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衡 爱国的理由
经典散文阅读——梁衡《爱国的理由》
爱国的理由(一)我们为什么要爱国?一句话,国家养育了你。
这好比问我们为什么要爱父母。
因为父母生你养你,你与他们有了不可改变的血缘关系。
同理,人与国家也是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
你在这个国家里出生、成长,国家给了你特定的种族遗传、生活基础、社会关系、价值观点、文化修养。
你的身躯,你的精神是国家塑造的。
国家民族的个性已经深深地融化在你的血液里。
国家的名誉、利益和你的名誉、利益紧紧地连在一起。
于是你与祖国就既有了情感上的依存,又有了利益上的一致。
这是我们爱国的天然的、血缘上的理由。
人必须爱父母这叫孝;人又必须爱祖国这叫忠。
忠孝二字是人类的基本道德,是人类对自己的母体:父母和祖国的回报,是天然的法则,属天理良心一级的最高的又是最起码的道德标准,无论哪个民族概莫能外。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动物且然,况于人乎?于是我们就有了一种无法割舍、无法忘怀,如影随形、伴我终身的恋国之情。
这是爱国的第一个理由,天然的无可辩争的理由。
第二个理由是你既在国中,就要为国效力,就要关心这个“家”。
当年方志敏见祖国积贫积弱,被强敌欺侮,他在《可爱的中国》中说母亲“哭得伤心得很呀!她似乎在骂着:难道我这四万万的孩子都白生了吗?”公民如果不爱国,这公民又有何用?真这样,这个国家怎能生存?国家是我们大家的家,是民族的大家庭,她也需要持续维持,持续发展。
对内来说,祖国的繁荣发展得靠子女们的辛劳建设,如蜂酿蜜,如燕垒窝,不能有一时的停顿。
对外来说,祖国必须有人来保卫。
一国既处于世界各个国家之林,必然会有各种利益冲突和竞争,甚至会遭遇欺侮和侵略。
任何国家的独立、发展和强盛都是靠它的全体人民,万众一心,竭力奉献换来的,每个国民都有出力费心,直至牺牲的义务。
这是爱国的第二个理由。
如果哪个人身处国中却漠视国运,那是最大的不忠不义。
虽然各个历史时期都有汉奸、有败类,但这些人总是被人所唾弃。
(二)大致有三:一爱祖国河山;二爱祖国人民;三爱祖国文化。
一要爱祖国河山。
爱国的理由
初读课文
为什么是爱国
梳理文章脉络
爱国的内容和表现方式
如何去爱国
分析课文 为什么要爱国
天然的、血缘上的理由 为国效忠不容选择
分析课文
爱祖国河山
爱国的内容
爱祖国人民 爱祖国文化
分析课文
爱国的内容
古:皇帝社稷坛祭坛拜土 今:游子怀土吻土 中:吉鸿昌为土、保护河山、建设家园
爱祖国文化
分析课文
如何爱国
分析课文
如何爱国
分析课文
如何爱国
分析课文
如何爱国
分析本文在内容安排、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写作特点
1.采用例证法、喻证法,大量运用事实论据。 2.严瑾缜密的思维。 3.语言简洁、质朴,通俗易懂。
总结全文
本文体现了作者浓厚的爱 国深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告诫我们平常人的爱国具有重 要的意义。
爱祖国河山
分析课文
爱国的内容
封建社会:民重君轻 资本主义社会:民本、民主 治国者:敬民、爱民 百姓:按人民意志行事 陈毅:人民是重生父母 邓小平:我是人民的儿子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爱祖国人民
三个层面
正反两方面
分析课文
爱国的内容
文化是精神标准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魂 文化是国家、民族的灵魂
用 了 什 么 论 证 方 法 ?
谢谢 观赏
语 文 第 一 册
第三课 爱国的理由 ——关于爱国的几个问题
梁 衡
教学目标
1.学习质朴的论述语言。 2.学习本文递进式的论述,叙议结合的方法。 3.体会“爱国是做人的起码标准” 。
教学重点
缜密严谨的思路,叙议结合的方法。
教学难点
层层递进的论述。
作者简介
梁衡红色经典散文读书心得
梁衡红色经典散文读书心得
《梁衡红色经典散文》这本书是一本很有意义的读物,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了解到了红色经典散文的精髓,也受到了作者梁衡的启发和感召。
首先,梁衡的散文作品具有浓厚的红色主题,他通过深入挖掘中国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以及自己的切身体验,刻画了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红色画卷。
他的笔力雄浑,语言清新朴实,文字流畅有力,展现出了他对革命精神和英雄人物的崇敬和钦佩之情,让我深深感受到了红色经典的力量和意义。
其次,梁衡的散文作品富有情感,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他所写的内容。
他的散文作品往往带有强烈的同情心和怜悯之情,让我对那些曾经为了革命事业而奋斗、牺牲的英雄们产生了更深的敬意和理解,也使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最后,这本书让我对红色经典散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在思想上得到了启发和提升。
红色经典散文作为中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散文的独特魅力和表达方式,也拓宽了自己的文化视野和思维方式。
总的来说,阅读《梁衡红色经典散文》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这本书不仅让我感受到红色经典的力量和意义,也让我对梁衡的文学才华和情感表达能力产生了赞赏之情。
同时,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也受到了作者的鼓舞和启发,更加坚定了自己要追求理想、奋发向前的信念。
我相信,这本书对于每一个读者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珍贵之作。
江山常在掌中看
犹记当年,拜读到梁衡先生《觅渡、觅渡,渡何处?》时的强烈感受,摄人心魂的标题,奇思峥嵘的内容,大开大合的行文风格,如同瞿秋白先生名篇《多余的话》一样,那么卓然独立,那么惊世骇俗,久久激荡着我的心灵:他是一个书生啊,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你看他的照片,一副多么秀气但又有几分苍白的面容。
他一开始就不是舞枪弄刀的人。
他在黄埔军校讲课,在上海大学讲课,他的才华熠熠闪光,听课的人挤满礼堂,爬上窗台,甚至连学校的教师也挤进来听……秋白与鲁迅、茅盾、郑振铎这些现代文化史上的高峰,也是齐肩至顶的啊……他振臂一呼,跃向黑暗。
只要能为社会的前进照亮一步之路,他就毅然举全身而自燃。
……如果秋白就这样高呼口号为革命献身,人们也许还不会这样长久地怀念他研究他。
他偏偏在临死前又抢着写了一篇《多余的话》,这在一般人看来真是多余。
我们看他短短一生斗争何等坚决……他主持“八七会议”,决定武装斗争,永远功彪史册,他在监狱中从容斗敌,最后英勇就义,泣天地动鬼神。
这是一个多么完整的句号。
但是他不肯,他觉得自己实在渺小,实在愧对党的领袖这个称号,于是用解剖刀,将自己的灵魂仔仔细细地剖析了一遍……他在新与旧的斗争中受着煎熬,在文学爱好与政治责任的抉择中受着煎熬。
请原谅我这么大段地引用,因为,《觅渡》是那么精彩。
我读出了瞿秋白高尚的精神痛苦,读出了他灵魂中的崇高壮烈;也读出了作者高超的精神内核,读出了他心底对崇高悲剧美的向往。
作者其实就隐身于自己的文字背后。
梁衡对秋白的一片赤诚,犹如秋白对党的一片赤子之心,深深地感动着我。
为了尽可能写好心中的瞿秋白,表达好秋白的高洁心灵、高尚情操、高贵气质,他先后三下江南瞻仰秋白故居,“在这间旧祠堂里,一年年地来去,一次次地徘徊”,苦苦酝酿六载。
终于有一天,他灵感乍现,妙思顿来,觅到了“觅渡”作为文眼,这一神来之笔,成就了这篇思想高蹈、情感充沛、文采飞扬、卓尔不群的佳作。
《觅渡》发表于1996年,距今整整20年。
毛概实践课PPT之五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爱自己的国家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写于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七日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爱国主义
影片观后感评比
在我们民族的词典里,有许多富有哲理的警句、格言,都凝 聚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芒,给人以智慧和力量,催人奋起。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范仲淹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林则徐
纵使我的祖国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
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梁衡《爱国的理由》
第一个理由:一句 话,国家养育了你。 第二个理由:你既 在国中,就要为国 效力,就要关心这 个“家”。
评分标准
项 满 目 分 内 容 4 技 巧 2 效 果 2 脱 稿 2
紧扣影片主题,主 发言精彩有 普通话标准,语 表现熟练的程 评分标准 题鲜明;文字优美; 力;仪表形 言表达清晰, 度,鼓励脱稿 具有真情实感 象
得
分
结
束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爱国主义是由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 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列宁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 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 ——邓小平
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中国作者:来源:《党的生活·青海》2019年第10期金秋十月,我们迎来新中国70华诞。
从北国山麓到南海礁屿,从西部高原到东方沃野,人们挥舞着手中的五星红旗,一起在歌声中向祖国表白——我爱你,中国。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
梁衡先生写的《爱国的理由》一文中说:“我们为什么要爱国?一句话,国家养育了你。
”就这一句简单朴素的话,让人心潮澎湃。
当年方志敏见祖国积贫积弱,被强敌欺侮,他在《可爱的中国》中说母亲“哭得伤心得很呀!她似乎在骂着:难道我这四万万的孩子都白生了吗?”备受屈辱和苦难的历史过去了,今天,我们自信地昂首挺胸地站在这片热土上,表达着心中对祖国母亲的热爱——我爱你中国我爱你青松气质我爱你红梅品格我爱你家乡的甜蔗好像乳汁滋润着我的心窝……从筚路蓝缕的探索之路,到改革开放的富强之路,再到走向复兴的圆梦之路,新中国的发展史是一部开天辟地的创业史,更是一部永不停滯的奋斗史。
新时代是追梦者和奋斗者的时代。
每天我们都能看到基层干部扎根脱贫攻坚一线,边防战士保家卫国守卫边关,环卫工人风雨兼程守护城市……“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这无数奔波的背影,汇集成了一个个奋斗者勇往直前的姿态,这就是今天的中国姿态。
有调查显示,大多数留学生出国后,均会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与依赖。
因为在陌生的土地上,愈加能够体会,当中国站到世界舞台中央大放异彩时,中国议题、中国人能够获得高度关注,“中国”二字意味着沉甸甸的分量。
不管身处何方,无论何种岗位,我们因祖国而热血沸腾,为祖国而勇往直前。
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爱国,因为我们知道,强大的中国是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美好生活的坚强后盾,我们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着对祖国更强烈的认同感、依附感和归属感,因为祖国的发展与进步,让我们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终变为现实。
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便是祖国,我们怎样,祖国便怎样。
爱她,不因时代的变迁而褪色。
让我们与祖国心心相印,与祖国同命运、共呼吸,挽紧臂膀,向前奔跑,书写无愧于伟大时代的璀璨篇章。
第十一课爱国的理由教案
第十一课爱国的理由教案爱国的理由教学目标一学习文章严谨的论证思路和质朴凝炼、富有情感的语言。
二培养筛选信息和嗽集信息的能力,进一步了解梁衡散文的特点。
三通过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师生情感的碰撞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渗透。
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生动的材料、富有情感的文本语言来体悟并学习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2.学习文章严谨的论证思路,能恰当地运用材料论证观点,学会评析材料。
(教学难点)3.增强爱国意识,把爱国情感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培养报国之志。
课时安排共2课时。
第1课时为自读预习课。
学生通过在学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如下任务:1.解决字词;2.理清全文的论证结构及其逻辑关系,找出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第2课时精析赏读课文。
下面重点介绍第2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学案导读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歌曲、课文图像剪辑)(播放歌曲《中国人》,学生跟着哼唱)教师:当听到或唱起刘德华的这首《中国人》,同学们会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体会潜意识里深重的爱国情感。
教师:我们会不约而同的在胸中涌动着某种激情,这种激情因何而来呢?——因为我们同根同源,我们的情感和祖国紧紧地系在一起,我们潜意识里都有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展示课文《枣核》、《最后一课》的图片)教师:大家还记得这些课文吗?他们都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呢?学生回顾讲述。
(打出列宁语:“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情感。
”)教师:不论是脚踩着这片热土的中国公民,还是身在海外的游子,抑或是异国的国民,朴素的爱国情感是每个人心中永恒的歌!今天我们再来一起阅读一篇由作家梁衡用挚诚的情感挥洒而成的爱国篇章——《爱国的理由》二走近梁衡(介绍作家作品)三学案导读学案包括三部分:理解全篇、精析一段、吟诵体悟。
[理解全篇] (预习课已经解决)提示:论点关于爱国的几个问题论据论证点为什么爱国家养育了你既在国中,就要为国效力方志敏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么爱祖国河山吉鸿昌、爱国志士及游子。
梁衡和种树老人的故事
梁衡和种树老人的故事、
梁衡和种树老人的故事是一个充满敬意和生命力的故事。
梁衡是一位著名的散文家,他通过自己的文字记录下了种树老人的一生。
种树老人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人物。
他在65岁时开始治理晋西北的一条山沟,带着七位老汉开始了漫长的植树历程。
他每天早晨起来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
他的生活简朴而充实,他的目标就是种树,保护这片土地。
梁衡在采访这位种树老人时,深深地被他的精神所感动。
老人已经81岁了,但他的身体依然硬朗,精神依然旺盛。
他告诉梁衡,自己种树是命运的安排,屋后的青山就是他生命的归宿。
他已经失去了老伴,唯一的女儿也多次劝他出去享清福,但他坚决不走。
他觉得种树是他生命的意义,也是他对这片土地的承诺。
梁衡在文章中详细描述了种树老人的生活和心境,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感人的故事,让读者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位平凡而伟大的老人。
他的坚韧、执着和毅力,以及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土地的眷恋,都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的心灵。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不在于追求物质的富足,而在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付出。
种树老人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土地的守护。
他的故事激励着人们去追求自己的信仰和目标,用自己的行动去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风骨的力量——读《梁衡红色经典散文选》有感
风骨的力量——读《梁衡红色经典散文选》有感阅读诗人梁衡的文章,令我终身受益,他的文章充满当代人可以慨叹的思想和情感,令我深深感受到他拥有强烈的风骨,能够坚守信仰、不懈追求真理的精神力量。
梁衡一生有着不凡的坚持和进取心。
他不屈从时弊,不受压抑,勇于挑战,不畏压力,展现的是一种无畏的精神,是一种强大的生命力。
他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为实现他的理想而不断战斗,用最优秀的文学创作展现自己的精神力量,用自己的智慧和坚定追求真理。
他笔下更多的是朝气蓬勃的血液,默默散发着智慧的光芒,有时候更是坚定不移,勇敢向前,像一道红色的风骨,走过重重磨难,把真理的心灵风骨传递给了其他人,成就了无数改变生活的力量。
梁衡的著作给我们传递了一种无私的精神,一种极其优秀的精神力量,一种不屈不挠的斗志,不负责任、不回头、不停息的驰骋,令人震撼,令人深思。
读《梁衡红色经典散文选》,令我深深感受到他的生活理念和个性,他满怀激情不畏困难的心灵,始终如一的精神力量,坚忍不拔的信仰,令我钦佩不已。
梁衡曾在自己的文章中写道:“一个人必须有风骨,这是刀锋,这是必须注入力量去锻炼自己,感受生活,了解生活,认识自己,同时带领自己走向未来的活力。
”这句话恰恰体现了梁衡思想中非常著名的“风骨”。
这种精神力量催人奋进,足以支撑着一个人把自己的梦想变为现实。
梁衡的文学作品曾受到很多评论家的认可,他的文学留给了我们深刻的遗产,他的文章被誉为当代最优秀的文学创作。
它不仅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明,而且展示了一个伟大作家真正的生活体验,伴随着他文章中强烈的政治意识,激励着读者一起努力,共同奋斗,以一种风骨的力量实现自己的梦想。
读完梁衡的文章,我对他的风骨的力量深表佩服,他的文学让我看到了一个不畏困难,无畏追求真理的英雄梦想。
他的作品中蕴含着令人着迷的激情,把真理的心灵风骨传递给了读者,令人深深感受到一种真实的心灵之风。
梁衡拥有强烈的风骨,不畏挫折,敢于挑战,坚守信仰,追求真理,勇往直前,让我们懂得不输于任何困难,不输于任何压力,坚持我们自己的信念,勇敢实现自己的梦想。
风骨的力量——读《梁衡红色经典散文选》有感
风骨的力量——读《梁衡红色经典散文选》有感有人说,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都拥有着不可替代的传统精神风骨。
这种精神不仅是中国人谋求自由民主自主实现自身价值的历史性驱动力,同时也是当下中国人建设国家和社会的精神根基。
无论是在抗捍战争中缔造出民族伟业,还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卓越作用,它都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优良传统。
偶然的机会让我读到了梁衡的《红色经典散文选》,深深的被他苦苦挣扎间坚毅的精神感动了。
作为一位有深远影响的社会活动家、作者和思想家,梁衡凭借一生的聪明才智和坚定的信念,发挥着他所谓的“先锋责任”,为中国改革进步和民主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文学创作中也用他尽职尽责的态度回答了许多重大的社会问题。
梁衡的风骨梁衡有着一种独特的风骨,他是一个有着坚定信念和明确目标的人。
他曾在书中指出,“我们要朝着创造一个民主、自由、繁荣的中国这一目标努力奋斗”。
他的文章中多次提到民主的核心价值观,他主张通过民主的参与让民众参与到政治和社会的舞台上,努力实现中国多元文化的发展。
这种风骨,也体现在梁衡的生活中。
梁衡晚年遭受政治迫害,被多次劳教和禁闭,但是他从不改变自己的信念,也从不低头。
即使在繁重的劳役任务中,他仍然能够专心致志,考虑清楚,狠下心来,像是一座钢铁堡垒,坚持到最后。
无论是在饱受迫害时仍坚持他的信念,还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卓越作用,他的风骨都被传承了下来。
梁衡的文学创作梁衡在文学创作上广受好评,深受众多读者喜爱。
他的作品不仅描写了当时时事,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展望,更重要的是,他通过文学告诉读者,无论经历多么沧桑的历史,人们都应该坚持自己的信念,勇敢地去抗争,有勇气做出不归路的抉择。
他的文学必将发挥着不懈的推动作用,激发着许多人把梦想付诸行动。
结论总之,从梁衡的《红色经典散文选》中,我获得了深刻的启发:无论是贫富贵贱,都应该拥有一种倔强的毅力,将理想付诸实践。
只有坚定的信念,才能让我们把梦想转化成现实,使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冬日香山梁衡读后感
冬日香山梁衡读后感冬日的果树枝头挂满了晶莹的雪花,踏着厚厚的积雪,我来到香山脚下,这座山因为梁衡的名字更加耀眼。
梁衡是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学者和政治家,他的著作《近代中国之启蒙》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被梁衡宽广的学识和崇高的品质所感动,更加坚定了我对于知识和修养的追求。
梁衡,一个学者、一位教育家、一位政治家。
他以博学多才、文风流畅著称,被誉为“近代中国启蒙运动的奠基人”。
在他的著作中,我感受到了他深厚的学识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梁衡通过对于中国历史的深入研究,结合当时中国社会的现状,提出了很多有启发性的思考。
读《近代中国之启蒙》,我被梁衡对于教育的重视所打动。
他认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只有通过教育来提高人民的素质和知识水平,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强盛。
他在书中写道:“中国古代尚有一种教育,即四书五经之教育也。
我们今日则尚未能以一种教育来嘱民心脏,来塑民情思颖。
故至今民气未统已隔层之由。
”梁衡对于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使我认识到我们应该珍视传统文化,但同样要与时俱进,推动教育改革。
梁衡还在书中提到了政治改革。
他认为中国需要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以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和进步。
梁衡强调了人民参与政治的重要性,他写道:“国家故可称爱国者国家,国民故可称保国者国民。
”梁衡希望能够唤醒人们对于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广泛的普及教育和政治参与,推动国家的进步和发展。
读完《近代中国之启蒙》,我不禁思考起自己的学习和成长。
梁衡不仅仅是一个学者和政治家,更是一个不断学习、思考、成长的人。
他的学识渊博、人格崇高深深感染着我。
而对于一个普通的我来说,我也应该以梁衡为榜样,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修养。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冬日的香山,寒风凛冽。
而梁衡留给我的那份温暖将伴随我一生。
我深深地被梁衡的学识和品质所打动,他对于知识和教育的追求让我倍感敬佩。
读完《近代中国之启蒙》,我有了更加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人生追求。
把栏杆拍遍梁衡读后感
把栏杆拍遍梁衡读后感《把栏杆拍遍梁衡》是中国作家王蒙的一部小说,通过讲述一个普通人的生活经历,深刻揭示了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和人性的复杂性。
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细腻的情感描写,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叫梁衡的普通人,他在小说中经历了种种挫折和磨难,但最终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梁衡是一个充满正义感和责任感的人,他对社会的不公和不义充满了愤怒和不满,但同时也深知自己的渺小和无力。
他在小说中不断地挣扎和追求,最终成为了一个真正有思想和良知的人。
小说通过梁衡的生活经历,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社会的一些问题和矛盾。
作者通过梁衡的视角,展现了中国社会的种种不公和不义,以及人们在这种环境下所经历的挣扎和痛苦。
小说中的一些情节和人物形象,都具有鲜明的社会意义和批判性,使得整个作品充满了强烈的社会批判意味。
除了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揭示,小说还通过对梁衡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梁衡是一个充满了矛盾和痛苦的人,他在追求正义和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地陷入困境和挣扎。
他既渴望改变社会的不公,又深知自己的无力和渺小。
他在为正义而奋斗的同时,又不断地受到现实的打击和摧残。
梁衡的内心世界充满了痛苦和挣扎,这种痛苦和挣扎也成为了整个小说的核心主题。
总的来说,王蒙的《把栏杆拍遍梁衡》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丰富人文内涵的作品。
通过对一个普通人生活经历的描写,小说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社会的一些问题和矛盾,以及人们在这种环境下的挣扎和痛苦。
同时,小说还通过对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整部小说充满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细腻的情感描写,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简要概括《泰山》梁衡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简要概括《泰山》梁衡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泰山》是我国古代名著《水浒传》中的一个故事,讲述了梁山好汉中的一个人物梁衡的故事。
梁衡是梁山108将之一,他在故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展现了他的英雄气概和忠义之心。
这篇文章主要围绕梁衡这一人物展开,描绘了他的形象以及他在《水浒传》中的故事。
文章中还介绍了梁衡的家世背景、成名经历、与其他好汉的关系等内容,通过对梁衡的全面分析,展现了他作为一个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和深度。
文章还对梁衡在《水浒传》中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了解读,以及对他的评价和价值的探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来探讨梁衡这一人物形象,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泰山》这一故事。
我将从梁衡的基本信息和背景开始介绍,然后逐渐展开对他在故事中的行为和心理的分析,最终给出对梁衡这一人物形象的全面评价。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你能对梁衡这一角色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并对《水浒传》这一经典作品有更深刻的认识。
让我们从梁衡的基本信息和家世背景开始介绍。
梁衡出身于一个寒微的家庭,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大志、有着崇高理想的人。
他的成名经历几经波折,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最终凭借着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成为了梁山英雄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在梁衡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勇敢、坚韧和不畏艰险的品质,这些品质让他在梁山的众多好汉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众人敬仰的对象。
让我们来看看梁衡在《水浒传》中的故事。
梁衡的故事情节曲折,他在梁山的生活经历了许多波折和挑战,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保持着对正义的追求。
在与其他好汉的交往中,梁衡展现了他的智慧和胆识,帮助梁山众人解决了许多难题,展现了他作为一个好汉的价值和能力。
梁衡在故事中也展现了他的忠义之心,他与梁山众人深厚的友情和情感也是这一故事的重要内容之一。
让我们来对梁衡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全面评价。
梁衡作为一个《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展现了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品质。
他的勇敢、坚韧、智慧和忠义之心都是我们值得称颂和学习的。
梁衡《爱国的理由》
三一文库()〔梁衡《爱国的理由》〕——关于爱国的几个问题受命为出版社选一本爱国文选,接手之后才知道这绝非易事。
既为爱国文选,起码得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内容必须能涵盖爱国的主旨;二是形式必须是散文,最好还是美文。
这时我才发现在散文领域,爱国题材的作品比之山水景物、生死爱恨、新事旧情等,确实少得多。
选家们编的各种选本中,也很少将爱国单列一类。
平时我们印象较深的爱国事件、人物大都是从历史书上或者小说、诗歌、电影中得来的。
以美文来诠释爱国大义、品评人物原来是这样的难。
编选本身不仅是搜集和整理,而且也是专题学习。
编选过程中,我脑海里不断思考这几个问题:一是我们为什么要爱国?二是爱国的内容和表现有哪些?三是爱国的文章是怎样写成的?▲(一)我们为什么要爱国?一句话,国家养育了你。
这好比问我们为什么要爱父母。
因为父母生你养你,你与他们有了不可改变的血缘关系。
同理,人与国家也是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
你在这个国家里出生、成长,国家给了你特定的种族遗传、生活基础、社会关系、价值观念、文化修养。
你的身躯,你的精神是国家塑造的。
国家民族的个性已经深深地融入你的血液里。
国家的名誉、利益和你的名誉、利益紧紧地连在一起。
于是你与祖国就既有了情感上的依存,又有了利益上的一致。
这是我们爱国的天然的、血缘上的理由。
人必须爱父母,这叫孝;人又必须爱祖国,这叫忠。
忠孝二字是人类的基本道德,是人类对自己的母体:父母和祖国的回报,是天然的法则,属天理良心一级的最高的又是最起码道德标准,无论哪个民族概莫能外。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动物且然,况于人乎?于是我们就有了一种无法割舍、无法忘怀、如影随形、伴我终身的恋国之情。
这是爱国的第一个理由,天然的无可辩争的理由。
第二个理由是你既在国中,就要为国效力,就要关心这个“家”。
当年方志敏见祖国积贫积弱,被强敌欺侮,他在《可爱的中国》中说母亲“哭得伤心得很呀!她似乎在骂着:难道我这四万万的孩子都白生了吗?”公民如果不爱国,这公民又有何用?真这样,这个国家怎能生存?国家是我们大家的家,是民族的大家庭,她也需要不断维持,不断发展。
2018-梁衡方志敏-范文模板 (1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梁衡方志敏篇一:梁衡爱国的理由梁衡爱国的理由——关于爱国的几个问题受命为出版社选一本爱国文选,接手之后才知道这绝非易事。
既为爱国文选,起码得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内容必须能涵盖爱国的主旨;二是形式必须是散文,最好还是美文。
这时我才发现在散文领域,爱国题材的作品比之山水景物、生死爱恨、新事旧情等,确实少得多。
选家们编的各种选本中,也很少将爱国单列一类。
平时我们印象较深的爱国事件、人物大都是从历史书上或者小说、诗歌、电影中得来的。
以美文来诠释爱国大义、品评人物原来是这样的难。
编选本身不仅是搜集和整理,而且也是专题学习。
编选过程中,我脑海里不断思考这几个问题:一是我们为什么要爱国?二是爱国的内容和表现有哪些?三是爱国的文章是怎样写成的?(一)我们为什么要爱国?一句话,国家养育了你。
这好比问我们为什么要爱父母。
因为父母生你养你,你与他们有了不可改变的血缘关系。
同理,人与国家也是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
你在这个国家里出生、成长,国家给了你特定的种族遗传、生活基础、社会关系、价值观念、文化修养。
你的身躯,你的精神是国家塑造的。
国家民族的个性已经深深地融入你的血液里。
国家的名誉、利益和你的名誉、利益紧紧地连在一起。
于是你与祖国就既有了情感上的依存,又有了利益上的一致。
这是我们爱国的天然的、血缘上的理由。
人必须爱父母,这叫孝;人又必须爱祖国,这叫忠。
忠孝二字是人类的基本道德,是人类对自己的母体:父母和祖国的回报,是天然的法则,属天理良心一级的最高的又是最起码道德标准,无论哪个民族概莫能外。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动物且然,况于人乎?于是我们就有了一种无法割舍、无法忘怀、如影随形、伴我终身的恋国之情。
这是爱国的第一个理由,天然的无可辩争的理由。
第二个理由是你既在国中,就要为国效力,就要关心这个“家”。
评《梁衡红色经典散文选》:打破“红色”写法
评《梁衡红色经典散文选》:打破“红色”写法《小兵张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春万岁》等一批为人熟知的文学作品,近日入选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决定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100种优秀图书、100部优秀影视片。
该活动旨在青少年中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广大青少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记者注意到,100种优秀图书目录中,包括36本思想品德类图书、21本知识类图书以及43本文学类作品。
入选的优秀影视片则涵盖50部电影、23部电视剧、15部动画片及12部纪录片。
在入选的优秀图书作品中,涵盖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安徒生童话精选》等世界文学名著,也有经久不衰的中国文学作品《子夜》、《朝花夕拾》等,更包括《红岩》、《青春之歌》等“红色经典”。
其中,2011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梁衡红色经典散文选》与其他的“红色经典”有所不同。
以前,“红色”题材的图书给人的感觉往往厚重而艰深,人们很难把它与好读、轻松联系在一起。
而《梁衡红色经典散文选》却是一种“另类”写法。
作者梁衡说,撰写时试图“笑谈真理”、“畅谈理想”。
该书也被认为是将“红色”题材“翻译”成当代文学,打破了“红色”叙事传统的写法,而让“红色经典更具魅力”。
书中评议了一些古往今来的大人物,如韩愈、辛弃疾、林则徐、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邓小平,也有大量篇目是在为普通劳动者做传,为无名者立名,如“喊冤到底的桑氏老人”、“为植树而忍辱负重的薛明老师”等。
梁衡说:“爱国主义题材很难用散文形式展现,这一是因为题材的政治性强,一篇散文难以驾驭,也因多是旧题材,难以出新。
而是人们对政治往往有曲解,这也许是因为曾有一段时间,我们的政治文章说教味太浓,人们总难把政治和轻松与美联系到一起。
”他说,撰写这一题材并不易,但“红色经典”确实是一个思想的富矿。
“我们从党史上的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里,可以发掘出很多对现实有指导意义的思想。
既然是为了现实而发掘、传播,就要看对象、讲方法,要讲接受美学。
读“梁衡红色散文”有感2
读“梁衡红色散文”有感“长江学校学生救人事件”是我第一个联想到的。
开始看到这新闻时我第一反应是在想这个行为值不值,但后来我想到这不是值不值得的问题,而是时代需要的一种精神。
无论结果如何,他们都是好样的,任何救人的心和行动都是不可争议的,意外的死伤不能成为那些不愿救助的“人”的借口!人活着是为什么?如果弄明白人是什么,人生的根本意义和社会价值也就清楚了。
“如果秋白是一个如李逵式的人物,大喊一声:“你朝爷爷砍吧,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也许人们早已把他忘掉。
他是一个书生啊,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
”秋白与鲁迅、茅盾、郑振铎这些现代文化史上的高峰,也是齐肩至顶的啊,他应该知道自己身躯内所含的文化价值,应该到书斋里去实现这个价值。
但是他没有,他目睹人民沉浮于水火,目睹党濒于灭顶,他振臂一呼,跃向黑暗。
只要能为社会的前进照亮一步之路,他就毅然举全身而自燃。
如果他一开始就不闹什么革命,只要随便拔下身上的一根汗毛,悉心培植,他也会成为著名的作家、翻译家、金石家、书法家或者名医。
梁实秋、徐志摩现在不是尚享后人之飨吗?如果他革命之后,又拨转船头,退而治学呢,仍然可以成为一个文坛泰斗。
与他同时代的陈望道,本来是和陈独秀一起筹建共产党的,后来退而研究修辞,著《修辞学发凡》,成了中国修辞第一人,人们也记住了他。
可是秋白没有这样做。
就像一个美女偏不肯去演戏,像一个高个儿男子偏不肯去打球。
他另有所求,但又求而无获,甚至被人误会。
一个人无才也就罢了,或者有一分才干成了一件事也罢了。
人类包括整个人类社会(大我)和“我”自己(小我)这样两个端点。
尽管因为个人的生物本能—个人的生存需求和享受需求使每个人都具有先天的自我性,从而形成了个人人生观中的“小我”部分。
但社会意识(“大我”)一定会通过社会、环境的影响注入个人的人生观中,只是程度不同罢了。
所以,人的人生观必然会包含着“大我”和“小我”这样两个端点。
不同的个人的人生观也就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徘徊、选择着:1、以自己个人为中心,为标准。
人物千秋中能体现梁衡大事大情大理的内容
人物千秋中能体现梁衡大事大情大理的内容千秋,是一位令人敬佩的人物。
他体现了梁衡大事大情大理的精神,展现出了他对社会、对人民、对国家的深深关怀和责任感。
千秋在处理大事上展现了梁衡大事大情大理的品质。
作为一位政治家,他以国家的利益为重,始终站在整个社会的高度思考问题。
无论是面对国内外的挑战,还是面对国家的发展问题,千秋总是能够冷静分析,明晰方向。
他善于总结经验,勇于创新,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千秋在处理大情上彰显了梁衡大事大情大理的情怀。
他对人民的生活状况始终心系于民,关注着社会的弱势群体。
无论是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公平,还是关注民生问题,改善人民生活,千秋都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
他深知人民是国家的根基,只有民生幸福,国家才能强盛。
千秋在追求大理上展示了梁衡大事大情大理的智慧。
他注重法治建设,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维护社会公正。
他推动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他善于运用智慧解决问题,使国家的治理更加科学高效。
千秋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梁衡大事大情大理的精神。
他在处理大事、大情、大理上都表现出了卓越的能力和卓越的品质。
他的一生是充满荣光和辛劳的,但他从未放弃过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
千秋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是历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楷模。
梁衡大事大情大理的精神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和传承的。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以千秋为榜样,将大事、大情、大理融入日常生活中,才能够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繁荣的社会。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自己的行动践行梁衡大事大情大理的精神,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衡爱国的理由——关于爱国的几个问题受命为出版社选一本爱国文选,接手之后才知道这绝非易事。
既为爱国文选,起码得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内容必须能涵盖爱国的主旨;二是形式必须是散文,最好还是美文。
这时我才发现在散文领域,爱国题材的作品比之山水景物、生死爱恨、新事旧情等,确实少得多。
选家们编的各种选本中,也很少将爱国单列一类。
平时我们印象较深的爱国事件、人物大都是从历史书上或者小说、诗歌、电影中得来的。
以美文来诠释爱国大义、品评人物原来是这样的难。
编选本身不仅是搜集和整理,而且也是专题学习。
编选过程中,我脑海里不断思考这几个问题:一是我们为什么要爱国?二是爱国的内容和表现有哪些?三是爱国的文章是怎样写成的?(一)我们为什么要爱国?一句话,国家养育了你。
这好比问我们为什么要爱父母。
因为父母生你养你,你与他们有了不可改变的血缘关系。
同理,人与国家也是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
你在这个国家里出生、成长,国家给了你特定的种族遗传、生活基础、社会关系、价值观念、文化修养。
你的身躯,你的精神是国家塑造的。
国家民族的个性已经深深地融入你的血液里。
国家的名誉、利益和你的名誉、利益紧紧地连在一起。
于是你与祖国就既有了情感上的依存,又有了利益上的一致。
这是我们爱国的天然的、血缘上的理由。
人必须爱父母,这叫孝;人又必须爱祖国,这叫忠。
忠孝二字是人类的基本道德,是人类对自己的母体:父母和祖国的回报,是天然的法则,属天理良心一级的最高的又是最起码道德标准,无论哪个民族概莫能外。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动物且然,况于人乎?于是我们就有了一种无法割舍、无法忘怀、如影随形、伴我终身的恋国之情。
这是爱国的第一个理由,天然的无可辩争的理由。
第二个理由是你既在国中,就要为国效力,就要关心这个“家”。
当年方志敏见祖国积贫积弱,被强敌欺侮,他在《可爱的中国》中说母亲“哭得伤心得很呀!她似乎在骂着:难道我这四万万的孩子都白生了吗?”公民如果不爱国,这公民又有何用?真这样,这个国家怎能生存?国家是我们大家的家,是民族的大家庭,她也需要不断维持,不断发展。
对内来说,祖国的繁荣发展得靠子女们的辛劳建设,如蜂酿蜜,如燕垒窝,不能有一时的停顿。
对外来说,祖国必须有人来保卫。
一国既处于世界各国之林,必然会有各种利益冲突和竞争,甚至会遭遇欺侮和侵略。
任何国家的独立、发展和强盛都是靠它的全体人民万众一心、竭力奉献换来的,每个国民都有出力费心,直至牺牲的义务。
这是爱国的第二个理由。
如果哪个人身处国中却漠视国运,那是最大的不忠不义。
虽然各个历史时期都有汉奸,有败类,但这些人总是被人所唾弃。
(二)理由既立,便是爱什么?怎么爱?即爱国的内容和表现方式。
依内容而论大致有三:一爱祖国河山;二爱祖国人民;三爱祖国文化。
一要爱祖国河山。
无论在哪个民族的心目中,土地都享受至尊、至敬的荣誉。
记得小时候每逢过年,村里必为土地神换一次春联:“土能生万物,地可载山川。
”我们的一切一切都是祖国这片土地所承载,所养育。
主权、人民、事业、财富等都因国土而存在。
希腊神话,大力士安泰其力量只源于土地,只要他不离开大地,任何人都不可能将他战胜。
中国古代皇城里专建有社稷坛,用五色土拼成,皇帝每年要祭坛拜土。
土即代表社稷。
国土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根基,是它的第一物质形态,是硬件。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土不存,国将不再。
历来的侵略战争都是先侵城掠地,犯人国土。
而战败国最大的屈辱就是割地赔款,是去国逃亡或在已沦陷的国土上做亡国奴。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曲”,何其凄凉。
1937年起,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掠我大半个国土长达八年。
抗日烈士吉鸿昌临刑前赋诗曰:“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祖国的土地岂容外人蹂躏?“还我河山”,这是古往今来一切爱国志士泣血而呼的口号;“爱我家乡”是一切爱国者发自内心深处的共同呼唤。
爱国首先就要爱河山,爱国土。
要保卫她,维护她,让她更富饶,更美丽。
许多游子,去国之时身边带一把祖国的土,阔别归来,不由得跪吻祖国的热土。
禾苗离土即死,国家无土难存。
要热爱祖国的土地,这是我们生存的根基。
二要爱祖国人民。
人民是国家的主体,人民的意志支持着国家的存在。
一个爱国者首先要摆对个人和人民的位置。
就是封建时代也强调民重君轻,进入资本主义更有了民本、民主意识。
一国之中从国家元首到普通百姓都是人民的一分子。
对治国者来说,是人民之水推举着国家之舟,敬民爱民,按照民意来决策行事,就国运兴,国事盛,国势强;轻民贱民,逆民意专横妄为,就国运衰,国事败,国势弱。
从这个意义上说,凡亲民爱民,治国有成的国君、总统、元首都是伟大的爱国者;而那些玩弄民意,轻贱民心,甚至置民于水火的人,都是误国盗国者,甚至是卖国者,遍观历史无不如此。
每一个生活在一定国度里的人都必须按照国中最大多数人的意志行事。
没有人民的解放就没有个人的解放,没有人民的幸福就没有个人的幸福。
那些握有一点权力就向人民作威作福、欺压人民、反人民的人,那些不顾人民利益暗售其奸、中饱私囊的人,都会被社会所唾弃,都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所以每一个爱国者,每一个志士仁人,都把能为人民做一点贡献看作自己终生奋斗的职责。
陈毅有诗:“靠人民,支援永不忘。
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
”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毛泽东将这一爱国思想提炼为精辟的五个字:“为人民服务。
”虽然中外历史上曾对无数的帝王、元首喊过万岁,但只有“人民万岁”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而“人民的功臣”则是历史对爱国者的最高奖赏。
三要爱祖国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型,是这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所积累、所认同的精神准则。
国家和民族的概念不完全相同,一个国家可以是单民族也可以是多民族,但只要几个民族在一个统一的国度里生活,就可因国家的影响力和长期的融合,形成一个大的民族群体。
如我国分别有56个民族,又可统称一个中华民族。
这样从文化上也就会分出此国与彼国的不同。
就像人的基因遗传分出不同的肤色、体形,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传也会分出不同的信仰、好恶、精神、道德等标准。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魂,是祖国为她的儿子留下的精神基因。
我们看海内外的中华民族子孙,尽管多少年来可能居住环境不同,政治派别不同,生活习惯不同,但还是年年要到陕北祭黄帝陵,到福建拜妈祖庙,在家里供关公,与子孙说岳飞,就是因为还有文化这条根,这个魂。
一个中国人当他离乡背井在国外时,当他暂时脱离祖国人民时,他仍感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但是假如他不认识祖国的文字,不知道祖国的历史,已没有本民族的习俗时,他纵然还是黑发黄肤也不能再算是一个中国人了。
因为他精神世界中的这条文化之根已被彻底拔掉。
所以历史上一切侵略者在攻城掠地之后接着便是同化人家的文化。
都德的小说名篇《最后一课》,就是写德国人侵入法国,从次日起学校里将不能再用法语上课。
清入关强制汉人剃发,“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一个发型何至于这样重要?其目的就是不许你留一点故国痕迹。
日本人一占领东北就强制推行日语,企图从根子上奴化下一代,让你几代之后竟不知自己是何人种。
爱国须爱祖国的文化,因为这是国家、民族的灵魂。
国土是根,人民是本,文化是魂。
一个人如果无根、无本、无魂是多么可怜,不但他的身体漂泊无定,就是灵魂也无处归宿。
所以爱国,一要爱祖国的河山土地,二要爱祖国的人民,三要爱祖国的文化。
有这三样,就是一个赤子,就是一个爱国者,一个有血、有种、有志的人。
(三)明白了爱国的含义,我们该以一种什么样的爱心去实施这份爱意呢?概括起来有三,即:忧国、救国和报国。
忧国是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思考。
自从范仲淹长叹一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后,这句话就成为一切爱国者的座右铭。
忧心,是一种责任,没有一定觉悟、一定的社会责任感的人不会心忧天下。
这是因为,一者,国家离个人实在太远,一般人为柴米之事所扰,人情得失所缠,哪有心有力顾及国事。
二者,平时治国赖有良才重器、高官谋臣,一般也轮不到普通百姓去思考国事。
三者,和平时期,国家正常运转,可忧之事并不突出。
但正是平地惊雷,鹤立鸡群才显得不一般,在平平常常的日子里能有一些平平常常人去思考国家大事,这才是最可贵的。
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所谓“身无分文,心忧天下”。
这种忧心是真正把国家挂在心上,忘不得,放不下,想得苦,思得深,不但表现为深切的责任,更表现出惊人的才学和政治智慧,当遇有阻力时又表现出非凡的勇敢。
现代人中如马寅初,他在1957年中国人口还只有6亿时就提出要计划生育,却受到批判。
他说:“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到战死为止。
”古人中如辛弃疾,流亡南渡后共生活了40年,南宋对他时用时弃,加起来只用了20多年,20多年间又调动了37次。
但他还是不停地上书提建议,并以词抒忧愤。
外国人中,如美国第一位总统华盛顿,在干满两任后发表演说绝不连任,以免为后人留下坏先例。
还有1962年,当我国经济困难,农村又正是公社化高潮时,陕西一个叫杨伟名的农民知识分子上书中央,要求退回到单干的生产关系。
当时这实在大逆不道,他后来被迫自杀。
但历史证明他们都忧之有理,他们的忧国文章成了历史的经典。
以忧心来体现爱国要靠理性的思考,需要广博的知识和对社会规律的深刻认识,所以忧国之心多存在于知识分子中。
这是一种先知先觉,大仁大智。
救国是在国家危难时刻所表现出的牺牲精神。
历史上每一次国家民族危亡之时,都会出现一批民族英雄,同时也会有汉奸、叛徒。
国家危机当然首先考验着政府,但同时也考验着每一个公民。
这种时刻,救国是最起码的做人标准,又是凝聚全国人民的精神支柱。
这时,无论哪个党派,哪个人只要能高举救国的旗帜,它就顺民心、得民意,就能得天下。
中国共产党就是在领导全民的抗日战争中得到民众的认识和拥护,终于战胜国民党,创建了一个新中国。
在这种关键时刻,一个人可立成英雄,扬名于世;也可立成汉奸,遗臭万年。
周作人,本是一个有影响的作家,炮声一响,便当了汉奸。
千百年来,岳飞和秦桧已经成为爱国者和卖国者的代名词,分别代表忠奸的形象。
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凡当时为民族、为国家利益作出贡献和牺牲的人都是爱国的,他们所体现的爱国精神并不会因现在的时势不同而失去光辉。
所以苏武、辛弃疾、岳飞、文天祥、史可法、林则徐仍然受到今人的崇拜。
爱国精神正是在这种传承中才得以发扬。
同样我们也尊敬如华盛顿、斯大林、丘吉尔等一切其他民族的爱国者。
只要不妨碍别国和其他民族的利益,为本国本民族利益奋斗的人永远是高尚的。
报国是对国家的一种责任心,是尽心尽力地付出和奉献。
一个人可能生不逢时,不能出现在救国的战场;也可能智力不够高,没有更深的治国良策;但却可以时时处处尽到报国之心。
他可以将自己力所能做的事全部联系到对国家民族的贡献上去。
邓稼先是一个典型的尽职报国的爱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