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古诗词《清明》赏析_作者:杜牧
![古诗词《清明》赏析_作者:杜牧](https://img.taocdn.com/s3/m/ef104021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04.png)
《清明》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牧。
其全文诗词如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
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诗人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
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在那天满杏花的村庄,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揽行人呢。
【鉴赏】清明时节,天气多变,有时春光明媚,花红柳绿,有时却细雨纷纷,绵绵不绝。
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写出了“泼火雨”的特征(清明前两天是寒日节,旧俗要禁火三天,这时候下雨称为“泼火雨”)。
次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写行路人的心境。
“断魂”,指内心十分凄迷哀伤而并不外露的感情。
这位行人为何“欲断魂”呢?因为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大节日,照例该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
现在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心境就更加凄迷纷乱了。
如何排遣愁绪呢?行人自然想:最好在附近找个酒家,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饮点酒,解解寒;更主要的可借酒驱散心中的愁绪。
于是他问路了:“借问酒家何处有?”问谁,没有点明。
末句“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牧童”二字,既是本句的主语,又补充说明上句问的对象。
牧童的回答以行动代替语言,行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一片红杏盛开的树梢,隐隐约约露出了一个酒望子(古代酒店的标帜)。
诗到这里戛然而止,至于行人如何闻讯而喜,兴奋地赶上前去,找到酒店饮上几杯,获得了避雨、解寒、消愁的满足等等,都留待读者去想象。
杜牧《清明》诗中,杏花村到底指的是哪
![杜牧《清明》诗中,杏花村到底指的是哪](https://img.taocdn.com/s3/m/8644519ee53a580216fcfe7c.png)
杜牧《清明》诗中,杏花村到底指的是哪《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在此清明时节,小编突然想到杜牧的名诗《清明》。
诗中提及到杏花村,于是就对这杏花村十分着迷,就想着那杏花村应该是一个风景极其美丽的地方,以至于广为流传。
但是小编百度了一下杏花村,竟然就有十几处,在接着搜索,大致知道了如今争议点在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和安徽省池州市杏花村之中。
小编简单的分析一下,至于到底诗中指的是何处,也无从查证了。
安徽省池州市杏花村百度百科:池州秀山门外的杏花村,原只不过是几间“沦为荒烟野草之中”的茅舍酒肆,毫无名气可言。
正是杜牧的诗名和他这首千古绝唱,才使杏花村名播青史,饮誉天下。
明代名士福建福清人林古度(字冉予,一字茂之,晚号乳山)的七绝,抒出了千百年来池州人民因杏花村而自豪之情。
诗曰:“郡楼高出秀山门,古迹今时不可论。
杜牧当年有名句,独唱城外杏花村”(引自清《杏花村志》卷五)。
安徽杏花村实景上面是百度百科中的原话,但是当中提及了杜牧的诗,应该指的就是《清明》,其实想想也是这样的,诗中清明时节雨纷纷,给人的感觉就是江南才有的那种极美的画面。
走在道路上的人们个个心怀复杂的感情,借问牧童何处有酒家,遥指杏花村。
很显然吗,这描绘了一副江南清明时节的画面。
(小编是这样想的)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百度百科:酒都杏花村,位于山西省汾阳市城北的307国道北侧,有青银高速公路过境,国家级东西铁路干线太中银铁路在这里建有客货两用站和大型集装箱货场,交通非常便利。
以汾酒闻名天下。
山西杏花村实景在百度百科上的解释,就这么一段话。
很多学者都把诗中所指的是山西的杏花村,因为此杏花村盛产酒,而杜牧在诗中问牧童的正是酒家,而山西的汾酒就解释的更清楚了。
很多读者就会疑惑,山西在安徽北方,气候没有安徽那样的典型的南方气候,在清明时节的时候就算下了雨,能有江南那样的风景吗?杜牧能把一个北方的清明描绘的像南方一样吗?所以,这就是两处地方的争议之处。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原文、赏析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原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e28aecacc22bcd127ff0c02.png)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
原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创作背景: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
《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
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注释
第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全诗翻译赏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全诗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1593d07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f3.png)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全诗翻译赏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
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清明的相关诗句资料介绍,欢迎大家阅读。
《清明》原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清明》赏析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
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
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
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
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
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
怎见得呢?“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一场大雪来”。
但是临到雨,情况却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
这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
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
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行人”不等于“游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
那么什么是“断魂”呢?“魂”就是“三魂七魄”的灵魂吗?不是的。
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
“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https://img.taocdn.com/s3/m/6aba02f3284ac850ad0242ca.png)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赏析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
人小杜,
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
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
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
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
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
怎见得呢?“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一场大雪来”。
但是临到雨,情况却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
这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
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
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译文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4f977a6d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a3.png)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译文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所作《清明》的全文,其现代汉语译文如下:
“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在天空,路上的行人情绪低落,仿佛魂魄都将断离。
他(行人)询问着路旁的牧童:‘哪里可以找到酒家?’牧童远远地用手指向了那开满杏花的村庄。
”
诗意描述了清明节时分,阴雨连绵,行人在扫墓归途中心情哀伤、愁绪萦怀的情景。
他寻问何处有可供歇息饮酒之地以排解心中愁苦,而牧童则指向了一个杏花盛开的村落,那里可能就有他需要的酒家。
整首诗展现了浓厚的季节氛围和深沉的人文情感。
牧童遥指杏花村:全诗出处作者注释翻译赏析
![牧童遥指杏花村:全诗出处作者注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252bc780b4e767f5acfce8b.png)
牧童遥指杏花村:全诗出处作者注释翻译赏析名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出自唐代诗人的杜牧《清明》清明作者:杜牧年代: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赏析:诗的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点明诗人所置身的时间、气象等自然条件。
清明节为唐代的大节日之一 ,这一天 ,或合家团聚,或上坟扫墓,或郊游踏青,活动多样。
但是杜牧在池州所过的清明节却不见阳光,只是“天街小雨润如酥”,细雨纷纷。
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由写客观转入状摹主观,着重写诗人的感情世界。
他看见路上行人吊念逝去亲人,伤心欲绝,悲思愁绪。
“借问酒家何处有”一句 .诗人融景伤怀至极,而又要冒雨赶路,雨湿衣衫、春寒料峭。
诗人希冀借酒消愁。
于是,他便向人问路了。
结句“牧童遥指杏花村”,点明了上句诗人问路的对象 ,“牧童遥指”把读者带入了一个与前面哀愁悲惨迥异的焕然一新的境界,小牧童热心甜润的声音,远处杏花似锦,春意闹枝,村头酒旗飘飘,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韵致诗的前两句创造了一幅凄迷感伤的艺术画面,后两句则创造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前抑后扬,对比交错,相映成趣。
与诗人的感情脉搏一致。
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清明时节,天气多变,有时春光明媚,花红柳绿,有时却细雨纷纷,绵绵不绝。
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写出了“泼火雨”的特征(清明前两天是寒日节,旧俗要禁火三天,这时候下雨称为“泼火雨”)。
次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写行路人的心境。
“断魂”,指内心十分凄迷哀伤而并不外露的感情。
这位行人为何“欲断魂”呢?因为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大节日,照例该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
现在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心境就更加凄迷纷乱了。
如何排遣愁绪呢?行人自然想:最好在附近找个酒家,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饮点酒,解解寒;更主要的可借酒驱散心中的愁绪。
古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翻译赏析
![古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527a4b8af45b307e87197ec.png)
古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翻译赏析《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牧。
其全文古诗如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前言】《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
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
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
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注释】⑴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⑵纷纷:形容多。
⑶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⑷借问:请问。
⑸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
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翻译】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
【赏析】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
《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
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
诗人杜牧,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
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
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
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
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赏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255f8c4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b8.png)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赏析
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赏析
诗的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点明诗人所置身的时间、气象等自然条件。
清明节为唐代的大节日之一,这一天,或合家团聚,或上坟扫墓,或郊游踏青,活动多样。
但是杜牧在池州所过的清明节却不见阳光,只是“天街小雨润如酥”,细雨纷纷。
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由写客观转入状摹主观,着重写诗人的感情世界。
他看见路上行人吊念逝去亲人,伤心欲绝,悲思愁绪。
“借问酒家何处有”一句。
诗人融景伤怀至极,而又要冒雨赶路,雨湿衣衫、春寒料峭。
诗人希冀借酒消愁。
于是,他便向人问路了。
结句“牧童遥指杏花村”,点明了上句诗人问路的对象,“牧童遥指”把读者带入了一个与前面哀愁悲惨迥异的焕然一新的境界,小牧童热心甜润的声音,远处杏花似锦,春意闹枝,村头酒旗飘飘,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韵致诗的前两句创造了一幅凄迷感伤的艺术画面,后两句则创造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前抑后扬,对比交错,相映成趣。
与诗人的感情脉搏一致。
《清明》【赏析】注解+译文_古诗大全
![《清明》【赏析】注解+译文_古诗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d8813e9a0116c175f0e48b3.png)
精心整理《清明》【赏析】注解+译文_古诗大全《清明》朝代:唐代作者:杜牧原文:③借问:请问。
鉴赏作者:佚名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
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
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
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
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
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
怎见得呢?“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一场大雪来”。
但是临到雨,情况却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
这细雨,,正“断魂”当时,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
除了那些贪花恋酒的公子王孙等人之外,有些头脑的,特别是感情丰富的诗人,他们心头的滋味是相当复杂的。
倘若再赶上孤身行路,触景伤怀,那就更容易惹动了他的心事。
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给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层愁绪。
这样来体会,才能理解为什么诗人在这当口儿要写“断魂”两个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这样,我们就又可回到“纷纷”二字上来了。
本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zǎn]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
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
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最要紧宾词??面”“遥”,字面意义是远。
但我们读诗的人,切不可处处拘守字面意义,认为杏花村一定离这里还有十分遥远的路程。
这一指,已经使我们如同看到,隐约红杏梢头,分明挑出一个酒帘??“酒望子”来了。
若真的距离遥远,就难以发生艺术联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妙就妙在不远不近之间。
清明古诗原文及翻译注释
![清明古诗原文及翻译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b8aba960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bb.png)
清明古诗原文及翻译注释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杏花村里有和尚,积柳弯腰,射斜阳。
诗文原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杏花村里有和尚,积柳弯腰,射斜阳。
翻译
清明时节,阵阵细雨纷飞,道路上的行人心神恍惚。
问候,哪里有酒家?牧童远远指向杏花盛开的村落。
在杏花村里有一位和尚,如积蓄的垂柳一样低头,射击斜照的阳光。
注释
清明:当时的节气,表示春季。
古时清明节是祭祀先人的
时节。
雨纷纷:雨点纷纷飘洒,下个不停。
路上行人:道路
上行走的人。
欲断魂:精神恍惚,意乱情迷。
借问:敬语,“请问”之意。
杏花村:古代杏花盛开的地方,美景盛行。
和尚:尼姑庵的和尚,旁人也可能寓意女子。
积柳弯腰:弯曲
的垂柳堆成一团。
射斜阳:向斜阳微射光线。
清明古诗表现出了作者对于春雨细腻的描写,交织着对美
景的热爱以及心灵的静谧。
场景中融入了牧童、村子、和尚等元素,构成了一幅深具诗意的春日画卷。
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翻译赏析
![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c9b753b0b1c59eef9c7b40a.png)
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牧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牧。
其全文古诗如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前言】《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
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
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
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注释】⑴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⑵纷纷:形容多。
⑶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⑷借问:请问。
⑸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
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翻译】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
【赏析】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
《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
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
诗人杜牧,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
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
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
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
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清明》原文与翻译
![《清明》原文与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744d4ece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61.png)
《清明》原文与翻译《清明》原文与翻译1清明唐朝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清明》注释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纷纷:形容多。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借问:请问。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
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清明》赏析这一天正是清生节,诗人杜牧是路上行走,遇上了下雨。
清生,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生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纷上“闹天气”。
远是梁代,就有人记载过:是清生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
若是正纷是清生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
诗人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
“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
但是用来写雨,却是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
这种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
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倾盆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
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生“泼火雨”的精神,下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是此自然毫无疑问的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是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行人”,是出门是外的行旅之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
那么什么是“断魂”呢?是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https://img.taocdn.com/s3/m/4035ba2c43323968011c92e5.png)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译文】清明节的时候,春雨绵绵,纷纷扬扬地下个不停;路上的行人心情悲伤,好像神魂就要离开自己的形体似的。
【出典】杜牧《清明》注:1、《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注释:一般认为《清明》为杜牧诗作。
不过也有认为:编者胡可先引用南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序云:“金华所刊杜牧之《续别集》,皆许浑诗也”,而且《全唐诗》和《樊川集》中都未收有《清明》,认为此诗作者并非杜牧,,真不知这杏花间纷纷春雨该落到谁头上。
这也算文坛一大公案,我对来龙去脉全无研究,不好论其真伪。
且暂录于此,供方家拍砖。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纷纷:形容多。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借问:请问。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
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3、译文1:清明时候偏赶上细雨蒙蒙,路上的行人心情更加愁闷。
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小村。
译文2: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译文3:清明时节,细雨纷飞,路上的旅人因不能回家扫墓伤感不已。
他向人问询哪儿有客栈可以喝点酒,避避雨,牧童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
译文4:清明季节小雨纷纷下,他乡游子思乡愁销魂。
请问一下哪里有酒馆,牧童指着远处的杏花村。
4、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他是宰相杜佑之孙。
二十六岁举进士,因为秉性刚直,被人排挤,在江西、宣歙、淮南诸使幕作了十年幕僚,“促束于簿书宴游间”,生活很不得意。
杜牧《清明》古诗译文及赏析
![杜牧《清明》古诗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1a43a4e14791711cd79170b.png)
杜牧《清明》古诗译文及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牧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出处:杜牧《清明》原文: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
赏析: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
诗人杜牧,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
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
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
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
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
“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一场大雪来”。
但是临到雨,情况却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
这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
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
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行人”不等于“游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
“魂”不是“三魂七魄”的灵魂。
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
“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
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一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
清明这个节日,在古人感觉起来,和今天对它的观念不是完全一样的。
在当时,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
清明古诗的翻译
![清明古诗的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6237a42baa00b52acec7cae1.png)
清明古诗的翻译清明古诗的翻译清明原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原文翻译: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注释:⑴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⑵纷纷:形容多。
⑶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⑷借问:请问。
⑸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
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清明原文赏析: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
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
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
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
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
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
怎见得呢?“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一场大雪来”。
但是临到雨,情况却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
这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
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
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行人”不等于“游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什么意思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什么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0d48553c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f9.png)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什么意思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是出自杜牧的一首诗,叫做《清明》。
翻译过来就是,清明时这天,细雨纷纷飘洒着,路上的行人一个个像丢了魂魄一样向前赶路。
这首诗的全文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的习俗1、秋千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
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
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
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
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所喜爱。
2、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
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
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
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
北京白云观前也有群众骑马击球之典。
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动,直至清中叶之后,马球才消失了。
近年西安市又出现了仿古马球运动,使这一古老的在绝迹多年后重又出现在中华大地上。
3、踏青又叫春游。
古时叫探春、寻春等。
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4、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
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
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
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中国植树节。
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于清明节的古诗清明节小知识1、《清明日对酒》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时节,坟前扫墓,泪雨滂沱;扫墓后,坟头依旧清冷,而归家的儿女们已在灯前嬉戏。
珍惜生活、珍惜时光吧,坟前祭祀的酒,哪有一滴流到过阴间呢?2、《清江引·清明日出游》【明】王磐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清明时节雨纷纷全诗 解读
![清明时节雨纷纷全诗 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f8c674df284ac850ad02427a.png)
清明时节雨纷纷全诗解读
以下是关于清明时节雨纷纷全诗解读,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的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点明诗人所置身的时间、气象等自然条件。
清明节为唐代的大节日之一,这一天,或合家团聚,或上坟扫墓,或郊游踏青,活动多样。
但是杜牧在池州所过的清明节却不见阳光,只是“天街小雨润如酥”,细雨纷纷。
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由写客观转入状摹主观,着重写诗人的感情世界。
他看见路上行人吊念逝去亲人,伤心欲绝,悲思愁绪。
“借问酒家何处有”一句。
诗人融景伤怀至极,而又要冒雨赶路,雨湿衣衫、春寒料峭。
诗人希冀借酒消愁。
于是,他便向人问路了。
结句“牧童遥指杏花村”,点明了上句诗人问路的对象,“牧童遥指”把读者带入了一个与前面哀愁悲惨迥异的焕然一
·
新的境界,小牧童热心甜润的声音,远处杏花似锦,春意闹枝,村头酒旗飘飘,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韵致诗的前两句创造了一幅凄迷感伤的艺术画面,后两句则创造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前抑后扬,对比交错,相映成趣。
与诗人的感情脉搏一致。
·。
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诗意及赏析
![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诗意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2aafa2a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ad.png)
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诗意及赏析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诗意及赏析清明时节雨纷纷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
【古诗】清明(1)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2),路上行人欲断魂(3)。
借问酒家何处有(4),牧童遥指杏花村(5)。
【解词】(1)清明。
节气名,一般在阳历每年四月五日左右。
此时,春回大地,天气清和明朗,所以称清明。
清明节是人们郊游和扫墓的传统日子。
(2)雨纷纷。
细雨蒙蒙。
(3)欲:要。
断魂:指心情愁苦,不愉快和不知所措的样子。
魂,指人的心情,精神。
(4)借问。
请问,打听。
(5)牧童;放牛的孩子。
杏花村:种满杏花的村庄,后来泛指产美酒的地方。
【释意】清明时节,细雨蒙蒙,郊外路上,踏青扫墓,游人如云。
独自旅行在外的诗人见景生情,一缕愁苦孤单之感油然而生,清明季节乍暖还寒的气候使诗人更增添了一丝凄凉。
想找个避雨、暖暖身子的地方就向牧童打听哪里有酒店,顺着牧童的手势,远远望去,杏花深处,酒帘在望,诗人兴冲冲地走去。
这首诗写得清新明快,通俗易懂。
细细体味,这是一幅美丽的杏花春雨画图。
【讲故事】清明节是我国一个传统节日,每到每年阳历四月五日前后,同学们就打着红旗,抬着花圈,排着整齐的队伍到烈士陵园去扫墓。
那么,古人是怎样过清明节的呢?这扫墓的习俗又是从哪朝哪代传下来的呢?且听下面的故事便知。
宋朝著名画家张择端,画了一幅《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古人扫墓归来的景象。
您看,在城关大道上,新柳成行,杏花怒放。
柳林中尘土飞扬,有一队人马在飞奔,当中还抬着一乘扫墓归来的轿子,轿顶上插满了杨柳枝条和杂色野花。
那时,盛行着一种拾翠的风俗,年轻的姑娘们每逢清明节都要到郊外采集野花和新柳,有的戴在头上,佩在胸前,装饰在轿顶上,有手巧的便编成各种各样的花环花篮,带回家送人。
还有那些做小买卖的,挑着满担的花柳叫卖在大街深巷中。
清明节为什么要插柳枝,这跟介子推的故事有关。
据说,春秋时代,晋国有个叫介子推的人,他跟随晋国王子重耳在外逃亡十九年,历尽艰辛,尝遍饥饿之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
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什么意思,一定给分
满意答案此答案由提问者自己选择,并不代表爱问知识人的观点。
孙逸豪
【标题】清明
【年代】唐
【作者】杜牧
【体裁】七绝
【内容】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1、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约在阳历四月五日左右。
2、欲断魂:指心里忧郁愁苦,就像失魂落魄一样。
3、遥指:指向远处。
4、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译诗】
清明节这一天细雨蒙蒙,
大路上的行人触景伤情。
请问小牧童何处有酒店?
远处的杏花村里酒味浓。
【赏析】
这首小诗,运用白描的手法,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勾画出一幅真切的春景图。
首句用“清明”点出时令,用“雨”写出环境和气氛。
“纷纷”二字既描绘了春雨的意境,又写出了雨中行人的烦郁心情。
“雨纷纷”,境界迷茫,令人惆怅。
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第二句的“欲断魂”传神地描绘出此时此刻行人触景伤情的内心活动,在蒙蒙细雨中又增添了一层愁绪。
何以消愁?于是第三句一转,提出“酒家何处有”。
在第四句里,牧童以动作代回话,比答话还要鲜明有力,真乃“此时无声胜有声”。
“遥指”二字,用得十分精妙,妙就妙在这不远不近之间。
这首诗意境优美,清新自然,不事雕琢,耐人寻味,富有感染力,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
清明节,传统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
可是诗中的“行人”却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独、凄凉的,再加上春雨绵绵不绝,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
然而“行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让自己能置身于人和酒的热流之中。
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点出那远处的一片杏花林。
诗歌的结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得非常清新、明快。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