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笔法

合集下载

22种笔法,学会你就赚了!

22种笔法,学会你就赚了!

22种笔法,学会你就赚了!我国的书法文化博大精深,在三千多年的书法文化发展过程中,经过历代书法大家的实践和揣摩,形成了几十种笔法和章法技巧,其中仅笔法一项就达二十多种。

那么,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这些笔法?是不是每一个笔法都必须掌握呢?本篇就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这方面的问题,欢迎师友同好关注、交流和商讨。

▲ 唐· 怀素《苦笋贴》在说明这些笔法之前,我先将这些搜集到的笔法名称罗列一下,以便大家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接笔、过笔、衄笔、挫笔、抢笔、顿笔、蹲笔、驻笔、提笔、按笔、转笔、折笔、翻笔、断笔、揭笔、打笔、战笔、蹙笔、息笔、押笔、结笔、憩笔01接笔所谓接笔,顾名思义就是两笔画相连接的意思,比如一个“单立人”旁,撇画和竖画这两个独立的笔画相接,用的就是接笔笔法。

这个接笔不是一个复杂笔画的两个动作,比如“横折”笔画的横笔和竖笔,这是一个笔画,其中的横竖相接不是这个“接笔”讲述的意思。

接笔,除极少数情况,一般是虚接,或者称为尖接,也就是说,同上一个笔画相接的笔画起笔一般出尖,虚接于其上。

清代书法家蒋和在《书法正宗·接笔法》中说:一尖接“人”;二尖接“冂”;三尖接“支”,即三笔的末锋都是尖接;四尖接“攵”;五尖接“欠”,即五笔在一处,须用五尖。

五种尖接具体字例尖接,是接笔笔法的重要技法。

清代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说:字画承接处,第一要轻捷,不着笔笔墨,如羚羊挂角。

这里,老朱先生用的“羚羊挂角”真是神来之笔,十分形象。

实际上,古人在实际写字时,也不一定都是尖接,这要根据不同的书体而定,比如,写颜体楷书,可能有些接笔处就用到实接。

说到接笔笔法,古人还特别说到了“行”字,称之为“两并遥尖接”。

即,“行”字的右旁,第二画不可用折,又不可紧接,只能以尖笔遥接于左旁。

并遥尖接02 过笔过笔,是行笔笔法之一,在楷书中有,在行草书中更多见。

对于“过”的理解,元朝书法大家陈铎曾在《翰林要决·血法》中有专门论述:过:十分疾过。

书法笔法术语大全

书法笔法术语大全

书法笔法术语大全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在书法领域中,笔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书法创作的技巧和艺术表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书法笔法术语:1. 笔锋:指毛笔的尖端部分,它是毛笔的主要用锋部分。

根据笔锋的特点,可以分为锐锋、健锋、刚锋和柔锋等。

2. 运腕:指通过手腕的转动来控制毛笔的运行,是书法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技巧。

运腕的技巧可以分为提腕、转腕、扭腕、翻腕等。

3. 提按:指在书写过程中,通过手指对笔杆的上下提按动作来控制线条的粗细和力度,是产生书法线条变化的重要手段。

4. 转折:指在书写过程中,通过笔锋的转动来改变线条的方向和形状,是实现线条流畅和圆润的关键技巧。

5. 藏锋:指在起笔或收笔时,将笔锋藏在笔画之中,使线条显得含蓄而饱满。

藏锋的技巧可以分为逆锋、回锋、搭锋等。

6. 露锋:指在起笔或收笔时,将笔锋露出在笔画之外,使线条显得挺拔而富有生气。

露锋的技巧可以分为出锋、抢锋、直锋等。

7. 轻扫:指在书写过程中,通过轻轻扫过纸面来产生轻盈和流畅的线条,通常用于表现行草书的动感和流畅感。

8. 重按:指在书写过程中,通过用力按下笔杆来产生粗重而有力的线条,通常用于表现楷书或隶书的庄重和沉稳。

9. 节奏感:指在书写过程中,通过控制笔速和力量的变化来产生节奏感,使作品具有音乐般的韵律和动感。

10. 笔意:指通过笔触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变化来表达书法的意境和情感,是书法艺术的灵魂和核心。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书法笔法术语,了解这些术语可以帮助初学者更好地理解书法的技巧和艺术特点,提高自己的书法创作水平。

同时,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也可以通过欣赏不同书法家的作品,学习他们的笔法特点和艺术风格,从而更好地领略书法的魅力。

王羲之书法笔法讲解

王羲之书法笔法讲解

笔如飞燕,王羲之书法笔法讲解王羲之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笔法以笔如飞燕著称。

其笔法特点是轻重变化,起伏有致,流畅婉转。

以下是对王羲之书法笔法的讲解:
1. 用笔轻重变化
王羲之的笔法在运用笔的轻重上有所变化,轻的部分细腻,重的部分硬朗,用笔灵活,变化多端。

这种笔法的重点是体现书法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是王羲之书法著名的表现手法。

2. 起伏有致
王羲之的笔画以起伏有致的特点为主,运用断筆、收笔等技法使笔画有所收放,让字形变化多端,整篇书法局部关联,形成整体浑然天成的感觉。

3. 流畅婉转
王羲之书法笔法以流畅婉转为特点,这种笔法是王羲之的标志性特征。

他的书法笔画流畅自然,用笔婉转优美,表现出一种灵动的美感,让人赏心悦目。

总的来说,王羲之书法笔法是书法艺术中的顶尖水准,其笔法运用深厚,整篇书法层次分明,富有表现力。

学生们应当在学习王羲之书法笔法时多加领悟,才能让自己的书法更上一层楼。

书法中笔画、笔法、结构、墨法、章法的关系对比

书法中笔画、笔法、结构、墨法、章法的关系对比

书法中笔画、笔法、结构、墨法、章法的关系对比xxxx构成书法的五要素:笔画、笔法、结构、墨法、章法。

1、笔画:点——画、横——竖、撇——捺、趯——啄、方折——圆转、粗——细、刚——柔。

2、笔法:中锋——侧锋、藏锋——出锋、提——按、起——伏、衂——挫、轻——重、迟——速、疾——涩、逆——顺、往——复、纵——放、垂——缩、连——断、抑——扬、凝重——浮滑、轻灵——沉健、欲左先右——欲上先下。

3、结体:疏——密、松——紧、避——就、复——载、向——背、欹——正、纤——浓、增——减、外拓——内擫、平正——险绝。

4、墨法:浓——淡、xx——润、燥——湿。

5、章法:纵排——横列、连贯——错落、均匀——偏重、虚——实、疏朗——茂密。

书写运笔中,提按,顿挫,绞转,全以感觉出之方妙,而吾常以凌空取势,其作多方阔简静空灵。

一幅成功的作品,笔法、墨法、章法缺一不可。

有些字单看不美,但只要和整体关系融和就行。

当代书法,应有当代人的语言、我们在重视作品传统的同时,一定适应现代展厅的需求。

元代的xx说:“结字因时相传”,当代的xx说:“一部书法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部字构的变形史”。

能知此者,当思过半矣。

当大家都掌握了书法的技法之后,最关键的艺术竞争力就要看对字的变形处理(看是否有美学创造能力)和格调提高。

(看是否有书外功和才情。

)吴冠中的画,用东方思维去画西画,其强大的造形能力和高度的概括写实能力及在形式方面的探索很有意义,但他讲“笔墨等于0”是不可取的。

搞书法要有纳天入怀的心境,不要管用什么笔,以什么方法写,只要能写出感觉和艺术品来就行,用笔的方法是多样化的,不要什么中锋,侧锋的,知道了就行,有些人写一辈子字,其他的三分之二,都不知到如何用,你能说他是书法家吗?在书法作品中,笔法、墨法和章法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有的认为,笔法是核心,墨法是灵魂,而章法是战略,起统帅作用。

在进行书法作品创作时,运笔、用墨和结字都要服从章法,并在章法的管束之下臻于极致,方能产生佳作。

书法笔法口诀85句

书法笔法口诀85句

书法笔法口诀共有85句,以下是其中的一部分:1. 水平勾斜起,竖直顺势落。

2. 勾钩在上端,落笔要放松。

3. 点画应收尾,不可生硬结。

4. 用笔需沉稳,勾点别过猛。

5. 打结弯钩脱,运笔要有力。

6. 虚实交相间,重心不可偏。

7. 点画宜轻重,大小各有情。

8. 起笔先点头,点画都要准。

9. 尖搭捺厚扁,字形要分明。

10. 连笔要有规,顺滑不乱继。

11. 弯钩须有劲,末笔要勾起。

12. 钩尖向上翘,末笔不可乱。

13. 丝竹交相织,点画应连贯。

14. 横画略高过,竖画稍微低。

15. 点画宜从上,一气呵成才好。

16. 折钩要有弧,内外形状不可乱。

17. 横画先出头,竖画顺势走。

18. 落笔需稳重,勾结不能轻飘。

19. 钩折要分明,大小形状要清晰。

20. 平行线需平齐,斜线宜有倾斜。

21. 点画需有力,粗细宜相宜。

22. 点画要分明,重心别偏斜。

23. 运笔须稳健,不可慌乱变。

24. 勾画勾略厚,尖搭尖稍瘦。

25. 打结宜圆润,顺滑不可违。

26. 笔锋用得好,字形会更美。

27. 撇捺要有劲,挺直不可颤。

28. 折钩勾末稳,上下线平衡。

29. 提锋折勾顶,曲线不可倾。

30. 画弯应自然,形状要清晰。

31. 横画宜挺拔,不可偏斜倾。

32. 竖画要笔直,稳定不可弯。

33. 钩折应有力,大小要适宜。

34. 挑勾要顶起,线条不可跌。

35. 冲撇要有劲,方向不可歪。

36. 撇捺要顺畅,不可断裂离。

37. 折钩应分明,形状要匀称。

38. 横折需舒展,长度不可过短。

39. 点画要准确,位置不能偏。

40. 提锋要有力,字形才能立。

41. 笔势要流畅,不可僵硬慢。

42. 钩尖要翘起,末笔不可太急。

43. 丝竹相间织,点画要连贯。

44. 点画要轻重,大小各有情。

45. 运笔需稳健,勾结别过轻。

46. 弯钩要有形,内外不可乱。

47. 横画稍高过,竖画稍微低。

48. 落笔要稳重,勾结不可飘。

49. 钩折要分明,大小形状清晰。

50. 平行线要平齐,斜线需有倾斜。

八大书法笔法

八大书法笔法

八大书法笔法八大书法笔法,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也是书法练习过程中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技法。

它们包括了撇、捺、横、竖、钩、提、折、入八个笔画,下面我们来一步步介绍它们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第一步:撇撇是从上往下,向右斜着写的线条,代表了书法中的一种精神,即执笔有诀,创作有谋。

撇起梁上君子,传达了一个人要有志向,有卓越的追求,要不断地向前进步。

在练习撇的时候,我们可以先从练习“横撇”入手,然后逐渐提高到“斜撇”。

第二步:捺捺是从上往下斜着写的线条,代表了书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即墨守成规,不断突破。

捺的运笔要求相对比较高,需要保证笔画的厚薄、顿挫等方面的平衡,同时,需要通过练习来提高运笔的速度和稳定性。

第三步:横横即横线,是从左往右写的,“横平竖直,皆得其道”是书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它代表了一个人稳定、坚定的人格。

在练习横的时候,需要注意笔画粗细的平衡,并且要掌握好用力的部位,让字形呈现出平稳舒展的感觉。

第四步:竖竖即竖线,是从上往下写的,“竖起寸长笔,意在千里外”代表了书法中的人格修养和精神追求。

在练习竖的时候,要保证竖线的粗细和方向的准确性,不断地加强用力的技巧,在练习中提高笔锋的掌握。

第五步:钩钩是书法中的一个特殊笔画,即在横、竖等笔画上方加上一个弯曲的线条。

它代表了书法的一种魅力和诱惑,给人的感觉是灵巧、活泼的。

在练习钩的时候,要不断地掌握好弯曲的程度和方向,同时注意笔锋的锤炼和用力的技巧。

第六步:提提是书法中的一个复杂笔画,是横折线和竖折线的组合。

它代表了书法中的潇洒和自由,给人的感觉是自由、随性的。

在练习提的时候,需要保证笔画的顿挫感和用力感,并且逐渐提高笔画的严谨度和稳定性。

第七步:折折是书法中的一个特殊笔画,通常代表了书法中的一个小结,或者是一个小变化。

在练习折笔的时候,需要注意笔画的触顶点和触底点的落笔,同时要注意笔锋的锤炼和用力的技巧。

第八步:入入是书法中最为难练的一种笔画,也是最具典型性和独特性的一种。

书法的八种写法

书法的八种写法

书法的八种写法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着不同的写法。

这些不同的写法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了解这些写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会分步骤介绍书法的八种写法。

第一种,颠倒笔画法。

这种写法要求先写出字的骨架,然后再画笔画。

这种写法是非常考验书法的基本功的,它能够提高书法的安定性和平稳性。

第二种,绵柔笔法。

这种写法要求轻轻地按下笔,在下笔时要以轻柔的形态延伸过渡笔画的起伏,笔画要有律动感,这种写法需要在具有基本功的基础上加强书写技巧的掌握。

第三种,猛劲有力笔法。

这种写法要求刚劲有力,打出来的笔画要硬要实,有力度,这种写法尤其适用于书写大字。

第四种,小篆笔法。

小篆是中国五种书法体之一,它是隶书和楷书的渊源。

小篆要求字形简明、犀厚紧凑,其特点是筆画骨幹笔力强、下笔苍劲有韵律,横画直撇上阙,竖画、点画下平,要求平整纵横,布局紧凑,笔画超越空间。

第五种,行草笔法。

行草是中国书法的重要流派之一,历史悠久、雅俗共赏。

行草结构简化,笔画奔放随意。

行草可以使书法家在写作过程中更加自由发挥,表达个人情感。

第六种,楷书笔法。

楷书是中国书法的正式字体,它认为整齐、端庄、清润、韵律美,并兼有工整遒劲之美。

其笔画要求偏重于庄重、整齐、工整、规范,表现出规范之美。

第七种,隶书笔法。

隶书又称“秦隶”、“楚隶”,半篆半隶,早期是一个官办正体的形制,由秦始皇统一后形成。

其笔画婉约而过渡自然。

第八种,草书笔法。

草书是中国书法的另一种流派,其笔画以潇洒灵动、奔放为特点,给人以随性自如的感觉,但也要求有基本功和规范性来支撑。

以上八种书法写法并不是固化的范式,只是在书法发展和实践中,一些书法家发明的,流传下来并被广大书法爱好者所借鉴和运用的结构和笔法的“模板”而已。

熟练掌握这些写法,并配以自己的风格,就能在书法创作中更加得心应手,更加自由流畅。

书法运笔的基本笔法

书法运笔的基本笔法

书法运笔常见的笔法和运笔的要领
按照笔锋的运行轨迹划分为11种。

1、逆锋:
起笔时反向入笔,然后再折回行笔,把笔锋藏在笔画之中,即“逆入平出”。

要领是欲下先上,欲左先右,欲右先左。

2、回锋:
收笔时把笔锋按原路返回,藏于画中,做到有往必收,无垂不缩。

3、转锋:
转锋是写出圆的点画的运笔方法,转已成圆。

笔毫触纸后,笔锋圆转回旋,写出没有方折棱角的点画的笔法。

4、折锋:
是写出方的点画的运笔方法,折以成方。

5、xx:
就是笔锋内藏,此笔法和藏头露尾是一个意思。

要领是起笔逆锋,收笔回锋,锋芒内藏而不露,作用是藏锋以包其气,包全笔画的锋头,使之圆润气活。

6、露锋:
笔锋外露,一方面表达笔画之间的承上起下,相互呼应,另一方面也体现用笔的劲健充分显露出笔画的神韵,露锋以纵其神。

7、顺峰:
顺峰与逆锋相反,指的是入笔时顺着笔画的轨迹而行,笔锋外露以显其流动顺畅,纵横驰骋,一泻千里,一气呵成的势态。

8、中锋:
也叫正锋,指的是笔锋的运行时始终处于运行方向的后方,藏于墨迹(线条的中心),即藏头,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9、侧锋:
是指笔锋在运行过程中不在点画的正中心线上而是稍偏向一侧。

10、偏锋:
是指笔锋在运行的过程中偏向点画的一边,也叫扁锋。

11、铺毫:
是将笔毛散开,一般用在起笔之后行笔之前。

中国书法笔法

中国书法笔法

中国书法笔法
中国书法笔法包括以下几种:
1. 藏锋:在书写时将毛笔的锋尖藏于点画之中,追求点画的浑厚圆润。

2. 露锋:与藏锋相反,锋芒毕露,给人以挺拔之感。

3. 逆锋:行笔过程中,笔锋向字的反方向推进,使笔画更加饱满。

4. 顺锋:行笔流畅,一气呵成,给人以痛快淋漓之感。

5. 回锋:笔画收尾时,将笔锋向字的反方向带回,使笔画更加完整有力。

6. 出锋:行笔过程中,笔锋迅速推出,给人以轻盈之感。

7. 按锋:行笔时将笔锋按下,使笔画粗重有力。

8. 提锋:与按锋相反,行笔时将笔锋提起,使笔画轻盈飘逸。

9. 转锋:行笔过程中,笔锋在纸面上旋转,使笔画更加圆润。

10. 折锋:行笔过程中,突然将笔锋折回,使笔画呈现方折之态。

以上是中国书法中常用的几种笔法,不同的笔法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
场景。

通过掌握这些笔法,可以更好地表现书法的韵味和美感。

启功书法基本笔法

启功书法基本笔法

启功书法基本笔法启功书法基本笔法启功书法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风格,很受欢迎。

在学习启功书法前,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笔法。

下面是一些启功书法基本笔法的介绍。

1. 横:横指横向的直线,在书写时应该用力均匀、线条纹理清晰。

2. 竖:竖指纵向的直线,在书写时应该力度均匀、直线应该稳定、纵向笔画粗细一致。

3. 撇:撇指向右下方的笔画,在书写时应该用手臂力量,下笔轻重要有节奏,笔画不应该结束在底部平行线上,而应该向右下方延伸。

4. 捺:捺指向右上方的笔画,在书写时应该用手腕和手臂统一的力量,下笔要有力量。

5. 点:点指小圆点,在书写时应该用手腕或手指轻轻挑动笔尖,点要均匀大小,位置要精准。

6. 折:折指在书写中形成折线的笔画,在书写时应该用手腕和手臂力量,下笔要有力度。

以上就是启功书法基本笔法的介绍,这些笔法是基础,需要反复练习。

学习启功书法需要有耐心和恒心,随着练习时间的增长,会越来越能够掌握和运用这些笔法。

同时,学习启功书法也要注意以下几点:1. 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笔画大小:启功书法强调自由、变化,所以在运用这些基本笔法的时候,可以根据情况来进行变化,如调整笔画大小,增加画笔刻度等等。

2. 保持手的平衡:在书写中需要注意保持手的平衡,使手的动作统一、稳定,避免手震动、颤抖等情况发生。

3. 注意用力度:启功书法的笔画要求力度均匀,且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调整。

需要在练习中逐渐找到自己的力度感。

练习启功书法需要耐心和恒心,在练习基本笔法的同时,逐渐进行组合和变化,探索出自己的书法风格。

通过不断练习和学习,可以逐渐掌握启功书法的精髓。

书法笔法技巧

书法笔法技巧

书法笔法技巧书法作为一门古老而优雅的艺术形式,要想在书写中展现出典雅与美感,离不开独特的笔法技巧。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书法笔法技巧,帮助初学者更好地掌握书法艺术。

1. 点画法点画法是指以点和画的形式来表现字形的一种技法。

通过点画的运用,可以使字形更加生动、饱满。

例如,在书写方块字时,可以用点画法来表现方块的四个角,使字形更加立体有力。

2. 横平竖直横平竖直是书法中最基本的笔法之一。

通过准确地掌握横、平、竖、直四种基本笔画的方向与长度,可以使字形更加规整、工整。

在书写时,要注意保持笔画的一致性,避免出现歪斜或变形的情况。

3. 顿挫法顿挫法是指在书写过程中,通过停顿和加力的方式来表现字形的一种技法。

通过灵活运用顿挫法,可以使字形更加生动、有节奏感。

例如,在书写楷书时,可以在横笔的过程中稍微停顿一下,再加力向下,使字形更加有力量感。

4. 顾盼法顾盼法是指在书写过程中,通过顾盼的方式来表现字形的一种技法。

通过运用顾盼法,可以使字形更加自然、流畅。

例如,在书写行草时,可以通过顾盼的方式来连接字形,使字与字之间更加流畅。

5. 钩弯法钩弯法是指在书写过程中,通过钩与弯的形式来表现字形的一种技法。

通过运用钩弯法,可以使字形更加灵动、富有变化。

例如,在书写隶书时,可以通过钩弯的方式来表现字的转折处,使字形更加有趣。

6. 撇捺法撇捺法是指在书写过程中,通过撇与捺的形式来表现字形的一种技法。

通过灵活运用撇捺法,可以使字形更加生动、有力度。

例如,在书写行书时,可以通过撇捺的方式来表现字的起笔与收笔,使字形更加有韵律感。

7. 点连法点连法是指在书写过程中,通过点与连的形式来表现字形的一种技法。

通过运用点连法,可以使字形更加流畅、有连贯感。

例如,在书写楷书时,可以通过点连的方式来连接字形的各个部分,使字与字之间流畅自然。

8. 黑白法黑白法是指在书写过程中,通过墨与纸的对比来表现字形的一种技法。

通过运用黑白法,可以使字形更加鲜明、有立体感。

书法的笔法

书法的笔法

书法的笔法——运笔笔法就是使用毛笔的方法和技巧,古人亦称用笔或运笔,即用笔毫在纸上运行。

毛笔在纸上究竟应该处于怎么样的状态来书写比较理想?这是书法技法的关键,也是笔画写得好坏的最基本的法则规律。

笔法是我国书法理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据传早在东汉时期,蔡邕(yong)就著有《笔诀》传世,并一直被书家视为至宝引用至今。

笔毫在纸上运行或笔锋运动的形式,是指笔毫锥体在书写时所进行的各种运动。

一切运动都是在三维空间进行,如上下移动(提按)、平面移动、旋转等;同时伴随着时间范畴内进行的变化,如疾、涩、迟、留等。

用笔方笔法包含笔的笔锋使用部位、笔毫与表现载体的接触部位、笔的竖立程度、笔锋在笔画中所处的位置、笔的上下运动、笔的平面运动和笔的转动状态、笔的运行方向、笔的运行速度等。

用笔方法是由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来体现的。

一、用笔的分数毛笔的笔头,主要由笔锋和副毫组成。

所谓笔锋,是指笔头中心一簇长而尖的部分(也称笔心),所谓副毫,是指包裹在笔锋四周的一些较短的毛。

在运笔过程中,笔锋与副毫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笔锋是笔毫中最富有弹性的地方,它决定着笔画的走向和力度,所以有“笔锋主筋骨”之说。

但是光有筋骨而无血肉的毛笔字是不美的,所以历代书家在书写时都不是单用笔锋的(而且笔锋与副毫也无法截然分开),而须兼用副毫。

副毫控制着笔画的粗细,副毫与纸的接触越多,笔画越显丰满,故又有“副毫丰血肉”之说。

书家在运笔过程中,总是根据自己的审美观来协调运用笔锋和副毫的。

看重筋骨,以瘦劲为美的人,就少用副毫;而既重筋骨又重血肉,以丰腴为美的人,就必然多用副毫。

毛笔的笔头,按其部位大体又可分为三部分(见图):笔尖(锋颖处)、笔肚(中间部位)、笔根(与笔杆相接处)。

再把笔尖至笔肚的那一部分分成三等分,靠笔尖的三分之一这一段就称一分笔,从笔肚到笔尖这一段称三分笔,靠笔尖的三分之二这一段称二分笔(见笔位图)。

显然,显然,使用一分笔书写,笔画就显得轻盈、灵动、纤细、瘦劲。

如何读出书法的笔法

如何读出书法的笔法

如何读出书法的笔法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通过自然的笔画和艺术感觉传达情感和意义。

要想读懂一幅书法作品,除了欣赏美感外,还需要对书法的笔法有所了解。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如何读懂书法的笔法。

书法的笔法主要包括:“顿顿、挑挑、折折、拐卦、圈圈”。

每种笔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首先,顿顿是书法中常用的一种笔法。

顿顿是指笔在纸上突然用力,使字的笔画变得挺直有力。

顿顿适合写体势豪迈、气概磅礴的书法作品,表现出书法家的刚毅和果断。

其次,挑挑是书法中常用的一种笔法。

挑挑是指笔在纸上轻轻地拨起或挑起一点,使字的笔画显得灵动、生动。

挑挑适合写体势灵巧、神态活泼的书法作品,表现出书法家的灵巧和机智。

再次,折折是书法中常用的一种笔法。

折折是指笔在纸上转弯处用力,使字的笔画显得圆滑有力。

折折适合写体势圆润、气质优雅的书法作品,表现出书法家的包容和温柔。

此外,拐卦是书法中常用的一种笔法。

拐卦是指笔在纸上转弯处稍加停顿,使字的笔画变得流畅有序。

拐卦适合写体势娴静、气度不凡的书法作品,表现出书法家的淡定和从容。

最后,圈圈是书法中常用的一种笔法。

圈圈是指笔在纸上旋转一周或多周,使字的笔画呈现出特殊的曲线美。

圈圈适合写体势婉转、气韵隽雅的书法作品,表现出书法家的优雅和含蓄。

在读懂书法的笔法时,可以结合以上几种常用的笔法来分析书法作品。

首先,观察整体的字形结构,看看作品的整体感觉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其次,看看字的笔画粗细和轻重,如果大部分笔画呈现出顿顿或折折的特点,说明书法作品的气势豪迈;如果大部分笔画呈现出挑挑或圈圈的特点,说明书法作品的神态灵动。

最后,结合作品的整体气质和个别笔画特点,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书法家的性格特点和情感表达。

总的来说,要想读懂书法的笔法,需要对书法的基本笔法有一定的了解,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书法作品的字形结构、笔画特点以及整体气质,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书法家的意图和情感表达。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书法作品,感受其中蕴含的艺术魅力。

王羲之书法笔法讲解

王羲之书法笔法讲解

王羲之书法笔法讲解一、背景介绍王羲之,字逸少,自号逸群,晋朝书法家,为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之一。

他的字体秀丽、飘逸,极富个人风格,被后世尊为“书圣”。

王羲之的书法笔法对于后来的书法发展影响深远,被世人广泛学习和推崇。

二、书体特点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无论是楷书、行书还是草书,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1. 楷书王羲之的楷书,线条流畅、结构严谨。

他注重用笔的变化和均衡,既有变幻莫测的疏密有致,又有自由闲逸的柔劲之美。

每一笔每一画都准确地传达出字形的艺术美感。

2. 行书王羲之的行书,展现出他奔放豪放的个性。

在他的行书作品中,筆劃有時張張破格,有時纖絆飄逸,态度不拘一格,气韵生动。

他的行书放荡不羁,富有个人特色,开创了后世行书发展的新局面。

3. 草书王羲之的草书,更是他个人风格的集大成者。

王羲之的草书,更加强调筆画的奔放和节奏的变化。

他用筆震颤之感跃然纸上,刚柔相济,开创了草书艺术的新境界。

他的草书,不仅在字形上有了全新的演绎,也在笔法和技巧上有了独到的创新。

三、书法笔法讲解1. 线条运用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线条运用恰到好处,既有变幻莫测的疏密有致,也有柔劲之美。

他擅长运用细、粗、长、短等不同的线条组合,使字形更加生动有趣。

2. 点画运用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点画运用精妙独特。

他善于运用点画,使字体的结构更加丰满。

他的点画既有锐利的划分,也有温婉的点缀,使整个字体更加生动有力。

3. 造型组合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造型组合丰富多样。

他擅长通过造型的独特组合,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有时候他通过多种线条的组合,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有时候通过点画的巧妙运用,使字形更加立体有力。

4. 篆刻技法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篆刻技法独特。

他善于利用刀法的凸凹变化,使字体有明显的层次感。

同时,他运用刀尖的轻重变化,使字体线条更具立体感。

四、结语王羲之的书法笔法独具特色,无论是楷书、行书还是草书,都展现了他卓越的艺术才华和创作个性。

他的书法作品影响深远,不仅为后世书法家提供了借鉴和学习的范本,也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书法的运气、笔法与技巧

书法的运气、笔法与技巧

书法的运气、笔法与技巧
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它需要掌握一定的运气、笔法和技巧。

以下是对这些要素的详细具体解释:
运气:
在书法中,“运气”通常指的是书写时控制呼吸和力量的能力。

正确的呼吸能够帮助书法家更好地控制他们的手和笔,从而更准确地表达他们想要在作品中传达的情绪和意义。

一些书法家甚至会通过特定的呼吸练习来提升他们的运气技巧,以增强他们的书法表现力。

笔法:
笔法是书法的基础,它涉及到如何使用笔来创造不同的笔画和字形。

基本的笔法包括起笔、行笔和收笔三个阶段。

起笔是指笔开始接触纸张的那一刻,行笔是指笔在纸张上移动的过程,而收笔是指笔离开纸张的那一刻。

通过掌握这些基本的笔法,书法家就能够写出更加流畅、自然和有表现力的笔画。

技巧:
书法技巧是书法家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技能。

这些技巧涉及到如何选择和使用纸张、墨水等工具,以及如何调整自己的姿势和呼吸来更好地控制笔。

书法家还会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技巧,以写出更加完美和有表现力的作品。

总的来说,运气、笔法和技巧是书法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掌握这些要素需要长期的实践和耐心,但这也是提升书法水平
的关键。

通过不断地练习和探索,书法家能够创造出更加独特和有表现力的作品。

书法笔法收笔方法

书法笔法收笔方法

书法笔法收笔方法一、概述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而书法笔法中的收笔方法是书写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它不仅直接影响到字体的形态美感,还具有一定的意境表达作用。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书法笔法收笔方法的相关内容。

二、收笔方法的意义收笔方法是指在书写汉字时,如何结束最后一个笔画的书写过程。

一方面,收笔的得法与否直接影响到字体的整体美感和艺术质量;另一方面,不同的收笔方法还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和意境,从而增添作品的艺术魅力。

三、笔画收笔的常见方法在书法中,笔画的收笔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常见形式:1. 直接收笔法直接收笔法是指在书写最后一个笔画时,直接收起笔尖。

这种方法直接简洁,给人一种爽利的感觉,适用于气势磅礴、有力感较强的作品。

2. 下挑收笔法下挑收笔法是指在书写最后一个笔画时,先向上用力,再向下挑起笔尖。

这种方法收笔轻盈灵动,给人以飘逸的感觉,多用于书写柔美、清丽的字体。

3. 分化收笔法分化收笔法是指在书写最后一个笔画时,开始时采用一种笔画形态,然后转变为另一种形态,最后收笔。

这种方法兼具变化和对比的效果,常用于书写具有较强对比效果的字体。

4. 盘锋收笔法盘锋收笔法是指在书写最后一个笔画时,先向上书写,然后回扫笔尖,最后平移回收笔。

这种方法形似盘锋,给人一种神秘、浑然一体的感觉,多用于书写古朴、古韵的字体。

四、个人修养与收笔方法的关系个人修养在书写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会对收笔方法的运用产生影响。

1. 内功修养内功修养是书法创作的基础,包括内在的思想境界、意境表达等。

个人修养的高低决定了书法作品的水平和境界,也影响到笔法和收笔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2. 意境与收笔方法的搭配不同的意境需要配合不同的收笔方法来表达。

如若书写一幅山水画,可以选择下挑收笔法,以表现清新流畅的意境;而若书写一幅古文词句,可以选择盘锋收笔法,以表现古朴幽深的意境。

五、如何选择合适的收笔方法选择合适的收笔方法是一名书法爱好者需要掌握的基本技巧。

书法古拙笔法

书法古拙笔法

书法古拙笔法书法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其中,“古拙笔法”是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表现为笔画古朴、简洁、自重自重,不涉繁琐的造型和装饰,因而深受人们喜爱和推崇。

一、古拙笔法的基本概念古拙笔法是指在书写过程中,以简约、古朴、大方的笔法来表现格调和艺术韵味,强调大道至简的审美观念。

古拙笔法通常采用偏重的线条、骨骼结构明显、笔画方正古朴的表现手法,注重线条间的空间比例关系,体现中庸之美。

二、古拙笔法的表现手法1.骨韵水墨法:这种技法在笔画骨骼部分布局上十分讲究,呈现出一种肌骨分明,结构稳重,笔画有力,简洁大方的自然表现效果,比较适用于体制大的字体。

2.三体溜须法:它强调笔画结构的自然性和个性性,重点表现在书写的斜、竖、横三个方向上。

特别是在斜体方面的表现中,更体现了书法师洒脱,含蓄、自然的书写技巧。

3.锋墨转折法:这种技法注重笔画的力度和韵味,通过挑墨、折笔、缩墨、加饰等手法来达到表现的目的。

这种技法在楷书中的表现比较突出。

三、古拙笔法在不同书体中的体现古拙笔法是一种笔画粗大、刚健有力,简练自然,接近古代原始书写方法的书法表现手法。

它不仅在楷书中表现的十分出色,在行书、隶书、篆书等书体中,也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在行书中,古拙笔法十分灵动,无拘无束;在隶书中,它显现出一种庄严凝重、古朴精练的艺术风格;在篆书中,古拙笔法的书写则呈现出一种简单明了、刚劲有力的风格,表现出篆刻的雄健豪爽。

总的来说,古拙笔法在不同的书体中都有自己的独特表现和艺术特点,可以说是中国书法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古拙笔法作为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其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较为突出,对于提高书法的表现力和艺术品位具有重要作用。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深入了解和学习古拙笔法,让中华书法艺术更加辉煌壮美。

晋唐笔法的详解

晋唐笔法的详解

晋唐时期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其特点是注重结构,秉持“法度先行”的理念,形成了独特的晋唐笔法。

晋唐笔法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用笔规矩有度:晋唐笔法强调用笔有度,注重笔画的规矩和形态,遵循一定的法度。

在笔画的运用上,讲究有起有伏、有宽有窄、有粗有细,力求笔画的精度和规矩。

线条硬朗有力:晋唐笔法的线条表现力很强,用笔有力,笔画之间的转折处比较锐利,线条呈现出一种硬朗有力的特点,表现出书法艺术的气势和力度。

构图稳重典雅:晋唐笔法注重结构,构图稳重典雅。

在书写时,首先构思整篇作品的结构,然后在书写过程中根据结构的要求安排布局,形成稳重典雅的构图。

用笔鲜明有变化:晋唐笔法在用笔方面十分灵活,不拘泥于一种笔画的表现形式,而是通过运用不同的笔画变化,表现出不同的气息和风格。

有时使用激荡有力的笔画,有时则使用柔美细腻的笔画。

重视意境和精神内涵:晋唐笔法不仅注重书法艺术的形式,更注重作品所表现出的意境和精神内涵。

通过合理的结构、鲜明的用笔和精湛的技法,表现出作品的深远意义和精神内涵。

总的来说,晋唐笔法的特点是用笔规矩有度、线条硬朗有力、构图稳重典雅、用笔鲜明有变化、重视意境和精神内涵。

这些特点使得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也对后世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笔法研究李松中国的书法艺术最讲究的就是用笔。

元代赵子昂说的“用笔千古不易”, 是指在用笔的法则上千古不易,是对笔法重要性的高度强调。

我们理解,这法则是:要用毛笔书写出高质量的,具审美有表现力的点画。

这是书法艺术无可争议的一条法则。

在书法方法技巧中,笔法是占第一位的,没有笔法,就无从谈字法、章法、墨法。

所以,对笔法的研究就显得尤其重要。

历代书家、书论家对笔法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并且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而且精彩绝伦的论述。

尤其是其中的“万毫齐力”、“力透纸背”、“屋漏痕”、“锥画沙”、“折钗股”等,至今仍是指导我们学习书法的重要指南。

可以说,在书法技法的研究中,对笔法的研究应该是长久的课题。

鉴此,我们用今天的视角,对笔法中的问题作一番研究和探讨。

一、关于用笔的发力与“锋变”毛笔在纸上运行要留下痕迹,这痕迹就是汉字的点画。

用同样的一支毛笔,由不同的人来写相同的一个字,结果是一人一面。

其原因是因为每个人的运笔发力方法不同。

写字时,笔毫由于手臂的发力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异,因此,才有“唯笔软而奇怪生焉”的说法。

笔毫在不使用时,形状是锥状的,一旦濡墨落笔,锋毫即变,一写一变。

写字时笔毫始终是处在变化状态的,这就要求书者在书写中发力控锋、调锋,在控锋、调锋中书写。

这种书写过程中的锋毫之变,我们称之为“锋变”。

无论何种字体书体中的点画,其实就是书写时“锋变”的结果。

研究笔法,实际上,就是要集中在怎样控制“锋变”的这一关键点上。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笔画,都是由入、行、收三个技巧环节来完成的(点,一入即收)。

入,主要是完成笔画前端的造型;行,是完成笔画中部的造型;收,是完成笔画尾部的造型。

发力和锋变的各种技巧,也就集中体现在这三个细小环节之中。

在这三个环节中,每一个环节都会直接影响一个笔画的造型。

因此,它是用笔最基本的技巧环节,对笔法的研究也就必须着眼于这三个具体的技巧环节。

用手、腕、臂的发力来控制和调领锋毫,利用锋变来完成这三个环节,并进行点画的刻画,就是用笔的关键。

古人研究笔法最经典的成果莫如“永字八法”,虽然它还是残缺的理论(如:心钩、鹅钩、之捺等,这些极为重要的笔画,只一个“永”字无法包含其中,说明它还是一个不完整的理论。

),但其实践指导意义确是重大的。

我们仔细分析“策、勒、弩、趯、侧、掠、啄、磔”八字,实际上讲的就是一个控笔发力的问题。

由于发力方法的不同而导致锋变的不同,又由于锋变的不同而导致点画的形状不同。

故而才形成了“楷书笔法”、“篆书笔法”、“隶书笔法”、行书笔法”、“草书笔法”的五种笔法分类。

五种字体各有各的主要笔法特征,篆书的“铁线玉箸”、隶书的“蚕头雁尾”、楷书的“永字八法”、行草书的“绞转连绵”等既是。

在同一种字体之中,无论其风格是怎样变化,在点画的刻画,或者说在发力方法和锋变上,都有着非常明显的共性特征和个性特征。

《张迁碑》与《曹全碑》比较,共性是“波磔”和“蚕头雁尾”,区别是一方一圆、一刚一柔。

柳楷和颜楷比较,共性是“藏头护尾”与“八法”,区别是一骨一筋、一峻一朴。

这些差异的形成,无疑是锋变的结果。

由此,我们又可以推断出,个性风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原于个性化的运笔发力方法和个性化的锋变上。

人们称米芾的“刷”、东坡的“画”、山谷的“描”,就是对他们个性锋变技巧最典型最贴切的形容。

也正因为他们各自的这种独特的锋变技巧,才形成了他们各自的书风,才形成了宋代“尚意”的书风。

这种例子俯拾皆是。

锋变的幅度与发力的方法有直接关系,重发力,锋变的幅度大,笔画粗壮;轻发力,锋变的幅度小,笔画纤细;爽发力,笔画挺而柔;缓发力,笔画劲而朴,利用侧锋锋变,笔画方峻;用中锋锋变笔画圆浑。

不管怎样发力与锋变,必须是以刻画准确而高质量的点画线条为宗旨的。

若求点画线条造型的准确,首先是要发力与锋变的准确。

不同的点画,不同的字体,不同的风格,需要不同的发力方法和锋变技巧。

二、“线性”问题所谓“线性”,系指作品具有独特的锋变技巧,同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统一性的点画线条所表现出来的线条特性与特征。

古代的每一部法帖,在用笔上,几乎都是一种个性化特征的具体体现。

就一部具体的法帖而言,其个性的锋变技巧,会形成一种鲜明而独特的“线性”特征。

如朱耷的作品就很具典型意义。

他运笔采用平均式的发力方法,极少重按轻提,锋变的幅度很小,点画线条粗细均匀,所以,他的线条就有他自己独特而鲜明的“线性”特征。

不用看整幅作品,只看一个字,就可以通过其“线性”特征断定为朱耷手笔。

我们还可以做这样一个试验,取王铎、郑燮、张瑞图、何绍基、康有为、赵之谦书统统撕成碎片,搅和之后再进行分离,筛选时肯定不会有什么困难,因为他们各自笔下的线条是极具个性化的,这种个性化线性的信息就储存在只字片纸之中,辨析它们是非常容易的事。

二王、欧褚、黄米、董赵等,莫不如此。

因此可证,“线性”是构成个性笔法风格特征的集中体现。

“线性”是由五个部分构成的:1、线形线形,系指点画的具体造型。

它是笔法的具体体现。

无论书法的何种书体与字体,每一点、每一画都有确切的造型。

“蚕头雁尾”、“铁柱悬针”等既是。

有的比较形象一些,可以以物类相比,有的或者说大量点画,就很难以物类相拟对,但是,每一个点画都有着确切的形态造型。

这种造型是指具有审美意义的造型,而不是指那些“肉饼”、“死蛇”类的败笔笔形。

2、线质线质,系指点画的质地和质感。

它是笔法的表现力所在。

书法的点画线条应该是非常具有表现力的。

这种表现力就体现在点线的质地和质感上。

它是书法特有的形式技巧语言。

有的富有弹性,如“铁线”;有的体现苍劲,如“万岁枯藤”;有的表达飘逸,如“彩带”;有的展示刚健,如“铁画银钩”等等。

它具有审美特质,并用以表达烘托作品的风格气息。

不是指那种“死蛇挂树”、“煮烂的面条”之类的败笔质感。

3、线色线色,系指线条的墨色与层次。

它是笔法的神采所在。

书法的点画不只是一种墨色,有浓淡、枯润、浅深等等区别和变化。

“重若崩云,轻如蝉翼”既是。

它是点画线条要表现的重要内容。

所谓“墨出神采”就是指具体的线色而言,线条丰富的墨色层次变化,会更加拓展丰富线条的表现力。

不是指那种“墨猪”、“失血”之类的败墨之笔。

4、线向线向,系指点画的运笔走向和点画顾盼的方向。

它是笔法的动态所在。

在书写的过程中,如果点画的走向有一定的规律性,就会形成一种势。

这种势对风格会起很大作用。

横平竖直表现稳和,横翘竖倾体现险绝。

如果运用得好,会使作品更具表现力,如果运用得不好,则会成为习性笔病。

5、线位线位,系指点画的位置。

它也是笔法的动态所在。

一字之每一笔,都有相对固定的位置,这是汉字本身的规定与限制。

不同的字体有不同的规定和规律,篆、隶、楷相对严谨对称,其点画的位置可移动的幅度非常小。

行、草的点画位置移变性非常大,有很强的可塑性,随意性。

行、草点画的位置可做左右、上下的移动,这种点画位置的交错与移位,会产生聚散、正欹、开合等动态效果。

并会直接影响字的整体造型,会使字势产生奇特的变化,使作品的表现力更加生动。

不是“任笔为体,聚墨成形”无度蹂躏汉字的那种混涂乱抹。

在构成线性的五个方面中,线形、线质、线色是最核心的内容,其中线形又是第一位的,因为,其余都是以线形为依托才能表现出来的。

三、中锋与侧锋、圆笔与方笔书写之际,运笔的方向和锋变总是处在变化之中的,笔迹总是形成短线、长线、直线、弧线的反复转换交叉。

笔锋常常是由中锋而转变为侧锋,又由侧锋而转变为中锋,这样的反复转换。

发力的目的,就是调领锋毫完成这样的转换并刻画点画。

历来人们对中锋侧锋的研究给予了很大关注。

以往,人们对中锋的判断比较一致,“令笔心在画中行”就是中锋笔法的核心技巧。

我们的理解是,其中锋就是指毛笔的主毫,将主毫调领中正,利用主毫锋变刻画点画的方法,既中锋的典型笔法。

但对侧锋的判断则莫衷一是,我们认为,侧锋指的是毛笔的副毫,控制副毫锋变刻画点画,同时,也包括用锋尖刻画点画,既为侧锋笔法的技巧所在。

鉴此,我们对中锋与侧锋的判断是:中锋用笔的核心是对“主毫”和“正锋”的控锋锋变技巧。

侧锋用笔的核心是对“副毫”和“锋尖”的控锋锋变技巧。

有些论家对侧锋存有偏见,其结症是在侧锋与偏锋的区别和判断上。

偏锋与侧锋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侧锋与中锋一样,也是笔法技巧中优良的技巧,偏锋则是败笔。

侧锋的线形、线质具有丰富的造型和表现力,并具有多方面的审美素质,它可以充分表达和烘托作品的风格与气息。

偏锋的锋变则有着典型的病笔形态,锋尖与副毫(笔肚)各在一侧运行,其线形必然呈一侧平滑,另一侧锯齿状,线形、线质十分拙劣。

侧锋与偏锋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凡圆笔者,主要是以中锋来刻画的;凡方笔者,主要是以侧锋来刻画的。

一个笔画的方与圆,主要体现在笔画的两端和笔画中部的转折处。

此外,圆笔的锋变又主要体现在点画的粗细、长短、曲直上;方笔的锋变又主要体现在点画的棱角、方折处。

方笔的锋变技巧,关键是对副毫和锋尖的控制,点画的棱角是用副毫和锋尖刻画出来的。

在魏碑的笔法技巧中,侧锋的用笔占有很大比重。

被认定为“方笔之极则”的《始平公造像》的方笔,就须用侧锋锋变技巧。

以横为例:入笔侧锋切锋而入,随即翻锋右行,收笔切锋回收。

入笔切锋是用笔尖和笔肚刻画笔画首端的方笔笔形,翻锋是为了由侧锋变为中锋,收笔切收是用笔肚副毫刻画末端的棱角。

在折笔处的方与圆要看折笔的程度,直折之笔为方笔,弧折之笔为圆笔。

毫无疑问,中锋用笔在笔法技巧中是占主导地位,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任何人在运笔时,是很难做到绝对地笔笔中锋的,都是中侧间互的。

故而才有“取险”、“取妍”之说。

在古典法书之中,任何字体都有方圆之笔的存在。

方笔典型的范例有:篆书《天发神忏碑》、隶书《张迁碑》、楷书《始平公造像》。

赵之谦的行书具有明显的方笔色彩。

草书基本是以圆笔为主,也偶有少量方笔的成分存在。

圆笔典型的范例非常之多,大量的金文、小篆几乎都属圆笔系列,隶、楷、行大多方圆兼备。

四、用笔的“发力点”问题在前面所述的锋变与发力问题之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发力点”问题。

所谓“发力点”是指在运笔过程中,手臂用力最重之处和锋变最大之处。

书法笔法的变化是极为复杂的,尤其是行草书,很难以定量分析。

在“发力点”这个问题上变化就十分复杂。

我们发现在传统经典行草法帖中,古人在“发力点”技巧的运用上是非常有机巧的,手段也是非常多样的。

我们分析大体有,常规式(或称经典式)、均衡式和变异式三种“发力点”的技巧。

常规式的“发力点”主要在笔画的两端和直折处,其“发力点”相对比较固定。

比如汉隶和唐楷比较典型。

不管其风格是有多大差异,但在每一笔发力的位置上是非常固定的。

凡隶书“蚕头”和“雁尾”的部位必是“发力点”;凡楷书“藏入”、“顿收”、“折笔”和“钩根”的部位必是“发力点”的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