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函数的应用最值问题说课稿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4《二次函数的应用》说课稿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4《二次函数的应用》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4《二次函数的应用》这一节主要介绍了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教材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基本知识,对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二次函数模型,并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模型,并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
学应用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模型,并运用二
次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问题,运
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增强
学生的直观感受。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
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抛物线形的物体运动、最大利润问
题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都可以用二次函数来解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次函数应用题之最值问题
二次函数应用题之最值问题(讲义)
一、知识点睛
1.理解题意,辨识类型.
二次函数应用题常见类型有:实际应用问题,最值问题.
2.梳理信息,确定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__,建立函数模型.
①梳理信息时需要借助_______________.
②函数模型: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根据题意确定题目中各个量之间的等量
关系,用自变量表达对应的量从而确定函数表达式.
例如:问“当售价为多少元时,年利润最大?”确定售价为自变量x,年利润为因变量y,年利润=(售价-进价)×年销量,用x表达年销量,从而确定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
3.根据二次函数性质求解,_____________.
验证结果是否符合实际背景及自变量取值围要求.
二、精讲精练
1.某汽车租赁公司拥有20辆汽车.据统计,当每辆车的日租金为400元时,
可全部租出,且每辆车的日租金每增加50元,未租出的车将增加1辆,公司平均每日的各项支出共4800元.设公司每日租出x辆车时,日收益为y元.
(日收益=日租金收入-平均每日各项支出)
(1)公司每日租出x辆车时,每辆车的日租金为_______元
(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2)当每日租出多少辆时,租赁公司的日收益最大?最大是多少元?
(3)当每日租出多少辆时,租赁公司的日收益不盈也不亏?
【分析】
2.某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售价为每件50元,每个月可卖出210件.如果
每件商品的售价每上涨1元,则每个月少卖10件(每件售价不能高于65元).设每件商品的售价上涨x元(x为正整数),每个月的销售利润为y元.(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
二次函数应用 优质课说课稿
《二次函数的应用2》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下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鲁教版九年级上册《二次函数的应用》第二课时。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设计说明四个方面阐述我的设计,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作用: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二次函数图像性质和学习了上一节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是上一节课的巩固更是升华,可以使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一个大台阶,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对多种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渗透和训练,给学生更多的猜想和体验、探索和验证,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在探究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总结规律、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二次函数问题的过程,能分析和表示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并运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解实际问题的最值。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矩形最大面积问题的过程,进一步获得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并进一步感受数学建模思想和数学的应用价值;会把实际问题中的最值转化为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通过动手实践和探究体会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交流和探索,获得成功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增强自信心;建立合作意识,提高探索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进一步认识数学美,体会感受数学美。
(三)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层层深入探索过程中,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利用二次函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规律、思路和方法。
二次函数的应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5、课时安排
高三学生对这些知识均有一定基础,因 此安排了两课时,第一课时复习基本知 识和较简单的面积问题,第二课时复习 较繁杂的利润、距离等问题,如果理解 情况不好,拟再增加一课时作为补充, 同时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学情及学法分析
要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能力,培养学 生自己建立函数式并利用它解决问题的能力, 就必须在应用问题上多下功夫,让学生熟悉 常见题型和常用解法,学会自己进行检验。 但是,学生普遍在解题完成后就结束工作了, 很少有人熟悉检验的方法,这也是频繁出错 的原因之一。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学习,巩
固二次函数(a≠0)的图像与性质, 理解顶点与最值的关系,会用顶点 的性质求解最值问题;会用二次函 数的最值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材分析
2、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
探索,建立合作意识和提高探索能力,培 养学生用数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通过观察图像,理解顶点的特殊性, 会把实际问题中的最值转化为二次函数的 最值问题,体会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培养 数形结合思想和函数思想。
C
B
[错解]由顶点公式得:x为8米时,y的最大 值为128平方米。 而实际上定义域为11≤x ﹤16,由图像或 增减性可知x为11米时, y的最大值为110平 方米。
二次函数的应用最值问题
二次函数的应用最值问题
二次函数是一个在数学中广泛应用的函数模型。在实际问题和生产生活中,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也经常出现。本文将介绍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包括实际问题中的二次函数最值、生产生活中的二次函数最值、利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的最值、利用导数求解二次函数的最值、利用作图法求解二次函数的最值、利用公式法求解二次函数的最值和利用对称轴求解二次函数的最值等方面。
一、实际问题中的二次函数最值
在实际问题中,二次函数最值通常出现在诸如最大利润、最小成本、最高产量等问题中。例如,一个工厂生产一种产品,该产品的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固定成本是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而可变成本是随产量变化的成本。因此,总成本函数是一个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为了使总成本最低,需要找到自变量的取值,使得总成本函数的导数为零,并判断导数是否为零,从而确定最值是否存在。
二、生产生活中的二次函数最值
在生产生活中,二次函数最值也经常出现。例如,一个公司投资一个项目,该项目的收益随投资额变化,
且收益函数是一个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为了使收益最大,需要找到投资额的最优解。最优解可以通过求解收益函数的导数并令其为零得到。
三、利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的最值
配方法是求二次函数最值的一种常用方法。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将二次函数转化为一个完全平方项和一个常数项之和的形式,然后利用平方的非负性求出最值。具体步骤如下:
(1)将二次函数配方为一个完全平方项和一个常数项之和的形式;
(2)根据平方的非负性,求出这个完全平方项的取值;
(3)将这个完全平方项的取值代入配方后的二次函数中,求出最值。
二次函数的应用——面积最值问题
二次函数的应用——面积最值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的分析
1、地位与作用:
二次函数的应用本身是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后,检验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综合考查。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能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体会其意义,能根据图象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而最值问题又是生活中利用二次函数知识解决最常见、最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问题之一,它生活背景丰富,学生比较感兴趣,对于面积问题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故而在这儿作专题讲座,为求解最大利润等问题奠定基础。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掌握求面积最大这一类题,学会用建模的思想去解决其它和函数有关的应用问题。此部分内容是学习一次函数及其应用后的巩固与延伸,又为高中乃至以后学习更多函数打下坚实的理论和思想方法基础。
2、课时安排:
教材中二次函数的应用只设计了3个例题和一部分习题,无论是例题还是习题都
没有归类,不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设计时把它分为面积最大、利润最大、运动中的二次函数、综合应用四课时,本节是第一课时。
3.学情及学法分析
对九年级学生来说,在学习了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以后,对函数的思
想已有初步认识,对分析问题的方法已会初步模仿,能识别图象的增减性和最值,但在变量超过两个的实际问题中,还不能熟练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本节课正是为了弥补这一不足而设计的,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符合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呈螺旋式上升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定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二次函数的应用——面积最值问题
二次函数的应用——面积最值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的分析
1、地位与作用:
二次函数的应用本身是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后,检验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综合考查。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能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体会其意义,能根据图象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而最值问题又是生活中利用二次函数知识解决最常见、最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问题之一,它生活背景丰富,学生比较感兴趣,对于面积问题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故而在这儿作专题讲座,为求解最大利润等问题奠定基础。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掌握求面积最大这一类题,学会用建模的思想去解决其它和函数有关的应用问题。此部分内容是学习一次函数及其应用后的巩固与延伸,又为高中乃至以后学习更多函数打下坚实的理论和思想方法基础。
2、课时安排:
教材中二次函数的应用只设计了3个例题和一部分习题,无论是例题还是习题都
没有归类,不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设计时把它分为面积最大、利润最大、运动中的二次函数、综合应用四课时,本节是第一课时。
3.学情及学法分析
对九年级学生来说,在学习了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以后,对函数的思
想已有初步认识,对分析问题的方法已会初步模仿,能识别图象的增减性和最值,但在变量超过两个的实际问题中,还不能熟练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本节课正是为了弥补这一不足而设计的,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符合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呈螺旋式上升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定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二次函数说课稿
二次函数说课稿
二次函数说课稿
二次函数说课稿(一)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函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是实际生活中数学建模的重要工具,二次函数的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节内容的教学,在函数的教学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已学一次函数及反比例函数的复习,又是对二次函数知识的延续和深化,为将来二次函数一般情形的教学乃至高中阶段函数的教学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2.教学目标
(1)掌握二此函数的概念并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知识与技能目标]
(2)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归纳、应用,以及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类比、转化等学习数学的方法,养成既能自主探索,又能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过程与方法目标]
(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人相处,感受探索与创造,体验成功的喜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3、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二次函数的概念和解析式
难点:本节"合作学习"涉及的实际问题有的较为复杂,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概括能力
4、学情分析
①学生已掌握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的画法,以及它们图象的性质。②学生个性活泼,积极性高,初步具有对数学问题进行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③初三学生程度参差不齐,两极分化已形成。
二、教法学法分析
1` 教法(关键词:情境、探究、分层)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初三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以"探究式"体验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为主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同学的合作帮助下,通过探究发现,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着眼于引导,学生着眼于探索,侧重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思维的训练。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进行分层施教。
二次函数的最值与应用学习二次函数的最值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次函数的最值与应用学习二次函数的最值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二次函数的最值与应用
二次函数是高中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学习二次函数的最值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二次函数
的基本形式和性质。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为y=ax^2+bx+c,其中a、b、c为常数且a不等于0,x、y为变量。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深入探讨二
次函数的最值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一、二次函数的最值性质
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个抛物线,其开口方向由二次项的系数a的
正负决定。当a大于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当a小于0时,抛物线开
口向下。对于一个二次函数而言,其最值即为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 最值存在性
对于二次函数y=ax^2+bx+c,当抛物线开口向上时,函数存在最
小值;当抛物线开口向下时,函数存在最大值。即最值存在性与a的
正负相关。
2. 最值点的横坐标
对于二次函数y=ax^2+bx+c,最值点的横坐标可以通过计算二次
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来确定。最值点的横坐标为二次函数的顶点,
顶点的横坐标为-x轴的对称轴,即x=-b/2a。
3. 最值点的纵坐标
最值点的纵坐标可通过将最值点的横坐标代入二次函数中求得。将x=-b/2a代入二次函数y=ax^2+bx+c中,可以求出最值点的纵坐标。
二、二次函数最值的应用
二次函数的最值性质在实际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将介绍二次函数最值的几个常见应用场景。
1. 最值问题
通过研究二次函数的最值性质,可以解决许多涉及最值问题的实际情况。例如,我们要抛掷一个物体,求出其最高点的高度以及达到最高点时的时间。可以建立一个关于时间的二次函数模型,然后通过最值性质计算出最高点的高度和达到最高点的时间。
二次函数说课稿
二次函数说课稿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二次函数应用说课稿.docx
教学环节
课
刖
复
习
创
设
情
境
、
提
III
问
题
教学内容教师意图
1.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什么,如何通过字母a、b. C判断该函数图象
的开口、对称轴位置?(对称轴:左异右同)
2.判断下列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他标
(1) y = 3(x + 3)2+4 (2) y = -2(x-\)2-2
我们可以通过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得到它的图像,那么它在我们实际生活
中有哪些运用呢?
今天我们来以讲个故事:小红家门前有一块空地,为了美化家园她家准
备在该空地上围一个矩形花圃:
1.已知囤花圃的篱笆材料总长20米,且矩形花圃的垂直于墙的一边A3
的长为先取兀的一些值,算出矩形的另一边BC的长,进而得出矩
形的面积W?.
试将计算结果填写在下表的空格屮,
AB 长x(/w)123456789
3C长(加) 12
面积y(in2)48
2.兀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冇限定范围吗?
(有,我们发现x不能是负数,月-410则久=0,即不取10以后的数)
3.我们发现,当AB的长(x)确定后,炬形的面积0)也随Z确定,y 是兀
的函数,试写出这个函数的关系式,()=x (20-2J)
其实以上部分我们在学习本章的第一节课已经都解决了,只是当时我们
好像觉得当x=5时面积最大,现在你能用上节课学习的知识给她验
证一下.
因为
y = xx(20-2x) = -2x2 +20兀=-2(x2 -10x) = -2(x-5)2 +50
所以%=5时,y最大.
4.现在要在花圃里面铺种花,已知每平方单价120元.问当花圃血积嚴
大时的花费.
(当)=5()时,花费为120 X 50=6000)
二次函数最值专题教学设计
二次函数最值专题教学设计
导言:
二次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具有丰富的数学性质和应用场景。其中,求二次函数的最值是一个关键概念,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本篇教学设计将以二次函数最值为核心,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二次函数的最值概念,并掌握求解最值的方法。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理解二次函数的最值概念,掌握求解二次函数最值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最值的概念和求解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将二次函数最值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应用思维。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内容:
- 引入二次函数的概念和图像特征;
- 回顾线性函数最值的概念,引出二次函数最值的概念。
2. 探究活动:
- 给予学生一个简单的二次函数,如y = x²,让学生观察其图像,并讨论最值分别是多少;
- 引导学生观察二次函数图像的凹凸性质,找出最值点的共同
特征。
3. 知识讲解:
- 以幻灯片为辅助,讲解二次函数的最值是函数图像的最高点
或最低点;
- 介绍二次函数最值的概念,如最大值、最小值;
- 通过公式和图像的对比,讲解最值点在坐标系上的表示。
4. 解题方法:
- 引导学生观察二次函数最值与二次函数的多项式系数的关系,讲解最值的推导过程;
- 通过例题,教授学生求解二次函数最值的方法。
二次函数的应用之最值问题教学设计
二次函数的应用之最值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学习,巩固二次函数 2y=ax bx c(a 0)++≠的图象与性质,理解顶点与最值的关系,会求解最值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象,理解顶点的特殊性,会把实际问题中的最值转化为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通过动手动脑,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会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了解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和探索,建立合作意识,提高探索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体会数学在生活中广泛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利用二次函数2y=ax bx c(a 0)++≠的图象与性质,求面积最值问题 教学难点:1、正确构建数学模型
2、对函数图象顶点、端点与最值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复习:二次函数 2y=ax bx c(a>0)++ 的图象、顶点坐标、对称轴和最值。
2.(1)求函数y = x 2-2x -3的最值。
(2)求函数y =x 2-2x -3的最值。(0≤x ≤ 3)
3、你认为抛物线在什么位置取得最值?
(二)新课讲解
【探究活动一】
1、设置问题情境:
某水产养殖户用长40m 的围网,在水库中围一块矩形的水面,投放鱼苗。要使围成的水面面积最大,则它的边长应是多少米?
为____________
(3)矩形的一边长为_______米时,它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_______米2。此时,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_____米。
2.例题讲解
例1.如图,在一面靠墙的空地上用长为24米的篱笆,围成中间隔有二道篱笆的长方形花圃,设花圃的宽AB 为x 米,面积为S 平方米。
二次函数说课稿11篇
二次函数说课稿
二次函数说课稿11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次函数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次函数说课稿1
一、说课内容: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二次函数的概念及相关习题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来学习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研究的最后一个具体的函数,也是最重要的,在历年来的中考题中占有较大比例。同时,二次函数和以前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将为它们的解法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并使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而本节课的二次函数的概念是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是为后来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做铺垫。所以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的方法,并了解如何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过程与方法:复习旧知,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经历二次函数概念的探索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加深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
3、教学重点: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
4、教学难点:由实际问题确定函数解析式和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三、教法学法设计:
二次函数的应用最值与问题求解
二次函数的应用最值与问题求解在数学中,二次函数是一种形式为f(x)=ax^2+bx+c的函数,其中a、b、c是实数且a不等于0。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个开口方向朝上或者朝下的抛物线。本文将探讨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特别是与最
值与问题求解相关的应用。
1. 最值与问题求解的概念
最值指的是函数在某个特定区间内取得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对于二
次函数,最值通常出现在抛物线的顶点处。问题求解是指通过建立二
次函数的数学模型,解决与实际问题相关的数学问题。最值与问题求
解是二次函数的重要应用之一。
2. 最值与问题求解的例子
例子1:弧线问题
某地的一座桥由一段抛物线形状的钢筋弯曲而成。假设桥的弧线方
程为f(x)=3x^2-4x+10,其中x表示距桥起始位置的距离。求整个桥的
最高点的高度及到达最高点的距离。
解析:由于方程f(x)为二次函数,可以通过求导数得到最高点的横
坐标。对f(x)求导得到f'(x)=6x-4。令f'(x)=0,解方程可得x=2/3。将
x=2/3代入f(x)中,可得到最高点的高度为f(2/3)=10/3。因此,整个桥
的最高点的高度为10/3,到达最高点的距离为2/3。
例子2:火箭运动问题
某火箭从地面垂直起飞,并以速度v1向上运动。假设空气阻力不
考虑,火箭的运动可以用二次函数表示。已知火箭的高度h与时间t的
关系由函数h(t)=-5t^2+v1t表达。求火箭达到最大高度的时间和最大高度。
解析:由于方程h(t)为二次函数,最大高度对应于抛物线的顶点。
顶点的横坐标可以通过求导数得到。对h(t)求导得到h'(t)=-10t+v1。令
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教案
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二次函数的最值概念,掌握求解二次函数最值的方法。
2. 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
1. 二次函数最值的概念。
2. 求解二次函数最值的方法。
3. 应用实例。
教学重点:
1. 掌握二次函数最值的概念和求解方法。
2. 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学模型。
2. 灵活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1. 讲解法:通过讲解二次函数的最值概念和求解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2. 练习法: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求解二次函数最值的方法。
3.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1. 黑板和粉笔。
2.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求解过程。
3. 教学范例:用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已学知识,引出二次函数的最值概念。
2. 新课学习:讲解二次函数最值的概念和求解方法,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3. 练习巩固:让学生练习求解二次函数最值的题目,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5. 小结作业: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㈡课时安排
教材中二次函数的应用只设计了 3 个例 题和一部分习题,无论是例题还是习题 都没有归类,不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解 决问题的方法,我设计时把它分为面积 最大、利润最大、运动中的二次函数、 综合应用四课时,本节是第一课时。
返回
㈢学情及学法分析
对九年级学生来说,在学习了一次函数和 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以后,对函数的思想 已有初步认识,对分析问题的方法已会初 步模仿,能识别图象的增减性和最值,但 在变量超过两个的实际问题中,还不能熟 练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本节课正是为了 弥补这一不足而设计的,目的是进一步培 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构建数学模型,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符合新课标中知识 与技能呈螺旋式上升的规律。
返回
㈠地位与作用
而最值问题又是生活中利用二次函数知识解 决最常见、最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问题之一, 它生活背景丰富,学生比较感兴趣,面积问 题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故而在这儿作专题 讲座,为求解最大利润等问题奠定基础。目 的在于让学生通过掌握求面积最大这一类题, 学会用建模的思想去解决其它和函数有关应 用问题,此部分内容既是学习一次函数及其 应用后的巩固与延伸,又为高中乃至以后学 习更多函数打下坚实的理论和思想方法基础。
设计思路:
D
C
Q
A
B
P
本题设计了一 个动点问题, 学生见过,在 这儿旧貌换新 颜,让学生体 会新旧知识联 系,培养迁移 能力。
(四)师生小结
设计思路:
对于面积最值问题应该设图形一 边长为自变量,所求面积为应变 量建立二次函数的模型,利用二 次函数有关知识求得最值,要注意函 数的定义域。 2. 用函数知识求解实际问题,需要 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建 立函数模型求解,解要符合实际题意, 要注意数与形结合。
3、在巩固与应用中提高技能
设计思路:
例1:小明的家门前有一块 空地,空地外有一面长10米 的围墙,为了美化生活环境, 小明的爸爸准备靠墙修建一 个矩形花圃 ,他买回了32米 长的不锈钢管准备作为花圃 的围栏(如图所示),花圃 的宽AD究竟应为多少米才 能使花圃的面积最大? D A C B
例1的设计也是寻找了学生熟悉的 家门口的生活背景,从知识的角度 来看,求矩形面积也较容易,我在 此设计了一个条件墙长10米来限制 定义域,目的在于告诉学生一个道 理,数学不能脱离生活实际,估计 大部分学生在求解时还会在顶点处 找最值,导致错解,此时教师再提 醒学生通过画函数的图象辅助观察、 理解最值的实际意义,体会顶点与 端点的不同作用,加深对知识的理 解,做到数与形的完美结合,通过 此题的有意训练,学生必然会对定 义域的意义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这 样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又 为今后能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说课内容
一、教学内容的分析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定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评价
一、教学内容的分析 ㈠ 地位与作用 ㈡ 课时安排 ㈢ 学情及学法分析
返回
㈠地位与作用:
二次函数的应用本身是学习二次函数 的图象与性质后,检验学生应用所学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综合考 查。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能通过对实际 问题的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 达式,体会其意义,能根据图象的性 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X
设计思路: 我选择了学生 感兴趣的最佳 下料问题,此题 目有一定难度, 但刚刚学完相 似形,教师给 出了自变量, 大部分同学因 该能想到解决 办法,解决不 了的可合作解 决。 返回
E
B F
(三)分层评价
C层(你一定是最棒的!) 在矩形ABCD中,AB=6cm,BC=12cm, 点P从点A出发,沿AB边向点B以1cm/秒的 速度移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沿BC边向 点C以2cm/秒的速度移动。如果P、Q两点 在分别到达B、C两点后就停止移动,回答 下列问题: (1)运动开始后第几秒时,△PBQ的面积 等于8cm2? (2)设运动开始后第t秒时,五边形 APQCD的面积为Scm2,写出S与t的函数关 系式,并指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3)t为何值时S最小?求出S的最小值。
[做一做]:请你画一 个周长为40厘米的矩 形,算算它的面积是 多少?再和同学比比, 发现了什么?谁的面 积最大?
设计思路:
做一做中,我让每一 个同学动手画周长固 定的矩形,然后比较 谁的矩形面积最大, 目的一是为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二是为 了引出想一想。学生 通过画周长一定的矩 形,会发现矩形长、 宽、面积不确定,从 而回想起常量与变量 的概念,最值又与二 次函数有关,进而自 己联想到用二次函数 知识去解决,而不是 老师告诉他用函数。
返回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定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我确 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学习,巩固二次 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性质, 理解顶点与最值的关系,会用顶点的性质 求解最值问题。
返回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定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象,理解顶点的 特殊性,会把实际问题中的最值转化为二次 函数的最值问题,通过动手动脑,提高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会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培养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
返回
( 五)布置作业
[选做]3.有一块三角形土地如图,他的 底边BC=100米,高AD=80米,某单位沿 着BC修一座底面是矩形的大楼,当这座 大楼的地基面积最大时,这个矩形的长和 宽各是多少米? A
E B F C
H
D G
五、板书设计
二次函数的应用——面积最大问题 做一做 例1
想一想
小结
六、教学评价 本节课的设计从内容上体现了 数学的应用价值,问题的呈现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形 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三 维目标能落实到位,能达到预 期教学效果。
2、在解决问题中找出方法
设计思路:
[想一想]:某 工厂为了存放材 料,需要围一个 周长40米的矩形 场地,问矩形的 长和宽各取多少 米,才能使存放 场地的面积最大?
•
我把前面矩形的周长40厘米改为40米, 变成一个实际问题,目的在于让学生 体会其应用价值——我们要学有用的 数学知识。学生在前面探究问题时, 已经发现了面积不唯一,并急于找出 最大的,而且要有理论依据,这样首 先要建立函数模型,合作探究中在选 取变量时学生可能会有困难,这时教 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哪两个变量,就把 其中的一个主要变量设为x,另一个设 为y,其它变量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找等量关系,建立函数模型,实际问 题还要考虑定义域,画图象观察最值 点,这样一步步突破难点,从而让学 生在不断探究中悟出利用函数知识解 决问题的一套思路和方法,而不是为 了做题而做题,为以后的学习奠定思 想方法基础。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
由于本节课是应用问题,重在通过学习总结解决 问题的方法,故而本节课以“启发探究式”为主 线开展教学活动,解决问题以学生动手动脑探究 为主,必要时加以小组合作讨论,充分调动学生 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达 到“不但使学生学会,而且使学生会学”的目的。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展示学生的学习效果,适当 地辅以电脑多媒体技术。
1。定义域为一切实数,顶点处取最值。 2。有取值范围的在端点和顶点处取最值。
习后及时让学生总结 出了取最值的点的位 置往往在顶点和两个 端点之间选择,为学 习新课做好知识铺垫。
(二)讲解新课
新课分为在: 1.创设情境中发现问题 2.在解决问题中找出方法 3.在巩固与应用中提高技能
几个环节
1.在创设情境中发现问题
1.在创设情境中发现问题
设计思路:
[做一做]:请你画一 个周长为40厘米的矩 形,算算它的面积是 多少?再和同学比比, 发现了什么?谁的面 积最大?
周长固定、要画 一个面积最大的 矩形,这个问题 本身对学生来说 具有很大的趣味 性和挑战性,学 生既感到好奇, 又乐于探究它的 结论,从而很自 然地从复习旧知 识过渡到新知识 的学习。
设计思路: 通过复习题1让学 生回忆二次函数 的图象和顶点坐 标与最值,通过 做练习2复习求二 次函数的最值方 法;练习2(1) 的设计中,定义 域为x∈R,学生 求最值容易想到 顶点,无论是配 方、还是利用公 式都能解决;
返回
(一)复习引入
设计思路:
1.复习二次函数y=ax2+bx+c 2)中给了定义域 (a≠0)的图象、顶点坐标、 ( 0≤x≤3,学生求最值时 可能还会利用顶点公 对称轴和最值 式求,忽略定义域的限 2 2.(1)求函数y=x +2x-3 制,设计此题就是为 了提醒学生注意求解 的最值。 函数问题不能离开定 2 ( 2 )求函数 y = x +2x - 3 的 义域这个条件才有意 义,因为任何实际问 最值。(0≤x ≤ 3) 题的定义域都受现实 3 、抛物线在什么位置取最值?条件的制约,做完练
(三)分层评价
A层:(你能行!)
设计思路:
1.指出下列函数的最大或最小值
(1)y=
(2)
-3(x-1)2+5
(1,-4)
针对学困生 我设计了两 道题,学生 只要仔细观 察基本上都 能完成,尝 试到成功之 后,他们肯 定会向更高 层次发起进 攻。
(三)分层评价
B层:(你肯定行!) 有一块三角形余料如图所示, ∠C=90°,AC=30cm,BC=40cm, 要利用这块余料如图截出一个矩形 DEFC,设DE=xcm,矩形的面积ycm2 问矩形的边长分别是多少时,矩形 的面积最大? A D C
1.
本阶段,让 学生总结这 节课的收获、 利用函数知 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方法 以及要注意 的问题,体 会科学就是 生产力这句 话的含义, 激发学生学 数学用数学 的信心。
(五)、布置作业
1.假设篱笆(虚线)的长度为15米,两 面靠墙围成一个矩形,要求面积最大, 如何围才能使矩形的面积最大? 2. 如图 34-10 ,张伯伯准备利用现有的一面墙和 40 m长的篱笆,把墙外的空地围成四个相连且面积相 等的矩形养兔场。回答下面的问题: (1)设每个小矩形一边的长为xm,设四个小矩形 的总面积为y,请写出用x表示y的函数表达式。 (2)你能利用公式求出所得函数的图象的顶点坐 标,并说出y的最大值吗? (3)若墙的长度为10米,x取何值时,养兔场的面 积最大?
返回
来自百度文库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讲解新课 (三)分层评价 (四)师生小结 (五)布置作业
(一)复习引入
1.复习二次函数y=ax2+bx+c (a≠0)的图象、顶点坐标、 对称轴和最值 2.(1)求函数y=x2+2x-3 的最值。 ( 2 )求函数 y = x2+2x - 3 的 最值。(0≤x ≤ 3) 3 、抛物线在什么位置取最值?
3、在巩固与应用中提高技能
10米 D C
设计思路:
例1的设计也是寻找了学生熟悉的 家门口的生活背景,从知识的角度 来看,求矩形面积也较容易,我在 A B 此设计了一个条件墙长10米来限制 解:设AD=x米,则AB=(32-2x)定义域,目的在于告诉学生一个道 米,设矩形面积为y米2,得到: 理,数学不能脱离生活实际,估计 大部分学生在求解时还会在顶点处 找最值,导致错解,此时教师再提 Y=x(32-2x)=-2x2+32x 醒学生通过画函数的图象辅助观察、 理解最值的实际意义,体会顶点与 [错解]由顶点公式得: 端点的不同作用,加深对知识的理 解,做到数与形的完美结合,通过 x=8米时,y最大=128米2 此题的有意训练,学生必然会对定 义域的意义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这 而实际上定义域为11≤x ﹤16,由图象或增减性 样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又 可知x=11米时, y 2 为今后能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最大=110米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之间的讨
论、交流和探索,建立合作意识和提高探索能 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体会数学在生活 中广泛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 利用二次函数y=ax2+bx+c(a≠0)的 图象与性质,求面积最值问题 教学难点: 1、正确构建数学模型。 2、对函数图象顶点、端点与最值关系 的理解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