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刚度在结构理论分析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分析刚度理论在结构设计中的作用和体现

分析刚度理论在结构设计中的作用和体现

模 型 主要 是假 定 到结 构 的真正 受 力状 态 , 如 果工 作 人员 按 照相 对应 的状 态设
口 圈 圆 圈 回 回
圈 1 结 构 体 系的 演 变 ( 二) 连体 高层 建 筑的 产 生 实质 是 结构 对整 体 刚度 的 需要
计 出结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那么安全系数一定会达到预期 , 并且在构件 内力的分析方面 , 也能
行 一 定 的分 析 。

二、 刚度 理论在 整体 结构 和构 件设 计 中的体 现
( 一) 结构体 系的演 变体现 对 结构 整体 刚度 的要 求
刚度 理论 经过 系统 的研 究 和分 析 , 在 结构 设 计 当 中 已经 占有 非 常重 要 的 地位 , 为 了更好 的 发挥 出刚 度理 论 的 效用 , 我 们需 要 让 刚 度 理论 在 结 构 设计 当中 有一 个 实质 化 的体 现 , 这样 才 能 更好 的研 究 和分 析 , 形 成 一个 良性 的 循 环。 很 多 的工作 人员 认 为 , 将 刚度 理论 有效 的在结 构设 计 中体 现 出来 , 能够 促 进 刚 度理 论 的研究 , 同 时可 以将 结构 设 计提 升 到一 个新 的层 次 。 在此 , 本文 以 钢筋 混凝 土为 例 , 由于 目前 钢 筋混 凝 土 结 构 的应 用 范 同 比较 广 泛 , 因此 具 有
曰瞄口四
建筑结构
分析 刚度 理论在结构 设计中的作 用和体现
朱峰
上海银佳房 地产有 限公司
摘要: 对于 现 阶段 的工 程 而言 , 任 何 一个 工程 都在 不 断强 调一 个词 , 那就 是 “ 刚度 ” 。从客 观 的角 度来 说 , 刚度 对结 构设 计具 有 一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理论及应用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理论及应用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理论及应用摘要:本文对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及其设计基本要求进行阐述,从理论层面具体分析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中特别需要注重的问题,并以某工程为例从节点设计角度探讨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的应用。

关键词: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应用;节点设计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steel - concrete composite structure and elaborates the design basic requirements, specific analysis from theoretical aspects in the design of the steel - concrete composite structure special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taking a project as an example from the node design Angle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steel - concrete composite structure design.Keywords: steel - concrete composite structure; Design; Applications; Node design一、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及其设计的基本要求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的材料组合成整体,共同受力、协调变形的结构,称其为组合结构。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是在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结构,是专指型钢或用钢板焊接成的钢骨架,与混凝土形成一体的结构,是继传统的木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之后的第5大结构体系。

这种组合结构体系,主要有压型钢板组合板、组合梁、型钢混凝土、钢管混凝土和外包钢混凝土等5种类型。

刚度理论在结构设计中的作用和体现

刚度理论在结构设计中的作用和体现

第 卷第 期建筑结构 年 月刚度理论在结构设计中的作用和体现张元坤李盛勇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提要 结构设计中不仅必须重视属于结构外部因素的/力0 而且要牢牢地掌握及控制好属于结构内部因素的/刚度0∀前者所涉及的力的平衡!结构或构件变形的协调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构件内力都是通过后者所包含的绝对刚度!线刚度及相连构件之间的相对刚度来体现的∀通过举例 叙述并分析刚度理论在整体结构及单一构件中的体现 从中折射出刚度理论在结构设计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有助于结构设计人员对刚度理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清晰的概念 并在具体的结构设计中科学地运用 避免结构产生不安全因素 以达到结构受力合理且能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目的∀≈关键词 结构设计力刚度绝对刚度相对刚度概念设计∏ ∏ ∏ ¬ ∏ × ∏ ∏ ∏ ∏ ∏ ∏ ∏ 2 √ ≥ ¬ √ ∏ ∏ . ∏ ∏ 2 √ ∏ ∏ ∏ √ ∏ ∏Κεψωορδσ: ∏ ∏ ∏ √一!前言在结构设计过程中的结构布置 包括竖向构件和水平构件布置 和结构计算分析 包括计算假定和构件内力分析 阶段 一般的设计人员比较关注的是荷载的产生及其数值大小 即比较注重/力0的概念而往往会忽视或轻视结构或构件抵抗外力的变形能力!反映结构构件内在联系!影响构件内力及变形相互关系的/刚度0概念∀事实上 结构中力的平衡!变形的协调以及由此产生的构件内力都是通过构件自身的线刚度 由截面尺寸及三维空间的第三方向尺度和材料特性三要素构成 以及连接构件之间的相对刚度的大小来体现的∀换而言之 属于结构外部因素的/力0)))楼层作用荷载!风力!地震作用以及建筑物的自重等在结构内部的作用!传递以及所引起的结构反应都要通过属于结构内部因素的/刚度0来完成∀既为内部因素 从哲学的观点来说 它比起外部因素当然更是事物的本质所在∀另一个事实是 在结构技术书籍和各类结构设计规范 规程 中有关构件计算和构造方面的论述 其核心内容也常以刚度为主线∀因此 结构工程师应十分重视!透彻理解结构刚度理论 尤其是对相对刚度理论∀在结构设计中对刚度理论科学地运用 从高层次!高要求的角度看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 它不仅能够避免结构产生不安全因素 消除结构隐患 而且可以保证构件以至于整个结构在荷载作用下 受力合理并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前者是对结构设计的最基本要求 当然也是最重要的要求 而后者则是对结构设计的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也即是结构优化设计终始目标的内容∀此外 对结构设计工作来说 运用了刚度理论可进行整体结构的宏观控制 具有定性且定量!准确有效!简捷方便的特点 有利于缩短设计周期 节省人力和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二!刚度概念贯穿于结构设计的全过程一幢建筑物的结构设计行与不行和好与不好 关键在于结构的整体刚度和构件的相对刚度控制得是否恰当合理∀事实上 结构设计人员在结构设计过程中所进行的结构布置和构件截面的调整 都是在寻求一种合理的结构刚度 所不同的是意识的强烈程度 而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以及结构设计规范的原始精神都是围绕着刚度这一基本原理来展开的∀以高层抗震建筑结构为例 刚度概念则贯穿于结构设计的全过程∀ 1对楼层平面刚度无穷大的结构可以较准确地求得各抗侧力构件的内力高层抗震结构的楼层是刚性的 则能够保证结构的竖向构件所承受的水平力是按其抗侧力刚度分配的 从结构分析的计算数学模型假定到结构的真正受力状态都能一致地反映这一点∀按此设计出来的结构 其安全度是有保证的 其构件内力分析是较准确的 相反 楼盖形成不了无限刚性)))比如楼层大开洞口或凹凸太深太长 即使采用考虑楼板变形的计算程序进行计算 也很难准确了解和掌握其各竖向构件内力的大小∀这就是为什么结构工程师总是希望建筑师所构思的建筑方案的楼面为刚性或近似刚性的道理∀ 1侧向刚度均匀连续变化的结构沿高度的变形不产生突变侧向刚度均匀连续变化的高层建筑 其整体变形曲线是光滑的 在任何楼层处都不会产生位移突变 因而也就形成不了薄弱部位 这样的结构即使在遭受罕遇地震时也不至于倒塌或发生危及人们生命的严重破坏 相反 侧向刚度突变的高层建筑 在楼层刚度突变处形成薄弱部位 产生应力集中 塑性变形大 易遭受地震破坏∀对有转换层的高层建筑 希望是低位转换而不是高位转换 且要求转换层上下层的抗侧刚度有一定的连续性而不是突变的 因而规范规定底部 ∗ 层大空间的剪力墙结构 其转换层上下层的剪切刚度比Χ宜接近 非抗震设计时的Χ不应大于 抗震设计时的Χ不宜大于 ∀厚板转换结构在转换层位置上下层其变形曲线也有突变∀因此 一般不欢迎出现厚板式转换层的结构 就是这个道理∀1结构主轴方向的侧向刚度均衡可以抑制结构的扭转效应主轴方向刚度均衡的结构 两向甚至多方向的动力特性相近 扭转效应不明显 在地震作用下甚至风力作用下 主轴平动占上风 结构的变形简单 容易保证结构安全∀设计时要求抗震结构的平面长宽比小 两向的抗侧力构件分布要均匀!对称!分散!周边 就是基于此方面的考虑∀1解决平面刚度突变的最佳办法是设置防震缝当建筑平面的使用功能非常优越 但出现平面薄弱部位 薄弱部位的平面刚度产生突变 即使采用/精确0的电算程序进行计算和多种构造措施加强 都很难保证该薄弱部位构件抵抗地震作用的强度和变形能力时 通常采取设置防震缝方法 从该位置将建筑物分成独立的结构单元∀对于高烈度区的框架结构 为了减小防震缝两侧碰撞时的破坏 有时需要在防震缝的两侧设置抗撞墙∀这是处理平面刚度突变的最佳方法∀ 1改善或减少因结构侧向刚度不足而产生的结构侧移偏大的有效办法是设置楼层加强层或伸臂内筒2外框架甚至内筒2外框筒高层建筑或超高层建筑 由于高度大!高宽比较大 结构的侧向位移 包括顶点位移和层间位移 可能不满足规范要求或仅达到位移限位的下限 为了改善或减小结构的侧向位移 主要是层间位移 有效且经济的方法是在一定楼层高度处设置结构加强层或伸臂 这是从加强楼层平面刚度和协调内外筒受力概念出发来抑制结构侧向位移的巧妙方法∀加强层的最佳位置可由理论计算确定 其理想楼层从建筑使用功能方面考虑最好是设备转换层或避难层 而这往往与结构最佳位置并不吻合∀实际设计中就需要结构与建筑互相协商 找出双方都能接受的共同点∀对高宽比较大的高层建筑顶层屋盖板加厚并加强配筋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抑制结构的侧移∀ 1控制剪力墙的连梁尺寸可以更好地发挥开洞剪力墙的作用框架2剪力墙结构体系中 由于其中的剪力墙是零星!分散布置的 所形成的结构整体刚度不太大 为了增强结构整体刚度 使其中的剪力墙成为主要的抗侧力构件 故规范规定/一!二级抗震墙的洞口连梁跨高比不宜大于 且梁截面高度不宜小于 0 意即要求连梁的刚度不宜太小 相反 在剪力墙结构体系 包括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体系 中 由于墙体多且密 所形成的结构整体刚度往往过大 不仅吸收地震能量大 对结构受力不利 而且会造成结构造价的上涨 因此 规范规定/将一道抗震墙分成长度均匀的若干墙段 洞口连梁的跨高比宜大于 0 意即要求连梁的刚度不宜太大∀这是有目的地控制剪力墙连梁刚度 将结构整体刚度调整至合适程度并使开洞剪力墙发挥更大作用的显著例子∀所谓/合适程度0 至少应使整体结构的位移限值满足规范的有关要求∀1具有足够楼层平面刚度的地下室顶板才能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上部结构以地下室顶板为嵌固端 既保证上部结构的地震剪力通过地下室顶板传递到全部地下室结构 同时也保证上部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变形是以地下室顶板为参照原点 这是结构整体分析的需要 也是人们对结构实际变形的期望∀为了满足成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的要求 规范有原则性的定量规定 /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两倍0 具体的定性和定量规定则有 /顶板不能开设大洞口 并应采用现浇梁板结构 楼板厚度不宜小于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 0等 这是高层建筑对确定计算简图大前提的规定 此条的重要性涉及到结构计算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1多!高层建筑采用单独柱基或单柱单桩基础 应沿两个主轴方向设置具有足够刚度的基础系梁单独柱基或单柱单桩基础虽然受周边土 砂 层的侧限约束 但土 砂 层毕竟存在不均匀性 如有侧向力作用其侧向压缩变形比起钢筋混凝土基础来说要大得多∀在房屋基础设计假设中 各个基础之间是不允许出现相对位移的在柱端弯矩作用下 对基础的转动也必须加以严格限制∀为了达到上述两个条件以满足上部结构的嵌固端假设单独柱基或单柱单桩基础在其两主轴方向都必须设置刚度 包括竖向刚度和侧向刚度 较大的基础系梁∀这是刚度理论贯穿于房屋基础设计中的典型例子∀三!刚度理论在整体结构和构件设计中的体现在结构体系的确定过程以及单一构件的设计中 无时不体现刚度理论在其中所起的指导作用∀也只有在结构设计全过程中紧紧抓住刚度这一重要概念 才能把结构设计做到既保证结构安全且安全度掌握得合适 同时又达到经济合理的理想境界∀而要达到这种境界仅依靠结构专业本身或到了最后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才来运用结构刚度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在设计的初始阶段包括建筑方案和初步设计阶段 就要将结构刚度理论应用在其中 这个阶段 要求建筑师也必须具有结构刚度理论概念∀/先天不足后天再补0就很难设计出建筑与结构相统一的佳品 尤其是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以及非高层的抗震建筑∀然而 只要参加工程设计的结构工程师有强烈的刚度理论观念在工作中又积极主动地配合建筑师的创作 则能创造出建筑与结构结合较为完美的作品∀下面列举刚度理论在整体结构!单一构件设计以及构件相互作用中的体现 有助于提高结构设计人员对刚度理论的感性认识∀1结构体系的演变体现对结构整体刚度的要求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例 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或抗风!抗震级别的提高 结构体系由纯框架结构开始 逐步演变出框2剪!剪力墙!筒体2框架!筒中筒!束筒结构 也就是随着结构层数越来越多!承受的风荷载越来越大地震反应越强烈 对结构的整体刚度的要求就越高因此就产生了整体刚度越来越大的结构体系 见图 ∀图 结构体系的演变1长宽比!高宽比的限值体现高层建筑对结构宏观刚度的要求高层建筑对结构单元平面的长宽比Α/Β!竖向的高宽比Η/Β均有所限制其表象是对高层建筑体形尺寸 宏观的三维空间尺寸 的限制实质上是对结构整体刚度的宏观控制 包括整体刚度的大小以及整体刚度的均衡以求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所构思的建筑雏形为日后的结构设计提供可行的大前提 并尽可能为取得合理的效果创造条件 见图∀图 长宽比及高宽比图 连体结构1连体高层建筑的产生实质是结构对整体刚度的需要人们通常以为连体高层建筑的出现仅仅是一种新建筑风格的展示 其实不尽然∀实质上是单塔高层建筑的高宽比过大!刚度太弱 而设计者 有时也包括投资者 不想或不可能通过降低高度和增加宽度来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 而是借助于两座塔楼之间的某部分连接 使/孤单0的单塔楼互相傍靠而形成刚度很大的一个整体 因而就产生了连体高层建筑 聪明的建筑师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结构特性创造出了一种新的高层建筑风格 见图 ∀当然连体结构主要起结构稳定的作用 由于其连体部位局部刚度大了 会造成结构整体竖向刚度的不均匀 受力更复杂 震害加剧 结构分析需更详尽∀从抗震角度衡量 它并非理想的建筑体型∀1刚度理论在板式构件中的体现矩形平面的楼板按其两向刚度比划分单向板和双向板 计算四边支承的楼板 首先根据其两个方向的板跨度决定板型 当λ /λ ∴ 时 板上荷载大部分沿板的短方向传递 故按单向板计算 当λ /λ 时 板上荷载沿双向传递 故必须按双向板计算∀其划分原则表面以板的长短边比例作为界限 实质上是因荷载的传递方式取决于板的两个方向刚度比值 两方向的刚度相等或相近 荷载沿双向传递 相差悬殊时则为单向传递 且沿着刚度大的方向传递 即实际上是根据板的纵向与横向刚度比例划分单!双向板 见图 ∀楼板边界条件取决于与相邻板的刚度比 按弹性理论计算楼板时 其支座边界条件通常是这样确定的 邻边有楼板时则假定为固定端 邻边无楼板 边跨或相邻为孔洞的情况 则假定为简支边∀如果严格按刚度理论 即以相邻构件刚度的相对比值确定边界条件时则有些例外的情况 比如当双向板为整间大楼板 即板厚度较大 而邻边为小跨度板 即板厚度较小 由于两者的刚度相差过于悬殊 往往就不宜以固定端对待 对于小跨度板来说 当然是固定端 ∀又如支承端跨板的边梁为宽扁梁或近乎深梁 由于边梁的抗扭刚度甚大 此时的边梁又可作为楼板的固定端 见图 ∀实际配筋构造要求应与计算假定相一致∀图 板的长宽比图 板的边界条件图 地下室侧壁受力简图地下室侧壁两向刚度比决定其计算简图地下室侧壁承受的荷载形式 土压力及水压力等 与水平放置的楼板虽有不同 但其计算简图仍取决于其周边的支承情况及由壁板两向刚度比区分为单向板或双向板∀设夹壁柱之间的距离为Λ,层高为η 当Λ/η∴ 时按单向板计算 反之按双向板算 见图 ∀1刚度理论在梁构件中的体现多跨次梁计算简图的成立有赖于支座处的主梁刚度足够大楼盖中的多跨连续次梁计算简图的确定 其前提是支承次梁的支座)))主梁 框架梁 的刚度远大于次梁 可以成为次梁的/不沉降0支点 否则 计算所得的次梁内力因未考虑支座的/沉陷0而没有反映其实际受力状态 见图 有经验的结构工程师在次梁的配筋量及配筋方式上会给予一定的考虑 而不是绝对地按照计算结果来配筋∀有相当刚度的楼层封口梁会改变传力路径如图 所示 原设计意图是将楼层封口梁支承在框架悬臂梁及楼层悬臂梁上 两种悬臂梁平分外挑部分的荷载∀而事实上由于封口梁的刚度一般都较大 加上楼层悬臂梁的刚度可能小于框架悬臂梁 结果使得封口梁的荷载大部分直接传给框架悬臂梁∀这样 框架悬臂梁由于配筋少而潜伏危险 见图 ∀交叉梁系的传力关系遵循刚度理论交叉梁系的荷载传递方式取决于两个方向梁的线刚度比值∀当两向梁的跨度相同或接近时 即其线刚度比值近似为 荷载由两向梁共同承担 当两向梁的跨度相差悬殊时 即其线刚度相差较大 荷载为单向传递 荷载最终基本上由线刚度大的梁承担 结构形式虽为交叉梁系 实质上已变成主次梁系 见图 ∀建筑角部边梁按刚度大小分担荷载楼层角部相交边梁 其截面尺寸一般都相同∀当λ λ 即线刚度相等 则为双向双悬臂梁关系 平分板上传来的荷载 如λ Ξλ 即线刚度不相同 则可看作主次梁关系 长跨的为次梁 短跨的为主梁 ∀当然 当λ 与λ 相差不很大的情况下 长跨的梁仍有悬臂受力成分 见图 ∀实际设计中 为了安全起见 通常须按两种支承关系验算并作配筋调整 双悬臂时 有意加强长向梁底筋 主次梁时 有意加强长向梁的面筋∀井字梁系的两向梁内力按其线刚度分配矩形平面的井字梁楼盖 正交正放时由于短向梁的线刚度大 产生的内力较大 长向梁的截面虽与短向梁相同 但由于其线刚度小 故产生的内力也小∀当Α/Β∴ 1 时 为了使两向梁受力均匀 产生的内力相近 此时不宜布置成正交正放形式而应该采用斜放井字梁形式 见图 ∀构造加腋梁与变截面梁的区别在于刚度是否突变构造加腋梁由于对其加腋尺寸有所限制 使得其轴线上各处的绝对刚度 ΕΙ 相差不很大 计算时仍可按等截面梁看待 如加腋尺寸超出限值则必须按变截面梁进行计算 见图∀图 连续次梁计算简图图 外悬臂支承边梁图 交叉梁系图 相交悬臂梁图 井字梁系图 加腋梁 1刚度理论在柱构件中的体现在框架结构柱构件的布置中 柱子截面高宽比的不同取值或者说截面尺寸不同的摆向将在两个主轴方向产生很大的刚度差异 当然结构的侧向刚度还与两方向的梁截面尺寸有关 结构设计中完全可以 而且有必要利用这一特征来调整结构两向刚度的均衡∀例如 在建筑平面尺寸ΑΥΒ的结构中 由于两向的跨数及跨度接近 此时柱子就应以η/βΥ 布置 而在长方形的建筑平面中 由于两向的侧向刚度有差异 为了弥补Β方向 短方向 的刚度不足 此时柱子就应以η/β较大值布置 且应以η向平行于Β方向 见图 而绝不能与其相反否则将加剧两向结构整体刚度的差距 既不利于结构的抗风也不利于结构的抗震∀尤其在高层建筑的框架2筒体和外框筒2核心筒筒中筒 结构中前者的侧向刚度由各榀框架2剪力墙构成 故外框架柱的η向应平行于框架的计算方向 而后者的侧向刚度由外框筒的腹板框架构成故其外围柱的η方向应平行于腹板框架方向 见图 ∀这是柱子截面尺寸在不同的结构平面及不同的结构体系中取值 或曰摆向以取得更合理的结构整体刚度的典型例子∀1刚度理论在剪力墙构件中的体现剪力墙和柱同属结构的竖向构件 但剪力墙在其平面内的刚度远远大于柱 因此在结构布置中 当有剪力墙构件时 剪力墙的截面尺寸!数量!位置和形状等对结构的刚度的影响举足轻重 刚度理论在其中的体现更是十分突出∀从早期的墙率 单位建筑面积中剪力墙截面积 探讨 到以刚度为计算参数的剪力墙最低数量的各种各样的简化公式的展示 无不从刚度角度出发 探索剪力墙合理数量的规律∀所谓合理数量 一是指剪力墙不能太少 少到不足以抵抗风力或地震作用是结构设计所不允许的 二是指剪力墙不宜太多 即结构刚度不宜太大 否则对抗震反而不利 而且会造成结构造价的上升 是属于不适宜或不合理的结构设计∀不论是前者或后者 都涉及到刚度理论问题∀图 柱截面在不同平面中的摆向横纵向剪力墙连成× 形甚至闭合筒体 其刚度要比各自分散的剪力墙大 横向!纵向分散的剪力墙一个方向的刚度仅由该方向的剪力墙提供 而横向与纵向相连的剪力墙 一个方向的刚度由该方向的剪力墙及与之相连的翼缘共同提供两者的刚度大小有时可差几倍∀相同横截面积 即消耗的材料相同 形成的剪力墙刚度大的自然比刚度小的要好 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道理∀除此之外横向纵向剪力墙相连还增加结构的稳定性提高结构的抗震延性∀ 框2剪结构中的剪力墙宜设置在墙面不需要开大洞口的位置以便形成刚度较大的抗侧力构件 框架2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 其片数总是有限的∀为了使其起到主要抗侧力构件的作用 每片剪力墙都需要具有一定的刚度如剪力墙开大洞口 则其刚度大大地被削弱 这将与设置剪力墙的初衷相违背 因此宜将剪力墙设置在不需要开大洞口的位置上这是从刚度理论出发对框架2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最佳位置选择的一个基本原则∀图 柱截面在不同结构体系中的摆向 刚度过大的较长剪力墙 宜开设洞口将其分为多肢剪力墙 较长的剪力墙由于墙的高度与墙宽之比减小 平面内刚度相当大 地震时易遭受剪切破坏而在抗震原则中 应做到/强剪弱弯0 结构构件的剪切破坏是要避免的∀为了达到此目的 需将较长剪力墙通过开设洞口 分成较均匀的若干墙段 即将刚度很大的单肢墙通过开洞口变成双肢或多肢墙 使各墙段的高宽比大于 避免剪切破坏 提高其变形能力∀这是合理控制剪力墙刚度的一个例子∀1刚度理论在构件相互作用中的体现荷载的传递使构件产生的内力与相连构件的线刚度有关∀在相同力作用下 刚度大的构件变形就小 或者相连接的构件在一个共同力作用下 刚度大的构件产生的内力就大∀由于刚度在其中起很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结构设计中就有许多有关刚度方面的考虑∀梁与楼板相连使梁的刚度增大 而梁的刚度则决定了板的边界条件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楼板的存在使梁截面由矩形变为×形或倒 形 不仅使梁增强了抗弯刚度而且也增强了抗扭刚度∀结构计算中 区分中跨梁及边跨梁的刚度增大系数正是这个道理 而梁的抗扭刚度大小则决定了板的边界条件 直接影响板跨中的弯矩及挠度 即梁的抗扭刚度大则板跨中的弯矩及挠度就小 相反则大∀当楼板的边界为边梁 或洞口梁 时 一般的计算将板在该支承边假设为简支 但当边梁为宽扁梁或深梁 或跨高比较小 时 由于其抗扭刚度很大 如完全按所假设的简支端来配筋 对该边界板支座来说往往是不合适的∀图 楼层节点图 顶层节点梁与柱相连节点处的弯矩按梁柱的线刚度比分配 框架节点的梁柱杆件所承受的弯矩按杆件自身。

浅谈刚度理论在结构选型的应用

浅谈刚度理论在结构选型的应用
2 。
12各种结构体 系均有其 适用范围和适宜高度。 .
由于抗推 刚度不 同和承载 力不 同,前述 的各种 结构体系 的适用 范
围和适宜高 度是不 同的。表 1列 出了各种结构 体系的一般适 宜高度 范
围. 建筑抗震设计规 范》G 5 0 卜 2 1 , < 《 B O 1 0 0 < 高层 建筑 混凝土结构技术 规程> J J - 0 2 < 高层 民用建筑钢 结构技 术规程> 3 J 9 1 9 > G 3 2 0 ,< > G 9 — 9 8中都
矩形平面 的楼板按其两 向刚度 比划分单 向板和双 向板计算四边支承 的楼板 ,首先根据其两个 方 向的板跨 度决定板 型:当 l 1 1≥ 3时, 2/ 板上荷 载大 部分沿板 的短 方向传递 ,故按单向板计算 ;当 1 / 11≤ 2 2 时,板上荷载沿双 向传 递 ,应按 双 向板计算 ;当 2 /1 < <l 3时 ,板 2 1 上荷载 沿双 向传递 ,宜按双 向板计算 。其实质 上是因荷载 的传 递方 式
框絮 一 核 框 絮一 { 核
24 构 主轴 方 向 的侧 向 刚度 均 衡 可 以 抑 制 结 构 的扭 转 效应 .结
筒 中筒
框架 }
{ 力墙
剪力墙
; 心 筒
÷
, 一 倘 神
主轴方 向刚度 均衡 的结构 ,两 向甚 至多方 向的动 力特 性相近 ,扭
转效应不 明显,在 地震作 用下甚至风 力作用下 ,主轴 平动 占上风 ,结
受 的水平 力是按其抗侧 力刚度分配 的 ,从结构分析 的计算数 学模型假 定到结构 的真正受力状态 都 能一 致地反映这一 点。按此设计 出来 的结
11从 框 架结 构 体 系 、墙 体 系、 筒体 结构 体 系 ,整 体 刚度 是 .

分析结构设计中刚度理论的作用和体

分析结构设计中刚度理论的作用和体

分析结构设计中刚度理论的作用和体针对建筑结构设计中刚度理论的应用,以梁构件和板式构件为例,对刚度理论的应用作用与体现,做了简单的论述。

从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实际效果来说,刚度理论的运用,能够起到优化结构设计的作用。

为达到上述效果,需要设计人员充分运用刚度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各类设计手段。

标签:结构设计;刚度理论;梁构件;板式构件现阶段,建筑设计标准不断提高,尤其是结构性能,使得设计人员更加注重结构与构件的性能分析。

从理论上来说,结构与构件变形协调与内力,通常是依靠构件之间的相对刚度而实现,因此若想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与风力承载性能,则必须注重刚度的作用。

1 、刚度理论运用的必要性从建筑性能角度来说,判断其好坏的标准,主要是从结构刚度和建筑构件的相对刚度角度分析,看其是否合理。

在设计时,进行结构布置与构件截面调整,主要是为了确保结构刚度能够达到相关要求。

基于此,在结构设计时,要强化刚度理论运用的意识,按照设计概念与规范,以保障设计的效果。

2 、结构设计中的刚度理论的作用2.1 提高建筑抗震性能以高层建筑为例,若为侧向连续均匀变化,建筑整体曲线较为光滑。

如此,建筑各楼层均不会发生位移突变问题,刚度较为理想,即使是遇到地震情况,也不会出现倒塌现象。

若建筑存在突变情况,则刚度突变点为薄弱点。

在薄弱区域应力相对集中,极易产生塑性变形,当遇到强烈地震时,极易受损坏,发生倒塌,造成极大的损失。

若高层建筑中设置了转换层,要选择低位转换层。

同时在转换层的上下层内,要确保刚度的连续性。

按照相关规定,建筑底部的1-2层大空间的剪力强结构,将转换层的剪切刚度给控制在1左右;若为非抗震设计,则控制为≤3;若为抗震设计,则控制為≤2。

考虑到厚板转换结构,其转换层上下层的变形曲线,受到力的作用,极易发生突变。

基于此,不建议使用厚板转换层[1]。

2.2 实现侧向刚度均衡,能够避免结构扭转以结构主轴方向为例,侧向刚度均衡,能够抑制结构扭转效应。

力学分析中的强度和刚度详细解释

力学分析中的强度和刚度详细解释

力学分析中的强度和刚度详细解释
很多人对力学中强度和刚度的概念总是混淆,今天就来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书中说为了保证机械系统或者整个结构的正常工作,其中每个零部件或者构件都必须能够正常的工作。

工程构件安全设计的任务就是保证构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稳定性很好理解,受力作用下保持或者恢复原来平衡形式的能力。

例如承压的细杆突然弯曲,薄壁构件承重发生褶皱或者建筑物的立柱失稳导致坍塌,很好理解。

今天主要来讲一下对于刚度和强度的理解。

一、强度
定义:构件或者零部件在外力作用下,抵御破坏(断裂)或者显著变形的能力。

比如说张三把ipad当成了体重秤,站上去,ipad屏幕裂了,这就是强度不够。

比如武汉每年的夏天看海时许多大树枝被风吹断,这也是强度不够。

第1页共6页。

简要分析刚度理论的应用

简要分析刚度理论的应用

简要分析刚度理论的应用在基础设计结构分析阶段,设计员一般比较关注的是荷载数值及配筋的大小,即比较注重“力”的概念而往往忽视结构或构件抵抗外力的变形能力、反映结构构件内在联系、影响构件内力及变形相互关系的“刚度”概念。

一方面,属于结构外部因素的“力”—活荷载以及基础的自重等在结构内部的作用、传递以及所引起的结构反应都要通过属于结构内部因素的“刚度”来完成。

另一方面,规范中有关基础设计构件计算和构造方面的要求,其核心内容也是以刚度为主线。

因此,作为设计者,能透彻理解结构刚度理论,并在结构设计中加以灵活运用,不仅能避免结构产生的不安全因素,而且还可以使构件以至于整个结构在荷载作用下,受力合理并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1 适宜的地基(桩基)刚度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的重要原则高层建筑的重要特点是上部荷载大、基础底面荷载压力大、荷载大小分布不均匀情况较为普遍,因此也对基础的要求更高。

基础不但应满足强度、稳定性、变形的要求,而且应有足够的刚度,方可保证上部结构的安全。

对于体形复杂、荷载差异较大的框架结构,采用基础刚度较大的基础形式可减少不均匀沉降,这类基础形式包括箱基、筏基、桩基等。

当柱下独立基础的长短边之比大于或者等于2、小于或等于3的范围时,对基础底板短向钢筋布置位置和数量的调整实际反映的是对基础底板不同位置刚度分布和变形考虑。

高层建筑和裙房之间不设沉降缝,当需要满足高层建筑地基承载力、降低高层建筑沉降量、减少高层建筑和裙房间的沉降差而增大高层建筑基础面积时,后浇带可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二跨内,此时应满足的三个条件是:(1)地基土质较均匀;(2)裙房结构刚度较好且基础以上的地下室和裙房结构层数不小于两层;(3)后浇带一侧与主楼连接的裙房基础底板厚度与高层建筑的基础底板厚度相同。

由于高层建筑和裙房荷载差异较大,“先天”上对实现两者的均匀沉降不利,而裙房较好的整体结构刚度(包括了上部结构和筏板)对调节地基不均匀沉降有重要意义,而要求临近位置的基础底板厚度相同,实际是为让两者的刚度更接近,以更好的协调两侧的沉降变形。

解析刚度理论在结构设计中的作用和体现

解析刚度理论在结构设计中的作用和体现
规 划 与 设 汁
瞿 栩 目 麓 描
2 0 1 3年 7月
解析刚度理论在结构设计中的作用和体现
甄 玉 婷
( 江西省环球建筑 设计 院 江西 南昌 3 3 0 0 0 0 )
摘 要 : 在结构设计 当中不但要重视属 于结构 外部原 因的“ 力” , 并且要控制和掌握好属于结构 中内部 因素 的“ 刚度” 。
( 3 ) 消 除 或 改 善 因侧 面 刚度 不 足 产 生 的侧 移 偏 大 最 佳 方 法 就
运用,应 以高角度、高层次其中角度来看就表现的尤为重要和突 是设 置 伸 臂 和 楼 层 加 强层 高层建筑或者超高层建筑, 因其高度 比较大、 高宽大、 结构侧
患得以消除, 并且保证构件及整个结构采用荷载作用下, 使结构受 向位移可 能达 不到其规 程要求或仅达到位移要求 最低 限,为了
找 出其 中共 同点 。对高宽较大 的高层建筑 物采用顶层 盖板 加厚
并 对 配 筋 加 以稳 固 , 在 一 定程 度 上 能 控 制 住 结 构侧 向移 位 。
1 结构设计全 部过程要用到刚度概念

座建筑物整个结构设计好坏 , 主要在于整个构件相对刚度
( 4 ) 在高层 、 多高层建筑物采取单独柱基或者单桩单柱基础 ,
加强层最好 是避难 层和设备转换层 , 但这通 常和 除此之外, 对整个设计来说, 采用刚度理论可以更好的对结构设计 使用方面来说, 进行宏观控制, 其特点是精准、 迅速、 安全 、 定性定量等 , 能使结构 结构设计不一致 , 这就要求在 结构设计 中建筑和 结构相互协调 ,
设计 周 期 大大 缩 短 , 提 高整 个 工作 效 率 。
力科学合理且取得 良好的经济效益 。结构外部设计是对整个结构 改善这种情况 ,并且最 经济的方法就是在一个楼 层的高度处 设 设计当中最根本要求 , 当然也是最关键 的要求; 而结构 内部设计要 置伸 臂或加强层,这是从刚度概念 当中来对 结构侧 向移位采用

机械结构的强度与刚度分析

机械结构的强度与刚度分析

机械结构的强度与刚度分析机械结构的强度和刚度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强度是指结构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而刚度则是指结构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程度。

在机械设计中,强度和刚度的分析对于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首先,来讨论一下强度分析。

在设计中,工程师需要了解并评估结构的强度,以确保其能够承受外部荷载和应力。

强度分析通常需要考虑静态和动态荷载、温度变化、疲劳等因素。

对于静态荷载,可以应用强度理论进行分析。

该理论基于材料的强度性质,包括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等。

通过计算结构在最不利情况下的应力,并与材料的强度特性进行比较,可以评估结构是否足够强大以抵抗荷载。

此外,动态荷载也是强度分析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例如,结构在振动和冲击加载下的强度分析,需要考虑结构的共振频率和材料的疲劳特性。

振动和冲击荷载可能会导致结构的动态变形,超过其材料的疲劳极限而产生损坏。

因此,了解结构的共振频率和疲劳特性,以及采取适当的减振和缓冲措施,对于确保结构的长期可靠性至关重要。

另外,温度变化也可能会对结构的强度产生影响。

温度变化会导致材料的热膨胀或收缩,从而引起结构的变形和应力集中。

对于高温或低温环境下的结构,温度场分析是必要的,以评估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

除了强度分析,刚度分析也是机械设计中的关键任务。

刚度是指结构的刚度和变形之间的关系。

刚度分析常用于确定结构在载荷下的变形程度,并判断结构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刚度分析主要包括静态和动态刚度分析。

静态刚度分析是通过分析结构在静态荷载下的变形来确定刚度。

通常,工程师会采用有限元分析等方法,计算结构的位移和应变,并与设计要求进行比较。

动态刚度分析则需要考虑结构在振动或冲击下的变形,以及共振频率等因素。

在机械设计中,强度和刚度往往是相互关联的。

如果某个结构的强度不足,很可能会导致过大的变形,从而影响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

因此,在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强度和刚度,并进行优化。

总之,机械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分析是机械设计中重要的任务。

分析刚度理论在结构设计中的作用和体现

分析刚度理论在结构设计中的作用和体现


刚度概 念必 须 贯彻 结构设 计 的整个 过 程
结 构 整体 的刚 度 、 构 件 的 相 对 刚度 是 不 是 合理 , 对 建 筑 物 的结 构 设 计 有
着 非常 重 要 的影 响 。因 此 . 冈 0 度 理 论必 须 要贯 穿 于建 筑 物 结构 设 计 的每 个 环
节、 整 个 过程 。 ( 一) 如果 平 面 刚度 无 穷大 , 则可 准确 求得 各 抗侧 力 构件 的 内力
( 三) 刚度理 论 在板 式 结构 中作 用 和体现
栋建筑物没有结构薄弱 的部位 。即使遇上百年一遇的大地震 , 也 不会 出现 倒 塌 的状 况 , 危 及 居 民 的生 命 财 产 安全 。但 如 果 高 层 建 筑 物 的侧 向刚 度 很
容 易便 产 生 突 变 , 则 楼 层 的突 变 部 位 成 为 整 栋 楼 中 比较 薄 弱 的部 位 , 会出 现应力集 中的状况 , 导致塑性变形的增大 , 因此 建 筑 物 很 容 易 遭 受地 震 的
摘要 : 在结 构设 计 中, 不 仅 要重 视 外部 因素 中的“ 力” , 而且 要控制 好 结构 内部 因素 中 的“ 刚度 ” 。 其 中, “ 力” 主要指 的是力 的 平衡 、 力 的结构 和构 件 的协 调 , 以及 由此而 产 生的构 件 内力 ; 而“ 刚度 ” 主 要是 指 绝对 的 刚度 、 线 刚度和 构建 之 间 的相 对 刚度 。在本 文 中, 笔 者通 过举 例 子 的方 式系 统分 析 了刚度理 论 在结 构设 计 中的作 用和 体 现 关键词: 刚度理 论 ; 结构 设 计 ; 作 用体 现 结 构 设计 一 般情 况 下需 要 经过 几个 阶 段才 能 完成 , 在 结构 布 置 和计 算 分 力 墙 、 筒 中筒 结构 演 变 , 这 也 就说 , 随 着 建筑 物 结 构层 数 的越 来 越 多 、 承 受 的 人们 对建 筑 物结 构 刚度 的要 求 越来 越 高 , 因此 , 也 析 这 一 阶段 , 设 计 人员 不仅 会 考 虑荷 载 的产 生 、 荷 载数 值 的 大小 等 , | 而_ 目 . 也 会 风 荷载 相 比 以前越 来 越大 , 考 虑 重 力 的概 念 , 但 会 常 常忽 略 结 构 、 构 件 抵 抗 外 力 的变 形 和 构 件之 问 的 内 就 产生 了结构 刚度 的结构 体 系 。 在联系, 以及影 响 构件 内力 的因 素等 。 在本 文 中 , 笔 者系 统分 析 _ 『刚度理 论 在 结 构设 计 中的作 用 和体 现 , 并 列举 了相关 的例 子 。

钢管混凝土结构理论与实践

钢管混凝土结构理论与实践

钢管混凝土结构理论与实践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建筑材料和结构形式不断涌现。

钢管混凝土结构作为一种具有较高承载力和优良变形性能的结构形式,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相关知识。

钢管混凝土结构是由钢管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组合而成的复合结构。

其中,钢管起着约束混凝土的作用,使其在承受压力时能够提高承载力并减小变形;而混凝土则填充钢管,形成共同承受力的整体。

以下是对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原理的分析:(1)强度原则:根据结构的重要性、使用要求和具体的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强度等级和壁厚,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刚度原则: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提高结构的刚度,以减小变形和裂缝的产生。

(3)稳定性原则: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局部稳定性,防止失稳和屈曲现象的发生。

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主要由钢管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共同作用来决定。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因素:(3)钢管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强度和摩擦力。

通过合理的计算分析和实验验证,可以得出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计算公式,用于指导结构设计。

在钢管混凝土结构中,由于材料特性和施工工艺等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变形和裂缝问题。

为避免或减少这些问题的出现,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选择材料:选用高强度等级的钢材和混凝土,以提高整个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

(2)优化结构设计:通过调整结构形式和构件尺寸,改善结构的受力性能,降低变形和裂缝的风险。

(3)控制施工过程: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和工艺,保证混凝土的浇注质量,避免出现施工缺陷和裂缝。

钢管混凝土结构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下介绍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钢管混凝土结构在桥梁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对于大跨度、重载桥梁的设计与施工。

例如,上海卢浦大桥主桥采用了钢管混凝土拱桥结构,具有自重轻、施工方便、景观效果好等优点。

同时,钢管混凝土结构在桥梁支座、桥墩等部位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理论力学中的刚度与柔度分析

理论力学中的刚度与柔度分析

理论力学中的刚度与柔度分析理论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质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力学中,刚度和柔度是描述物体对外力响应的重要参数。

本文将重点介绍刚度和柔度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在工程中的应用。

一、刚度的概念与计算方法刚度是指物体抵抗形变的能力。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如果能够保持形状不发生变化,即具有很高的抵抗形变能力,我们称该物体具有高的刚度。

刚度可以用来衡量物体对力的响应程度,是一个标志物体强度和刚性的指标。

在理论力学中,刚度通常用弹性系数表示。

最常见的是弹性模量,也称为杨氏模量,用E表示。

弹性模量描述了物体受力时的应变与应力之间的关系。

弹性模量越大,物体的刚度就越高。

计算刚度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针对杆件和弹簧的刚度计算公式。

对于杆件,刚度可以通过杨氏模量和截面形状来计算。

例如,对于长度为L、截面面积为A的杆件,其刚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刚度 = 弹性模量 ×截面积/长度对于弹簧,刚度可以通过弹性系数和弹簧的形状参数来计算。

例如,对于线性弹簧,其刚度可以表示为:刚度 = 弹性系数 ×弹簧长度/形变刚度的计算方法因物体的形状和材料特性而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计算。

二、柔度的概念与计算方法柔度是指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发生形变的程度。

与刚度相反,柔度越高,物体对外力的响应越灵敏,形变程度越大。

在理论力学中,柔度可以用来衡量物体的柔软度和弯曲性。

柔度的计算方法与刚度类似,同样涉及物体的形状、尺寸和材料特性。

对于弹性材料,柔度可以用杨氏模量的倒数来表示。

也就是说,柔度可以表示为:柔度 = 1/弹性模量柔度越高,即弹性模量越小,物体的弯曲性越大,形变程度越严重。

对于弹簧,柔度可以通过弹性系数的倒数来表示。

即:柔度 = 1/弹性系数柔度的计算方法类似于刚度,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计算。

三、刚度与柔度在工程中的应用刚度和柔度在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们在结构设计、材料选择以及机械性能评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结构二阶效应直接几何刚度法的组合系数取值

结构二阶效应直接几何刚度法的组合系数取值

结构二阶效应直接几何刚度法的组合系数取值引言在结构工程中,了解和计算结构的刚度是非常重要的。

刚度是指结构在受到外部力作用时所产生的变形抵抗能力。

而对于复杂的结构系统,如高层建筑或桥梁等,为了更准确地计算刚度,需要考虑到二阶效应。

二阶效应是指由于结构自身非线性或非稳定性引起的附加变形和附加力效应。

在计算结构刚度时,需要将这些二阶效应考虑进去,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而直接几何刚度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可以用来考虑二阶效应。

本文将介绍直接几何刚度法中组合系数取值的相关知识,并详细解释其原理和计算方法。

直接几何刚度法直接几何刚度法是一种通过基于位移进行分析来确定结构刚度的方法。

它假设结构中所有节点都处于平衡状态,并且每个节点都有一个位移向量。

通过建立节点位移与节点力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整个结构系统的刚度矩阵。

在直接几何刚度法中,结构的刚度矩阵可以表示为:[K]=[K e]+[K g]其中,[K]是总刚度矩阵,[K e]是线弹性刚度矩阵,[K g]是二阶效应引起的附加刚度矩阵。

二阶效应的组合系数二阶效应引起的附加刚度矩阵[K g]可以通过组合系数来计算。

组合系数是用于考虑不同载荷情况下的附加刚度,并将其与线弹性刚度相结合。

对于直接几何刚度法中的组合系数取值,有多种方法和理论可供选择。

以下是常用的几种方法:1. 索利斯-佛赖德曼法(SOLIS-FRIEDMAN METHOD)索利斯-佛赖德曼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组合系数的方法。

它基于结构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考虑,通过对结构进行分析和试验来确定组合系数。

该方法中,组合系数可以表示为:δ=13⋅PP0其中,δ为组合系数,P为实际应力,P0为线弹性应力。

2. 共轭比例法(CONJUGATE RATIO METHOD)共轭比例法是另一种常用的计算组合系数的方法。

它基于结构系统的共振频率和阻尼比来确定组合系数。

该方法中,组合系数可以表示为:δ=√1+(ωω0)2(2ξ)2其中,δ为组合系数,ω为实际频率,ω0为线弹性频率,ξ为阻尼比。

复合材料强度与刚度分析模型构建

复合材料强度与刚度分析模型构建

复合材料强度与刚度分析模型构建复合材料是一种由两种或多种不同材料组成的复合结构,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

在工程设计和应用中,对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刚度进行准确的分析和预测至关重要。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构建合适的分析模型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复合材料的强度与刚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材料的组成、纤维取向以及层间剪应力等。

为了建立全面有效的分析模型,我们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理论和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经典层合板理论(Classic Lamination Theory,CLT)来进行分析。

CLT将复合材料视为由许多薄层组成的结构,每层都具有特定的材料性质和纤维取向。

这种理论在计算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刚度时非常方便,可以给出各层的应力和应变分布。

在CLT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采用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来进一步优化模型。

有限元方法是一种基于数值计算的工程分析方法,可以将复杂的结构分割成许多小的有限元,通过求解方程组得到整个结构的应力和应变分布。

在复合材料的分析中,有限元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考虑材料的非均匀性和各向异性。

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层间剪应力理论来考虑复合材料中的层间剪应力效应。

由于复合材料中的不同层之间存在层间剪应力,会导致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刚度发生变化。

通过引入层间剪应力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复合材料的应力分布和破坏模式。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我们可以构建一个全面的复合材料强度与刚度分析模型。

模型可以基于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经典层合板理论等基本理论,通过有限元分析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结合层间剪应力理论来考虑复合材料的各种因素。

在构建模型时,还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材料参数。

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刚度与材料的组成、纤维取向以及纤维增强矩阵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需要准确地测量和确定这些参数。

通过实验室测试和经验数据的积累,我们可以得到更准确的材料参数,从而提高分析模型的准确性。

组合截面刚度分配

组合截面刚度分配

组合截面刚度分配
- 组合截面: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材料组成的截面,如钢管混凝土、钢-混凝土组合梁等。

- 刚度取值:在施工加载过程中及管内混凝土达到强度后,钢管混凝土组合截面的刚度取值是计算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它对施工过程和成桥后拱肋的内力、变形和稳定性都有一定影响。

- 刚度分配:对未达到强度时管内混凝土的刚度可按对数曲线的取值方法进行计算;成桥后,钢管混凝土拱肋作为组合材料,其刚度取值对结构的变形和稳定计算有影响,且钢管混凝土拱桥一般为超静定结构,故对内力计算结果也有一定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组合截面刚度分配。

matlab叠加刚度矩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matlab叠加刚度矩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matlab叠加刚度矩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叠加刚度矩阵是结构力学中常用的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结构的刚度特性。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通常会遇到需要将多个子结构的刚度矩阵进行叠加的情况,这就需要利用MATLAB 等工具来进行计算。

本文将重点介绍MATLAB 中叠加刚度矩阵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如何使用MATLAB 对不同子结构的刚度矩阵进行叠加,以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一概念的具体应用。

通过本文的学习,读者将能够掌握叠加刚度矩阵的基本原理,了解MATLAB 中叠加刚度矩阵的实现方法,以及在实际工程中如何应用叠加刚度矩阵进行结构分析与设计。

愿本文能对读者在结构工程领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帮助。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中,我们将介绍文章的概述、结构和目的,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了解。

然后,在正文部分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叠加刚度矩阵的理论基础,并介绍在MATLAB中如何进行叠加刚度矩阵的操作。

最后,在结论部分中,我们将对文章进行总结,展望未来叠加刚度矩阵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并以一些结束语来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读者可以系统地了解叠加刚度矩阵的相关知识,并为其在实际应用中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1.3 目的本文旨在介绍如何在MATLAB中叠加刚度矩阵,探讨其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

通过深入分析叠加刚度矩阵的原理和计算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结构力学中的重要概念,提升工程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同时,本文将展示叠加刚度矩阵在实际工程问题中的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技术。

通过阐述叠加刚度矩阵的相关知识,读者可以深入了解结构分析中的重要概念,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2.正文2.1 理论基础在结构力学中,刚度矩阵是描述结构体系中各个节点之间关系的重要参数。

刚度矩阵包含了结构的几何信息和材料参数,通过对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可以得到刚度矩阵的表达式。

等效刚度的名词解释

等效刚度的名词解释

等效刚度的名词解释在工程学中,等效刚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结构或系统的刚度特性。

它是一种抽象的度量参数,用来描述弹性材料或结构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时的抵抗能力。

等效刚度可以根据自由度的变化和力学行为的相似性来度量。

本文将对等效刚度进行全面的解释,包括其定义、来源、计算方法以及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1. 等效刚度的定义等效刚度是一种度量结构或系统刚度的指标,通常以弹性模量作为计量单位。

它描述了结构在受力情况下的抵抗能力,即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时的回弹能力。

等效刚度的值越大,结构就越坚固和稳定。

2. 等效刚度的来源等效刚度是由物体内部的弹性性质决定的。

材料的弹性性质可以用弹性模量来描述,而弹性模量则是材料抵抗形变的能力。

在结构力学中,等效刚度可以通过组合单个部件的刚度来计算。

例如,在多个组件之间存在连接时,可以考虑将它们的刚度等效为整体结构的刚度。

3. 等效刚度的计算方法等效刚度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模型和公式。

在简化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线性弹性理论来计算等效刚度。

线性弹性理论假设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具有线性的应力-应变关系。

根据胡克定律,应力与应变成正比,比例系数为弹性模量。

4. 等效刚度的应用等效刚度在工程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评估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工程师需要计算房屋的等效刚度来确保其能抵御地震和其他外力的影响。

此外,等效刚度还可以用于优化和设计弹性体系,例如悬臂梁、桥梁等。

5. 等效刚度与刚度优化等效刚度在刚度优化中起着关键作用。

刚度优化是一种通过调整材料和结构形状来提高系统刚度的方法。

等效刚度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结构各个部件的刚度贡献,并将其优化到最佳状态。

通过精确计算等效刚度,工程师可以更好地预测结构的响应和性能。

综上所述,等效刚度是结构力学中的重要概念。

它以弹性模量作为计量单位,用于描述结构在外力作用下的抵抗能力。

等效刚度的计算和应用需要考虑材料的弹性性质和结构的连接方式。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现状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现状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现状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是一种结合了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优点,具有较强的抗震性能、较好的整体刚度和较高的承载能力的结构形式。

在建筑结构设计领域,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一直备受关注,并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就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现状进行综述,希望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

在当时,人们开始意识到混凝土和钢材各自的优点,尝试将两者结合起来,以克服各自的不足之处。

最早期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主要是利用混凝土的受压性能和钢材的受拉性能,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较高承载能力的结构。

随着材料科学和结构理论的不断发展,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研究逐渐深入。

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逐渐应用,结构设计和分析的手段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也取得了一系列的进步。

近年来,随着高强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材等新材料的不断应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水平进一步提高,为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打下了更加牢固的基础。

1. 理论研究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理论研究一直是结构工程领域的热点之一。

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设计理论中,结构受力性能、节点设计、抗震性能等方面都是研究的重点。

近年来,随着大型计算机仿真技术和仿真软件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研究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为其设计和施工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

在节点设计方面,不同类型的节点连接方式对结构的受力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人员通过理论分析和大量试验研究,提出了多种节点设计方案,并不断改进和优化节点连接方式,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

2. 应用实践在工程实践中,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在大跨度建筑、高层建筑、特殊用途建筑等方面,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独特的抗震性能、较高的承载能力以及较好的整体刚度,使之成为很多工程项目的首选结构形式。

刚度计算的三方面

刚度计算的三方面

刚度计算的三方面
1. 刚度计算的第一方面是结构刚度计算。

结构刚度是指结构在受力作用下保持形状稳定的能力。

在结构设计中,需要计算结构的刚度以确保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过度变形或破坏。

常见的结构刚度计算包括弹性刚度和塑性刚度的计算。

弹性刚度是指结构在弹性阶段的刚度,可以通过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截面的几何形状来计算。

塑性刚度是指结构在塑性阶段的刚度,考虑了材料的塑性行为和结构的几何非线性。

2. 刚度计算的第二方面是材料刚度计算。

材料刚度是指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的抵抗变形的能力。

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刚度特性,如金属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而混凝土材料具有较低的弹性模量。

材料刚度计算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或理论方法来进行。

实验方法通过施加一定的载荷并测量变形,然后计算材料的刚度。

理论方法通过材料的力学性质和几何形状来计算材料的刚度。

3. 刚度计算的第三方面是系统刚度计算。

系统刚度是指多个结构或组件连接在一起形成的整体系统的刚度。

在工程设计中,需要计算系统的刚度以确保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系统刚度计算需要考虑结构之间的连接方式和约束条件,以及结构的几何形状和材料特性。

常见的系统刚度计算方法包括有限元分析和解析方法。

有限元分析是通过将结构划分成有限数量的小单元,然后求解每个单元的刚度,最后组合计算整个系统的刚度。

解析方法是通过应用力学原理和基本方程进行计算,可以得到系统的刚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一
【 + 碍
位移 解 :
砭 + J“J 【 + J £
Ⅳ ( 叼 =一 bl 1 + , ) r(
叼 )8 /
若 g=1 N m, = 0 k 求 解 刚度 方 程得 0k / P 4 N,
( 卵 ( + ) 1+ ( ) 8 , )= 1 ( 卵叼) 1一 / .
1 算 1I 歹 I
根据 刚 度 系 数 的这 一 概 念 , 用 理 论 分 析 方 可
曲问题单元 , 空间问题 的壳单元 , 杆系构件 中的轴
力 杆单 元 和梁式 杆 单元 )其 单元 刚度 阵 [ 】 m , K 由
×m 子块 组成 , ( ) 所示 。处 于第 i 如 1式 子块 行 第
[ KI
[] K。 [ : K】

[ 】
i 行
[ 】 [ 】2 [ 】 [ 】 l m 面
() 1
若 每 个结 点有 个 自由度 , { )i = [ … 即
“ ], : 则典型单刚子块 [ ] n× 方阵 , ( ) K 为 如 2
P b

其 中 P,, 分 别 为板 面作 用 的集 中力 , 直 qq 垂 于板 面 的面荷 载及 线荷 载 。 【 =[ Ⅳ】
7 )8 / / ) 1 + 叼r) 1 一 ( ( /
】为形态 矩 阵子块 ,
Ⅳ( 7 7 , )= ( 1+孝 ( ) 1+叼7 ( +叼 ) 2+ 7
根据 板 面作 用 荷 载 由虚功 原理 可导 出 i 点 结 上 的等效 结 点力 { )
{ ) = ([ ] eP + Ⅳ ) e
可p
J x q ̄ 2 (2 b =q N) d 3 l
 ̄ 1 = 2 P =/ P 2 百 7 ( 2 Nx )

P 』3 6 g ; =) d = ‘ g N 叩
建 议采 用弹性 力 学计算 等截 面实 心杆 的抗 扭 刚度 :
G p=G ・ 弹 .h l 力 ・b ( 4)
弹 性常 数 : =1 k / 肛 =0 2 E 0 Nm , .. 对 于板 边梁 肋 , 采用 交叉梁 刚度 系数 :


(I 251 4, 12 2 = 3. E 6 ]
其 中 E 为 梁肋 抗 弯 刚 度 , , 梁 肋 抗 扭 刚 , GP为
度 , 角标 6表示 b r梁肋 截面 6 上 a, ×h 0 2 n × : . i
= 一1

= (35) 一 【++2 3 2/ x +

'0= 一1 r /
- 5
=-4 9 6 =-8 5 4 8 .H 8.
关键词 : 刚度 系数 ; 组合 结 构 ; 叠合 刚度 ; 用理论 分析 应
中图 分类 号 :U 1 T 31 文献 标 识码 : A
在 有 限元法 中 , 通过 在单 元 内定 义 的位移模 式 已导 出各种 单 元 的刚 度 系 数 ¨ 。对 于一 个 有 m 儿 个结 点 的单 元 ( 括平 面 问题 的各 种 单 元 , 包 薄板 弯
式所示, 子块 【 ] 中第 r , s 的单刚 元素 行 第 列 表 示 结 点 s 向的单 位位 移 s= 1引起 i 点 r 方 结
方 向的力 R .
s歹I l
kI k1 l 2

= = b2 一) <+ H【1 L3 5 ( )
+5
吾 +)+) =3 ( ( 1. 3 3 32 1
r b
EA . 2
9 EA
2 2


以单位 位移 “ = 1引起 的 刚度 为例 ( 2 ) 图 b,
:1引起 ①杆 轴 向伸长 s a =35, 而在① 杆 i n / 从
轴 向 引 起 轴 力 A i E sn

该 力 投 影 在 。方 向 为
.-_____ _____-L
法, 由组合 结 构 中不 同构 件 的 刚度 叠 加 , 接 得 到 直 组合 刚度 系数 , 而建 立求解 的 刚度方 程 。 从
例 1 图 1示 的梁 板 结 构 由矩 形 板 及 边 缘 梁 肋 组 : 成 , 于矩 形 板单 元 1 3 若 自由结点 位 移 仅 有 2 对 2 4, 结点 挠 向 的转 角 “ 和 3点 挠 度 方 向 的线 位 移
= sn i… s =
3 弯 : : = 26 ・ 4 矩 啬 7 m 杆 .k 1N
12 例 2 图 2所 示 结 构 由 平 面应 力状 态 的 三 角 . :
形板 及 板边 的轴力 杆组 成 , 在结点 1受 竖 向力 P= 2 N及 三角 板 自重 P = 6k / 用 。 0k g 2 N m 作
05I. . 1园括号 的上 角 标 表 示对 刚度 系 数 贡献 的单 l
元号 。需要 说 明 的是 , 的抗扭 刚度 G e可采 用 弹 杆 l
性理 论 中导 出 的 结 果 L 取 代 材 料 力 学 的抗 扭 刚 4 , =
度, 以克服 数值 计算 中抗 扭 刚度 过 大 的问题 。对 于 b ×h 矩 形截 面梁按 材料 力学 , 有
r1 .
其 中: =
ro / ri /
,7 7=

上 角 标 P 表 示 pa . 例 中 取 口 =4 m, le 此 t
b= 板 厚 t 0 1m. 2m, = .





材 , 力b3 h
( 3)
实 际计算 表 明 , ( ) 计 算 的极 惯 矩 过 大 , 按 3式

子块 列 的子块 [ 中 的元素 为 - 点 单 位 位移 引 】 『 结
起 i 结点 各位 移 方 向的力 。
f 列
【 。 [ 】 K]。 [ 】
【 K] =
… …
采用 四次 位移 形 函数 ¨[ 可导 出刚度 系数 : J 3 3
.. . …
其 中系数 与截 面 的 / 相关 ( 6 见表 1 : )
表 1 梁肋抗扭系数卢 比较
从 上 表 可 见 , 梁 高 宽 比 / 增 加 , 材 料 随 6 按
关 的等效 结点荷 载 为 :
pq :

力学计算 的 , 显 著偏大。在杆 系结构 计算软 件 P P P 中 , 为 引入抗 扭 刚度 折 减 系数 ( 0 4 以 KM 人 如 .) 修 正过 大 的抗 扭 刚度 。
② 杆轴 力 : N2:一 ( 。 + io 3 3 nt ): .
10 5 6 (0 2 0 0 8 0 0 0— 2 9 2 1 )3— 0 3— 5
组 合 刚度 在 结构 理 论 分 析 中 的应 用
丁圣 果 , 婷 李 绮 文 丁 ,
( . 州 大 学 土 木 建 筑 工 程 学 院 , 州 贵 阳 5 00 2 贵 州 大 学 明 德 学 院 , 1贵 贵 50 3;. 贵州 贵 阳 5 00 ) 50 3
应用 () 5 式计 算 图 1算 例 中与 结 点 自 由度 相
t [ =37 ×一, 已 : 06 3根 求 :: 6。】。 据 ] 。2 .1 , .4 n 8 9
第 3期
丁圣果 等 : 组合 刚度在结构理论分析 中的应用
・ 5・ 8
得 的结 点 位移 , 由不 同单元 的刚度 阵 即可求 得单 元
。 = 3 6 k ・m , .1 N
边 缘 的 轴力 杆 产 生 的刚 度亦 可用 分 析方 法 得
1 . 6 kN ・m 80
到( 上角标 b表示 br : a)
= sn i + … 2 =
M 3 = 2EI 2
M 一
6 I E
= 一
45 3 kN ・i . n
内力 , :2杆扭 矩 :T2= G p 如 1 l I 2 3杆 弯矩 :
, = u:

单 元 Pae在 本例 中取 板 厚 t=0 1m, 性 常 数 l . n . 弹 E=1 N m,t= 0 2, 缘 杆 件 截 面 b×h = 0k/ / . . 边
0 2 m . . . x0 5 m
( 带轴力杆平 析 b )
图 2 带轴 力杆 平 面 应 力 及 杆 的 刚 度 系数
计 算 平面 应力 问题 R一 3单 元 的 刚度 系数 :
= =
从 得 问 的 点 移{ =[] 而 到 题 结 位 )
『 6 9 1 1 m进 计 得 件 力 一 ̄ 5 ×0 . 而 算 构 内 , 43 ~

要 : 于 多构件 协 同工作 的组 合 结构 , 据 刚度 系数 的物理 意义 , 对 根 可通过 理 性 分析 的方 法获
得 结构 的弹性 效 应特征 , 而这 些计 算 结果 , 若单 凭材 料 力 学 , 构 力 学及 弹性 力 学的 分析 方 法往 结 往 是 难 于得 到的 。
P =

\N) qr+ (] b tI d q l

P z P=
= ( ] = =9 Ⅳ 1P / 2 P
; _ 。
J【 ] q 6 d (Ⅳ 】 d )口
() 5
上式 中上 角标 P表 示板 面 集 中力 P引 起 的等
效结 点力 , 角 标 q表 示 线 荷 载 引起 的等 效 结 点 上 力。 根据 以上 计 算 得 到 求 解 未 知 量 t ) [ u ] 6 = “ : 的刚度 方程 :
EA . ,
虬 “
=1 引起② 杆缩 短 CSt / 从而 在 OO =45,

6 l
后 P ¨ 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