的精神,正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

在追求个人理想和目标的道路上,我们也需要不断进取,勇往直前。

只有这样,才能在人生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诗歌常用艺术手法(二)

诗歌常用艺术手法(二)
注:铜钲,喻太阳。西崦,地名。
古诗中常见的正衬形式
1.美景衬欢情
新城道中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树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流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注:铜钲,喻太阳。西崦,地名。
析:雨后初晴,东风吹拂,白云似绒帽,太阳似铜钲,桃花含笑,溪流澄清,农家春 忙——一幅“山乡早春图”。一路上,富有特色的景物正面衬托出诗人欣喜之情,同时也 体现出诗人厌弃俗务,向往田园,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析:人闲、花落、夜静,因此而觉山空,幽邃寂寥,静得有点凄清了。后两 句却景色奇异,月出、鸟鸣、春涧之中流水潺潺,前者静,后者以动衬静,更现 出深山的幽静。
二、古诗词的渲染与烘托
• (一)渲染与烘托 • 渲染、烘托本一种国画技法。渲染,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
诗歌常用艺术手法 (二)
衬托、烘托、渲染、白描
一、古诗词中的衬托
即用甲事物来陪衬乙事物的一种方法。它分为正 衬和反衬两种。 ▪ (一)正衬:即运用同类相近或相似的事物从正
面来陪衬,即以正衬正,以反衬反,以美衬美,以 丑衬丑,以喜衬喜,以悲衬悲。
古诗中常见的正衬形式
1.美景衬欢情 新城道中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树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流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4. 以景物衬人物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析:桃花开得很红很艳,少女面庞红若桃花, 故以桃花正面衬托少女之美。
5.以人物衬人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期末语文试卷讲评
8、(1)颔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2分)
(2)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8. (1)(2分)①雪像胡地的风沙一样茫茫一片, 冰像月亮一样明亮(1分),描绘了一幅满地冰雪, 天寒地冻的深秋边塞景象(1分)。 (2)(6分)①比喻(2分),将冰雪比喻为银、 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塞外奇丽风光(1分)。 ②反衬(以乐景写哀情)(2分),
准确指出下列诗句的表现手法 乐景衬哀情
1、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 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哀景衬哀情
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乐景衬乐情
以美丽的雪景反衬战况的惨烈(1 分)。
9.(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4分)
9.(3)(4分)①对边关将士的同情(2 分);“节旄零落尽” ②对边关将士功名不被天子所知的不平 (2分)。“天子不知名”
看图指认艺术技巧
衬托
图片来源——唐伯虎点秋香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 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
通过作者及正文我们感受到这是一首漂泊在外的游子思乡之诗, 感情基调应是哀婉伤感的。作者是怎样表达出伤感的情绪呢?
诗的前两句是写景,这些景有江山花鸟,并 且分别敷以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 令人赏心悦目。但是抒发的是哀婉思乡之情,这 就可以认为是以乐景写哀情的表现手法。看到这 么美的景色,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 但不起游玩兴致,反而更勾起漂泊的感伤。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请从情景关系角度分析本诗情感。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展现了一片温暖清新的春天景色,诗人 却因送故人远别以及故人的遭遇而惆怅。 可见,乐景写哀情,更能突出诗人送别 朋友的悲伤和对朋友“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生活的关心和同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