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七月的天山》认识课任务单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语文《七月的天山》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七月的天山》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七月的天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七月天山的喜爱之情。

1.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学会通过观察、想象、体验来描绘自然景观。

2.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3.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七月天山的喜爱之情。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2学会通过观察、想象、体验来描绘自然景观。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出示天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就是我国美丽的天山。

1.2教师简要介绍天山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引发学生对七月天山的兴趣。

2.朗读课文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

2.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理解课文内容3.1教师提问:课文描绘了七月天山的哪些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4.学习生字词4.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朗读并认读。

4.2教师解释生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5.分析课文修辞手法5.1教师提问:课文中有哪些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6.情境体验6.1教师出示天山风景图片,引导学生想象自己身临其境,描绘出自己看到的景物。

6.2学生分享自己的描绘,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7.1教师提问:通过学习课文,你们对七月天山有什么样的感受?8.作业布置8.1请同学们回家后,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七月天山的短文。

8.2家长签字确认,督促孩子完成作业。

四、板书设计1.七月的天山1.1高山、雪峰、森林、草原、牧群1.2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理解、分析、体验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入了解了七月天山的美景,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

《七月的天山》教案

《七月的天山》教案

《七月的天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和学习《七月的天山》,学生能够了解天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讨论和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天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2.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七月的天山》2.多媒体设备3.活动准备:地图、图片等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呈现一幅精美的天山图片,让学生猜测这是哪里的景色,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天山的了解。

然后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2.阅读导入(10分钟)教师出示一幅地图,让学生观察地图上的天山位置,并和前面的猜测进行对比。

然后让学生跟读课文,了解天山的地理位置。

3.阅读理解(20分钟)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提问学生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天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并鼓励学生自己提问和思考。

4.小组合作(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课文内容,自由讨论天山对人类的重要性,并向其他小组展示他们的观点和理由。

学生可以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设备相关资料,丰富自己的观点。

5.展示与总结(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观点和理由,并与其他小组就各自的观点进行辩论和交流。

教师在辩论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观点,并指导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写作一篇《我眼中的天山》的文章。

6.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学生的作业:要求学生按照辩论中的总结和写作指导,写一篇《我眼中的天山》的文章,并明天在课堂上交流。

五、板书设计: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天山对人类的重要性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和讨论《七月的天山》,使学生了解了天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培养了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关爱环境的意识。

通过小组讨论和辩论,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整个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积极,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小学四年级《七月的天山》教案

小学四年级《七月的天山》教案

小学四年级《七月的天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七月的天山的美丽景色。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朗读、默读和表达能力。

4.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七月天山的热爱之情。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天山吗?知道天山有什么特点吗?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七月的天山的课文,感受一下那里的美丽景色。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尽量读出美感。

2.边读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查字典理解其意思。

三、课堂讲解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七月天山的印象。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感受作者的表达技巧。

四、课堂讨论a.课文中的七月天山有哪些特点?b.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会对七月的天山如此热爱?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的课文《七月的天山》。

2.请一位同学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二、深入分析a.课文中的天山与七月有什么关系?b.作者在文中描绘了哪些景色?这些景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c.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它们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

三、课堂活动1.请同学们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场景,体验作者的情感。

2.各小组展示,其他同学点评。

2.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写一篇关于家乡美景的作文,题目自拟。

四、课后作业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并组内互相检查。

2.家长签字确认,确保学生完成作业。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七月的天山》,让学生感受到了七月天山的美丽景色,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课堂讲解和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角色扮演环节,部分同学表现较为紧张,需要教师在课后多加关注和指导。

4《七月的天山》导学单

4《七月的天山》导学单

4*七月的天山目标导引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基础达标】1.选择正确的读音。

山脉.(mî mài)融.化(rïnɡ yïnɡ)饮.马(yìn yīn)萦.绕(yín yínɡ)似.的(sì shì)矗.立(chǔ chù)丝锦.(jǐn jǐnɡ)绣.花(xìu xiù)2.根据意思写词语。

(1)横跨;横卧。

()(2) 跳起腾跃。

本课指鱼儿跳起腾跃。

()(3) 形容霜、雪洁白。

()(4) 色彩绚丽的云霞。

()3.照样子写词语。

密密层层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五彩斑斓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白皑皑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繁花似锦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初读感知】1、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描写了七月天山的哪些景物?其中主要描写了()、()、()三种景物。

2、课文中表示作者行进路线的词句依是、、。

【精读感悟】作者用()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的三个不同方面:第二自然段中作者从高到低,由远及近运用形象的比喻,依次描绘了天山()、()和();第三自然段描绘了();第四自然段描写()。

作者就是这样重点从天山的()、()和()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表达了作者()之情。

【实践应用】1.“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码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___________,像天边的霞光__________,像高空的彩虹_________。

”读了这句话,我发现作者用了___________句式描写了同一个事物——___________,我觉得这样写__________________。

《七月的天山》教案

《七月的天山》教案

七月的天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天山的地理位置、主要景点和特色风光。

2.了解天山的气候特点和适宜的旅游季节。

3.培养学生对自然风光的欣赏和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4.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写作的方式展示对天山的感受和体验。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某一景点的介绍。

二、教学内容1.天山的地理位置和主要景点介绍。

2.天山的气候特点和适宜的旅游季节。

3.天山的特色风光和特有生态环境。

4.学生写作:展示对天山的感受和体验。

5.团队合作:小组合作完成某一景点的介绍。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1.教师与学生互动,提问学生对天山的了解。

2.教师引入新课,向学生介绍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第二步:地理位置和景点介绍1.教师使用多媒体展示天山地理位置和主要景点的图片,并进行简要介绍。

2.学生讨论和分享对这些景点的了解和感受。

第三步:气候特点和旅游季节1.教师介绍天山的气候特点和不同季节的景色变化。

2.学生通过讨论和小组活动,总结出适宜的旅游季节并说明理由。

第四步:特色风光和生态环境1.教师介绍天山的特色风光,如美丽的草原、壮丽的山峦等。

2.教师讲解天山的特有生态环境,并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第五步:学生写作1.学生根据对天山的了解和感受,展示自己的写作能力。

2.学生可以选择在日记、游记、景点介绍等形式中进行写作。

第六步:团队合作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介绍一个天山的景点。

2.学生合作完成某一景点的介绍,包括景点的特色、怎样到达景点等。

四、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进行课堂实时评估。

2.学生互相评估小组合作的完成情况,包括合作程度和成果展示。

五、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去天山旅游,加深对天山的认识和理解。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写作,完善自己的作品,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六、教学资源1.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2.天山的地理位置和景点的图片。

3.天山的气候特点和旅游季节的信息资料。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七月的天山》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七月的天山》这首诗的主题和意境。

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让他们通过诗歌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二、教学内容:
三、教学过程:
1.预习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天山的风景,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你们对天山有什么了解?你们对夏季的天山有什么想象?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导读诗歌
教师朗读《七月的天山》这首诗,让学生听一遍,然后再由学生自己朗读一遍。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注意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分段解读
4.赏析诗歌
5.创作活动
让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活动,让他们想象自己是在天山的夏季,通过诗
歌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和想法。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写出
自己的《夏日天山》。

6.总结评价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指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
处并加以改进。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互相交流和学习。

四、教学手段:
1.讲课
2.朗读
3.分组讨论
4.创作活动
5.总结评价
五、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到《七月的天山》这首诗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欣赏能力,培养了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同时,通过创作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大自然的美丽。

《七月的天山》导学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七月的天山》导学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年级四年级单元第一单元课时1课型自读课课题 4.七月的天山教师龚加秀学习内容鲁教版语文课本第4课。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深情朗读、感受美景,积累此举、增加积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美文的诵读,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并从中受到美得熏陶。

同时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2、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

教学难点: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过程环节学生行为教师行为时间整体感知提出问题自主学习解决问题交流表达汇报收获学生1: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学生2:清代诗人洪亮吉也有诗云:“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

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

”学生3:现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发乌苏望天山》一诗中赞道:“苍苍浮紫气,天山真雄伟。

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

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

”这些名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

著名作家碧野描写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

学生读搜集到的有关作者碧野的资料。

学生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观察点的移动,由山外到山里。

)让学生找出课文的脉络句,即地点变换的句子。

(“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朗读(或配乐朗诵)(一)用设境式教学导语引入新课。

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四下《4.七月的天山》教案

四下《4.七月的天山》教案

四下《4.七月的天山》教案
备注:略读课文
一、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练习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授新课
(一)导入课文
离开那美丽的南国的桂林山水之后,你是否还想再深入中国西北边陲,去感受一下祖国壮丽的民族风情?如果你愿意的话,那么就跟着老师一起继续跋涉,去探寻那美丽的西北世界吧!
(二)初读课文
(1)找人逐句读诗。

(2)纠正字音。

(三)内容讲解(共11段)
第1段:综述七月骑马去天上是最理想的方式。

第2段:初进天山,看到天山七月的水景。

第3段:往里走,看到天山七月的原始森林。

第4段:走进天山深处,看到天山七月的花海。

第5段:赞美天山七月的景色。

问题一:文章描写了哪些景物,他们有什么特点?
第2段:
雪峰(高耸、巨大、像白缎)
雪水(像银链、白莲)
小溪(鱼儿欢跃、溪水清澈)
第3段:
树(像巨伞、幽静)
第4段:
花海(五彩缤纷、像锦缎、像霞光、像彩虹)
三、作业布置
今日作业
1.笔记抄写一遍。

2.学完本课之后,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不少于3句)。

七月的天山教案(优秀4篇)

七月的天山教案(优秀4篇)

七月的天山教案(优秀4篇)七月的天山教案篇一内容简介:《七月的天山》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的一篇略读课文。

本组课文描写祖国的大好河山,多姿多彩。

本课教学宜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自悟。

通过自读、品读、美读、想象,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感悟文章优美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积累语言。

3.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夏天独特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和情的感染。

课前准备制作介绍天山美景的多幅图片及相应文字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一、课前感悟1、师:在上课之前,老师先送你们一份礼物,希望你们在欣赏这份礼物的时候仔细观察,用心感受。

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2、欣赏天山美景(图片配音乐:新疆好)二、悟中体味师:课前,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的天山风景图,你有什么感受?生1:美!师:一个简单的美字却概括出了天山的特点。

生2:我仿佛置身于天山之中。

师:用流畅的语言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生3:真是美不胜收!师:你的词汇真丰富,不但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还学会了恰如其分地运用它,不简单。

三、回顾单元训练重点1、寻找本单元课文的共同特点:师:同学们,时间过得可真快!我们第一单元的课文马上就要学完了,请同学们想一想,本单元的文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生: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景的(以写景为主)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本单元的最后一篇写景的文章,它就是七月的天山(板书,齐读课题)师: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我们中、高年级的语文教材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每个单元都有一个训练的重点,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什么?生:阅读下面的课文,与作者做一次愉快的旅行,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去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看大屏幕(齐读单元训练重点),大家尤其要注意老师用红色标出的这句话。

七月的天山--学习任务单

七月的天山--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一《七月的天山》学习任务单授课年级:设计教师:审核人:班级:学生姓名:〖明确学习任务〗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

天山:亚洲中部的大山系,横贯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

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

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

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

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

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称“瑶池”。

现在这里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2、解题,了解作者,明确学习任务:《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

(简介作者)“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学习要求──抓住景物特点,积累语言)。

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2、引导阅读:(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同学们找出课文的脉络句,即地点变换的句子。

(2)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各小组讨论,然后交流)(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4)朗读四自然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学生边交流,并完成)“”——描其色;“”——绘其艳;“”——状其大;“”、“”——显其多;“”“”就可以“”——夸其高;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1、课文写景的顺序是:。

表现方法主要运用了。

2、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并把它们勾画在书本上。

4《七月的天山》教案

4《七月的天山》教案

七月的天山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字里行间中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教学难点是使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课前根据导学案和预习单进行充分的预习。

教学方法按照初读—研读—赏读—展读程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七月天山的美丽。

一、微课范读,进入情境。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文章《七月的天山》(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微课展示《七月的天山》。

二、读悟结合,感受美景。

和学生交流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引发回忆,进行合作学习,可以选择部分学生在班级上交流。

(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总结,课件展示内容)一是关注导读提示,二是用不同方式的读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这是整个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学习略读课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1、学生读课文的略读提示,从中收获相关的信息。

(生读阅读提示,可以自由读,也可以指定某学生读,读完后根据刚才的问题再次展开交流,汇报刚才收获的相关信息)师:你的眼睛真亮,找到了关键的问题。

聪明的孩子已经开始读书了,边读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地方的景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先在小组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

(始终记住,小组交流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2、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依次交流收获。

师:有交流就有智慧的碰撞,我们一起来分享。

你的手举得最高,你已经想迫不及待的分享了,好,先请你来说。

生:能进行有序的表达,师课件展示相关的句子。

(师:你抓住了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小溪感受到天山的清凉!会读书。

还有吗?师:你还感受到这是一个充满着生机的地方。

既清凉又充满着生气,这是一个多么让人向往的地方啊。

)此处提出质疑:作者又是如何把这一景物具体形象的描绘出来的呢?(举手的同学不是很多,看来有点小难度,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有交流就有智慧的碰撞。

《七月的天山》小学语文课堂教案

《七月的天山》小学语文课堂教案

近年来,随着小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新教材进入了我们的课堂,其中就包括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七月的天山》。

《七月的天山》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这篇文章通过对于新疆的风土人情的描写,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了新疆的文化和风貌,同时也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尊重和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人们。

本文将对《七月的天山》的课堂教案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一、教学目标1、语言技能:学生了解新疆地区风俗习惯、生活环境及风景名胜,并能够复述文章内容,运用所学词汇、语言表达新疆美丽的风光以及人民的生活和善良。

2、阅读理解:通过本文对新疆地区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新疆的文化艺术特色,学生能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中的核心内容。

3、情感态度:通过学习本文和探究新疆文化,使学生对多元文化心生敬意、多元文化初步认识,强化孩子们尊重、理解和欣赏不同人群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语言表达:本文中词汇和句式、大量形容词的使用,有助于学生感悟自然的价值和美。

2、人文底蕴:全文融入了新疆地区的历史、地理、社会经济和文化现象,也为学生对当下世界,不同文化习俗和传统、历史背景等现象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理解和认知。

三、具体实施1、导入在教学开始之前,可以通过与学生们的交流,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引入主人公上太阳岭、第一个看到漫漫的天山雪峰的情节,激起学生们的浓厚情感,使他们能够高度关注本文内容。

2、讲解通过对文章的整体讲解,帮助学生建立全文的整体思路,协助他们构建文章的结构,提高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同时也可以在教学中适当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文本细节,以此强化他们对文本的理解。

3、词语讲解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可以对生词和常见生疏的词组上李凤霞所生活的地方进行讲解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词汇,也能让学生对新疆地区有更加准确的了解。

4、阅读素养通过阅读理解和写作操练的方式,检验我们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案(通用5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案(通用5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案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案(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到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熏陶。

教学重点:识字、学词、读文理文教学难点:读文理文教学创新点:以读为线,积累好词好句,抓取主要内容知大意,搭建知识迁移的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略读课文的一般教学步骤是:读提示,明要求,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表达方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教学准备:制作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1、教师导入:学生齐读课题。

2、教师检查预习情况:全文一共多少个自然段?朗读1、2,要求学生仔细倾听,注意生字的读音,教师用“似的盛开饮马”三词反馈倾听的情况。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4、5,要求读正确、读流畅。

3、请1—2位中上生学生根据拼音读生字。

缎duàn 涧jiàn 俯f蹄tí 溅jiàn 延yán鞍n4、组织小组开火车赛读重要词语,检查识字状况,在反馈中纠错并反复纠读。

锦缎山涧俯视马蹄溅起绵延马鞍高耸透射寂静增添细碎柔嫩绚烂白皑皑重重叠叠斑斑点点5、要求学生标画含生字的词语之后,组织学生接龙朗读课文,看是否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顺畅。

教师注意板书学生读错的字,反馈预习情况,组织学生查字典标注:高悬峭壁断崖银链鳞光绚烂无边繁花6、教师过渡:学习一篇略读课文,仅仅满足于借助字典认识一些生字,是远远不够的。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七月的天山教案】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1500字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七月的天山教案】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1500字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七月的天山教案】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1500字教学目标:1.了解“天山”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和气候特点。

2.了解“天山”的草地、山坡、山谷、冻土及动植物资源。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天山”的地理特点和气候特点。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术语。

2.描述事物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图片、地图。

学生:课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与学生讨论一下他们对天山的了解,有没有听说过,有没有去过。

2.如果有学生知道天山的一些情况,可以让他们分享一下。

二、呈现(10分钟)1.出示世界地图,指出天山在哪个国家,介绍一下天山的海拔高度和气候特点。

2.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上的景观和动植物,引导学生关注细节。

三、探究(20分钟)1.出示地图,指出天山的山脉、草地、山坡、山谷等地理景观。

2.给学生配发地图,让他们根据课本上关于天山的描述,标出草地、山坡、山谷等地理景观的位置。

3.让学生配对讨论自己的标记,然后进行批改。

四、整理归纳(10分钟)1.让学生口头总结一下天山的地理特点和气候特点。

2.教师逐一点评学生的总结,给予肯定和建议。

五、拓展延伸(5分钟)1.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由发挥,写一篇短文或制作一份海报,介绍天山的地理和自然风景。

2.学生在下节课上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同学了解更多关于天山的情况。

六、作业布置(5分钟)1.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课内容。

2.鼓励学生继续了解和探索天山的相关知识,可以找到更多的图片和文章来了解。

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全面了解“天山”的地理特点和气候特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活动和展示环节,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展示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表达能力,鼓励他们多思考、多表达。

七月的天山教案设计

七月的天山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七月的天山》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小学四年级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七月的天山》,掌握生字词及其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天山的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背诵。

教学难点:1. 生字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

2. 课文中所描绘的天山美景的理解与感受。

二、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天山美景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

2. 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美妙和情感的真挚。

3. 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4.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设疑,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天山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习兴趣。

2.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含义。

3. 朗读课文: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4. 理解课文:学生讲述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引导总结。

5. 背诵课文:学生齐读课文,逐渐提高速度,直至能够流畅背诵。

四、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

2. 家长协助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3. 家长监督学生背诵课文。

五、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保证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背诵课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表扬优秀的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拓展1. 图片展示:展示天山其他季节的美景图片,让学生了解天山不同季节的风貌。

2. 视频资料:播放天山风景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天山的美。

3. 创作活动:邀请学生发挥想象,以“我心中的天山”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

七、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4《七月的天山》教案

4《七月的天山》教案

4七月的天山【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了解天山景物的特点,从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

【教学难点】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搜集天山的图文资料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读准生字词。

(2)搜集天山的文字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流程】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进入情境1.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出示诗句)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

那就让我们随同作者一同走进天山!(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先请收集到有关资料的同学来介绍一下你了解的天山。

(学生介绍有关新疆和天山的情况)2.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新疆和天山的风景图片,想看看吗?那就让我们先睹为快!(播放图片)七月的天山又会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共同感受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地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从文中找出地点变换的句子,用“—”画出来。

(出示要求)2.检查词语。

(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比赛读等形式检查。

3.感知课文内容。

(出示问题)(1)七月的天山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从文中找出地点变换的句子,用“—”画出来。

三、细读课文,品味感受1.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出示问题)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

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

B、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重点句子:(出示句子)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最新4课《七月的天山》习题及答案解析

最新4课《七月的天山》习题及答案解析

最新4课《七⽉的天⼭》习题及答案解析4、《七⽉的天⼭》课后训练及答案解析1、在括号⾥填上不同的表⽰“看”的词语,请选出正确的选项。

(1)你骑在马上,可以()阳光透射到清澈的⽔底。

(2)()蓝天,朵朵⽩云轻轻地飘荡。

(3)战⼠们⼿握钢枪()着前⽅。

(4)站在⼭顶(),整个村庄尽收眼底。

A.(1)仰望(2)俯视(3)眺望(4)注视B. (1)俯视(2)仰望(3)注视(4)眺望【答案】A【解析】不同的词语都可以表⽰看,但是看的⾓度不同,俯视是往下看,仰视是往上看,眺望是往远处看,注视是集中⽬光注意地看。

2、⽤“柔”组成词语填在括号⾥,熟读课⽂后选择正确的答案。

(1)⾛进天⼭深处,⼭⾊逐渐变得(),⼭形也逐渐变得()。

(2)这幅画⾊彩明丽,线条()。

(3)妈妈很(),从不跟我发⽕。

A. (1)柔嫩柔美(2)柔和(3)温柔B. (1)柔美柔嫩(2)温柔(3)柔和【答案】A【解析】同⼀个柔字和不同的字搭配,就会发⽣微妙或者明显的语义的变化,有的柔和鲜嫩,有的柔和美丽,有的只是柔和,有的可以指性情的温顺体贴。

3、判断正误,正确点“是”,错误点“否”。

密密的塔松像,重重叠叠的枝桠。

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影。

这句话把松塔⽐作巨伞,说明枝叶茂密。

A 是 B否【答案】是【解析】这是⼀个⽐喻句,⽽且是明喻,本体是松塔,喻体是巨伞,⽬的是形容松树植株庞⼤,枝叶繁茂。

4、判断正误,正确点“是”,错误点“否”。

虽然天⼭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个春天的花园能⽐得过这时天⼭的⽆边繁花呢?这是⼀个疑问句,我也会写⼀个这样的句⼦:A 是 B否【答案】否【解析】这是个反问句,反问句表⾯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

反问的形式⽐⼀般的陈述句语⽓更强,更能引起⼈们的思考。

句中有否定词,句末要有问号。

5、判断正误,正确点“是”,错误点“否”。

本篇课⽂全⽂是按照观察点的移动,由⼭外到⼭⾥的顺序来写的。

A 是 B否【答案】是【解析】分析顺序,就要理清课⽂的脉络句,即地点变换的句⼦。

第4课《七月的天山》导学案

第4课《七月的天山》导学案

语文小学 4 年级下册人教新课标第 4 课《七月的天山》导教案第四课七月的天山【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 8 个生字;能借助词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累积佳句。

2、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能说出天山光景的特色。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觉天山的美景,从中遇到美的熏陶。

【要点难点】1、认识与感觉天山美景,累积优美词句。

2、意会按必定次序写景的方法。

【学法指导】经过对文章的自主研究品读和圈点标注领会,读中学,学中悟,悟中思,感觉天山美景,与作者产生共识。

第 1课时导学过程方法导引【自主学习,基础过关】教师要修业1、自主检测:生课前预( 1)你能正确地读出下边这些词语吗?习,自学本锦缎白雪皑皑矫健马蹄课中要求会山涧重重叠叠萦绕俯视认的生字,讲堂上教师( 2)查阅并采集有关天山的资料,你能给大家讲讲在采集的资猜中检查测试,最感兴趣的地方吗?相机指导本课中的易错( 3)初读感知:字音,单人作者笔下的天山是如何一种情景?朗诵与全班齐读相结合;课前,2、我的迷惑:教师鼓舞学生查阅课文有关资料,并初读课文,在讲堂上沟通。

【合作研究,释疑解惑】1、文章是按什么次序记述的?勾勒出有关词句并领会。

学生先联合课文独立思考,圈点勾画,形成初2、文中主要描绘了天山哪些光景?它们有什么特色?步认识,在小组内交流,形成共识,各组确定一人汇报,教师相3、你最喜爱的是哪些语句?为何?作者是如何将它写得详细形象机引导,对的?独到的看法加以必定和鼓舞。

【检测反应,学致使用】1、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或句子。

2、仿写练习:节昼夜晚的彩灯,五颜六色,像(),像(),像()。

家乡的清晨,群山绵延不绝,像(),像(),像()。

教师引学生经过背诵积【总结提炼,知识升华】累,仿写练1、学习收获笔,内化吸收优美词句,增添文化积淀。

2、需要注意的问题【课后训练,稳固拓展】1、自由选择其余游记,如《天山光景记》《行者无疆》《美洲游记》。

2、达成练习册第二课。

四年级七月的天山教案

四年级七月的天山教案

四年级七月的天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缎、涧”等 8 个生字,会写“缎、俯”等 14 个字,正确读写“白缎、山涧”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天山的美景,理解文中重点词句。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作者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景物。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国的西北边疆,有一条连绵数千里的大山脉,那就是天山。

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就会立刻感到秋天般的凉爽。

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一同走进七月的天山,去领略那里的独特风光。

(板书课题:七月的天山)(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七月天山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三)精读课文,感悟美景1、学习第 1 自然段(1)指名读第 1 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2)引导学生理解“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这句话,感受天山的凉爽。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 1 自然段。

2、学习第 2 自然段(1)自由读第 2 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2)引导学生抓住“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这句话,体会雪峰的高、大、美。

(3)让学生找出描写雪水的句子,感受雪水的清凉、欢快。

(4)指导学生朗读第 2 自然段,读出雪峰的美和雪水的欢快。

3、学习第 3 自然段(1)指名读第 3 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2)引导学生理解“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