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章 第一节 专题二

合集下载

2020高考语文一轮古代诗歌鉴赏文坛奇葩诗,彩笔写就断肠句读懂:初步掌握“古代诗家语”把古诗“泡”开来

2020高考语文一轮古代诗歌鉴赏文坛奇葩诗,彩笔写就断肠句读懂:初步掌握“古代诗家语”把古诗“泡”开来
天将去,春花凋残。 词“住”和主 在旅舍里
(3)词类活用:“残春”, 语“诗人”或
名词活用作状语,在残春 “我”
的时节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推敲字词
补充省略 整合句意
(1)标注名词:旅舍、春、雨。
(诗人)在残
(2)查找形容词或动词:残、
(诗人)(于)残 春时节(住)
旅舍残 宿、晴。
春(住)旅舍 在旅舍里,
春宿雨 (3)词类活用:①宿雨:夜雨,
宿雨(早晨) 雨下了一
晴 经夜的雨水;指下了一夜

夜,(早晨)
雨,活用作动词。②晴:名
雨过天晴
词活用作动词,放晴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推敲字词
补充省略
整合句意
(1)标注名词:心地、
恍然心
咸京。
地忆咸
省略主语“我”
(2)查找状语或动词:

恍然(忽然)、忆(回忆)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答案:本句中“见”和“闻”互文,诗句意为:当年我常常在 岐王和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委婉地表达了诗 人追忆往昔时光,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之情。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5.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中吕]红绣鞋 客况 宋方壶
雨潇潇一帘风劲(jìng),昏惨惨半点灯明,地炉①无火拨残 星。薄设设衾剩铁,孤另另枕如冰,我却是怎支吾②今夜冷。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4.指出下列诗句中互文见义的妙处。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答:
解析:“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 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 法。理解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 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课件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课件

由此可见,树立“语言意识”,深入诗歌文本的语言内 核,对正确解读诗意,尤其是揣摩诗人微妙的情绪状态是十 分重要的。
当然,在考场上读懂诗家语的直接办法是翻译全诗。如 果不能笔译,起码在脑海中把它翻译一遍。
【即时小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内宴奉诏作
曹 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尝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 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 ③时髦:指当代俊杰。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 之意。
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 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此题是两问,第一问表明观点;第二问分析观点,也就是分 析诗歌炼字之妙。鉴赏诗歌炼字技巧,应从形式(修辞等手法) 到内容(表面意思),再到表达的情感作出赏析。若选 “弱”“昏”好,先分析“臂弱”“眼昏”写出了作者承认 自己已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 冲锋陷阵的意思;再分析表达的情感,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 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若选 “健”“明”好,先分析“臂健”“眼明”写出了作者认为 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 国驱驰的意思;再分析表达的情感,表现出作者心存随时准 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蝉
虞世南 垂 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鉴赏诗歌的语言题——遣词用句、语言风格会鉴赏

鉴赏诗歌的语言题——遣词用句、语言风格会鉴赏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即时小练]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浦途中① 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 【注】 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 时途经此地。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三)聚焦副词 副词是对动词、形容词进行修饰限制的词语。副词运用得 恰到好处,可以起到使诗句悠扬婉转、情韵丰富,化呆板为活 泼的表达效果。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即时小练] 4.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 笛》) 这两句诗中哪个字用得最好?表意上有何作用? 答: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高考命题点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题 ——遣词用句、语言风格会鉴赏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与其他文学作品相比,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等特点。 对诗歌语言的考查,在高考试题中是出现频率较高的命题形式。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诗歌的语言 风格和语言魅力。古诗词语言鉴赏部分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主 要涉及遣词用句、语言风格等方面。从考查的方向来看,主要 包括三个方面:(1)品评诗歌中的炼字艺术或“诗眼”;(2)结合 词语对诗歌中名句的含意、色彩、情味以及表达效果进行理解 分析;(3)总体上对诗歌语言特色、风格进行概括评析。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答:
解析:“雪”比喻的是白发,“朱”代指容颜。两相对比,表现 出容颜过早衰老,诗人所表达的哀叹感情自然流露出来。 答案:“雪”隐喻白发,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 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 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对 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

中考语文 提升作业 课外古代诗歌鉴赏

中考语文 提升作业 课外古代诗歌鉴赏

【解析】C.五六句的意思是“宴会一直持续到明月隐蔽到高树之后,银 河消失在拂晓之中”,并没有“朋友已经远去”之意,故理解有误。
2.诗歌的最后两句“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4分) 抒发了诗人与友人别离的依依不舍之情,强调再会难期,流露出离人之 间隐隐的哀愁。
十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6分) 秋江送客
【解析】C.颈联只体现出杜甫获得了天伦之乐,并没有体现杜甫一家生 活的富足。
2.颔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示例:①描绘了一幅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白鸥相亲 相近、相伴相随的幽静怡然的画面;②表达了诗人悠然自得的情感。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7分) 涧南园即事贻皎上人① 【唐】孟浩然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焉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1.首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瀑布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瀑布不畏艰 险、勇敢向前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瀑布的赞美之情。
2.请简要分析最后两句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分) 瀑布不满足于小小溪涧式的安乐,一往无前,最终东归大海,寄寓了作 者不甘平庸,思有作为(不断追求更高目标)的情怀。
鹧鸪天① 【清】纳兰性德 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 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 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 【注释】①友人梁汾回南方奔丧,作者送友人一幅小肖像画,并为之题 词。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B ) (3分)
A.首句描绘出一幅在萧瑟秋风之中,与友人握手话别,泪水止不住滑
【解析】B.颔联中“是日”的意思是“这一天”,并非“明日”,故理 解有误。

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读懂古诗 -教学课件

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读懂古诗 -教学课件
专题九 古代诗歌阅读
第二讲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读懂古诗
栏目一 入门第1课 栏目二 入门第2课
栏目导引
诗歌鉴赏一向是考生最头疼、得分率最低的一道题,究其原因主要就是 读不懂。由于时代的久远,文词的迥异,学生很难理解古人表述的内容,更 难体会诗人在面对这个世界时的独特感受。本讲两节 “入门课”拟从诗歌 常识和诗歌题材两个方面进行讲解,帮助考生读懂古诗。
返回
入门第1课
入门第 1 课 3 角度切入赏古诗
一、由诗歌基本知识切入
诗歌分类
结构章法
基本特点
唐以前的诗,又称古诗、
①前后内容是对应
古风,句式大体整齐,有
一致的,如乐景对
古 代

一定节奏韵律,但在句数、
乐情,哀景对哀情。
平仄、对仗等方面没有严 以自然段 诗 ② 前 后 内 容 是 相
诗 歌

体 诗
景对哀情。②前
代 叫填词,填词所选的调子叫词 气氛,主句

词媚 后内容是相关、
诗 牌。填词时为点明题旨,多在词 写景,尾句
相反、相衬的,
歌 牌下另标题目。基本分为婉约 过渡。下阕
形成虚实相衬
派、豪放派两大类。
抒情
的关系,如乐景
衬哀情等。
返回
①前后内容是对应
曲由词进一步发展而成。宋、小 令 有 单 阕
返回
答案: 正常语序为:“鹦鹉啄馀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杜甫在 这首诗里主要是写长安的风物之美,强调那里的稻米和梧桐非同寻常——稻 米是被鹦鹉偏爱啄食的香稻,梧桐乃凤凰栖息的碧梧。(意思是:即使是剩下 的香稻粒,也是鹦鹉偏爱吃的,即使碧梧枝老,也是凤凰所栖的。)诗句与原 意句均为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的律句(注意:“啄”为古入声字, 所以为仄声)。但老杜偏不遵循常规,而是将原属宾语位置上的“香稻粒”与 “碧梧枝”,硬是拆开来变成分属主、宾位置的词语,遂使诗句在一种拗折 的韵味中,透露出崎崛不平的情味来。由于语序的颠倒,词性的变通,使诗 增强了语势,像兀立于高岩石罅的奇松,勃然生动,桀骜不群。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3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通关练习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3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通关练习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一、对点练1.(2017·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采地黄者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注】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

②插:通“锸”。

铁锹。

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答:【解析】(1)叙述手法。

首先从叙述角度来看,本诗是从采地黄者的角度,以采地黄者的口吻讲述了采地黄和卖地黄的事。

诗人在客观的叙述中寄予了对以采地黄谋生的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那些豪门贵族的痛恨之情。

(2)对比手法。

诗人将采地黄以求度过饥荒的贫苦农民与朱门家的白面郎进行了多方面的对比。

一是把农家与朱门的不同身份进行对比,二是将采地黄者与白面郎的形象进行对比,三是把采地黄者饥饿无食与白面郎的马吃地黄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在反复的对比中揭露了两个阶级的贫富差距。

尤其是结尾贫苦农民采集地黄以换取马饲料这一细节,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人不如马这一现象,使人在深深同情采地黄谋生的贫苦农民的同时,激起了对那些豪门贵族的切齿痛恨。

【答案】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

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

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2.(2016·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北来人二首[宋]刘克庄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著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

2022语文第2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考点3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检测含解析 (1)

2022语文第2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考点3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检测含解析 (1)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寓居吴兴曾几①相对真成泣楚囚②,遂无末策到神州。

但知绕树如飞鹊,不解营巢似拙鸠。

江北江南犹断绝,秋风秋雨敢淹留?低回又作荆州③梦,落日孤云始欲愁.【注】①曾几:两宋之际诗人.此诗作于宋室南迁之后.②楚囚:《世说新语·言语》载晋室南渡后,士大夫多聚会新亭相视流泪,王导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③荆州:指汉末王粲见天下大乱,遂去荆州依附刘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用典,慨叹自己只能徒作楚囚相对,无计克复神州,流露出诗人极大的无奈.B.颔联连用两个比喻,由国事到伤感自己颠沛流离,无处栖托,表达惆怅不平之情。

C.颈联内容上紧承颔联,直写国家沦亡后南北音讯断绝,诗人不能滞留风雨中的凄清。

D.尾联写国事和家事如此,自己又漂泊落魄如此,诗人不由得徘徊低迷,心怀郁郁.解析:选C C项,“紧承颔联”错,从内容上看,应该是承接首联的,尾联是承接颔联的。

2.有论者认为诗中的“秋风秋雨"“落日孤云"具有某种象征意味,简要说说你的理解.答案:四个意象都是诗人眼前的真实自然之景,但还有抽象意义。

①“秋风秋雨”象征了当时混乱而让人心伤的政治形势,寄寓了诗人悲秋的愁闷,愁绪如风雨般侵袭笼罩;②“落日孤云”象征了诗人漂泊无依而不知归宿何处的处境。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南安军【注】文天祥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谁同出?归乡如不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事,梦中行采薇。

【注】公元1279年,南宋厓山被元军攻陷,宋朝灭亡。

作者在前一年被俘北行,于五月四日出大庾岭(梅岭),经南安军时作此诗.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叙写行程中的时间与景色,借“梅花”与“风雨"对照,突出了作者心情的沉重.B.颔联写作者以拘囚身份途经故乡,无颜见家乡父老,不如战死沙场,悲苦之情跃然纸上.C.颈联将山河依旧与城郭一时沦陷作对比,突出作者的亡国之痛和恢复大宋江山的坚定信念。

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
•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 专题二 古代诗歌阅读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 (一)常用手法: 1.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排比、拟人、对比、通感、反复、夸张、设问、反问、 对偶、顶真、互文等。
2.描写手法:包括联想、想象、白描、象征、烘托、悬念、对比、衬托、托物言 志、借古讽今、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以小见大、正面描写与侧面描 写结合、怀古伤今、即事感怀等。
附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喻:写景状物时可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 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拟人: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及行为,从而使描写景物生 动形象,使画面鲜明灵动,使表达情意更别致隽永。
借代:在诗词表情达意方面或得体、或含蓄、或形象、或别致。 对比:更加突出诗人的情感。 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有趣。 设问:用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 化主题,令人寻味。 反问: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情感。
引用或者化用前人诗句的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如辛弃疾“想当年,金 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的主和派屈 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3.表达技法 (1)衬托。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 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 给人以深刻的感受。衬托是用环境、气氛或其他条件作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或所要表达 的思想感情。衬托与对比不同,衬托要分出主次,对比是两者分量相当,相得益彰。 (2)渲染。原是中国画中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的一种技法。后成为文学创 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即对景物环境或人物的行动、心理进行突出的多方面的形容、描绘或 烘托,以创造某种气氛,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增强艺术感染力。 (3)象征。象征是古典诗歌中惯用的表现手法之一,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 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 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4)抑扬手法。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褒扬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 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抑扬手法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5)以小见大。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通过典型和象征,借助于人们的生活体验, 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表现窗中观景的艺术趣味,通过有限联想到无 限,“物小蕴大”,意趣无穷。同样,竹中观日、镜中映景、水中倒影,同样具有这种艺 术效果。诗歌抓住具有典型特征的小景物,可以在读者的脑海里唤起大境界,所谓“以小 景传大景之情”。

2022语文第二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练案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含解析

2022语文第二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练案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含解析

练案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凝香斋①曾巩每觉西斋景最幽,不知官是古诸侯。

一尊风月身无事,千里耕桑岁有秋。

云水醒心鸣好鸟,玉砂清耳漱寒流。

沉心细细纟由黄卷,疑在香炉②最上头。

:原名西斋,位于济南大明湖畔。

曾巩于1071年任齐州(治所今山东济南)知州,到任后齐州大治.该篇为曾巩1072年游大明湖而作。

②香炉:香炉峰.(品味炼字之妙)后人多认为此诗诗眼为首联中的“幽”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品味炼字之妙)词的下片描写了一个特写镜头,试赏析其中“偷”“看”两个字的妙处。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题宣州开元寺水阁杜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①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②见范蠡③,参差烟树五湖④东.·檀弓下》:“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

"意思是祭祀时可以在室内奏乐,居丧时可以在这里痛哭,也可以在这里宴聚国宾及会聚宗族。

诗中借指宣州宛溪两岸的人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②无因:没有机会,无缘.③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曾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功成身退,泛游五湖,为后代文人所艳羡。

④五湖:即太湖.(赏析诗眼)“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表现情感的词句,你认为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诗人是如何在诗中表达他的情感的?请结合尾联进行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嘲王历阳①不肯饮酒李白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

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空负头上巾②,吾于尔何有。

出陶渊明诗“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

陶渊明曾用头巾滤酒,滤后又戴上.(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有着李白极为鲜明的个性特色,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微课4古代诗歌八大题型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微课4古代诗歌八大题型课件

3.常见情感 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②缅怀先贤,表达敬仰或惋惜之情;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③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4.常用技法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②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③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④衬托,作者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上句描绘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 写我依依不舍送春归去。 B.颔联第二句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子规啼声与三更月色,一声一色,构成一 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C.颈联“故园书动”写自己长久在外,因而家中的书一直没有被翻动过,充满寥 落之意。 D.尾联运用反问的手法,言外之意是:我要归去自然就归去了,故乡五湖美好的 风光是没有人和我争夺的,如此为何还留滞他乡呢?
2.常见意象 客船、车铎、孤帆、驿道、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飞蓬、 浮萍、西楼、危楼、危栏、砧声、油灯等。 3.常见情感 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 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行经华阴”,必有所往。所往之地,便是求名求利的集中地“咸京”; 太华、三峰、武帝祠等即为京都附近名胜。 B.诗的前六句全为写景。由总而分,由此及彼,有条不紊。起句气势不凡,以神 仙岩穴的华山压倒王侯富贵的京师。 C.首联写远景,颔联摄近景。远近相间,景色沁脾,自然美妙,令人移情,为尾 联“何如此处学长生”的发问作了铺垫。 D.颈联浮想联翩,写意雄浑。诗人在华山下,看到黄河与秦关,驰骋想象,虚实 相生,描绘出一幅雄伟壮阔的画面。 解析:选 D “诗人在华山下,看到黄河与秦关”错误,在华山下,同时看到黄河

专题2古代诗歌鉴赏 第7讲 分析思想内容

专题2古代诗歌鉴赏 第7讲 分析思想内容

第1轮பைடு நூலகம்语文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解题方略] 概括分析典 故情感题三步骤
[注意] 典中情也有两个 层面:一是作者对典故中的 人、事的情感态度;二是作者 借此要寄寓的情感态度。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训练2] (2016·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金陵望汉江
1.(2019·天津卷)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 哪些情感。 2.(2017·全国卷Ⅲ)请从“戏赠”入 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 度。 3.(2016·全国卷Ⅲ)这首诗与辛弃疾的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 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 同之处。 4.(山东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 情感变化。 5.(江苏卷)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 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6.(江苏卷)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 颜”的原因。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文化传承与理解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第7讲 分析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 态度——把握人生经历,分析情感态度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古人云:“诗言志。”对诗歌思想内容、主旨的把握是解答诗歌鉴赏题的必要 步骤,也是鉴赏诗歌的终极目标,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是高 考中的常考考点和重要考点。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精准审题:题干中有“任公子的典故”,明确本题属于用典抒情, “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了答题方向和内容。 (2)解题思路:首先要理解典故表达的内容,然后结合全诗理解诗人用在此处表 达的思想情感。通过注释④来看,善钓的任公子如今也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 无巨鱼。这里诗人自比任公子,以任公子的无须垂钓,暗指自己的满腹才华无用武 之地。因为,当今是大唐盛世,国君贤能,天下统一,国力强大,世无巨寇。作者 运用这个典故,表达了对盛唐一统天下的丰功伟绩的赞扬,也暗含自己作为盛世才 子无用武之地的淡淡惆怅之情。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高中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第二章古代诗歌鉴赏第一节鉴赏古诗读懂始专题三及解析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高中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第二章古代诗歌鉴赏第一节鉴赏古诗读懂始专题三及解析

专题三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一、读标题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

如何利用标题读诗呢?1.把握标题信息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

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

总之,标题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即时小练试读下面的诗题,看看能读出哪些重要信息。

(1)《咏素蝶诗》答:答案①交代了写作对象(素蝶)②点明了诗的类别(咏物诗)③暗示了写作手法(托物言志)(2)《鹊桥仙·七夕》[++]答:答案①交代了写作对象、内容(七夕)或写作缘由(因七夕而写)[]②暗示了写作内容和情感(写夫妻相思相聚)(3)《征人怨》答:答案①交代了写作对象(征人)②揭示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怨)③暗示了诗的类别(边塞诗)(4)《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答:答案①交代了写作缘由和内容(竹窗闻风)②交代了写作目的(怀念远方之人)③暗示了诗的感情基调和类别(怀人诗)(5)《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答:答案①交代了写作缘由(左迁)、地点(蓝关)和特定读者(侄孙湘)②暗示了诗的类别(贬谪诗)[](6)《梦游天姥吟留别》答:答案①交代了写作内容(梦游天姥)②交代了写作目的(留别)③交代了诗的体裁(古体诗)④暗示了写作手法(浪漫主义手法)2.带着标题去读诗有些标题并不一定蕴涵着那么丰富、全面的信息,而是留下了空白点,这个空白点给我们带了猜想揣摩诗的内容的空间,使我们很容易较快地深入到诗的内容中去。

以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为例,通过这个标题,我们可以了解到时间是中夜(半夜),地点是西园,事情是中夜起后望着西园的月亮。

在掌握了这些信息后,我们不禁要猜想:作者为什么半夜的时候站在自己的房间里望着西园呢?他是不是听到了什么呢?我们在诗中就看到了首联“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点题)标题里有月,诗中颔联就有“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专题二 鉴赏古代诗歌人物的形象

专题二 鉴赏古代诗歌人物的形象

微点突破一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
分类
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产物,因此必然带有诗
鉴赏抒情 人的个体痕迹。诗人以此表达自己的爱憎、价
人物 主人公的形象 值观和人生追求,因此,抒情主人公往往就是
形象
诗人自己。
鉴赏
在偏重叙事的诗歌中,诗人往往借助诗中所塑 鉴赏诗歌所刻
造的人物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人生的 画的人物形象
苦、反对征伐的诗人形象。
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 儿女情长
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
艺术形象。
1.常见题型 (1)(2018·江苏高考)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 如此表现的原因。 (2)(2017·全国卷Ⅱ)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3)这首诗(词)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4)诗歌(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5)请简要概括(分析)诗(词)中诗人(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6)某一句(联)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 忧民
的哀怨中,而是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人物形象
示例
陶渊明《饮酒(其五)》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寄情山水、归
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 隐田园的隐者
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
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多种景 景物
物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抒发了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 形象
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如李贺的《马诗》,描绘了一匹威武 事物

高考命题 古诗比较鉴赏题

高考命题 古诗比较鉴赏题
答案: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 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②“乔木峥嵘明月中” 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古代诗歌鉴赏
3.语言比较鉴赏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品字析句鉴赏 关键字词,首先抓动词,其次抓形容词,再抓数词、副词和其 他虚词。二是分门别类鉴赏语言风格,或朴素自然,或婉约细 腻,或清新明丽,或幽默讽刺,或沉郁顿挫,或悲壮慷慨等。 解答比较遣词炼句的技巧题,可以按照分析词句含意、表现方 法与表达作用的步骤来进行。
古代诗歌鉴赏
二、解题指导与典型例题 1.内容比较鉴赏 比较诗歌的思想内容。通过对两首诗的内容及作者情感的
理解来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古代诗歌鉴赏
[例 1] (2016·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注]黄昏。 【注】 耿:微明的样子。
古代诗歌鉴赏
解析:吕本中的《木芙蓉》一诗中,明确点出歌颂对象是 小池南岸的木芙蓉。借“南”暗示金兵南渡后的河山,木芙蓉 就成为爱国志士的象征了。诗 中第二句指出木芙蓉开放在严霜 袭来的秋季,其鲜艳的色泽显示出它不畏强暴的精神。诗中后 两句,诗人用“无言”和“一生开落任东风”来比喻桃李怯懦 软弱,听任春风摆布,以此衬托木芙蓉霜后“着意红”的英勇 气概。将两种花比喻成对立的两种不同品格的代表,寓意深刻。 《窗前木芙蓉》是范成大的早期作品,写秋天盛开的木芙蓉花 不怕寒霜,傲然怒放,没有一般的花那样纤弱,动不动就是“愁 红怨绿”的可怜样子。诗人借木芙蓉表现了自己少年时的意气 风发、昂扬不凡的气度。
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文阅读 二章古代诗歌鉴赏第一节

古代诗文阅读   二章古代诗歌鉴赏第一节

第二章古代诗歌鉴赏第一节鉴赏古诗读懂始温馨寄语古诗鉴赏,其前提是要读懂诗歌。

对于命题者来说,如何引导考生先读懂后鉴赏,命题的导向至关重要。

对于考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能否读懂诗歌极其关键。

因此,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而应沉下心来,反复咀嚼,一定要重视古诗本身给我们传达的内容,从而来解读古诗。

在考场上,读懂一首古诗,说到底就是理解诗句意思,诗歌写了哪些内容,是按照什么样的思路和层次来写的。

内容和思路是读懂诗歌的关键。

培养读懂古诗的能力,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要抓住古诗的体裁、语言特征,二要把握古诗常见的题材特征,三要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

专题一从体裁、语言特征方面读懂古诗一、古诗体裁常识诗歌从时间角度分为古代诗歌和现(当)代诗歌,从格律角度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中国古代诗歌以抒情诗为主,兼有部分叙事诗。

中国古诗从发展源流角度又可分为诗、词、曲三种。

(一)诗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1.古体诗,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

亦称“古诗”“古风”。

这种诗体产生较早,唐以前各种形式的诗歌都是古体诗,唐以后把凡不遵守近体诗规则的诗歌也叫古体诗。

这种诗体依据每句字数的不同可分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唐以后五言和七言古体诗成为主流,简称“五古”“七古”。

五古主要从汉代五言诗发展而来,七古则是从七言和杂言歌行发展而来。

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者,但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

古体诗的特点:章无定句,句无定字,句式可整可散,篇幅可长可短,每句字数可多可少。

不讲平仄,不讲对仗。

用韵押韵,自由灵活。

一般押宽韵,大多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而且可以换韵。

乐府诗是古体诗的一种。

乐府,原为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专管音乐的官署,因兼及创作和收集民间诗歌、乐曲,后遂称这类诗歌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属古体诗的一种,除要求配乐歌唱外,其形式和古体诗没有区别。

后世将魏晋至唐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袭用乐府题名仿作的不合乐的作品,统称乐府。

古诗鉴赏:深入体会“诗情画意理”——将意蕴“品”出来

古诗鉴赏:深入体会“诗情画意理”——将意蕴“品”出来

_花__卿__僭__用__天___ _子__音__乐__,_____
_不__当__受__之_____
示之意,意谓
_这__种__享__受__难__以__ _长__久_______
用天子音乐。
古代诗歌鉴赏
抓诗词的意象,抓诗词中的关键词句,抓题干中的暗示信 息,来突破诗词情感。
抓意象 “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 象、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 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古代诗词中,意象数量繁多, 如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春光秋露、鸟啼蝉鸣、柳絮榆荚、清 霜白露、冷雨寒窗、银烛青灯、晨钟暮鼓、古寺幽径、小荷残 菊、鹧鸪杜鹃、山水、烟花雪月等,包罗万象。意象不仅数量 多,而且形象最生动、意韵最丰富、使用最灵活、表现力最强, 也最能表现诗人情感。
古代诗歌鉴赏
从题目抓住题材是较为实用的方法,题材即写的“是什 么”,主要有:爱国爱民,忧国伤时,建功立业,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孤高傲世,伤春悲离,惜别怀友,羁旅思乡,思亲 怀人,即事感怀,咏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今,思慕田园, 隐逸山水,行役戍边,参禅说理,人民疾苦,劳动生活等。
特别要注意的是一些咏物之作,要联想到诗词的相关背景, 思索它是否是借物咏怀或托物言志的作品。
重要信息 ①交代了诗歌的题材_送__别__怀__人___;②点明 了送别的人物_子__由___; ③点明了出使的地点_契__丹___ ①交代了诗歌的题材_怀__古__咏__史___; ②点明了地点_金__陵___; ③交代了诗歌的内容_望__
古代诗歌鉴赏
卷别
2015·高 考全国 卷Ⅰ
诗题 发临洮 将赴 北庭留

重要信息
①交代了诗歌的题材___送__别__诗__(留__别__)__; ②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 _作__者__此__时__尚__处__于__前__往__边__塞__的__途__中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
(1)由 词 中 所 描 绘 的 “桑 ”“ 蚕 ”“ 细 草 ”“ 黄 犊 ”“ 斜 日”“暮鸦”等意象构成的意境可知,叙述时抓住关键词, 注意每个事物的情态和特点。
(2)“愁风雨”的“桃李”和在春光中争艳的“荠菜花”形 成了鲜明的对比,一褒一贬,态度鲜明,也表明了作者的思 想感情。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可知作者绝非在纯粹地写“桃 李”“荠菜花”,而是和诗人的自身境遇有关,因此,所谓 的“代人赋”只是托辞而已, 其实是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思想。
战斗进程的激烈、伤亡程度的惨重、亲人盼望的无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寄寓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简析这两首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答: 姚诗借描写边镇春意盎然、歌舞升平的美景,委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对戍边将士的赞扬之情。陈诗以将士杀敌的英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训练 1.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中吕]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首小令写了几层意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层。第一层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地势,第二层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写作者沉痛的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层意思层层深入,无情地宣示王朝更替不可避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实,表达了对广大人民的同情,寄寓着作者的伤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痛惜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有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 单于等。抓住这些意象,然后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行深入的揣 摩,鉴赏便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在唐代的边塞征战 诗中,还有着一种浓郁的汉代情结:以汉代唐,出征的军队称 为汉兵,将领称为汉将,边塞称为汉塞,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 为汉月。不仅如此,一般的边塞诗在提及周边少数民族时,也 往往沿袭汉代的称谓,把交战对方称为匈奴,把其首领称为单 于、 左贤。 在称颂战地英雄时, 常常提到的也是汉代的霍去病、 李广、卫青、班超、马援等,以呼唤英雄精神的回归。这种汉 代情结既是对历史的继承,又是对历史的超越,是唐代边塞征 战诗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 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 沽酒有人家。城中桃

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酒旗,酒 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
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
(2)简析颔联、尾联的人物形象特点。
颔联刻画了诗人年事已高和安闲的神态,尾 答: 联生动地刻画了裴迪的狂士之态。
(3)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2.(2009· 海南、宁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鹧鸪天 代人赋
二、边塞军旅诗 (一)阅读点拨 边塞军旅诗以描写边塞风光、 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 容。唐代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李颀等。 边塞军旅诗有对边塞风景的描写, 展现边塞独有的自然风 貌,更为抒发将士边塞生活作了很好的铺垫、烘托;也有对征 战的描写, 不过, 它常常借助一些意象, 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 去表现战争的场面或边塞的风光。 这些景象(意象), 从用品看, 主要有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等; 从景物看,主要有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 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等;从地名和民族名看,
三、怀古咏史诗 (一)阅读点拨 怀古咏史诗,一般以凭吊古迹、历史故事、古人事迹 为题材,借以抒发情怀,讽刺时事。诗题中往往含有“咏 史”“怀古”“览古”等字样,有的干脆以被歌咏的历史 人物、 历史事件为题。 从表达的方式看, 怀古咏史是手段, 抒怀讽今是目的。 首先,要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史实、有关人物。比如赤 壁、金陵、汴河等一些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地名。
(二)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 维
寒山转苍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本诗写景有何特点? 答: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了“诗中
有画”的特点。所写景物带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 写得情景交融。所选的寒山、秋水、落日、孤
解析
纵观全诗,可以从诗中特别是末句“征人”看出这是一首边 塞诗, 根据边塞诗的特点就能回答第(1)问, 第(2)问主要是考 查表达技巧。考生必须掌握常用的手法,并能准确分析。
答案 (1)诗的前两句写了登城时所见的月下凄冷景色: 远望回乐峰 前沙地如雪;近看受降城外月色皎洁,犹如秋霜。
(2)这首诗抒发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感情。全诗 前两句写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第三句写声 (夜风送来凄凉幽怨的芦管声),用的是烘托、铺垫的写法, 即通过前三句的层层烘托、铺垫,末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将 士们共有的绵绵乡愁。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穷边词(其二) 姚 合 将军作镇古汧州,水腻山春节气柔。 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 陇西行 陈 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请结合诗句判断这两首诗是不是边塞诗。
姚诗和陈诗均为边塞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姚诗题中的“穷边”是极远的边地。诗作写边镇的升平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象借以赞扬边镇守将的防守之功。其中有“将军”“边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特定称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诗的题目“陇西行”是乐府旧题,一般描写边塞战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作借助“匈奴”“胡尘”“无定河”等特定名称,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夜上受降城[注]闻笛 李 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受降城:灵州城,贞观年间唐太宗曾于此受突厥降,故史 家称之为受降城。 (1)这首诗的前两句展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感情?诗歌是如何表现这种感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边塞军旅诗表现的思想感情较丰富。或抒发报效国家、 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或状写将士的乡愁、家中妻子的离恨, 或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边塞征战的残酷,或反映对帝王黩 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或惊叹描摹塞上绝 域的奇异风光等。当然,更多边塞诗体现的是一种矛盾的心 情: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矛 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等。如杨炯的“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张说的“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 王昌龄的“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岑参的“故 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等。
一、山水田园诗 (一)阅读点拨 山水田园诗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 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东晋诗人陶渊明开创田园诗 派,南北朝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至唐代两者合流,形成盛 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是王维、孟浩然等。山水田园诗 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解读时一定要抓住情景关系加以品析。 首先,把握景物(意象)特征。常见意象有溪水、山石、松 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其次,要体会作者的意图及思想感情。怀古咏史诗大 多是“借别人的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后代作家对 尘封的往事引发思古之情,一定有现实的因素。此类诗大 致有两种: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评判历史, 发表观点,诗人只是旁观者,不置身其中。如杜牧《题乌 江亭》 。另一种是把史实与现实联系在一起,或缅怀前贤, 表达敬仰;或类比对比,寄托伤感;或借古讽今,哀叹兴 衰;或总结经验,以古谏今等。 怀古咏史诗的结构为: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 ——抒己志。 内容有: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 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 失意。 手法有用典、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