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案专题十五科学探究
北京市西城区重点中学2017年3月初三化学中考复习-科学探究(共64张)
物质的变化
通过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规律和条件。 如探究质量守恒定律、金属锈蚀的条件、 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的因素等。
二、教学实践
建构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等化学观念。 强化转化有条件的、可控制的的思想方法。
任务:
总结学过的生成CO2的反应和有CO2 参加的反应
含碳物质的分类
化合价 单质 氧化物 酸
总结:
质量守恒定律
同一元素有多种存在形式,
各形式间可以互相转化,
转化是有规律的;
燃烧的条件:
+ + 达到着火点
可燃物 O2
生成物 发光放热
1、可燃物; 2、氧气(浓度足够大); 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也叫着火点)。
铁制品生锈的条件:
Fe +O2 +H2O
Fe2O3·H2O
铁与水、氧气同时接触
——科学探究
1
一、教学反思
1、中考考试说明要求细致解读
如何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 主题,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从 宏微结合、变化守恒的视角,运用证据推理与模 型认知的思维方式,解决综合复杂问题,获得结 构化的核心化学知识,建立运用化学学科思想解 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 + 可燃物 O2 达到着火点 生成物 发光放热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清除可燃物
可燃物
隔绝氧气或空气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
+ + 达到着火点
可燃物 O2
生成物 发光放热
①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或氧气); ②燃料要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北京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案 专题十五 科学探究-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试题
专题十五科学探究专题导语:科学探究是中考化学试卷中的“老大难”,分值又高,难度有大,只有完美的搞定这道题,才能取得高分。
题号:39题。
分值:每空1分,共约7分。
(选择题的最后一、二题可能会考查)题型的特点是:科学探究考查的难度和考查内容的梯度变化也是很明显的,题目整体属于中档偏难题。
这两年的中考题更注重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难度没有增大,但对知识迁移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解题策略:针对较难题,要注重审题,将关键词画圈,根据题意,分析新的情境、新的模型、新的表象。
注意所给的信息(中考化学所给的信息都是有效信息),提取信息结合课本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解答这类题目需要考生有科学、严密的逻辑思维,特别是在语言表达时要用准确严谨的化学用语来描述实验过程。
专题教学策略:科学探究是历年中考的最重要最难的考查点。
金属、碳和碳的氧化物、酸碱盐性质和用途都是常考的点,需要学生对这些知识熟记于心。
另外,就是一些探究的物质来至于高中化学必修1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但是根据初中化学知识及探究方式是可以很好的完成的。
由于这类试题难度大,需要我们在平时复习时引导学生如何分析题目、如何提取信息、如何填写实验操作、如何锤炼语言、如何能看的懂答得对等等。
专题复习流程:第一步,教师重点阅读专题导语和学习目标、方法突破三个模块,课前精选试题,明确授课流程。
第二步,必备知识模块涉及的面很广,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选取一些点来复习,如果学生基础差,需要先将物质性质和用途过关后在再做科学探究题;如果基础好,只是不太会解答这类题,就可以直接跳到题型分类模块,指导学生做题。
第三步,基础过关后,根据题型分类来指导学生做题,做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指导学生修正,并总结易错点和心得体会,填入我的记录空间,以便课后复习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学生刚开始读不懂题,就需要老师将题目拆解,一步一步引导;读懂题后,还有很多学生拿不到分,就需要老师多多分析,是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问题还是知识迁移能力的问题。
中考科学高频考点剖析专题十五金属的相关问题解析版
专题十五金属的相关问题a级目标:识别金属与非金属;例举金属和非金属的主要性质差异;例举金属腐蚀条件;防止金属腐蚀的常用方法;有机物的辨认。
b级目标:概述金属与酸、金属与盐反应的条件;比较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说明某些现象。
目标分解:①金属与非金属②金属活动性顺序考察③有机物考点一:金属与非金属1.2020年11月10日,我国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深度10909米处成功坐底,并进行一系列的深海探测科考活动。
如图是研究团队研发的钛合金深海潜水器球舱。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其纯金属低B.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其纯金属大C. 合金的抗腐蚀性一般比其纯金属强D. 所用的主要材料有钛合金,合金至少含两种金属元素【答案】D【解答】A、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纯金属的低,不符合题意;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纯金属的大,不符合题意;C、合金的性能比纯金属的强,抗腐蚀性一般比其纯金属强,不符合题意;D、合金至少含有一种金属,符合题意;【解析】根据合金的定义及特点分析。
2.下列有关合金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①合金中至少含两种金属②合金中的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③合金中一定含有金属④合金一定是混合物⑤合金的熔点一般低于它的成分金属⑥生铁可完全溶解在稀盐酸.A. ①③⑤B. ②④⑤C. ③④⑥D. ③④⑤【答案】D【解答】解:①由合金的概念可知,合金中至少含有一种金属,故错误;②合金中的金属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为主,故错误;③合金中一定含有金属,故正确;④合金一定是混合物,故正确;⑤合金的熔点一般低于它的成分金属故正确;⑥生铁是铁的合金,生铁中含有碳,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而碳和盐酸不反应,所以不能完全溶解,故错误.【解析】合金是指由一种金属与其它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3.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材料,它们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
如熔点高、密度小、可塑性好、易于加工、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等。
初中化学科学探究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科学探究复习教案主题:物质的特性与变化一、复习目标:1. 理解物质的特性包括物质的组成、性质和用途;2. 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3. 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认识物质的变化过程。
二、重点内容:1. 物质的组成:元素、化合物;2. 物质的性质:颜色、形状、硬度、导电性等;3. 物质的用途:金属、非金属、合金的用途;4.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5. 物质的分类:金属、非金属、气体、液体和固体。
三、复习方法:1. 阅读教材相关知识点;2. 反复做题目,加强记忆;3. 实验探究,加深对物质特性的理解;4. 参加讨论,交流观点。
四、复习计划:第一天:复习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阅读相关教材内容,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概念;- 背诵并总结常见物质的性质,如金、铁、铜等;- 做相关题目,加深对物质组成和性质的理解。
第二天:复习物质的用途和变化- 探究金属、非金属、合金的用途;- 进行实验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讨论物质的分类和特性,加深对物质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天:复习归纳总结- 回顾前两天的学习内容,归纳总结重点知识点;- 加强做题练习,检验学习成果;- 探讨物质特性与变化的关系,拓展思维,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五、复习评估:1. 完成相关练习题目;2. 参与实验和讨论活动;3. 能够对物质的特性与变化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六、注意事项:1. 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实践操作,加深理解;2. 多与同学交流讨论,扩展思维;3. 及时总结归纳,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专题十五 控制变量法的探究-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导学案
专题十五控制变量法的探究一、复习目标1.知道有关控制变量探究的一般流程,了解控制变量探究题型及特点。
2.学会根据题目的探究要求,运用类比、假设、建模、推理、分析比较、归纳综合、语言表达等能力进行合理探究推理。
3.通过控制变量法在基于对比实验进行科学探究,逐渐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探究思维、探究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试题特点初中化学试题加大对探究性问题的考查力度,凸显化学学科特点。
化学探究题层出不穷,显现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探究能力”这一亮点。
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实际应用的一种途径,在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过程、实验交流表达和实验评价等过程都有体现,特别是在表格、数据、曲线、现象、装置等新情境中有着创造性的设计,无论是定性实验,还是定量实验,都能较好地应用控制变量的思想。
三、方法指引1.控制变量法:如果有多个因素(即变量)对实验的结果存在影响,为集中研究其中一个因素,往往控制其他的变量保持不变,只改变某单一变量,并通过对比实验来明确该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情况。
2.控制变量法科学探究的解题思路四、典型例题及变式训练典型例题Ⅰ以下是某研究小组探究影响反应速率部分因素的相关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过氧化氢溶液体积/mL温度/℃二氧化锰的用量/g收集氧气的体积/mL反应所需的时间/s① 5 1 20 0.1 4 16.75②15 1 20 0.1 4 6.04③30 5 35 — 2 49.21④30 5 55 — 2 10.76实验序号①②③④实验温度/℃25 25 70 70 试剂稀氨水稀醋酸稀氨水稀醋酸出现铁锈所需时间1 天未见锈蚀 5 分钟1 天未见锈蚀 1 分钟(1)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有关;从实验③和④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2)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微观粒子相互接触、碰撞的结果,化学反应速率与微观粒子的概率有关。
2024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十五物质的检验、推断、分离和提纯中考命题37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第5页
返回层目录 返回目录
中考命题37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中考·化学
解析: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 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 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 错误。C.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 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碳酸钾能与 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 氯化钡(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专题十五 物质的检验、推断、分离和提纯 中考命题37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中考·化学
第1页
返回总目录
中考命题37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中考·化学
考题分层刷 学霸睿智涂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复习划重点 学霸炼技法
第2页
返回目录
中考命题37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中考·化学
第8页
返回层目录 返回目录
中考命题37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中考·化学
4.[2023 包头]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 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杂质)
除杂试剂和方法
A
稀盐酸(H2SO4)
加入足量 Ba(NO3)2 溶液,过滤
B
O2(水蒸气)
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浓硫酸,干燥
C
CaCO3(CaO)
第3页
返回层目录 返回目录
中考命题37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中考·化学
解析:A.红热的木炭粉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 新的杂质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碳酸钠能与 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 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盐酸能与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 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钙(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 取的方法错误。D.氧化铜能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铜不与稀硫酸反 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 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五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共29页)
3. 为除去氯化钠中的泥沙和CaCl2、MgCl2、Na2SO4杂质,某化学兴趣 小组的同学先将粗盐样品溶解、过滤,除去泥沙后,取粗盐水按以下流 程进行实验探究。
(1)溶解、过滤、蒸发操作中都要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玻__璃__棒__。 (2)写出一个加入Na2CO3溶液时所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CaCl2=== CaCO3↓+2NaCl
(3)步骤⑤是向饱和溶液中通入足量的气体,反应最终得到碳酸氢钠(在 该溶液中难溶)和一种氮肥,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Cl+NH3+CO2+H2O=== NaHCO3↓+ NH4Cl
(1)写出X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Ba(OH)2
(2)请设计实验证明溶液B中含有NaOH(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和现象)。 答: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Cl2或BaCl2等溶液,静置, 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说明含有NaOH。 (3)最后制得氯化钠的质量大于粗盐中 氯化钠的质量,写出一个可使氯化钠 质量增加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2HCl=== 2NaCl+H2O+CO2↑
11. 从海水中得到的粗盐中往往含有可溶性杂质(主要含有Na2SO4、 MgCl2、CaCl2)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 了如下实验方案来提纯NaCl。
(1)蒸发NaCl溶液时,当蒸发皿中 _出__现__较__多__固__体_时,停止加热,利用 余热将其蒸干。 (2)操作①加入的试剂为过量的NaOH 溶液,写出②和③的操作内容。 答:操作②为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操作③为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 (3)若加入稀盐酸时不慎过量,则对后续步骤是否有影响并说明理由。 答:没有影响,因为盐酸具有挥发性,过量的稀盐酸在后续蒸发结晶中 会被除去。
北京中考化学复习基础复习练习:题型突破(八) 科学探
[进行实验]
实验编号
金属
盐酸的质
量分数/%
温度/℃
金属丝消
失的时间/s
①
铝丝
5
20
450
②
铝丝
8
20
t
③
铝丝
10
20
240
④
铝丝
10
30
65
⑤
铁片
10
30
125
[解释与结论] (1)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三
振荡3个塑料瓶
(1)由实验一、二可知,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要密封保存。
(2)实验三中观察到3个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B>C,对比A瓶与________(填“B”或“C”)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
(3)同学们设计如下两种方案鉴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两种饱和溶液。
[反思评价]①上述实验中没有必要进行的是步骤__________(填“Ⅰ”或“Ⅱ”)。
②该同学想进一步证明固体中的氢氧化钠,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剂成分及其含量进行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 (1)该牙膏摩擦剂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牙膏中其他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产生。
[反思与评价]
(5)在实验②中,铝丝消失的时间(用t表示)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6)有同学认为通过实验④⑤并不能证明“猜想与假设Ⅲ”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化学压轴题揭秘专题15科学探究预测题,试题
专题15科学探究1.氢化钙〔CaH2〕是一种常用的储氢材料,也是登山运发动常用的能源提供剂。
【资料在线】Ⅰ.金属钙的活动性很强,遇水立即剧烈反响生成氢氧化钙,同时产生一种气体。
Ⅱ.氢化钙要密封保存,一旦接触到水就发生反响,放出氢气。
Ⅲ.用氢气与金属钙加热的方法可制得氢化钙。
Ⅳ.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吸水后会变蓝。
Ⅴ.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碱石灰和无水氯化钙都可以吸收水分。
【探究一:定性分析】〔1〕对于“金属钙与水反响生成的气体〞有如下猜测:甲:氧气,乙:氢气你支持________________〔填“甲〞、“乙〞〕观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CaH2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写出CaH2与水反响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实验室可用氢气与金属钙加热可得到氢化钙,以下是反响装置图。
装置A是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请写出其中反响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装置B 中装有无水氯化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要证明进入C 装置中的氢气已经枯燥,那么应该在B、C之间连接右图中的哪个装置:____________〔填①或者②〕,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4〕制备CaH2实验完毕以后,某同学取少量产物,小心参加水中,观察到有气泡冒出,向溶液中滴入酚酞后显红色。
该同学据此判断:上述实验确实有CaH2生成。
你认为该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填“是〞或者“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产物定量测定】﹙5﹚测定原理:根据金属钙、氢化钙都能与水反响生成气体的原理,采用测量气体的体积的方法,测定制得的氢化钙样品的纯度。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两种方案。
甲方案:准确称量一定质量的氢化钙样品与水反响,利用以下图装置测定生成的气体体积。
为了比拟准确的测量气体体积,在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进展搜集。
北京中考化学重点知识梳理主题四化学基本实验与科学探究
北京中考化学重点知识梳理主题四化学基本实验与科学探究在称量纸上称量,称量氢氧化钠等易潮解或有腐蚀性药品时,应将药品放入表面皿或小烧杯等玻璃器皿中称量。
6.量取液体的体积用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仰视时读数会小于实际体积,俯视时读数会大于实际体积。
量取8 mL液体应选用10 mL 量筒,量取45毫升水应选用50 mL量筒。
接近刻度时应改用胶头滴管。
7.酒精灯加热物质时,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
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
添加的酒精的量不应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使用酒精灯一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二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三禁止吹灭酒精灯。
万一酒精灯被碰倒,酒精洒出着火,应用湿抹布盖灭。
8.下列仪器:①试管②量筒③烧杯④坩埚⑤集气瓶⑥蒸发皿⑦燃烧匙可直接加热的是①④⑥⑦(填序号,下同);可加热但不能直接加热的是③;不可加热的是②⑤。
9.给固体加热一般管口应稍向下倾斜,以免产生的水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
给液体加热,液体的量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口应向上与桌面成45°角。
使用蒸发皿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10.洗涤试管一般用试管刷,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洗净的试管应倒扣放在试管架上。
(1)废渣、废液倒入废物缸中,有用的物质倒入指定的容器中。
(2)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3)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热的纯碱(Na2CO3)溶液或洗衣粉洗涤,再用水冲洗。
(4)玻璃仪器附有难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先用酸溶解,再用水冲洗。
(5)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试管洗涤干净后,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
11.夹持器——铁夹、试管夹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距试管口1/3处。
手握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向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
(北京专版)中考化学考前热点冲刺《第15课时 溶液的分类与溶解度》课件(单课考点自主梳理+热点反
第15课时┃ 京考探究
(3)海水晒盐能够得到粗盐和卤水。卤水中含有MgCl2、 KCl和 MgSO4等物质,图 15-3是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图。t1℃ 时, MgCl2 、 KCl 和 MgSO4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 MgCl2 。将t ℃的MgCl 、KCl和MgSO 三 量分数最大的是________ 2 2 4 C 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时,可能会析出的晶体有 ____ (填字母序号)。 A.MgCl2和KCl B.只有MgSO4 C.MgCl2、KCl和MgSO4 图15-3
0.16 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计算式)。 ×100% 0.16 g+100 g
②采用一种操作方法,将上述烧杯中剩余固体全部溶 解,变为不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 C A.溶液的质量可能不变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增大 D.可以升温使之变成不饱和溶液
第15课时┃ 京考探究
京考探究
例1 [2011·北京中考] 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温度/℃ NaCl 溶解度/g
0
20
40
60
80
100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NH4Cl 29.4 37.2 45.8 55.2 65.6 77.3
(1)60 ℃时,向两个分别盛有 50 g NaCl 和 NH4Cl 的 烧杯中,各加入100 g 的水,充分溶解后,为饱和溶液的 是________ 氯化钠 溶液。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0.18 0.17 0.16 0.15 0.14 0.13 0.12
第15课时┃ 京考探究
中考化学“科学探究”专题复习(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中考化学“科学探究”专题复习(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2.能根据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
3.复习和巩固基本的实验技能。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通过“活动”,学生自主独立地进行探究,对问题的可能答案作出假设与猜想,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并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科学探究活动能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持续的兴趣,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作用。
2.通过一些“活动”,培养了学生表达、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针对实际问题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2. 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课前准备:多媒体PPt课件、学案、实验仪器及药品:烧杯、玻璃棒、温度计、药匙、食品袋中的干燥剂---生石灰、酚酞、稀盐酸、装水的洗瓶。
教学过程请同学们面对上述说明和干燥剂的说明书,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或猜想?你能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吗?提问:1、你能提出什么问题?2、你的猜想是?布置任务:请大家根据你的猜想和利用老师给你们提供的药品和仪器设计实验方案。
提醒:时间为3分钟,先小组内交流,若实在有困难可小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并完善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小组上台进行实验操作展示实验成果。
观看并指出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失误之处以及评价所下的结论是否正确。
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增强合作意识。
该探究活动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干燥剂主要成份:生石灰注意:切勿入口【活动三】铁暴露在空气中会生锈。
2024年中考冲刺化学精练册专项攻略——科学探究题
2024年中考冲刺化学精练册专项攻略——科学探究题1.探究实验是通过观察、实验、推理和验证等做法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
叶老师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进行了如下实验活动:【探究活动1】区分未知溶液。
情景素材:化学实验桌上现有A和B两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已知一瓶是NaOH溶液,另一瓶是Ca(OH)2溶液。
如何区分?学生实验:小书、小签两位同学分别取一定量A、B溶液。
并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了如下图实验。
(1)观察与分析:小书同学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2)小签同学不能得出正确结论的原因是A、B溶液中均含有(填化学用语)。
(3)反思与小结:通过小书、小签两位同学的实验可以分析得出:在用化学方法区分两种物质时,选择的试剂,才可以得出结论。
小书、小签两位同学将实验后试管内物质全部倒入了一个烧杯中、只发现液体中的沉淀物增多了,由此产生了疑问。
【探究活动2】烧杯中存在哪些物质(除酚酞外)?(4)现象分析:使烧杯中沉淀物增多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再次实验:实验一:小书同学取烧杯内少量上层溶液于试管。
并滴入了Na2CO3溶液,产生了明显现象。
实验二:小签同学向烧杯中还逐滴加入了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最初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固体减少的同时并产生了气泡,最终得到了无色液体。
(5)分析与结论:可以分析得出,最初烧杯中存在的物质有(除酚酞外)种。
(6)交流与探讨:根据实验现象,两位同学合作绘制了小签向烧杯中加入稀盐酸时,烧杯内液体中离子数目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由此确定出了液体中含有的离子,请写出c代表的离子为。
(7)拓展与延伸:已知Cu2+、Ba2+、Ag+等重金属离子是有毒的。
请你利用实验现象在实验室对烧杯中所得到的无色液体做无害化处理可以选择的试剂是。
A.CuO B.Mg(OH)2C.H2SO4D.Ba(OH)2E.CaCO3F.NaOH 老师赞杨了他们的探究意识和钻研精神。
2.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常用装置和仪器。
Ⅰ:(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操作时,组装好仪器后,应先,再添加药品;若选择装置C收集满氧气后,应先用玻璃片(选填“磨砂”或“光滑”)的一面盖住集气瓶口,再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3)实验室可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若用装置B制氢气,该装置的优点是。
北京专版2024中考化学复习方案题型突破05科学探究试题
题型突破(五) 科学探究易失分点突破突破一描述目的(对比试验)1.[2024·北京节选]为探究碳还原氧化铜的最佳试验条件,用木炭粉和氧化铜的干燥混合物1~2.5 g进行系列试验。
[查阅资料]①氧化铜(CuO)为黑色固体。
②碳还原氧化铜得到的铜中可能含有少量的氧化亚铜;氧化亚铜为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 CuSO4+H2O+Cu。
[进行试验]试验1:取质量比1∶11的木炭粉和氧化铜混合物1.3 g,进行试验。
[说明与结论](3)试验1的目的是。
2.[2024·北京节选]高锰酸钾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试验小组对高锰酸钾的某些性质进行探讨。
[查阅资料]KMnO4溶液呈中性、有腐蚀性。
[进行试验]试验1:将簇新鸡皮在不同浓度的KMnO4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现象如下表。
[说明与结论](3)试验1的目的是。
3.[2024·西城二模节选]酱油在运用及贮存过程中颜色会变深,渐渐降低品质。
试验小组通过试验探讨温度、氧气、光照3个因素对酱油颜色的影响。
[查阅资料]①通过色差仪检测L*值可监控酱油颜色变更,酱油颜色越深,L*值越小。
②保鲜瓶具有的特点是挤出盛放的物质后,空气不会进入。
[试验打算]将等量样品(同品牌、同批次、初始L*值为43.82的酱油)分装到500 mL的不同容器中,密封。
[进行试验]试验2:将装有样品的两个容器置于28 ℃的恒温箱中。
每15天,分别倒出100 mL酱油,剩余样品放回恒温箱。
用色差仪检测倒出样品的L*值,结果如下。
[说明与结论](2)试验2的目的是。
突破二证据推理(依据现象得出结论)4.[2024·北京节选]为探究碳还原氧化铜的最佳试验条件,用木炭粉和氧化铜的干燥混合物1~2.5 g进行系列试验。
[查阅资料]①氧化铜(CuO)为黑色固体。
②碳还原氧化铜得到的铜中可能含有少量的氧化亚铜;氧化亚铜为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 CuSO4+H2O+Cu。
北京市2022-2023学年中考化学科学探究题针对拔高题练及参考答案
北京市2022-2023学年中考化学科学探究题针对拔高题练化学试题1.(2022·北京·九年级课时练习)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某探究小组为了探究人体吸入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1)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是一种发生了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的缓慢过程。
探究一:人体吸入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多少的比较【查阅资料】澄清的石灰水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的浑浊物,实验室里常用于吸收和检验少量的二氧化碳。
[设计实验]为了证实这个问题,该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2)锥形瓶甲和乙中盛放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某同学吸气时应将活塞A___________(填“打开”或“关闭”,下同),活塞B_________。
连续数次吸气后,观察到甲瓶中无明显现象。
(3)该同学呼气时,调整活塞A和B,再进行连续数次呼气操作。
整个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则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要大些。
探究二:人体吸入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多少的比较【查阅资料】(4)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属于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可用于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
[设计实验](5)将锥形瓶甲和乙中改为盛放适量的浓硫酸,由于澄清石灰水和浓硫酸都具有腐蚀性,丙瓶为安全瓶,其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连续数次进行吸气和呼气操作,实验步骤与()2和()3相同,为了得出正确的结论,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2·山东·威海市第七中学九年级期中)图Ⅰ 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
北京市中考化学总复习学案 2实验探究(一)
实验探究(一)北京四中·黄令用“探究”的方式做一件关于“实验”的事情探究过程考查内容:基本实验操作化学性质化学用语实验设计……考查能力:分类、对比、联想、控制变量、综合分析能力1.二氧化碳与烧碱反应时因反应没有明显现象,老师为了让学生确信发生了反应,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烧瓶中充满干燥的CO2气体,将注射器中的NaOH溶液加入到烧瓶中。
(1)观察到的现象是,原因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若要证明是否发生了上述反应,小明提出的实验方案为: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溶液变红,则证明发生了上述反应。
你是否同意小明的方案并说明理由:;你的实验方案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如图)。
这瓶溶液是什么物质?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首先提出假设并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活动。
请在空白处完成相应内容。
【提出假设】。
【实验及现象】①在试管中取少量黑色粉末二氧化锰,向其中滴入该无色溶液,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并放出大量的热。
②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气体;③检验收集到的气体的操作方法是;【实验结论】此气体是,二氧化锰在此实验中起作用。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原假设成立。
3.4.6.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等工业。
化工厂的氢氧化钠产品常常含有杂质碳酸钠,为了测定该产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某化工厂甲、乙两实验员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1)甲实验员的方案是:准确称量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样品,配制成溶液,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直至沉淀完全,过滤,将所得沉淀洗涤、烘干、称量。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过滤后所得滤液中的溶质是(用化学式表示)。
(2)乙实验员的方案如下图所示(假设所取试剂均为足量,且每步反应都充分):实验中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五科学探究专题导语:科学探究是北京中考化学试卷中的“老大难”,分值又高,难度有大,只有完美的搞定这道题,才能取得高分。
题号:39题。
分值:每空1分,共约7分。
(选择题的最后一、二题可能会考查)题型的特点是:科学探究考查的难度和考查内容的梯度变化也是很明显的,题目整体属于中档偏难题。
这两年的中考题更注重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难度没有增大,但对知识迁移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解题策略:针对较难题,要注重审题,将关键词画圈,根据题意,分析新的情境、新的模型、新的表象。
注意所给的信息(中考化学所给的信息都是有效信息),提取信息结合课本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解答这类题目需要考生有科学、严密的逻辑思维,特别是在语言表达时要用准确严谨的化学用语来描述实验过程。
专题教学策略:科学探究是历年中考的最重要最难的考查点。
金属、碳和碳的氧化物、酸碱盐性质和用途都是常考的点,需要学生对这些知识熟记于心。
另外,就是一些探究的物质来至于高中化学必修1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但是根据初中化学知识及探究方式是可以很好的完成的。
由于这类试题难度大,需要我们在平时复习时引导学生如何分析题目、如何提取信息、如何填写实验操作、如何锤炼语言、如何能看的懂答得对等等。
专题复习流程:第一步,教师重点阅读专题导语和学习目标、方法突破三个模块,课前精选试题,明确授课流程。
第二步,必备知识模块涉及的面很广,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选取一些点来复习,如果学生基础差,需要先将物质性质和用途过关后在再做科学探究题;如果基础好,只是不太会解答这类题,就可以直接跳到题型分类模块,指导学生做题。
第三步,基础过关后,根据题型分类来指导学生做题,做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指导学生修正,并总结易错点和心得体会,填入我的记录空间,以便课后复习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学生刚开始读不懂题,就需要老师将题目拆解,一步一步引导;读懂题后,还有很多学生拿不到分,就需要老师多多分析,是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问题还是知识迁移能力的问题。
第四步,选取相关练习题来强化训练,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限时训练。
第五步,回顾总结,最好让学生自己来总结常考的知识点及解题方法,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解题技能。
课后作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留30-60分钟题即可,并提醒学生注意审题和言语表达。
学习目标:1. 学会根据所给信息和探究目的进行实验探究。
2. 能够根据所要探究的问题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
3. 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4. 学会反思探究过程,评价探究结果。
方法突破:1.常见题型选择题:通常是中考选择题的最后一两个题目填空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2.考查要求①依据所给资料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②对问题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设,并作出论证③从所给资料中获取信息④根据所要探究的问题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⑤评价化学实验方案⑥分析实验现象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⑦反思探究过程,评价探究结果⑧准确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3.具体方法a.分析实验现象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根据题目所给的实验方案思路,结合相关物质的性质及资料,推断实验中会产生的现象。
或根据所给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b.根据所要探究的问题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结合题目中所提供的实验仪器或装置,涉及的物质,组装并用这些物质进行能够证明探究问题的实验方案。
仪器的组装分成以下两种情况:①仪器的组合根据实验原理选择仪器和试剂,根据实验目的决定仪器的组装顺序,一般遵守:气体的制取→除杂→干燥→实验主题→实验产物的验证与尾气的处理。
其中尾气处理一般采用溶液吸收、点燃或收集的方法。
注意:进行定量实验时,既要维持内外气压平衡,又要防止空气中CO2、H2O等进入反应体系。
如:测定空气中的成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等②接口的连接对于吸收装置,若为洗气瓶,则“长”进(有利于杂质的吸收)“短”出(有利于气体的导出);若为干燥管,则应“大”进(同样有利于杂质的吸收)“小”出(有利于余气的导出);若用排水法测量气体的体积,则应“短”进“长”出,排出水的体积即为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
c.反思探究过程,评价探究结果指用批判的思想对题中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装置等进行否定或指出不合理的地方,使得最终的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装置最优化。
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①化学反应原理是否正确;②实验操作方法是否可行;③是否符合经济的原则;④推理过程是否严密;⑤对环境是否会产生危害等。
4.必备知识课本所涉及的相关物质的性质、实验操作及实验原理。
题型分类:题型1:简单实验探究例1.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热水温度远高于白磷着火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中水为热水B.②中白磷燃烧C.①和③对比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D.②和③对比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练习1.为了探究影响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某学习小组将稀盐酸分成四等份,分别加入四支试管中进行下列对比实验.下列对比实验的设计不合理的是()A.A B.B C.C D.D题型2:比较推理例2.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A.A B.B C.C D.D题型3:简单数据处理例3.以下是某研究小组探究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一些因素的相关数据(常温通常指20℃;“浓度”指溶质的质量分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快慢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B .通过对比实验③和④可知,化学反应快慢与温度成反比的关系C .通过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知,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条件,提高反应速率D .由上述实验可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最合适的条件是“20℃时5%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题型4:课本探究实验例4.化学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铁的金属活动性.(1)若要证明Fe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X 溶液可选用 ,其现象为 .(2)若X 溶液为少量硫酸铜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待充分反应后,取出铁片,放入金属R ,观察到R 表面有黑色固体析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Fe 、Cu 、R 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练习2.如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CO 2与NaOH 溶液反应的探究实验装置.【查阅资料】水的沸点与气体压强有关, 气体压强小,沸点低;气体压强大,沸点高. 【实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步骤①:如图所示,锥形瓶A 盛满CO 2气体,锥形瓶B 盛有96℃以上但未沸腾的热水,烧杯中加入同样温度的热水(起保持锥形瓶B 中水温恒定的作用).步骤②:取2支注射器,一支抽取20mL 水,另一支抽取20mL 浓NaOH 溶液.步骤③:将注射器中20mL 水注入锥形瓶A 中,振荡后观察,锥形瓶B 中的热水没有沸腾.步骤④:取下盛水的注射器,再将盛20mL浓NaOH溶液的注射器迅速连接到锥形瓶A上,注入该溶液并振荡,观察到明显的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开始前,依如图连接好装置(锥形瓶A、B和烧杯均未盛装物质),将一支空注射器连接到锥形瓶A上,并将其活塞缓慢向上拉,几秒钟后松手,观察活塞是否复位,这个操作的目的是.(2)锥形瓶A中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步骤④锥形瓶B中产生的明显现象是;产生明显现象的原因是.题型5:课外探究实验例5.镁条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变黑,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镁条变黑的条件.【猜想与假设】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与O2、CO2、水蒸气有关【进行实验】通过控制与镁条接触的物质,利用如图装置(镁条长度为3cm,试管容积为20mL),分别进行下列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20天.【解释与结论】(1)实验1和2中,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实验1的目的是(3)实验3中,试管内的气体主要含有CO2、.(4)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CO2有关”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填编号)(5)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镁条变黑的条件是.【反思与评价】(6)在猜想与假设时,同学们认为镁条变黑与N2无关,其理由是(7)欲进一步证明镁条表面的黑色物质中含有碳酸盐,所需要的试剂是.练习3.四硫化钠(Na2S4)固体可替代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反应原理为:2Na2S4+O2+2H2O═8S↓+4NaOH.【查阅资料】①Na2S4受热时,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少量有毒气体硫化氢(水溶液呈酸性,能与NaOH 溶液发生反应).②硫代硫酸钠(Na2S2O3)可溶于水,常温下与NaOH、Na2CO3不反应.③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NaOH 溶液发生反应.【实验过程】①取0.5g 碳酸钠(过量)、0.2g 硫粉混合后置于试管中,加热(如图1 所示,夹持装置已略去),制得Na2S4,反应为:4Na2CO3+12S+O2═2Na2S4+2Na2S2O3+4CO2.其中蘸有浓NaOH 溶液的棉花的作用有(填序号).A.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B.吸收生成的硫化氢,防止污染空气C.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气体进入②冷却后,取下棉花,放置一段时间,再向该试管中加入10mL水,迅速塞紧橡胶塞,充分振荡.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1(如图2 所示).③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3 所示),拔下橡胶塞,观察到,塞紧橡胶塞.将试管取出,倒转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2.理论上h2:h1= .④按照①~③再重复实验2 次.3 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解释与结论】根据第 1 次实验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结果精确到0.1%).【反思与评价】若实验过程②中,冷却后,取下棉花后,未放置一段时间即进行后续操作,会影响测定结果.甲同学认为可能偏大,其理由是;乙同学认为可能偏小,其理由是.核心演练:1.(2013•镜湖区校级自主招生)如右图实验,放置1﹣2周时间后,装置中能出现的现象是()A.铁丝不变化B.试管中的液面不变化C.铁丝逐渐消失 D.试管中的液面上升2.已知:氧化铜可以加快过氧化氢溶液产生氧气的速度,二氧化锰与硫酸不发生反应.某黑色粉末可能由铁粉、炭粉、氧化铜、二氧化锰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固体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有大量气泡产生;②继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无气泡产生;③过滤,向滤出的不溶物中再次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又有大量气泡产生.下列对固体粉末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可能有铁粉B.一定有炭粉C.一定有氧化铜 D.一定有二氧化锰3.(2016东城区一模)36.(6分)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砂纸打磨过的镁条与稀盐酸反应时,发现试管中的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气泡,且试管明显发热,但也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现象:试管中出现白色不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