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进士科(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龄:14-19岁(律学为18-25岁)
4、解退制度
●冯伉《科处应解补学生奏》:游处非类,樗蒲六 博,酗酒喧争,凌慢有司,不修法度……又有文 章、帖义,不及格限,频经五年,不堪申送者, 亦请解退……又准格,九年不及第者,即出监。
二、地方官学
1、州学、郡学 ●上郡学置生60员,中50员,下40员; 2、县学 ●上县学置生40员,中30员,下20员; 3、乡学 ●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正月《亲祀东郊德音》:宜令天下州
县,每一乡之内,别各置学,仍择师资,令其教授。
●《通典•选举三》:弘文、崇文馆学生五十员,国子、 太学、四门、律、书、算,凡二千六百一十员,州县学 生六万七百一十员,两京崇玄馆学生二百员。
4、村学
三、官学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
●前期以经义为主,后期佐以诗赋
2、前期:统一经义,确定考试标准
●《隋书•房晖远传》:江南、河北,义例不同, 博士不能偏涉。学生皆持其所短,称己所长,博 士各各自疑,所以久而不决也。
五、乡贡的科目及人数
●《唐摭言•杂记》:(高祖武德四年四月初一敕) 有明经及秀才、俊士、进士,明于理体,为乡里 所称者,委本县考试,州长重复,取其合格,每 年十月随物入贡。
●《唐六典•三府督护州县官吏》“功曹司功参军” 条:凡贡举人,有博识高才,强学待问,无失俊 选者为秀才;通二经已上者为明经;明闲时务, 精熟一经者为进士;通达律令者为明法。
●《唐摭言•海叙不遇》:温飞卿任太学博士,主 秋试,(李)涛与卫丹、张郃等诗赋,皆榜于都堂。
四、官学的衰落
1、学校的兴衰:由帝王对儒学的重视程度决定
●《贞观政要•崇儒学》:于是国学之内,鼓箧升 讲筵者,几至万人。儒学之兴,古昔未有也。
●《旧唐书•儒学传序》:(武后时)其国子祭酒, 多授诸王及驸马都尉……至于博士、助教,唯有 学官之名,多非儒雅之实……生徒不复以经学为 意。
●偶尔以考功郎中权知贡举:开元十七年严挺之
2、开元廿四年后:礼部侍郎
●《唐会要•礼部侍郎》:开元二十四年三月十二日,以 考功员外郎李昂为举人所讼,乃下诏曰:每岁举人,顷 年以来,惟考功郎所职,位轻务重,名实不伦……自今 以后,每年诸色举人及斋郎简试,并于礼部集。既众务 烦杂,仍委侍郎专知。
○《大唐新语•厘革》:初,昂以强愎,不受屈请,及有 吏议,求者莫不允从,由是庭议以省郎位轻,不足以临 多士,乃使礼部侍郎掌焉。
○因人取解。《唐摭言•争解元》:白乐天典杭州, 江东士子多奔杭取解。
○因关系取解。《刘宾客嘉话录》:李绛因其父元 善曾任襄州录事参军而于襄州取解。
○取解不成而易地取解。《太平广记》卷二七八 “皇甫弘”条:弘原于华州取解,因忤刺史钱徽, 被逐,乃至陕州取解。
2、考试(秋荐)
●经过州县两级考试选拔
○韩愈《赠张童子序》:天下之以明二经举于礼部者,岁 至三千人。始自县考试,定其可举者,然后升于州若府。 其不能中科者,不与是数焉。州若府总其属之所升,又 考试之,如县加察详焉,定其可举者,然后贡于天子, 而升之有司。其不能中科者,不与是数焉。
●颜师古考定五经,“颁其所定书于天下,令学者 习焉”
●孔颖达撰定疏义,“名曰《五经正义》,付国学 施行”
3、后期:崇重进士科,学校以诗赋课读生徒
●白居易《与元九书》: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 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 者。
●元稹《白氏长庆集序》:予尝于平水市中,见村 校诸童,竞习歌咏,召而问之,皆对曰:“先生 教我乐天、微之诗。”
●《通典•选举三•历代制下》:武德旧制,以考功 郎中监试贡举。
○《唐摭言•杂记》:高祖武德四年四月十一 日……十一月引见,敕付尚书省考试;十二月, 吏部奏付考功员外郎申世宁考试……自是考功之 试,永为常试。
●偶尔命他官与考功员外郎同试
○《封氏闻见记•贡举》:龙朔中,敕左史董思恭 与考功员外郎权原崇同试贡举。
● 《唐六典•三府督护州县官吏》“功曹司功参军” 条:凡贡人,上州岁贡三人,中州三人,下州一 人。若有茂才异等,亦不抑以常数。
六、乡贡的选拔过程
1、报名(取解)
●由本籍举送
○《唐摭言•缘举杂录》:(玄宗开元十九年 敕)诸州贡举,皆于本贯籍分信明者。然依 例,不得于所附贯便求申送。如有此色, 所由州县即便催科,不得递相容许。
唐代进士科之 考试机制
一、考试资格
●《新唐书•选举志》:唐制,取士各科,多 因隋旧,然其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生徒,
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
一、中央官学
1、中央官学:6+2+1系统
●六大官学:国子学(300)、太学(500)、四门学 (1300)、律学(50)、算学(30)、书学(30)
○白居易元和二年为盩厔尉,权为京兆府试官,有 《进士策问五道》。
○偶有地方高级主官亲自主持考试
◎元结为道州刺史,有《问进士》五道。
◎《唐摭言•以其人不称才试而后惊》:(令狐楚为 河阳节度使)镇三峰,时及秋赋,特置五场试, 第一场杂文,第二场试歌篇,第三场表檄。
●拔解:免试入贡
○《唐国史补》:外府不试而贡举者,谓之拔解。
○《封氏闻见记•贡举》:玄宗时,士子殷盛,每岁进士 到省者常不减千余人。在馆诸生更相造诣,互结朋党以 相渔夺,号之为“棚”,推声望者为棚头,权门贵盛, 无不走也,以此荧惑主司视听。其不第者,率多喧讼, 考功不能御。开元二十四年冬,遂移贡举属于礼部。
●易人原因:郎官位卑 ○不能体现进士试的重要地位。员外郎为从六品上阶,侍
○韩愈《进士策问十三首》:今之举者,不 本于乡,不序于庠,一朝而群至乎有司, 有司之不之宜矣。
●武后后期,本籍举送制度被破坏
○张说《四门助教尹先生墓志》:自延载之后,条限宾荐。 长安之初,大开贡举,考功是年千五百余人。
●玄宗开元初,生徒与乡贡并重
○《唐摭言•两监》:是时常重两监。
○《唐摭言•京兆府解送》:(京兆府)选才以百数为名, 等列以十人为首。
●朝集使与随物入贡制度
○时间:朝集使十月廿五日至京,十一月一日由户 部引见。
○《南部新书•丙》:每岁十一月,天下贡举人于 含元殿前见。四方馆舍人当值者宣曰:“卿等学 富雄词,远随乡荐,跋涉山川,当甚劳止。有司 至公,必无遗憾,仰各取有司处分。”再拜舞蹈 而退。
2、集阅:办理报名和审查手续 ●集阅主持者:户部→礼部 ●《新唐书•选举志上》:既至省,皆疏名列到,结款通
○太宗贞观廿一年许敬宗上书:释奠既准中祀,据 理必须稟命。今请国学释奠,令国子祭酒为初献, 祝词称“皇帝谨遣”,仍令司业为亚献,国子博 士为终献……修附礼令,以为永则。
○玄宗开元廿八年《释奠令摄三公行礼诏》:先圣 文宣王春秋释奠,宜令摄三公行礼,著之常式。
2、教学与考试的脱离
●教学内容:五经义理
○《唐六典•国子监》:凡教授之经,以《周易》、 《尚书》、《周礼》、《仪礼》、《礼记》、 《毛诗》、《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谷 梁传》各为一经;《孝经》、《论语》、《老 子》,学者通习之。
○《册府元龟•贡举部•条制三》载五代后梁升平元 年六月诏:近年诸道贡举人当藩方秋荐之时,不 亲试者,号为拔解。
●取解时间:秋七、八月间
○《南部新书•乙部》:(举子)七月后,投献新课, 并于诸州府拔解。
○《太平广记•韦词》:秋八月,果有取解,(韦词) 具名投刺。
二、就试手续
一、主司任命
1、开元廿四年前:吏部考功员外郎
●弘文官、崇文馆;广文馆
2、学官设置
●国子监祭酒、国子司业、博士、助教、直讲
○韩愈《进学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 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焚膏油以继 晷,恒兀兀以穷年……冬暖而儿号寒,年 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
3、生员资格
●国子学(三品以上子弟)、太学(五品以上子弟)、 四门学(七品以上子弟及庶民)、弘文崇文(宗室、 外戚太宰臣子弟)
保及所居,始由户部集阅,而关于考功员外郎试之。 ①公布板样:供举人参考 ●《册府元龟•贡举部•条制一》:选曹每年皆先立版榜,
悬之南院。选人所通文书,皆依板样。一字有违,即被 驳落。 ②交纳文状:签名报到,交纳家状等文书 ●家状内容为乡贯及三代名讳及本人体貌特征 ○《南部新书•乙》:吏部常试,举选人家状须云:“中 形,黄白色,少有髭。”
3、权知贡举与非进士知贡举
●《文献通考•选举考》:开元时以礼部侍郎专知 贡举,其后或以他官领,多用中书舍人及诸司四 品清资官。
●赵翼《陔余丛考》:又唐时知贡举大臣,有不必 进士出身者……李德裕与李宗闵有隙,杜悰欲为 释憾,谓宗闵曰:“德裕有文才而不由科第,若 使之知贡举,必喜矣。”
二、考前手续
1、朝集:觐见天子
●县级考试一般由县尉主持
○《唐摭言•恚恨》记王泠然与高昌宇书云:仆之怪君, 甚久矣!不忆往日任宋城尉乎?……先天年中,仆虽幼 小,未闻声律,辄参举选。公既明试,量拟点额。往者 虽蒙公不送,今日亦自致青云。
●州府考试,一般由功曹、参军或属县县尉主持
○孙樵《康公墓志铭》:(大中二年,康公)调授京 兆府参军,其年冬为进士试官。
●《新唐书•儒学传序》:玄宗诏群臣及府郡举通 经士,而褚无量、马怀素等劝讲禁中,天子尊礼, 不敢尽臣之。
●加孔子尊号:高祖令国子学立周公孔子庙→太宗 升孔子为先圣→高宗赠孔子为太师→武后封孔子 为隆道公→玄宗谥孔子为文宣王
○孔子裔孙尊号:高祖授褒圣侯→玄宗封文宣公
●释奠规格:以“大祀”官员主持“中祀”
○《唐摭言·两监》:尔后物态浇漓,稔於世禄, 以京兆为荣美,同、华为利市,莫不去实务华, 弃本逐末。
4、私人讲学 ●中唐以前:私人传授经学
○王通、孔颖达、王恭、曹宪、李善、王义方、啖 助、赵匡、陆质
●盛唐以后:私人传授文学 ○萧颖士、独孤及、梁肃和古文理论的建设 ◎韩门弟子:多有投书请益者,时人谓之韩门弟子。 ◎柳门弟子: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
●考试内容:帖经、诗赋
○王勃《上吏部裴侍郎启》:伏见铨擢之次,每以 诗赋为先,诚恐君侯器人于翰墨之间,求材于简 牍之际,果未足以采取英秀,斟酌高贤也。
○《唐会要•进士》:(高宗)调露二年四月,刘思立 除考功员外郎。先是,进士但试策而已,思立以 其庸浅,奏请帖经及试杂文,自后因以为常式。
○高宗永隆二年八月《条流明经进士诏》:学者, 立身之本;文者,经国之资。岂可假以虚名,必 须征其实效。如闻明经射策,不读正经,抄撮义 条,才有数卷。进士不寻史传,惟诵旧策,共相 模拟……自今已后,考功试人,明经试帖取十帖 得六已上者,进士试杂文两首,识文律者,然后 并令试策。
③结款通保:家世及道德品质审查
●《唐国史补》:将试,各相保任,谓之合保。
●《唐会要•进士》:(开成元年十月中书门下奏) 今日以后,举人于礼部纳家状后,望依前五人自 相保。其衣冠则以亲姻故旧,久同游处者;其江 湖之士,则以封壤接近,素所谙知者为保。如有 缺孝弟之行,资朋党之势,迹由邪径,言涉多端 者,并不在就试之限。如容情故,自相隐蔽,有 人纠举,其同举人并三年不得赴举。
○牛希济《贡士论》:(进士)大率以三场为试,初 以词赋,谓之杂文,复对所通经义,终以时务为 策目。
3、官学在科举中地位的下降
●《旧唐书•儒学传序》:学生能通一大经以上, 咸得署吏。
●《唐摭言•两监》:开元已前,进士不由两监者, 深以为耻。
●由官学系统及第的人数的下降
○开元十七年国子祭酒杨玚上书:省司定限天下明 经、进士及第,每年不过百人。两监惟得一二十 人。
郎为正四品下阶。 ○官轻位卑,不能服众,以至举人敢于挑战其权威 ○位卑,无力抗拒高官请托 ●礼部侍郎声望的上升 ○主选后入相者过半。贞元十人主试,杜黄裳、陆贽、顾
少连、高郢、权德舆等五人登庸。元和同。 ◎杨嗣复《权德舆文集序》:(德舆擢进士第者七十余)登
辅相之位者,前后凡十人。其他征镇、岳牧、文昌、掖 垣之选,不可悉数。 ○《新唐书•韦贯之传》:(贯之尝言“礼部侍郎重于宰 相”,宪宗问其故,对曰)然为陛下柬宰相者,得无重 乎?
◎等列、等例。《唐摭言•元和元年登科记京兆等第榜 叙》:率以在上十人,谓之等第,必求名实相符,以滋 教化之源。
○《唐摭言•争解元》:同、华最推利市,与京兆无异。 若首送,无不捷者。
●德宗贞元以后,取解不再受籍贯限制
○《唐摭言》:膏粱之族,wk.baidu.com以学校为鄙事。 (《乡贡》)殆绝于两监矣。(《两监》)
○因地取解。《唐摭言•两监》:以京兆为荣美, 同、华为利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